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識資料專題復習試題解析知識資料機械效率_第1頁
中考物理知識資料專題復習試題解析知識資料機械效率_第2頁
中考物理知識資料專題復習試題解析知識資料機械效率_第3頁
中考物理知識資料專題復習試題解析知識資料機械效率_第4頁
中考物理知識資料專題復習試題解析知識資料機械效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朽木易折,金石可鏤Word-可編輯2023年年-2023年年學年度物理中考二輪復習專題卷-機械效率小學: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甲吊車比乙吊車的機械效率高,當它們分離把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時,則()A.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實用功較多B.乙吊車的電動機做的額外功較多C.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較多D.甲、乙兩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相同2、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每個滑輪重50N,用這個滑輪組把質(zhì)量為45kg的重物在2s內(nèi)勻速提升2m,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中準確的是:(g=10N/kg)()A.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F為125NB.在2s內(nèi)做的實用功為900JC.該套裝置的機械效率為90%D.若所掛物體越重,該滑輪組機械效率越小3、如圖,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體A沿水平面以速度v向右勻速運動了距離s,若物重為G,平面向物體的摩擦力為f。下列說法準確的是A.實用功的功率為fvB.拉力做功的功率為3FvC.裝置的機械效率為D.額外功為(3F-f)s4、如圖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力G=120N,不計摩擦和繩重.若將物體勻速提高lm,以下說法準確的是()A.拉力做的實用功為8OJB.動滑輪的重力為20NC.拉力做的總功為120J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5、關于實際使用機械時的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準確的是(

)A.機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B.機械效率總小于1C.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高D.機械效率越高,實用功越多6、下列說法中準確的是(

)A.機械效率越高,機械做功一定越快B.做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越高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一定越多D.做功越快的機械,功率一定越大7、如圖所示,小麗用滑輪組勻速提升一個重為600N的物體,物體升高的速度為0.1m/s,人拉繩的力F為250N,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不準確的是()A.人拉繩做功的功率為75W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C.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為0.3m/sD.動滑輪重為100N8、下列交通運輸工具的說法準確的是()A.高速行駛的汽車具有穩(wěn)定性,靜止時不具有慣性B.飛機機翼應用了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C.艦艇由長江駛?cè)氪蠛:?,它受到的浮力增大D.起重機將貨物舉得越高,機械效率越高9、將一定滑輪改為動滑輪使用,則它的機械效率在不計繩重和摩擦時(

)A.一定提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變D.無法判斷10、如圖所示,用手沿豎直方向勻速拉一個動滑輪,使掛在下面重為G的物體徐徐升高,動滑輪的重力不可忽略?,F(xiàn)改變物體的重力G,則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與物體重力G的關系可能符合下列圖中的11、如圖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力G=120N,不計摩擦和繩重。若將物體勻速提高lm,以下說法準確的是A.拉力做的實用功為8OJB.動滑輪的重力為20NC.拉力做的總功為120JD.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12、下列關于機械效率的說法準確的是A.機械效率不可能達到100%B.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機械效率可能會大于100%C.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定大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D.杠桿的機械效率一定大于動滑輪的機械效率13、如圖所示,不計摩擦,把重G=16N的物體勻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N,則關于該動滑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動滑輪重4NB.使該用動滑輪要費距離C.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80%D.提升物體的速度越快,機械效率越高14、小明利用圖所示的裝置探索滑輪組的特點,他將重為3N的物體勻速提高了0.5m,已知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為2N,則繩端移動的距離s及提起重物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A.s="1.5"m,η=50%B.s="1.5"m,η=80%C.s="l"m,η=75%D.s=lm,η=37.5%15、如圖所示,物體G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勻速升高0.2m。已知G=18N,F(xiàn)=10N。這一過程中,不能得到的結(jié)論是A.繩子自由端升高0.4mB.拉力F做功4JC.動滑輪重為2ND.該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90%16、如圖所示,工人用動滑輪把重物勻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力為G物,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η,不計繩重和摩擦。則工人所用的拉力表達式錯誤的是(

)17、甲吊車比乙吊車的機械效率高,當它們分離把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高度時,則()A.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實用功較多B.乙吊車的電動機做的額外功較多C.甲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較多D.甲、乙兩吊車的電動機做的總功相同18、甲乙兩個滑輪組如圖所示,其中的每一個滑輪都相同,用它們分離將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計滑輪組的摩擦,下列說法中準確的是(

)A.若G1=G2,拉力做的額外功相同B.若G1=G2,拉力做的總功相同C.若G1=G2,甲的機械效率大于乙的機械效率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個滑輪組提起不同的重物,機械效率不變19、一個滑輪組經(jīng)改進后提高了機械效率,用它將同一物體勻速提升同樣的高度,改進后與改進前相比A.實用功減少,總功減少B.實用功增強,總功增強C.實用功不變,總功不變D.實用功不變,總功減少20、某實驗小組分離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每個滑輪重相同)勻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準確的是A.甲圖省力機械效率甲圖大B.甲圖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C.乙圖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D.乙圖省力機械效率乙圖大二、填空題21、如圖所示,斜面高為1m,長為3m,工人用4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將重為840N的箱子勻速推到車上,在這過程中工人的推力做的功是

J,其中實用功是

J,此時斜面的機械效率是

,箱子與斜面間的摩擦力為

N.22、一輛車開進了泥潭中,司機取來一個動滑輪欲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圖所示,若司機勇750N的拉力在5s內(nèi)將汽車水平勻速拉動1m,那么司機所做的功是

J,司機做功的功率是

W,若滑輪的機械效率為60%,汽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N.23、如圖,用大小為l.2N的拉力將重為2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l0cm,則對物體做的實用功為

