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徽省無為縣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六次檢測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9年,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俄國可以不經過一定的過渡時期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其實踐A.加速了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 B.調動了人民大眾的生產熱情C.進一步鞏固了工農革命聯盟 D.最終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2.唐代有的學者拋棄了漢儒的注疏之學,由注重章句轉向強調經義:有的學者主張“以已意解經”:有的學者提出了“何為性”和“如何修性”的問題。這些現象A.背離先秦孔孟之道 B.導致儒佛道三教并行C.表明唯物思想出現 D.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3.著名的歷史學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詞不可濫用》一文中說道:“歷覽前史,中國的封建時代恰恰是人性之花開得最盛最美的時代,是中國人的個性最為高揚的時代”,文中的“封建時代”指的是A.先秦時期B.秦漢時期C.唐宋時期D.明清時期4.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tǒng)的“乞巧節(jié)”(學習紡織工藝的節(jié)日),它起源于我國古代“牛郎和織女”的美麗傳說。導致這一節(jié)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B.人們對牛郎織女神話的鐘愛C.人們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D.中國古代自然經濟長期占主導地位5.20世紀在中華大地上發(fā)生了一場“文學革命”,這場革命的目標是:A.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B.提倡白話文進行文學改良C.運用白話文表達新思想 D.以文學為武器發(fā)動政治革命6.2019年英國首相約翰遜提出議會休會五周請求,得到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批準。但是隨后最高法院判決約翰遜此舉違反法律,認為這是在英國“脫歐”之前的關鍵時期“阻止議會履行職責”,裁決要求議會兩院議長自行決定下一步行動。這體現了英國政體的哪一原則A.議會至上 B.分權制衡 C.有限君權 D.責任內閣7.如表可以用來說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B.農奴制存在阻礙俄國經濟發(fā)展C.英國喪失了貿易上優(yōu)勢地位 D.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發(fā)展趨勢8.唐朝中期的啖助、趙匡、陸淳等人一反以往研究《春秋》僅注重“三傳”的訓詁注疏方法,對“三傳”的解讀提出質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斷。這種《春秋》新研究的興起A.體現了對儒家正統(tǒng)地位的反思 B.推動了唐朝政治制度的變革C.有利于催生儒學疑經變古之風 D.妨礙了唐朝中央集權的強化9.下圖為《微州府通往各地路線圖》。明代中期以來這類地圖在安徽商人群體中廣泛流傳。這一現象表明當時當地A.商幫活動重心開始南移 B.重農抑商政策執(zhí)行不力C.率先沖破海禁政策束縛 D.區(qū)域經濟聯系得到增強10.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為了令畫作更傳神,總共解剖和觀察了30多具人類尸體,以了解人體結構;畫家喬托則運用解剖、明暗和透視法等科學手段作畫。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探索精神A.掙脫了中世紀的愚昧迷信 B.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C.受到近代醫(yī)學發(fā)展的啟迪 D.體現了理性主義的啟蒙精神11.以下最能體現“遠東的事務是由歐洲決定的”文本是A.《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凡爾賽合約》 D.《開羅宣言》12.中國古代思想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視完善人和自然的關系。下列建筑遺產體現這一思想的是①長城②秦始皇陵③頤和園④皖南古村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當長時間內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鄧顯鶴主持??獭洞竭z書》,形成著作18種150卷。1865年由曾國荃主持重刻、曾國藩校閱的《船山遺書》正式出版,共56種280卷。這主要體現了A.傳統(tǒng)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洋務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 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進性14.如圖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云紋漆案,是古人盛放食物的家具,它反映了兩千多年前貴族宴飲進餐時分餐制的生活狀況。后來,考古學家們又在距今約4500年以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fā)現了一些用于飲食的木案,說明當時就已經出現了分餐制。由此可知,分餐制的出現A.說明古人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B.源于氏族公社共享勞動成果C.體現了長幼有序的禮儀規(guī)范 D.反映了貴賤有序的等級觀念15.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與20年代的農民運動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進行群眾運動”;后者則是成立農民協會……并配合北伐。這一變化折射出A.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地位改變 B.中國革命性質逐漸轉變C.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 D.