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魏源在《海國圖志》中介紹某國的制度時說:“事無大小,必須各官合議,然后準行:即不成允,亦須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選擇公舉?!边@一國家應是A.美國B.德國C.日本D.俄國2.在古雅典某一時期,教師、醫(yī)生、會計、警察、公務員、銀行家等職業(yè)基本上都是由奴隸擔任,在經濟事務尤其是公共工程中,也大致做到了公民、奴隸同工同酬;在雅典的街上,從穿著上幾乎看不出奴隸和公民的分別,奴隸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這反映了該時期雅典A.能夠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制度具有普適性特點C.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 D.奴隸階級成為城邦的主人3.中華民國初年和近代英國均出現過責任內閣制,其共同點是A.以君主作為行政首腦B.限制國家元首權力C.依據成文憲法而確立D.存在時間均較短暫4.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會特征之一,以下對其認識最全面的是A.直接造成印度社會階層的隔離 B.有利于印度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C.對印度社會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 D.對佛教的產生發(fā)展有一定影響5.一名女子說:“我不知道我算是哪國人,我的祖父因為信奉新教,被教區(qū)神父處罰終身苦力;我的父親被老爺打成跛子;我的丈夫從軍去了,我不知道他究竟是幫誰打仗?!庇腥伺u這名女子的丈夫及家人愚蠢,竟然為剝削他們的國王、貴族、教士作戰(zhàn)。根據這段資料的內容,該女子最可能生活在A.15世紀初意大利的莊園 B.16世紀末日爾曼北部城市C.17世紀英國的港口農村 D.18世紀末法國中部的小鎮(zhèn)6.1924年8月,孫中山指出:“現在一般青年學者信仰馬克思主義,一講到社會主義,便主張用馬克思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社會經濟問題,……我們今日師馬克思之意則可,用馬克思之法則不可?!边@反映出當時國民黨A.逃避現實,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認可B.喪失了領導國民革命的主導地位C.試圖消除與中國共產黨的分歧D.注重借鑒科學社會主義的精神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我國茂新和福新公司生產的"兵船牌"面粉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英、法、南洋的新加坡、呂宋等地,每年出口量達五、六百萬包。這表明當時A.中國對外貿易逆差得到逆轉 B.國內面粉生產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C.政府鼓勵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 D.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空間得到擴展8.正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之時,一位思想家提出,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因為他是契約的產物,如果反對他,就是反對自己。這位思想家應該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爾泰 D.盧梭9.東漢時期的張仲景被稱為“醫(yī)圣”,其生前并無畫像傳世,也未留存任何與容貌有關的資料,但后世依照個人想象為張仲景繪像者頗多。下列兩幅畫像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價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術技藝高超C.體現文人畫注重形似的特點 D.反映了中醫(yī)學的傳播與發(fā)展10.如表是20世紀世界局部戰(zhàn)爭與武裝沖突次數統(tǒng)計,是根據學者研究整理而成,據此可以說明20世紀80年代29場國與國之間:19場,占66%國內沖突:10場,占34%1990-1994年18場國與國之間:3場,占17%國內沖突:15場,占83%A.世界整體發(fā)展形勢日趨緩和B.國際格局變動導致國內矛盾激化C.兩極格局有效維護了世界和平D.軍事大國不再是武裝沖突的主角11.近代史學術界對李鴻章的評價可謂爭議頗多,研究資料也是種類繁多。下列材料中有助于接近歷史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是A.長篇歷史小說《李鴻章》 B.《評李鴻章的反動言論》C.關于李鴻章的史學論著 D.李鴻章的奏折和書信影印件12.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評價說:“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自問亦未有何等隕越,乃無端發(fā)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yè),掃地無余……半生名節(jié),被后生輩描畫都盡。”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A. B. C. D.13.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強暴占領東三省,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這意味著A.中共謀求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中共關于主要矛盾的論斷出現失誤C.中共對其基本政策進行初步調整 D.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發(fā)生根本變化14.晚清以來“青年”的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階段:清末時“革命青年”,“五四時期”是“新青年”,后來則是“進步青年”。其中,“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導致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B.十月革命和一戰(zhàn)的影響C.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D.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5.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一些超大企業(yè)在設立自己的科研機構和信息網絡的同時,還派出大量人員收集信息和推銷產品,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說明壟斷組織A.加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 B.使企業(yè)生產的計劃性增強C.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發(fā)展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16.唐代吏部對于下級官員的選官量才注重“四事”,分別是身材豐偉、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yōu)良。如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又稱“三實”。這反映了A.科舉制有利于選拔優(yōu)秀的官員 B.形象與文化是選官優(yōu)先標準C.官員勤勉任勞的品質最被看重 D.儒家立德觀念具有至高地位17.17世紀從甘蔗被移植到英屬的巴巴多斯島和法屬的馬提尼克島開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島嶼被開辟成為甘蔗種植園。加勒比海地區(qū)的風貌、居民構成、經濟方式都在漸漸變化,歷史學家將這一持續(xù)不斷的變化稱為“蔗糖革命”。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 B.價格革命的影響C.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 D.工業(yè)革命的推動18.下列政權與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遼——耶律阿保機 B.西夏——元昊C.金——完顏阿骨打 D.元——鐵木真19.公元前4世紀,德謨斯梯尼曾多次擔任雅典重要官職,經常發(fā)表演說,在公民大會提出議案。他曾資助城邦購買糧食、修筑城垣,出資贖回被俘公民,先后承擔了5次艦船捐、2次宴會捐、2次合唱捐。這反映出當時雅典A.面臨嚴重財政困難 B.金錢左右城邦民主制度C.頻繁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 D.政治人物重視公共利益20.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1.二戰(zhàn)期間,德國將侵略波蘭的戰(zhàn)役拍成故事片,取名為《火的洗禮》,并在進攻挪威時放映,以打擊其斗志,而英國則將這部電影更名為《苦難的一-幕》在國內放映,并將它作為禮物贈送給羅斯福和斯大林。1947年~1954年美國制作了幾十部用于刻畫美國“共產黨分子”形象的電影,這些人往往是衣冠楚楚,實際上卻陰險狡詐且冷酷無情。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A.東西方存在著嚴重文化差異 B.電影的政治功能凸顯C.電影的制作受意識形態(tài)影響 D.“冷戰(zhàn)”興起與發(fā)展22.林則徐在廣東禁煙期間,依據多份英文報紙,主持翻譯出《澳門新聞紙》。