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導(dǎo)與練生物高考一輪復(fù)習(xí)(人教版)第五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伴性遺傳第16講分離定律的發(fā)現(xiàn)及應(yīng)用基礎(chǔ)鞏固練1.(2024·遼寧沈陽模擬)下列有關(guān)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說法中,錯誤的是(C)A.在實驗過程中,“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屬于假說內(nèi)容B.“演繹”過程是若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則測交后代出現(xiàn)兩種表型且比例接近1∶1C.孟德爾的雜交實驗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遺傳,也證實了基因的分離定律D.驗證假說階段完成的實驗是讓子一代與隱性純合子雜交解析:孟德爾的雜交實驗中,F1的表型均與親本之一相同,而不是介于兩親本之間,這否定了融合遺傳,但沒有證實基因的分離定律。2.(2023·遼寧沈陽期末)某同學(xué)利用甲、乙兩個小桶和若干小球進行“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D)A.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兩個小桶中的小球數(shù)量不必相等C.每次抓取后需要將小球放回原桶D.重復(fù)4次后結(jié)果應(yīng)為DD∶Dd∶dd=1∶2∶1解析:該實驗需要有足夠的重復(fù)次數(shù)才可獲得近似于DD∶Dd∶dd=1∶2∶1的結(jié)果,僅重復(fù)四次,偶然性太大。3.(2023·湖北孝感期末)玉米中因含支鏈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變藍色;含直鏈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藍色。W對w為完全顯性。把WW和ww雜交得到的種子播種下去,先后獲取花粉和籽粒,分別滴加碘液觀察統(tǒng)計,結(jié)果應(yīng)為(C)A.花粉1/2變藍色、籽粒3/4變藍色B.花粉、籽粒各3/4變藍色C.花粉1/2變藍色、籽粒1/4變藍色D.花粉、籽粒全部變藍色解析:WW和ww雜交,F1的基因型為Ww,其能產(chǎn)生W和w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基因W的花粉遇碘不變藍色,含基因w的花粉遇碘變藍色,即產(chǎn)生的花粉遇碘1/2不變藍色,1/2變藍色。F1的基因型為Ww,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WW∶Ww∶ww=1∶2∶1,其中基因型為WW和Ww的籽粒遇碘不變藍色,基因型為ww的籽粒遇碘變藍色,即所得籽粒遇碘3/4不變藍色,1/4變藍色。4.(2023·安徽安慶二模)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有多粒植株甲和少粒植株乙,為了判斷多粒和少粒的顯隱性關(guān)系,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方案一:讓甲與乙雜交;方案二:讓甲和乙分別自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A.若方案一的子代只出現(xiàn)一種性狀,則出現(xiàn)的性狀即為顯性性狀B.若方案一的子代出現(xiàn)兩種性狀,則讓子代兩種個體繼續(xù)雜交可判斷性狀顯隱性C.若方案二的子代有一方發(fā)生性狀分離,發(fā)生性狀分離的親本性狀為顯性性狀D.若方案二的子代均未發(fā)生性狀分離,則讓二者子代進行雜交可判斷性狀顯隱性解析:讓具有相對性狀的甲與乙雜交,若子代只出現(xiàn)一種性狀,則出現(xiàn)的性狀即為顯性性狀;設(shè)控制水稻多粒與少粒的基因為A、a,若方案一的子代出現(xiàn)兩種性狀,則是Aa×aa→Aa、aa,此時讓子代兩種個體繼續(xù)雜交不可判斷性狀顯隱性;方案二是讓甲和乙分別自交,若方案二的子代有一方發(fā)生性狀分離,則發(fā)生性狀分離的親本性狀為顯性性狀;若方案二的子代均未發(fā)生性狀分離,則是AA×AA→AA、aa×aa→aa,此時讓二者子代進行雜交(AA×aa)即可判斷性狀顯隱性。5.(2024·湖北荊門模擬)蘇格蘭折耳貓因軟骨發(fā)育不良導(dǎo)致耳朵無法直立。折耳貓折下來的耳朵盡顯萌態(tài)而招人喜愛,但其終生可能伴隨失聰、尾巴僵直、關(guān)節(jié)畸形等病情。研究發(fā)現(xiàn),只要攜帶折耳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相關(guān)基因用A、a表示)100%會發(fā)病,且雜合子比純合子發(fā)病更晚,病程惡化更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A.通過顯微鏡檢驗細胞,可判斷某折耳貓是純合子或雜合子B.理論上,一對折耳貓的后代為折耳貓的概率為75%C.不考慮其他變異,一對立耳貓的后代一定為立耳貓D.可采用近親繁殖的方式,不斷為折耳貓純化血統(tǒng)并改善病情解析:基因型為純合子還是雜合子無法通過顯微鏡觀察。一對折耳貓雜交,有三種情況:AA×AA→AA,后代為折耳貓的概率為100%;AA×Aa→AA∶Aa=1∶1,后代為折耳貓的概率為100%;Aa×Aa→AA∶Aa∶aa=1∶2∶1,后代為折耳貓(A)的概率為75%。不考慮其他變異,由題意可推知,貓的立耳性狀是由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的,立耳貓為隱性純合子,因此一對立耳貓的后代一定為立耳貓;攜帶顯性折耳基因的雜合子與純合子都會發(fā)病,且近親繁殖加大后代患遺傳病的風險,因此不能采用近親繁殖的方式來不斷為折耳貓純化血統(tǒng)并改善病情。
6.(2024·遼寧沈陽月考)在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中,高莖和矮莖由一對等位基因D/d控制。在雜交實驗中,有多株高莖,讓其與矮莖進行雜交,子代中高莖∶矮莖=3∶1。下列分析錯誤的是(B)A.親代高莖中雜合子比例為1/2B.子代高莖中雜合子比例為2/3C.若親代高莖自交,則子代高莖∶矮莖=7∶1D.若子代高莖自交,則子代高莖∶矮莖=3∶1解析:多株高莖與矮莖雜交,高莖基因型為DD或Dd,矮莖基因型為dd,子代表型為高莖∶矮莖=3∶1,說明親代高莖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D∶d=3∶1,所以親本中DD∶Dd=1∶1,其中雜合子比例為1/2;由A項可知,親本中高莖DD∶Dd=1∶1,矮莖基因型為dd,只能產(chǎn)生d的配子,所以子代高莖全部為雜合子;親本中DD∶Dd=1∶1,若親代高莖自交,則子代中矮莖的比例為1/2×1/4=1/8,高莖的比例為1-1/8=7/8,故子代高莖∶矮莖=7∶1;由于子代高莖全部為雜合子,Dd自交,則子代高莖∶矮莖=3∶1。7.(2024·河南漯河期中)胚乳由兩個極核細胞(每個極核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均與卵細胞相同)和一個精子結(jié)合得到的受精極核發(fā)育而來,胚乳直感是指雜交種子的胚乳組織在母本植株上表現(xiàn)出父本同種組織的顯性性狀的現(xiàn)象。玉米(2n=20)中控制胚乳顏色的一對等位基因黃色(Y)對白色(y)為顯性,將親代純合黃粒玉米的花粉傳給純合白粒的玉米,則可在白粒玉米的果穗上結(jié)出黃胚乳的籽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A.白粒玉米的果穗上結(jié)出黃胚乳的籽粒這一結(jié)果表現(xiàn)出了胚乳直感現(xiàn)象B.玉米胚乳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應(yīng)為3n=30,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均為YyC.玉米胚乳顏色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黃粒子代植株上可出現(xiàn)白胚乳籽粒D.將純合白粒玉米的花粉傳給純合黃粒玉米,也能表現(xiàn)出胚乳直感現(xiàn)象解析:胚乳由兩個極核細胞和一個精子結(jié)合得到的受精極核發(fā)育而來,由于父本為顯性,則胚乳細胞將會表現(xiàn)顯性性狀,即胚乳直感現(xiàn)象;玉米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為20條,因此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均為10條,每個極核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也為10條,因此胚乳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應(yīng)為3n=30,雜交后代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基因型均為Yy;玉米胚乳顏色的遺傳屬于一對核基因的遺傳,符合分離定律,黃粒子代植株上可出現(xiàn)白胚乳籽粒;將純合白粒玉米的花粉傳給純合黃粒玉米,胚乳細胞的基因型為YYy,表現(xiàn)為黃色,與父本不一致,不屬于胚乳直感。8.(2023·河南三門峽期末)已知兔子的毛色有灰色和白色,由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現(xiàn)有甲、乙、丙三個不同的種群,其中種群甲和種群丙全為灰色,種群乙為白色,現(xiàn)用三個種群進行如下兩組實驗。實驗一:讓種群甲和種群乙雜交,子一代全為灰色,讓子一代的灰色個體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與白色之比為3∶1。實驗二:讓種群丙間的個體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約為15∶1。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可以判斷,這對相對性狀中是顯性性狀。(2)實驗一中子二代灰色個體的基因型為,子二代中灰色與白色的比例為3∶1,形成這一性狀分離比的主要原因是
