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常見病
第一節(jié)感冒
感冒是感受風邪,風邪衛(wèi)表而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xiàn)一?鼻塞、流涕、噴嚏、咳嗽、
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脈浮為其特征。
[病因病機]
病因
(1)感冒是由于六淫、時事病毒侵襲而導致
(2)若四時六氣失常,非其時而有其氣,傷人致病者,一般較感受當令只氣為重。
[辯證論治]
1風寒數(shù)表證:荊防達標湯或荊防敗毒散加減
2風熱犯表證:銀翹散貨蔥豉桔梗湯加減
3暑濕傷表證:新加香需飲加減
附:體虛感冒
1氣虛感冒:參蘇飲
2陰虛感冒:加減蕨蕤湯化裁
第二節(jié)咳嗽
咳嗽是指肺濕宣降,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為肺系疾病的主要癥候之一。分別言之,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并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并稱。
病因
(1)外感六淫:外感咳嗽為六淫之邪,從口鼻活皮毛而入,侵襲肺系,或因吸入
煙塵、異味氣體,肺氣被郁,肺濕宣降。
(2)內邪干肺:內傷咳嗽總由肺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臟腑病變
涉及于肺和肺臟自病兩端。
[辯證論治]
(一)外感咳嗽
1風寒襲肺證: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
2風熱犯肺證:桑菊飲加減
3風燥傷肺證:桑杏湯加減
(二)內感風寒
1痰濕蘊肺證: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2痰熱郁肺證:清金化痰湯加減
3肝火犯肺證:黛蛤散合加減瀉白散加減
4肺陰虧耗證:沙參麥冬湯加減
第三節(jié)哮病
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時喉中有哮鳴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病因病機】
病因
1外邪侵襲:外感風寒活風熱之邪,未能及時表散,邪蘊于肺,壅阻肺氣,氣不布津,聚液
生痰。
2飲食不當:過食生冷,寒飲內停,活嗜食酸咸甘肥,積痰蒸熱,或進食海膻發(fā)物,以致脾
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干于肺,壅塞氣道,而致誘發(fā)。
3體虛病后:素質不強,則易受邪侵。
(-)發(fā)作期
1冷哮證:射干麻黃湯或小青龍湯加減
2熱哮證:定喘湯或越婢加半夏湯加減
3寒包熱哮證:小青龍加石膏湯或厚樸麻黃湯加減
4風痰哮證: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
5虛哮證:平喘固本湯加減
附:喘脫危證:回陽急救湯合生脈飲加減
(二)緩解期
1肺脾氣虛證:六君子湯加減
2肺腎兩虛證:生脈地黃湯合金水六君煎加減
第四節(jié)喘證
喘即氣喘、喘息。臨床表現(xiàn)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其特征者謂
之喘證。
【病因病機】
1外邪侵襲:常因重感風寒,邪襲于肺,外閉皮毛,內遏肺氣,肺衛(wèi)為邪所傷,肺氣不得宣
暢,氣機壅阻,上逆做喘。
2飲食不當:過食生冷、甘肥,或因嗜酒傷中,脾運失健,水谷不歸正化,反而聚濕生痰,
痰濁上干,壅阻肺氣,升降不利,發(fā)為喘促。
3情志所傷:情志不遂,憂思氣結,肺氣痹阻,氣機不利,活郁怒傷肝,肝氣上逆于肺,肺
氣不得肅降,升多降少,氣逆而喘
4勞欲久?。郝钥人裕握畹确蜗挡“Y,久病肺虛,氣濕所主,氣因虧耗,不能下萌于腎,
腎元虧虛,腎不納氣兒短氣喘促。
(一)實喘
1風寒雍肺證:麻黃湯合華蓋散加減
2表寒肺熱證:麻杏石甘湯加減
3痰熱郁肺證:桑白皮湯加減
4痰濁阻肺證: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
5肺氣郁痹證:五磨飲子加減
(-)噓喘
1肺氣虛耗證: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
2腎虛不納證: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3正虛喘脫證:參附湯送服黑錫丹,配合蛤蛤粉
第五節(jié)肺疥
肺端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瘦為主要臨床
特征。
【病因病機】
病因
1)感染“癌蟲”:與病人直接接觸,致跨蟲侵入人體為害。
2)正氣虛弱:
1稟賦不足:由于先天素質不強,小兒發(fā)育未充,“磨蟲”入侵治病。
2酒色勞倦:酒色過度,耗損經(jīng)血,正虛受感。
3病后失調:大病或久病后失于調制,或外感咳嗽,經(jīng)久不逾,或胎產(chǎn)之后失于調養(yǎng)等,正
虛受感。
4營養(yǎng)不良:生活貧困,營養(yǎng)不充,體虛不能抗邪而致感受痹蟲。
【辯證論治】
1肺陰虧損證:月華丸加減
2虛火灼肺證:百合固金湯合秦無鱉甲散
3氣陰耗傷證:保真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
4陰陽虛損證:補天大造丸加減
第六節(jié)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④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利病癥,臨床一般都呈發(fā)作性,
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發(fā)作,且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病情較
輕者為驚悸,病情較重者為怔忡,可呈持續(xù)性。
【病因】
1體虛勞倦:稟賦不足,素質虛弱,或久病傷證,耗損心之氣陰,或勞倦太過傷脾,生化之
源不足,氣血陰陽虧發(fā),臟腑功能失調,致心神失養(yǎng),發(fā)為心悸
2七情所傷:平素心虛膽怯,突遇驚恐,忤犯心神,心神動搖,不能自主而心悸。
3感受外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4藥食不當: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燃、蘊熱化火生痰,痰火上擾心神則為悸。
【辨證論治】
1心虛膽怯證:安神定志丸加減
2心血不足證:歸脾湯加減
3陰虛火旺: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漸漸
4心陽不振證: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5水飲凌心證:苓桂術甘湯加減
6瘀阻心脈證: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蝸湯
7痰火擾心證:黃連溫膽湯加減
第七節(jié)
胸痹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
吸欠暢,重則胸痛,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病因】
1寒邪內侵:寒主收吸,即可抑遏陽氣,所謂暴寒折陽,又可使血行瘀滯,發(fā)為本病。
2飲食失調:飲食不節(jié),如過食甘肥厚味,或嗜煙酒而成癖,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健,聚
濕生痰,上犯心胸曠之區(qū),阻遏心陽,胸陽失展,氣機不暢,心脈閉阻,而成胸痹。
3情志失節(jié):憂思傷脾,脾運失健,今夜不布,遂聚成痰。
4勞倦內傷:勞倦傷脾,脾虛轉輸失能,氣血生化乏源,無以濡養(yǎng)心脈,拘急而痛。
5年邁T恤: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年過半百,腎氣自半,精血漸衰。
【辯證論治】
1心血瘀阻證:血府逐瘀湯加減
2氣滯心胸證:柴胡疏肝散加減
3痰濁閉阻證:括瓜就白半夏湯合滌痰湯加減
4寒凝心脈證:枳實筵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
5氣陰兩虛證: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
6心腎陰虛證: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加減
7心腎陽虛證:參附湯好熱右歸飲加減
第八節(jié)不寐
不寐是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睡眠時間、深度的不足,輕者
入眠困難,或寐不能酣,時寐時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則徹夜不寐,常影響人們的正常工
作、學習、生活及健康。
【病因】
1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宿食停滯,脾胃受損,釀生痰熱,壅遏于中,痰熱上擾,胃氣失和,
而不得安寐。
2情志失常:喜怒哀樂等情志過極均可導致臟腑功能的失調,而發(fā)生不寐病癥。
3勞逸失調:勞倦太過傷脾,過逸少動亦致脾虛氣弱,運化不健,氣血生化之源不能上奉于
心。
4病后體虛:久病血虛,年邁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血養(yǎng),心神不安而不寐。
【辨證論治】
1肝火擾心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2痰熱擾心證:連溫膽湯加減
3心脾兩虛證:歸脾湯加減
4心腎不交證:六味地黃丸合交泰丸加減
5心膽氣虛證: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加減
第九節(jié)癇病
癇病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神志異常的病癥,亦名“癲癇”,俗稱“羊癲瘋”。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
甚則仆倒,不省人事,強直抽搐,口吐》延沫,兩目上視或口中怪叫,移時蘇醒,一如常人
為特征。發(fā)作前可伴有眩暈、胸悶等先兆,發(fā)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癥狀。
【病因】
1七情失調:主要則至于驚恐。
2先天因素:癇病之始幼年者多間,與先天因素有密切關系。
3腦部外傷:由于跌仆撞擊,或出生時難產(chǎn),均能導致腦竅受損,淤血阻絡,經(jīng)脈不暢,腦
神失養(yǎng),是神志逆亂,昏不知人,遂發(fā)癇病。
4其他:或因六淫之邪所干,或因飲食失調,或因患它病后,臟腑受損,均可導致積痰內伏。
-遇勞累過度,生活起居失于調攝,遂致氣機逆亂,觸動積痰,生熱動風,壅塞經(jīng)絡,閉塞
心竅,上擾腦神,發(fā)為癇病。
【辯證論治】
1風痰閉阻證:定癇丸加減
2痰火擾神證: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
3瘀租腦絡證:通竅活血湯加減
4心脾兩虛證:六君子湯合歸脾湯加減
5心腎虧虛證:左歸丸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第十節(jié)胃痛
胃痛,又稱胃院痛,是奇偶以上腹胃腕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病癥。
【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熱。濕諸邪,內客于胃,皆可致胃脫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
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飲食不節(jié),或過饑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致胃失和降,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
和降,而發(fā)胃痛。
4素體脾虛:脾胃為倉縻之宮,主受納及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
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養(yǎng)而發(fā)生疼痛。
【辨證論治】
1寒邪客胃證: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
2飲食傷胃證:保和丸加減
3肝氣犯胃證:柴胡疏肝散加減
4濕熱中阻證:清中湯加減
5淤血停胃證: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6胃陰虧耗證: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7脾胃虛寒證:黃黃建中湯加減
第十一節(jié)嘔吐
嘔吐失職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癥。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
有物無聲謂之干吐,臨床嘔與吐常同時出現(xiàn),故合成嘔吐。
【病因】
1外邪犯胃: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
常,水谷隨逆氣上出,發(fā)生嘔吐。
2飲食不節(jié):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肥甘及不潔之食物,皆可傷胃
滯脾,每易引起食滯不化,胃氣不降,上逆而為嘔吐。
3情志失調:惱怒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食停難化,
胃失和降,均可發(fā)生嘔吐。
4病后體虛:脾胃素需,或病后虛弱,勞倦過度,耗傷中氣,胃虛不能勝受水谷,脾虛不能
化生精微,食滯胃中,上逆成嘔?