中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16.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睂Υ死斫庹_的是A.思想道德修養(yǎng)比知識文化修養(yǎng)更重要B.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知識文化修養(yǎng)無關C.思想道德修養(yǎng)可以取代知識文化修養(yǎng)D.知識文化修養(yǎng)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相輔相成17.1952年和1949年相比,我國工農業(yè)總產值增長了77.5%,其中工業(yè)總產值增長了145.1%,農業(yè)總產值增長了53.5%,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提高了70%,重工業(yè)在工業(yè)總產值中的比重由26.4%上升到35.5%。這些成就的取得A.促使國民經濟形成了完整的體系B.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初步基礎C.得益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D.表明國家整體經濟狀況根本好轉18.“在你們面前受審的是個有錢人,他指望以財富來開脫罪名??墒窃谝磺泄裏o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就足以給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應有的懲處,那不是因為缺乏罪證,也不是因為缺乏檢察官,而是因為司法官失職?!鄙鲜霾牧戏从沉薃.本身生活和行為是定罪主要依據B.自然法精神在實踐中面臨挑戰(zhàn)C.羅馬法的理念在現實中無法實現D.羅馬法不重視證據和法律程序19.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里說:“世界經濟如不曾大崩潰,希特勒肯定不會出現。十之八九,也決不會有羅斯福這號人物?!睂λ脑捵顪蚀_的理解是A.經濟危機是希特勒上臺的唯一原因B.經濟危機導致了右翼極端勢力突起C.經濟危機嚴重地動搖了一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經濟基礎D.經濟危機使各國都在傳統(tǒng)資本主義模式外尋找新的出路20.曾任佛羅倫薩總督的布魯尼(1370—1444年)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你應該從兩方面進行學習。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那些分析生活、性格,被稱作人文學科的科學這些學科可使人變得更完善和美好。"布魯尼旨在宣揚A.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 B.人文學科更有利于人的發(fā)展C.通過學習培養(yǎng)塑造健全的人 D.人文學科是一門真正的科學21.清末、民國時期,星期制獲得普遍推行。同時,一些人以盲目西化為由主張取締星期制,一些人試圖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過訴諸歷史證明這一習俗在中國“古已有之”。這反映出A.西學東漸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眾輿論制約社會治理成效C.國人具有文化民族主義心態(tài)D.新式生活排斥中國傳統(tǒng)文化22.對下表中歷史現象發(fā)展起推進作用的是A.資產階級革命 B.英國工業(yè)革命 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D.資本的全球擴張23.“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痹摋l款出自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4.魏氏春秋日:“魏文帝駕崩以后,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止。魏明帝曹睿因天氣酷熱沒有為曹丕送葬的行為受到后代史學家的譏諷。”這表明A.史家具有經世濟民的擔當精神 B.酷暑天氣影響曹睿的孝德品行C.魏晉時期的正統(tǒng)思想遭到削弱 D.儒家倫理影響史學家價值判斷25.一幅圖畫上描繪人類求知過程的“知識山”,一路逐級而上,分別是語法、數學、邏輯、音樂、天文、幾何、修辭,在頂峰則是神學。這種概念最可能出現在A.公元前2世紀的麥加 B.公元3世紀的印度C.公元13世紀的巴黎 D.公元19世紀的英國26.如圖是19世紀末西方人繪制的一幅漫畫。如果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出發(fā),你認為最合適的主題當是A.可憐的東方人B.落后就要挨打C.工業(yè)化的威力D.野蠻人的下場27.“它是一種新的思想意識,直接向資產階級挑戰(zhàn),它不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還要求社會變革和經濟變革。它在19世紀后期,成為歐洲事務中的一種主要力量;在20世紀,成為世界事務中的一種主要力量。”文中的“它”是指()A.人文主義 B.自由主義C.社會主義 D.民族主義28.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失敗導致了中國的轉型走向了一個更加艱難更加慘烈的道路,因為共和政體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里缺乏支撐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臘的城邦與羅馬共和政體這樣的制度遺產。作者旨在強調A.歷史傳統(tǒng)與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關B.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漫長而曲折C.君主立憲制更符合當時中國國情D.戊戌變法導致了近代的動蕩與徘徊29.《中央關于徹底平分土地問題給中央工委的復示》中指出:“土地會議應該采取徹底平分土地的方針,……要將地主富農兩階級多余的糧食、耕牛、農具、房屋及其他財富拿出來,適當地分配給農民中缺乏這些東西的人們,地主富農所得的土地財產不超過也不低于農民所得”。上述現象可能出現于A.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革命根據地B.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陜甘寧邊區(qū)C.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解放區(qū)D.