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Ⅰ卷模擬試卷3(含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26/wKhkGWbSRg6ALngFAAK9DqECpts180.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Ⅰ卷模擬試卷3(含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26/wKhkGWbSRg6ALngFAAK9DqECpts1802.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Ⅰ卷模擬試卷3(含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26/wKhkGWbSRg6ALngFAAK9DqECpts1803.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Ⅰ卷模擬試卷3(含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26/wKhkGWbSRg6ALngFAAK9DqECpts1804.jpg)
![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Ⅰ卷模擬試卷3(含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1C/26/wKhkGWbSRg6ALngFAAK9DqECpts180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新高考全國I卷模擬試卷3
注意事項:
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
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yīng)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
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4.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國古代先民很早就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的花、葉、根莖或者種子會散發(fā)出某種獨特的香味。他們把這些
植物采集回來做成香料,用于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比如,我們今天常用的調(diào)味品——花椒,古人就非常
喜歡它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濃烈香氣,因而用它來祭祀、熏香、清潔,甚至還在《詩經(jīng)》中留下了“視爾如
菽,貽我握椒”這樣的詩句,把花椒作為信物,以送一束花椒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西漢皇后所居住的
“椒房殿”,內(nèi)室的墻壁就是用花椒粉和泥涂抹,散發(fā)著宜人的芳香。
在中國古代,與香料直接相關(guān)的一種重要物品就是“香囊”。不過古人所用的“香囊”,不僅僅是指我
們今天在端午節(jié)見到的織繡而成的盛放香料的香包,還包括由金屬制成的用來焚燒香料的球狀香囊。
我們先從古人最常用的香包形香囊說起。這種香囊,和今天我們常見的香囊類似,外形像一個小袋
子,大多由絲綢等織物縫制而成。古人會根據(jù)其具體的用途,在里面放置不同的動植物、礦物香料,然后
扎口或縫合后使用。其中,小尺寸的香囊主要用于隨身佩戴。在中國古代的日常生活中,無論男女都非常
喜歡佩戴香囊,不僅可以隨時拿起香囊聞香醒腦,還能在所到之處留下沁人的芳香。在廳堂、臥室和床榻
的帷帳上,也經(jīng)常懸掛著各式香囊,散發(fā)出的幽香既能祛除房間里的異味,還能驅(qū)蟲辟疫。
此外,古人還會仿照日常生活習(xí)慣,將盛有香料的香囊放置在墓中,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享
用。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fā)掘中,就出土了四件絲織香囊。這些香囊尺寸都比較大,長
度為30?50厘米,表面繡有非常精美的云紋、鳥紋圖案,每件香囊中都盛放著不同種類的植物香料,其
中一件裝的是花椒,另外三件裝的是茅香、辛夷等。
古人之所以如此喜愛香囊,不僅僅是因為里面盛放的香料散發(fā)出的芬芳,更重要的是,這些天然的動
植物和礦物香料,有一些也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古人會針對不同的身體癥狀在香囊中放置不同的香
料,比如花椒具有驅(qū)寒、止痛、殺蟲等功效;薄荷、樟腦、冰片具有提神醒腦、清熱止痛的功效;蒼術(shù)、
白芷能夠抑制細菌,使空氣清新;艾葉具有驅(qū)除蚊蟲、祛除異味的功效;檀香具有抑菌和消毒的作用,直
到今天還被人們普遍使用。古人隨身佩戴的裝有雄黃、雌黃的香囊,可以避免毒蟲、毒蛇的靠近和襲擾。
把香囊懸掛在床榻帷帳的四角,有助于放松心情、鎮(zhèn)靜安神、緩解焦慮、改善睡眠。
因此,中國古代的香囊不僅僅是用于聞香和裝飾的“小物件”,更是古人在探索與認知自然中獲得的
科學(xué)知識和中醫(yī)藥智慧的結(jié)晶。這小小的香囊也承載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南宋詩人李清照就寫下了