其中絕大部分是亟需了解的夷務或軍情,但也有英國女王宮中女官名單與薪水、菲律賓農業(yè)、秘魯公司招股、彩色地圖印制法、南北極探險、船只保險廣告等非緊要內容。由此可知,當時A.林則徐試圖更全面地了解外部世界B.國人已突破天朝上國的觀念C.翻譯英文報刊的工作較為主觀隨意D.林則徐關注到西方政治制度23.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將行中書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與財政。明太祖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地方藩王割據勢力B.提高地方機構的行政效率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職權D.改變地方權力過大的弊端24.英國議會于1721年通過法案.“禁止使用或者穿戴印或者染的平紋織布(棉料),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生產的",以平息毛紡織制造商的憤怒,但棉毛麻混紡被認為屬于呢絨業(yè)的分支而并未禁止。這一禁令A.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到來 B.使毛紡織業(yè)得以飛速發(fā)展C.遏制了商業(yè)資本的興起 D.受到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25.下列數據中,最能說明“2952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論斷的是()A.資本主義經濟由2.9%下降到不足2% B.合作社經濟由2.5%上升到3.4%C.公有制經濟由22.3%上升到5.2% D.國營經濟由29.2%上升到7.2%26.在一位偉人的去世訃告中,對他的貢獻有著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chuàng)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并報償后代的勞動?!边@位偉人是A.瓦特 B.富爾頓 C.懷特尼 D.愛迪生27.1963年,美國公民米蘭達因罪被州法院判刑,當事律師以“執(zhí)法部門在訊問嫌疑人之前,未告知嫌疑人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利”違背憲法第五修正案為由,上訴至聯邦法院。1966年聯邦法院認定米蘭達供詞無效,推翻了州法院判決,并責令重審。該案例說明美國A.司法體制僵化法官墨守成規(guī) B.審判結果取決于對法律的解釋C.聯邦法院對憲法擁有解釋權 D.審判程序缺乏公正性和客觀性28.進入21世紀后,英國脫歐、歐洲民粹主義興盛、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回潮、各國呼喚改革世貿組織等現象震動世界。這些現象A.導致了發(fā)達國家走向快速的衰落B.反映了世界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思C.反映了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必然性D.推動了政治多極化格局開始建立29.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而黃宗羲卻認為:“君臣的名分,是因為天下的緣故而有的,我如果沒有治理天下的職責,那么我對于君主來說就是路人。而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边@主要反映出黃宗羲A.反對入世為官 B.主張限制君主權力C.強調民主思想 D.倡導新型君臣關系30.西周實行“世祿制”,各級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戰(zhàn)國時期,官員大都實行俸祿制,發(fā)放糧食依量官職高低而存在等級差別,高者萬石。這一變化A.減輕了土地兼并現象 B.調動了官員的工作主動性C.瓦解了傳統(tǒng)的宗法制 D.有利于君主集權制的形成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fā)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也成了新文化運動一個轉貫穿始終的主要話題——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1)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2)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啟蒙運動”的桂冠?(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簡要說明理由。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9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隨商船前往中國,并致信中國皇帝。不幸,船隊到好望角時遇難,又遭遇葡萄牙艦隊襲擊,最終全部覆沒,信件并未送到。以下節(jié)選自該信:“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國忠實臣民里查·阿倫及托馬斯·布羅菲爾德,系我英格蘭王國倫敦城之商人。彼等堅決懇求吾人準許彼等取海道前往貴國貿易。蓋貴國治理堅固而賢明,其聲譽傳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僅欲參見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貴國期間,遵循貴國之法令。……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國人來貴國某處、某港、某地、某鎮(zhèn)或某城貿易時,務請賜以自由出入之權,與其他國人在貴國貿易所享受者,一無差等。則吾人在他方面不獨對于陛下盡具事上國之道,且為我兩國國君及臣民之互愛與貿易起見,愿對于貴國人民之入境貿易者,到處予以自由,加以保護(如陛下以為善者)?!薄獡捴轮小段黠L拂夕陽:鴉片戰(zhàn)爭前中西關系》材料二1986年10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中國,這是歷史上英國君主對中國的第一次國事訪問。……中英雙方交換了有紀念意義的禮品?!踹€把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當年寫給明朝萬歷皇帝的一封信(當時未能送達)作為禮物當面贈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獡r任中國外交部長助理唐龍彬《憶英國女王第一次訪華》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國的目的,并比較當時中英兩國在政治、經濟上的異同。(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華的背景,并分析其贈送書信傳遞了哪些信息。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連那些素來不問政治、清高脫俗的教授和學者也加入了“保衛(wèi)祖國”的大合唱。愛因斯坦本人則公開表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他認為科學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樣,避開那些數不清的對炮彈、潛艇和飛機的研究。他說:“在我看來,戰(zhàn)爭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寧愿被千刀萬剮,也不愿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進入三十年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轉變?yōu)榉e極的和平主義者。1933年4月,有人請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絕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時青年,他發(fā)表公開信回答說:“如果我是比利時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不會拒絕服兵役。我將愉快會參軍。我相信,這將有助于拯救歐洲?!焙髞韾垡蛩固挂凭用绹?。在得知希特勒動員力量進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給羅斯福總統(tǒng)寫信,建議美國加快研究。1945年,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擲了原子彈。愛因斯坦悔恨地認為是自己“按了按鈕”,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國人不會成功地制造原子彈,就一點忙都不會去幫了。他認為,清除原子彈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已經成為今天最迫切的問題,因而積極投身到反戰(zhàn)和平運動中?!幾圆级鳌稅垡蛩固勾髠鳌罚?)根據材料,指出愛因斯坦和平主義思想的變化。(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愛因斯坦關于科學與戰(zhàn)爭關系的基本觀點。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實際上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對教材知識的識記能力。材料講的是民主決議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地方有自治權,所以答案選A。德國和日本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俄國也是君主專制國家,這些與材料不符,所以排除B、C、D??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民主政治2、C【解析】

