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登泰山記》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登泰山記》教學設(shè)計追尋我們心中的太陽
教學目標:
1.語言構(gòu)建與運用:了解《登泰山記》相關(guān)常識,積累相關(guān)文言字詞,背誦《登泰山記》。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理清本文思路,引導學生思考游記寫景背后的深意。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鑒賞泰山日出的美景,寫景方法以及景物特點。感受泰山的山水美。4.文化傳承與理解:培養(yǎng)學生不畏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引導學生探究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獲得物我相融、神與物契的精神境界。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1.掌握《登泰山記》中的文言實詞含義和用法。
2.賞析泰山日出美景,思考登游寫景背后的深意,領(lǐng)略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獲得物我相融、神與物契的精神境界,
難點:
1.登游寫景背后的深意。
2.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
學情分析與教材分析:
1.學情分析:
(1)《登泰山記》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言不甚深,結(jié)合課文注釋,高一學生完全能讀懂文章字面大意。基于此,關(guān)于本文的文史知識、文言知識以及文章基本內(nèi)容,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
(2)對于寫景散文的鑒賞,通過一個多學期的高中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基礎(chǔ)和能力,所以,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聦W生可以很好的完成這項任務(wù)的學習。
(3)而關(guān)于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有什么深意的問題,學生則難以獨立解決。因為《登泰山記》一文除記敘登山過程及描寫日出過程外,沒有表達游覽者的情緒狀態(tài),整篇文章貌似于記流水賬,基于此,教師一是要通過引導學生鑒賞品讀文本,讀出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能從中看見姚算這個人;二是要在學生搜集整理的背景資料基礎(chǔ)上進行補充,引導學生探尋作者簡潔平淡文字背后的深意,從而走進姚鼎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認識姚算這個人。
2.教材分析:
(1)《登泰山記》首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最基礎(chǔ)的學習任務(wù)是文言知識的積累。而本文比較淺顯,所以結(jié)合課文注釋,學生自己可以比較輕松地完成這項學習任務(wù)。
(2)《登泰山記》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wù)群,對于這一任務(wù)群,高中新課標在“學習目標與內(nèi)容”上有要求“精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shù)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寫作經(jīng)歷,發(fā)揮想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根據(jù)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gòu)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認識作品的美學價值,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以此對標《登泰山記》,可以將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為:在反復誦讀中理解欣賞作品中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內(nèi)涵,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借助背景材料,深入探尋,真正讀懂姚鼎這個人;領(lǐng)略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獲得物我相融、神與物契的精神境界,并以審美的眼光觀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尋找屬于自我心靈的山水。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安排說明:基于《登泰山記》所在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情懷"的學習要求,基于本文是游記散文的文本特點,基于高一學生的學情,設(shè)置了三大學習任務(wù)——文言知識的積累、泰山美景的賞析、文字背后深意的探究,由此,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本文上述學習任務(wù)。第一課時完成文言知識的總結(jié),夯實基礎(chǔ);然后進行行文脈絡(luò)的梳理,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課時賞析作者筆下的泰山美景,并探究其平淡、洗練文字背后的深意。從而領(lǐng)略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獲得物我相融、神與物契的精神境界,并以審美的眼光觀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尋找屬于自我心靈的山水。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任務(wù)
根據(jù)《登泰山記》的文本特點,設(shè)置前置任務(wù)和課上任務(wù)。前置任務(wù),提前一兩天布置下去,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完成知識性學習,掌握《登泰山記》相關(guān)知識,了解作者相關(guān)情況,并解決字詞問題,掃除閱讀理解障礙,基本上能夠理清文章脈絡(luò)。
學習活動說明:設(shè)置課前預習任務(wù),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基
礎(chǔ)性的知識、常識性的知識、難度系數(shù)不是太高的知識,凡是能夠獨立完成的任務(wù)都讓學生預先完成。
二、課堂導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娋?;孟子有語“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五岳獨尊,自古不乏登臨者歌詠,亦深受歷代帝王尊崇,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清朝桐城派散文家姚算的《登泰山記》。
三、課中學習任務(wù)
主要學習活動:課上學生展示預習成果