“七彩絲線纏香囊,祝福裹滿暖心房”的詩句,向我們生動地描繪了古人借香囊寄托情感的方式。而佩
戴香囊的習(xí)俗也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節(jié)日象征。
古代香囊的另一種形式,就是用來焚燒香料的金屬球狀香囊。目前所知的這種香囊的最早的實物屬于
唐代,不過,后來的人們已經(jīng)不太清楚古人對它的稱呼,只是依據(jù)形狀稱其為“香球”“熏球”等。1987
年,在陜西寶雞法門寺佛塔的地宮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唐代文物,里面還留有記載金銀寶器、衣物等詳細
清單的《物帳碑》?!段飵け防锩嬗涊d了唐僖宗時作為供奉祭祀用品的“香囊”:“香囊兩枚,重十五兩
三分?!笨脊艑W(xué)家把這條記載與地宮里出土的文物一一核對,確認了這種圓球狀的金銀器就是唐人所說的
“香囊”。
與用絲織品縫制的袋狀香囊迥然相異,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鎏金銀香囊外形為圓球狀,尺寸較小的
一件球徑為5.85厘米,重僅87克,便于隨身攜帶;較大的一件球徑為12.8厘米,重547克,有可能是
用于室內(nèi)。這兩件球狀香囊各由兩個大小一樣的半球組合而成,可以扣合開啟,頂部還有金屬的鏈鉤,可
以隨身佩掛或懸掛在室內(nèi)。香囊表面鎏金,裝飾有花葉飛蜂、卷草等紋樣,球身有部分鏤空,可以讓香氣
散溢而出。在球體的內(nèi)部有大小兩個鉀接在一起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的正中心就是用于焚香的圓缽狀香盂。這些
圓環(huán)、香孟都可以自由轉(zhuǎn)動,但無論香囊如何旋轉(zhuǎn),最中心的香盂都能始終保持水平狀態(tài),這就使得里面
放置的香料、焚香時的火星以及香灰不會灑漏出來,古人可以放心地將炭火和用沉香、檀香等制成的香丸
放在香盂內(nèi)焚燒,而不用擔(dān)心會引發(fā)火患。
這種唐代的球狀香囊,設(shè)計科學(xué)巧妙,制作技藝獨特精湛,甚至對今天的航空、航海都有著重大意
義:保證香孟不傾灑的平衡裝置與現(xiàn)代陀螺儀的原理非常相似,而這種技術(shù),歐洲直到近10世紀才發(fā)明
出來。我國古人的高超智慧,讓我們不由得為之驚嘆。
香盂保持平衡的原理類似于航海中所用到的陀螺儀
在此后千余載的中國古代宮廷生活中,類似于唐代鎏金銀香囊的造型也一直被沿用。比如故宮博物院
收藏的一件元代掐絲珠瑯纏枝蓮紋球式香熏,與唐代的香囊形制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就非常接近。
唐代金銀香囊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也傳播至海外,成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其在盛唐時期傳至日本,13
世紀西傳,啟發(fā)埃及、敘利亞地區(qū)的工匠制出精妙的黃銅香球。在13?16世紀的埃及、敘利亞、巴勒斯
坦、耶路撒冷一帶所流行的球狀香薰,雖然表面裝飾具有鮮明的伊斯蘭藝術(shù)風(fēng)格,但造型、結(jié)構(gòu)卻與唐
代的金銀香囊完全相同。
幽幽一縷暗香,經(jīng)歷史的清風(fēng)吹向今朝,這股馨香代表著中國古人的智慧。而巧奪天工的技藝,也為
我們揭示出古人雅致的生活追求和非凡的科技成就。
(摘編自張佳鉉《暗香疏影:中國古代的香囊》)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今常用作調(diào)味品的花椒在古代可以用來祭祀、熏香和清潔,還可以作為表達感情的信物。
B.古代的香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絲綢香包形香囊,另一種是金屬球狀香囊,兩者都可用于日常生活或為逝
者陪葬。
C.與通過放置動植物、礦物香料等來散發(fā)芳香的袋狀香囊不同,球狀香囊可將香料放在香盂內(nèi)安全焚燒。
D.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球狀香囊外表精致,內(nèi)里設(shè)計巧妙,其平衡裝置的制作技術(shù)遠早于歐洲的類似發(fā)
明。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制作香囊時往往根據(jù)不同的用途放置不同的物品,設(shè)計不同的尺寸,如隨身佩帶的香囊尺寸就小一
些。
B.佩戴香囊是端午節(jié)特有的節(jié)日象征,這種習(xí)俗從古代延續(xù)至今,人們借佩戴香囊表達自己的特別情感。
C.考古學(xué)家參照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物帳碑》,確認唐代的“香囊”都是鎏金銀圓球狀,唐人又稱其為“香
球”。
D.13?16世紀球狀香薰流行于埃及、敘利亞一帶,從造型和結(jié)構(gòu)上可看出其受唐代金銀香囊的影響。
3.下列選項中,所描述的香囊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香囊火死香氣少,向帷合眼何時曉。(王建《雜曲歌辭?其一》)
B.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
C.順俗唯團轉(zhuǎn),居中莫動搖。愛君心不惻,猶訝火長燒。(元稹《香理》)
D.繡出鴛鴦呈似了,金針深插錦香囊。(釋法泰《頌古四十四首?其二十九》)
4.古代香囊有哪些方面的用途?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說明。(4分)
