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及典型試題_第1頁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及典型試題_第2頁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及典型試題_第3頁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及典型試題_第4頁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及典型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知識網絡結構二、知識要點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況。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如果兩條直線只有一個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相交;如果兩條直線沒有公共點,稱這兩條直線平行。3、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另一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的兩個角是鄰補角。鄰補角的性質:鄰補角互補。4、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5、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個是直角或90°時,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垂線的性質: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6、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基本特征:①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同位角。②在兩條直線(被截線)之間,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內錯角。③在兩條直線(被截線)的之間,都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同旁內角。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平行線的性質: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性質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圖5a57圖5a57861342bc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或=或=或=,則a∥b。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或=,則a∥b。判定3: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如圖5所示,如果+=180°;+=180°,則a∥b。判定4: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a∥b,a∥c,則∥。9、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有真命題和假命題之分。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么結論不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假命題。真命題的正確性是經過推理證實的,這樣的真命題叫定理,它可以作為繼續(xù)推理的依據(jù)。10、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平移后,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平移性質: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中①對應點的連線平行且相等;②對應線段相等③對應角相等二、練習:1、如圖1,直線a,b相交于點O,若∠1等于40°,則∠2等于()A.50°B.60°C.140°D.160°2、如圖2,已知AB∥CD,∠A=70°,則∠1的度數(shù)是()A.70°B.100°C.110°D.130°3、已知:如圖3,,垂足為,為過點的一條直線,則與的關系一定成立的是()DBAC1ab12DBAC1ab12OABCDEF21O圖1圖2圖34、如圖4,,,則()A.B.C.D.BBEDACF圖4圖5圖65、如圖5,小明從A處出發(fā)沿北偏東60°方向行走至B處,又沿北偏西方向行走至C處,此時需把方向調整到與出發(fā)時一致,則方向的調整應是()A.右轉80°B.左轉80°C.右轉100°D.左轉100°6、如圖6,如果AB∥CD,那么下面說法錯誤的是()A.∠3=∠7;B.∠2=∠6C、∠3+∠4+∠5+∠6=1800D、∠4=∠87、如果兩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而其中一個角比另一個角的4倍少,那么這兩個角是()A.;B.都是;C.或;D.以上都不對8、下列語句:①三條直線只有兩個交點,則其中兩條直線互相平行;②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截,同旁內角相等,那么這兩條平行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垂直;③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其中()A.①、②是正確的命題;B.②、③是正確命題;C.①、③是正確命題;D.以上結論皆錯9、下列語句錯誤的是()A.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B.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C.若兩個角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和等于平角,則這兩個角為鄰補角D.平移變換中,各組對應點連成兩線段平行且相等10、如圖7,,分別在上,為兩平行線間一點,那么()A.B.C.D.aabMPN12312bacbacd1234AB12bacbacd1234ABCDE圖8圖9圖1012、如圖9,已知則______.13、如圖10,已知AB∥CD,BE平分∠ABC,∠CDE=150°,則∠C=______CBABDEABCab12314、如圖CBABDEABCab123圖11圖12圖1315、如圖12所示,請寫出能判定CE∥AB的一個條件.16、如圖13,已知,=____________17、推理填空:(每空1分,共12分)如圖:①若∠1=∠2,則∥()若∠DAB+∠ABC=1800,則∥()②當∥時,∠C+∠ABC=1800()當∥時,∠3=∠C()18、如圖,∠1=30°,AB⊥CD,垂足為O,EF經過點O.求∠2、∠3的度數(shù).19、已知:如圖AB∥CD,EF交AB于G,交CD于F,F(xiàn)H平分∠EFD,交AB于H,∠AGE=500,求:∠BHF的度數(shù).20、觀察如圖所示中的各圖,尋找對頂角(不含平角):圖圖a圖b圖c(1)如圖a,圖中共有___對對頂角;(2)如圖b,圖中共有___對對頂角;(3)如圖c,圖中共有___對對頂角.(4)研究(1)~(3)小題中直線條數(shù)與對頂角的對數(shù)之間的關系,若有n條直線相交于一點,則可形成多少對對頂角?第六章實數(shù)

【知識點一】實數(shù)的分類

1、按定義分類:

2.按性質符號分類:注: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知識點二】實數(shù)的相關概念(1)代數(shù)意義: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我們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shù).0的相反數(shù)是0.(2)幾何意義:在數(shù)軸上原點的兩側,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個點表示的兩個數(shù)互為相反數(shù),或數(shù)軸上,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所對應的點關于原點對稱.(3)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個數(shù)之和等于0.a、b互為相反數(shù)a+b=0.

|a|≥0.(1)0沒有倒數(shù)