。
(3)實驗二中,子一代灰色個體中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占,讓實驗一中子一代灰色個體與實驗二中子一代灰色個體隨機交配,所得子代灰色個體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約占。
解析:(1)實驗一中,種群甲為灰色,種群乙為白色,讓種群甲和種群乙雜交,子一代全為灰色,說明灰色是顯性性狀。實驗二中,種群丙為灰色,讓種群丙間的個體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約為15∶1,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說明灰色是顯性性狀。(2)實驗一中子一代的灰色個體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色與白色之比為3∶1,說明子一代的灰色個體是雜合體Aa,子二代灰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A、Aa,比例為1∶2。由于子一代產(chǎn)生A和a兩種配子,比例相等,且雌雄配子可以隨機結(jié)合,所以子二代中灰色與白色的比例為3∶1。(3)實驗二中,讓種群丙間的個體相互交配,子一代中灰色和白色之比約為15∶1,說明種群丙中AA∶Aa=1∶1,產(chǎn)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所以子一代灰色個體中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占3/4×3/43/4×35/10,aa占1/2×1/5=1/10,其中灰色個體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約占5/答案:(1)一或?qū)嶒灦疑?2)AA、Aa子一代產(chǎn)生A和a兩種配子,比例相等;雌雄配子可以隨機結(jié)合(3)3/55/9綜合提升練9.(多選)(2023·廣東清遠期中)已知果蠅長翅和殘翅受常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實驗室中有兩瓶世代連續(xù)的果蠅,甲瓶果蠅只有長翅,乙瓶果蠅既有長翅又有殘翅。由于忘貼標簽,不清楚哪瓶果蠅是親代,哪瓶果蠅是子代。下列分析錯誤的是(BD)A.無論哪瓶果蠅為親代,長翅一定是顯性性狀B.甲瓶中長翅果蠅不一定有雜合子C.無論哪瓶果蠅是親代,乙瓶中長翅果蠅一定有純合子D.可用甲瓶果蠅相互交配的實驗結(jié)果判斷哪瓶果蠅為親代解析:若甲瓶為親代,乙瓶出現(xiàn)性狀分離,長翅為顯性,若甲瓶為子代,乙瓶中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子代表現(xiàn)出的長翅為顯性性狀,因此無論哪瓶果蠅為親代,長翅一定是顯性性狀;設(shè)控制果蠅長翅與殘翅的基因為A、a,若甲瓶為親代,甲瓶中長翅果蠅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Aa都有,若甲瓶為子代,甲瓶長翅果蠅基因型是Aa,無論哪瓶果蠅是親代,甲瓶中長翅果蠅一定有雜合子;若甲瓶為親代,乙瓶中長翅的基因型是AA或Aa,若甲瓶為子代,乙瓶中的長翅的基因型為AA,都有純合子;甲瓶無論是親代還是子代,甲瓶長翅果蠅一定有雜合子,相互交配后子代既有長翅也有殘翅,故無法判斷親子代關(guān)系。10.(多選)(2023·山東泰安期末)玉米籽粒的甜和非甜為一對相對性狀,現(xiàn)將甜味玉米籽粒和非甜玉米籽粒間行種植(兩種玉米均只有一種基因型),發(fā)現(xiàn)兩種玉米果穗上均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籽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CD)A.該實驗結(jié)果不能判斷親本中顯性性狀個體的基因型是雜合子還是純合子B.將甜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的非甜玉米籽粒種植后進行自交,可根據(jù)子代表型判斷顯隱性C.兩種玉米果穗上的顯性性狀籽粒均有兩種基因型,隱性性狀全為純合子D.若非甜玉米為顯性性狀,則兩種果穗上的非甜玉米籽粒自交,子代均會出現(xiàn)3∶1分離比解析:玉米可進行自交也可進行雜交,故兩種親本果穗上均既有甜玉米籽粒、也有非甜玉米籽粒,說明親本中的顯性性狀個體基因型為雜合子。若甜玉米為隱性性狀,則甜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的非甜玉米籽粒為雜合子,將其進行自交,子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若甜玉米為顯性性狀,則甜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的非甜玉米籽粒全為隱性純合子,將其進行自交,子代全為非甜玉米籽粒,故將甜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的非甜玉米籽粒進行自交,可根據(jù)子代表型判斷顯隱性。隱性性狀玉米果穗上的顯性性狀籽粒均為雜合子,顯性性狀玉米果穗上的顯性性狀籽粒的基因型既有純合子也有雜合子,隱性性狀籽粒全為純合子;若非甜玉米為顯性性狀,則只有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玉米籽粒自交,子代會出現(xiàn)3∶1分離比。11.(多選)(2023·山東泰安一模)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的生長發(fā)育與常染色體上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因(B)有關(guān),該基因發(fā)生突變后(b),小鼠發(fā)育遲緩,表現(xiàn)為個體矮小。某小組選用純合正常鼠與純合矮小鼠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一:純合正常雌鼠與純合矮小雄鼠雜交,F1全表現(xiàn)為個體矮小。實驗二:純合矮小雌鼠與純合正常雄鼠雜交,F1全表現(xiàn)為正常。針對上述實驗結(jié)果,有人提出假說:B基因在精子中處于非甲基化,而在卵細胞中處于甲基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CD)A.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達,進而對表型產(chǎn)生影響B(tài).若假說正確,則基因型為Bb雌鼠產(chǎn)生一種配子C.可通過F1中個體矮小雄鼠與純合矮小雌鼠雜交來驗證假說D.若假說正確,實驗一、二的F1雌雄個體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完全一致解析:實驗一中F1基因型為Bb,但表現(xiàn)為個體矮小,推測DNA甲基化抑制了B基因表達,進而對表型產(chǎn)生影響;若假說正確,則基因型為Bb的雌鼠可產(chǎn)生兩種卵細胞,由于B基因在卵細胞中處于甲基化,因此B基因在卵細胞中不表達;F1中個體矮小雄鼠與純合矮小雌鼠雜交,如果子代個體正?!脗€體矮小=1∶1,即F1中個體矮小雄鼠產(chǎn)生了B和b精子,則能驗證假說(B基因在精子中處于非甲基化);實驗一和實驗二的F1基因型均為Bb,若假說正確,均產(chǎn)生基因型為B(不表達)和b的卵細胞,基因型為B和b的精子,F1雌雄個體雜交后代的表型既有個體正常也有個體矮小,且比例為1∶1。12.(2023·山東濟南二模)為探究多子房性狀的遺傳規(guī)律,有人進行了二倍體純合品系D(多子房小麥)和二倍體純合品系T(單子房小麥)的雜交實驗,如下圖所示:(1)通過觀察自交子代是否出現(xiàn),可判斷某小麥是否為純合子。由雜交一和雜交二的實驗結(jié)果(填“能”或“不能”)判斷多子房和單子房的顯隱性關(guān)系。
(2)已知品系T細胞由小麥細胞核和山羊草的細胞質(zhì)構(gòu)成,異源的細胞質(zhì)會抑制小麥細胞核中某基因的表達,并且被抑制的效果有可能傳遞多代。①據(jù)此判斷為顯性性狀,雜交二F1為單子房的原因是。②由雜交結(jié)果推測多子房與單子房受對等位基因的控制。雜交二中F1自交后代F2出現(xiàn)多子房,推測基因型為(一對等位基因用A/a表示,兩對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以此類推)的植株不受異源的細胞質(zhì)抑制,F2自交后代能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植株為子房。
③為驗證上述推測,研究者利用雜交一中F1和品系T()回交,雜交二中F1和品系D()回交,若BC均為多子房∶單子房=1∶1,且雜交一和雜交二BC表型分別為的植株自交后代能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推測成立。