5.中國古代香囊有哪些文化價值?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
1.B(“絲綢香包形香囊”錯,以偏概全,根據(jù)原文,香包型香囊”大多由絲綢等織物縫制而成”。)
2.C(“唐代的‘香囊’都是鎏金銀圓球狀,唐人又稱其為‘香球,”錯,根據(jù)原文,考古學(xué)家根據(jù)
《物帳碑》的記載,確認了地宮出土的文物中那種圓球狀的金銀器就是唐人所說的“香囊”,并非說唐代
只有這種球狀香囊,并且“香球”是后人對這種球狀香囊的稱謂,不是說唐人稱其為“香球”。)
3.D(A項中的“火”、B項中的“暖”、C項中“轉(zhuǎn)”“火”都表明詩句中提到的香囊是可燃燒香丸的球
狀香囊,D項中的“繡”“金針”“錦”等字表明其應(yīng)該是用絲織品縫制的袋狀香囊。)
4.①禮制作用:可用于宗教儀式中的焚香祭祀。②裝飾作用:隨身佩帶,彰顯美好與高雅。③表達情
意:贈予他人,寄托祝?;蚯橐?。④藥用作用:可以提神醒腦,鎮(zhèn)靜安神,驅(qū)蟲辟疫。(每點1分,意對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5.①中國古代香囊的表面多繡有精美的云紋、鳥紋圖案,可以反映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和民族傳
統(tǒng)。②中國古代香囊是古人在探索與認知自然中獲得的科學(xué)知識和中醫(yī)藥智慧的結(jié)晶,可以為我們揭示出
古人非凡的科技和醫(yī)學(xué)成就。③中國古代香囊承載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是中國傳
統(tǒng)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④中國古代香囊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見證。(每點2分,答出三點,意對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最后一頭耕牛
陶沙岸
蠻牯子暴烈,誰也別想安穩(wěn)地坐在它背上,雖然它的背是那么平整寬厚。
那個早晨,太陽剛爬上榨油坊旁的橡樹梢,蠻牯子悶頭沖出牛欄,躬身幾跳,眨眼間躍出村外,跑過
田間,奔上山嶺,倏爾消遁。四個后生罵罵咧咧從牛欄里魚貫而出,有人手上攥著盤成套的麻繩。
彪悍的蠻牯子第一次逃脫了牛圈穿鼻。然而一個多月后,幾番掙扎,蠻牯子還是被捆住四肢放倒在
地。四五個后生合力,終于把一個榆木圈插進了它稚嫩的鼻子,系上半截麻繩,拴住它冥頑不化的靈魂。
待它半歲,在一片傾斜的湖灘沙地上,村里的老把式為它套上牛朝①纜繩,一聲“哦—起”,正式開教
犁地。平坦而有些坡度的沙地上,鋪開大片深淺不一新翻出來的泥沙,一行行,如扭動的蟒蛇。蠻牯子雖
難駕馭,但蠻力十足,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拼牛生涯。
經(jīng)年累月,人和牛,都老了。蠻牯子頸部曾經(jīng)流暢的線條不再,一層層的痂結(jié)了掉,掉了結(jié),拱起一
道麻石般光禿禿的高坎,牛機可以妥妥地安放在那里,似嵌進了量身定做的模子里。
出去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一些田地開始荒蕪。全村十多個屋場,只剩下蠻牯子和另外兩頭老牛。眾多
的耕牛被一些牛販子買走,多半大卸八塊掛吊在市場的木架上,一條條一線線凌遲一般被人買去。
有外出打工的人引來一位張老板,廉價從農(nóng)戶手中租下他們的田地、山岡,挖魚塘,種糯谷與瓜果,
養(yǎng)黑山羊,辦起農(nóng)家樂。張老板還運來一些犁田耙地機械,做完自己田地里的功夫后,借給沒有耕牛的人
家使用,只收取油錢。
蠻牯子閑得發(fā)慌,性情倒是變得溫順,仿佛明白眼下可能隨時淪為刀下鬼盤中餐的處境。
父母親過世以后我進了城,離開之前,我將蠻牯子交給老實巴交的堂哥,他是屋場里僅剩的兩三戶依
然在耕種田地的人家,除了自家責(zé)任田,他還另外借種了別人家三畝水田。他問將蠻牯子給他要多少錢,
我說不要錢,只是拜托他養(yǎng)著,一直到老死,埋了就好。埋了?堂哥低頭擺弄著手里的牛絢②。我知道他
恐怕不情愿,因為即使是老死的牛,也是要食其肉熬其骨的。蠻牯子辛苦一世,我不想它死后還要被敲骨
吸髓。說話時,蠻牯子默默地看著我,一動不動。
仲秋,水退到遙遠的湖心。湖床裸露在艷陽和雨水中,十天半月即呈現(xiàn)出一派遼闊的新綠,在陽光普
照下嬌嫩而溫軟,仿如春日。
蠻牯子下得湖來,先要在壯闊的湖灘放肆奔騰一番,沒有明確的方向。干嗎要有方向?方圓八百里都
是它的家。想吃,遍地是碧翠得發(fā)藍的湖草,遠遠鋪展到目力難及的地方。想喝,湖心的水流,連通江湖
河海,源源不絕。吃飽了,蠻牯子隨地一躺,半抬著頭,默默反芻,慵懶散淡。一只八哥站在它背上跳了
兩下,又跳了兩下,遲遲不肯飛走。云雀在高遠的空中呼哨幾聲,卻連影子也沒有,恍若幻覺,又仿佛許
久前的回響。
湖的深處,有一方稍高的墩地,稀稀拉拉長著些牛羊不吃的苦草。堂哥為蠻牯子套上纜繩,戴上牛
朝,要把這二十多畝高地犁出來,種油菜。村里的耕地已經(jīng)少得可憐,大家拿著租金去鎮(zhèn)上買糧吃。堂哥
覺得種田人買糧吃丟臉,還在耕種著自己的田地。他放牛時早瞄好了這塊墩地,離岸遠,不積水,也沒有
什么雜草,更無須下肥料。犁過后讓太陽曬幾天,耙兩三個來回,撒下種子便萬事大吉。蠻牯子有了用武
之地,很是努力,有點老當(dāng)益壯的味道。
端午節(jié),我回老家,堂哥格外開心。他說搭幫有蠻牯子;去年在湖里種的油菜收了近萬斤,還是租張
老板的卡車拉回家的。蠻牯子見到我,停了咀嚼,扇扇耳朵,讓我摸它的腦殼,很受用的樣子。
湖洲上種油菜與放牧被禁止了,堂哥少了一筆釘實梆硬的收入,蠻牯子則失去了它的天堂。