J,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24、如圖,用一個動滑輪組把重90N的沙袋從地面提到9m高的腳手架上,繩端向上移動的距離是

m,若所用的拉力是60N,這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

.25、某校的學生,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完成了“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以后,舉行了小組交流,下表是各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實驗小組鉤碼重G(N)動滑輪重G′(N)拉力F(N)滑輪組機械效率η10.50.40.3547.6%20.50.40.3843.9%310.60.6253.8%410.80.7146.9%520.60.9868.0%620.81.0662.9%請你對表中各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舉行分析比較,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中影響滑輪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2)實驗時應該

拉動彈簧測力計.第3次實驗時若在彈簧測力計靜止時讀數(shù),則所測拉力______0.62N.(選填“大于”“小于”“等于”)(3)1、2兩個小組的動滑輪重相同,提起的鉤碼重也相同,測出的滑輪組機械效率卻不同,緣故不可能是(

)A.滑輪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力大小不同B.鉤碼被提升的高度不同C.測拉力時拉力的方向沒有豎直向上D.測拉力時沒有使測力計勻速升高26、用四只徹低相同的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分離將兩個相同的鉤碼提升10cm,若不計繩子與滑輪的摩擦,

裝置更省力(選填“甲”或“乙”).甲裝置的機械效率

乙裝置的機械效率(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7、建造工地上的塔吊掛鉤處有由兩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如圖所示),兩個動滑輪和掛鉤的總質(zhì)量為50kg.設塔吊由電動機牽引把總質(zhì)量為0.15t的重物勻速提升.忽略一切摩擦和繩重,則電動機牽引力為

N,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

%(g取10N/kg).28、小明學生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記錄結(jié)果如下表:則第3次實驗時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分析比較下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

(選填“高”、“低”或“不變”)。實驗次數(shù)斜面傾斜程度木塊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木塊沿斜面移動的距離S/m斜面的機械效率1較緩50.23.30.560.6﹪2較陡50.253.80.565.8﹪3最陡50.34.20.5

29、如圖所示,斜面長1m,高0.4m,用大小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將重10N的鐵塊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斜面的機械效率為;若僅使傾角θ逐漸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將逐漸(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此斜面的機械效率將逐漸(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30、兩個徹低相同的滑輪,分離以圖中的兩種方式將重為G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繩重、摩擦不計),使用________滑輪(選填甲或乙)可以改變使勁方向,所用拉力F甲______F乙,(選填大于、等于、小于),滑輪的機械效率η甲_________η乙。三、實驗題(注釋)31、某小組學生在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了一些預測,小組將對預測舉行驗證.(1)倘若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多個,要研究機械效率與某個因素的關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這種主意在科學探索中被稱作

.(2)下列A、B是學生提出的兩個預測:預測A: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有關;預測B: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提升的物重有關.(3)為了驗證上述預測是否準確,學生們決定分離按圖1、圖2、圖3和圖4的滑輪組舉行實驗.(a)按圖

滑輪組決定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預測A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

(相等/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預測A是錯誤的;(b)按圖

滑輪組決定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預測B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預測B是

(準確/錯誤)的.(4)接著,小組舉行了實驗驗證.32、(5分)某小組學生在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提出了一些預測,小組將對預測舉行驗證.(1)倘若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多個,要研究機械效率與某個因素的關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這種主意在科學探索中被稱作

.(2)下列A、B是學生提出的兩個預測:預測A: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有關;預測B: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提升的物重有關;(3)為了驗證上述預測是否準確,學生們將分離按圖1、圖2、圖3和圖4的滑輪組舉行實驗.(a)按圖

滑輪組決定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預測A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

(相等/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預測A是錯誤的;(b)按圖

滑輪組決定做的兩個實驗是用來驗證預測B的,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預測B是

(準確/錯誤)的;(4)接著小組舉行了實驗驗證.33、小明在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長度S=0.50m的木板搭成一個斜面,用彈簧測力計將重力G=5.0N的物塊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斜面頂端.(1)小明在實驗中,調(diào)節(jié)斜面的高度為h=0.22m,將物塊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頂端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4.0N,則實用功為

J,機械效率為

.(2)小明利用上述器材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木板搭成傾角不同的斜面時,將物塊從斜面底端勻速拉至斜面頂端的過程中,額外功W額外與斜面的水平長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長度)有如下關系:L(m)0.450.400.350.30W額外(J)0.900.800.700.60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小明得出初步結(jié)論:W額外與L成

比,小明查閱資料后證實此結(jié)論是準確的.按照此結(jié)論,當斜面的水平長度L=0.40m時,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當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勻速拉動木板上的物塊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N.34、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徐徐升高.(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

N,鉤碼總重G為1.0N,鉤碼升高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緣故:

.(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一位學生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次數(shù)鉤碼懸掛點鉤碼總重G/N鉤碼移動距離h/m拉力F/N測力計移動距離s/m機械效率η/%1A點1.50.100.70.3071.42B點2.00.151.20.3083.3按照表中數(shù)據(jù),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鉤碼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答:

;請簡要說明兩條理由:①

;②

.35、在“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時,小明利用兩組滑輪組舉行了5次測量,用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測定前4組數(shù)據(jù),用二個動滑輪和二個定滑輪得第5組數(shù)據(jù),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實驗次數(shù)動滑輪重G動/N物重G/N鉤碼升高高度h/m動力F/N動力作用點移動距離s/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10.510.10.70.347.620.510.20.70.647.630.520.11.10.360.640.540.120.3①5140.1②0.5

(1)請按照前四組數(shù)據(jù),在圖甲中畫出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繩主意.(2)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

拉動彈簧測力計.(3)表格中變化①處數(shù)據(jù)應為

;按照圖乙中彈簧測力計可知編號②數(shù)據(jù)應為

N.(4)由表中第1、2組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無關.(5)由表中第3、4組數(shù)據(jù)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摩擦和

