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卷及答案_第1頁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卷及答案_第2頁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卷及答案_第3頁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卷及答案_第4頁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試卷

幼兒教育綜合知識

(滿分:100分時限:120分鐘)

1.在作答前,請考生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試卷和《幼兒教育綜合知識答題卡》的相應位置填寫本人姓名和準考

證號,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準確填涂準考證號。

2.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客觀題,共50道題,計50分,試題均為四選一

的單項選擇題,作答時請用2B鉛筆在《幼兒教育綜合知識答題卡》指定區(qū)域填涂,在試卷上作答一律無效。第二部分

為主觀題,共四道大題,計50分,作答時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幼兒教育綜合知識答題卡》指定區(qū)域作答,

在試卷、草稿紙上或答題卡的非指定區(qū)域作答一律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監(jiān)考老師,嚴禁將試卷和答題卡帶出考場。

4.嚴禁折疊答題卡。

第一部分客觀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小題,共50分)

1.幼兒園教師應掌握的通識性知識包括O

①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②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③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

現(xiàn)知識④具有一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知識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

僅重視表現(xiàn)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傾向。

A.審美經驗B.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

C.藝術興趣和能力D.創(chuàng)造性表達

3.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等良好學習品質。

①認真專注②不怕困難③敢于探究和嘗試④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4.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當以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

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

A.情感教育B.認知教育C.技能教育D.態(tài)度教育

5.“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是語言領域對幼兒發(fā)展水平提出的合理期望。

A.2-3歲B.3-4歲C.4-5歲D.5-6歲

6.教師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具有高度自覺性的活動,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教師工作的復雜性、困難性和創(chuàng)

造性,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職業(yè)道德的。

①自覺②自律③自愛④自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7.是幼兒園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也是評價幼兒園教師職業(yè)道德水準的重要指標。

A.尊重幼兒個體差異B.信任幼兒

C.尊重幼兒人格D.關愛幼兒

8.幼兒園教師不僅在幼兒園里要言行一致,做幼兒的表率,在社會上也要做維護公共秩序、遵紀守法、

遵守社會公德的模范。這體現(xiàn)出幼兒園教師應。

A.愛崗敬業(yè)B.團隊合作

C.為人師表D.有使命感和責任感

9.游戲精神是指體現(xiàn)兒童游戲活動特點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以及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支配下兒童對待事物的主

觀態(tài)度。游戲精神至少包括。

①自由精神②創(chuàng)造精神③體驗精神④科學精神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教師在組織中班幼兒進行助跑跨跳活動時,設置了長1m、寬15cm、高15cm的障礙物。當幼兒基本

能安全、熟練地跨過后,又增加了長1m、寬15cm、高20cm的障礙物。該教師遵循了體育活動衛(wèi)生原則

中的o

A.循序性原則B.全面性原則

C.區(qū)別性原則D.與游戲相結合的原則

11.在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性別角色認同過程中,家長或教師不正確的做法是。

A.起名字、買衣服時體現(xiàn)性別差異B.利用有關繪本引導

C.日常生活中隨機教育D.禁止男孩玩芭比娃娃

12.在“不給陌生人開門”的安全教育活動中,李老師讓小朋友表演獨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門的場景,

以引導幼兒掌握居家安全防范方法。該教師運用了O

A.講解法B.討論法C.練習法D.情境演示法

13.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站立"。這反映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o

①個性差異性②階段性③連續(xù)性④不均衡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4.依依出現(xiàn)了發(fā)熱、咳嗽短促、胸痛、呼吸困難、氣急、煩躁、面色蒼白,鼻翼扇動等癥狀。她可能

是患了,必須及時就醫(yī)治療。

A.感冒B.哮喘C.肺炎D.鼻炎

15.下列屬于化膿性中耳炎癥狀的是。

①劇烈耳痛②伴有嘔吐、腹瀉③悶脹感④視力模糊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16.傳染病的病程發(fā)展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是潛伏期末到發(fā)病前出現(xiàn)某些臨床表現(xiàn)的短暫時期。

A.傳染期B.前驅期C.癥狀明顯期D.恢復期

17.異食癖是學前兒童的一種飲食障礙,多表現(xiàn)為喜食泥土、石塊、蠟筆、紙張、毛發(fā)等,一般o

A.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B.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

