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教育教學基礎知識
一、單選題
1.選A
【解析】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開始的標志。
2.選C
【解析】教師即研究者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置身于教學情境之
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以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
3.選B
【解析】強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強行為頻率的刺激或事件。用看電視作為強化物獎勵兒童
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行為是一種正強化,即通過呈現(xiàn)想要的愉快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據此
答案,用理論的強化、正強化等的應用。
4.選D
【解析】“兩基”指的是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5.選B
【解析】布魯納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以他為代表
提出來的課程理論是結構主義課程論。
6.選B
【解析】華生的這番論述屬于環(huán)境決定論的觀點,他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身心發(fā)展的決定作
用。
7.選A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總則中第一條:為了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
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8.選D
【解析】學習是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聯(lián)系和反復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
持久的變化,據此可知只有選項D屬于學習的現(xiàn)象。
9.選B
【解析】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
10.選C
【解析】新課程改革適當減少了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了國家課
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并行的層次結構。
11.選D
【解析】教育反思,即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
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
12.選C
【解析】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學生的發(fā)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
現(xiàn)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fā)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應著眼于
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潛能,超越其
最近發(fā)展區(qū)而達到其困難發(fā)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展。
13.選C
【解析】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學生和課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協(xié)調。
課堂管理就是指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而有效地實現(xiàn)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14.選A
【解析】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
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控制,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
的組織活動過程。
15.選C
【解析】上位學習:也稱總括學習,是指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幾個觀念的基礎上學習一
個包容性程度更高的命題,即原有的觀念是從屬觀念,而新學習的觀念是總括性觀念。下位
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已有
的、概括程度或包含程度更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的學習,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
義。
16.選C
【解析】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
人”這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17.選D
【解析】發(fā)展性評價,主要是基于發(fā)展者自身現(xiàn)實狀態(tài)與過去情況進行比較,從而對發(fā)
展者的發(fā)展水平、發(fā)展?jié)摿ψ龀鼍C合判斷的質的評價方式,自己與自己比,通過縱向比較分
析來明確主體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能夠估計信息、明確防線,以追求更快、更好的進步。
18.選C
【解析】隱私權作為一種基本人格權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
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
19.選D
【解析】皮亞杰認為個體從出生至兒童期結束,其認知發(fā)展要經過四個時期:(1)感
知運動階段(出生至二歲)(2)前運算階段(二至七歲)(3)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
歲)(4)形式運算階段(十一二至十四五歲)
20.選A
【解析】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意味著我國基礎教育課
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培養(yǎng)模式”,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
發(fā)展,培養(yǎng)出豐富多彩的人格。這是我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根本要求。
21.選B
【解析】李老師在課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學習,
屬于討論法。
22.選D
L解析】隱性課程又稱自發(fā)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如
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
23.選D
【解析】現(xiàn)代教育學的特點:全民性、民主性、多元化、教育技術現(xiàn)代化,終身化。
24.選A
【解析】師生關系有三個方面的含義:1、教學上的授受關系;2、人格上的平等關系;
3、社會道德方面的相互促進關系。
25.選A
【解析】根據課程任務的要求,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26.選C
【解析】行動研究的核心步驟是行動。行動環(huán)節(jié)是指行動者在獲得了關于背景和行動本
身的信息,經過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有目的、負責任、按計劃采取的步驟。
27.選B
【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
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zhí)行的動作。
28.選A
【解析】高原期是指在操作技能練習的第二個階段,表現(xiàn)出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
29.選D
【解析】在充滿香氣的房間里呆久了就不覺得香了,屬于嗅覺適應,同屬于感覺適應.