有關.(6)有的學生認為:“機械越省力,它的機械效率越高”.你認為這句話是

的(填“準確”或“錯誤”).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

兩組數(shù)據(jù)對照分析來判斷的.36、如圖所示是某學生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裝置圖.實驗前他做了如下預測:A.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B.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斜面的傾斜度有關.他在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同一木塊沿斜面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分離做了四次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次數(shù)斜面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木塊分量G/N斜面高h/m拉力F/N斜面長s/m實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1較緩木板表面20.10.60.50.20.3672較陡木板表面20.210.50.40.580%3最陡木板表面20.31.40.50.60.786%4最陡毛巾表面20.31.60.5

(1)請將上表所缺的數(shù)據(jù)補充殘破.(2)比較

兩次實驗可知預測A是準確的.(3)比較1、2、3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當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斜面越陡機械效率

.37、圖所示是某一學習小組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裝置及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1)沿斜面拉動木塊時,為使測力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應盡量使木塊做運動。(2)比較表中“物塊重”和“”兩欄對應的數(shù)據(jù),可知斜面是一種(選填“省力”或“費力”)的容易機械。(3)本實驗研究了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影響,其影響邏輯是

。38、小周學過有關“機械效率”的知識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沒有關系?”針對這個問題他做了在斜面上勻速拉動物塊的探索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次數(shù)斜面的傾斜程度物體重G/N物體升高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體移動距離S/m實用功W有/J總功W總/J機械效率η1較緩5.00.101.60.500.500.8063%2較陡5.00.152.20.500.751.168%3最陡5.00.253.10.50

(1)按照表中數(shù)據(jù),可求出第三次實驗的實用功為

焦,總功為

焦,機械效率是

;(2)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認為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系是:斜面越陡,越

;(3)通過對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你對斜面機械效率的問題可獲得的初步結(jié)論是:

.39、在“探索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學生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分離做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實驗次數(shù)鉤碼重/N鉤碼升高的距離/cm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N彈簧測力計升高的距離/cm機械效率1280.82483.3%2451.515

3610

90.9%(1)在表中空格處填下適當?shù)臄?shù)據(jù)(機械效率用百分數(shù)表示,保留一位小數(shù))。(2)在實驗操作中應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3)從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能還與其它因素有關,請你作出恰當?shù)念A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有關(寫出一種影響因素即可)。40、在“探索哪些因素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某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勻速提升鉤碼,測得了四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1)前三次實驗中,第