C.多數(shù)會持續(xù)到成年期D.無法治愈

18.維生素B2是機體內許多重要輔助酶的組成部分,如果缺乏會引起。

A.口角炎B.巨細胞性貧血C.佝僂病D.腳氣病

19.在繪畫、寫字時,要教育幼兒不要將胸部壓在桌緣,以免胸腔受到壓迫;眼與紙之間應保持

_厘米的距離。

A.20-30B.30-35C.35-40D.40-45

20.在傳染病多發(fā)季節(jié),活動室和寢室應每天開窗通風次,每次不少于分鐘,開窗通

風時注意班內幼兒的保暖。

A.320B.440C.330D.360

21.嬰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往往會發(fā)生奔跑時撞上障礙物或互相碰撞的安全問題,原因之一是由于他們_

的發(fā)展受個體經驗的局限。

A.空間知覺B.方位知覺C.形狀知覺D.距離知覺

22.皮亞杰指出,形狀恒常性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個月,而大小恒常性則出現(xiàn)在第

一個月。

A.96B.69C.912D.129

23.大班幼兒往往對聽過的故事不感興趣,希望老師講新故事;小班幼兒則不然,他們對“小兔乖乖”

“拔蘿卜”等喜歡的故事百聽不厭。這體現(xiàn)了小班幼兒的特點。

A.想象的主題不穩(wěn)定B.以想象的過程為滿足

C.想象無預定目的D.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tǒng)

24.離園前,張老師提醒小朋友明天帶手工作品。玲玲一直念叨著這件事,一看見媽媽來接自己,趕緊

撲過去告訴媽媽。玲玲使用的記憶策略是。

A.視覺復述策略B.復述策略

C.組織性策略D.提取策略

25.幼兒早期說話時有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他們往往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尤其是當語言難以表達的時候,

動作總是語言的注釋和“圖解”。這是語言功能的體現(xiàn)。

A.表達情感B.情境化C.意動D.指物

26.下列有關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表述不正確的是o

A.幼兒末期開始獲得可逆性思維

B.幼兒約4歲以后開始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C.幼兒末期開始能夠去自我中心化

D.學齡初期兒童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fā)展,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

27.王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活動材料,為了避免干擾,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并讓他們不要動。

明明看到小宇在偷偷拿材料,趕緊報告王老師。這是明明發(fā)展的體現(xiàn)。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責任感

28.亮亮每拿放一塊拼圖時總會看看旁邊的媽媽。如果媽媽臉上笑瞇瞇的,他就放心去拼。這反映亮亮—

發(fā)展比較差。

A.獨立性B.果斷性C.自制力D.堅持性

29.當一個兒童的興趣發(fā)生變化后,他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也會隨之變化,同樣他的自我評價、自我

體驗、態(tài)度和行為也會隨之變化。這體現(xiàn)了個性的特點。

A.獨特性B.穩(wěn)定性C.開放性D.整體性

30.豆豆性情平和、內向穩(wěn)重,做事認真、有韌性、有條理,動作有些不靈活,適應環(huán)境慢。李老師平

時注意給他參加各種活動的機會,鼓勵他多說話,引導他快速完成任務。豆豆的氣質類型很可能是一

A.膽汁質B.多血質C.黏液質D.抑郁質

31.鮑爾比提出,依戀的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其中,修正目標的合作階段發(fā)生在。

A.2,5歲以后B.6個月-2.5歲

C,3-6個月D.0-3個月

32.關于兒童交往策略表述正確的選項是o

A.小、中、大班幼兒在發(fā)起行為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B.性別因素對幼兒的協(xié)調行為起顯著作用

C.幼兒交換行為存在明顯的類型差異

D.受歡迎兒童常常運用發(fā)起、支配、讓步等交往策略

33.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華華說:“我不喜歡孫悟空,他老是打人,王老師說了打人是不好的”。根據(jù)

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華華的道德判斷處于階段。

A.以服從與懲罰為取向B.以工具性目的為取向

C.以“好孩子”為取向D.以維持社會秩序為取向

34.童童畫畫時不以透視的觀念繪畫,經常把從多個角度觀察的結果組合在一張畫中。童童的繪畫表現(xiàn)