再沒有多少農(nóng)活需要蠻牯子出力,蠻牯子的脊背不再寬厚,毛日漸稀落,冬天里看得見它毛皮下排骨
歷歷。堂哥在牛絢上又接了一卷長長的麻繩,將蠻牯子系在湖岸荒山的灌木上,任它去啃食牛絢所及范圍
內(nèi)的茅草。
吹著洞庭湖夾著腥味的長風(fēng),蠻牯子開始煬躁不安。晚上頻繁翻欄脫出,白天經(jīng)常掙脫牛絢,甚或是
把系絢的灌木或小樹連根拔起,向洞庭湖飛奔。
一個天上掛著白太陽的冬日早晨,堂哥站在空蕩蕩的牛欄門口嘆氣:唉,它又跑出去了。
我接堂哥電話趕來,已近黃昏。
堂哥曾經(jīng)種油菜的湖洲墩地里,牛蹄印與人的足跡,混亂交疊,密密匝匝。牛絢半掛在一叢枯草上,
一頭的榆木牛圈傾向地面。豆腐腦樣晃蕩的稀泥眼看就要漫向蠻牯子凸起的脊背,
蠻牯子沖著碩大的長河落日竭盡全力昂著頭。一定是有人拉住牛絢驅(qū)趕蠻牯子,發(fā)生了互不退讓的紛
爭。聽到我的叫喊,它艱難地轉(zhuǎn)過來看著我,被扯掉牛圈的鼻子仍流著血。
有③得救了。堂哥搖搖頭嘟嚏一聲。然而堂哥依然麻利地把兩根麻繩絞到一起,結(jié)個套。屋場里同來
的一個后生將繩套朝著蠻牯子使勁甩過去。一次兩次,三次四次,不知甩了多少次,終于套住蠻牯子的
角。半個時辰過去,蠻牯子才被拉動不到一米。再拉,蠻牯子竟側(cè)起頭,讓泥水浸染的麻繩滑出了直挺的
牛角。一串人頓時倒退數(shù)步跌倒在泥地里。
蠻牯子瞥一眼高地上躁動的人類,頭慢慢轉(zhuǎn)向湖心。這一刻我仿佛看到,它的四肢正在泥漿的深處蹬
動,催動它奔向滿天的絢爛霞霓。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們扛了更多的門扇木板再次來到湖邊。人們看到,一團廣漠的霧氣中,前一日
被踐踏過的草棵,已從地面爬起,斜斜地立著。不遠處,沼澤平靜無痕,仿佛一切過往,都未曾發(fā)生。
(節(jié)選自《散文》2023年11期,有刪改)
【注】①牛輾:給(牲畜)在脖子上配大小適當(dāng)?shù)念i箍以防走脫。②牛絢:拴牛的繩子。③有:方
言,即沒有,“有”的反義詞。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蠻牯子最初有地可耕,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蠻牯于逐漸失去用武之地,其存在也變得越來越邊緣化。
B.作者賦予了蠻牯子人性化的特質(zhì),使其不僅僅是一個勞作的工具,而且是具有豐富情感的生命體。
C.“我”在離開老家前拜托堂哥養(yǎng)著蠻牯子,堂哥“低頭擺弄著手里的牛絢”,可見他極不情愿這樣做。
D.“蠻牯子則失去了它的天堂”指蠻牯子不能在湖洲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與其他生物和諧相處。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交代蠻牯子暴烈彪悍的性子,與后文蠻牯子年老后變得溫順形成對比,是為了突出人力在萬物面
前的主導(dǎo)地位。
B.湖洲墩地里的牛蹄印與人的足跡以及被扯掉的牛圈的細節(jié)描寫,側(cè)面表現(xiàn)了爭斗的激烈,使文章更具
表達張力。
C.文章最后一段含蓄蘊藉,委婉地寫出蠻牯子的最終結(jié)局,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引發(fā)讀者
的思考。
D.文章語言典雅而不矯揉,增添了作品審美情趣;個別方言的使用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增添了文章的鄉(xiāng)
土氣息。
8.文中“蠻牯子下得湖來”一段的描寫別有韻味,請簡要賞析。(4分)
9.文章標題“最后一頭耕?!庇卸嘀匾馓N,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案】6.C7.A
8.①畫面優(yōu)美和諧。耕牛、湖草、湖水、八哥、云雀,作者選取多種意象,組成一幅和諧的畫面,營造了一
個田園牧歌式的場景。
②動靜結(jié)合。蠻牯子放肆奔騰、云雀的呼哨等動態(tài)景物與湖草、湖水等靜態(tài)景物相結(jié)合,使得畫面充滿生
機。
③描寫中融入抒情、議論,作者由實際的景物展開聯(lián)想,將描寫與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
村自由和諧生活的喜愛。
④句子長短不一,富有變化,語段既有長句的鋪陳,也有短句的點綴、有節(jié)奏感、別有韻味。
9.①指耕牛蠻牯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蠻牯子成了村里僅存的三頭耕牛之一,但最終也被淹沒在沼澤中。
②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因為張老板帶來的各種機械代替了傳統(tǒng)的牛耕,使得耕牛逐漸退出出歷史舞
臺,“最后一頭耕?!钡南鲆簿鸵馕杜8绞降南?。
③蠻牯子之后再無耕牛,飽含了作者對蠻牯子的不舍之情。也表達了牛耕方式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的無奈
和不舍。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可見他極不情愿這樣做”分析不當(dāng),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可知,“我”只是猜測堂哥不愿意等牛死后埋掉的
囑咐,但并不是說堂哥不情愿養(yǎng)蠻牯子。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A.“是為了突出人力在萬物面前的主導(dǎo)地位”曲解文意,這一對比,表現(xiàn)了蠻牯子已經(jīng)逐漸適應(yīng)自己的角
色和生活。