【辯證論治】
(-)實證
1外邪犯胃證:蕾香正氣散加減
2食滯內停證:保和丸加減
3痰飲內阻證: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
4肝氣犯胃證:四七湯加減
(二)虛證
1脾胃氣虛證: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胃陽虛證:理中湯加減
3胃陰不足證:麥門冬湯加減
第十二節(jié)腹痛
腹痛是指胃脫以下、恥骨毛際以上部位發(fā)生疼痛為主證得病癥
【病因】
1外感時邪:外感風、寒、暑、熱、濕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
2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過食肥甘厚膩或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胃腸;
或恣食生冷,寒濕內停,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
3情志失調: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
4陽氣素需: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致氣血生成不足,脾陽虛餒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
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
【辨證論治】
1寒邪內阻證:良附丸合正氣天香三加減
2濕熱壅滯證:大承氣湯加減
3飲食積滯證:枳實導滯丸加減
4肝郁氣滯證:柴胡疏肝散加減
5淤血內停證:少腹逐瘀湯加減
6中虛臟寒證:小建中湯加減
第十三節(jié)泄瀉
泄瀉是以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稀滴或完全不化,甚至泄出水樣為主癥的病癥。古有大便湃薄
而勢緩者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勢急者稱為瀉,臨床?邊統(tǒng)稱泄瀉。
【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寒食暑熱之邪均可引起泄瀉,其中以濕邪最為多見。
2飲食所傷:誤食餒腐不潔之物,使脾胃受傷,或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辛辣致
溫熱內蘊,或恣啖生冷,寒氣傷中,均能化生寒、濕、熱、食滯之邪,是脾運失職,升降失
調,清濁不分,發(fā)生泄瀉。
3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神精緊張,易致肝氣郁結,木郁不達,橫逆犯脾;憂思傷脾,土虛
木乘,均可使脾失健運,氣機升降失常,遂致本病。
4病后體虛:久病失治,脾胃受損,日久傷腎,脾濕溫煦,運化失職,水谷不化,積谷為滯,
濕滯內生,遂成泄瀉。
5稟賦不足:由于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或素體脾胃虛弱,不能受納運化某些食物
【辯證論治】
(一)暴泄
1寒濕內盛證:蕾香正氣散加減
2濕熱傷中證:翦根岑連湯加減
3食滯腸胃證:保和丸加減
(-)久泄
1脾胃虛弱證:參岑白術散加減
2腎陽虛衰證:四神丸加減
3肝氣乘脾證:痛瀉要方加減
第十四節(jié)痢疾
痢疾是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腹痛,痢疾后重,痢下赤白黏凍為主癥。是夏秋季常見的腸道傳
染病。
【病因】
1外感時邪:多有感受時令之邪兒發(fā)病,感邪的性質有三:一為疫毒之邪,內侵胃腸,發(fā)病
驟急,形成疫毒?。欢粷駸嶂?,濕郁熱蒸,腸胃氣機阻滯,發(fā)生濕熱痢。三位夏暑感寒,
寒濕傷中,腸胃不和,氣血壅滯,發(fā)為寒濕痢。
2飲食不節(jié)(潔):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誤食饅腐不潔之物,釀生濕熱,或夏月恣食生冷瓜
果,損傷脾胃,中陽受困,濕熱或寒濕、食積之邪內蘊,腸中氣機壅阻,氣滯血瘀,與腸中
腐濁相博結,化為膿血,而致本病。
【辯證論治】
1濕熱痢:芍藥湯加減
2疫毒?。喊最^翁湯合芍藥湯加減
3寒濕?。翰粨Q金正氣散加減
4陰虛?。狐S連阿膠湯合駐車丸加減
5虛寒?。禾一险嫒损B(yǎng)臟湯
6休息?。哼B理湯加減
第十五節(jié)便秘
便秘是指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秘結不通,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單糞便干結,排除
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而不暢的癥狀。
【病因】
1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多,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導致腸胃積熱,大便干結;或自食生冷,致陰
寒凝滯,胃腸傳導失司,造成便秘。
2情志失調:憂愁思慮過度,或久坐少動,每致氣機淤滯,不能宣達,于是通降失常,傳導
失職,糟粕內停,不得不下,而致大便秘結。
3年老體虛:素體虛弱,或病后、產(chǎn)后及年老體虛之人,氣血兩虧,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
血虛則津枯腸道失潤,甚則致陰陽俱虛,陰虧則腸道失榮,導致大便干結,便下困難,陽虛
則腸道失于溫煦,陰寒內結,導致便下無力,大便艱澀。
4感受外邪:外感寒邪可導致陰寒內盛,凝滯胃腸,失于傳導,糟粕不行而成冷秘。
【辨證論治】
(一)實秘
1熱秘:麻子仁丸加減
2氣秘:六磨湯加減
3冷秘:溫脾湯合半疏丸加減
(三)虛秘
1氣虛秘:黃黃湯加減
2血虛秘:潤腸丸加減
3陰虛秘:增液湯加減
4陽虛秘:濟川煎
第十六節(jié)肋痛
肋疼是指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表現(xiàn)的病癥,是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自覺癥狀。脅,
指側胸部,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總稱。
【病因】
1情志不遂:肝乃將軍之宮,性喜條達,主調暢氣機、
2跌仆損傷: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
3飲食所傷: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郁于肝膽,肝膽失于疏泄,可發(fā)
脅痛。
4外感濕熱:濕熱之邪外襲,郁結少陽,樞機不利,肝膽經(jīng)氣失于疏泄,可導致肋痛。
5勞欲久病:久病耗傷,勞欲過度,使精血虧虛,肝陰不足,血不養(yǎng)肝,脈絡失養(yǎng),拘急而
痛。
【辨證論治】
1肝郁氣滯證:柴胡疏肝散加減
2肝膽濕熱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3淤血阻絡證:血府逐瘀湯合復原活血湯加減
4肝絡失養(yǎng)證:一貫煎加減
第十七節(jié)黃疸
黃疸是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其中目精黃染尤為本病的重要特征。
【病因】
1外感濕熱疫毒:夏秋季節(jié),暑濕當令,或因濕熱偏盛,由表入里,內蘊中焦,濕郁熱蒸,
不得泄越,而致發(fā)病。
2內傷飲食、勞倦:①過食熱酒肥甘或飲食不潔:長期嗜酒無度,或過食肥甘厚膩,或飲食
污染不潔,脾胃損傷,運化失職,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濕熱熏蒸,膽汁泛溢而發(fā)為黃疸。
②飲食饑飽、生冷或勞倦后傷脾:長期饑飽失常,或恣食生冷,或勞倦太過,或病后脾陽受
損,都可導致脾虛寒濕內生,困遏中焦,壅塞肝膽,致使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膚而為黃疸。
3病后續(xù)發(fā):脅痛。積或其他疾病之后,淤血阻滯,濕熱殘留,日久損肝傷脾,濕遏瘀阻,
膽汁泛黃肌膚,也可產(chǎn)生黃疸。
【辯證論治】
()陽黃
1熱重于濕證:茵陳蒿湯加減
2濕用了熱證:茵陳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減
3膽腑郁熱證:大柴胡湯加減
4疫毒熾盛證(急黃):《千金》犀角散加減
(-)陰黃
1寒濕阻遏證:茵陳術附湯加減
2脾虛濕滯證:黃民建中湯加減
(三)黃疸消退后的調治
1濕熱留戀證:茵陳四苓散加減
2肝脾不調證:柴胡疏肝散合歸芍六君子湯加減
3氣滯血瘀湯:逍遙散合鱉甲煎丸
第十八節(jié)頭痛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自覺癥狀,可單獨出現(xiàn),亦見于多種疾病的過程中。本節(jié)討論的是因外感
