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口中英文學校20172018學年度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高二歷史考試時間:90分鐘;命題人:侯紹斌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座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60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60分每小題列出的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梭倫改革時期,雅典出現(xiàn)了三個分屬不同背景的政治派別:代表平原地帶氏族貴族利益的平原派;代表沿海地區(qū)新興工商業(yè)奴隸主的海岸派;代表山地貧窮農牧民的山地派。梭倫改革措施中,最能體現(xiàn)海岸派利益的是A.頒布“解負令”B.劃分四個選區(qū)C.劃分公民等級D.設四百人會議【答案】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代表沿海地區(qū)新興工商業(yè)奴隸主的海岸派”,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工商業(yè)奴隸主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出發(fā)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按財產劃分公民等級最能體現(xiàn)海岸派利益”的結論。2.王覺非等譯著《西方文明史》稱“梭倫以智慧和公正著稱,他用取消債務的方式解救貧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賦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權利的辦法平息富人的不滿?!髠惿踔潦寡诺湔M了新的民主原則……”梭倫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則”體現(xiàn)在①頒布“解負令”,廢除債務奴隸制②公民大會有權選舉國家公職人員③組成“四百人會議”④所有公民都可通過抽簽選舉成為陪審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結合所學,解負令的頒布免去了債務奴隸的債務,屬于經(jīng)濟措施,與民主政治無關,所以排除①,其他三項都是梭倫改革的政治措施,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產生,所以選C考點: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卓爾不群的雅典·梭倫改革3.在一堂關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課堂討論中,四位同學的發(fā)言中最接近體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會議”擴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礎B.雅典港灣眾多,工商業(yè)發(fā)達C.雅典是小國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對公民參政素質的培養(yǎng)【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體制”因素,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現(xiàn),不是形成原因,可以排除;B是經(jīng)濟因素,D是文化方面的因素;雅典是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小、人口少,便于實行民主政治。這種城邦體制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選C??键c: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點評:古希臘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民主制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古希臘由于海洋和山巒的阻隔,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現(xiàn)了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城邦面積狹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政治活動,更積極地追求民主權利。4.如圖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輕裝步兵,該兵種是當時雅典軍隊的三大兵種之一。輕裝步兵裝束簡單,手持簡易的武器。在梭倫執(zhí)政時期,輕裝步兵主要來源于第四等級,主要是因為該等級A.政治地位較高,很少參與作戰(zhàn)B.交納賦稅太多,無力參與作戰(zhàn)C.擁有財產較少,所盡義務較小D.擁有財產較多,所盡義務較小【答案】C【解析】根據(jù)財產等級制度的規(guī)定,第四等級由于擁有財產較少,所盡義務較小,所以輕裝步兵主要來源于第四等級,即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第四等級政治地位低,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第四等級交納賦稅太少,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第四等級擁有財產較少,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5.下列關于四百人會議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元老院長老會議的常設機構,具有預審提案、準備決議等職責B.實際上掌握了全國的最高司法權C.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實際上掌握了最高統(tǒng)治權D.削弱了貴族的權力,并有權選舉國家公職人員【答案】C【解析】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四百人會議”是公民大會的常設機構,實際上掌握了最高統(tǒng)治權,故C項正確,A項錯誤;民眾法庭是司法機構,故B項錯誤;D項是公民大會的職責,排除。6.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書中指出,在梭倫的憲法中,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賠償?shù)淖杂?;第三是向陪審法院申訴的權利。這些舉措A.避免了專制獨裁政治的出現(xiàn)B.確立了雅典的司法制度C.開辟了主權在民的新路D.促進了雅典精神文化的繁榮【答案】C【解析】材料“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賠償?shù)淖杂伞蚺銓彿ㄔ荷暝V的權利”反映了雅典制度人身自由、主權在民的特點,故C正確;材料強調人身自由和權利的問題,與避免專制獨裁政治無關,故A錯誤;材料主旨并不是說明雅典的司法制度的確立,故B錯誤;材料未涉及雅典精神文化的問題,故D錯誤。故選C。7.觀察下圖,圖示中的①、②應分別填寫的內容是A.貴族、奴隸B.平民、君主C.貴族、平民D.