次實驗數(shù)據(jù)顯然浮上錯誤,應該剔除。(2)第四次實驗中,實用功是

J,總功是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若僅增強鉤碼的個數(shù),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按照以上信息,可以判斷出該小組設計這四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是否有關。四、作圖題41、如圖所示,利用滑輪組吊運建造材料.某次將總重G為4000N的磚塊勻速吊運到高為10m的樓上,用時40s,卷揚機提供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1250W.求在此過程中:(1)拉力F做功多少?(2)拉力F的大小為多少?(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42、有一質(zhì)量為20kg的正方體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它的體積為8×10﹣3m(1)該物體的密度是多大?(2)當人用250N的力向下拉繩子時,物體恰好能勻速升高,物體升高3m后恰好到達目標位置,求此過程中人所做的功?(3)該定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大?43、建造工地上,工人師傅將圖所示的滑輪裝配成最省力的滑輪組,利用它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繩提升重物。(1)請在圖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線;(2)利用此滑輪組,工人用500N的力將1200N的重物勻速提升4m,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4、工人站在地上,利用圖所示的滑輪組把重物提升到樓上,請在圖中畫出滑輪組的繞繩主意。五、計算題45、工人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重物提高5m,已知物重為800N,人對繩的拉力為500N.求此過程中:(1)拉力做的總功;(2)拉力做的實用功;(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6、今年國慶期間,小佳坐著他家的小汽車勻速行駛了144km,用時2h,消耗汽油9kg,發(fā)動機的牽引力為1000N。求:(1)小汽車的速度和發(fā)動機的功率。(2)汽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做的功。(3)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4.6×107J/kg)47、工人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將重9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0.5m,工人所用的拉力F為600N,(不計摩擦與繩重)(1)人的拉力做的功為多少J?(2)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多少?(3)若用此滑輪組提升重為1500N的物體,繩上拉力是多少N?48、(7分)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明學生在與動滑輪相切的細繩上作一標記A(如圖甲所示),然后用大小為50N的拉力勻速豎直向上提升總重為90N的鉤碼.當鉤碼升高的高度為10cm時,小明學生在與動滑輪相切的細繩上作另一標記B,并測得AB兩點間的距離為20cm(如圖乙所示).(不計摩擦與繩重)求:(1)(3分)實用功.(2)(3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1分)倘若小明減少鉤碼的個數(shù),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會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9、圖是某建造工地提升建材所用的升降機暗示圖。建材的重力是6300N,建材與貨箱水平底面的接觸面積是1.2m2。升降機在1min內(nèi)將建材勻速提升了12m(1)建材對貨箱水平底面的壓強是多少?(2)拉力F所做的功是多少?(3)該滑輪組提升這些建材的機械效率是多少?50、某物體在豎直方向受到90N的拉力,以0.2m/s的速度勻速向上運動.(空氣阻力不計)求:(1)物體在10s內(nèi)升高的距離.(2)物體受到的重力.(3)如圖所示,若改用機械效率為80%的滑輪組,用10N的拉力使物體仍以0.2m/s的速度勻速向右移動,求10s內(nèi)人對物體所做的實用功率.51、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當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100N時,能勻速提起重力為240N的物體.不計摩擦和繩重,求:(1)動滑輪重為多少?(2)若繞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200N,則該滑輪組的最大機械效率為多大?52、小明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將一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勻速拉動,物體移動了3m,物體重為2000N,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5m2(1)物體對地面的壓強;(2)拉力F做的功;(3)該裝置的機械效率.53、如圖所示,斜面長5m、高1.6m,用400N的拉力將重為1000N的物體,沿斜面勻速向上從底端拉到頂端.求:(1)物體克服重力做的功;(2)拉力對物體做的功;(3)斜面的機械效率.54、學習了容易機械的有關知識后,小強學生自制了一種簡易升降晾衣架,它由四個定滑輪和兩個動滑輪組成,繩子的一段固定在天花板上,人使勁拉繩子的自由端可以使晾衣架勻速升高,晾衣架在勻速升高過程中橫梁保持水平,如圖所示.將40N的衣物掛在晾衣架上,人拉繩的力為12.5N時,衣物勻速升高,忽略繩重及摩擦.求:(1)此時該裝置的機械效率;(2)將60N的衣物掛在晾衣架上,使其勻速升高1米,人所做的總功.六、簡答題55、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們到海運碼頭去參觀。看到大型起重機一臺挨一臺,個個高昂著頭。教師指著它們問身邊的學生:知道這些“大力士”是按照什么道理發(fā)明的嗎?“滑輪組呀!”學生們脫口而出?!坝盟鼈儊磲灒ǖ酰~怎么樣?”大家捧腹大笑?!靶κ裁窗?!”教師越是一本正經(jīng),學生們越是笑得前仰后合。“你們多少也要體諒點兒,它們整天忙碌著,閑暇時釣釣魚輕巧一下難道不應該?”“應該還是應該,就是太不合算了,也就是說用它們來釣魚,其機械效率太低了。”小明應答著。小明學生的說法對嗎?請你結(jié)合上述情景,對其說法作出評價。56、小強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去拉物體,使重為200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勻速移動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N,小強所用拉力F="250"N,該裝置的機械效率是多少?若物體A重為3000N,仍使用該滑輪組去拉,其機械效率將如何變化(要求說明其道理)?七、綜合題57、(6分)斜面是一種容易機械,盤山馬路可看成是斜面.有一輛客車在盤山馬路上行駛,倘若客車質(zhì)量為7000kg,向上行駛過程中牽引力保持3×104N不變,行駛了2km的路程時,客車升高了300m.在此期間,求:(g取10N/kg)(1)客車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2)盤山馬路的“機械”效率是多少?58、下面是“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請完成下面的填空、表一:實驗次數(shù)斜面坡度斜面材料斜面高h(m)小車重G(N)實用功Gh(J)斜面長s(m)拉力F(N)總功Fs(J)機械效率η1較緩木板0.210215540.0%2較陡木板0.410416666.7%3最陡木板0.610617785.6%(1)由表一可知,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時,斜面的傾斜程度越________,斜面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_。(選填“大”、“小”、“高”或“低”)表二:實驗次數(shù)斜面坡度斜面材料斜面高h(m)小車重G(N)實用功Gh(J)斜面長s(m)拉力F(N)總功Fs(J)機械效率η1較陡毛巾0.410417757.1%2較陡木板0.410416666.7%3較陡玻璃0.410415580.0%(2)由表二可知,在斜面的傾斜程度一定時,斜面越________,斜面的機械效率越________。(選填“粗糙”、“光潔”、“高”或“低”)(3)從表一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小,越_________(選填“省力”或“費力”);斜面越省力,機械效率越________(選填“高”或“低”)。我們的校園中,有什么應用到斜面的知識,請舉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如圖是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1)實驗器材有木塊、鐵塊、墊塊、各處粗糙程度相同的長木板、彈簧測力計各一個,砝碼若干,為了完成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2)實驗時某學生在木塊或鐵塊上放置不同的砝碼,改變物塊的重力,用彈簧測力計拉著物塊沿斜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實驗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次數(shù)接觸面粗糙程度物塊重G/N物塊升高的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物塊移動的距離L/m機械效率1較粗糙(木塊﹣木板)2.00.251.20.8052%2同上2.00.351.40.8063%3同上5.00.353.50.8063%4較光潔(鐵塊﹣木板)5.00.353.10.80