出的特征。

A.擬人化B.透明式C.夸張式D.展開式

35.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李老師引導幼兒按照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對幼兒來說,這屬于—

A,知識的學習B,認知技能的學習

C.運動技能的學習D.態(tài)度的學習

36.游戲中李老師觀察到平平對“水從高處往低處流”已有所了解,她接下來投放了各種屬性的水管及

支撐物等材料,引發(fā)平平繼續(xù)探究“水管高度與水流速度的關系”。李老師的支持行為主要符合

A.教育生態(tài)學理論B.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C.心理工具理論D.多元智能理論

37.針對“來園時如何簽到”這一問題,王老師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并就討論的結果進行投票,讓幼兒

自主選出最佳簽到方式。這體現(xiàn)了王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主要遵循了原則。

A,高效性B.主體性C.整體性D.科學性

38.口語類的方法可以用于所有領域的教育活動。以下不屬于口語類的方法是。

A..講解法B.討論法C.談話法D.示范法

39.原則是指在設計教育活動時不僅要充分發(fā)揮活動內容、形式、過程等因素的功能,還應加

強各因素間的協(xié)調、配合,從而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

A.主體性B.活動性C.整合性D.發(fā)展性

40.王老師在益智區(qū)里投放了幾張不同難度的記錄表,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運用打鉤、畫圖案、

寫數(shù)字等多種表征方式進行記錄。王老師投放材料的做法符合原則。

A.豐富性B.層次性C.情感性D.探索性

41.是讓幼兒知道“是什么”,是幼兒通過學習以后能記憶的事物名稱、符號、地點、定義以

及對事物描述的具體事實。

A.言語信息B.智力技能C.認知策略D.動作技能

42.“榨果汁”的時候,貝貝把不同顏色的彩紙撕碎,什么顏色的紙就做成什么樣的“果汁”。做好“果

汁”以后,他小心地端著,生怕自己的果汁灑出來。這主要體現(xiàn)了角色游戲的特點。

A.自主性B.情境性C.表征性D.社會性

43.表演游戲中,李老師結合幼兒“肢體表現(xiàn)”這一關鍵經驗,事先列出“較少肢體動作、肢體動作多

樣、肢體動作多樣且符合角色特征”等具體項目。幼兒游戲時,李老師對照項目判斷幼兒肢體表現(xiàn)水平。

該教師采用的觀察記錄方法是o

A.評定法B.描述法C.取樣法D.抽樣法

44.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中,王老師在建構區(qū)結合幼兒剛剛建構好的“八一大橋”作品,引導幼兒針對大橋橋

墩的建構過程進行經驗分享。說明王老師在活動評價時遵循了.原則。

A,尊重性B.科學性C.全面性D.情境性

45.智力游戲是以發(fā)展幼兒智力品質、智力技能為主要目標的規(guī)則游戲。智力游戲的任務是側

重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等能力的發(fā)展。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46.菲菲對王老師說:“老師,今天我想教小朋友折小兔子,好嗎?”王老師欣然同意,菲菲馬上在手工

區(qū)興奮地教了起來。過了一會兒,菲菲找老師商量:“老師,他們怎么都不會?”老師笑著說:“別著

急,想想他們是沒看清楚示范還是沒聽明白?”菲菲想了想說:“要不我講慢些?”老師說:“好,你試

試!”王老師采取的師幼互動策略是。

A.引導性互動B.參與性互動C.評價性互動D.目標性互動

47.是指幼兒園定期請幼兒家長來園或來班觀摩半日活動,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表現(xiàn)及

幼兒園的保教情況。

A.家長開放日B.家長會

C.家長志愿者活動D.家庭訪問

48.象征性游戲是幼兒的典型游戲形式,主要的特點是假裝。2歲以后開始大量出現(xiàn),是比較成

熟的發(fā)展階段。

A.3歲以后B.4歲以后C.5歲以后D.6歲以后

49.圖書區(qū)里,李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大多選擇自己熟悉的故事書,對生疏的故事書不感興趣。李老師拿出一