解析:(1)純合子自交不發(fā)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發(fā)生性狀分離,因此可以通過觀察自交子代是否出現(xiàn)性狀分離,來判斷小麥是否為純合子。由雜交一可知,母本純合品系D(多子房小麥)和父本純合品系T(單子房小麥)雜交,后代全為多子房,雜交二中,父本純合品系D(多子房小麥)和母本純合品系T(單子房小麥)雜交,后代全為單子房,二者雜交結(jié)果不一致,無法判斷多子房、單子房的顯隱性。(2)①由題干可知,品系T細胞由小麥細胞核和山羊草的細胞質(zhì)構(gòu)成,異源的細胞質(zhì)會抑制小麥細胞核中某基因的表達,并且被抑制的效果有可能傳遞多代,若品系T作父本,形成受精卵時,細胞質(zhì)幾乎全部來自母本即品系D,可以排除異源細胞質(zhì)對結(jié)果的影響,因此可以利用雜交一中,F1全是多子房,F1自交F2中多子房∶單子房=3∶1,判斷出多子房是顯性性狀。雜交二中,品系T作母本,受精卵的細胞質(zhì)幾乎全部來自品系T,由于異源細胞質(zhì)抑制了受精卵細胞核中多子房基因的表達,導(dǎo)致F1全為單子房。②雜交一中,沒有異源細胞質(zhì)對子房性狀的影響,F1自交F2中多子房∶單子房=3∶1,可推知,多子房與單子房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雜交二中,父本基因型為AA,母本基因型為aa,F1基因型為Aa,其細胞質(zhì)來自品系T,多子房基因A受到異源細胞質(zhì)的抑制而不能表達,導(dǎo)致F1為單子房,F1自交后代,所有F2的細胞質(zhì)均來自品系T,本應(yīng)該出現(xiàn)F2全為單子房的結(jié)果,但是由于其中多子房占1/4,可推知,AA基因型的個體不受異源細胞質(zhì)的抑制,從而能表現(xiàn)出多子房。F1自交后代F2中的這些多子房個體(基因型為AA)自交后代均為多子房,而單子房個體(基因型為Aa和aa)自交后代,卻會出現(xiàn)AA多子房個體和Aa、aa單子房個體,因此F2中自交后代能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植株為單子房。③雜交一中母本為品系D(基因型為AA),父本為品系T(基因型為aa),則F1基因型為Aa,其細胞質(zhì)來自品系D,這種F1與品系T(基因型為aa)()回交,后代的細胞質(zhì)全部來自品系D,即不影響細胞核中與子房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因此BC表現(xiàn)為多子房Aa∶單子房aa=1∶1,BC植株中多子房植株Aa自交后代,細胞質(zhì)全部來自品系D,因此子房基因正常表達,后代會出現(xiàn)多子房∶單子房=3∶1的性狀分離比。單子房植株aa,自交后代全為單子房,不出現(xiàn)性狀分離。雜交二中F1基因型也為Aa,但是其細胞質(zhì)來自品系T,這種F1與品系D(基因型為AA)()回交,后代BC基因型為AA∶Aa=1∶1,這些個體的細胞質(zhì)全部來自品系T,但是AA個體不受異源細胞質(zhì)影響,表現(xiàn)為多子房,Aa個體受異源細胞質(zhì)影響,表現(xiàn)為單子房,所以BC仍然表現(xiàn)為多子房AA∶單子房Aa=1∶1,BC植株中多子房植株AA自交后代,全部不受異源細胞質(zhì)影響,表現(xiàn)為多子房,即不出現(xiàn)性狀分離,單子房植株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為AA∶Aa∶aa=1∶2∶1,其細胞質(zhì)全部來自品系T,AA不受異源細胞質(zhì)影響表現(xiàn)為多子房,Aa和aa均受異源細胞質(zhì)影響表現(xiàn)為單子房,因此會出現(xiàn)多子房∶單子房=1∶3的性狀分離比,由此可驗證推測正確。答案:(1)性狀分離不能(2)①多子房雜交二F1的細胞質(zhì)幾乎全部來自品系T,異源細胞質(zhì)抑制了多子房基因的表達②一AA單③多子房、單子房第17講分離定律的特殊遺傳現(xiàn)象基礎(chǔ)鞏固練1.(2024·山東棗莊模擬)植物紫茉莉的花暮開朝合,若其花色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將一紅花植株與白花植株雜交,F1均為粉紅花,F1隨機交配,F2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2∶1。下列有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B)A.親本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為純合子B.F2中出現(xiàn)三種花色,這是基因重組的結(jié)果C.紅花、粉紅花、白花的基因型可能分別為AA、Aa、aaD.F2中白花與粉紅花雜交,F3會出現(xiàn)2種花色解析:由題意分析可知,該性狀表現(xiàn)為不完全顯性,親本紅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為純合子;F2中出現(xiàn)三種花色,這是F1(Aa)個體產(chǎn)生A、a兩種配子隨機結(jié)合的結(jié)果;由分析可知,粉紅花基因型一定為Aa,紅花、白花的基因型可分別為AA、aa(或aa、AA);F2中白花(aa或AA)與粉紅花(Aa)雜交,F3會出現(xiàn)白花、粉紅花2種花色。2.(2023·河北廊坊模擬)已知等位基因Bb、B+位于常染色體上,分別決定山羊有胡子和無胡子,但是Bb在雄性中為顯性基因,B+在雌性中為顯性基因。有胡子雌山羊與無胡子雄山羊的純合親本雜交產(chǎn)生F1,F1雌雄個體交配產(chǎn)生F2。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A)A.F1中雄性無胡子,雌性有胡子B.親本的基因型為雌山羊BbBb,雄山羊B+B+C.F2雌山羊中有胡子個體占1/4D.F2雄山羊中有胡子個體占3/4解析:F1的基因型為BbB+,雌性中B+為顯性基因,表現(xiàn)為無胡子,雄性中Bb為顯性基因,表現(xiàn)為有胡子;親本為純合子,有胡子雌山羊的基因型應(yīng)表示為BbBb,無胡子雄山羊的基因型可表示為B+B+;F1的基因型為BbB+,F1雌雄個體交配產(chǎn)生F2,根據(jù)分離定律可知,F2后代中基因型和表型為1/4BbBb(有胡子)、1/2BbB+(雌性無胡子,雄性有胡子)、1/4B+B+(無胡子),可見F2中雌山羊中有胡子個體占1/4,雄山羊中有胡子個體占3/4。3.(2023·河北滄州一模)果蠅的灰身(B)對黑身(b)為顯性,且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上,其中含b基因的雄配子僅1/3可育,多對基因型為Bb的雌、雄果蠅雜交。下列有關(guān)分析正確的是(B)A.F1個體產(chǎn)生的雌配子中B∶b=5∶1B.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F2灰身果蠅中純合子占5/9C.親代產(chǎn)生的可育配子中B∶b=2∶1D.讓基因型為Bb的灰身果蠅與黑身果蠅做正交和反交,F1中黑身果蠅所占概率相同解析:由題意可知,基因型為Bb的雄果蠅產(chǎn)生的可育配子類型及其比例為B∶b=3∶1,基因型為Bb的雌果蠅產(chǎn)生的可育配子類型及其比例為B∶b=1∶1,由于雄配子的數(shù)量遠遠大于雌配子數(shù)量,因此親代產(chǎn)生的可育配子中B∶b≠2∶1;F1中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3∶4∶1,F1個體產(chǎn)生的雌配子中B∶b=(3×2+4)∶(1×2+4)=5∶3;F1個體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中B∶b=(3×2+4)∶[(1×2+4)/3]=5∶1,因此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F2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25∶20∶3,F2灰身果蠅中純合子占5/9;由于含b基因的雄配子僅1/3可育,因此基因型為Bb的灰身果蠅產(chǎn)生的含B或b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不同,F1中黑身果蠅所占概率不同。4.(2024·河北衡水模擬)水貂(2n=30)毛色有深褐色(P)、銀藍色(Ps)、灰藍色(Pr)三種顏色,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P、Ps、Pr)位于常染色體上。利用三種毛色的純合個體相互雜交,得到的三組子代中,有兩組均表現(xiàn)為深褐色,有一組表現(xiàn)為銀藍色。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D)A.P、Ps、Pr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一定不同B.P、Ps、Pr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子一代個體間相互交配,后代最多可同時出現(xiàn)3種表型D.銀藍色個體可用于鑒定種群中深褐色個體的基因型解析:基因間的區(qū)別表現(xiàn)為堿基的排列順序不同;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三組雜交組合分別為PP×PsPs、PP×PrPr、PsPs×PrPr,子代基因型分別為PPs、PPr、PsPr,根據(jù)子代表型,可知PPs和PPr表現(xiàn)為深褐色,PsPr表現(xiàn)為銀藍色,因此基因間的顯隱性關(guān)系是P對Ps和Pr為顯性,Ps對Pr為顯性,所以當PPr×PsPr時,子代的表型及比例為深褐色∶銀藍色∶灰藍色=2∶1∶1;種群中深褐色個體的基因型包括PP、PPs、PPr三種,銀藍色個體的基因型為PsPs、PsPr,若銀藍色(PsPs)個體與深褐色個體雜交,不能區(qū)分深褐色個體基因型中的PPs和PPr。5.(2024·福建三明期中)果蠅的長翅(A)對殘翅(a)為顯性。將孵化后4~7d的長翅果蠅幼蟲,放在35~37℃(正常培養(yǎng)溫度為25℃)環(huán)境中處理一定時間后,表現(xiàn)出殘翅性狀?,F(xiàn)有一只殘翅雄果蠅,讓該果蠅與多只正常發(fā)育的殘翅雌果蠅交配,孵化的幼蟲在正常的溫度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表型。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B)A.殘翅性狀可能受基因組成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B(tài).若后代出現(xiàn)長翅,則該果蠅的基因型為AAC.若后代表現(xiàn)均為殘翅,則該果蠅的基因型為aaD.基因A、a一般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解析:基因A控制果蠅的長翅性狀,但將孵化后4~7d的長翅果蠅幼蟲放在35~37℃環(huán)境中處理一定時間后,卻表現(xiàn)出殘翅性狀,這說明殘翅性狀可能受基因組成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現(xiàn)有一只殘翅雄果蠅(aa或A),讓該果蠅與多只正常發(fā)育的殘翅雌果蠅(aa)交配,孵化的幼蟲在正常的溫度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若后代出現(xiàn)長翅,則該果蠅的基因型為AA或Aa,若后代表現(xiàn)均為殘翅,則該果蠅的基因型為aa;基因A、a為一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
