攝影作品《暮年》創(chuàng)作_第1頁
攝影作品《暮年》創(chuàng)作_第2頁
攝影作品《暮年》創(chuàng)作_第3頁
攝影作品《暮年》創(chuàng)作_第4頁
攝影作品《暮年》創(chuàng)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科論文目錄TOC\o"1-2"\h\z\u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暮年》創(chuàng)作綜述 31.1創(chuàng)作背景 31.2作品闡述 32《暮年》創(chuàng)作依據(jù) 52.1紀實攝影 52.3靈感來源 93《暮年》創(chuàng)作過程 143.1前期準備 143.2創(chuàng)作拍攝 14結(jié)論 23參考文獻 24致謝 26本科論文摘要紀實攝影將人作為一種關注點,包含有人文情懷這一核心,它通過真實的影像來記錄著人的各個方面。本次的作品《暮年》的創(chuàng)作進入到養(yǎng)老院中,運用紀實攝影的拍攝方式,通過鏡頭一一去真實的記錄與展現(xiàn)這些在養(yǎng)老院中這些處于遲暮之年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日常狀態(tài)。本次的創(chuàng)作說明總共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方面主要為《暮年》的創(chuàng)作綜述,論述其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品闡述,第二部分主要為《暮年》的創(chuàng)作依據(jù),闡述一些紀實攝影方面的創(chuàng)作方式,第三部分則是講述《暮年》的創(chuàng)作過程,為何去創(chuàng)作這組作品,第四部分為此文的總結(jié)通過這一次的創(chuàng)作總結(jié)了自己對于紀實攝影的一些見解。紀實攝影作為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有著它自己的獨到之處,紀實攝影藝術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現(xiàn)象具有其揭示作用,它將社會中一些實際問題真實記錄下來直接展示在公眾面前。并且攝影師在拍攝時人文關懷帶入影像中,同時傳達出自己對于社會現(xiàn)象的見解。這些影像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種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這些方面也正是紀實攝影的核心價值所在。 關鍵詞:紀實攝影;記錄性;真實性

