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第05講 《唐詩五首》(原卷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第05講 《唐詩五首》(原卷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第05講 《唐詩五首》(原卷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第05講 《唐詩五首》(原卷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暑假提升講義第05講 《唐詩五首》(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5講《唐詩五首》模塊一思維導圖串知識模塊二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塊三教材習題學解題模塊四核心考點精準練(5大考點)模塊五小試牛刀過關測1.品味五首古詩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2.把握五首古詩的相關寫作手法及其作用。3.感受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懷與志趣。4.熟讀并背誦這五首詩。1.野望[唐]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一、作者簡介王績(約589一644),字無功,號東皋(gāo)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其詩多寫飲酒與田園隱逸生活,平淡質樸,不染梁陳雕琢浮華舊習,于唐初詩壇獨具面貌。二、背景與主題王績入唐后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xiāng)。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于詩人辭官隱居東皋之時。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之感。三、詩歌賞析1.參考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聯系作者的生平,說說你對詩作思想感情的理解。這首詩中間兩聯主要寫景,描繪了詩人薄暮時分于東皋所見的田園風光。夕陽余暉暈染下,每一棵樹,每一座山,都呈現著濃濃的秋意;放牧的人趕著牛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獲的禽鳥歸來。詩歌首聯“徙倚”二字,點明作者徘徊無依的孤獨心境。頷聯和頸聯寫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園景物,但因作者心緒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層憂郁、孤獨和清冷的色彩。尾聯抒發(fā)感情,田園生活的靜謐和安閑沖淡不了詩人的憂郁,他感覺自己并不能融入這詩一般的田園山水,只好從先賢那里尋找慰藉。詩人的彷徨、孤獨和苦悶,可能是因為仕途的不得志,感覺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隱,寄情于詩酒。2.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一、作者簡介:崔顥(?一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考中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二、背景與主題崔顥在外游歷期間,來到黃鶴樓,登樓后,看到眼前景色,他情不自禁地提筆寫下此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登上黃鶴樓時的所見所感,抒發(fā)了詩人吊古懷鄉(xiāng)之情。三、詩歌賞析1.參考譯文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千萬年來只有白云飄飄悠悠。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2.此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黃鶴樓》前兩聯,均是先寫神話傳說,再寫眼前景物,虛中有實,撫今追昔,寫出詩人對世事變化難以預料的感慨;以神話傳說起筆,則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異色彩,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容。首聯從神話傳說落筆,起筆高遠,回到現實情境,又仿佛黃鶴從天而降一樣,神秘莫測。頷聯先寫黃鶴之杳然不見,在遠望天際,尋覓黃鶴蹤影之時,順勢轉換為對天際白云的描繪,轉換自然,毫無痕跡。從句中兩個“空”字,可以體會到詩人吊古傷今,無限悵惘的情感。3.全詩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全詩以一“愁”字作結,點出了全篇的主旨。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意境相照應,從而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了纏綿的鄉(xiāng)愁3.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一、作者簡介:王維(約701一761),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人稱“詩佛”。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他一生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蘇軾盛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著名詩篇有《渭川田家》《終南別業(yè)》《山居秋暝》等。二、背景與主題唐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戰(zhàn)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前往邊塞宣慰,這首詩即是途中所寫。詩作敘述了詩人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三、詩歌賞析1.參考譯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2.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的含義,這兩句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詩人去國離鄉(xiāng),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像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以“蓬”“雁”自比,這兩句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3.《使至塞上》的頸聯被譽為“獨絕千古”,清人黃培芳認為其妙處在于“‘直’‘圓’二字極錘煉,亦極自然”。你怎么理解這一說法?你覺得這兩句詩好在哪里?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繪畫一樣的構圖,空間闊大,層次豐富;其次,它有繪畫一樣講究的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態(tài),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最后,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鮮明,落日、大漠、黃河、烽煙,各有色彩,引人想象?!