6.(2023·湖南衡陽模擬)自私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組中普遍存在,雙親雜交時,為了將該類基因優(yōu)先傳遞給子代,父本或母本通過半致死自身不含該類基因的配子進行調(diào)控。小麥中的A基因?qū)儆谧运交?讓基因型為Aa的小麥雜交,F1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2∶3∶1。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C)A.若該調(diào)控過程發(fā)生在母本中,則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1B.若F1連續(xù)多代自交,則a基因在該小麥種群中的基因頻率逐漸下降C.親本(Aa)產(chǎn)生的含有a基因的雄配子數(shù)量可能少于含有A基因的雌配子數(shù)量D.F1隨機交配,產(chǎn)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能為A∶a=2∶1解析: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Aa的母本產(chǎn)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1∶1,若這種致死發(fā)生在母本中,則1/2a配子中只能存活1/2×1/2,即1/4a,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2/3A、1/3a,則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1;結(jié)合題干可知自私基因可以使得父本或母本不含該類基因的配子半致死從而使得其能優(yōu)先傳遞給子代,A為自私基因,則會導(dǎo)致a基因在該小麥群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逐漸下降;雄配子數(shù)量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量;F1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2∶3∶1,正常情況下產(chǎn)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7/12A、5/12a,若這種致死發(fā)生在父本中,a配子占比為1/6+3/6×1/2×1/2=7/24,A配子占比2/6+3/6×1/2=7/12,則F1產(chǎn)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可能為A∶a=7/12∶7/24=2∶1。7.紫羅蘭單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一對基因B、b決定。育種工作者利用野外發(fā)現(xiàn)的一株單瓣紫羅蘭進行遺傳實驗,實驗過程及結(jié)果如圖。據(jù)此作出的推測,合理的是(D)A.重瓣對單瓣為顯性性狀B.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解析:單瓣紫羅蘭自交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單瓣對重瓣為顯性性狀;若紫羅蘭單瓣基因純合致死,則題中自交比例應(yīng)為單瓣紫羅蘭∶重瓣紫羅蘭=2∶1,與題意不符;若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則后代中只有單瓣紫羅蘭出現(xiàn);若含B基因的雄或雌配子不育,則親本單瓣紫羅蘭(Bb)自交,親本之一產(chǎn)生兩種配子,比例為1∶1,而另一親本只產(chǎn)生一種配子(b),符合題意。綜合提升練8.(多選)(2024·河北唐山模擬)擬南芥是實驗室常用的模式植物。研究人員將野生型擬南芥進行誘變,從中篩選出一株單基因突變型個體,將該個體和野生型個體雜交,F1全部為野生型,F1自交所得F2中野生型∶突變型=13∶1,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基因型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D)A.突變型是由顯性突變導(dǎo)致的B.含有突變基因的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現(xiàn)象C.部分不育花粉不育的概率是5/6D.可利用基因測序技術(shù)判斷擬南芥的基因型解析:突變型個體和野生型個體雜交,F1全部為野生型,說明野生型為顯性,突變型為隱性,即突變型是由隱性突變導(dǎo)致的;若用基因A、a分別表示控制野生型和突變型的基因,則F1基因型為Aa,F1產(chǎn)生的卵細胞種類及比例為A=a=1/2,F2中野生型∶突變型=13∶1,即aa=1/14,則花粉中a=1/7,A=6/7,說明基因型為a的花粉部分不育,即含有突變基因的花粉存在部分不育現(xiàn)象;F1基因型為Aa,產(chǎn)生的花粉及比例為A∶a=6∶1,說明a花粉不育的概率是5/6;基因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蘊藏著遺傳信息,因此可利用基因測序技術(shù)判斷擬南芥的基因型。9.(多選)(2023·山東菏澤模擬)某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了一種觀賞花卉,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其花色與基因的關(guān)系為紅花(A1)、紫花(A2)、白花(A3)。為確定這組等位基因間的關(guān)系,進行了三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據(jù)此分析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CD)組別親代表型子代表型紅花紫花白花甲紅花×紅花76024乙紫花×白花49510丙紫花×紫花07626A.其顯隱性關(guān)系為紫花>紅花>白花B.乙組雜交實驗親子代中紫花的基因型可能相同C.若兩紫花親本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花∶紅花=3∶1,則兩親本均為雜合子D.兩親本雜交的后代最多會出現(xiàn)3種花色解析:由表格可知,組別甲紅花雜交后代中紅花∶白花≈3∶1,說明紅花對白花是顯性性狀;組別丙紫花雜交,子代中紫花∶白花≈3∶1,說明紫花對白花是顯性性狀,組別乙紫花與白花雜交,子代中紅花∶紫花=1∶1,說明紫花對紅花是顯性,故顯隱性關(guān)系為紫花>紅花>白花;乙組紫花基因型是A2A1,白花是A3A3,子代中紅花基因型是A1A3,紫花基因型是A2A3,親子代紫花基因型不同;若兩紫花(A2)親本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花(A2)∶紅花=3∶1,則兩親本雜交組合可以是A2A1×A2A1或A2A1×A2A3,都是雜合子;兩親本雜交的后代最多會出現(xiàn)3種花色,如A2A3×A1A3,子代中有A2A1、A2A3、A1A3、A3A3,有紫花、紅花和白花三種花色。
10.(多選)(2024·山東濟南模擬)正常型大鼠的a1基因突變?yōu)閍2后會失去原有功能,而產(chǎn)生矮小型大鼠,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在遺傳時存在基因印跡現(xiàn)象,即子代中來自雙親的一對等位基因中只有一個基因能表達,另一個基因被印跡而不表達。為了探究該基因印跡的規(guī)律,科學(xué)家設(shè)計了如圖甲、乙兩組雜交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BC)A.a1基因和a2基因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a1基因和a2基因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兩者控制合成的蛋白質(zhì)不同C.據(jù)雜交結(jié)果可推斷,被印跡而不表達的基因來自父方D.將甲、乙兩組的F1雌雄大鼠各自隨機交配得到的F2的表型比例均為正常型∶矮小型=1∶1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在遺傳中遵循分離定律;不同基因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即攜帶的遺傳信息不同;據(jù)雜交結(jié)果可推斷,被印跡而不表達的基因來自母方;由上述分析可知,來自母方的基因被印跡而不表達,因此子代的表型與父本產(chǎn)生的配子有關(guān),因此將甲、乙兩組的F1雌雄大鼠各自隨機交配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均為正常型∶矮小型=1∶1。11.(2024·河北唐山模擬)雄性不育是指植物花粉敗育,但能夠正常產(chǎn)生卵細胞,在植物界較為常見,在雜交育種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水稻中的質(zhì)—核型雄性不育雜交結(jié)果如圖所示,其中r和S為不育基因,R和N為可育基因。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據(jù)圖可知,質(zhì)—核型雄性可育及不育的條件是
。雄性可育的基因型
共有種,分別為。
(2)雄性不育植株在雜交育種中的優(yōu)勢表現(xiàn)為
?;騈、S、R、r的遺傳是否遵循
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為什么?