人民公社化時期的中國農村30.明代小說與戲曲作品中涌現出許多“酸秀才”的形象;民間俗語中稱秀才為“醋大",指雖無多少學問,卻喜歡吊書袋;當時流行的(六院匯選·江湖方語》一書更是直稱秀才為“酸子”。這些現象共同反映出當時A.士大夫地位下降 B.崇尚文化的社會氛圍C.科舉制度的衰頹 D.傳統(tǒng)四民觀念的變化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漢武帝末年,由于長期興師動眾和嚴刑峻法,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不斷。漢武帝不得不下輪臺罪已之詔,宣布:“當今務在禁苛暴,止(廢除)擅賦,力本農”。漢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繼當政。昭、宣二帝七次頒布減免田租、口賦及其他雜稅的詔令,六次頒布販貸種、食和“勿收責(債)”的詔令。宣帝還下令“勿行苛政”,減鹽價,禁止官吏“擅興徭役”。宣帝時,谷價降到每石5錢,邊遠的金城、湟中地區(qū),每石不過8錢,創(chuàng)造了西漢以來最低的谷價價記錄。宣帝十分重視地方官吏的選舉,補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舉,他親自召見,詢問治安之術。劉向評論漢宣帝時稱贊他“治過于太宗(文帝)之時”——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宣帝的主要政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宣帝得以“治過于太宗”的原因。32.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chuàng)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到1978年主要產品產量是:糧食6095.3億斤,棉花4334萬擔,紗238.2萬噸,布330.9億尺;粗鋼3178萬噸;原煤6.18億噸,原油10405萬噸;鐵路營業(yè)里程5.17萬公里。各類輕重工業(yè)產品的生產能力和交通運輸能力都有顯著增長。1978年,我國基本普及小學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5.5%。在改革開放前夕,中國按人均收入排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列,而我國的教育發(fā)展卻接近中等發(fā)達國家的水平,人民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幾岳钗摹缎轮袊母镩_放前打下的堅實基礎》(1)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在改革開放前打下了哪些堅實基礎?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保障尚屬空白,黨和政府釆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發(fā)展的政策。2018年末,全國共有1008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20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全年臨時救助1075萬人次。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開始逐步健全,建立了以養(yǎng)老保險為重點的各類社會保險開始惠及全體城鄉(xiāng)居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勞動保險開始真正轉變?yōu)槠栈菪偷纳鐣kU。據統(tǒng)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3萬個,其中養(yǎng)老服務機構3萬個,兒童服務機構664個;設有社會服務床位782.4萬張,其中養(yǎng)老服務床位746.3萬張,兒童服務床位10.4萬張;建有社區(qū)服務中心2.7萬個、社區(qū)服務站14.5萬個。(2)據材料二分析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特點及作用。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戰(zhàn)后期,戰(zhàn)勝國在討論分區(qū)占領德國時,盡管柏林位于蘇占區(qū),但是它作為德國的首都,還是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qū)占領。1948年春夏,西方國家分裂德國活動出現了高潮,聯邦德國的雛形基本形成。蘇聯認為,如果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柏林就喪失作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國家沒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蘇聯全面切斷德國西占區(qū)與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試圖把西方國家趕出西柏林,柏林危機由此產生。西方國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開水陸交通,在比較了各種方案以后,決定利用美國強大的空中力量和經濟實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運送生活物資。當時蘇聯也不希望走向武裝沖突,因而沒有干擾西方國家空運活動,最終于1949年5月達成協議,12月份取消封鎖,柏林危機平息?!幾酝跛沟隆妒澜缤ㄊ贰罚?)根據材料,分別概括柏林危機產生和平息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柏林危機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1919年到1921年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試圖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最終引發(fā)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D正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A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措施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C排除。故選D。2、D【解析】