爸薄薄皥A”二字的“錘煉”之處就在于構成壯美的畫面,富有視覺感;其自然之處,在于符合塞外現實的情境?!胺闊煛倍嘤美菬煟休p直、聚集的特點,是“孤煙”,不會相互糾纏,故在無風的時候,能夠“直”沖云天;蒼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將沒入地平線,顯得又大又圓,這也符合我們日常觀察落日的視覺感受?!白匀弧敝庍€在于,這兩句詩所寫的獨特景象,是長期生活于內地的人剛進入塞外很自然地就會捕捉到的。4.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一、作者簡介:李白(701一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其詩作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zhèn)ス妍悾Z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風格豪邁瀟灑,達到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有《李太白集》傳世。二、背景與主題開元十二年(724),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渴望有一番驚人的作為。此時舟出荊門山,意味著他已離開家鄉(xiāng)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點。正是在這樣具有特殊意義的旅程上,他寫下了這首詩。此詩通過對出蜀至荊門沿途所見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對故鄉(xiāng)無限眷戀的真摯感情。三、詩歌賞析1.參考譯文(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高山漸漸隱去平野慢慢舒展開,江水一片仿佛流進廣闊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飛來的明鏡,空中彩云結成綺麗的海市蜃樓。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2.細讀詩作,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景色,注意寫景視角的轉換,體會詩人心境的變化。乘舟東下,隨著船只的移動,兩岸的景色像畫卷一樣展開、變換。頷聯以移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地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地消失;江水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山嶺本是靜止的事物,卻如影隨形,竟至于消失,這里作者化靜為動,使景物富于動態(tài);江水本在河道中奔涌,卻仿佛流入遼遠無際的荒原,顯得視野遼闊,境界高遠。頸聯則以靜止的視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兩幅圖畫。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圖,寫朗月映照下的夜景,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寫出江水的澄凈明澈。第二幅是天邊云霞圖,寫黃昏時的景象,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這兩聯的景物,或天高地遠,氣象闊大,或風物靈動,景色優(yōu)美,正是作者喜悅開朗心境的展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表現出作者遠游異鄉(xiāng)、闖蕩世界的興奮心情。但隨著離鄉(xiāng)越來越遠,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就越來越濃,最后一聯則轉入思鄉(xiāng)之情的抒發(fā)。5.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一、作者簡介:白居易(772一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二、背景與主題唐穆宗長慶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到杭州上任。第二年,春天剛剛來臨,早就思慕杭州西湖美景的白居易來到湖邊游賞,興之所至,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錢塘湖春行》。詩作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之情。三、詩歌賞析1.參考譯文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云低垂,秀色無邊。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2.賞析頷聯中“爭”“啄”兩個字的妙處。這兩個動詞極富表現力,細致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幅早鶯爭著飛向朝陽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tài)場景,生動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機。3.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跺X塘湖春行》寫的是初春景色,詩中哪些詞語透露出這一點?《錢塘湖春行》一詩圍繞初春來寫,描繪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詞語都能看出初春景象來,如“早鶯”“新燕”自不必說,“幾處”說明早鶯尚少;“爭暖樹”說明是乍暖還寒時候,早鶯爭奪向陽的樹木;“誰家新燕”說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皝y花漸欲迷人眼”說明花兒還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淺草才能沒馬蹄”說明芳草才生,尚未長高。教材習題01《野望》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聯系作者的生平,說說你對詩作思想感情的理解。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材習題02《黃鶴樓》一詩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解題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首聯和領聯的寫法特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材習題03《使至塞上》的頸聯被譽為“獨絕千古”,清人黃培芳認為其妙處在于“‘直’‘圓’二字極錘煉,亦極自然”。你怎么理解這一說法?你覺得這兩句詩好在哪里?解題方法引導學生鑒賞名篇名句,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妙處。教材習題04李白年輕時曾“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渡荊門送別》就寫于他乘舟東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細讀詩作,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中所寫的景色,注意寫景視角的轉換,體會詩人心境的變化。