。
(3)基因型為S(Rr)和N(Rr)的植株分別自交,產(chǎn)生雄性不育的概率分別是。
(4)除圖中的質(zhì)—核型雄性不育類型外,科研人員在水稻中發(fā)現(xiàn)另一種只由細胞核基因a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可育基因為A?,F(xiàn)有一雄性不育水稻突變品系,請利用野生型水稻(無不育基因)為實驗材料,設(shè)計實驗探究該水稻不育的類型是上述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不考慮兩種不育類型都存在這種情況,寫出實驗思路及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實驗思路:
。
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
。
解析:(1)由題意可知,r和S為不育基因,R和N為可育基因,據(jù)圖可知,圖中只有S(rr)表現(xiàn)雄性不育,其他均為可育,故質(zhì)—核型雄性可育及不育的條件是只要存在可育基因就表現(xiàn)為可育,只有當核、質(zhì)中均為不育基因時才表現(xiàn)為不育;雄性可育的基因型有N(RR)、N(Rr)、N(rr)、S(RR)、S(Rr),共5種。(2)雜交實驗中,通常需要去雄處理,而雄性不育植株在雜交時省去了人工去雄這一操作過程,提高了雜交育種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基因N和S為細胞質(zhì)基因,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基因R、r屬于一對細胞核基因,其遺傳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3)基因型為S(Rr)的植株自交,其子代是1S(RR)、2S(Rr)、1S(rr),產(chǎn)生雄性不育的概率是1/4;基因型為N(Rr)的植株自交,子代中為1N(RR)、2N(Rr)、1N(rr),由于N是可育基因,故子代中產(chǎn)生雄性不育的概率是0。(4)實驗?zāi)康氖翘骄吭撍静挥念愋褪穷}述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由于第一種情況是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都不育才表現(xiàn)為不育,而另一種只由細胞核基因a決定的雄性不育類型,可育基因為A,故可將該雄性不育水稻與野生型水稻進行雜交獲得F1,以F1作為父本,野生型水稻作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F2,F2自交獲得F3,觀察F3的育性:若該雄性不育水稻為質(zhì)—核型雄性不育,F3全部為可育植株;若該雄性不育水稻為核雄性不育,則F3中出現(xiàn)雄性不育植株(或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7∶1)。答案:(1)只要存在可育基因就表現(xiàn)為可育,只有當核、質(zhì)中均為不育基因時才表現(xiàn)為不育5或五N(RR)、N(Rr)、N(rr)、S(RR)、S(Rr)(2)在雜交時省去了人工去雄這一操作過程,提高了雜交育種的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基因N和S為細胞質(zhì)基因,其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基因R、r屬于一對細胞核基因,其遺傳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3)1/4、0(4)將該雄性不育水稻與野生型水稻進行雜交獲得F1,以F1作為父本,野生型水稻作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F2,F2自交獲得F3,觀察F3的育性若F3全部為可育植株,則該雄性不育水稻為質(zhì)—核型雄性不育;若F3中出現(xiàn)雄性不育植株(或F3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7∶1),則該雄性不育水稻為核雄性不育第18講自由組合定律的發(fā)現(xiàn)及應(yīng)用基礎(chǔ)鞏固練1.(2023·廣東深圳期中)某興趣小組用純種黃色皺粒豌豆和純種綠色圓粒豌豆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有關(guān)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C)A.F2中純合子的比例為3/4B.F1植株為雜合黃色圓粒,說明親本雙方產(chǎn)生的配子數(shù)量相等C.F2中的純合黃色皺粒豌豆和雜合綠色圓粒豌豆的比例為1∶2D.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F1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的隨機結(jié)合解析:F2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4;父本和母本都只能產(chǎn)生一種基因型的配子,不論雌雄配子數(shù)量是否相等,子代基因型都為雙雜合個體;F2中的純合黃色皺粒豌豆占比1/16,雜合綠色圓粒豌豆占比2/16,故兩者比值為1∶2;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chǎn)生配子時,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2023·湖南岳陽三模)水稻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稻瘟病(R)對易感稻瘟病(r)為顯性,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將一株高稈抗稻瘟病的植株(甲)與高稈易感稻瘟病植株進行雜交,子代中1/2為抗稻瘟病,3/4為高稈,若讓植株甲自交,則自交后代中高稈抗稻瘟病植株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B)A.4/9 B.8/9 C.8/16 D.9/16解析:高稈抗稻瘟病的植株(甲)與高稈易感稻瘟病植株進行雜交,子代中1/2為抗稻瘟病,3/4為高稈,即高稈∶矮稈=3∶1,說明親本都為雜合子Dd,抗稻瘟病∶易感稻瘟病=1∶1,說明親本為測交類型,基因型為Rr和rr,所以甲的基因型為DdRr,甲自交后代中DR的比例為3/4×3/4=9/16,純合子DDRR的比例為1/4×1/4=1/16,雜合子的比例為9/16-1/16=8/16,后代中高稈抗稻瘟病植株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8/16÷9/16=8/9。
3.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別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獲得的子代表型及比例是紅花頂生∶白花頂生∶紅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將紅花腋生與白花頂生豌豆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是白花頂生∶紅花頂生∶白花腋生∶紅花腋生=15∶9∶5∶3,則親本植株的基因型是(B)A.AAbb與aaBB B.Aabb與aaBBC.AAbb與aaBb D.Aabb與aaBb解析:根據(jù)題意分析,紅花腋生的基因型為Abb,白花頂生的基因型為aaB,兩者雜交得到的F1自交,F2表型及比例是白花頂生∶紅花頂生∶白花腋生∶紅花腋生=15∶9∶5∶3,其中白花∶紅花=5∶3,說明F1為1/2Aa、1/2aa,頂生∶腋生=3∶1,說明F1為Bb,因此親本紅花腋生的基因型為Aabb,白花頂生的基因型為aaBB,F1為AaBb、aaBb。
4.(2023·湖南衡陽模擬)下列關(guān)于以下四個生理過程說法錯誤的是(A)A.圖丙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此時細胞內(nèi)含有兩個染色體組B.圖丁所示細胞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C.圖甲②、圖乙⑥以及圖丙①②③④都可以體現(xiàn)受精時精卵細胞的隨機結(jié)合D.圖甲①、圖乙④⑤以及圖丁都發(fā)生了基因自由組合解析:圖丙發(fā)生的是受精時精卵細胞隨機結(jié)合,不是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圖丁正在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圖甲②、圖乙⑥以及圖丙①②③④都是受精作用,都可以體現(xiàn)受精時精卵細胞的隨機結(jié)合;圖甲①、圖乙④⑤以及圖丁都是雙雜合個體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減數(shù)分裂),都發(fā)生了基因自由組合。5.(2024·湖南永州模擬)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但也有雌雄異株類型。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的性別受獨立遺傳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B控制,雄花花序由T控制,基因型為bbtt的個體為雌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與玉米性別有關(guān)的基因型有9種,其中4種表現(xiàn)為雌株B.以雌雄同株玉米作母本與雄株雜交時需對母本去雄→套袋→傳粉→再套袋C.純合雌株與純合雄株雜交,若F1均為雌雄同株,則F1自交產(chǎn)生的F2雌株中純合子占1/2D.BBtt與bbTt雜交得到F1,F1自交產(chǎn)生的F2性狀分離比是9∶20∶3解析:由題可知,雌花花序由B控制,雄花花序由T控制,雌株基因型為Btt和bbtt,雄株基因型為bbT,雌雄同株基因型為BT,因此與玉米性別有關(guān)的基因型有9種,雌株基因型為Btt和bbtt,共3種;以雌雄同株玉米作母本,但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因此對母本雌花花序套袋即可,不需要對母本去雄;純合雌株基因型為BBtt或bbtt與純合雄株bbTT雜交,若F1均為雌雄同株則基因型為BbTt,則F1自交產(chǎn)生的F2雌株(Btt和bbtt)中純合子(BBtt或bbtt)占1/2;BBtt與bbTt雜交得到F1,F1基因型為1/2BbTt和1/2Bbtt,F1自交產(chǎn)生的F2,Bbtt為雌株只有雌花花序沒有雄花花序,不能自交,F1中能自交的基因型只有BbTt,因此F2中性狀分離比為9∶3∶4。