AbstractWithpeopleasafocalpoint,documentaryphotographyistorecordallaspectsofhumanlifethroughrealimages,containingthecoreofhumanisticfeelings.ThecreationofthisworkEveningofLifewascarriedoutinanursinghome,trulyrecordingandpresentingthedailylifeofpeopleintheirtwilightyearsthroughthelensonebyonewiththeuseofdocumentaryphotography.Thefollowingcontentsarefouraspectsoftheworkdescription.Thefirstisaboutanoverviewforitscreation,inwhichitdiscussesthecreationbackgroundandillustratesthework.Thenisthesecondpartofcreationbasis,expoundingsomecreationmethodsofdocumentaryphotography.Thethirdpartexplainsthecreatingintentions,followedbythefourthpartofthesummarytoproposetheauthor’sownopinionsondocumentaryphotographylearnedfromthiscreation.Documentaryphotography,servingasanindispensablepartinreallife,possessesitsownuniquefeatures.Thereisnodoubtthatitcanrevealthecurrentsocialrealitybyrecordingpracticalproblemsoccurredinthesocietytoshowpublicdirectly.Inaddition,thephotographerbroughthumanisticcareintothephotosandexpressedhisownviewsonsocialphenomena.Asaresult,itcanbesaythatdocumentaryphotographyindeedcontributesalotinpromotingsocialdevelopment.Inoneword,theabovecontentsareitscorevalues.Keywords:documentary;photography;recordrealit引言在當今社會,紀實攝影作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之一,它將真實的社會現(xiàn)象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1]。本文創(chuàng)作的主要宗旨時結(jié)合人口老齡化這一社會現(xiàn)象再通過紀實攝影的手法去將那些遲暮之年人們的真實生活記錄下來。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較多,養(yǎng)老需求較大,獨生子女可能需要同時照顧多為老人,但小城市中的人們可能面臨外出工作,時間并不充裕,家中沒有較好的養(yǎng)老條件,養(yǎng)老院的出現(xiàn)成為子女們選擇為老人進行養(yǎng)老的一大選擇,養(yǎng)老院成為這些老人的第二個“家”。這次的《暮年》作品主要是以一個記錄者的角度在去對養(yǎng)老院里這些運用紀實攝影的拍攝手法,力求以真實性的方式去記錄老人們的生活。這些老人們的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或許也是這個社會中哪些部分步入遲暮之年人們的一種縮影。當我還未進入養(yǎng)老院之前可以說是在心理有一些緊張的,那些老人會不會對我的拍攝產(chǎn)生排斥心理,紛紛躲避不愿意去面對鏡頭。但當我進入養(yǎng)老院,“貼近”他們進行拍攝時,那些平常中所見不到的細節(jié)也一點點展露出來,喜歡飼養(yǎng)小鳥的老大爺,兒子親自照顧自己的母親,比較有趣的是當一位奶奶得知我是來進行拍攝時,帶著我去到房間看那些她保存起來的照片,養(yǎng)在窗臺上的的花朵,她的臉上始終保持著微笑??梢哉f有著這種近距離的接觸,讓我不再是以一種帶有著“悲憫者”情緒角度去將他們記錄下來,而是被他們所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所打動。提到紀實攝影,它是一種以相機這種機械化的工具來對這個社會中的一些真實的景象真實的記錄下來,它可以是某一事件,某一類人,這些影像以照片為載體在這個信息化發(fā)達的時代很便捷的在紙媒或網(wǎng)絡上多種平臺與渠道去進行傳播。