六淫、內傷雜病兒引起的,以頭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類病癥。
【病因】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風、寒、濕、熱之邪,邪氣上犯顛頂,清陽之氣受阻,氣血凝
滯,而發(fā)為頭痛。
2情志失調:憂郁惱怒,情志不遂,肝失條達,氣郁陽亢,或肝郁化火,陽亢火生,上擾清
竅,可發(fā)為頭疼。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節(jié):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使腎精久虧。
4飲食勞倦及體虛久?。浩⑽笧楹筇熘?,氣血生化之源。
5頭部外傷或久病入絡:跌仆閃挫,頭部外傷,或久病入絡,氣血滯澀,淤血阻于腦絡,不
通則痛,發(fā)為頭痛。
【辨證論治】
(-)外感頭痛
1風寒頭痛證:川茸茶調散加減
2風熱頭痛:茸芷石膏湯加減
3風濕頭痛:羌活勝濕湯加減
(二)內傷頭痛
1肝陽頭痛:天馬鉤藤飲加減
2血虛頭疼:加味四物湯加減
3痰濁頭痛: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4腎虛頭痛:大補元煎加減
5淤血頭痛:通竅活血湯加減
第十九節(jié)眩暈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fā)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長同時并見,故統(tǒng)
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穿,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
出,甚則昏倒等癥狀。
【病因】
1情志不遂:憂郁惱怒太過,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氣郁化火
,肝陰耗傷,風陽易動,上擾頭目,發(fā)為眩暈。
2年高腎虧:若年高腎精虧虛,髓海不足,無以充盈于腦;或體虛多病,損傷腎精腎氣;或
房勞過度,陰精虧虛,均可導致髓??仗摚l(fā)為眩暈。
3病后體虛: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4飲食不節(jié):嗜酒無度,過食肥甘,損傷脾胃,以致健運失司,水濕內停,積聚生痰,痰阻
中焦,清陽不升,頭竅失養(yǎng),故發(fā)為眩暈。
5跌仆損傷,淤血內阻:跌仆墜損,頭腦外傷,淤血停留,阻滯經(jīng)脈,而致氣血不能上榮于
頭目,故眩暈時作。
【辨證論治】
1肝陽上亢證:天麻鉤藤飲加減
2氣血虧虛證:歸脾湯加減
3腎精不足證:左歸丸加減
4痰濕中阻證: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5淤血阻竅證:通竅活血湯加減
第二十節(jié)中風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渥斜,語言不利為主癥的病癥。病輕者可無
昏仆而僅見半身不遂和口眼渥斜等癥狀。
【病因】
1內傷積損:素體陰虧血虛,陽盛火旺,風火易熾,或年老體衰,肝腎陰虛,肝陽偏亢,復
因將息失宜,致使陰虛陽亢,氣血上逆,上蒙神竅,突發(fā)本病。
2勞欲過度:煩勞過度,耗氣傷陰,易使陽氣暴漲,引動風陽上旋,氣血上逆,壅阻清竅;
縱欲過度,房事不節(jié),亦能引動心火,耗傷腎水,水不制火,則陽亢風動。
3飲食不節(jié):嗜食肥甘厚味、辛香炙博之物,或飲酒過度,致使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濕
生熱,熱極生風,終至風火痰熱內盛,竄犯脈絡,上阻清竅。
4情志所傷:五志過極,心火暴甚,可引動內風而發(fā)卒中,其中以郁怒傷肝為多。
5氣虛邪中:氣血不足,脈絡空虛,尤其在氣候突變之際,風邪乘虛入中,氣血痹阻,或痰
濕素盛,形盛氣衰,外風引動內風,痰濕閉阻經(jīng)絡,而致渦僻不遂。
【辯證論治】
—中經(jīng)絡
1風痰入絡證:真方白丸子加減
2風陽上擾證:天麻鉤藤飲加減
3陰虛風動證:鎮(zhèn)肝息風湯加減
二中腑臟
(-)閉證
1痰熱腑實證:桃仁承氣湯加減
2痰火淤閉證:羚角鉤藤湯加減(另可服志丹寶或安宮黃牛丸以清心開竅。亦可用性腦靜或
清開靈注射液經(jīng)脈滴注。)
3痰濁淤閉證:滌痰湯加減。另可用蘇合香丸
(二)脫證(陰竭陽亡)方劑:參附湯合生脈散加味亦可用參麥注射液或生脈注射液
靜脈滴注
三恢復期
1風痰瘀租證:解語丹加減
2氣虛絡瘀證:補陽還五湯加減
3肝腎虧虛證: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
第二十一節(jié)水腫
水腫是體內水液潴留,泛濫肌膚,表現(xiàn)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征的一
類病證
【病因】
1風邪襲表:風為六淫之首,沒夾寒夾熱,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肺衛(wèi),肺失通調,風水相
搏,發(fā)為水腫
2瘡毒內犯:肌膚患癰瘍瘡毒,火熱內攻,損傷肺脾,致津液氣化失常,發(fā)生水腫
3外感水濕:久居濕地,冒雨涉水,濕衣裹身時間過久,水濕內侵,困遏脾陽,脾胃失其升
清降濁之能,水無所制,發(fā)生水腫。
4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嗜食辛辣,久則濕熱中阻,損傷脾胃:或因生活饑饃,營養(yǎng)不足,
脾氣失養(yǎng),以致脾運不健,脾失轉輸,水濕壅滯,發(fā)生水腫
5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先天稟賦薄弱,腎氣虧虛,膀胱開合不利,氣化失常,水犯肌膚,
發(fā)生水腫
【辨證論治】
1風水相搏證:越婢加術湯加減
2濕毒浸淫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3水濕浸漬證: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4濕熱壅盛證:疏鑿飲子加減
(三)陰水
1脾陽虛衰證:實脾淫加減
2腎陽衰微證: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3淤水互結癥: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加減
第二十二節(jié)淋證
淋證是一小便頻數(shù)短瑟,淋漓刺痛,拘急引痛為主癥的病證
【病因】
1外感濕熱:因下陰不潔,穢濁之邪從下侵入機體,上犯膀胱,或由小腸邪熱、心經(jīng)火熱、
下肢丹毒等他臟外感熱邪傳入膀胱,發(fā)為淋證。
2飲食不節(jié):多食辛熱肥甘之品,或嗜酒太多,脾胃運化失常,積濕生熱,下注膀胱,乃生
淋病。
3情志失調: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膀胱氣滯,或氣郁化火,火氣郁于膀胱,導致淋證
4稟賦不足或勞傷久?。悍A賦不足,腎于膀胱天生畸形,或久病纏身,勞傷過度,房事不節(jié),
多產(chǎn)多育,或久淋不愈,耗傷正氣,或妊娠、產(chǎn)后脾腎氣虛,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辯證論治】
1熱淋:八正散加減
2石淋:石偉散加減
3血淋:小薊飲子加減
4氣淋:沉香散加減
5膏淋:程式革群分清飲加減
6勞淋:無比山腰丸加減
第二十三節(jié)癖閉
痛閉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其中小便不暢,點滴
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癖;小便閉塞,點滴不通,病勢較急者,成為閉。癖與閉都是指排
尿困難,二者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別,因此多和稱為癖閉。
【病因】
1外邪侵襲:下陰不潔,濕熱穢濁之邪上犯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則為癮閉;或濕熱毒邪犯肺,
熱邪壅滯,肺氣閉塞,水道通調失司,不能下輸膀胱;亦有因燥熱犯肺,肺燥津傷,水源枯
竭,而成瘙閉。
2飲食不節(jié):久嗜醇酒、肥甘、辛辣之品,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內濕自生,釀濕成熱。
阻滯于中,下注膀胱,氣化不利,乃成癖閉:或飲食不足,饑飽失調,脾胃氣虛,中氣下陷,
無以氣化則聲癮閉。
3情志內傷:驚恐、憂思、郁怒、緊張引起肝氣郁結,疏泄失司,從而印象三焦水液的運送
及氣化功能,導致水道通調受阻,形成腹閉。
4淤濁內停:淤血敗精阻塞于內,或痰淤積塊,或砂石內生,尿路阻塞,小便難以排出,即
成癖閉。