故選A?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賞析重要情節(jié)、段落的能力。
此段中作者選取了耕牛、湖草、湖水、八哥、云雀等多種意象,這些意象包含了動物和景物,組成了一幅
和諧的畫面,通過寫牛在湖里奔跑、吃草,八哥蹦跳,云雀呼哨營造了一個田園牧歌式的場景。使讀者感
到畫面優(yōu)美和諧。
此段中“蠻牯子下得湖來,先要在壯闊的湖灘放肆奔騰一番”蠻牯子放肆奔騰、“云雀在高遠的空中呼哨
幾聲”云雀的空中呼哨等動態(tài)景物與碧翠得發(fā)藍的湖草、源源不絕的湖水等靜態(tài)景物相結(jié)合,使得畫面充
滿生機。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作者由實際的牛、湖草、湖水等景物展開聯(lián)想,將對景物的描寫與“干嗎要有方向?方圓八百里都是它的
家”“想吃”“想喝”“吃飽了”等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在描寫中融入抒情、議論,表達了作者對鄉(xiāng)村
自由和諧生活的喜愛。
“遍地是碧翠得發(fā)藍湖草,遠遠鋪展到目力難及的地方”等長句與“想喝,湖心的水流,連通江湖河
海,源源不絕”等短句交錯使用,句子長短不一,富有變化,使語段既有長句的鋪陳,也有短句的點綴、
有節(jié)奏感、別有韻味。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出去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一些田地開始荒蕪”“全村十多個屋場,只剩下蠻牯子和另外兩頭老
?!笨芍S著社會的發(fā)展,蠻牯子成了村里僅存的三頭耕牛之一,根據(jù)原文“蠻牯子瞥一眼高地上躁動
的人類,頭慢慢轉(zhuǎn)向湖心”可知,蠻牯子最終被淹沒在沼澤中,離開這個世界消亡了??梢?,文章標題
“最后一頭耕?!敝父PU牯子。
根據(jù)原文“張老板還運來一些犁田耙地機械,做完自己田地里的功夫后,借給沒有耕牛的人家使用,只收
取油錢”可知,張老板帶來的各種機械代替了傳統(tǒng)的牛耕,使得耕牛逐漸退出出歷史舞臺,原文“蠻牯子
瞥一眼高地上躁動的人類,頭慢慢轉(zhuǎn)向湖心。這一刻我仿佛看到,它的四肢正在泥漿的深處蹬動,催動它
奔向滿天的絢爛霞霓”意味著“最后一頭耕牛”的消亡也就意味牛耕方式的消亡??梢?,文章標題“最后
一頭耕?!毕笳髦粋€時代的結(jié)束。
原文最后“蠻牯子瞥一眼高地上躁動的人類,頭慢慢轉(zhuǎn)向湖心”“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們扛了更多的門
扇木板再次來到湖邊。人們看到,一團廣漠的霧氣中,前一日被踐踏過的草棵,已從地面爬起,斜斜地立
著。不遠處,沼澤平靜無痕,仿佛一切過往,都未曾發(fā)生”意味著蠻牯子之后再無耕牛,飽含了作者對蠻
牯子的不舍之情。最后一頭耕牛沒有了,隨之而來的是耕地的機械化,文章標題“最后一頭耕?!币脖磉_
了牛耕方式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的無奈和不舍。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馬驥,字龍媒,賈人子。少倜儻,美豐姿。十四歲,入郡庫,即知名。父衰老,罷賈而居,謂生
日:''數(shù)卷書,饑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兒可仍繼父賈?!瘪R由是稍稍權(quán)子母。
從人浮海,為颶風(fēng)引去,數(shù)晝夜,至一都會。其人皆奇丑,見馬至,以為妖,群嘩而走。馬初見其
狀,大懼,迨知國人之駭已也,遂反以此欺國人。遇飲食者,則奔而往,人驚遁,則啜其余。
久之入山村其間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襤褸如丐。馬息樹下,村人不敢前,但遙望之。覺馬非噬人者,始
稍稍近就之。馬笑與語,其言雖異,亦半可解。馬遂自陳所自。村人喜,遍告鄰里:客非能搏噬者。然奇
丑者望望即去,終不敢前。其來者,口鼻位置,尚皆與中國同,共羅漿酒奉馬。馬問其相駭之故,答
日:“嘗聞祖父言:西去二萬六千里,有中國,其人民形象率詭異。但耳食之,今始信。”問其何貧,日:
“我國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極者,為上卿;次任民社;下焉者,亦邀貴人寵,故得鼎烹以
養(yǎng)妻子。若我輩初生時,父母皆以為不祥,往往置棄之;其不忍遽棄者,皆為宗嗣耳?!眴枺骸按嗣?/p>
國?”目:“大羅剎國。都城在北去三十里?!瘪R請導(dǎo)往一觀。于是雞鳴而興,引與俱去。
天明,始達都。都以黑石為墻,色如墨。樓閣近百尺,然少瓦,覆以紅石。拾其殘塊磨甲上,無異
丹砂。時值朝退,朝中有冠蓋出,村人指目:“此相國也?!币曋?,雙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簾。
又數(shù)騎出,目:“此大夫也?!币源胃髦钙涔俾?,率猙獰怪異,然位漸卑,丑亦漸殺。無何,馬歸,街衢人
望見之,噪奔跌蹶,如逢怪物。村人百口解說,市人始敢遙立。
既歸,國中無大小,成知村有異人。于是縉紳大夫,爭欲一廣見聞,遂令村人要馬。然每至一家,閽
人輒闔戶,丈夫女子竊竊自門隙中窺語。終一日,無敢延見者。村人日:“此間一執(zhí)戟郎,曾為先王出使
異國,所閱人多,或不以子為懼?!痹炖砷T。郎果喜,揖為上賓。
異史氏口:“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小慚小好,大慚大好',若公然帶須眉以
游都市,其不駭而走者,蓋幾希矣。彼陵陽癡子,將抱連城玉向何處哭也?嗚呼!顯榮富貴,當(dāng)于蜃樓海
市中求之耳!”