讓人們可以對于這些景象有進一步的了解或認知[2]。紀實攝影更多的將人作為一個關注的主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來表現(xiàn)人的不同方面,它或許是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生存狀況,命運走向也可以對人性中的溫暖關懷與卑劣黑暗的展現(xiàn)[3]。在這次的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中攝影師呂楠的《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現(xiàn)狀》這一系列作品給予了我以一些啟發(fā)與靈感。在他的拍攝作品里那些“印象中”帶給我們恐懼,歇斯底里般喊叫,感覺瘋魔一般的精神病患者并沒有出現(xiàn),反而是以一種較為平和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4]。也讓我對于這些“特殊人群”多了一個新的視角去看待。但我想這也是呂楠的攝影作品所帶給我的一份思考,當我去拍攝老人時這些老人時,從中了解到一些他們的故事,他們在平時有一些自己喜歡做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的老人都比較和藹可親,有時面對鏡頭也會喜歡表現(xiàn)自己主動要求進行拍攝,這些也讓我更多從一個與平常有所不同的視角去了解他們。這也讓我在想這也許就是當你親身去進行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時所帶來的特有之處,這一些經(jīng)歷開始讓我明白,紀實攝影的拍攝不是只流于表面的,深入的的去觀察與發(fā)掘會帶來更好的鏡頭,被拍攝者身上所帶有的真情實感也會感染著你并刻印進你的作品里。1《暮年》創(chuàng)作綜述1.1創(chuàng)作背景目前我國的老年人口數(shù)量不斷增多,人口老齡化也逐步成為新的社會問題。處在小城鎮(zhèn)中的居民一方面經(jīng)濟收入可能并不豐富,就業(yè)崗位也較少,他們中的一些人選擇外出打工或者留在外地工作,老人與子女,親屬的距離相隔較遠。另一些獨生子女在忙于工作,照看自身家庭的情況下也同時承擔承擔照顧雙方父母的壓力,如果家中有著無法自理的老人他們可能沒有充足的時間與精力與照看他們。隨著人口老齡化這一問題,近年來養(yǎng)老院不斷的成立與出現(xiàn),成為了子女們選擇為家中老人養(yǎng)老的一大去處,這些老人們被子女送入養(yǎng)老院既可以受到專門人士的照顧,也同時減輕了子女們的一些壓力。紀實攝影對于這個社會的影像有著真實記錄的作用,我在想為什么不借助于紀實攝影這一種拍攝形式來進入到養(yǎng)老院之中,透過鏡頭去將這些處于遲暮之年的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xiàn)出來。在瀏覽有關這方面的紀實作品時,呂楠的攝影作品《被遺忘的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狀況》給予了我以啟發(fā),在這部作品中他關注那些醫(yī)院里,家庭中以及流浪中的精神病人。在他的照片中,這些精神病人不再是“披著”言語怪異,大笑大鬧的形象外衣,而是變成了一個有著具備正常情感,有著親情的人[5]。這也使我在想人們對于養(yǎng)老院的印象可能在于那些受人照顧的癱瘓老人,又或者是老人會聚在一起聊天或者一起活動之類的場景。當以近距離的用紀實的方式去記錄這些老人時,是否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平常所沒有的細節(jié)呢。1.2作品闡述這次的《暮年》作品主要是以一個記錄者角度去對養(yǎng)老院里這些老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進行一種近距離拍攝,在拍攝時運用紀實攝影的手法,力求以真實性的方式去記錄他們的生活。這些老人們的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或許也是這個社會中那些部分步入遲暮之年的人們的一種縮影。養(yǎng)老院是作為他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他們大多數(shù)人單獨居住在一個房間或兩人成伴,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與其他老人結(jié)交成好友共同娛樂,交談,進餐等等去度過每一天的時光。那些癱瘓的老人們?nèi)諒鸵蝗盏挠勺o工或者自己的親屬負責照料。有著特殊情況的老人,養(yǎng)老院會采取一些其他方式照管。這是屬于他們共同建立的一個群體,希望通過這次的創(chuàng)作,將以上內(nèi)容一一展現(xiàn)。2《暮年》創(chuàng)作依據(jù)2.1紀實攝影本質(zhì)上紀實攝影以相機這一種機械化的裝置將人們眼中的世界進行復制。