6.(2023·河北保定二模)研究人員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體形粗短且運動不協(xié)調(diào)的Ⅰ型線蟲,用野生型線蟲與Ⅰ型線蟲雜交,結(jié)果如圖。下列相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A)A.控制體形和運動協(xié)調(diào)性的基因在受精作用時發(fā)生了自由組合B.控制體形和運動協(xié)調(diào)性的基因位于兩對非同源染色體上C.體形粗短和運動不協(xié)調(diào)均為隱性性狀D.若F1與Ⅰ型親本回交,后代可能出現(xiàn)4種表型且比例相同解析:自由組合發(fā)生于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而不是發(fā)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F2各表型的比例接近9∶3∶3∶1,因而說明相關(guān)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說明控制體形和運動協(xié)調(diào)性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野生型線蟲與Ⅰ型線蟲雜交,后代均為野生型,說明體形粗短和運動不協(xié)調(diào)均為隱性性狀;用A/a、B/b表示相關(guān)基因,可確認F1野生型的基因型為AaBb,可知親代野生型的基因型為AABB,Ⅰ型線蟲的基因型為aabb,因此F1(AaBb)與Ⅰ型親本(aabb)回交,相當于測交,后代可能出現(xiàn)4種表型且比例為1∶1∶1∶1。7.(2024·廣東惠州期中)孟德爾用豌豆(2n=14)進行遺傳實驗時,研究了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相關(guān)性狀及其控制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豌豆的七對相對性狀中每兩對性狀在遺傳時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DDVV和ddvv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莖豆莢不飽滿個體所占的比例為3/16C.豌豆的體細胞中只具有14條染色體,遺傳物質(zhì)組成簡單是孟德爾成功的重要原因D.DDgg和ddGG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重組型性狀的比例為5/8解析:不是每兩對性狀在遺傳時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例如紅花/白花和子葉黃色/白色兩對基因連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d和V/v兩對基因連鎖,D與V連鎖,F1的基因型為DdVv,自交得到F2,基因型以及比例為DDVV∶DdVv∶ddvv=1∶2∶1,F2中高莖豆莢不飽滿個體所占的比例為0;豌豆的體細胞中具有14條或28條染色體,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DDgg和ddGG雜交得F1為DdGg,這兩對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組合定律,F1自交得F2,F2中DG∶Dgg∶ddG∶ddgg=9∶3∶3∶1,其中重組型性狀的比例為10/16=5/8。
8.(2023·山東煙臺一模)對某二倍體高稈植株(兩性花,基因型AABBcc)進行誘變處理,獲得3個穩(wěn)定遺傳的矮稈突變體(甲、乙和丙)。突變體之間相互雜交,F1均為矮稈。然后選其中一組雜交的F1(基因型AaBbCc)作為親本,分別與3個突變體進行雜交,結(jié)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C)雜交雜交組合子代表型(株數(shù))ⅠF1×甲高稈(198),矮稈(601)ⅡF1×乙高稈(101),矮稈(699)ⅢF1×丙矮稈(798)A.突變體甲是由高稈植株AABBcc發(fā)生隱性突變形成的B.雜交Ⅰ與Ⅱ子代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C.雜交Ⅲ的子代矮稈植株自交后代都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D.若讓F1(AaBbCc)自交,后代中高稈植株占比為9/64解析:據(jù)題意,高稈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雜交Ⅰ的子代中高稈約占1/4,根據(jù)親本組合F1(AaBbCc)×甲(純合子),子代中高稈ABcc占1/4,1/4可拆分為兩個1/2相乘,可知甲是aaBBcc或AAbbcc,突變體甲是由高稈植株AABBcc發(fā)生隱性突變形成的;如果甲為aaBBcc(AAbbcc的計算結(jié)果相同),雜交Ⅰ子代高稈植株的基因型是1/8AaBBcc和1/8AaBbcc。雜交Ⅱ中子代高稈占1/8,親本是F1(AaBbCc)×乙(純合子),子代高稈ABcc占1/8,1/8可拆分為三個1/2相乘,乙基因型是aabbcc,子代的高稈植株基因型是1/8AaBbcc,雜交Ⅰ與Ⅱ子代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雜交Ⅲ的子代全是矮稈,可知丙是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或aabbCC,雜交Ⅲ的子代矮稈植株自交后代不一定都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如矮稈植株中的AABBCC自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若讓F1(AaBbCc)自交,后代中高稈植株是ABcc,A出現(xiàn)的概率是3/4,B出現(xiàn)的概率是3/4,cc出現(xiàn)的概率是1/4,ABcc占比為3/4×3/4×1/4=9/64。
9.(2024·河北唐山模擬)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會降低番茄的產(chǎn)量、影響番茄的口味,培育具有抗病性狀的番茄植株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人員通過培育得到兩種番茄突變體,兩者均具有抗病能力,將其與野生型(不具有抗病能力)植株進行雜交,研究抗病性狀的遺傳機制,結(jié)果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雜交組合F1植株數(shù)量/株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數(shù)量/株抗病易感病抗病易感病組合一:突變體1×野生型2504817組合二:突變體2×野生型3303412(1)突變體1和突變體2的抗病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據(jù)表分析,依據(jù)是
。
(2)雜交組合一F2的抗病植株中,基因型與突變體1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為。雜交組合二F2的抗病植株隨機雜交所得后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為。
(3)為了研究兩種突變體的突變是否發(fā)生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可利用兩種突變體通過雜交實驗進行驗證,請寫出簡要的驗證思路、預(yù)期結(jié)果和結(jié)論。驗證思路:
。
預(yù)期結(jié)果和結(jié)論:
。
解析:(1)據(jù)表可知,組合一F2中抗病植株與易感病植株的比值為48∶17≈3∶1,組合二F2中抗病植株與易感病植株的比值為34∶12≈3∶1,即每個雜交組合F2中抗病植株與易感病植株的比值接近3∶1,符合分離定律的性狀分離比,因此突變體1和突變體2的抗病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2)已知F1都為抗病,F1自交后代抗病與易感病約等于3∶1,所以突變體1、2都為純合子。設(shè)突變體1基因型為AA,則F1為Aa,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Aa∶aa=1∶2∶1,所以F2的抗病植株(AA、Aa)中與突變體1(AA)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為1/3。設(shè)突變體2的基因型為BB,則F1為Bb,Bb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BB∶Bb∶bb=1∶2∶1,所以抗病植株有1/3BB和2/3Bb,則抗病植株中B配子比例為1/3+2/3×1/2=2/3,b配子的比例為2/3×1/2=1/3,所以F2抗病植株隨機交配,后代易感病bb的比例為1/3×1/3=1/9,所以抗病植株比例為1-1/9=8/9。(3)為了研究兩種突變體的突變是否發(fā)生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可利用兩種突變體通過雜交實驗進行驗證,故簡要的驗證思路為讓兩種突變體雜交獲得F1,F1自交獲得F2,觀察F2中是否出現(xiàn)易感病植株。若兩種突變體的突變發(fā)生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即符合連鎖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2全部為抗病植株;若兩種突變體的突變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上,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F2中出現(xiàn)易感病植株。答案:(1)每個雜交組合F2中抗病植株與易感病植株的比值接近3∶1,符合分離定律的性狀分離比(2)1/38/9(3)讓兩種突變體雜交所得的F1自交,得到F2,觀察F2中是否出現(xiàn)易感病植株若F2全部為抗病植株,則兩種突變體的突變發(fā)生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F2中出現(xiàn)易感病植株,則兩種突變體的突變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上綜合提升練10.(多選)(2023·山東泰安模擬)某二倍體植株的高稈與矮稈是一對相對性狀,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則該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則該兩對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某高稈植株(甲)自交,所得F1中高稈∶矮稈=15∶1。下列描述支持“15∶1”的是(ABC)A.當甲的基因型為Aa時,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與a的比值均為3∶1B.當甲的基因型為AaBb時,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B∶Ab∶aB∶ab為1∶1∶1∶1C.當甲的基因型為Aa時,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與a的比值分別為1∶1、7∶1D.當甲的基因型為AaBb時,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只有AB與ab且比值均為2∶1解析:當甲的基因型為Aa時,若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與a的比值均為3∶1,則F1中aa(矮稈植株)占1/4×1/4=1/16,A(高稈植株)占1-1/16=15/16,即高稈∶矮稈=15∶1;當甲的基因型為AaBb時,若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B∶Ab∶aB∶ab=1∶1∶1∶1,則F1中aabb(矮稈植株)占1/4×1/4=1/16,其余植株均表現(xiàn)為高稈,即高稈∶矮稈=15∶1;當甲的基因型為Aa時,若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與a的比值分別為1∶1、7∶1,則F1中aa(矮稈植株)占1/2×1/8=1/16,A(高稈植株)占1-1/16=15/16,即高稈∶矮稈=15∶1;當甲的基因型為AaBb時,若其產(chǎn)生的可育雌雄配子只有AB與ab且比值均為2∶1,則F1中aabb(矮稈植株)占1/3×1/3=1/9,其余植株均表現(xiàn)為高稈,即高稈∶矮稈=8∶1。