30.選B
【解析】吹拉彈唱屬于動作技能。
31.選D
【解析】學習是一種由反復經驗而引起的相對持久的變化,而不是本能行為,因此ABC
都錯誤。
32.選C
【解析】聰明早慧、大器晚成,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這說明個體之間具有個別
差異性。
33.選A
【解析】功能固著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
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這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34.選D
【解析】屬于形象聯(lián)想記憶法。
35.選C
【解析】一種學習對另外一種學習產生好的影響,這是一種正遷移。
36.選A
【解析】啟發(fā)式是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運用時都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
37.選B
【解析】“跳一跳,摘桃子”強調目標的確定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再稍作努力就可
以達到,即要注意難度適中。
38.選I)
【解析】D項屬于傳統(tǒng)教育中的學習方式。
39.選D
【解析】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作用有:擴大教學規(guī)模、提高教學質量、增進教學效率和辦學
效益、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材結構、改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改革等。
40.選B
【解析】反饋調節(jié)原則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從教與學的活動中及時獲得反饋信
息,以便了解教與學的情況,調節(jié)和控制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41.選B
【解析】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所以說在教學活動中最根本
因素是學生。
42.選C
【解析】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基本理論中提到,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
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唯一方法。
43.選B
【解析】學科課程又稱為分科課程,學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訂的課程。
44.選B
【解析】兒童每次大哭大鬧,家長順從著她,這種行為被強化。
45.選A
【解析】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qū)分出來優(yōu)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
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46.選B
【解析】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
定事物所發(fā)生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不僅人類有,動物也有。學生聽到的巨
響不需要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所以正確答案B。
47.選D
【解析】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權威型、放縱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是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
48.選A
【解析】繁衍后代屬于生理性動機。社會性動機是以社會需要為基礎的動機。
49.選D
【解析】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統(tǒng)又包括由低級到高級的
不同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也有將需要系統(tǒng)分為七個等級的說法,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認知理解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xiàn)需要。
50.選B
【解析】根據教學中支架是否具有互動功能,可以將支架分為兩種大的類型:互動式與
非互動式的,其中互動式的包括:教師示范、出聲思維、提出問題,非互動式的包括改變教
材、書面或口頭的提示語暗示等。
51.選A
【解析】根據歸因理論,學生將成敗歸因于努力比歸因于能力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也應受到鼓勵。因此,教師在給予
獎勵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且要聯(lián)系其學習進步與努力程度狀況來看,強調內
部、穩(wěn)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學生付出同樣努力時,對能力低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獎勵,對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給予最高評價,對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則給予低的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進
行正確歸因。
52.選C
【解析】遺忘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很快,以
后逐漸緩慢。
53.選A
【解析】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最初進展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
的時間后幾乎不會再遺忘。根據遺忘曲線,學習20分鐘之后就會遺忘達到42%,所以應該
在學習結束之后立刻復習。
54.選D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xiàn),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
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行動時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
55.選D
【解析】表揚的原則為:期望與效價原則、獎勵內部動機為主原則、延后褒獎原則、表
揚重點是行為而不是人格原則、不能太廉價或過度原則、不隨便比較學生原則、公開與私下
雙管齊下原則、盡可能公平一致原則、隱惡揚善、找好不找壞原則、珍惜學生這一刻原則、
因人而異、隨機應變原則。
56.選I)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較穩(wěn)定的態(tài)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形成的人格特征。性
格的結構包括四個組成部分: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理智特征。懶惰屬于
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
57.選A
【解析】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是與人的責任心有關的情感。
58.選B
【解析】膽汁質的特點有: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但暴躁易怒,脾氣
急,易感情用事、好沖動。
59.選A
【解析】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理解環(huán)境和賦予信息己特殊意義方面的積極作用。
而理論④所提出的理論片面。
60.選A
【解析】新課改理念是課程標準的靈魂,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在原有知識基礎之
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都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學,
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③說法過于絕對。④為新課標三維目標,與題干無關。
二、多選題
61.選ABC
【解析】學習包括知識的獲得、轉化、評價過程。
62.選ABD
【解析】屬于班級授課制優(yōu)越性有高效性,循序漸進性,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63.選ABD
【解析】《學記》以教學原則的總結最突出,比如教學相長、及時而教、不陵節(jié)而施、
長善救失、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等。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
64.選ABCD
【解析】特殊兒童通常包括兩類.一類是天賦優(yōu)異兒童;一類是身心障礙的兒童。包括
資質優(yōu)異的兒童、智力落后的兒童、盲聾啞兒童、情緒困擾兒童和學習困難兒童。資質優(yōu)異
的兒童也屬于廣義上的特殊兒童,切不可片面理解。
65.選BCD
【解析】對智力的定義是不會有差異的,首先排除A選項。學生智力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差異、表現(xiàn)早晚的差異和結構上的差異(即為智力類型的差異)。
66.選ABC
【解析】能力、氣質、性格屬于個性心理特征。
67.選ABCD
【解析】課外活動的特點有: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內容和形式的靈活多樣
性;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其中自愿性是基本特點。
68.選ABCD
【解析】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手段。
69.選AC
【解析】內歸因是行為者的內在原因,如人格、情緒、意志等。外歸因是產生行為的
環(huán)境因素,如工作設施、任務難度、機遇等。穩(wěn)定歸因是導致行為的相對不變因素,如內在
的能力、氣質,外在的工作難度等。非穩(wěn)定歸因是相對易變的因素,如內在的情緒、外在的
機遇等。
70.選ABCD
【解析】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協(xié)調課堂中的各種關系以建立一個