這種機械復制的特性使得攝影可以廣泛的對社會中的的景象進行真實而有廣泛的記錄。例如災難,貧困,某一類群體人員[6],伴隨著照片這一便利快捷的載體,這些記錄著真實社會的影像得以被廣泛性的,大范圍的進行傳播。這些也讓人們對于這個社會的某一事件/現(xiàn)象有了進一步的認知[7],紀實攝影更多關注點在于人這一主題,無論是人與人亦或是人與社會,紀實攝影都會通過真實記錄的影像來反映著人的各個方面。它或者是物質(zhì)上貧乏或富有的不同人群的的生存狀況,人生百態(tài)的各不相同,也可以是對于人性中或明或暗的展現(xiàn)[8]。在將這些信息進行真實記錄的同時,紀實攝影也借助著攝影師們所帶有的思考加上其影像本身的影響力去傳達出對這個社會的見解,和對于人們所經(jīng)歷的遭遇的關懷[9]。紀實攝影的目的在于對這個真實的世界以最為真實的記錄與表現(xiàn),并透過這些影像作品來使人們看見社會中的真實情景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推動社會發(fā)展,這也是紀實攝影中人文情懷價值的一種體現(xiàn)[10]。以美國攝影師路易斯·海因為例,他所拍攝的有關童工系列的照片反映出童工收到剝削與壓迫的生活環(huán)境,引發(fā)出社會變革,促使美國政府出臺第一步保護為成年兒童的法規(guī),如圖2.1所示。圖2.1路易斯·海因“童工”系列組照解海龍所拍攝的大眼睛讓人們關注到貧困地區(qū)兒童的教育問題,大家紛紛為希望工程捐贈財物,大眼睛也成為了希望工程的標志性照片[11],如圖2.2所示。圖2.2謝海龍紀實攝影作品《大眼睛》2.2紀實攝影在國內(nèi)外發(fā)展自攝影從誕生起,真實記錄的特性便已存在。人們在之后的時光里可以透過這些影像去了解過去的歷史。20世紀初法國攝影師歐仁·阿特熱首先使用“紀實”這個詞語。在之后,羅伯特·卡帕等攝影師的出現(xiàn),讓我們可以通過瀏覽他們的作品來發(fā)現(xiàn)紀實攝影的表現(xiàn)形式與手法[12],如圖2.3、2.4所示。圖2.3羅伯特·卡帕攝影代表作品(1)圖2.4羅伯特·卡帕攝影代表作品(2)在中國紀實攝影這一詞匯出現(xiàn)在1981年的《國際攝影雜志》上,但當時沒有人去理解。1988年隨著肖緒珊訪問美國后在大眾攝影發(fā)表《談西方紀實攝影》,比較全面的介紹了西方紀實攝影的歷史與現(xiàn)狀,這篇問章給了年輕一代的攝影師以啟示[13]。隨后1986年的攝影展覽《十年一瞬間》與1988年的《艱巨歷程》大型攝影展在社會上都取得了較為廣泛的影響,都是中國影像史上空前絕后的盛展。進入到90年代,侯登科的《麥客》可以說是不得不說的,他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去記錄黃土高原上的麥客,表現(xiàn)了西部按照季節(jié)性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古老方式,也從人道的角度全面記錄了麥客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14],如圖2.5所示。圖2.5侯登科作品《麥客》與中國有著極深淵源的馬克·呂布先生(圖2.6-2.7為其作品)也可謂值得一提,作為首位獲準進入中國的攝影師。馬克·呂布幾十年的人生里,20多次到訪中國。在他的黑白到彩色的影像中所反映出的從“毛澤東”時代到“鄧小平”時代。記錄了在時代的跨越中中國所發(fā)生的變化。1956年馬克·呂布在火車上拍攝的倚靠在座位上的女子,這張照片讓馬克·呂布開始了他的中國之旅,也讓中國印象誕生了[15]。馬克·呂布著眼于拍攝中國的市井生活,用鏡頭去記錄新中國的生活百態(tài)。馬克·呂布最大特點一是在于他注重拍攝的細節(jié),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去反映重大內(nèi)容,攝影源于生活,而生活就是由日常中的一件件事情所組成的。二是對于構(gòu)圖的注重,在紀實攝影中,好的構(gòu)圖可以讓畫面更加和諧,更加飽滿與充滿靈性。他的作品對于中國的紀實攝影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也為之后中國紀實攝影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6],如圖2.6、2.7所示。圖2.6馬克·呂布作品《琉璃廠的櫥窗》圖2.7馬克·呂布代表作品2.3靈感來源作品《暮年》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紀實攝影師呂楠的所拍攝的作品。呂楠從1989年開始了他的紀實攝影創(chuàng)作,再到2004年的這十幾年中,呂楠創(chuàng)作出了他的三部曲《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四季:西藏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現(xiàn)狀》。