貴族、君主【答案】C【解析】材料圖片反映了梭倫改革的背景,即貴族、平民的矛盾尖銳,故C正確;貴族、奴隸的矛盾并不是梭倫改革的背景,故A錯誤;當時雅典不是君主制,故B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仔細分析圖片信息,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梭倫改革的背景原因出發(fā),結合貴族、平民的矛盾尖銳的背景,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8.梭倫改革帶有歷史局限性,主要是因為A.改革措施不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B.梭倫對民主政治的認識不足C.改革措施帶有“折中”色彩D.梭倫改革觸犯了貴族利益【答案】C【解析】梭倫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礎,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故A錯誤;梭倫對民主政治的認識在他所處的時代比較充分,故B錯誤;梭倫改革措施帶有“折中”色彩,這種“中庸”特點體現(xiàn)了歷史局限性,故C正確;梭倫改革觸犯了貴族利益,并非歷史局限性,故D錯誤。故選C。9.“大變革時代”是指隨著人們生產方式的變化而出現(xiàn)的社會生活方式巨變的時期。最能體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的歷史事件是A.諸侯爭霸B.百家爭鳴C.商鞅變法D.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是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諸侯爭霸并不能從生產關系方面體現(xiàn)這一特征,故A錯誤;百家爭鳴,屬于思想領域的解放,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商鞅變法從經(jīng)濟、政治、思想等方面促進了社會轉型,尤其從生產關系方面體現(xiàn)這一特征,故C正確;民族融合,也不符合社會轉型的題意,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最能體現(xiàn)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代特征”,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的角度出發(fā),突出生產關系的變革,即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進行正確判斷。10.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與中原各國變法相比,商鞅變法雖晚但后來居上,成為影響最深遠、變革最徹底的一次地主階級改革。這是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下列不屬于“眾多因素”的是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吸取各國變法的經(jīng)驗和教訓C.以民為本、緩和了階級矛盾D.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題屬于逆向型選擇題。商鞅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商鞅變法吸取了各國變法的經(jīng)驗和教訓,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商鞅變法推行法家思想,不是以民為本、緩和階級矛盾,故C錯誤,符合題意;商鞅變法順應了社會轉型的時代發(fā)展潮流,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1.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改革史時做了如下總結,符合史實的是A.李悝和商鞅都提倡“賞罰分明”B.管仲和商鞅都鼓勵商業(yè)的發(fā)展C.管仲和李悝都廢除了井田制D.商鞅和李悝都致力于維護貴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李悝變法和商鞅變法都提倡“賞罰分明”,故A正確;商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故B錯誤;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故C錯誤;商鞅和李悝變法都打擊了貴族的利益,故D錯誤。故選A。12.戰(zhàn)國時期,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主要針對舊貴族,認為楚國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眾”,必須清除。商鞅在秦國變法時,規(guī)定“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這些改革措施從根本上是為了A.加強中央集權B.消滅舊貴族C.實行以法治國D.廢除分封制【答案】A【解析】必須清除“大臣太重,封君太眾”強調了加強王權和中央集權的重要性,“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強調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其目的也在于加強中央集權,所以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中的改革措施是削弱了舊貴族的權力但并不是消滅貴族,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以法治國和廢除分封制方面的信息,所以選項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13.《詩經(jīng)》:“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長矛,與子同仇。”《吳子·料敵》:“秦性強,其地險,其政嚴,其賞罰信,其人不讓,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戰(zhàn)。”下列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能夠起到鼓舞上述風氣形成與發(fā)展的是A.獎勵軍功,實行軍功授爵制B.“廢井田,開阡陌”C.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D.普遍推行縣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勇斗尚武的風氣,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實行軍功授爵制起到鼓舞上述風氣形成與發(fā)展的作用,故A正確;“廢井田,開阡陌”屬于土地制度的變革,不符合材料,故B錯誤;嚴密的戶籍制度,與材料無關,故C錯誤;推行縣制,與材料無關,故D錯誤。故選A。14.商鞅強調“輕罪重罰”,主張“以刑去刑”,對此韓非子評論道:“公孫鞅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睂Α拜p罪重罰”評價錯誤的是A.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B.樹立了變法的權威C.給了守舊勢力反對變法的借口D.刑法嚴酷,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答案】A【解析】“輕罪重罰”,容易激化社會矛盾,不利于國家的穩(wěn)定,故A錯誤,符合題意;商鞅“輕罪重罰”樹立了變法的權威,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商鞅“輕罪重罰”也是守舊勢力反對變法的借口之一,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輕罪重罰”導致刑法嚴酷,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15.