②在第四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60、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提升重物時,動滑輪下面掛著的鉤碼所受的重力是G,動滑輪的重力為G`,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勻速升高h的高度,在此過程中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F,F(xiàn)作用端移動的距離是s,在用滑輪組提升鉤碼的過程中,實用功就是直接克服重力把物體提升一定高度所做的功,總功是使用機械時總共所做的功。若不計摩擦,請按照公式:W總功=W實用功+W額外功,推導出:F=(G+G`)/3試卷答案1.【解析】試題分析:兩臺吊車的目的都是將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按照公式W有=Gh=mgh,所以兩臺吊車的電動機做的實用功是相同的,所以A錯誤;題目告訴我們甲吊車比乙吊車機械效率高,按照機械效率公式的變形:可知,做相同的實用功,機械效率越大的,總功越小,所以甲吊車做的總功比乙吊車做的總功要少,所以C、D錯誤;而W額=W總-W有,所以乙吊車的電動機做的額外功較多,準確答案選B??键c:實用功、額外功、總功、機械效率的綜合應用2.【解析】試題分析:①已知物體質(zhì)量,可以得到重力;不計繩重和摩擦,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是物重和動滑輪重的n分之一;②已知物重和升高高度,利用W實用=Gh得到實用功;③已知物體升高的高度,可以得到繩子拉下的長度;已知拉力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可以得到總功;已知實用功和總功,可以得到滑輪組的機械效率;④在動滑輪重一定時,物重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A、物體受到的重力為G=mg=45kg×10N/kg=450N;由圖知:承擔物重的繩子有3段,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F=(G+G動)=×(450N+50N)≈167N.此選項錯誤;B、拉力做的實用功為W實用=Gh=450N×2M=900J.此選項準確;C、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Fnh=×3×2m=10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00%=×100%=90%.此選項準確;D、不計繩重和摩擦,動滑輪重力一定,滑輪組提起的物重越大,實用功越多,但額外功不變,所以機械效率越高.此選項錯誤.考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實用功和額外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此題考查了滑輪組的特點、機械效率的計算及影響因素和功率的計算,屬于力學綜合題,包含了力學主要的公式或邏輯,準確判斷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是解決滑輪組問題的第一步3.【解析】在該裝置中,實用的功就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故實用功的功率為fv,故A是準確的;拉力的功率就是用拉力F與拉力運動的速度的乘積,而物體的速度為v,由圖可知,動滑輪被三股繩子拉著,故拉力的速度為3v,故拉力的功率是F×3v=3Fv,B也是準確的;裝置的機械效率為η=,故C不對;額外功W額=W總-W有=F×3s-f×s=(3F-f)s,故D也是準確的。考點:功、功率及機械效率的容易計算。4.【解析】試題分析:(1)由動滑輪的使用特點和升高高度可求出繩子所移動的距離,所以做的實用功由W有=Gh求得;(2)在不計摩擦和繩重的情況下,由動滑輪及物體勻速升高,則由公式F=(G+G動)可求動滑輪的重力;(3)拉力做的總功由W總=Fs=F2h求得;(4)利用機械效率公式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A、拉力做的實用功W有=Gh=120N×1m=120J;故A錯誤;B、動滑輪的重力:G動=2F﹣G=2×80N﹣120N=40N;故B錯誤;C、拉力做的總功:W總=Fs=F2h=80N×2×1m=160J;故C錯誤;D、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100%=×100%=75%;故D準確.考點:實用功和額外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為機械效率的題目,要確切的找到實用功和額外功,求出總功,再計算機械效率5.【解析】試題分析:機械效率是指實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它不能反映出實用功與總功的詳細大小??偣Φ扔趯嵱霉εc額外功的和,總功一定大于實用功,所以機械效率一定是小于1的。在總功一定時,增大實用功可以提高機械效率;在實用功一定時,減小總功可以提高機械效率。C選項中功率大只表示機械做功快,與機械效率無關;D選項中機械效率高,實用功占總功的比值就大,但總功的大小不知道。考點:機械效率的概念6.【解析】試題分析:功率是表示做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做功快,即在單位時光內(nèi)完成的功多。機械效率是反映的機械做的實用功占總功的百分比,機械效率越高,其實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越大。功率與機械效率是兩個不相關的物理量,功率對機械效率沒有任何影響。A選項中機械效率眼都花了高,說明實用功占總功的比值越大,做功快是指功率;B選項中做功多,但沒有說明實用功的大小;C選項中功率大的機械做功快,做功多少還與時光有關??键c: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qū)別7.【解析】試題分析:圖中使用的是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3,則拉力F移動的速度是重物移動速度的3倍,即v′=3v;(1)先求出拉力移動的速度,利用P===Fv求拉力做功的功率;(2)按照η===求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3)繩重和摩擦不計,利用F=(G物+G輪)求出動滑輪重.∵物體升高的速度v=0.1m/s,n=3∴v′=3v=3×0.1m/s=0.3m/s;故C準確;人拉繩做功的功率P===Fv′=250N×0.3m/s=75W,故A準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80%;故B準確;∵F=(G物+G輪)即250N=(600N+G輪)G輪=150N,故D錯誤.考點:功率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此題考查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率的計算等,由動滑輪的特點知道: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與物體升高速度之間的關系是v′=3v,這是本題的突破口;利用好P===Fv是本題的關鍵.8.【解析】試題分析:(1)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涣魉僭叫〉牡胤?,壓強越大;(3)物體飄蕩時:所受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4)知道實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就是起重機的機械效率,產(chǎn)生額外功的因素是機械的重力和摩擦.A、所有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汽車運動時有慣性,靜止時也有慣性;故A錯誤;B、因為機翼上表面彎曲,下表面平直,所以機翼上、下方的空氣流速不同;使受到一個向上的升力;故B準確;C、艦艇由江中駛?cè)氪蠛:?,向來是處于飄蕩狀態(tài),即所受的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因艦艇本身的重力沒有改變,所以所受浮力不變,故C錯誤;D、起重機將貨物舉得越高,實用功越多,但額外功也增強,機械效率不一定提高,故D錯誤.考點:慣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機械效率.點評:題綜合考查慣性、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物體浮沉的條件以及機械效率等內(nèi)容;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時要注重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物體飄蕩,所受重力不變等;機械效率的變化注重判斷實用功和總功的比值變化.9.【解析】定滑輪改為動滑輪之后,提升相同的重物到相同的高度時不但要把重物提上來還要把滑輪一起提上來,增強了額外功,而實用功不變,可判斷機械效率變小,B對。10.【解析】因為動滑輪的重力不可忽略,故克服它的重力的功就是額外功;設物體升高的高度為h,動滑輪的重力為G動,故中的高度也是h,動滑輪上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可見,當物重G增大時,因為G動是不變的,故η也會增大,當物重G較大時,存在G≈G+G動,即η=1,圖像趨近于平直的線,故B是準確的。11.【解析】試題分析:A、拉力做的實用功;故A錯誤;B、動滑輪的重力:;故B錯誤;C、拉力做的總功:;故C錯誤;D、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故D準確.故選D.考點:實用功和額外功;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為機械效率的題目,要確切的找到實用功和額外功,求出總功,再計算機械效率.12.A。13.D14.C15.C16.C17.B。18.C19.D20.C21.【解析】試題分析:在利用斜面提升物體時,克服物重做的是實用功,人的推力做功為總功,克服斜面向物體的摩擦力做的是額外功。斜面的機械效率可以利用舉行計算。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不等于人的推力,惟獨在水平面上推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摩擦力大小才等于推力。只能按照克服摩擦力做的是額外功來舉行計算,由題意可知,額外功W額外=W總—W實用=1200J—840J=360J,W額外="f"S,可以算出摩擦力等于120N。考點:斜面的機械效率22.【解析】試題分析:(1)如圖所示,拉動車使用的是動滑輪,故車被拉動了1m,則拉力F移動的距離為2m,利用功的公式W=Fs求出司機所做的功,再利用P=求出司機做功的功率;(2)知道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利用效率公式求摩擦力做功(實用功),再利用W=fs求摩擦力大小.(1)車被拉動了1m,則拉力F移動的距離為2m,司機所做的功:W=Fs=750N×2m=1500J,司機做功的功率:P===300W;(2)∵η=×100%,∴W有=ηW總=60%×1500J=900J,∵W有=fs,∴f===900N考點:功的計算;動滑輪拉力的計算;功率的計算點評:本題考查了功率和功率的計算,關鍵是利用好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注重實用功為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3.【解析】試題分析:題中使用的是動滑輪,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則拉力F移動的距離s=2h,使用滑輪組做的實用功是指把重物提升所做的功,即W實用=Gh;使用滑輪組做的總功是人的拉力所做的功,即W總=Fs;機械效率是指實用功占總功的百分比,據(jù)此求解.