唐代學者拋開漢儒的研究方法,強調經義,關注經義中的人性和修養(yǎng)等問題,推動了儒學的思辨化,D項正確;唐代研究儒家經義,并未背離孔孟之道,A項錯誤;材料未提及佛、道的傳播與教義,B項錯誤;人性與修性方法不是世界本源,不能說明其為唯物思想,C項錯誤。3、A【解析】

材料中“封建社會”就是分封建邦時代,也就是是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zhàn)國階段,政治言論自由,學術思想自由,故A項正確。秦漢時期思想統(tǒng)一時代,故B項錯誤。唐宋時期是封建社會時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明清時期是思想受到壓制時代,故D項錯誤。4、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學習紡織工藝”,人們對于“牛郎織女”式生活的美好向往恰恰是“男耕女織”為特征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的真實反映,故D正確;人們向往美好愛情、對牛郎織女神話的鐘愛以及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等都不是“乞巧節(jié)”形成的主要原因,故ABC錯誤。5、C【解析】

1915年由陳獨秀等人發(fā)動的新文化運動,也被稱為“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的文學革命運動,革命的目標就是運用白話文來表達新思想,故選C;AB是革命的內容,排除;革命目標沒有政治革命的內容,排除D。6、D【解析】

材料反映了首相提出議會休會,卻被最高法院判決違反法律。依據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可知,英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度,內閣需要對議會負責,政府的方案需要被議會批準,材料體現的是被英國國王批準。D正確;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內閣需要對議會負責,沒有體現議會至上的原則,A錯誤;材料信息未體現分權制衡的原則,B錯誤;材料主體是內閣與議會,而不是君主權力的大小,C錯誤。故選D。7、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1870年英國世界貿易占比最高,反映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英國的經濟中心地位,而1912年反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占比大體均衡,體現了多中心的發(fā)展趨勢,D項正確;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排除A項;題干信息不能反映俄國經濟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排除B項;1912年英國世界貿易占比均高于其他國家,說明其貿易優(yōu)勢尚存,排除C項。故選D。8、C【解析】

依據材料“對‘三傳’的解讀提出質疑,提倡自主做出判斷”來看,這些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催生儒學疑經變古之風。C正確;啖助、趙匡、陸淳等人反思的是兩漢經學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儒家正統(tǒng)地位,A排除;儒家學者的學術研究沒有對唐朝的政治變革產生很大的影響,B排除;材料的研究未涉及中央集權的強化與否,D排除。故選C。9、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地圖中的路線圖說明了徽州府與周邊地區(qū)有了長期的、緊密的往來,區(qū)域經濟聯系得到增強,故D項正確;圖片不能體現商幫活動重心的轉移情況,排除A項;材料中看不出重農抑商政策執(zhí)行情況,排除B項;地圖中信息為國內貿易,海禁政策針對海外貿易,排除C項。故選D。10、B【解析】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為了令畫作更傳神,總共解剖和觀察了30多具人類尸體,以了解人體結構;畫家喬托則運用解剖、明暗和透視法等科學手段作畫”表明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探索精神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故B正確;選項A過于絕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掙脫中世紀的愚昧,故排除A;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探索精神推動了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選項C因果關系倒置,故排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故排除D。11、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三者都是歐洲國家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遠東的事務是由歐洲決定的”這一主旨,故A項正確;B項是日本與中國簽訂的,與歐洲無關,排除B項;《凡爾賽合約》和《開羅宣言》分別與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有關,并不僅僅涉及遠東事務,故排除CD項。12、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陵以“依山環(huán)水”為造陵觀念、頤和園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體現了天人合一理論,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國傳統(tǒng)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huán)境的充分尊重,故②③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長城修建主要以軍事防御為目的,未體現天人合一及尊重自然理論,故①錯誤;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3、C【解析】

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經世致用思潮的代表人物,曾國藩等人在封建王朝面臨統(tǒng)治危機時對王夫之思想的重新發(fā)現和傳播,體現了他們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感,故C項符合題意;王夫之的著作長時間內未曾整理出版,但19世紀中葉突然被大量???、重刻、出版,體現出傳統(tǒng)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但這并非材料主旨,故A項不符合題意;湖湘文化具有經世致用的特點,其中孕育著洋務思想。但1840年洋務運動尚未開展,不能說洋務思想根植于湖湘文化,故B項錯誤;材料未強調王夫之的唯物思想,故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4、B【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飲食木案體現的分餐制反映了氏族公社群體共享勞動成果的畫面,故B項正確;分餐制與古人衛(wèi)生意識無直接聯系,排除A項;分餐制中并未體現長幼與貴賤的禮儀規(guī)范和等級秩序,排除CD兩項。故選B。15、A【解析】

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是中共領導下的根據地建設內容之一,而20年代的農運更多的是配合北伐軍事行動,說明中共在不斷成長,其在革命中的地位發(fā)生了改變,A正確;中國革命性質在五四運動后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問題是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排除C;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16、A【解析】

根據材料“智慧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可知但丁認為道德比文化更重要,A選項符合題意;B選項說法與材料“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沖突,排除;C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選項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為A。17、D【解析】

依據新中國國民經濟的恢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國1952年我國恢復工農業(yè)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達到或超過歷史最好水平。D正確;國民經濟體系指由物質生產部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組成的國民經濟總體。包括農業(yè)、商業(yè)、教育、科學技術、衛(wèi)生保健、文化藝術等。材料中的數據不能體現“國民經濟完整體系”,A排除;奠定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初步基礎的是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B排除;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C排除。故選D。18、B【解析】