在他的作品中,貫穿的是他對于那些普通人物的真實性寫照。在四季這一系列作品中,呂楠運用了109幅黑白照片去展現(xiàn)了在一年四季中,藏農(nóng)們發(fā)生在山野之中的日常生活與溫暖。在中國的天主教中,他用鏡頭拍攝中國的天主教徒,他以寫實的手法用鏡頭去記錄偏遠地區(qū)的人們純真無暇的信仰,如圖2.8-2.11所示。圖2.8《四季:西藏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圖2.9《四季:西藏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圖2.10《在路上:中國的天主教》圖2.11《在路:中國的天主教》在這三部曲中《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現(xiàn)狀》系列作品給予我最為深刻的印象,在呂楠的鏡頭下,那些被社會所“妖魔化”,“恐懼化”的精神病人形象“不復存在”,反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多種多樣的帶有喜怒哀樂的正常人[17]。圖2.12呂楠精神病院里的盲人老人圖2.13呂楠共同就餐的精神病人們1989年到1990年,呂楠開始在十幾個省市之間游走去拍攝《被人遺忘的人-中國精神病人生存現(xiàn)狀》,這期間他曾深入幾十所醫(yī)院,幾百個家庭中去對那些精神病患者進行拍攝[18]。在條件允許下,他會事去了解患者背后的故事,來為接下來的拍攝做好準備。讓呂楠最為記憶猶新的是他在北京安定醫(yī)院進行拍攝時,迎面走來一位強壯的抬手的患者本以為對方會毆打他,令他下意識的護住頭來保護自己,結(jié)果病人卻是想要與他握手。在這一次的經(jīng)歷之后,呂楠對這些精神病患者進行了一次重新解讀,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去拍攝與傳統(tǒng)意義上不一樣的精神病患者。在很多人去看待精神病患者時,往往投以歧視,鄙夷的目光,甚至認為他們?nèi)缤耙晞≈杏兄钊烁械娇謶值?,行為舉止怪異的形象。但在呂楠的鏡頭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安靜,他并沒有以“憐憫者”或者冷漠的拍攝視角去面對他們,反而是帶有一種平視的,具有尊重性的感覺在其中[19]。這位盲人患者拍攝于一家天津的精神病院,這位老人感到有人在他面前時,便會重復說到他們欺負我,他是一位雙目失去光明的患者,瞳孔緊縮的“快要沒有”,眼睛儼然病變的嚴重,雖然雙眼睜開但也沒有任何的感情,將手抵在嘴上,無助與驚恐無時無刻不環(huán)繞著他,他只能被“困在”自己的世界中,任由自己逝去。這個特寫使得觀者在視覺與心理上都受到震撼式的強烈沖擊。在一個空曠的房屋內(nèi),患者們坐在長條餐桌前進行就餐。陽光從一側(cè)的窗戶照入屋內(nèi),形成對比效果,他們這一群體的生活被固定在這一座空曠的房屋里。在當時國內(nèi)精神病院條件與設施都還比較落后,普遍的治療方式好比于類似監(jiān)獄的治理手段[20]。呂楠在將這些都記錄下來的同時,在他鏡頭中的精神病患者都以一種符合自我的規(guī)則而活著的,也不必去在乎外界對與他們的歧義。在這樣一個較為特殊的題材中,呂楠用他對于這個社會的獨有思考,在拍攝對象的選擇上是帶有他想法著的。加上帶有這人文主義關懷的手法,去讓人們看到不同角度獨屬于的精神病患者的自我內(nèi)心世界,也正因為如此呂楠豐富的拍攝經(jīng)驗與技巧,對于攝影對象有耐心,讓自己融入到他們之中去與其產(chǎn)生共情,善于下功夫琢磨與捕捉這些聚集在一起,讓呂楠可以另辟蹊徑創(chuàng)作出頗具影響力的作品,而其中傳遞出的人情溫暖可以去打動觀看者的內(nèi)心[21],如圖2.12、2.13所示。關于《暮年》的創(chuàng)作通過模仿呂楠大師的作品和手法,通過紀實攝影的形式去記錄那些養(yǎng)老院中處于遲暮之年的老人們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不同于平常的一種的較為“冷漠”旁觀者角度的去看待他們,而是走近他們?nèi)フ故舅麄儺斚碌恼鎸崰顟B(tài)。3《暮年》創(chuàng)作過程3.1前期準備在進行《暮年》這一個系列作品的拍攝之前,我事先在網(wǎng)絡上瀏覽了關于呂楠老師的一些介紹,他的紀實作品和他在拍攝上所運用到的手法,角度與形式,通過對這些資料的一個掌握去結(jié)合自己的拍攝想法與創(chuàng)作主題進行前期準備。第一:聯(lián)系當?shù)氐囊患茵B(yǎng)老院,與相關的負責人員進行溝通,表明自己的來意的想要拍攝的方面與內(nèi)容,拍攝的時長等一系列請求,在得到對方的允許后準備好相機電池這些必備的器具準備進行拍攝。第二:提前進入養(yǎng)老院進行實地勘察,首先對養(yǎng)老院內(nèi)的房間情況,活動室,戶外活動的區(qū)域這些環(huán)境先進行一次觀察。