(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羅剎海市》①)
材料二:
蒲留仙研精訓(xùn)典,究心古學(xué),目擊清初亂離時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書,以抒孤憤而途識者。歷
二十年,遂成《聊齋志異》十六卷?!鋾粸椤端膸烊珪氛f部所收者,蓋以《羅剎海市》一則,
含有譏諷滿人、非刺時政之意。如云女子效男兒裝,乃言旗俗,遂與美不見容、丑乃愈貴諸事,同遭挨斥
也。
(節(jié)選自易宗夔《新世說》)
【注】①《羅剎海市》包括了羅剎國和海市龍宮兩部分的故事,羅剎國是作者對現(xiàn)實丑惡的揭露,海
市龍宮則是作者對理想世界的想象。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
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久之A入B山村C其間D形貌E亦有國似人者G然田襤樓如丐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郡庠,科舉時代稱府學(xué)為郡庠。我國早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庠”“序”“?!钡仁┙虣C構(gòu)。
B.權(quán)子母,文中指經(jīng)商。子母,原指貨幣的大小、輕重,后來指利息與本錢。
C.迨,才的意思,與《項脊軒志》中“迨諸父異爨”的“迨”意思不同。
D.《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風(fēng)度翩翩、一表人才的華夏青年馬驥出海經(jīng)商時遭遇風(fēng)浪,流落到了一個風(fēng)俗與華夏迥異的地方。
B.村里的人見到馬驥,仿佛看到了兇神惡煞,紛紛逃跑。經(jīng)過慢慢地接觸,馬驥了解到此地為“大羅剎國”。
C.羅剎國看重的不是學(xué)問才能,而是相貌,長得越美越吃香,但羅剎國認為的美與馬驥認為的美正相反。
D.異史氏認為世上人人都裝出假面迎合世俗,人情世態(tài)如同鬼蛾世界一樣陰冷,美好期望只能在幻想中存
在。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其人民形象率詭異。但耳食之,今始信。
(2)遂與美不見容、丑乃愈貴諸事,同遭振斥也。
14.材料二中,易宗夔分析了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的原因,以及該書不被《四庫全書》收錄的原因,請
對兩者分別概括。(3分)
【答案】10.ACG(原文標點:久之,入山村。其間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襤褸如丐。)
11.C(“才的意思”錯,“迨”在文中是“等到”的意思,與“迨諸父異爨”的“迨”意思相同。)
12.B(“村里的人見到馬驥,仿佛看到了兇神惡煞,紛紛逃跑”錯,是馬驥初到的都會和后來去的都城中的
人見到馬驥就嚇得跑,馬驥后來到的村里的人只是“不敢前,遙望之"。)
13.(1)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詭秘奇異。(原來)只是聽說過,現(xiàn)在才相信了。(“率”“耳食”“始”各1分,句
意1分)
(2)于是和美麗不被容納、丑陋卻被越加看重這些事一樣,同樣遭到攜棄排斥。(“見”“貴”“推斥”各1
分,句意1分)
14.①蒲松齡寫作《聊齋志異》的原因:目睹清初的動蕩時局,欲借狐鬼故事抒發(fā)內(nèi)心的孤憤之情,以此讓
有識之士知曉。②不被《四庫全書》收錄的原因;書中含有譏諷滿族人、非議時政的意味,于是遭到了接
棄排斥。(一點2分,兩點3分,意對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馬驥,字龍媒,是商人的兒子。他年少時風(fēng)度翩翩,一表人才。他十四歲考中秀才,很有名氣。父親
年老體衰,放棄了經(jīng)商回家閑住,對馬驥說:“幾卷書,餓了不能煮著吃,冷了不能當(dāng)衣穿。我兒應(yīng)該繼
承父業(yè)去經(jīng)商?!瘪R驥從此就慢慢做起買賣來。
(一次,)馬驥跟別人去海外經(jīng)商,被颶風(fēng)刮走了,漂了幾天幾夜,來到一個都市。這里的人個個都
非常丑陋,看見馬驥來,以為是妖怪,都驚叫著逃走了。馬驥剛見到這情景時,還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
是懼怕自己時,就反而去欺負他們。遇到吃飯的,他就跑過去,人家嚇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飯菜吃掉。
這樣過了很久,進入一個山村。山村中的人相貌也有像人的,但是都破衣爛衫像討飯的。馬驥在樹
下休息,村里人都不敢過來,只是遠遠地看著他。覺出馬驥并不是吃人的妖怪,才開始慢慢接近他。馬驥
笑著同他們攀談,他們的語言雖然不同,但大半能聽懂。馬驥就告訴他們自己的來歷。村里人很高興,遍
告鄉(xiāng)鄰:來客不吃人。但是那些長得丑陋的,看看他就跑了,始終不敢到跟前來。那些來的人,五官的位
置都與中國人大體相同,他們擺上酒菜共同招待馬驥。馬驥問他們怕他的原因,回答說:“曾經(jīng)聽祖父