以組為單位,按部就班展示預習任務(wù)。以抽簽方式?jīng)Q定一個小組的展示內(nèi)容,小組內(nèi)同學及組外同學可以進行糾正和補充,最后由教師作相應(yīng)糾正、補充,并做簡單總結(jié)。
學習活動說明:此活動以學生展示為主,教師引導糾正、補充為輔。通過此項學習活動設(shè)置,一是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便于及時引導、糾正或者補充;二是有利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從而更有利于進一步深入地學習和探究相關(guān)內(nèi)容;三是有利于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概括能力,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育和成熟。
(一)關(guān)于泰山關(guān)于文體“記”:
1.泰山:我國五岳之首,古稱東岳,別稱岱宗、岱岳,與湖南的南岳衡山、陜西的西岳華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稱五岳。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shù)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蔼毑教煜?晚霞夕照”“黃河玉帶"云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絕"。泰山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把它當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27次。泰山也受到歷代文人的禮贊,山上留有上千處題詠石刻,使之成為我國文化藝術(shù)的寶庫。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象征。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
2.與泰山有關(guān)的詩句、俗語、成語: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献?/p>
泰山不讓微塵,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钏埂吨G逐客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抉R遷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p>
人心齊,泰山移。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
泰斗:古代認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眾星中最明,因此常用以比喻德高望重或者卓有成就而為眾人所崇仰的人。
泰山泰水:舊時稱妻父為泰山,妻母為泰水。又因泰山古稱東岳,故妻父又稱岳父,妻母則稱岳母。
3.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二)關(guān)于姚算和桐城派:
1.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在今桐城中學內(nèi)),世稱惜抱先生,安慶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槐并稱為“桐城派三祖”。
姚鼎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鄉(xiāng)試,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館改主事,曾任山東、湖南副主考,會試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庫全書館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辭官。歸里后,以授徒為生,先后主講揚州梅花書院、安慶敬敷書院、歙縣紫陽書院、南京鐘山書院,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人弟子。嘉慶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鐘山書院,享年83歲。
2.桐城派:是中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崛起于清初,亦稱“桐城古文派",世通稱“桐城派”,文派以城為名,以其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槐、姚鼎的籍貫均為江南安慶府桐城(包括今安徽省縣級桐城市、銅陵市樅陽縣及安慶市宜秀區(qū)一帶)得名。桐城派統(tǒng)領(lǐng)清代文壇200余年,這也使得素有“文章甲天下,冠蓋滿京華"的桐城獲得了“文都”的美譽。
桐城派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它以其文統(tǒng)的源遠流長、文論的博大精深、著述的豐厚清正而風靡全國、享譽海外,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顯赫地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座豐碑。截至2018年3月,師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中國19個省(市)計1211人,傳世作品2000余種,主盟清代文壇200余年,其影響延及近代,對當代為文亦不無啟迪借鑒之作用。
(三)《登泰山記》文言知識點:
《登泰山記》應(yīng)該掌握的重點知識: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三例
①其級七千有余?!坝?通“又”
②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安?通“彩”,翻譯成“五色"
③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班鳌蓖ā皥A",翻譯成“圓形的”,指山石
(2)詞類活用六例
①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向西"
②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向東”
③崖限當?shù)勒?。限,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門檻一樣"
④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翻譯成“走,走路”
⑤極天云一線異色。線,名詞作狀語,翻譯成“像線一樣"
⑥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翻譯成“照亮”
(3)古今異義詞七例
①至于泰安。至于,古義,翻譯成“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②是月丁未。是,古義,翻譯成“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③復循西谷。復,古義,翻譯成“再,又";今義,翻譯成“往復,重復”
④戊申晦。晦,古義,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翻譯成“昏暗,夜晚"
⑤多平方。平方,古義,翻譯成“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名詞
⑥亭東自足下皆云漫。足下,古義,翻譯成“腳下",指山石;今義,足下是對對方的尊稱,譯為“您”。
⑦下有紅光,動搖承之。動搖,古義,翻譯成“晃動,搖蕩";今義,翻譯成“不堅定,不穩(wěn)固”。