然后通過與負責人員的溝通得知養(yǎng)老院內(nèi)人員的分布情況,如二樓大多為獨自居住可以自理的老人,三樓那些大多數(shù)為不能自理的,有著特殊情況老人他們是怎樣被照顧的。有的房間里住著夫妻。每天開飯的時間在幾點等這一系列的信息。第三:主要是根據(jù)上述的信息去制定一個拍攝計劃,根據(jù)這些老人們活動的時間不同去進行不同的場景的拍攝,例如在什么時間去拍攝他們就餐的場景,護工們進行護理的場景,老人們起床與就寢,洗漱的場景。第四:通過這些前期的準備,讓我理順了拍攝思路例如:拍攝的點在于哪里,多去細心觀察捕捉到更好的畫面,運用什么角度的鏡頭來更好的表現(xiàn)畫面效果,拍攝的周期時長等等。從而以更加充分的準備來進行接下來的拍攝工作。3.2創(chuàng)作拍攝作品《暮年》是以多幅關于在養(yǎng)老院中那些處于垂暮之年的老人進行拍攝并將這些照片組合起來的。采用紀實攝影的表現(xiàn)手法以一天作為一個拍攝周期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近距離的去拍攝在養(yǎng)老院這一集體中老人們?nèi)粘I睿绯科鸷罄先藗冞\用在后院里面的一些健身器械進行一些簡單的鍛煉,洗漱等等,如圖3.1、3.2、3.3所示。圖3.1早起鍛煉的老人圖3.2做簡單器械運動的老人圖3.3為母親擦洗身體的兒子母子兩人住在一起的三年時間里,癱瘓的母親一直由兒子盡心的照顧著,房間里的母親節(jié)花朵在這一時刻也顯得禰足珍貴,如圖3.3、3.4所示。圖3.4母親節(jié)的花束平日里在臨近食堂開飯時間前,老人們會聚集在食堂門口進行等待開門。相互熟識的老人們會坐在一起進行就餐,有時也會相互打趣。在養(yǎng)老院這個“家庭”之中,老人們也在度過屬于他們的“集體生活”,如圖3.5、3.6所示。圖3.5等待食堂開門的老人們圖3.6在一起就餐的老人們老人們在閑暇時間,或者在等待食堂開門的時候,會坐在長椅上聚在一起聊天,照片中對著鏡頭擺姿勢的老人,是養(yǎng)老院中較為活潑的老人之一。老人們相互結(jié)識,在一起活動去度過日常的時光,如圖3.7、3.8所示。圖3.7投喂小狗的老人圖3.8在一起聊天的老人們那些癱瘓在床,無法自理的老人們。他們的日常由護工們進行著照顧。對于已經(jīng)無法正常進食的老人,通過導管注入流食。護工也會每天擦拭老人的身體,進行尿不濕的更換工作,如圖3.9、3.10所示。圖3.9護工為老人注入流食圖3.10護工為癱瘓的老人更換尿片對于坐在長椅上一起聊天的老人們,老人們一起就餐的景象,在拍攝時采用中段焦距將人物收入到鏡頭之中。對于老人聚在一起玩牌,聊天休閑,被護理的老人等進行近距離的特寫拍攝,主要去表現(xiàn)他們的動作,表情,將他們當前的狀態(tài)的“復刻”到作品之中,如圖3.11、3.12所示。圖3.11護工為癱瘓的老人喂飯圖3.12聚在一起打牌的老人們令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是這位奶奶知道我是來進行拍攝時,帶著我進到她的房間翻看她保存的相冊講述都是拍攝于什么時期,在她的床頭也擺滿了照片,如圖3.13、3.14所示。圖3.13展示照片的老人圖3.14老人的床頭貼滿了她自己的照片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為防止走丟,養(yǎng)老院在他的門上裝上鐵柵欄。正在吃晚飯的老人,在養(yǎng)老院中對于那些癱瘓在老人他們的飲食由護工負責,并將飯菜送至每個人的床位,如圖3.15、3.16所示。圖3.15患有老年癡呆的老人,為防止走丟養(yǎng)老院在他的門上安裝柵欄圖3.16吃晚飯的老人夜晚時分,老人們晚餐過后,開始洗漱準備休息,在夜晚他們每個人待在自己的房間中,大多數(shù)老人離開了家庭,沒有家人在身邊,只有孤盞與電視陪伴他們度過長夜。孤寂總是在每一個夜晚伴隨著他們,如圖3.17、3.18所示。圖3.17晚上洗漱的老人圖3.18獨自在房間看電視的老人結(jié)論通過上述的分析,紀實攝影注重的是真實的反映當前社會背景下的影像,紀實攝影更多把人作為一種被記錄的核心,不論是是人與人之間或者是人與這個社會聯(lián)系,紀實攝影都以它真實的方式來對人的每個方面進行著記錄。作品《暮年》以紀實攝影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用真實記錄的形式將那些在當前養(yǎng)老背景下養(yǎng)老院中那些老人們的心境與生活日常,將這些內(nèi)容以照片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紀實攝影并不是簡單化,隨意化。攝影師在進行拍攝時:應該將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在把握拍想要去進行拍攝的題材后。首先選擇適合的拍攝對象與拍攝角度。還需要構(gòu)圖明確。這也要求攝影師有著較為深厚的內(nèi)底,遇到合適的拍攝題材后,拍出佳作。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獲得的。