古雅典奴隸從事多種職業(yè),和公民同工同酬,同樣服飾,甚至可以成為大富翁,說明雅典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義影響,C項正確;奴隸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并不平等,A項錯誤;民主制度的不適用于奴隸,B項錯誤;古代雅典城邦的主人是奴隸主階級,D項錯誤。3、B【解析】

責任內閣制的行政首腦為內閣首相,且中華民國沒有君主,故A項錯誤。在責任內閣制下,國家元首不掌握實權,真正大權掌握在首相和議會手中,通過這樣限制了國家元首的權力,故B項正確。中華民國初年的責任內閣制依據《臨時約法》確立,英國責任內閣制并沒有成文的憲法規(guī)定,故C項錯誤。中華民國初年的責任內閣制很快被袁世凱破壞,而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則一直保留至今,故D項錯誤。4、C【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最全面”,結合所學可知,種姓制度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qū)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最重要的特征是職業(yè)世襲和內婚制,種姓之間界限森嚴,互相不能通婚、交往,不能共食、并坐,這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員提供了保護,但它制造種姓隔離,維護社會的不平等,不利于印度社會的穩(wěn)定,對印度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故C正確,B錯誤;A項錯在“直接”,排除;種姓制度對佛教產生關系不大,排除D。5、D【解析】試題分析:從題干材料“我的祖父因為信奉新教,被教區(qū)神父處罰終身苦力”可知這個時候新教已經出現,只是在題干這個女子所屬的地區(qū)是舊教勢力較強大的地區(qū),所以才會受到舊教勢力的迫害,故A項在時間上與題意不符;B、C所屬的區(qū)域均是新教勢力較強的地方,故不會出現題干材料中的現象。由材料“……竟然為剝削他們的國王、貴族、教士作戰(zhàn)”可知,該地區(qū)屬于階級差別非常嚴格的社會,故D符合題意。所以應選D??键c: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近代政體在歐洲大陸的擴展·法國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6、D【解析】