5體虛久?。耗昀象w弱或久病體虛,可致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致
膀胱氣化無權,而溺不得生;或因久病、熱病,耗損津液,導致腎陰不足,所謂“無陰則陽
無以化”,乃至水府枯竭兒無尿。
【辨證論治】
1膀胱濕熱證:八正散加減
2肺熱壅盛證:清肺飲加減
3肝郁氣滯證:沉香三加減
4濁淤阻塞證:代抵當丸加減
5脾氣不升證:補中益氣湯合春則湯加減
6腎氣衰憊證:濟生腎氣丸加減
第二十四節(jié)陽痿
陽痿是指成年男子性交時,由于陰莖萎軟不舉,或舉而不堅,堅而不久,無法進行正常性生
活的病證。但對發(fā)熱,過度勞累、情緒反常等因素造成一時性陰莖勃起障礙,不能視為病態(tài)。
【病因】
1稟賦不足,勞傷久?。合忍觳蛔慊蝽榭v欲,房事過度,或手淫、婚,均可造成精氣虛損,
命門火衰而致陽事不舉。
2七情失調:情志不遂,思欲過度,憂思郁怒,則肝失疏泄,宗筋所聚無能,乃成陽痿。
3飲食不節(jié):過食醇酒厚味,脾胃運化失常,聚濕生熱,濕熱下注肝腎,經(jīng)絡阻滯,氣血不
容宗筋,乃成陽痿。
4外邪侵襲:久居濕地或濕熱外侵,蘊結肝經(jīng),卜注宗筋,或寒濕傷陽,陽為陰遏,發(fā)為陽
痿。
【辨證論治】
1命門火衰證:贊育丸加減
2心脾虧虛證:歸脾湯加減
3肝郁不舒證:逍遙散加減
4驚恐傷腎證:啟陽娛心丹加減
5濕熱下注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第二十五節(jié)郁證
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滯郁滯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
喜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類病癥。
【病因】
1情志失調:七情過極,刺激過于持久,超過機體的調節(jié)功能,導致情志失調,由以悲憂惱
怒最易治病。
2體制因素:原本肝旺,或體制素弱,復加情志刺激,肝郁抑脾,飲食漸減,生化乏源,日
久必氣血不足,心脾失養(yǎng),或郁火暗耗營血,陰虛火旺,心病及腎,而致心腎陰虛。
【辨證論治】
1肝氣郁結證:柴胡疏肝散加減
2氣郁化火證:丹桓逍遙散加減
3痰氣郁結證:半夏厚補湯加減
4心神失養(yǎng)證:甘麥大棗湯加減
5心脾兩虛證:歸脾湯加減
6心腎陰虛證: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第二十六節(jié)血證
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或下泄于前后二陰,或滲出于肌膚,所形成的一類出
血性疾患,統(tǒng)稱血證。在古代醫(yī)籍,亦稱為學病或失血。
【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侵襲,或因熱病損傷脈絡而引起出血,其中以熱邪及濕熱所致者為多。
2情志過極:情志不遂,惱怒過度,肝氣郁結化火,肝火上逆犯肺則引起蚓血、咳血、肝火
橫逆犯胃則引起吐血。
3飲食不節(jié):飲酒過多以及過食辛辣厚味,滋生濕熱,熱傷脈絡,引起蝴血、吐血、便血;
或損傷脾胃,脾胃虛衰,血失統(tǒng)攝,而引起吐血,便血。
4勞欲體虛:神勞傷心,體勞傷脾,房勞傷腎,勞欲過度,或久病體虛,導致心、脾、腎氣
陰的損傷。
5久病之后:久病導致血證的機理主要有三方面:久病使陰精耗傷,以致陰虛火旺,迫血妄
而致出血:久病使正氣虧損,氣虛不攝,血溢脈外而致出血;久病入絡,是血脈瘀阻,血行
不暢,血不循經(jīng)而致出血。
【辨證論治】
()鼻蚓
1熱邪犯肺證:桑菊飲加減
2胃熱熾盛證:玉女煎加減
3肝火上炎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4氣血虧虛證:歸脾湯加減
(-)齒做
1胃火熾盛證:加味清胃散合泄心湯加減
2陰虛火旺證: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
(三)咳血
1燥熱傷肺證:桑杏湯加減
2肝火犯肺證: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
3陰虛肺熱證:百合固金湯加減
(四)吐血
1胃熱壅盛證:泄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2肝火犯胃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3氣虛血溢證:歸脾湯加減
(五)便血
1腸道濕熱證:地榆散合槐角丸加減
2氣虛不攝證:歸脾湯加減
3脾胃虛寒證:黃土湯加減
(六)尿血
1下焦?jié)駸嶙C:小薊飲子湯加減
2腎虛火旺證:知柏地黃丸加減
3脾不統(tǒng)血證:歸脾湯加減
4腎氣不固證:無比山藥丸加減
(七)紫斑
1血熱妄行證:十灰散加減
2陰虛火旺證:茜根散加減
3氣不攝血證:歸脾湯加減
第二十七節(jié)消渴
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
【病因】
1稟賦不足: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即已認識到先天稟賦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內在因素。
2飲食失節(jié):長期過食甘肥,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薄,
化燥傷津,消谷耗液,發(fā)為消渴。
3情志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郁怒傷肝,肝氣郁結,或勞心竭慮,營謀強思等,以
致郁久化火,火熱內搏,消灼肺胃陰津而發(fā)為消渴。
4勞欲過度:房事不節(jié),勞欲過度,腎精虧損,虛火內生,則火因水竭溢烈,水因火烈而益
干,終致腎虛肺燥胃熱俱現(xiàn),發(fā)為消渴
【辨證論治】
(一)上肖
肺熱津傷證:消渴方加減
(-)中肖
1胃熱熾盛證:玉女煎加減
2氣陰虧虛證:七味白術散加減
(三)下肖
1腎陰虧虛證:六味地黃丸加減
2陰陽兩虛證:金匱腎氣丸加減
第二十八節(jié)內傷發(fā)熱
內傷發(fā)熱是指以內傷為病因,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為基本病機,以發(fā)熱為主
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
【病因】
1久病體虛:由于久病或原本體虛,失于調理,以致機體的氣、血、陰、陽虧虛,陰陽失衡
而引起發(fā)熱。
2飲食勞倦:由于飲食失調,勞倦過度,使脾胃受損,水谷精氣不充,以致中氣不足,陰火
內生,或脾虛不能化生陰血,而引起發(fā)熱。
3情志失調:情志抑郁,肝氣不能條達,氣郁化火,或惱怒過度,肝火內盛,導致氣郁發(fā)熱。
4外傷出血:外傷以及出血等原因導致發(fā)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外傷以及出血使血循不暢,
瘀血阻滯經(jīng)絡,氣血壅遏不通,因而引起淤血發(fā)熱。二是外傷以及血證時出血過多,或長期
慢性失血,以致陰血不足,無以斂陽而隱去血虛發(fā)熱。
【辨證論治】
1陰虛發(fā)熱證:清骨散加減
2血虛發(fā)熱證:歸脾湯加減
3氣虛發(fā)熱證:補中益氣湯加減
4陽虛發(fā)熱證:金匱腎氣丸加減
5氣郁發(fā)熱證:丹桅逍遙散加減
6痰濕郁熱證:黃連溫膽湯合中利湯加減
7血瘀發(fā)熱征:血府逐瘀湯加減
第二十九節(jié)虛勞
虛勞又稱虛損,是以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虛衰,久虛不復成勞為主要病機,以五臟虛證為主
要臨床表現(xiàn)的多種慢性虛脫癥候的總稱。
【病因】
1稟賦薄弱,素質不強:因父母體弱多病,年老體衰,孕育不足,胎中失養(yǎng),或生養(yǎng)喂養(yǎng)不
當,水谷精氣不充,均可導致先天不足,體制薄弱,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于久虛不復,
使臟腑氣血虧虛日甚,而成為虛勞。
2煩勞過度,損傷五臟:煩勞過度,因勞致虛,日久成損。
3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暴飲暴食,饑飽不調,食有偏嗜,營養(yǎng)不良,飲酒過度等原因,均
會導致脾胃損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氣血來源不充,臟腑經(jīng)絡失于濡養(yǎng),日久形成虛勞。
4大病久病,失于調理:大病,邪氣過盛,臟氣損傷,耗傷氣血陰陽,正氣短時難以恢復,
加之病后失于調養(yǎng),每易發(fā)展成勞。
5誤治失治,損耗精氣:由于診斷有誤,或選用治法,藥物不當,以致精氣損傷,既延誤治
療,又是陰精或陽氣受損,從而導致虛勞。
【辨證論治】
(-)氣虛
1肺氣虛證:補肺湯加減
2心氣虛證:七福湯加減
3脾氣虛證:加味四君子湯加減
4腎氣虛證:大補元煎加減
(―)血虛