參考文獻[1]董河東.紀實攝影[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7:68頁72頁[2]石順文.論社會紀實攝影的社會價值[J].大眾文藝,2012,(15):136[3]徐洪杰.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12):231[4]沐曉熔.呂楠精神本質(zhì)的紀實攝影分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6,(11):166-166+241[5]呂楠.呂楠經(jīng)典三部曲被遺忘的人在路上四季[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4.9:57-82[6]吳蔚喆.社會紀實攝影的社會價值探討[J].青年記者,2016,(20):46-47[7]徐建康,陳煜璐.淺談紀實攝影的表現(xiàn)特征[J].戲劇之家,2018,(32):40-42[8]艾略特·厄威特.艾略特·厄威特的紐約[M].王雨辰譯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7.12:26頁34頁[9]李公明.當代攝影的人文關懷及其現(xiàn)實語境[J].美術觀察,2014,(02):18-20[10]李燕.紀實攝影的人文情懷表達[J].山東工會論壇,(3):100-103[11]董河東.紀實攝影[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7:68頁72頁[12][英]盧塞爾·米勒.世界的眼睛:馬格南圖片社與馬格南攝影師[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3.7:285-290頁[13]鮑昆.中國紀實攝影的歷程[J].人民畫報,2016,(12):17-22[14]胡武功.中國紀實攝影的歷程[J].西北美術,2000,(04):43-46[15][法]馬克·呂布,孟蕤譯.我見:馬克·呂布紀實經(jīng)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5.1:37-64[16]張曉雨.淺談馬克·呂布《中國印象》的攝影技巧與影像價值[J].視聽,2020,(01):223-224[17]沐曉熔.呂楠精神本質(zhì)的紀實攝影分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6,(11):166-166+241[18]于韻佳,靖鳴.行走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攝心者”——呂楠紀實攝影作品的題材特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02):62-64[19][美]斯蒂芬妮·卡拉布萊斯·羅伯茨.鏡頭中的生活:用攝影講述生活的故事[M].金立旺,蘇丹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4.1:35-57[20][英]簡·鮑恩.一生的凝視攝影大師簡.鮑恩精選集[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10:30-43頁[21]羅思坦,李文吉譯.紀實攝影[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23-55