根據材料“我們今日師馬克思之意則可,用馬克思之法則不可”可知孫中山主張學習馬克思主義,體現的是注重借鑒科學社會主義的精神,D選項符合題意。逃避現實,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認可的說法明顯錯誤,A選項排除。國民大革命中,國民黨處于領導地位,B選項排除。1924年1月后,國民黨一大召開后,國共合作實現,二者最低奮斗目標是一致的,C選項排除。7、D【解析】

本題以一戰(zhàn)期間我國面粉業(yè)的發(fā)展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表明,一戰(zhàn)期間,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生產的面粉不僅暢銷國內。并且遠銷國外,說明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的市場空間得到拓展,D項正確;材料現象雖有利于改變對外貿易的狀況,但不能說明得到逆轉,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市場擴展,不是技術創(chuàng)新,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態(tài)度,C項錯誤。8、A【解析】

根據材料“國家的統(tǒng)治者具有絕對的權力,人民應該對他無條件的服從”結合所學可知,霍布斯指出社會是一群人服從于一個人的威權之下,而每個人個人將剛剛好的自然權力交付給這威權,讓它來維持內部的和平、并抵抗外來的敵人,符合霍布斯主張,A項正確;洛克主張兩權分立,材料內容體現了霍布斯主張,B項錯誤;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主張君主立憲制,C項錯誤;盧梭主張推翻君主專制,提倡民主共和制,D項錯誤。9、D【解析】

漢代張仲景在明清時期有畫像,而且在日本印刷品上出現,說明張仲景代表的中醫(yī)學得到傳播和發(fā)展,D正確;兩幅畫像在研究張仲景相關內容時有一定的史料價值,A排除;題干中的兩幅畫像不是雕版印刷品,排除B;文人畫重在寫意,排除C。10、B【解析】