(4)特殊句式判斷句五例
①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者,……也"提示性的詞語表示判斷。
②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也”提示性的詞語表示判斷。
③此東海也。以“也"提示性的詞語表示判斷。
④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以“皆”提示性的詞語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
⑤余所不至也。以“也"提示性的詞語表示判斷。
定語后置句兩例
①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摺!把孪蕻數(shù)勒摺币痪渲?,“限當?shù)?為“崖”的定語。
②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鞍兹糸似褦?shù)十立者"一句中,“數(shù)十立者”為“白若樗蒲"的定語。
省略句七例
①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語代詞“余”。
②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吧n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③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④生石罅?!吧鼻懊媸÷灾髡Z:樹?!吧?后面省略介詞“于”,“于"相當于“在”。
⑤復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⑥余始循以入?!把焙竺媸÷再e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⑦中谷繞泰安城下?!爸泄取焙竺媸÷再e語代詞“之",“之”代“水"。
(5)翻譯:略
(四)梳理文章脈絡(luò),理清行文思路,明確文章所寫景色。
1.開頭部分:文章開頭簡要介紹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為讀者提供了泰山的基本信息,也為整篇文章的展開奠定了基礎(chǔ)。
2.登山過程:作者與好友朱孝純從京師出發(fā),經(jīng)過齊河、長清,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最終到達泰安的經(jīng)過。
3.山頂景象:描繪了泰山高峻、雄渾的自然景觀,展示了泰山獨特的自然美。
4.日出景象:作者詳細記錄了從傍晚到日出再到日出后的不同景色變化,壯觀美麗。
5.人文景觀:在描寫自然景觀的同時,文章還介紹了泰山的人文景觀,展現(xiàn)了泰山的古老風貌和文化底蘊。2
6.結(jié)尾部分:簡潔明了地總結(jié)了泰山的多石、少土、多松樹等自然特征。
第二課時
一、課堂導入
雨中登泰山有雨中登泰山的雅興,雪中登泰山有雪中登泰山的奇趣。大風揚積雪擊面,
嚴寒下頂風冒雪,我們可以感受得到姚鼎心底對泰山日出的執(zhí)著追求和熱烈向往,那么作者是以怎樣的筆觸,去描繪的泰山風景和畫面,又寄托了怎樣的情感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賞析姚算筆下的泰山之景,并且探究他寫景背后的深意。
二、課中學習任務(wù)
學習活動1:鑒賞三大圖景:努力攀爬圖坐待日出圖日出變幻圖
再讀文本,著重欣賞二三段文字,品味其文辭之美,通過聯(lián)想想象,把優(yōu)美的文字轉(zhuǎn)換成生動的圖畫。
學習活動說明:本活旨在引導學生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分析鑒賞散文的畫面之美,品味、聯(lián)想、想象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進行由簡約的文言到優(yōu)美的畫面描述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懷,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亦能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學習活動2: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
反復誦讀,感受并概括《登泰山記》的語言的特點。體會姚鼎觀察、欣賞和表現(xiàn)泰山日出和泰山景色的角度,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
學習活動說明: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思考和總結(jié),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亦能促進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
明確:
(1)語言平淡、洗練,用最少的語言傳達最豐富的信息,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例如:
①泰山地理情況:“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寥寥三十余字,將泰山的地理位置、河流走向及南北分界,交代得一清二楚。
②登山過程:作者連用“乘、歷、穿、越、至"五個動詞寫出自己的行進路線,語句明白如話,清晰如水,簡短幾句話就把風雪中艱難的登山過程交代清楚。
③所見之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边@幾句寫了泰山雪景、夕陽、云霧,如詩如畫,令人遐想不已,但又是何等的惜墨如金。作者寫日出盛景,用墨極少,卻能將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結(jié)合起來,再次收到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效果?!叭丈?,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這是正面描寫。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边@是間接描
寫。文末描寫也是精彩之筆?!吧蕉嗍?,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2)冷靜、克制,不管是寫景還是敘事都平靜描寫或者記敘,不渲染不烘托不抒情不議論。例如:
①寫登山過程:迎風冒雪登山,本是很辛苦艱難的過程,但是卻未有只言片語的渲染其艱難,也只字不提內(nèi)心的感受,冷靜克制的筆觸,其豐富深邃的內(nèi)心只能靠讀者自己想象和揣度。
②寫所見之景:如寫山頂?shù)娘L,作者不用烘托或渲染的方法,只用“大風揚積雪擊面”七個字,便可使人想見。不但寫出了“風揚積雪"的視覺,而且寫出了“擊面”的觸覺。“揚"、
“擊”二字把風力描繪得十分突出,使讀者有感同身受的體會。寫泰山雪景、夕陽、云霧,以及日出盛景,多么如詩如畫的美景,都是惜墨如金,主觀情感更是吝嗇不加一點筆墨。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雖然不著一字議論和抒情,但是卻有著豐富而飽滿的感情。例如:
①“大風揚積雪擊面",冷靜的筆觸,卻讓人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執(zhí)著的攀登精神。
②“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边@幾句寫了泰山雪景、夕陽、云霧,如詩如畫,飽含歡喜熱愛之情。
③“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太陽噴薄而出的剎那,作者的心情何嘗不是歡呼雀躍的,何嘗不是正赤如丹!