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把握詩歌寫景的特點,體會作者前后思想感情的變化??键c一理解詩歌內容1.理解性默寫填空。(1)王績《野望》一詩中“,”兩句,抒發(fā)了詩人向先賢尋求慰藉的苦悶和悵惘之情。(2)《黃鶴樓》中,運用對偶手法描寫出黃鶴樓兩岸視野開闊、景象優(yōu)美的句子是:,。(3)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中,“,”兩句,以傳神的筆墨描繪了雄奇壯觀的塞外風光,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4)李白《渡荊門送別》中借江水來表達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5)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一詩中,描寫早春鶯歌燕舞所帶來的勃勃生機的詩句是:,??键c二分析概括情感2.在《使至塞上》整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根據詩歌內容補全下面的空格。考點三:畫面角度賞析3.古人評價《黃鶴樓》一詩具有“氣象恢弘、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請結合此詩頸聯和尾聯的內容分析本詩“繪畫美”的特點??键c四意象分析鑒賞4.《錢塘湖春行》一詩作者緊扣季節(jié)特征選取意象。請從畫線句中選取一個意象,分析意象特點及其蘊含的情感。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考點五藝術手法分析5.《黃鶴樓》一詩首聯和頷聯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一.《野望》1.理解性默寫(1)點明時間地點和事件,并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運用對偶手法描寫傍晚時分,遙望山野,滿目濃濃秋意的對偶句(寫景句):,。(3)以動寫靜,襯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詳與寧靜,也寫出了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愿而歸的句子是:,。(4)王績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懷傷,在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表現詩人身處亂世,前途無望,孤獨抑郁心情的句子是:,。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2.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所展現的畫面。3.結合全詩內容說說尾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二.《黃鶴樓》4.理解性默寫填空。(1)畢業(yè)多年后當你再回母校,發(fā)現已是物是人非,也許會像崔顥在《黃鶴樓》中所寫的一樣發(fā)出“,”的感慨。(2)崔顥《黃鶴樓》中用對偶手法描寫出黃鶴樓兩岸視野開闊、景象優(yōu)美的詩句是“,”。(3)《黃鶴樓》中情景交融,抒發(fā)了游子悲苦的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是“?”。(4)《黃鶴樓》中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意境相仿的詩句是“?”。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5.本詩首聯和頷聯是怎樣將神話傳說與眼前景物融為一體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古人評價本詩具有“氣象恢弘、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請結合此詩頸聯和尾聯的內容分析本詩“繪畫美”的特點。三.《使至塞上》7.理解性默寫填空。(1)《使至塞上》敘述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的詩句是:,。采用對比手法,點明時間,表現詩人失意情緒和飄零之感的詩句是:,。(2)不僅顯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緒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3)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的語句是:,。(4)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通過寫景來交代行蹤,暗示詩人因為受到排擠而內心激憤、抑郁之情的詩句是:,。(5),兩句即景設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達詩人惆悵、抑郁心情。(6)由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以使人聯想到范仲淹《漁家傲》中同是寫邊塞景象的句子是:。(7)王維在《使至塞上》一詩中,描繪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的詩句是:,。(8)《使至塞上》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渾壯美景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9)《使至塞上》表現了邊塞將士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也暗示出戰(zhàn)事頻繁的句子是:,。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使至塞上王

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8.在整首詩中,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根據詩歌內容補全下面的空格。9.王維作完此詩后,友人稱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請簡要分析王維希望友人稱贊這一聯的原因。四.《渡荊門送別》10.理解性默寫填空。(1)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一詩中,點明出發(fā)地.目的地的語句:,。(2)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一詩中,化靜為動,表現雄渾開闊的意境的詩句是:,。(3)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一詩中,表達了奇特大膽的想象這一特點的詩句是:,。(4)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中,借故鄉(xiāng)之水的深情厚誼,表達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語句是:,。(5)《渡荊門送別》比喻描寫楚地江水澄澈水霧彌漫的句子是:,。(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用比喻描寫水中月、天上云的美麗景象)詩歌賞析,完成下面小題。【甲】渡荊門送別

【乙】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李白

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