據(jù)統(tǒng)計,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繳納國家的各類賦稅,這一比例遠遠高于當時的東方六國。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秦國建立起了強大的中央集權機構B.秦國的濫用苛政導致了自身的落后C.東方六國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東方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及秦國【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據(jù)材料“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繳納國家的各類賦稅,這一比例遠遠高于當時東方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秦國強大的中央集權機構保證了稅收來源,故A正確。當時秦國經(jīng)濟、軍事實力強大,故B錯誤。東方六國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過于絕對,當時法家思想占主導,故C錯誤。材料未涉及東方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及秦國,且過于絕對,故D排除。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權制度作用【名師點睛】秦代中央集權制,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例如,郡縣制下的郡守和縣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從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從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來分封割據(jù)的狀況,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保證了稅收來源,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據(jù)分裂,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16.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暗糜?,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亦足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于秦,有以也夫?!币陨显u論商鞅變法的主要標準是A.個人品質B.客觀效果C.為尊者諱D.生產力【答案】A【解析】材料“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反映了商鞅的個人品質問題,故A正確;材料并不是從商鞅變法的客觀效果進行評價的,故B錯誤;材料并未涉及“為尊者諱”的信息,故C錯誤;材料也沒有從生產力的標準出發(fā),故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天資刻薄人也……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個人品質的方面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7.陳寅恪先生指出:“從北魏前期崔浩與鮮卑貴族的沖突來看,似乎漢化與鮮卑不能相容。因此,孝文帝推行漢化,目光落到了如何使鮮卑貴族與漢人士族合而為一,不僅使鮮卑貴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鮮卑貴族有社會地位。”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維護本民族本階級的利益B.促進民族融合C.提高鮮卑族的地位D.推動鮮卑族的封建化進程【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據(jù)“不僅使鮮卑貴族有政治地位,而且使鮮卑貴族有社會地位?!笨梢钥闯龇从承⑽牡鄹母锏母灸康氖蔷S護本民族本階級的利益,故A正確。題干是維護鮮卑貴族的地位,不是提高鮮卑族的地位故C錯誤;BD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键c:歷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本目的18.葉適《舊學紀言》卷十三稱:“劉、石、苻、姚與夫慕容,雖曰種類不同,然皆久居中國,其豪杰好惡之情,猶與中國不甚相異。獨拓跋氏,則以真胡入主中原,純用胡俗,以變華人?!辈牧戏从沉缩r卑族解決統(tǒng)治問題的核心應該是A.如何解決民族問題B.如何統(tǒng)治漢人C.如何緩和階級矛盾D.如何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答案】A【解析】材料“獨拓跋氏,則以真胡入主中原,純用胡俗,以變華人”反映了鮮卑族入主中原后解決民族問題的特點,故A正確;鮮卑族入主中原后并不是單純解決如何統(tǒng)治漢人的問題,故B錯誤;材料反映了民族問題,不是階級問題,故C錯誤;材料未涉及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的問題,故D錯誤。故選A。1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是A.頒布均田令B.實行府兵制C.漢化政策D.整頓吏治【答案】A【解析】北魏孝文帝頒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是封建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有效緩和了社會矛盾,并被隋唐沿用,具有開創(chuàng)性,故A正確;府兵制并非北魏孝文帝改革首創(chuàng),故B錯誤;漢化政策在其他少數(shù)民族政權也有,故C錯誤;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已經(jīng)存在整頓吏治的措施,故D錯誤。故選A。20.北魏時期,孝文帝始頒俸祿制,并建立了考績制度。北魏以至齊、周執(zhí)行均頗為嚴格,而南朝幾無定制,造成了上下相率、肆意搜刮百姓的后果。對上述材料理解準確全面的是A.孝文帝改革對北朝歷史影響深遠B.俸祿制與考績制度形成相互配合C.南朝階級矛盾尖銳導致農民起義D.制度是影響吏治狀況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根據(jù)題干可知北魏的俸祿制到了南朝并沒有執(zhí)行,影響深遠表述錯誤,故A項錯誤;俸祿制與考績制度形成相互配合并不是題干所強調的,故B項錯誤;題干沒有涉及農民起義的信息,故C項錯誤;北朝的制度嚴格與南朝幾無定制形成鮮明對比,可見制度對社會的影響力,故D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D。21.“(北魏孝文帝)初謀南遷,恐眾心戀舊,乃示為大舉,因以協(xié)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實遷也,舊人懷土,多所不愿,內憚南征,無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陽?!边@段材料說明的問題不包括A.北魏王朝的保守勢力很強大B.孝文帝對遷都的困難估計不足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遷都之實D.南伐與遷都都有阻力【答案】B【解析】本題屬于逆向型選擇題。