1心血虛證:養(yǎng)心湯加減
2肝血虛證:四物湯加減
(三)陰虛
1肺陰虛證:沙參麥冬湯加減
2脾胃陰虛證:益胃湯加減
3心陰虛證:天王補心丹加減
4肝陰虛證:補肝湯加減
5腎陰虛證:左歸丸加減
(四)陽虛
1心陽虛證:保元湯加減
2脾陽虛證:附子理中湯加減
3腎陽虛證:右歸丸加減
第三十節(jié)癌病
癌病是多種惡性腫瘤的總稱,以臟腑組織發(fā)生異常增生為其基本特征。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腫塊
逐漸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質地堅硬,時有疼痛,發(fā)熱,并常伴見納差,乏力,日漸消瘦等
全身癥狀。
【病因】
1六淫邪毒:外感六淫之邪,或工業(yè)廢氣、石棉、煤焦煙盒、放射性物質等邪毒之氣入侵,
若正氣不能抵抗,則致客邪久留,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致氣滯,血瘀,痰濁,熱毒等病變,
久則可形成結塊。
2七情怫郁:情志不遂,氣機郁結,久則導致氣滯血瘀,或氣不布津,久則津凝為痰,血瘀,
痰濁互結,漸而成塊。
3飲食失調:嗜好煙酒辛辣腌炸燒烤,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正氣虧虛,氣虛血瘀。
4宿有舊疾:機體臟腑陰陽的偏盛偏衰,氣血功能紊亂,如治不得法或失于調養(yǎng),病邪久II,
損傷正氣,或正氣本虛,驅邪無力,加重或誘發(fā)氣、痰、食、濕、水、血等凝結阻滯體內,
邪氣壅結成塊。
5久病傷正、年老體衰:正氣內虛,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是罹患癌癥的主要病理基礎。
{一}腦瘤
腦瘤是顱內腫瘤的簡稱,指生長于顱腔內的新生物,以頭痛、嘔吐、視力下降、感覺障礙、
運動障礙、人格障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辨證論治】
1痰瘀阻竅證:通竅活血湯加減
2風毒上擾證:天馬鉤藤飲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3陰虛風動證:大定風珠加減
{二}肺癌
肺癌又稱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為最常見的惡性肺腫瘤。
【辨證論治】
1瘀阻肺絡證:血府逐瘀湯加減
2痰濕薄肺證:二陳湯合括樓甦白半夏湯加減
3陰虛毒熱證:沙參麥冬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4氣陰兩虛證:生脈散合百合固金湯加減
{三}大腸癌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以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腹痛,
肛門墜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內結塊,消瘦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辨證論治】
1濕熱郁毒癥:槐角丸加減
2淤毒內阻證:膈下逐瘀湯加減
3脾腎雙虧證:大補元煎加減
4肝腎陰虛證:知柏地黃丸加減
{四}腎癌膀胱癌
腎癌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腫瘤,以血尿、腰痛、腫塊、消瘦乏力等位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腫瘤,以血尿、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發(fā)熱消瘦、惡病質
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辨證論治】
1濕熱蕊毒癥:八正散或龍膽瀉肝湯加減
2淤血內阻證:桃紅四物湯加減
3脾腎兩虛證:大補元煎加減
4陰虛內熱證:知柏地黃丸加減
第三H^一節(jié)痹癥
痹癥是由于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jīng)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肢體筋骨、關節(jié)、肌肉
等處發(fā)生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jié)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癥狀的一種疾病。
【病因】
1外因:①感受風寒濕邪:久居潮濕之地、嚴重凍傷、貪涼露宿、睡臥當風、暴雨澆淋、水
中作業(yè)或者汗出入水,外邪注于肌膜經(jīng)絡,滯留于關節(jié)筋骨,導致氣血痹阻而發(fā)生風寒濕痹。
由于感受風寒濕邪各有所偏盛,而有行痹、痛痹、著痹之別。若素體陽氣偏盛,內有蓄熱,
復感風寒濕邪,可從陽化熱;或風寒濕痹久不愈,亦可薄而化熱。②感受風濕熱邪:久居炎
熱潮濕之地,外感風濕熱邪,襲于肌媵,壅于經(jīng)絡,痹阻氣血經(jīng)脈,滯留于關節(jié)筋骨,發(fā)為
風濕熱痹。
2內因:①勞逸不當:勞欲過度,將息失宜,精氣虧損,衛(wèi)外不固;或激烈活動后體力下降,
防御技能降低,汗出肌疏,外邪乘襲。②久病體虛:老年體虛,肝腎不足,肢體經(jīng)脈失養(yǎng);
或病后、產(chǎn)后氣血不足,膜理空疏,外邪乘虛而入。
【辨證論治】
1風寒濕痹
①行痹:防風湯加減
②痛痹:烏頭湯加減
③著痹:蕙葭仁湯加減
2風濕熱痹:白虎加桂枝湯合宣痹湯加減
3痰淤痹阻證:雙合湯加減
4肝腎兩虛證:補血榮筋丸加減
第三十二節(jié)痙證
痙證是以項背強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病癥,古亦稱為
“痣”
【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風、寒、濕邪,壅阻經(jīng)絡,以致氣血運行不利,經(jīng)脈失養(yǎng),拘攣抽搐成痙;
外感溫熱之邪,或寒邪郁而化熱,邪熱消灼津液,筋脈失于濡養(yǎng);或熱病邪入營養(yǎng),引動肝
風,擾亂神明,而發(fā)為痙證。
2久病過勞:久病不愈,氣血耗傷,氣虛血行不暢,淤血內阻,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經(jīng)脈:久病
臟腑功能失調,或脾虛不化水濕,或肝火灼傷津液,或肺氣不宣,蒸灼肺津等,皆能產(chǎn)生痰
濁,痰濁阻滯經(jīng)脈,經(jīng)脈失養(yǎng)而致痙。
3誤治或失治:誤用或過用汗、吐、下法、如表證過汗及產(chǎn)后失血,風寒誤下,瘡家誤汗等,
導致陰精耗散;汗證、血證、體虛等病癥失治,傷精損液,導致津傷液脫,亡血失精,經(jīng)脈
失養(yǎng),均可致痙證發(fā)生。
【辨證論治】
1邪壅經(jīng)絡證:羌活勝濕湯加減
2肝經(jīng)熱盛證:羚羊角鉤藤湯加減
3陽明熱盛證:白虎湯合增液承氣湯加減
4心營熱盛證:清瑩湯加減
5痰濁阻滯證:導痰湯加減
6陰血虧虛證:四物湯合大定風珠加減
第三十三節(jié)痿證
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種病癥。臨床以下
肢痿弱較為常見,亦稱“痿”。
【病因】
1感受溫毒:溫熱毒邪內侵,或病后余邪未盡,低熱不解,或溫病高熱持續(xù)不退,皆令熱燔
灼,傷津耗氣,肺熱葉焦,津傷失布,不能潤澤五臟,五體失養(yǎng)而痿弱不用。
2濕熱浸淫:久處濕地或涉水冒雨,感受外來濕邪,濕熱浸淫經(jīng)脈,營衛(wèi)運行受阻或杓郁遏
生熱,或痰熱內停,薄濕積熱,導致濕熱相爭,浸淫筋脈,氣血運行不暢,致筋脈失于字樣
而成痿。
3飲食毒物所傷: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不節(jié),勞倦思慮過度,或久病致虛,中氣受損脾胃受
納、運化、輸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無以濡養(yǎng)五臟,以致精骨肌
肉失養(yǎng);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濕,聚濕成痰,痰濕內停,客于經(jīng)脈;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
甘,嗜酒辛辣,運化失職,濕熱內生,均可致痿。
4久病房勞:先天不足,或久病體虛,或房事太過,傷及肝腎,精損難復;或勞役太過而傷
腎,耗損陰精,腎水虧虛,經(jīng)脈失于灌溉濡養(yǎng)。
5跌仆瘀阻:跌打損傷,瘀血阻絡,新血不生經(jīng)氣運行不利,腦失神明之用,發(fā)為痿證;或
產(chǎn)后惡露未盡,瘀血流注于腰膝,以致氣血瘀阻不暢,脈道不利,四肢失其儒潤滋養(yǎng)。
【辨證論治】
1肺熱津傷證:清燥救肺湯加減
2濕熱浸淫證:加味二妙散加減
3脾胃虛弱證:參黃白術散合補中益氣湯加減
4肝腎虧損證:虎潛丸加減