本幼兒不太看的書,她先介紹書名,并提出問題:《綠色王國吃大王》中的“吃大王”是誰?為什么說

它是“吃大王”?然后請幼兒自主閱讀并尋找答案。李老師主要運用的介入策略是。

A.交叉式介入B.平行式介入C.材料指引D.語言指導

50.某小學為幫助學生平穩(wěn)度過入學適應期,每天保障一年級學生有1小時自主游戲時間,有50分鐘午

睡時間。該小學采取的幼小銜接策略主要是o

A.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B.幫助兒童逐步適應活動常規(guī)

C.注重班級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D.采取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

第二部分主觀題

一、簡答題(本大題2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簡述影響學前兒童注意穩(wěn)定性的因素。(5分)

2.簡述學前兒童進食的衛(wèi)生要求。(5分)

二、案例分析(本大題1題,共8分)

建構游戲區(qū)里,樂樂取來雪花片玩具筐,說道:“我要搭摩天輪了?!彼檬植宸绞綄⑸罹G色和

淺綠色雪花片有規(guī)律地拼搭出“摩天輪”的立體柱底座,然后用橘黃、檸檬黃色雪花片圍圓組建成摩天

輪圓形邊框,在圓形內部按淺綠、深綠的規(guī)律用一字插方式連接在圓中間。這時花花來觀看并與他交流,

樂樂并未回應,花花便離開了。

搭建過程中,圓形邊框總會傾斜變形。樂樂思考一會兒,拆開已拼插好的“摩天輪”邊框及底座,

他采用花插的方式用橘黃色、檸檬黃色雪花片拼插出“摩天輪”的旋轉輪,然后用圍合的方式搭建“摩

天輪”的外圍圓圈。這時,旁邊角色區(qū)的歡歡在大聲地吆喝著,樂樂抬頭望了望,又繼續(xù)搭建著“摩天

輪”的外圍圓圈。過了7分鐘,摩天輪外圍圓圈與旋轉輪成功地連接了,樂樂開心地笑了……

根據(jù)案例中樂樂的游戲行為表現(xiàn),分析該游戲中樂樂身體、認知、情緒情感、社會性及創(chuàng)造力等方

面的發(fā)展水平。

三、論述題(本大題1題,共12分)

請論述學習動機對幼兒學習的作用,并結合幼兒教育實踐談談幼兒教師應如何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

動機。

四、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題,共20分)

請設計一個大班幼小銜接的體驗活動方案,可選擇體驗活動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例如體驗活動之

前的計劃準備環(huán)節(jié)、體驗活動過程中的實施環(huán)節(jié)、體驗活動之后的總結分享環(huán)節(jié)),題目自擬。要求寫

明:活動設計意圖(2分)、活動目標(3分)、活動準備(2分)、活動重難點(2分)、活動過程(11分)。

江西省2022年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試卷

幼兒教育綜合知識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第一部分客觀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50小題,共50分)

1.D【解析】《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2012年版)對幼兒園教師在通識性知識方面提出了四點要

求:一是具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二是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三是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

與表現(xiàn)知識;四是具有一定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知識。

2.B【解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年版)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

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xiàn)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

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傾向。

3.C【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2012年版)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

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yǎng)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學

習品質。

4.A【解析】《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2016年版)第五章第三十一條中提出: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當以情

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

5.C【解析】《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2012年版)語言領域目標三“具有書面表達的愿望和初

步技能”的典型性表現(xiàn)之一是4-5歲幼兒愿意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6.A【解析】教師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具有高度自覺性的活動,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教師工作的復雜性、

困難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職業(yè)道德的自覺和自律。

7.D【解析】關愛幼兒是幼兒園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也是評價幼兒園教師職業(yè)道德水準的重要指標。

8.C【解析】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是教師崇高品德的表現(xiàn),也是幼兒園教師完成保教工作必須具有的

高尚品德。幼兒園教師不僅在幼兒園里要言行一致,做幼兒的表率,在社會上也要做維護公共秩序、遵

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的模范。

9.B【解析】游戲精神是指體現(xiàn)兒童游戲活動特點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以及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支配下兒童對

待事物的主觀態(tài)度。游戲精神至少包括三種基本精神:自由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體驗精神。

