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件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1.喀斯特地貌類型地貌景觀及演變景觀特點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溝↓______(壩子)呈______形或網(wǎng)格狀,地面高低不平底部______峰叢→______→孤峰→殘丘呈錐狀聳立地下喀斯特地貌以______為主呈____狀分布________、石?;蚴熑芏確___部,向下發(fā)育石筍溶洞底部,向____發(fā)育______連接洞頂和洞底洼地長條

平坦峰林溶洞層石鐘乳頂上石柱一.梳理必備知識·夯基礎【真題研析】[例1](2020·江蘇卷)下圖為某地地質(zhì)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題。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溶洞的河谷是(

)A.①B.②

C.③D.④二.提升關鍵素能·重思維A【素能升華】

1.影響喀斯特作用強弱的因素2.喀斯特地貌景觀的形成過程【對點精練】(2022·南通、泰州一調(diào))下圖為某峰林地貌形成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C1.該地貌形成的

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⑤④③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④⑤③D.②①⑤④③

2.該地貌為: A.花崗巖峰林B.喀斯特峰林 C.丹霞峰林

D.石英砂巖峰林【對點精練】(2022·南通、泰州一調(diào))下圖為某峰林地貌形成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A3.最可能與圖中邊石壩伴生的地貌是: A.殘丘

B.石林

C.石鐘乳

D.角峰(2022·蘇錫常鎮(zhèn)一調(diào))邊石壩是在水池內(nèi)水沿著固定邊界(例如洞壁)進行碳酸鈣沉積,邊石壩的生長發(fā)育程度可反映洞內(nèi)古環(huán)境水文遷移狀況。下圖為貴州丹寨金瓜洞某一邊石壩形成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4題。C(2022·蘇錫常鎮(zhèn)一調(diào))邊石壩是在水池內(nèi)水沿著固定邊界(例如洞壁)進行碳酸鈣沉積,邊石壩的生長發(fā)育程度可反映洞內(nèi)古環(huán)境水文遷移狀況。下圖為貴州丹寨金瓜洞某一邊石壩形成示意圖。據(jù)此完成3~4題。4.關于圖中邊石壩的形成條件錯誤的是(

)A.池水的水位基本穩(wěn)定B.空氣中高CO2含量促進其形成C.池水的補給以滴水為主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徑流外泄D2.海岸地貌類型地貌景觀景觀特點侵蝕地貌海蝕崖、海蝕______海蝕穴、海蝕______、海蝕柱等海蝕崖:高出海面的______海蝕平臺:向____傾斜的平臺堆積地貌海灘(礫灘、沙灘、____灘)海灘:地勢______,灘面廣闊______、沙嘴、潟湖等沙壩:伸入海中的長條形沙壟平臺拱橋陡崖海泥平坦沙壩一.梳理必備知識·夯基礎2.海岸地貌

海蝕地貌,是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是被侵蝕后剩下的部分,由完整的巖石組成。海積地貌,是近岸物質(zhì)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是被侵蝕帶走的部分,由碎屑、淤泥等組成。

較岸線曲折,地勢險峻,坡陡水深岸線平直、地勢平坦、灘涂廣布,坡陡水深海蝕地貌海積地貌海岸構(gòu)成地貌形態(tài)海岸特點建港條件主要外力作用巖石泥沙風化、侵蝕堆積5.“半洋石帆”東面如刀切一樣平整的形成原因是(

) A.斷裂抬升侵蝕形成 B.風力侵蝕形成 C.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風化侵蝕形成 D.海浪侵蝕后斷裂形成

【對點精練】(2022·湖南岳陽質(zhì)檢二)小茗同學利用暑假到福建省平潭縣海壇島進行研學,他發(fā)現(xiàn)該島河流較多,有第四系海積平原和風積砂堆積。某處海面礁石上屹立著兩塊形似雙桅帆船的花崗巖巨石,巨石邊緣圓滑,東面如刀切一樣的平整,當?shù)厝朔Q其為“半洋石帆”(下圖)。據(jù)此完成5~6題。C6.下列關于小茗同學所見和推測,不正確的是(