5脈絡瘀阻證:圣愈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
第三十四節(jié)腰疼
腰疼又稱“腰背疼”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濡養(yǎng),引起腰脊
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癥。
【病因】
1外感侵襲:多由居處潮濕,或勞作汗出當風,身著單薄,或冒雨著涼,或署夏貪涼,腰府
失護,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入,阻滯經(jīng)脈,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腰疼。濕性粘滯,所以
感受外邪多離不開濕邪為患。
2體虛年衰: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役負重,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會房事不節(jié),以致
腎之精氣虧虛,腰府失養(yǎng)。
3跌仆閃挫:舉重抬*,暴力扭轉,墜墮跌打,或體位不正,用力不當,屏氣閃挫,導致腰
部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阻滯不通,瘀血留著而發(fā)生疼痛。
【辨證論治】
1寒濕腰疼:甘姜苓術湯加減
2濕熱腰疼:四妙丸加減
3瘀血腰疼:身痛逐瘀湯加減
4腎虛腰疼
①腎陰虛:左歸丸加減
②腎陽虛:右歸丸加減
第三十五節(jié)乳癖
乳癖是乳腺組織的既非炎癥也非腫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當于西醫(yī)的乳腺增生病。是臨
床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
【病因】
多由于情志不遂,郁怒傷肝,肝郁氣滯,氣血凝結乳絡;思慮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
氣滯痰凝瘀血結聚形成腫塊。
(一)內治
1肝郁痰凝證:逍遙簍貝散加減
2沖任失調癥: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
(二)內治
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或桂麝散蓋貼;或以生白附子或鮮蟾除皮外敷:或用大黃粉以醋調敷。
第三十六節(jié)蛇串瘡
蛇串瘡是一種皮膚上出現(xiàn)簇水皰,多成帶狀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
【病因】
由于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肝經(jīng)火毒薄積,夾風邪上竄頭面而發(fā);或夾濕邪下注,
引發(fā)陰部及下肢;火毒熾盛者多發(fā)于軀干。
【辨證論治】
(一)內治
1肝經(jīng)郁熱證:龍膽瀉肝湯加減
2脾虛溫薄證:除濕胃苓湯加減
3氣滯血瘀證: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二)外治
1起初用二味拔毒散調濃茶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雙柏散、三黃洗滌、清涼乳劑(麻
油加飽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攪拌成乳狀)每日3次:或鮮馬齒覽、野菊花葉、玉簪花葉搗爛
外敷。
2水皰破后,用黃連膏、四黃膏或青黛膏外涂;有壞死者,就九一丹或海浮散外用。
3若水皰不破或水皰較大者,可用三棱針或消毒空針刺破,吸盡皰液或使皰液流鋁,以減輕
脹痛不適感。
(三)針刺療法
取內關、陽陵泉、足三里穴。局部周圍握針平刺,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疼痛日久者加
止溝,或加耳針刺肝區(qū),埋針三天?;虬⑹茄◤姶碳?。
第三十七節(jié)痔
痔是指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因肛管皮
下血栓形成及其炎癥刺激所形成的結締組織而成,俗稱痔瘡
{內痔}
【病因】
內痔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靜脈壁薄弱,兼因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熱內生,
下迫大腸,以久坐久蹲、負重遠行、便秘怒責、婦女生育過多、腹腔皰!癖,致血行不暢,血
液淤積,熱于血相搏,氣血縱橫,筋脈交錯,結滯不散而成。
【辨證論治】
(一)內治
1風熱腸燥證:涼血地黃湯加減
2濕熱下注證:臟連丸加減
3氣滯血瘀證:止痛如神湯加減
4脾虛氣陷證:補中益氣湯加減
(二)外治
1熏洗發(fā):以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藥液做濕熱敷,具有活血止痛收斂消腫
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湯、苦參湯等
2外敷發(fā):將藥物敷于患處,具有消腫止痛,收斂止血、去腐生肌等作用。消痔膏、五倍
子散
3塞藥法:將藥物制成栓劑,塞入肛內,具有消腫止痛止血等作用。比如痔瘡栓
4枯痔法:既以藥物如枯痔散、灰肥散敷于2、3期能脫出肛外的痔瘡核的表面,具有強腐
蝕作用,能使痔核脫落痊愈的目的。(很少用)
{二}外痔
外痔發(fā)生于齒狀線以下,是由痣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痣外靜脈叢破裂或反復發(fā)言纖維組織增
生而生成的疾病。
-結締阻滯外痔
【病因】
結締阻滯外痔多由肛門破裂、內治反復脫垂或產(chǎn)育怒責,導致邪毒外侵,濕熱下注,使局部
氣血運行不暢,筋脈阻滯,瘀結不散,使肛門緣皺嬖的皮膚發(fā)生結締組織增生、肥大,日久
結成皮贅。痣內無曲張的靜脈叢?包括哨兵痔、贅皮外痔。
【辨證論治】
一般不需治療,當外痔感染,腫脹發(fā)亮,墜漲疼痛者,可用熏洗法,方用苦參湯加減,或外
敷消痔膏。黃連膏等。對反復發(fā)炎或*皮較大,影響清潔衛(wèi)生者,可考慮在無炎癥的情況下
切除。
二靜脈曲張性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齒狀線以下的痔外靜脈叢擴大區(qū)長,在肛緣形成柔軟團塊。
【病因】
多因內痔反復脫出,或經(jīng)產(chǎn),負重努力,腹壓增加,致經(jīng)脈橫解,瘀結不散而成。
【辨證論治】一般不需內治,若染毒者,按下述方法治療:
1內治
濕熱下注證:草解化毒湯合活血散瘀湯加減
2外治腫脹疼痛者,可用苦參湯加減熏洗、外敷黃連膏等
3其他療法徹底治療應作靜脈從剝離術
三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指痔外經(jīng)脈破裂出血形成的血凝快。
【病因】
由于排便努掙或用力負重致肛緣痔外靜脈破裂,離經(jīng)之血瘀積皮下而成
【辨證論治】
1內治血熱瘀結癥:涼血地黃湯合活血散瘀湯加減
2外治:苦參湯熏洗,外敷痔瘡膏
3其他療法:血栓外痔剝離術。
{三}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內外痔靜脈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與外痔形成一整體。
【病因】
多因內痔反復脫出,或經(jīng)產(chǎn)努力,或長期便秘或腹瀉腹壓增加,致筋脈橫解,瘀結不散而形
成。
第三十八節(jié)脫疽
脫疽是指發(fā)生于四肢末端,嚴重時指(趾)節(jié)壞疽脫落的?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又稱脫骨
疽西醫(yī)學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硬化性閉塞證,和糖尿病足可參照本病治療。
【病因】
主要由于脾氣不見,腎陽不足,又加外受寒凍,寒濕之邪入侵而發(fā)病。【辨證論治】
(-)內治法:
1寒濕阻絡證:陽和湯加減
2血脈瘀阻證:桃紅四物湯加減
3濕熱毒盛證:四妙勇安湯加減
4熱毒傷陰證:顧步湯加減
5氣陰兩虛證:黃黃鱉甲湯加減
(二)外治法
1未潰期:可選用沖和膏、紅靈丹油膏外敷:亦可當歸15g獨活30g桑植30g威靈仙30g水
煎熏洗,每日一次等
2已潰期:潰瘍面積較小者,可用上述中藥熏洗后外敷生肌玉紅;面積較大者壞死組織難以
脫落者,可先用冰片鋅氧油(冰片2g氧化氧油98g)軟化創(chuàng)面硬結痂皮,按疏松程度,
依次清除壞死痂皮,先除軟組織,后除腐骨,徹底的清創(chuàng)術必須待炎癥完全消退后方可實施。
(三)其他療法
1手術療法2劇烈疼痛的處理
第三十九節(jié)腸疽
腸疽是指發(fā)生在腸道的疽腫,屬內疽范疇。臨床上西醫(yī)的急性闌尾炎,回腸末端憩室炎、克
羅恩病等均屬腸疽范疇,其中以急性闌尾炎常見。【病因】