從表中可知,冷戰(zhàn)結束后,各國之間戰(zhàn)爭大幅減少,國內沖突加劇,說明在冷戰(zhàn)掩蓋下國內矛盾暴露出來,故B正確;從數據上看,冷戰(zhàn)后短短的四五年時間,就有18場局部戰(zhàn)爭與武裝沖突,不能說明世界形勢在緩和,故A錯誤;C、D材料均未體現,排除?!军c睛】本題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題的關鍵是看懂表的內容。考查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1、D【解析】

第一手史料是當事人留下的日記或者手稿等,李鴻章的奏折和書信影印件屬于當事人留下東西,應該是第一手史料,D正確;A、B和C均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12、C【解析】

結合“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yè),掃地無余”分析,反映了李鴻章被封為封疆大吏、主辦洋務運動、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等史實,故正確選項為C。A領導了虎門銷煙;B領導了洋務運動;D領導了戊戌變法。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地主階級洋務派?李鴻章【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3、C【解析】材料“1931年”“全中國工農兵士勞苦民眾必須……一致反對日本”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共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調整,故C項正確;材料“變帝國主義壓迫中國的戰(zhàn)爭,為擁護蘇維埃中國反帝國主義反國民黨的革命戰(zhàn)爭,以解放中國”說明A項錯誤;1935年華北事變標志著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故B項錯誤;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封建反侵略,故D項錯誤。14、D【解析】

由材料結合史實可知“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是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舊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結果,“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強調社會解放的結果,故選D項;民族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推動新文化運動的傳播,這僅與“新青年”關心個人的生活與解放有影響,排除A項;十月革命與一戰(zhàn)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而推動“進步青年”慢慢轉向關心整個社會的解放,但B項不是導致材料中轉變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鴉片戰(zhàn)爭以后民族矛盾就逐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而不是導致材料中轉變的原因,排除C項。15、B【解析】

超大企業(yè)重視構建信息網絡和收集信息,目的是使生產與市場需求配合更密切,這樣使得企業(yè)生產的計劃性增強,B正確;加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A;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完成之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才最終形成,也即經濟全球化尚未真正實現,因此這一時期壟斷組織的行為并不能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C排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期間的壟斷屬于私人壟斷階段,其指導思想依然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因此D中“克服”表述絕對,排除。16、B【解析】

據材料可知,“身材豐偉”是形象方面的要求,“言詞辯正、書法遒美、文理優(yōu)良”是文化方面的要求,以“四事”為選官優(yōu)選標準,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科舉制的選官,A項錯誤;官員勤勉的品質是排稍后的標準,C項錯誤;材料沒有強調儒家立德觀念的地位,D項錯誤。17、C【解析】

加勒比海地區(qū)成為蔗糖出產區(qū),主要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國際分工的劃分有關,故選C;加勒比海地區(qū)出現“蔗糖革命”和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以及價格革命無關,排除AB;17世紀時工業(yè)革命尚未開始,無法體現工業(yè)革命的推動,排除D。故選C。18、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選項錯誤,符合題意;遼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機,A選項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選項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顏阿骨打,C選項排除。19、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德謨斯梯尼作為政治人物積極承擔社會義務,重視公共利益,因此D選項正確;積極承擔城邦公共支出不能說明雅典財政困難,A選項錯誤;B選項中“左右”一詞表述絕對,材料并未體現,排除;材料并未體現當時雅典頻繁發(fā)動戰(zhàn)爭的內容,C選項錯誤。故選D。20、A【解析】

依據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fā)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21、B【解析】

德國通過電影打擊挪威的斗志,英國使用同一部電影激發(fā)反法西斯意識,美國通過電影打擊蘇聯和共產黨,說明凸顯了電影的政治功能,故選B;德、英、美都屬于西方國家,不能體現東西方之間的差異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排除AC;《火的洗禮》(或《苦難的一幕》)出現在二戰(zhàn)期間,此時冷戰(zhàn)尚未興起,D項僅反映了部分題意,排除。故選B。22、A【解析】