10.A【解析】托幼機構組織學前兒童進行體育活動時,要根據(jù)他們的生理特點,循序漸進,有計劃、

有步驟地增加活動量,提高活動的復雜程度,由小量到大量,由簡易到復雜,使學前兒童的機體有一個

逐漸適應的過程。案例中,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情況,增加了障礙物的高度和寬度,使活動的難度加大,體

現(xiàn)了循序性原則。

11.D【解析】讓學前兒童逐漸能夠以自己的性別角色適應社會生活,家長或老師在給學前兒童起名字、

買衣服、選玩具、安排活動,以及與兒童交流時,要注意體現(xiàn)性教育的意義。但是不要將男孩、女孩徹

底分開,要注意很多事情并沒有性別的差別。案例中“禁止男孩玩芭比娃娃”的做法顯然不合適。

12.D【解析】情境演示是讓學前兒童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現(xiàn)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做出行為對策的方

法。通過學前兒童自己的表演和演示,能幫助學前兒童摸索和領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前兒

童對健康問題進行決策的能力。

13.B【解析】人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統(tǒng)一的和完整的過程,但是生長發(fā)育的速度在各個年齡段

并非一致,而是時快、是慢,呈現(xiàn)出明顯的階段性。

14.C【解析】肺炎的癥狀是發(fā)熱、咳嗽短促、胸痛、呼吸困難、氣急、煩躁、面色蒼白,嚴重者鼻翼

扇動等。

15.B【解析】化膿性中耳炎癥狀的是劇烈耳痛,且夜間疼痛加重,伴有頭痛發(fā)熱,以及嘔吐、腹瀉等

胃腸道癥狀。

16.B【解析】傳染病的病程發(fā)展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前驅期是潛伏期末到發(fā)病前出現(xiàn)某些臨床表現(xiàn)的短

暫時期。通常表現(xiàn)為頭痛、乏力、發(fā)燒等。在前驅期已具有傳染性。

17.B【解析】異食癖是學前兒童的一種飲食障礙,多表現(xiàn)為喜食泥土、石塊、蠟筆、紙張、毛發(fā)等,

一般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很少會持續(xù)到成年期。

18.A【解析】維生素B2是機體內許多重要輔助酶的組成部分,參與糖類和脂肪代謝。缺乏維生素B2

會引起口角炎、面部皮膚病等,并影響視覺功能。

19.D【解析】在繪畫、寫字時,要教育幼兒不要將胸部壓在桌子邊緣,以免胸腔受到壓迫;眼與紙之

間應保持35-40厘米的距離。

20.C【解析】在傳染病多發(fā)季節(jié),每天早、中、晚3次對活動室和寢室進行開窗通風,每次不少于30

分鐘。開窗通風時注意班內幼兒的保暖。在外界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較好的條件下,應持續(xù)開窗通風。

21.D【解析】距離知覺是辨別物體遠近的知覺。幼兒還不能很好地掌握物體距離的視覺信號,奔跑時

易發(fā)生撞上障礙物或互相碰撞的安全問題。

22.A【解析】皮亞杰指出,形狀恒常性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9個月,而大小恒常性則在第6個

月。

23.B【解析】幼兒的想象往往不追求達到一定目的,只滿足于想象進行的過程。尤其是小班幼兒,但

到了大班,幼兒不僅僅滿足于想象的過程,而且開始追求想象的結果。

24.B【解析】復述策略指在記憶過程中,兒童不斷重復需要記憶的內容,以便準確、牢固地記住這些

信息。玲玲使用的記憶策略就是復述策略。

25.C【解析】幼兒語言表達意動的功能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他們講話時往往一邊說一邊做動作,尤其

是當語言難以表達的時候,動作總是語言的注釋和“圖解”。

26.B【解析】在幼兒末期(約5歲以后),幼兒開始出現(xiàn)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

27.A【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中班孩子不但

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并由此產生相應的情感。明明的告狀行

為就是他對小宇不遵守規(guī)則的不滿。

28.A【解析】獨立性是指一個人的判斷、意見、信念或行動不輕易受他人影響的自主程度。獨立性具

體表現(xiàn)為決定和執(zhí)行目標的過程中不依賴他人,不等待別人的指示或暗示等。題中描述反映亮亮獨立性

發(fā)展比較差。

29.D【解析】個性的整體性指個性系統(tǒng)中的各要素因相互作用而聯(lián)系在一起。每一個要素都影響著個

性,個性也影響著每一部分。個性中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都會引起個性系統(tǒng)中其他要素的變化。當一