1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嗜食生冷、油膩,損傷脾胃,導致腸道功能失調,糟粕積滯,濕熱
內生,積結腸道而成疽。
2飽食后急劇奔走或跌仆損傷:致氣血瘀滯,腸道運化失司,敗血濁氣壅遏成疽。
3寒濕不適:外邪侵入腸中,經(jīng)絡受阻,郁久化熱成疽
4情志所傷: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憂思傷脾,氣機不暢,腸內痞塞,食積痰凝,淤結而成
疽腫。
上述因素可均可損傷腸胃,導致腸道傳化失司,糟粕停滯,氣滯血瘀,瘀久化熱,熱盛肉
腐而成疽腫
【辨證論治】
(―)內治
1瘀滯證(初期):大黃牡丹湯合紅藤煎劑加減
2濕熱證(釀膿期):復方大柴胡加減
3熱毒證(潰膿證):大黃牡丹湯合透膿散加減
(-)外治
無論膿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黃金散、玉露散或雙柏散,用水或蜜調糊狀,外敷右下腹;或
用消炎散加黃酒或醋調敷。
(三)其他療法
1手術療法2一般療法3胃腸減壓4抗生素5針刺療法
第四十節(jié)崩漏
崩漏是指經(jīng)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謂之崩中,后者謂之漏下。崩與漏出血情況雖
不同,然二者常交替出現(xiàn),且其病因病機基本一致,故概稱崩漏。本病為婦科常見病,也是
疑難急重病癥,因腎一天葵一沖任一胞宮生殖軸的紊亂,引起月經(jīng)的周期、經(jīng)期經(jīng)量的嚴重
失調,可導致不孕癥。
【病因】
崩漏的發(fā)病是腎--天葵--沖任--胞宮生殖軸的嚴重失調。其主要病機是沖任不固,不能制約
經(jīng)血,使子宮藏泄失常。導致崩漏的常見病因有脾虛,腎虛,血熱和血瘀。
1脾虛素體脾虛,或勞倦思慮、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氣,脾虛血失統(tǒng)攝,甚則虛而下陷,沖任不
固,不能制約經(jīng)血,發(fā)為崩漏
2腎虛:先天腎氣不足,或少女腎氣未盛,天魁未充,或房勞多產(chǎn)損傷腎氣,或久病大病窮
必及腎,或七七之年腎氣漸衰,天葵漸歇,腎氣虛則封藏失司,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jīng)血,
子宮藏瀉失常,發(fā)為崩漏。
3血熱:素體陽盛血熱或陰虛內熱,或七情內傷,肝郁化熱,或內蕊濕邪之邪,熱傷沖任,
迫血妄行,發(fā)為崩漏
4血瘀:七情內傷,氣滯血瘀,或熱炙、寒凝、虛滯至瘀,或經(jīng)氣、產(chǎn)后余血未凈而合陰陽,
內生瘀血,或崩漏日久,離經(jīng)之血為瘀,瘀租沖任、子宮、血不行經(jīng)而妄行,遂成崩漏
【辨證論治】
1脾虛證:固本止崩湯或固沖湯加減
2腎虛證
(1)腎氣虛證:加減灰蓉英絲子丸
(2)腎陽虛證:右歸丸加減
(3)腎陰虛證:左歸丸合而至丸或滋陰固氣湯加減
3血熱證
(1)虛熱證:上下相資湯加減
(2)濕熱證:清熱固經(jīng)堂加減
4血瘀證:逐瘀止血湯或將軍斬關湯加減
【急癥處理】
1補氣攝血止崩:暴崩下血“留得一分血,便留得一分氣”獨參湯高麗參10g水煎服或麗參注
射液1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經(jīng)脈推射;或麗參注射液20~30mI,加入5%葡萄糖液
250ml,經(jīng)脈點滴。
2溫陽止崩:若出現(xiàn)陰損及陽,陰竭陽亡危象。參附湯急煎服亦可選六味回陽湯人參、制
附子、炮姜、當歸、熟地、炙甘草。
3滋陰固氣止崩:使氣固陰復,生脈注射液或參脈注射液20ml靜點。
4祛瘀止痛:用于瘀血瘀租血海,子宮瀉而不藏,下血如注。
(一)田七3~6g沖服
(-)云南白藥0.5g沖服
(三)宮血寧膠囊2粒tid
5針灸止血:百會穴大敦穴隱白穴
6西藥或手術止血
第四十一節(jié)痛經(jīng)
痛經(jīng)是指正值經(jīng)期或經(jīng)期前后出現(xiàn)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舐,甚至劇痛暈厥者,成為痛
經(jīng),亦稱“經(jīng)行腹痛”
【病因】
經(jīng)期病位在子宮、任沖,以“不通則痛”或“不容則痛”為主要病機。
1氣滯血瘀:素性抑郁或會怒傷肝,氣郁不輸,血行失暢,瘀租子宮、沖任。經(jīng)前、經(jīng)期氣
血下注任沖,或復為情志所傷,壅滯更甚,“不通則痛”發(fā)為痛經(jīng)。
2寒凝血瘀:經(jīng)期產(chǎn)后,感受寒邪,或過食寒涼生冷,寒客沖任,與血相搏,以致子宮、任
沖氣血失暢。
3濕熱瘀租:素體濕熱內薄,或經(jīng)期、產(chǎn)后攝生不甚感受濕熱之邪,與血相搏,流注任沖,
蕊結胞中,氣血失暢。
4氣血虛弱:脾胃素需,化源匱乏,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氣血不足,沖任氣血虛少行
徑后血海氣血愈虛,不能濡養(yǎng)沖任、子宮;兼之氣虛無力運血,因而發(fā)生痛經(jīng)
5腎氣虧損:稟賦素弱,或多產(chǎn)房勞傷損,精血不足,經(jīng)后血海空虛,沖任、子宮失于濡養(yǎng),
“不榮則痛”發(fā)為痛經(jīng)
【辨證論治】
首當辨識疼痛發(fā)生地時間、部位、性質以及疼痛程度。痛發(fā)于經(jīng)前或行徑之初多屬實;月經(jīng)
將凈或后始作俑者,多屬虛。辨痛之部位以觀察病位在肝在腎,在氣在血。痛在少腹一側或
雙側多屬氣滯,病在肝;小腹是子宮居所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與子宮瘀滯有關;若疼
及腰脊多屬病在腎?隱痛、酸痛、墜痛、喜揉喜壓為虛;掣痛、絞痛、炙痛、刺痛為實;漲
甚于痛,時痛時止屬氣滯等。
本病病位在子宮、沖任,變化在氣血,故治療以調理子宮。沖任氣血為主。治法分兩步:精
氣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及時控制、減緩疼痛:平時辯證求因而治本。
1氣滯血瘀證:隔下逐瘀湯或痛經(jīng)方加減
2寒凝血瘀證:少腹逐瘀湯或薄經(jīng)散寒湯加減
3濕熱瘀租證:清熱調血或銀甲丸加減
4氣血虛弱證:圣愈湯或黃詫建中湯或養(yǎng)血和血湯加減
5腎氣虧損證:益腎調經(jīng)湯或調肝糖加減
【急癥處理】
痛經(jīng)發(fā)作時,選擇下述治法、方藥以緩急止痛
1田七痛經(jīng)膠囊每日3次每次2g
2痛經(jīng)丸每日1~2次每次6~9g臨經(jīng)時服用
3麝香痛經(jīng)膏穴位外貼。取氣海、子宮、三陰交活腹部痛點敷貼,1~3天更換一次,疼痛消
失后除去。
4阿托品、654-2等解痙劑肌注,亦可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如布洛芬400mg,每日4次,
或酮洛芬25~50mg,每日4次。
5針灸療法。
第四十二節(jié)絕經(jīng)前后諸證
婦女在絕經(jīng)期前后,圍繞月經(jīng)紊亂或絕經(jīng)出現(xiàn)如烘熱汗出、煩躁易怒、潮熱面紅、眩暈耳鳴、
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腫、皮膚蟻行樣感、情志不寧等癥狀,亦稱“經(jīng)斷前后諸證”。
這些癥狀往往三三兩兩,輕重不一,參差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或長,或短,短者僅數(shù)月,長者遷
延數(shù)年,甚者影響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質量,危害婦女身心健康。
古代醫(yī)籍對本病無專篇記載,多散見于“老年血崩”“臟躁”“百合病”等病癥中。1964年始以“經(jīng)
斷前后諸證”列入教材。
西醫(yī)學圍絕經(jīng)期綜合證(更年期綜合癥)或雙則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療后,或早發(fā)絕經(jīng)卵巢功
能衰竭而致諸證。
【病因】婦女將之絕經(jīng),腎氣漸衰,天葵間竭,沖任二脈虛衰,月經(jīng)將斷而絕經(jīng),生殖能力
降低而至消失,此本是婦女正常的生理衰退變化。
1腎陰虛:七七之年腎陰不足,天葵減竭,若素體陰虛,或老產(chǎn)房勞,數(shù)脫于血,復加憂思
失眠,營陰暗耗,腎陰益虧,臟腑失養(yǎng),遂發(fā)經(jīng)斷前后諸證
2腎陽虛:絕經(jīng)之年,腎氣漸衰,若素體陽虛,或過用寒涼藥及過度貪涼,可致腎陽虛憊。
3腎陰陽俱虛:腎藏元陰而寓元陽,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真陰真陽不足,不能濡養(yǎng)、溫
煦臟腑或激發(fā)、推動機體的正常生理活動而致諸證叢生。
本病以腎虛為本,腎的陰陽平衡失調,印象到心、肝、脾臟,從而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出現(xiàn)諸多癥候。
【辨證論治】
絕經(jīng)前后諸證以腎虛為本,治療上.應注重平調腎中陰陽,清熱不宜過于苦寒,祛寒不宜過于