題中使用的是動滑輪,有2段繩子承擔物重,繩子末端移動距離s=2h=2×0.1m=0.2m.拉力做的實用功:W實用=Gh=2N×0.1m=0.2J;拉力做的總功:W總=Fs=1.2N×0.2m=0.24J.該機械的效率:η=×100%=×100%≈83.3%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考查了動滑輪機械效率的計算,關鍵有二:一是n的決定(直接從動滑輪上引出的繩子股數(shù)),二是實用功和總功的區(qū)別(按照我們的目的分析).24.【解析】試題分析:①從題可知,使用的是動滑輪,則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又知道沙袋升高的高度,可利用公式S=2h計算出拉力移動的距離,即繩端向上移動的距離.②知道沙袋的重力和沙袋升高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實用=Gh計算出拉力提升沙袋所做的實用功;又知道拉力的大小和拉力移動的距離,可利用公式W總=Fs計算出拉力對沙袋做的總功;最后利用公式η=×100%計算出動滑輪的機械效率①∵使用的是動滑輪,則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而h=9m,∴繩端向上移動的距離為:S=2h=2×9m=18m,②∵G=90N,h=9m,∴拉力提升沙袋所做的實用功為:W實用=Gh=90N×9m=810J,又∵s=18m,F(xiàn)=60N,∴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60N×18m=1080J.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00%=×100%=75%.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功的計算點評:本題考查實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關鍵是公式的應用,本題的關鍵是n的決定(直接從動滑輪上引出的繩子股數(shù)),從而求出拉力F移動的距離s=2h25.【解析】試題分析: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物重、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機械效率越高;提升同一物體,動滑輪越重機械效率越低;同一滑輪組提升同一物體,摩擦力越大,機械效率越低。實驗時,物體應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若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拉力中缺少了繩與滑輪間的摩擦??键c:測滑輪組機械效率26.【解析】試題分析:①由滑輪組的結(jié)構知道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按照F=(G物+G輪)比較拉力大小,決定哪個更省力;②把相同的重物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實用功相同;不計摩擦,利用相同的滑輪、提升相同的高度,做額外功相同;而總功等于實用功加上額外功,可知利用滑輪組做的總功相同,再按照效率公式判斷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大小關系.①不計摩擦,∵拉力F=(G物+G輪),n甲=2,n乙=3,∴繩子受的拉力:F甲=(G物+G輪),F(xiàn)乙=(G物+G輪),∴F甲>F乙,乙更省力;②∵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輪h,W實用=G物h,∴利用滑輪組做的實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總功相同,∵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即:η甲=η乙考點: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考查了使用滑輪組時n的決定主意,實用功、額外功、總功的計算主意,不計摩擦和繩重時拉力的求法;本題關鍵在于決定額外功相等27.【解析】試題分析: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n=4,求出重物與動滑輪的重力,然后由滑輪組公式可以求出牽引力的拉力;由功的計算公式求出實用功與總功,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滑輪組的效率.重物及動滑輪、掛鉤的總重力G=mg=(150kg+50kg)×10N/kg=2000N,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股數(shù)n=4,則電動機牽引力F===500N;實用功W實用=G重物h=m重物gh,總功W=Fs=Fnh,則滑輪組的效率η====75%;考點: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考查了求滑輪組繩子的拉力、滑輪組的效率,由圖示滑輪組求出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應用滑輪組公式及功的計算公式、效率公式即可準確解題28.【解析】第3次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71.4%;由1、2、3可以看出,斜面越陡,其機械效率越高??键c:機械效率的容易計算及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能力。29.【解析】斜面的機械效率:η=×100%=×100%=×100%=80%;若僅使傾角θ逐漸增大,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將逐漸增大;其他條件不變,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鐵塊對斜面的壓力減小,摩擦力減小,故額外功變小,所以機械效率增大??键c:機械效率,斜面的知識。30.【解析】因為甲是定滑輪,故它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乙是動滑輪,它可以省力,故甲滑輪可以改變使勁的方向;F甲大于F乙;因為提物體做功時,乙需要克服動滑輪的重而做一些額外功,故它的機械效率要小一些??键c: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機械效率大小的判斷。31.【解析】試題分析:(1)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多個,要研究機械效率與某個因素的關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這種主意在科學探索中被稱作控制變量法;(3)a、要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是否有關,需要保持除滑輪數(shù)目、規(guī)格相同,還要提起相同的物重,所以挑選的是圖1、3或圖2、4;若實驗測得兩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相等,說明機械效率與繞線主意無關,可初步判斷預測A是錯誤的;b、要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滑輪組提升的物重是否有關,需要保持除滑輪數(shù)目、規(guī)格相同,還要保持繞線主意相同,所以挑選的是圖1、2或3、4;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不相等,說明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可初步判斷預測B是準確的??键c: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32.【解析】試題分析:在物理實驗中,研究的問題有多個變量時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主意,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離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主意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索中的重要思想主意,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3)預測A: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線的繞法有關;應控制滑輪相同所以是1、3(或2、4)若機械效率大小相等,預測A是錯誤的,若機械效率大小不相等,預測A是準確的。兩樣判斷(b)??键c:控制變量法33.【解析】試題分析:(1)由功的計算公式求出實用功與總功,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斜面的效率.(2)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額外功與斜面水平長度的關系;按照斜面的長度與斜面水平長度,由勾股定理求出斜面的高度,然后由功的公式求出實用功與總功,由效率公式求出斜面的效率;當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額外功,按照額外功與斜面水平長度的關系求出斜面水平時的額外功,由功的公式求出摩擦力,然后由平衡條件求出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然后由功的計算公式求出.(1)實用功W實用=Gh=5N×0.22=1.1J,總功W總=Fs=4N×0.5m=2J,斜面的效率η===55%;(2)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W額外與L成正比;當斜面的水平長度L=0.40m時,斜面高度h′===0.3m,此時實用功W實用′=Gh′=5N×0.3m=1.5J,總功W總′=W實用′+W額外=1.5J+0.80J=2.3J,效率η′===65.2%;當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斜面的水平長度L=S=0.50m,設此時的額外功為W,則=,W=1J,∵W=fS,∴f===2N,物體做勻速運動,由平衡條件得: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f=0.2N;考點:斜面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點評:本題考查了求斜面效率、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求拉力等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控制功的計算公式、效率公式、總功與實用功與額外功間的關系即可準確解題34.【解析】試題分析:(1)彈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1N,準確讀數(shù).(2)按照公式舉行計算:W有=Gh,W總=Fs,η=.(3)額外功產(chǎn)生的緣故:克服機械的重做功、克服摩擦做功.(4)通過探索實驗時,應舉行多次實驗,分析多組數(shù)據(jù),才干得出準確結(jié)論.(5)分析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采取控制變量法.(1)彈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代表1N,每一個小格代表0.1N,指針超過5個小格,示數(shù)為0.5N.(2)用杠桿提起貨物,對貨物做的功是實用功,W有=Gh=1N×0.1m=0.1J.用杠桿提起貨物,對囫圇杠桿做的功是總功,W總=Fs=0.5N×0.3m=0.15J.∴杠桿的機械效率:η==(3)額外功產(chǎn)生的緣故:克服機械的重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答案不唯一.