說:西邊距離(這里)二萬六千里,有個中國,那里的人形象都很詭秘奇異。(原來)只是聽說過,現(xiàn)在才相
信了?!眴査麄?yōu)槭裁催@樣窮,村人回答說:“我國所看重的,不在學(xué)問才能,而在相貌。長得最美的做大
官;稍差一點的做小官;再差一點的也能受到貴人的寵愛,得到賞賜的食物養(yǎng)活妻兒。像我們這樣的,剛
出生時,父母就以為不吉利,常常都被拋棄了;父母不忍心立刻丟棄的,也都是為了傳宗接代罷了?!瘪R
驥問:“這叫什么國?”回答說:“叫大羅剎國。往北三十里是都城?!瘪R驥請他們領(lǐng)著到都城看看。于是第
二天雞一叫村人就起身,領(lǐng)馬驥一塊去了。
天亮后,才到達都城。都城的城墻是用黑石頭砌的,顏色像墨一樣黑。樓閣高近百尺,但很少用
瓦,都用紅色石頭蓋頂。拾一塊碎石在指甲上磨磨,和紅色的朱砂沒有兩樣。這時正好退朝,朝中有一頂
大轎子出來,村人指著說:“這是宰相?!瘪R驥一看,那人兩只耳朵朝后長著,三個鼻孔,睫毛像簾子一樣
蓋住了眼睛。又出來幾個騎馬的,村人說:“這是大夫?!卑€指出各人的官職,大都是披頭散發(fā)、相貌猙
獰的丑八怪,但官職越低的,丑相也漸減。一會兒,馬驥往回走,街市上的人看見他,嚇得大聲嚷叫著,
跌跌撞撞地跑了,就像碰上了怪物。村人再三說明,街市上的人才敢遠遠地站著看。
回去以后,羅剎國里老老小小都知道了山村有一個奇怪的人。于是大小官員都想見識見識,就叫村
里的人邀請馬驥過去??墒敲康揭患?,看門人總是把門關(guān)死,男男女女偷偷地從門縫里往外瞅著議論著。
整整一天,沒有一個人敢開門讓馬驥進去。村人說:“這里有一個執(zhí)戟郎,曾為先王出使外國,他見得
多,可能不會害怕你?!鳖I(lǐng)著馬驥去登門拜訪。那位執(zhí)戟郎果然很高興,把馬驥奉為上賓。
異史氏說:“裝出一副假面孔來迎合世俗,如此世態(tài)與鬼域無異。愛吃瘡痂癖好的人,天下哪里都
有。'屈意取悅覺得慚愧,別人反而覺得不錯;自己羞愧得要命,別人卻鼓掌叫好',如果公然保持男子漢
的本來面目去游逛都城,而不嚇得人們四散奔逃,大概會很少的了。否則那個獻玉楚王的傻人卞和,又懷
抱著價值連城的寶玉向什么地方去哭呢?唉!飛黃騰達,富貴榮耀,該當(dāng)從海市蜃樓的虛幻世界中去尋求
才是!”
材料二:
蒲松齡致力于研究經(jīng)典,深入探究古代學(xué)問,目睹了清朝初期的動蕩時局,便想借助狐鬼的故事,
編纂成一部書,來表達自己的孤憤之情,以此讓有識之士知曉。經(jīng)過二十年的努力,他最終完成了《聊齋
志異》十六卷?!欢?,他的這本書沒有被收錄在《四庫全書》的“說部”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中一
則名為《羅剎海市》的故事含有譏諷滿族人、非議諷刺時政的意味。例如,故事中提到女子效仿男子裝
束,這實際上是在講述旗人的風(fēng)俗,于是和美麗不被容納、丑陋卻被越加看重這些事一樣,同樣遭到撰棄
排斥。(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塞外書事許棠①
征路出窮邊,孤吟傍戍煙②。
河光深蕩塞,左責(zé)色⑤迥連天。
殘日沉雕外,驚蓬到馬前。
空懷釣魚所,未定卜歸年。
【注】①許棠:宣州涇縣(今安徽涇縣)人晚唐詩人。②戍煙:邊塞駐軍報平安或報警的煙火。③磕(q
1)色:沙漠的渾黃之色。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融敘事、寫景和抒情為一體:在遙遠的征途中,唯有戍煙與詩人為伴。
B.頷聯(lián)描寫遠景,黃河在邊塞深處,蕩漾著波光;黃沙迥遠,似與天空相連。
C.尾聯(lián)抒發(fā)感慨,詩人枉自思鄉(xiāng),不知何日才是歸年?!搬烎~所”代指故鄉(xiāng)。
D.本詩是一首邊塞詩,與盛唐主流邊塞詩在所寫景物、個人情感上較為相似。
16.清代紀時以“雄闊"二字評價本詩頸聯(lián),請對此簡要分析。(6分)
【答案】15.D【解析]"與盛唐主流邊塞詩在所寫景物、個人情感生較為相似"錯誤。在盛唐主流邊塞詩
中,詩人往往歌頌唐朝將士不畏艱險、奮勇殺敵的報國精神,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壯志豪
情;本詩盡管境界開闊,格調(diào)雄渾,但字里行間彌漫著一種孤獨無依的惆悵之情,帶有晚唐詩人特有的悲
涼意緒,與盛唐主流邊塞詩中的個人情感大不相同。
16【答案】①本詩頸聯(lián)描寫邊塞黃昏之景,意境堪稱“雄闊"。②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一輪殘日緩緩西沉,
大
雕低飛,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使邊塞大地顯得更為闊強勁的西風(fēng)吹來,從遠處卷起無根的蓬草,一直刮
到詩人的馬前。③詩人以開闊的視野,充滿動感的筆觸,描繪出了邊塞雄渾壯闊的特點,抒發(fā)了深沉的情
感。(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兩句寫出洞庭湖的明凈廣
闊,以及詞人泛舟湖上的悠然自得。
(2)小汪泛舟西湖之上,微風(fēng)拂動衣襟,他開心地說:“這就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說的
',,??!”