“舊人懷土,多所不愿”說明北魏王朝的保守勢力很強大,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對遷都的困難估計充分,應對得當,故B錯誤,符合題意;“因以協(xié)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實遷也”反映了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遷都之實,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舊人懷土,多所不愿,內憚南征,無敢言者”反映了南伐與遷都都有阻力,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2.《資治通鑒》載: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臣舊將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孝文帝提出進行姓氏改革的依據(jù)是A.鮮卑族和漢族都崇拜B.黃帝鮮卑族和漢族有共同的祖先C.鮮卑族和漢族自古以來都生活在黃河流域D.鮮卑族和漢族風俗習慣相同【答案】B【解析】材料“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反映了孝文帝提出進行姓氏改革的依據(jù)是鮮卑族和漢族有共同的祖先黃帝,故B正確;材料并未反映鮮卑族和漢族都崇拜黃帝,故A錯誤;材料沒有反映鮮卑族和漢族自古以來都生活在黃河流域,故C錯誤;材料也無法體現(xiàn)鮮卑族和漢族風俗習慣相同,故D錯誤。故選B。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明帝”“孝武帝”等。這充分反映出A.鮮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B.北魏統(tǒng)治者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C.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歷史發(fā)展潮流D.只有講求孝道才能鞏固封建統(tǒng)治【答案】B【解析】“孝”屬于漢族儒家文化的體現(xiàn),故北魏皇帝死后的謚號多采用“孝”字說明其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故B正確;材料并不能說明鮮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故A錯誤;“孝”與歷史發(fā)展潮流沒有必然聯(lián)系,故C錯誤;“只有講求孝道才能鞏固封建統(tǒng)治”說法過于絕對,故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中“孝”的含義和特點,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出發(fā),即可排除其他不符合題意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24.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產生了深刻的社會影響,從社會進程的發(fā)展來看,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A.改變了單一的生活方式B.促進了封建化進程C.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國力D.加速了民族間的融合【答案】B【解析】商鞅變法促進奴隸制向封建社會轉型,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少數(shù)民族封建化,故B正確;改變了單一的生活方式,不屬于兩者的共同表現(xiàn),故A錯誤;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屬于社會進程的發(fā)展的角度,故C錯誤;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間的融合,故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關鍵詞“從社會進程的發(fā)展來看,其最主要的表現(xiàn)”,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封建化進程的角度出發(fā),即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進行正確判斷。25.亞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描述:“當梭倫完成上面所述的憲法時,平民時常來找他,并且為著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煩惱,批評這些,問問那些;他既不愿變更法律條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謗,所以旅行埃及,以經(jīng)商和游覽該地為目的,聲明十年之內,將不回來?!彼髠愂瓴换氐闹饕蚴撬鸄.認為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B.無法消除貴族與平民的矛盾C.對雅典社會已徹底失望D.想漫游外國考察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平民時常來找他,并且為著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煩惱,批評這些,問問那些”反映了貴族與平民的矛盾,故B正確;材料沒有反映梭倫認為法律體系已達到完備的程度,故A錯誤;“對雅典社會已徹底失望”說法過于絕對,故C錯誤;漫游外國考察政治,顯然不是主要原因,故D錯誤。故選B。26.“梭倫的改革很受歡迎,但沒有完全解決雅典的問題。”改革后,雅典的狀況是①取消債務奴隸制②公民按照財產分為四個等級③設立五百人會議④部分公民無法獲得“觀劇津貼”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梭倫改革取消債務奴隸制,故①正確;梭倫改革按照財產將公民分為四個等級,故②正確;設立五百人會議,屬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故③錯誤;“觀劇津貼”屬于伯利克里改革,故④錯誤。故①②組合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前提條件是熟練掌握梭倫改革的史實,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知識從梭倫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內容的不同點出發(fā),即可排除不符合題意的選項。27.“商鞅雖死,而秦卒行其法”,主要是因為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改革成效顯著C.取信于民D.貴族的勢力被鏟除【答案】B28.《戰(zhàn)國策·秦策》:“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鄙叹罢攘?,調輕重”的措施客觀上有利于A.重農抑商的實施B.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C.農耕經(jīng)濟的繁榮D.爭霸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答案】B【解析】“正度量,調輕重”體現(xiàn)了統(tǒng)一度量衡的措施,這有利于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故B正確;“正度量,調輕重”與重農抑商無關,故A錯誤;農耕經(jīng)濟的繁榮與統(tǒng)一度量衡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C錯誤;爭霸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與統(tǒng)一度量衡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D錯誤。