林則徐在了解亟需的夷務或軍情的同時,也了解了許多非亟需了解的內容,表明他試圖從更多的維度了解西方世界,故選A;B、D選項夸大了材料的意思,C選項不符合史實,均排除。故選A。23、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元朝實行中書省制度,集地方軍政、財政和民政等大權于一身,權力較大,明太祖將行中書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與財政,分割地方權力,改變了地方權力過大的弊端。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明太祖朱元璋設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權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據勢力;B選項錯誤,分散地方權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選項錯誤,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權力,與中央官員丞相無關。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24、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這一禁令并未禁止“棉毛麻混紡”,且禁止外國棉布的進口,擴大了本國市場,這就為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有利于工業(yè)革命的到來,故答案為A項;B項表述與18世紀英國經濟發(fā)展史實不符,排除;當時商業(yè)資本已經興起,排除C項;這一禁令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排除D項。25、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2952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確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故C項符合題意。A項,與公有制經濟無關,排除。合作社經濟與國營經濟均屬于公有制經濟,故排除BD兩項。26、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chuàng)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A正確;B、C、D與材料無關,排除。27、C【解析】

因米蘭達未被告知嫌疑人有不被強迫自證其罪的權利,執(zhí)法部門這一行為違背了憲法規(guī)定,因此聯邦法院推翻了州法院的判決,由此可見聯邦法院作為最高司法機關,對憲法有解釋權,C正確;A與題無關,排除;審判結果取決于證據是否充分而非對法律的解釋,排除B;米蘭達案例體現了審判注重程序,排除D。28、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脫歐、歐洲民粹主義興盛、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回潮、各國呼喚改革世貿組織等現象反映了世界各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思,故B正確;發(fā)達國家走向快速的衰落不符合史實,故A錯誤;英國脫歐沒有體現出經濟區(qū)域集團化的必然性,故C錯誤;政治多極化格局在20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故D錯誤。29、D【解析】

由材料“自西漢以來,君為臣綱被認為不可動搖”“黃宗羲卻認為……為君之師友”可知,黃宗羲倡導建立新型的君臣關系,故選D;材料“我一旦為官,則為君之師友”即已說明黃宗羲并不反對入世為官,排除A;材料中黃宗羲重新定義了為官之道,卻未說明君主權力應當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對君主權力的限制,故其也無法體現民主的思想,排除C。30、D【解析】

戰(zhàn)國時期實行俸祿制,根據官職高低發(fā)放,這是對世卿世祿制度的突破,有利于加強君主集權,D正確;官員俸祿制度的出現和土地兼并之間并無因果聯系,而且戰(zhàn)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剛剛確立,土地兼并現象并不突出,排除A;俸祿制存在等級差異,對于官員工作主動性方面的調動有限,排除B;C中“瓦解”表述絕對,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民族危機因鴉片戰(zhàn)爭而凸顯,因甲午戰(zhàn)爭而激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腐朽統(tǒng)治,但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礎。(2)與啟蒙運動一樣,新文化運動批判了現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為后續(xù)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樣具有思想啟蒙的性質。(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華民國,但民主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作為系統(tǒng)的理論如答不同意(觀點),也可適當賦分,因為畢竟是從制度走向文化,本質上可以說是不同的追求。【解析】

(1)根據材料“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fā)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與挽救民族危亡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把民族危機對應“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就是鴉片戰(zhàn)爭開始出現民族危機,到甲午戰(zhàn)爭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到“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但是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礎。(2)稱新文化運動是“啟蒙運動”的原因可以將新文化運動和啟蒙運動進行對比,得出共同點。如從新文化運動批判了現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為后續(xù)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進行回答。(3)對這個問題首先要表明觀點,然后再論述。正常應該持同意觀點,相對較好回答。主要從中華民國建立,但民主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準備系統(tǒng)的理論來論述。32、(1)目的: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試圖與葡萄牙爭奪東方市場;與中國建立平等自由的貿易關系。同:政治:都是君主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