個兒童的興趣發(fā)生變化后,他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也會隨之變化,同樣他的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

我監(jiān)控等會隨之變化,他的態(tài)度和行為也會隨之變化。這體現(xiàn)了個性的整體性特點。

30.C【解析】黏液質的行為表現(xiàn)有:內向沉靜、謹慎穩(wěn)重;情感不易外露;性情平和;辦事認真、有

韌性、嚴守秩序、有條理,善于忍耐和克制;務實可依賴。語言動作遲緩、不靈活;執(zhí)拗;適應能力差

等。豆豆的表現(xiàn)符合黏液質氣質類型特征。

31.A【解析】修正目標的合作階段(2.5歲以后)。

32.C【解析】兒童交往的策略中,發(fā)起行為有年齡差異,中班兒童與小班兒童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

中班與大班兒童的行為差異不顯著。性別因素對兒童的協(xié)調行為不起顯著作用。兒童交換行為存在著明

顯的類型上的差異。受歡迎兒童通常在交往中較多運用發(fā)起、協(xié)商、讓步等策略,在交往中表現(xiàn)出較高

的建設性、合作性。

33.A【解析】處于服從與懲罰為取向這個水平上的兒童認為規(guī)則是由權威制訂的,必須無條件地服從。

依據(jù)描述,華華的道德判斷處于服從與懲罰為取向階段。

34.D【解析】兒童繪畫展開式的表現(xiàn)為兒童不能以透視的觀念繪畫,繪畫僅基于認識與經驗,所以他

們的畫中經常會把從多個角度觀察的結果,組合在一張畫中。童童的繪畫表現(xiàn)出展開式的特征。

35.B【解析】認知技能的學習。認知技能的學習指改善和加強幼兒基本的認知能力的學習,如學習觀

察、比較、辨別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李老師引導幼兒按照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的順

序觀察。這屬于認知技能的學習。

36.B【解析】“最近發(fā)展區(qū)”指的是兒童實際心理水平與其經過幫助后能達到的心理水平之間的差異。

該游戲中李老師觀察到平平對“水從高處往低處流”這一經驗已經有所了解,并投放了新的材料幫助平

平獲得更復雜的“水管高度與水流速度的關系”這一經驗,為兩個經驗水平之間搭建了一個區(qū)域,并實

現(xiàn)了經驗水平的發(fā)展。所以,教師的支持行為主要符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37.B【解析】主體性是指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具有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同時又充分尊重幼

兒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王老師在班級管理中組織幼兒運用討論、投票等方式自主選出最佳簽到方式,

既體現(xiàn)了教師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性,又充分尊重幼兒作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遵循了班級管理中的主

體性原則。

38.D【解析】口語類的方法指的是以教師的口語表達為主,通過教師有目的地運用語言去講解知識、

交流經驗、傳遞信息、溝通認識、組織活動,幫助幼兒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講解法、

談話法、討論法。而示范法是教師通過自己或幼兒的動作、語言、聲音或通過圖畫、剪紙和典型事例,

使幼兒進行模仿學習的方法,它不屬于口語類的方法。

39.C【解析】整合性原則是指在設計教育活動時,不僅要充分發(fā)揮活動內容、形式、過程等各因素的

功能,還應加強各因素間的協(xié)調、配合,發(fā)揮其整合效能,從而促進幼兒的整體發(fā)展。

40.B【解析】王老師投放了不同難度的記錄表,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記錄方式,充分

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層次性,故該做法符合投放材料的層次性原則。

41.A【解析】言語信息的學習是幼兒獲得知識、進一步學習的條件,也是幼兒智力技能培養(yǎng)的基礎。

言語信息即讓幼兒知道是''什么",是幼兒通過學習以后,能記憶事物的名稱、符號、地點、時間、定

義,以及對事物的描述等具體事實,能夠用語言將這些事實表述出來。

42.C【解析】貝貝在游戲中對游戲的動作(榨果汁)和情景(小心地端著,生怕自己的果汁灑出來)進行

假想,并出現(xiàn)以物代物(以彩紙代替“果汁”),這主要體現(xiàn)了角色游戲的表征性特點。

43.A【解析】評定法要求研究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對行為或事件做出判斷。評定法主要的類型有行為