故選B。29.吳宗國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說:北朝的強盛自體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漢化”……扭轉了魏晉以來的帝國頹勢,并構成了走出門閥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國的歷史出口。作者旨在強調A.北朝統(tǒng)治政策缺乏穩(wěn)定性B.孝文帝改革有重大歷史進步性C.隋唐統(tǒng)治重創(chuàng)了士族勢力D.北魏因改革成為了強大帝國【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政策的積極作用,故B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北朝統(tǒng)治政策缺乏穩(wěn)定性,故A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隋唐統(tǒng)治重創(chuàng)了士族勢力,故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漢化政策對后世的影響,不是說明北魏因改革成為了強大帝國,故D錯誤。故選B。30.我們說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了時代的潮流,這種時代的潮流是指①民族融合的潮流②北方地區(qū)封建化的潮流③北方少數(shù)民族漢化的潮流④南北朝時期各國紛紛通過改革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潮流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這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故①正確;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地區(qū)封建化,這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故②正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漢化,也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故③正確;各國紛紛通過改革實現(xiàn)富國強兵,并不屬于時代的潮流,故④錯誤。故①②③組合正確,故選B。第‖卷(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故治國者欲民之農也。國不農,則與諸侯爭權不能自持也,則眾力不足也……事商賈,為技藝,皆以避農戰(zhàn);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茍能令商賈技巧之人無繁(多),則欲國之無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書》材料二我已將適當?shù)臋嗔o予民眾,絕不會故意剝削或縱情泛濫,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貴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恥和守分,執(zhí)著盾牌我屹立在兩派之間,雙方的權利不可以相互侵犯?!髠惒牧先谒髠惛母锖蟮?0年間,雅典社會就逐漸采取了一個它在以后數(shù)百年中都遵循著的發(fā)展方向。在梭倫以前的時代盛行的農村高利貸,以及地產的無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節(jié)制。商業(yè)以及靠奴隸勞動日益大規(guī)模發(fā)展起來的手工業(yè)和工藝,都成了流行的職業(yè)……由貨幣、奴隸以及商船構成的財富日益增加,但是,這些財富已經(jīng)不是僅僅用來購置地產,它已經(jīng)變成了人們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浴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1)據(jù)材料一,概括“事商賈”帶來的危害,指出商鞅變法中經(jīng)濟政策的指導思想。(2)材料二的詩句體現(xiàn)了梭倫怎樣的改革理念?結合梭倫改革內容,舉一例說明。指出梭倫的這一改革理念在當時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理解“在梭倫改革后的80年間,雅典社會就逐漸采取了一個它在以后數(shù)百年中都遵循著的發(fā)展方向”?!敬鸢浮浚?)危害:導致農業(yè)勞動力減少,影響農業(yè)生產和兵源;難以實現(xiàn)富國強兵,在諸侯爭霸中將處于不利地位。思想:重農抑商。(2)理念:中庸(或折中、不偏不倚)。舉例:財產等級制等。積極影響:緩解社會矛盾,減少變法阻力,推動改革成功。(3)理解:促進雅典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窘馕觥吭囶}分析:第(1)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無弱也”可以概括出導致農業(yè)勞動力減少,影響農業(yè)生產和兵源;由“能令商賈技巧之人無繁(多),則欲國之無富不可得也。”可以概括出難以實現(xiàn)富國強兵,在諸侯爭霸中將處于不利地位。第二問結合材料和所學不難概括出重農抑商的政策。第(2)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執(zhí)著盾牌我屹立在兩派之間,雙方的權利不可以相互侵犯”可以概括出梭倫改革的理念是中庸。第二問只需結合梭倫改革的內容來說明中庸的積極作用。如實行財產等級制,既照顧了貴族的利益又兼顧了工商業(yè)奴隸主的權力,可以緩解社會矛盾,減少變法阻力,推動改革成功。第(3)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由“商業(yè)以及靠奴隸勞動日益大規(guī)模發(fā)展起來的手工業(yè)和工藝,都成了流行的職業(yè)……由貨幣、奴隸以及商船構成的財富日益增加”可以概括出促進雅典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由“但是,這些財富已經(jīng)不是僅僅用來購置地產,它已經(jīng)變成了人們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可以概括出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變法·重農抑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倫改革·梭倫改革的理念及意義。32.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廣度和影響而言,可與商鞅變法相媲美。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東方文化較高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積染既深,種種因襲牽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歷史,較之東方諸國,亦遠為落后,故轉得為種種之創(chuàng)新。其實商鞅變法之重要內容,在東方各國,本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