溫燥,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虛虛之戒。并注意有無水濕、痰濁、淤血之兼夾證而綜合施
治。
1腎陰虛證:左歸丸合二至丸加減
2腎陽虛證:右歸丸加減
3腎陰陽俱虛證:二仙湯合二至丸加減
第四十三節(jié)帶下病
帶下病是指帶下量明顯增多,或減少,色、質、氣味發(fā)生異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癥狀者,
帶下明顯增多者稱帶下過多,帶下明顯減少者稱為帶下過少。
{一}帶下過多
帶下過多是指帶下量增多,色、質、氣味異常,或便有局部及全身癥狀者。古有“白沃””赤
沃”“白瀝”“赤瀝”“赤白瀝”“下白物”等。
西醫(yī)學的各類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內分泌功能失調(以雌激素水平偏高)等疾病引起
的陰道分泌物異常與中醫(yī)學帶下過多的臨床表現(xiàn)相類似。
【病因】本病病機是濕邪傷及任帶二脈,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濕邪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
因,但有內外之別。脾、胃、肝三臟功能失調是產(chǎn)生內濕之因;脾虛失運,水濕內生;腎陽
虛衰,氣化失常,水濕內停:肝郁侮脾,肝火夾脾濕下注。外濕是因久居濕地,或涉水淋浴,
或不潔性交,以致感受濕邪。
【辨證論治】
1脾虛證:完帶湯加減
2腎陽虛證:內補丸加減
3陰虛夾濕證:知柏地黃湯加減
4濕熱下注證:止帶方加減
5熱毒薄結癥:五味消毒飲加減
【外治法】
1外洗法:潔爾陰、膚陰潔等洗劑,適用于各類陰道炎
2陰道納藥法:潔爾陰泡騰片、保婦康栓等,適用于各類陰道炎;雙料喉風散、珍珠層粉等,
適用于宮頸糜爛及老年性陰道炎。
3熱熨法:火熨,電灼、激光等,是病變阻滯凝固。壞死、脫落、修復、愈合而達到治療的
目的,適用于因宮頸炎而致帶下過多者。
{二}帶下過少
帶下過少是指帶下量明顯減少,導致陰中干澀癢痛,甚至陰部萎縮者。
西醫(yī)學的卵巢功能早衰、絕經(jīng)后卵巢功能下降、手術切除卵巢后、盆腔放療后、嚴重卵巢炎
及席漢綜合征、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以致卵巢功能等導致雌激素水品品低落而引起的引導分泌
物減少相類似。
1肝腎虧損:先天稟賦不足,肝腎陰虛,或房事多產(chǎn),大病久病,耗傷精血,或年老體弱,
腎精虧損,或七情內傷,肝腎陰血暗耗。
2血枯遇阻:素體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或墮胎多產(chǎn),大病久病,暗耗營血,或產(chǎn)后大出血,
血不歸經(jīng),或經(jīng)產(chǎn)感寒,余血內留,新血不生,均可致精虧血枯,淤血內停,瘀租血脈,精
血不足且不循常道,陰津不得敷布子宮、陰竅,發(fā)為帶下過少。
【辨證論治】
1肝腎虧損證:左歸丸加減
2血枯遇阻證:小營煎加減
第四十四節(jié)胎漏、胎動不安
妊娠意見,引導不是有少量出血,時出時止,或淋漓不斷,而無腰酸、腹痛、小腹下墜者,
稱為胎漏,亦稱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間出現(xiàn)腰酸、腹痛。小腹下墜,或伴有少量陰道出血者,稱為胎動不安
胎漏、胎動不安是墮胎、小產(chǎn)的先兆,西醫(yī)稱之為“先兆流產(chǎn)”流產(chǎn)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
若先兆流產(chǎn)安胎成功,可繼續(xù)正常妊娠。若病情發(fā)展成為“難免流產(chǎn)”、“完全流產(chǎn)”“不全流
產(chǎn)''或"過期流產(chǎn)”“感染性流產(chǎn)”“習慣性流產(chǎn)”
漏胎、胎動不安病名雖不同,但臨床表現(xiàn)難以截然分開。
【病因】
導致胎漏、胎動不安的主要病機是沖任損傷、胎元不固。
1腎虛:父母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多產(chǎn),大病久病及腎,或孕后房事不節(jié),傷腎耗精,腎
虛沖任損傷,胎元不固,發(fā)為胎漏,胎動不安
2血熱:素體陽盛血熱或陰虛內熱,或孕后過食辛熱,或感受熱邪,熱傷沖任,擾動胎元,
致胎元不固。
3氣血虛弱:母體氣血素需,或久病大病耗傷氣血,或孕后思慮過度,勞倦傷脾,氣血生化
不足,氣血虛弱,沖任匱乏,不能顧攝滋養(yǎng)胎元,致胎元不固。
4血瘀:宿有擢[瘤血蕊踞子宮,不或孕后不慎跌仆閃挫,或孕期手術創(chuàng)傷,均可致氣血不和,
瘀租子宮、沖任,使胎元失養(yǎng)而不固,發(fā)為胎漏、胎動不安。
胎漏、胎動不安既有單一的病機,又常有臟腑、氣血、經(jīng)絡同病,虛實錯雜的復合病機,如
慎脾虛弱或腎虛血瘀,臨證中必須動態(tài)觀察病機的兼夾及其變化
【辨證論治】
此病的辯證要點是陰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墜四大癥狀的性質、輕重程度及全身表現(xiàn),以
辨其虛、熱、瘀及轉歸。四大病癥較輕而妊娠滑脈明顯,經(jīng)檢查尿妊娠試驗陽性或b超賤
壞胎存活者,治療以補腎安胎為大法,根據(jù)部痛的證型輔以清熱涼血、益氣養(yǎng)血或化瘀固沖。
1腎虛證:壽胎丸或安奠二天湯或滋腎育胎丸。
2血熱證:保陰煎或清熱安胎飲或當歸散加減
3氣血虛弱證:胎元飲加減
4血瘀證:桂枝佚苓丸合壽胎丸加減
第四十五節(jié)產(chǎn)后發(fā)熱
產(chǎn)褥期內,出現(xiàn)發(fā)熱持續(xù)不退,或突然高熱寒戰(zhàn),并伴有其他癥狀者,成“產(chǎn)后發(fā)熱”如產(chǎn)后
1~2日內,由于陰血驟虛,陽氣外浮,而見輕微發(fā)熱,而無其他癥狀,此乃營衛(wèi)暫時失于調
和,?般可自行消退,屬正?,F(xiàn)象。
本病感染邪毒型發(fā)熱,類似于西醫(yī)學的產(chǎn)褥感染,是產(chǎn)褥期最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為危急重
癥,至今仍為產(chǎn)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感發(fā)熱包含了西醫(yī)學的“產(chǎn)褥中暑”,其重癥亦可
危及生命,應予高度重視。
【病因】
“正氣易虛,易感病邪,易生瘀滯”
1感染邪毒:產(chǎn)后血室正開。胞脈空虛,若產(chǎn)時接生不慎,或產(chǎn)后護理不潔,邪毒乘虛入侵
直犯胞宮,正邪交爭,可致發(fā)熱。
2外感:產(chǎn)后氣血驟虛,元氣受損,媵理不密,衛(wèi)陽不固,外邪腎虛而入,營衛(wèi)不和,或正
值暑令,猝中暑邪,亦可致發(fā)熱。
3血瘀:產(chǎn)后惡露不暢,當下不下,淤血停滯,阻礙氣機,營衛(wèi)不通,郁而發(fā)熱。
4血虛:產(chǎn)時、產(chǎn)后失血過多,陰血驟虛,以致陽浮于外而發(fā)熱;血虛傷陰,相火偏旺,以
致發(fā)熱。
【辨證論治】治療以調氣血、和營衛(wèi)為主。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湯加減
2外感證:荊穗四物湯或參蘇飲經(jīng)濟
3血瘀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師范大學《體育市場營銷》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師范大學《日本商務禮儀訓練》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師范大學《教師教學能力提高課Ⅱ》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師范大學《概率與統(tǒng)計》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中學班主任交流合作活動方案
- 公共設施消防水池維護方案
- 2024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問題
- 吉林大學《微積分CⅠ》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管理制度
- 科技企業(yè)員工培訓與發(fā)展總結
- 第一講 偉大事業(yè)都始于夢想(課件)
- 管道補償器安裝檢驗記錄
- 學校食堂出入庫管理制度
- 限制被執(zhí)行人駕駛令申請書
- 鋁合金船的建造課件
- 邊坡土石方開挖施工方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后習題及答案匯編(部分不全)
- 玻璃廠應急預案
- 安全帽生產(chǎn)與使用管理規(guī)范
- 貨車進入車間安全要求
- 新版深度學習完整整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