) A.海岸附近海蝕柱、岬角多見 B.海岸較為彎曲且坡度較小 C.“半洋石帆”未來可能消失 D.有較多的海濱沙灘【對點精練】(2022·湖南岳陽質(zhì)檢二)小茗同學利用暑假到福建省平潭縣海壇島進行研學,他發(fā)現(xiàn)該島河流較多,有第四系海積平原和風積砂堆積。某處海面礁石上屹立著兩塊形似雙桅帆船的花崗巖巨石,巨石邊緣圓滑,東面如刀切一樣的平整,當?shù)厝朔Q其為“半洋石帆”(下圖)。據(jù)此完成5~6題。B3.冰川地貌一.梳理必備知識·夯基礎(1)分布:①世界分布:高山地區(qū)、高緯度地區(qū)②中國分布:104°E西的高山。(2)類型:大陸冰川山岳冰川分布在兩極地區(qū)分布在中低緯度的高山區(qū),形態(tài)受地形影響很大(3)冰川地貌①冰川侵蝕地貌:角峰、冰斗、U形谷、羊背石冰川侵蝕原理

冰川侵蝕的類型:①拔蝕作用②磨蝕作用角峰的形成U形谷(槽谷)的形成(2017·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聯(lián)考)閱讀圖文材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作為第四紀冰期歐洲的冰川中心,受第四紀冰川的強烈作用,半島上冰川地形非常普遍。半島西海岸是峽灣的大本營,兩岸多為高峻的山崖,是船艦的良好停泊地。

描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峽灣地貌的形成過程。

冰川侵蝕形成(U型)谷地,后氣候變暖,冰川消退,海水倒灌入接近海岸的峽谷中,形成峽灣。①冰川侵蝕地貌:

羊背石、冰川擦痕、冰川磨光面【微小專題】羊背石1.概念:也叫“羊額石”,指冰床上堅硬的基巖在冰蝕后被部分保留下來的、微微凸起的石質(zhì)小丘,遠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稱為羊背石。2.分布:雪線以下形成冰川谷,冰川谷內(nèi)或者大陸冰川的底部則發(fā)育有羊背石3.形成:(1)冰川侵蝕冰床;(2)冰床上的巖層軟硬相間分布,相比軟的巖層,硬的巖層,抗蝕能力更強,從而被保留下來。4.特征:(1)平面特征:羊背石具有雞蛋形底部,頂部渾圓,

其長軸方向與冰川運動的方向一致?!鹃L軸方向】橢圓中,較長的一邊,如下圖紅色直線。(2)坡面特征①迎冰坡(向冰川上游的一坡)——在冰川的磨蝕(刨蝕)作用下,坡長而坡面平緩,表面留下許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跡。②背冰坡(向冰川下游的一坡)——在凍融風化和冰川挖蝕(拔蝕、掘蝕)作用下,坡短而坡面坎坷不平,形成鋸齒狀的陡坡。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屆高三高考命題比賽地理試題)羊背石是由冰蝕作用殘留形成的石質(zhì)小丘,可以指示冰川運動方向,判斷方法同新月形沙丘。下圖為某地羊背石簡單示意圖,回答下列兩題。1.有關羊背石的描述正確的是A.羊背石迎冰坡和背冰坡坡度一致B.羊背石是冰川沉積形成C.圖中冰川運動方向為自東向西D.羊背石迎冰面受磨蝕作用明顯,

呈磨光面2.野外考察最容易看到羊背石的地方是

①昆侖山

②大興安嶺

③雪線以上

④雪線以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B【對點精練】(2022·聊城二模)冰川對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蝕破壞能力,冰蝕作用包括磨蝕作用和挖蝕作用。冰川移動經(jīng)過地表巖石時,先對底床進行削磨和刻蝕(磨蝕);后把巖塊拔起帶走(挖蝕)。羊背石是冰川作用與其他自然因素結(jié)合塑造的一種典型冰蝕地貌。下圖為羊背石示意圖。據(jù)此完成7~8題。D7.形成圖中羊背石的冰川的運動方向是(

) A.向東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8.羊背石地貌形成條件不包括(

) A.移動的冰川 B.松軟的凸巖 C.較大的坡度 D.適宜的溫差D(3)冰川地貌②冰川堆積地貌:冰磧丘陵、冰磧湖冰磧物特征:分選性差(大小雜亂);

磨圓度差(棱角分明);【真題研析】[例2](2022·遼寧卷)一般情況下,氣候寒冷期冰川范圍擴大,海平面下降。在風力搬運作用下,我國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對寒冷期沉積了砂質(zhì)沉積物,相對溫暖期沉積了黃土狀沉積物。下圖為沉積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圖。據(jù)此完成(1)~(2)題。(1)推斷剖面A→B→C層形成過程中海平面大致經(jīng)歷了(

)A.持續(xù)上升 B.持續(xù)下降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2)砂質(zhì)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