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xiàn)預定教學日標的過程。影響課堂
管理的因素有:學校領導的管理方式、教師的領導風格、班級的狀況和學生對教師的定型期
望,由此可知ABCD都正確。
71.選ABCD
【解析】古代社會教育的特點包括:第一,專門的教育機構和執(zhí)教人員;第二。鮮明的
階級性和嚴格的等級性;第三,教育與生產實踐的分離和對立;第四,教育內容更加豐富;
第五,教育方法崇尚書本、呆讀死記、強迫體罰、棍棒紀律:第六,官學和私學并行的教育
體制;第七,個別施教或集體施教的教學形式。
72.選ACD
【解析】桑代克根據自己的實驗研究得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
果律。
73.選ABC
【解析】智力的群體差異是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智力的性別差異、年齡差
異、種族差異等。
74.選ABC
【解析】教師職業(yè)素質的基本結構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教師的道德素質、教師的
知識素質、教師的能力素質。
75.選ABC
【解析】學校的產生需要具備的條件,有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
載達到一定程度、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等。
76.選ABCD
【解析】教學手段就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最早的教學
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動,如口耳相傳、示范、模仿、練習,主要通過語言,也包括通過表情、
動作、形體等進行。文藝復興前后,出現(xiàn)了專門的教學手段??涿兰~斯編寫的《世界圖解》
是較早的教科書,裴斯泰洛齊的“算術箱”和福祿貝爾的“恩物”都是專門的教具。粉筆、
黑板、教鞭、模型、標本等,大多是在班級授課制條件下逐漸出現(xiàn)和發(fā)展起來的。這些教學
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效率,促進了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發(fā)展。而新型的教學手段包括多
媒體的應用等。
77.選ABC
【解析】我國心理學家根據學習活動的內容和結果,將學習分為技能學習、知識的學習
和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三類。加涅根據學生在學習后獲得的各種能力,把學習分為:言語信息的
學習、智力技能的學習、認知策略的學習、態(tài)度的學習和動作技能的學習。
78.選AC
【解析】團體相倚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種特殊技術。它是指在課堂管理中,把強化物與
學生團體的行為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針對學生團體的行為表現(xiàn)來決定是否實施強化物。團體行為
矯正技術主要用于預防和矯正課堂上學生的問題行為。
79.選ABC
【解析】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也是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員必須具備的,但是這并不屬于教師專
業(yè)素養(yǎng),故D項不選。
80.選ABCD
【解析】人格的發(fā)展是社會化的結果,影響兒童人格發(fā)展的社會化動因基本上有家庭、
學校、同伴以及電視、電影、文藝作品等社會宣傳媒體.
三、判斷題
81.X
【解析】學校課程(也叫校本課程),是指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
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shù)厣鐓^(qū)和學習的課程資源而開發(fā)的多樣性的、
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校本課程并不是每個學生
都必須參加的課程。
82.X
【解析】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對學習做了區(qū)分: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
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又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與意義學
習,并認為學校情境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83.V
【解析】教育上廣為流傳的程序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其教學的心理基礎,就是通過
強化原則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84.X
【解析】當不良行為出現(xiàn)時,應給以必要的懲罰,兩種方式:一是給予某種厭惡刺激,
如批評、處分、輿論譴責等;二是取消個體喜愛的刺激或剝奪某種特權等,不許參加某種娛
樂性活動。
85.X
【解析】“不凌節(jié)而施”體現(xiàn)的是循序漸進的原則。
86.V
【解析】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年)》提出,今后十年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要貫徹“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
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二十字方針。
87.X
【解析】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88.X
【解析】調查研究是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系統(tǒng)性和客觀性的。所以真正的調查不是隨
意的,而是經過詳細規(guī)劃并指向具體目標的。因此偶爾的一次觀察不能算是調查研究。
89.X
【解析】新教師往往比專家教師更注重課堂的細節(jié)。
90.X
【解析】階段性:是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xiàn)出身心發(fā)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
盾,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
91.V
【解析】只具備教師資格或曾經被聘為教師而目前不從事教育活動的人,不屬于法律意
義上的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應具有連續(xù)性。
92.X
【解析】消極義務是不能作出某種行為的義務,不得體罰學生屬于消極義務。
93.V
【解析】教育機智是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xiàn).所謂教育機智,就是一種對突發(fā)性教育
情景作出迅速、恰當處理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是教師靈感的突現(xiàn)。
94.X
【解析】在心理學漫長的發(fā)展史上,有三股勢力,分別是心理學的第一勢力、心理學的
第二勢力和心理學的第三勢力。心理學的第一勢力是行為主義心理學。他主張采用客觀的方
法進行心理學研究,他統(tǒng)治了心理學界長達五十年的歷史,所以是心理學的第一勢力。心理
學的第二勢力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研究無意識和病態(tài)心理的科
學,他在西方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且貢獻了很多心理治療理論,對潛意識的研究也是開創(chuàng)
性的,所以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二勢力。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是人本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
學不滿足于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變壓器容量測試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籃球行進間運球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Unit 1 Laugh out loud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數(shù)學第一章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1.3.2奇偶性第1課時函數(shù)奇偶性的概念應用案鞏固提升新人教A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1.2.1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課堂訓練含解析部編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3課囚綠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第二課《規(guī)則和秩序記心間》(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滬科黔科版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素養(yǎng)評價七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新人教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 高中信息技術選修2教學設計-3.1 常見的多媒體信息5-粵教版
- 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整合的教學設計-《守門員撲接球動作》
- 08SS523建筑小區(qū)塑料排水檢查井
- 江蘇省南京市2021年中考英語試卷【及答案】
- 煉鋼廠增效降本攻關方案
- 燃氣管道及設施的安全間距優(yōu)質資料
- LY/T 2709-2016木蠟油
- GB/T 22919.1-2008水產配合飼料第1部分:斑節(jié)對蝦配合飼料
- 2023年西交大少年班試題
- 第6課《老山界》課件【備課精研+高效課堂】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第八節(jié) 元代散曲
- 前置胎盤詳解課件
- 《社會保障》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