檢核法和等級評定量表法。行為檢核法主要用于核查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或事件的呈現(xiàn)與否。案例中的李

老師結合幼兒“肢體表現(xiàn)”這一關鍵經驗,事先列出具體項目,并對照項目核查這一行為出現(xiàn)與否。這

屬于評定法中的行為檢核法。

44.D【解析】王老師在評價中結合幼兒真實的游戲情境,對幼兒建構“八一大橋”過程中的狀況做出

分析和評價,評價時沒有脫離其特定的過程性。說明王老師在活動評價時遵循了情境性原則。

45.C【解析】智力游戲是以發(fā)展幼兒智力品質、智力技能為主要目標的規(guī)則游戲,中班智力游戲的任

務是側重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等能力的發(fā)展。

46.A【解析】引導性互動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觀察、操作、思維、表達、交往等進

行適當?shù)囊龑Вㄌ釂?、講解、指導、建議等形式。案例中的王老師在菲菲遇到困難時用提問的方式

引導菲菲關注教的方法,她采取的師幼互動策略是引導性互動。

47.A【解析】家長開放日是指幼兒園定期請幼兒家長來園或來班觀摩半日活動,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幼

兒在園表現(xiàn)、幼兒園的教育情況。

48.B【解析】象征性游戲是幼兒的典型游戲形式,主要的特點是假裝,2歲以后開始大量出現(xiàn),4歲以

后是比較成熟的發(fā)展階段。

49.D【解析】語言指導是教師通過運用“詢問式”“建議式”“鼓勵式”等不同形式的語言指導幼兒

游戲的方法。該案例中的李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生疏的故事書不感興趣,運用“詢問式”的問題引導幼兒

去尋找答案,以激發(fā)幼兒對生疏的故事書產生興趣。李老師運用的介入策略是語言指導。

50.B【解析】該小學的舉措是“每天保障一年級學生有1小時自主游戲時間,有50分鐘午睡時間”,

這屬于小學生活常規(guī)的范疇,故該小學采取的幼小銜接策略主要是幫助兒童逐步適應活動常規(guī)。

第二部分主觀題

一、簡答題(本大題2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簡述影響學前兒童注意穩(wěn)定性的因素。(5分)

【答案要點】

⑴注意對象形象新穎、生動、鮮明;(1分)

⑵活動的游戲化;(1.5分)

⑶注意與幼兒操作活動的結合;(1.5分)

⑷幼兒的身體、情緒狀況;(1分)

2.簡述學前兒童進食的衛(wèi)生要求。(5分)

【答案要點】

⑴良好的物理環(huán)境;(1分)

⑵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1分)

⑶適當?shù)倪M食速度;(1分)

(4)進食時不談笑、打鬧;(1分)

⑸不強迫兒童進食。(1分)

二、案例分析(本大題1題,共8分)

【分析要點】

(一)身體方面:樂樂靈活運用花插、一字插、十字插等雪花片拼插技能進行拼插,手部精細動作獲得了

發(fā)展。(1分)

(二)認知方面:樂樂知道先從“摩天輪”的底座開始建構,并已經注意到了建構物“摩天輪”的造型特

點和“摩天輪”內部的關系,按照自己的理解逼真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他所觀察到的“摩天輪”,力求搭建

穩(wěn)固、美觀的“摩天輪”形象,體現(xiàn)該幼兒對“摩天輪”有較深刻的認知水平;在搭建過程中,特別是

遇到摩天輪底座不牢固、摩天輪外圈與旋轉輪連接等問題時,樂樂靈活運用多種排序模式、對稱、色彩

搭配等經驗進行組合搭建,體現(xiàn)出較好的問題解決能力。(3分)

(三)社會性方面:樂樂游戲目的很明確,做事有計劃性,不被外界環(huán)境中的聲音所干擾,在花花與主動

他溝通時不予理睬,獨自進行游戲。(1分)

(四)情緒情感方面:樂樂在整個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較強的探究欲,也獲得了較強的愉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