(3)美術(shù)課上,老師給了同學(xué)“,”兩句古詩,讓大家根據(jù)詩句
的意象畫一幅畫,小剛同學(xué)一揮而就,活靈活現(xiàn)的黃鵬展露于筆端。
【答案】①.玉鑒瓊田三萬頃②.著我扁舟一葉③.舟遙遙以輕闞?.風(fēng)飄飄而吹衣
⑤.兩個黃鵬鳴翠柳⑥.一行白鷺上青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
木嘴黃鵬)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鑒”“著”“闞”“鷺”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家屋檐外緊傍一叢竹。晚上熄燈臥床,側(cè)身轉(zhuǎn)眼,常見有竹影幢幢,借著星月輝芒投映在紙糊的窗
根上,是變幻莫測的皮影戲。偶有風(fēng)過,竹子“沙沙”之聲酷似酥雨飄拂。這一切令人①,內(nèi)心
的煩悶消失殆盡。
每逢二三月間,竹林里始發(fā)春筍。新筍鮮嫩極了,鵝黃中微微泛青。母親切筍成絲,用開水漂過,加
上幾葉麓香愴炒,好可口的一味春菜,讓我和弟弟②。母親這時總會調(diào)侃說:“小饞鬼,都快流
口水了?!?/p>
竹子可以用來制作各種竹器。說到制作竹器,那可是卿大伯的③。大伯以黃蔑作骨架、
以青熊為經(jīng)緯,稔熟地編織心中構(gòu)想的什物。他那粗粉的指掌那一刻顯得特別靈巧,隨著十指的撥弄,柔
韌的蔑條翻飛曼舞,像是受了點化,突然活泛了過來。卿大伯的家轂在我家附近不遠處,我經(jīng)常去他家看
他制作竹器,他也經(jīng)常向我講述一些制作技巧。④之下,我也曾嘗試竹編技藝,在付出指頭破口
流血的代價之后,好歹搗鼓出一只不成體統(tǒng)的鳥籠。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dāng)?shù)某烧Z。
19.下列句子中的“就”與文中加點的“就”,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想起來就說,現(xiàn)在不能有任何隱瞞。
B.他真是愛學(xué)習(xí),就著暗的燈光看書。
C.我就不信這點東西我學(xué)不會。
D.這技術(shù),以前就他一個人會。
【答案】18.①心曠神怡②垂涎欲滴③拿手好戲④耳濡目染
19.C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處,橫線后說內(nèi)心煩悶消失,此處應(yīng)指心情愉悅,可填“心曠神怡”。心曠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
暢。
②處,橫線后母親調(diào)侃我和弟弟饞得快要流口水了,此處應(yīng)填“垂涎欲滴”。垂涎欲滴:饞得連口水都要
滴下來了。形容非常饞想吃的樣子。
③處,后文說卿大伯稔熟地編織心中構(gòu)想的東西,前文應(yīng)指制作竹器是他最擅長的本事,故此處填“拿手
好戲”。拿手好戲:原指演員最擅長的表演劇目。后用來比喻最擅長的本事。
④處,上文說卿大伯的家在我家附近,我經(jīng)常去看他制作竹器,他也經(jīng)常向我講述制作技巧,我無形之中
受到影響,故此處可填“耳濡目染”。耳濡目染:指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同詞異境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點的“就”,副詞,表示事實正是如此。
A.副詞,一…就…。
B.動詞,靠近。
C.副詞,表示事實正是如此。
D.副詞,只,僅僅。
故選C。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在我們老家豫東平原,年年農(nóng)歷三月,刺槐吐蕊,槐茅初綻,是吃槐花的好時節(jié)。北方平原上
的槐樹分為兩種,一種叫“刺槐”,A,我們吃的槐花來自刺槐,它是最近幾百年才從西方傳入
中國的。
【乙】我們翻閱古人詩集,常常能讀到秋天落槐花的場景?!颈吭娙斯P下那些滿地蕭瑟的槐花,都
是國槐的槐花。B?根據(jù)詩文描寫和歷史文獻的記載,古人似乎并不吃它,只用它做染
料?!径 抗湃藦膰钡幕ㄈ锢锾崛〕鳇S色的染料,可以給布匹染色,也可以用來作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湘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第6章6.1.2中位數(shù)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1.2《地球的公轉(zhuǎn)》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八年級下冊2.2.2《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定理》聽評課記錄1
- 陜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課時《點滴做起成就不凡》聽課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7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聽課評課記錄2
- 蘇科版數(shù)學(xué)八年級下冊10.2《分式的基本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3
- 人教版(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聽課評課記錄《 辛亥革命》
- 浙教版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下冊1.2《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聽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九年級上冊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yīng)用》(第2課時)聽評課記錄
- 統(tǒng)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xué)習(xí):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
- 兒童注意力測試表
- 大學(xué)生預(yù)征對象登記表
- EN50317-2002-鐵路應(yīng)用集電系統(tǒng)受電弓和接觸網(wǎng)的動力交互
- 人教版美術(shù)八下課程綱要
- 項目部組織機構(gòu)框圖(共2頁)
- 機動車登記證書
- 彈性力學(xué)第十一章彈性力學(xué)的變分原理
- 鉭鈮礦開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小升初數(shù)學(xué)銜接班優(yōu)秀課件
- 出口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備案自我評估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