(4)分析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采取控制變量法,研究提起的物重和機械效率的關系時,應保持位置不變.(5)應舉行多次實驗,分析多組數(shù)據(jù),才干得出準確結(jié)論.只憑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做出結(jié)論是不科學的.考點:杠桿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點評:(1)能準確使用彈簧測力計.(2)能計算實用功、總功、額外功、機械效率.(3)準確分析額外功的緣故,如何提高機械效率.(4)用控制變量法研究機械效率的影響因素35.【解析】試題分析:(1)按照h與s的關系(s=nh)結(jié)合表格中數(shù)據(jù)判斷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然后繞線;(2)為確切地測出拉力,需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測力計;(3)按照公式η=×100%=×100%計算①的機械效率;舉行②的讀數(shù)時,注重測力計的分度值;(4)分析機械效率的變化及前面物理量的變化得出結(jié)論,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5)分析3、4中機械效率和物理量的變化,得出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的物重之間的關系;(6)計算出第5組數(shù)據(jù)與前面的幾組機械效率比較,得出結(jié)論.(1)由前4組實驗數(shù)據(jù)知,s=3h,所以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因此應從動滑輪繞起,如圖所示:;(2)實驗中應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這樣才干確切測出拉力的值;(3)①η=×100%=×100%=×100%≈66.7%;②由圖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所以其示數(shù)為1.6N;(4)第1、2組數(shù)據(jù),動滑輪重、鉤碼重相同,鉤碼被提升的高度不同,機械效率相同,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5)第3、4組數(shù)據(jù),動滑輪、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相同,被提升的鉤碼重不同,機械效率不同,可知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摩擦和被提升的物重有關;(6)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知,第5組滑輪組由5段繩子承擔物重,η=×100%=×100%=×100%=50%;由計算知,第五組比第四組滑輪組省力,但機械效率更低,所以“機械越省力,它的機械效率越高”的說法不準確.考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點評:此題是“探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實驗,考查了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按照數(shù)據(jù)分析影響滑輪組效率的因素,同時考查了有關滑輪組的組裝及測力計的讀數(shù)問題,要仔細分析每一個問題36.【解析】試題分析:(1)按照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應用功的計算公式求出實用功與總功,然后由效率公式求出斜面的效率.(2)要驗證預測A、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應控制物體重力、斜面傾斜程度、斜面高度相同而斜面粗糙程度不同,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答題.(3)按照表中1、2、3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答題.(1)由表中第四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W有=Gh=×0.3m=0.6J,W總=Fs=1.6N×0.5m=0.8J,斜面效率η===75%;(2)由表中3、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斜面粗糙程度不同而斜面的傾斜程度相同時,斜面的效率不同,由此可知,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故預測A準確.(3)由表中第1、2、3此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當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時,斜面越陡機械效率越高考點:斜面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點評:本題考查了求功、斜面的效率、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等問題,熟練應用功的計算公式、效率公式、應用控制變量法仔細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即可準確解題37.【解析】(1)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穩(wěn)定的;(2)欲知道斜面是否省力,就要看用斜面時的拉力與不用斜面時直接提物體時所使勁的大小來決定,故“物塊重”與“沿斜面的拉力”舉行比較;可知,這是一個省力的機械;(3)因為變化的量是斜面的傾斜程度,且這個量的變化引起了機械效率的變化,故本實驗研究了斜面的傾斜程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且由數(shù)據(jù)可知,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38.【解析】試題分析:(1)實用功等于物重和物體升高高度的乘積,即W有=Gh;總功等于沿斜面拉力和斜面長度的乘積,即W總=FS;機械效率等于實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即η=×100%.(2)按照表格中斜面的傾斜程度增大時,拉力F是否增大,來判斷省力還是費力.(3)按照表格中斜面的傾斜程度增大時,機械效率是否增大,得出結(jié)論,注重控制不變的因素.(1)第3次實驗實用功為:W有=Gh=5.0N×0.25m=1.25J;總功為:W總=FS=3.1N×0.50m=1.55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η=×100%=×100%=81%.(2)由表格可知,當傾斜程度增大時,拉力F也變大,所以越陡越費力.(3)由表格可知,當傾斜程度增大時,機械效率變大,前提是同一個物體,即物重一定,同一個斜面,即斜面粗糙程度一定.考點:斜面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點評:影響斜面機械效率的因素有物塊重力、斜面傾斜程度和斜面粗糙程度.注重控制變量法,本題第(3)問答題模式為:在()一定時,()越(),()越()39.【解析】試題分析:(1)第2次的機械效率為:由圖知,第3次實驗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所以示數(shù)為2.2N.因為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繩端移動距離為:s=3h=3×10cm=30cm(2)在實驗操作中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這樣彈簧測力計處于平衡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才反映了拉力的大小.(3)分析3次實驗,隨著鉤碼重力的增強,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斷增強,所以,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強物重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機械效率表示實用功占總功的百分比.用滑輪組提起重物時,對重物做的功為實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和繩子重力及摩擦做的功是額外功.總功是實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所以實用功和額外功的大小都會影響機械效率的大?。剩簞踊喼?、繩與滑輪的摩擦等.考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點評: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重力、摩擦力、機械本身重力有關.要提高機械效率,應盡量減小摩擦和機械本身重力的同時,最大限度的增強被吊物體重力.40.【解析】試題分析:(1)由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1、2兩次實驗繩端移動距離都是物體升高高度的3倍,可知此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而第三次繩端移動距離與鉤碼升高高度的關系錯誤,所以應該刪除.(2)第四次實驗:實用功:W實用=Gh=3N×0.1m=0.3J,總功:W總=Fs=1.2N×0.3m=0.36J,機械效率:;囫圇滑輪組保持不變,即額外功不變.因為對重物做的功為實用功,增強鉤碼的個數(shù),即增大了實用功,故機械效率就會增大.(3)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4次實驗中鉤碼升高的高度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是探索滑輪組機械效率與鉤碼升高的高度是否有關.考點: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本題是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主要考查了有關滑輪組的實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明確實用功和總功,同時知道繩端移動距離與物體升高高度之間的關系是關鍵;還要注重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效率的主意.41.【解析】試題分析:(1)已知拉力的功率和做功時光,利用公式W=Pt得到拉力做的功;(2)由圖知,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為2,已知物體升高的高度,可以得到繩子拉下的長度;已知拉力做的功和繩子拉下的長度,利用公式F=得到拉力的大??;(3)已知物重和升高高度,可以得到實用功;已知實用功和拉力做的功,利用公式η=×100%得到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拉力做的功為W總=Pt=1250W×40s=5×104J;(2)繩子拉下的長度為s=2h=2×10m=20m,∵W=Fs,∴拉力為F===2500N;(3)滑輪組做的實用功為W實用=Gh=4000N×10m=4×104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00%=×100%=80%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機械效率、實用功和總功的計算,會準確判定作用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清晰繩子拉下的長度與物體升高高度的對應關系,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42.【解析】(1)已知質(zhì)量m=20kg