11.(多選)(2024·湖南株洲模擬)已知玉米的體細胞中有10對同源染色體,4個純系玉米的基因型(用字母表示)、性狀及控制相應(yīng)性狀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如表所示。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種性狀是隱性的,其他性狀均為顯性純合。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CD)品系①②節(jié)長③莖高④胚乳顏色基因型AABBEEDDGGAAbbEEDDGGAABBEEddGGAABBEEDDgg性狀顯性純合子短節(jié)(bb)矮莖(dd)白色(gg)所在染色體Ⅰ、Ⅳ、ⅥⅠⅥⅥA.品系①雄蕊中的花粉是由花粉母細胞經(jīng)過有絲分裂形成的B.若要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選擇品系③和品系④作親本進行雜交C.品系②和品系③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短節(jié)高莖植株中純合植株占1/3D.品系④的花粉母細胞分裂至減數(shù)分裂Ⅱ中期時細胞的基因型是AABBEEDDgg解析:花粉是由花粉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若要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一般選擇兩對性狀進行雜交實驗,且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而品系③和品系④控制莖高和胚乳顏色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Ⅵ)上,其他性狀均為顯性純合,故不能選擇品系③和品系④作親本進行雜交來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由題表可知,品系②和品系③雜交,實際上只需要考慮控制節(jié)長和莖高的基因,故這兩個品系的基因型可分別表示為bbDD、BBdd,由于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故品系②和品系③雜交所得F1的基因型為BbDd,F1自交得F2,F2的短節(jié)高莖植株(bbD)中純合植株占1/3;品系④的花粉母細胞的基因型與體細胞相同,為AABBEEDDgg,其完成減數(shù)分裂Ⅰ后形成的兩個子細胞的基因型均為AABBEEDDgg,分裂至減數(shù)分裂Ⅱ中期時的細胞,姐妹染色單體還沒有分開,故基因型仍然是AABBEEDDgg。
12.(多選)(2023·河北石家莊期中)某遺傳病受兩對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只有當基因A和基因B同時存在時個體才不患病,其余情況個體均會患病。已知Ⅰ3和Ⅰ4均為純合子,Ⅱ5和Ⅱ6生育的子代患病的概率為5/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BD)A.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Ⅱ7和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C.Ⅲ8與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3D.Ⅲ9和與Ⅱ6基因型相同的個體結(jié)婚,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為5/24解析:根據(jù)題意,Ⅰ3和Ⅰ4均為純合子且患病,子代男孩患病,可知若Ⅰ3和Ⅰ4的基因型為AAbb、aaBB,則子代都正常,不合題意;同理也可排除兩對基因均位于X染色體上;若兩對基因一對位于X染色體上,則當Ⅰ3和Ⅰ4的基因型為aaXBY、AAXbXb時,則Ⅱ6和Ⅱ7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Y、AaXBXb,表型分別為患病、正常,與題意相符,故兩對基因位于兩對非同源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根據(jù)Ⅱ5的表型,可確定其基因型為AXBX-,與Ⅱ6(AaXbY)婚配,生育正常孩子(AXB)的概率為1-5/8=3/8=3/4×1/2,據(jù)此可確定Ⅱ5的基因型為AaXBXb,與Ⅱ7(AaXBXb)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根據(jù)Ⅱ5和Ⅱ6的基因型,可推出Ⅲ8與Ⅱ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2×1/2)/(1-3/4×1/2)=2/5;Ⅲ9的基因型為1/3AAXBXb、2/3AaXBXb,和與Ⅱ6(AaXbY)基因型相同的個體結(jié)婚,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為(1-2/3×1/4)×1/4=5/24。
13.(2023·山東聊城二模)藍粒小麥是二倍體小麥(2n=42)的4號染色體被其近緣種長穗偃麥草染色體(兩條均帶有藍色素基因E)替換后得到。雄性不育小麥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號染色體上。如圖是培育藍粒和不育兩性狀不分離的小麥新品種的育種過程。已知不育株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而隨機分配。小麥5號染色體上的h基因純合后,可誘導(dǎo)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配對并發(fā)生E基因片段易位?;卮鹣铝袉栴}。(1)親本不育小麥和F1不育株的有關(guān)育性的基因型(填“相同”或“不同”),F2中藍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2藍粒不育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個正常的四分體。
(2)如果F2藍粒不育株與二倍體小麥(hh)測交,F3中出現(xiàn)藍粒不育株的原因是
,
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填類型),F3藍粒不育株中基因型為hh的占比是。
(3)F4藍粒不育株和小麥(HH)雜交后單株留種形成一個株系。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連鎖,符合育種要求;若株系中性狀及比例為
,
則說明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連鎖,不符合育種要求。解析:(1)親本雄性不育小麥(HH)的不育基因T與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號染色體上,所以其基因型為TtHH,親本小麥(hh)的基因型為tthh,所以F1不育株為TtHh,親本不育小麥和F1不育株的有關(guān)育性的基因型相同。F1不育株(TtHh)與藍粒小麥EEHH雜交,則后代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EHH∶TEHh=1∶1。由于不育株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正常分離,來自小麥和長穗偃麥草的4號染色體不能聯(lián)會而隨機分配。則F2藍粒不育株的卵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時理論上能形成20個正常的四分體。(2)F2卵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含T基因的4號染色體與含E基因的4號染色體進入了同一個配子,則F2藍粒不育株與二倍體小麥(hh)測交,F3中出現(xiàn)藍粒不育株。這種變異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F2中HH∶Hh=1∶1,與hh雜交,則F3藍粒不育株中基因型為hh的占比是1/4。(3)F3中的藍粒不育株基因型為TEtHh和TEthh,含hh基因的個體可形成T和E交換到同一條染色體上的生殖細胞,F3藍粒不育株與小麥(ttHH)雜交,F4中的藍粒不育株基因型為TEtHh,其中T基因和E基因連鎖,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t基因位于另一條染色體上,與小麥(ttHH)雜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為藍粒不育∶非藍??捎?1∶1,即F4藍粒不育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符合育種要求。而F3中關(guān)于h的基因型為Hh的個體與小麥(ttHH)雜交產(chǎn)生的F4中的藍粒不育株含3個4號染色體,分別攜帶T基因、E基因及t基因,與小麥(ttHH)雜交,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聯(lián)會時,攜帶T基因的染色體和攜帶t基因的染色體聯(lián)會,攜帶E基因的染色體隨機分配到細胞的一極,產(chǎn)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T∶t∶TE∶tE=1∶1∶1∶1,與小麥(ttHH)雜交,子代表型及比例為藍??捎盟{粒不育∶非藍??捎梅撬{粒不育=1∶1∶1∶1,即F4藍粒不育植株體細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對染色體上,不符合育種要求。答案:(1)相同TEHH∶TEHh=1∶120(2)F2卵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含T基因的4號染色體與含E基因的4號染色體進入了同一個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1/4(3)藍粒不育∶非藍??捎?1∶1藍粒可育∶藍粒不育∶非藍??捎梅撬{粒不育=1∶1∶1∶1第19講自由組合定律的特殊遺傳現(xiàn)象基礎(chǔ)鞏固練1.(2024·河北唐山模擬)某品種水稻的基因型為AaBb,其產(chǎn)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及染色體片段互換,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A.若該水稻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為AB∶Ab∶aB∶ab=2∶2∶2∶1,則說明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若該水稻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是AB∶ab=2∶1,則說明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C.若這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則該水稻作父本進行測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2∶2∶2∶1D.