④“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本拭韫P,我
們讀者亦能領(lǐng)略到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心滿意足。
⑤“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用語如此簡潔,何嘗不是光風霽月一身清朗的寫照。
學習活動3:探究作者深意
涵泳作品,注意能體現(xiàn)作者內(nèi)心思想和情感的蛛絲馬跡,并借助相關(guān)背景材料,探究姚鼐簡潔、平淡文字背后的深意,從而走進姚鼎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讀懂姚鼎這個
人。
學習活動說明:本活動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的學習和探究,真正走進姚鼎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認識姚鼎這個人,同時,亦能更好地領(lǐng)略自古以來文人在山水自然中安頓自我的的文化傳統(tǒng),獲得物我相融、神與物契的精神境界,并以審美的眼光觀照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尋找屬于自我心靈的山水。從而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促進學生心智成長的作用。
(1)特別的登山時間:
作者登泰山是十二月丁未日和戊申日,時間跨度為兩天而其時間為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和二十九(當年十二月小,二十九即大年三十),按照中國人的習俗,過年時大都會闔家團圓,到底是怎樣的心結(jié)讓姚鼎不遠千里奔赴泰山去看日出
明確:《惜抱軒文集》卷十四云“余之來也,大風雪數(shù)日,崖谷皆滿”,《于朱子潁郡齋值仁和申改翁見示所作詩題贈一首》(《惜抱軒詩集》卷三)中也有“擬將雪霽上日觀,當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見是因為連日風雪,只得在朱孝純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與朱孝純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題子潁所作登日觀圖》(《惜抱軒詩集》卷八)云:“豈有神靈通默禱偶逢晴霽漫懷欣?!毙老仓橐缬谘员???梢姵τ^日出實屬偶然,而非刻意為之。雖非刻意為之,但亦可見其心性,不忌除夕,不懼風雪,屬隨性之人勇敢之人。
而《登泰山記》一文,作者對自己的內(nèi)心感情克制得太過分了,以至于全篇無一句抒情語。我們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探尋作者當時的心境。登泰山后,姚算寫有《歲除日與子潁登日觀觀日出作歌》:“男兒自負喬岳身,胸中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頂,豈復猶如世上人"在作者看來,當人們站在泰山之巔,面對壯麗的自然景觀時,個人的心境和視野都會發(fā)生深刻的變化,不再局限于世俗的瑣事和紛擾,而是能夠超越世俗,達到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這種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縛,讓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宇宙的偉大,從而產(chǎn)生一種超越常人的感悟和體驗。
(2)特別的登山之人:
泰安知府朱孝純何許人也,為何陪同姚鼎一起登泰山看日出明確:姚鼎與同道同頻之人!
劉大槐曾追述姚、朱二人登泰山之往事:"乙未之春,姬傳以壯年自刑部告歸田里,道過泰安,與子潁同上泰山,登日觀,慨然想見隱君子之高風,其幽懷遠韻與子潁略相近云。朱子潁曾于登泰山后(新春正月初一)作《登日觀圖》,姚鼎在圖上題詩云:"前生定結(jié)名山諾,到死羞為封禪文。"
(3)特別的經(jīng)歷:
材料①《清先正事略選.卷一》中有語:“乾隆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yǎng)歸?!薄凹o文達(紀曉嵐)撰《四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妄。"歸里后,主梅花、鐘山、紫陽、敬敷諸講席,凡四十年。”
材料②據(jù)"姚鼎年譜”記載,乾隆三十九年秋天他"乞病解官",又于"冬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山東泰安”。
明確: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姚鼎辭官原因:一是因為推舉他的人駕崩離世,導致他失去靠山;二是因與同樣從事《四庫全》編纂工作的紀曉嵐不和,自己的主張難以順利推廣;三是因自身本自淡泊又性情耿直在污濁的官場深感不適;四是因身體不適,但是此因恐怕只是解官托辭,如若不然,何以能乘風雪至泰山,七千臺階冰滑幾不可登如此惡劣環(huán)境卻依然能登頂泰山觀日出。
(4)特別的文字:
《登泰山記》一文除記敘登山過程及描寫日出過程外,沒有表達游覽者的情緒狀態(tài),整篇文章類似于記流水賬,姚鼎到底想表達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制藥生產(chǎn)設(shè)備供貨保密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汽車抵押貸款保證合同
- 《與妻書》教學設(shè)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二零二五年度房東與大房東民宿運營管理服務(wù)合同
- 2025年度公益廣告制作與發(fā)布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幼兒園幼兒安全協(xié)議書與校園安全管理培訓協(xié)議
- 2025年度手房屋買賣合同包括稅費承擔及繳納明細
- Unit 1 developing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 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聯(lián)讀教學設(shè)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
- 2025年汽車空氣過濾器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小學督導工作計劃
- 2024-2025學年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練習題(含答案)
- 礦山工程安全培訓課件
- 基于ChatGPT的ESG評級體系實現(xiàn)機制研究
- 2024年精對苯二甲酸市場分析報告
- 成人手術(shù)后疼痛評估與護理團體標準
- 2025年中考數(shù)學二輪專題復習 題型四-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性質(zhì)綜合題
- 春節(jié)申遺成功的意義
- 上海市黃浦區(qū)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一模)
- 子女放棄繼承房產(chǎn)協(xié)議書
- 施工方案與技術(shù)措施合理性、科學性與可行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