,體積v=8×10﹣3m3

物按照密度計算公式可計算處密度(2)看見裝置圖可以發(fā)現(xiàn)機械裝置為定滑輪,不省力不費距離只是改變力的方向,所以當物體升高3m時,拉力所拉的繩子自由端拉過的距離是3m,有知道拉力F=250N。那么人做的功(3)在重物升高3m的過程中,人工做功750J,而實用功僅限于克服重力做功,所以機械效率本題屬于比較容易的習題,要求大家仔細仔細即可43.(1)(2)80%44.45.【解析】試題分析:由圖知,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2×5m=10m;(1)從題可知,拉力做的功是總功,可利用公式W總=FS計算出總功,W總=FS=500N×2×5m=5000J(2)提起貨物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實用功,可利用公式W有=Gh計算實用功,W有=Gh=800N×5m=4000J(3)利用公式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考點:功的計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46.【解析】試題分析:在此題中先按照公式V=S/t計算出小汽車的速度,再利用P=FV計算發(fā)動機的功率;按照發(fā)動機的牽引力1000N和小汽車勻速行駛路程144km,計算汽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做的功。應用公式W汽=mq計算汽車行駛時消耗汽油產(chǎn)生的能量,最后計算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1)小汽車的速度是V="S/t="144km/2h="72"km/h="20m/s,"發(fā)動機的功率是P=FV=20m/s×1000N=2×104W;(2)汽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做的功W=FS=1000N×144km=1.44×108J,(3)汽車行駛時消耗汽油產(chǎn)生的能量是W汽=mq=9kg×4.6×107J/kg=4.14×108J,汽車發(fā)動機的效率n=W/W汽=1.44×108J/4.14×108J=35%考點:機械能的計算47.【解析】試題分析:滑輪組中人的拉力做的功是總功,克服物重做是實用功,克服繩重和摩擦做的是額外功。此滑輪組動滑輪上有兩段繩子,拉力移動距離是物體升高高度的2倍,本題要注重拉力移動距離。在不計摩擦時,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提升不同物體時,動滑輪重力不變。人的拉力做功:W=Fs=600N×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