若這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該水稻自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2∶3∶1解析:若A、a和B、b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正常情況下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會產(chǎn)生的雄配子及比例為AB∶Ab∶aB∶ab=1∶1∶1∶1,而結(jié)合題干“其產(chǎn)生的ab雄配子有50%不育”,意味著1/4ab中只能存活1/4×1/2=1/8ab,將能存活的雄配子的比例進行重新分配可得可育雄配子及比例為AB∶Ab∶aB∶ab=2∶2∶2∶1;若該水稻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及比例是AB∶ab=2∶1,則說明A基因和B基因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結(jié)合A選項的分析,該水稻作父本進行測交(與基因型為aabb的母本雜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2∶2∶2∶1;若這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結(jié)合題干應(yīng)為A、B在一條染色體上,a、b在一條染色體上,該水稻自交,其父本產(chǎn)生的可育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2∶1,母本產(chǎn)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1∶1,故該水稻自交后,其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2∶3∶1。2.(2023·河北唐山期中)果蠅的體色有黃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長翅(V)、殘翅(v)之分?,F(xiàn)用兩種純合果蠅雜交,F1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得到F2的4種表型比例為5∶3∶3∶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A.果蠅體色和翅形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親本果蠅的基因型可能是HHvv和hhVVC.基因組成是HV的精子可能不具有受精能力D.F2黃身長翅果蠅中雙雜合子的比例為2/5解析:由題意可知,用兩種純合果蠅雜交,F2出現(xiàn)4種表型且比例為5∶3∶3∶1,是9∶3∶3∶1的特殊情況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F1的基因型是HhVv,親本果蠅的基因型是HHVV與hhvv或HHvv與hhVV;若果蠅有一種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結(jié)合F2比例為5∶3∶3∶1,說明該精子的基因組成為HV,所以親本的基因型只能是HHvv與hhVV;F2黃身長翅果蠅的基因型是HhVV、HHVv、HhVv,比例為1∶1∶3,所以雙雜合子的比例為3/5。3.(2023·遼寧大連期末)豌豆花的位置(腋生和頂生)和花的顏色(紫花和白花)分別由基因F、f和E、e兩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將自然條件下獲取的紫花頂生(EEff)與白花腋生(eeFF)豌豆雜交,得到的F1在自然條件下種植,由于某種花粉不能存活,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花腋生∶紫花頂生∶白花腋生=4∶1∶1。下列分析正確的是(C)A.控制花位置和花顏色的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B.F2表型及比值的出現(xiàn)與Ef的花粉致死有關(guān)C.F2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4D.F2紫花頂生自交后代中紫花∶白花=7∶1解析:控制花位置的基因與控制花顏色的基因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紫花頂生∶紫花腋生∶白花腋生=1∶2∶1,與題干信息不符;當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且含有ef的花粉致死時,F2中才不會出現(xiàn)白花頂生豌豆;F2中紫花腋生∶紫花頂生∶白花腋生=4∶1∶1,不產(chǎn)生白花頂生(eeff),故F2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3/12=1/4;F2中紫花頂生的基因型為EEff∶Eeff=1∶1,由于存在ef的花粉致死,自交后代中不會出現(xiàn)白花豌豆。4.(2023·湖南模擬)某種二倍體植物有四對同源染色體,A/a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B/b基因和C/c基因位于2號染色體上(基因連鎖),D/d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上,E/e基因位于4號染色體上。五對等位基因分別控制五種不同的性狀且為完全顯性。甲植株基因型為AAbbCCddEE,乙植株基因型為aaBBccDDee,不考慮染色體互換和基因突變等情況,甲、乙雜交得F1,F1自交得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F2中出現(xiàn)5對基因均雜合的個體和純合子的個體概率不相等B.F2中雜合子的個體數(shù)少于純合子的個體數(shù)C.F2中會出現(xiàn)32種表型不同的個體D.F2中所有表型均為顯性性狀的個體占27/128解析:甲植株基因型為AAbbCCddEE,乙植株基因型為aaBBccDDee雜交得F1,F1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由于b與C基因連鎖,B與c基因連鎖,F2中5對基因均雜合的概率為1/2×1/2×1/2×1/2=1/16,都為純合子的概率也為1/2×1/2×1/2×1/2=1/16,由于b與C基因連鎖,B與c基因連鎖,F2中純合子的概率為1/2×1/2×1/2×1/2=1/16,則雜合子的概率為15/16;F2中會出現(xiàn)3×2×2×2=24(種)表型;F2中所有表型均為顯性性狀(ABCDE)的個體占3/4×1/2×3/4×3/4=27/128。
5.(2024·湖南婁底模擬)某兩性花植物的花色有紅花和白花兩種表型,葉型有寬葉和窄葉兩種表型,這兩對相對性狀受3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研究小組將兩株純合親本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寬葉∶紅花窄葉∶白花寬葉∶白花窄葉=27∶9∶21∶7。下列敘述錯誤的是(C)A.F1減數(shù)分裂會產(chǎn)生8種比例相等的配子B.紅花與白花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自由組合定律C.F2中的白花植株自交,可能出現(xiàn)紅花植株D.F2紅花寬葉植株中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所占比例為26/27解析:F2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寬葉∶紅花窄葉∶白花寬葉∶白花窄葉=27∶9∶21∶7,27+9+21+7=64,說明F2共有64個組合數(shù),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因此F1減數(shù)分裂會產(chǎn)生8種比例相等的配子;F2中紅花∶白花=9∶7,是9∶3∶3∶1的變式,所以花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紅花與白花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自由組合定律;只考慮花色的遺傳,紅花∶白花=9∶7,說明F2中的紅花為雙顯性狀,假設(shè)控制花色的基因為A/a、B/b,則紅花的基因型為AB,白花的基因型為Abb、aaB、aabb,白花植株自交不會出現(xiàn)紅花植株;F2紅花寬葉植株中,假設(shè)控制葉型的基因為D/d,則純合子有1/3(DD)×1/9(AABB)=1/27,則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1/27=26/27。
6.家蠶有結(jié)黃繭和結(jié)白繭兩個品種,其繭色的遺傳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敘述錯誤的是(D)A.繭色遺傳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AaBb的個體為白繭,雌雄雜交,子代中白繭∶黃繭=13∶3C.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色素合成進而控制蠶繭的顏色D.基因型相同的白繭個體交配,子代仍為白繭,這樣的基因型有6種解析:分析題圖基因與性狀的關(guān)系可知,黃繭的基因型為aaB,白繭的基因型為A和aabb。繭色遺傳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aBb的個體為白繭,雌雄雜交,子代中白繭∶黃繭=(3/4+1/4×1/4)∶(1/4×3/4)=13∶3;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色素合成進而控制蠶繭的顏色;基因型相同的白繭個體交配,子代仍為白繭,這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種。
7.(2023·河北衡水中學(xué)模擬)已知小麥的抗旱(A)對敏旱(a)為顯性,高稈(B)對矮稈(b)為顯性,這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xiàn)用純合抗旱高稈植株和純合敏旱矮稈植株雜交,F1全為抗旱高稈植株,讓F1進行測交,測交后代4種表型及比例為抗旱高稈∶抗旱矮稈∶敏旱高稈∶敏旱矮稈=42∶8∶8∶4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A.F1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B.F1在測交實驗中產(chǎn)生了4種類型的配子,比例是42∶8∶8∶42C.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均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D.若讓F1自交,其后代純合子中,上述4種表型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災(zāi)害預(yù)警系統(tǒng)建設(shè)合同
- 委托拉資金協(xié)議
- 房地產(chǎn)行業(yè)房屋交付使用后維修責任免責協(xié)議
- 委托專項技術(shù)服務(wù)合同
- 內(nèi)河水路運輸合同
- 離婚后財產(chǎn)補充協(xié)議
- 單項工程承辦施工合同
- 新能源供應(yīng)鏈管理合作協(xié)議
- 烏魯木齊房屋租賃協(xié)議規(guī)定
- 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整體解決方案服務(wù)合同
- 2020閩教版信息技術(shù)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美國房地產(chǎn)市場特征、框架與周期演變
- introduction to pipeline pilot在處理數(shù)據(jù)中的一些應(yīng)用
- 突發(fā)性聾診療指南 (2015版)
- 光伏發(fā)電工程施工組織設(shè)計施工工程光伏發(fā)電工程光伏發(fā)電施工組織設(shè)計
- 11鋼的表面淬火解析
- 導(dǎo)數(shù)應(yīng)用舉例
- 第三講文獻的形成與流布1
- 《電力勘測設(shè)計管理制度》修編大綱
- ISO14001風險和機遇評估分析報告
- 《費曼學(xué)習(xí)法》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