由材料“可是在一切公正無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就足以給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應有的懲處,那不是因為缺乏罪證,也不是因為缺乏檢察官,而是因為司法官失職”可知,在人們心中按照自然法原則對這一案件已作定性,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卻因為司法官失職導致結果變化,故選B。材料強調的是自然法的精神原則是定罪的依據,而不是他本身的生活和行為,排除A;材料說的是遭遇到現實挑戰(zhàn),而不是無法實現,C項以偏概全,排除;結合所學可知,羅馬法非常重視證據和法律程序,排除D。19、D【解析】題干中材料強調了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各國和世界局勢的影響,面對危機,各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以擺脫經濟危機,但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因此D項正確,A項說法絕對化,B、C不全面。20、C【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首先應該掌握文藝”“其次要研究人文學科”等信息可知,學習這些有利于個人發(fā)展,因此布魯尼旨在宣揚通過學習培養(yǎng)塑造健全的人,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體現文藝復興對人性的影響,排除A項;B項的“更”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比較,排除;材料不是從科學性上評價人文學科,排除D項。21、C【解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西學東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根據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國推行后,國人對星期制有著一定的抵制態(tài)度,有人主張取締星期制;有人主張用中國古制“旬日”代替星期制;還有人認為這一制度在中國早已存在,從國人對星期制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當時國人具有文化民族主義的心態(tài),故C選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國人抵制由西方傳入中國的星期制,沒有體現國內思想的自由多元的問題,故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大眾輿論對社會治理的影響,故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星期制不是對中國文化的排斥,而是中國對西方文化的借鑒,故D選項錯誤。22、C【解析】

題干中“壟斷”“資本輸出”等內容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出現的,C正確;資產階級革命主要是確立了代議制,排除A;英國的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出現了工廠,而非壟斷組織,排除B;資本全球擴張是二戰(zhàn)后出現的,題干描述現象早于二戰(zhàn),排除D。23、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廠,C正確;A、B、D與材料不符。24、D【解析】

題干表明“魏明帝曹睿因天氣酷熱沒有為曹丕送葬"而受到了“受到后代史學家的譏諷”,這是因為魏明帝的行為有悖于儒家的忠孝思想,故D正確;史學家譏諷魏明帝是因為魏明帝的行為,不是由于史學家自身的精神,排除A;曹睿是由于大臣進諫而沒有給魏文帝送葬,不是由于酷暑天氣,B項說法有誤,排除;C項與題意主旨無關,排除。故選D。25、C【解析】

中世紀,基督教統(tǒng)治西歐,神學盛行,中世紀指的是476年到1453年,故C正確;A項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時間為公元622年,因此前2世紀的麥加不存在伊斯蘭教神學,故排除;B項印度神學的論述在課本的知識點中未涉及,故排除。D項19世界的英國已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神學失去獨霸地位,故排除。26、D【解析】

漫畫反映19世紀末八國聯軍借口鎮(zhèn)壓義和團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西方人把侵華看作是對野蠻人的懲罰,故D符合題意;由漫畫可知,鞭打的是清朝服飾的人而非籠統(tǒng)的東方人,故A不符合題意;B是站在受到欺凌對象的國家得出結論,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列強使用的依然是冷兵器,沒有代表工業(yè)化成就的先進武器,故C不符合題意。27、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抓住題干時間信息“19世紀后期,成為歐洲事務中的一種主要力量”,再結合“它是一種新的思想意識,直接向資產階級挑戰(zhàn)”的信息可知,它指的是社會主義,故C項正確;AB項都屬于資產階級思想,與題干信息“直接向資產階級挑戰(zhàn)”不符,排除;民族主義自古以來就有,與題干信息不符,故D項排除??键c: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28、A【解析】

材料說明的是戊戌變法不像西方文化中有希臘的城邦與羅馬共和政體這樣的制度遺產,作者意在說明歷史傳統(tǒng)與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關,故A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漫長而曲折,故B項錯誤;材料也不是說明君主立憲制更符合當時中國國情,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的是戊戌變法失敗導致了中國政治轉型的艱難,并不是說明戊戌變法導致了近代的動蕩與徘徊,故D項錯誤。29、C【解析】

依據“《中央關于徹底平分土地問題給中央工委的復示》”可以看出中央徹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結合所學可知,這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有關,目的是調動農民革命的積極性,故選C;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實行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不符合題意,排除A;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實行的是雙交雙減的土地制度,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運動強調的是公有化程度高,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30、D【解析】

明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對傳統(tǒng)的四民觀念產生沖擊,出現了對士人的嘲諷,故答案為D項;A項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明代科舉制度得到完善,排除C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政績:減免賦役;賑濟貧民(或關注民生);發(fā)展經濟;整頓吏治;重視選官。(2)原因:吸取漢武帝后期統(tǒng)治教訓;延續(xù)漢昭帝的執(zhí)政舉措;漢宣帝勵精圖治,實行仁政?!窘馕觥?/p>

(1)政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