致謝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要特別感謝對我提供幫助的老師,在此要特別感謝張健老師對我的耐心指導以及指教。從論文前期準備,開題報告的再到后來的論文的撰寫,定稿,張健老師在這其中傾注了大量的時間來指導我如何去更好的撰寫這篇論文和更好的完成這次的作品拍攝,并且給我在相關理論方面提拱了幫助使我受益匪淺,感激不盡,從而讓我可以更好的去完成這次的畢業(yè)設計創(chuàng)作。通過在大學里度過的這幾年,讓我在知識的階梯上向前邁步,也讓我收獲了最好的自己。

論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調(diào)查法

調(diào)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xiàn)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獲得大量數(shù)據(jù),進而對調(diào)查中收集的大量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總結(jié)歸納,為人們提供規(guī)律性的知識。

(一)典型例子

調(diào)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問卷調(diào)查法。它是通過書面提問收集信息的一種方法,即調(diào)查人員編制調(diào)查項目表,分發(fā)或郵寄給相關人員,詢問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統(tǒng)計和研究。

(二)研究步驟

1.確定調(diào)查課題

確定題目時要注意選題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時要注意選題切忌太大,也要避免無意義的重復勞動。

2.制定調(diào)查計劃

要明確調(diào)查課題、調(diào)查目的、調(diào)查對象、調(diào)查范圍、調(diào)查手段、調(diào)查步驟、時間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時要盡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觀性,盡可能采取多種手段或途徑。

4.整理材料

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以便后續(xù)總結(jié)歸納、形成結(jié)論。

5.總結(jié)研究

對整理完的材料進行分析、總結(jié)、歸納,得出一般性的結(jié)論。

(三)特點

調(diào)查法相對其他研究方法來說較為耗時耗力,但也有其優(yōu)勢,即獲得的一手資料信息真實具體,能夠?qū)ρ芯繉ο笥懈訙蚀_、清晰的認識。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tǒng)考察,從而獲取經(jīng)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就是通過觀察法提煉總結(jié)出來的;兒童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普萊爾,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觀察法后,提出了兒童心理學領域中的諸多理論。

(二)研究步驟

1.明確觀察對象

在選擇和確定研究問題的基礎上確定觀察者與觀察對象。

2.制定觀察計劃

在觀察計劃中要規(guī)定明確的觀察目的、重點、范圍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觀察準備

觀察準備是否充分,往往影響觀察的成敗。

4.做好記錄

在觀察過程中要時時記錄,不放掉任何一個關鍵信息。

(三)特點

觀察法具有拓展人們的感性知識、啟發(fā)思想等優(yōu)點,但是由于其強調(diào)研究要在自然環(huán)境下進行,且不允許摻雜個人的偏見,確為實際操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3)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經(jīng)過精心設計,在高度控制的條件下,通過操縱某些因素,從而發(fā)現(xiàn)變量間因果關系以驗證預定假設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對所要研究的對象在條件方面加以適當?shù)目刂疲懦匀粻顟B(tài)下無關因素的干擾。

(一)典型例子

采取實驗法的一個典例是羅森塔爾效應的提出,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通過對小學生進行“未來發(fā)展趨勢測驗”,發(fā)現(xiàn)人們對他人行為的期望通??梢詫е滤讼蚱谕较蚋淖儭?/p>

(二)研究步驟

1.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2.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

3.作出假設

4.設計實驗方案

5.實施實驗并記錄

6.分析實驗現(xiàn)象

7.得出結(jié)論

(三)特點

1、主動變革性

觀察法與調(diào)查法都是在不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于科學認識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據(jù)科學實驗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tài)下認識研究對象。

3、因果性

實驗是發(fā)現(xiàn)、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是對事物或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數(shù)量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依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學模型,并用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研究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shù)值。常見的定量分析法包括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數(shù)學模型法等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