(2)乘積是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平方根【知識要點】1.算術平方根:正數(shù)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記作“EQ\R(\S\DO(),a)”。2.如果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記作“±EQ\R(\S\DO(),a)”(a稱為被開方數(shù))。3.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0的平方根是0;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4.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區(qū)別: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而它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聯(lián)系:(1)被開方數(shù)必須都為非負數(shù);(2)正數(shù)的負平方根是它的算術平方根的相反數(shù),根據(jù)它的算術平方根可以立即寫出它的負平方根。(3)0的算術平方根與平方根同為0。5.如果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記作“EQ\R(\S\DO(3),a)”(a稱為被開方數(shù))。6.正數(shù)有一個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負數(shù)有一個負的立方根。7.求一個數(shù)的平方根(立方根)的運算叫開平方(開立方)。8.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區(qū)別:一個數(shù)只有一個立方根,并且符號與這個數(shù)一致;只有正數(shù)和0有平方根,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2個,并且互為相反數(shù),0的平方根只有一個且為0.一般來說,被開放數(shù)擴大(或縮?。┍?,算術平方根擴大(或縮小)倍,例如.10.平方表:(自行完成)12=62=112=162=212=22=72=122=172=222=32=82=132=182=232=42=92=142=192=242=52=102=152=202=252=題型規(guī)律總結:1、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數(shù)是0;算術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數(shù)是0和1;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數(shù)是0和±1。2、每一個正數(shù)都有兩個互為相反數(shù)的平方根,其中正的那個是算術平方根;任何一個數(shù)都有唯一一個立方根,這個立方根的符號與原數(shù)相同。3、本身為非負數(shù),有非負性,即≥0;有意義的條件是a≥0。4、公式:⑴()2=a(a≥0);⑵=(a取任何數(shù))。5、區(qū)分()2=a(a≥0),與=6.非負數(shù)的重要性質:若幾個非負數(shù)之和等于0,則每一個非負數(shù)都為0(此性質應用很廣,務必掌握)?!局R點三】實數(shù)與數(shù)軸數(shù)軸定義: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shù)軸,數(shù)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知識點四】實數(shù)大小的比較1.對于數(shù)軸上的任意兩個點,靠右邊的點所表示的數(shù)較大.2.正數(shù)都大于0,負數(shù)都小于0,兩個正數(shù),絕對值較大的那個正數(shù)大;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3.無理數(shù)的比較大小:【典型例題】1.下列語句中,正確的是()A.一個實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B.負數(shù)沒有立方根C.一個實數(shù)的立方根不是正數(shù)就是負數(shù)D.立方根是這個數(shù)本身的數(shù)共有三個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是(-2)2的算術平方根B.3是-9的算術平方根C16的平方根是±4D27的立方根是±33.已知實數(shù)x,y滿足+(y+1)2=0,則x-y等于(1);(2);(3);(4)5.已知實數(shù)x,y滿足+(y+1)2=0,則x-y等于6.計算(1)64的立方根是

(2)下列說法中:①都是27的立方根,②,③的立方根是2,④。其中正確的有()A、1個B、2個C、3個D、4個7.易混淆的三個數(shù)(自行分析它們)(1)(2)(3)綜合演練一、填空題1、()2的平方根是2、若=25,=3,則a+b=3、已知一個正數(shù)的兩個平方根分別是2a﹣2和a﹣4,則a的值是4、=____________5、若m、n互為相反數(shù),則=_________6、若,則a______07、若有意義,則x的取值范圍是8、16的平方根是±4”用數(shù)學式子表示為9、大于-EQ\R(\S\DO(),2),小于EQ\R(\S\DO(),10)的整數(shù)有______個。10、一個正數(shù)x的兩個平方根分別是a+2和a-4,則a=_____,x=_____。11、當時,有意義。12、當時,有意義。13、當時,有意義。14、當時,式子有意義。15、若有意義,則能取的最小整數(shù)為二、選擇題1.9的算術平方根是()A.-3B.3C.±3D.812.下列計算正確的是()A.=±2B.=9C.D.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9的平方根是3B.的算術平方根是±2C.的算術平方根是4D.的平方根是±24.64的平方根是()A.±8B.±4C.±2D.±5.4的平方的倒數(shù)的算術平方根是()A.4B.C.-D.6.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BCD7.以下語句及寫成式子正確的是()A、7是49的算術平方根,即B、7是的平方根,即C、是49的平方根,即D、是49的平方根,即8.下列語句中正確的是()A、的平方根是B、的平方根是C、的算術平方根是D、的算術平方根是9.下列說法:(1)是9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3)3是9的平方根;(4)9的平方根是3,其中正確的有()A.3個B.2個C.1個D.4個10.下列語句中正確的是()A、任意算術平方根是正數(shù)B、只有正數(shù)才有算術平方根C、∵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D、是1的平方根三、利用平方根解下列方程.(1)(2x-1)2-169=0;(2)4(3x+1)2-1=0;四、解答題1、求的平方根和算術平方根。2、計算的值3、若,求的值。4、若a、b、c滿足,求代數(shù)式的值。5、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問題。在進行二次根式去處時,我們有時會碰上如,,一樣的式子,其實我們還可以將其進一步化簡:=;(一)=(二)==(三)以上這種化簡的步驟叫做分母有理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簡:=(四)(1)請用不同的方法化簡:參照(三)式得=__________________;參照(四)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2)化簡: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標系一、知識要點1、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平面內畫兩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數(shù)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2、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特點:①坐標的符號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已知坐標平面內的點A(m,n)在第四象限,那么點(n,m)在第____象限②坐標軸上的點的特征:軸上的點______為0,軸上的點______為0;如果點P在軸上,則___;如果點P在軸上,則______如果點P在軸上,則____,P的坐標為()當__時,點P在橫軸上,P點坐標為()如果點P滿足,那么點P必定在____軸上③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的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___________________;二四象限角平分線上的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點P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線上,則_____;如果點P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線上,則_____如果點P在原點,則_____=____已知點A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線上,則______④平行于坐標軸的點的特征:平行于軸的直線上的所有點的______坐標相同,平行于軸的直線上的所有點的_____坐標相同如果點A,點B且AB//軸,則_______如果點A,點B且AB//軸,則_______點P到軸的距離為_______,到軸的距離為______,到原點的距離為____________;點P到軸的距離分別為_____和____點A到軸的距離為__,到軸的距離為__點B到軸的距離為__,到軸的距離為____點P到軸的距離為__,到軸的距離為__點P到軸的距離為2,到軸的距離為5,則P點的坐標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對稱點的特征:①關于軸對稱點的特點_______不變,______互為相反數(shù)②關于軸對稱點的特點_______不變,______互為相反數(shù)③關于原點對稱點的特點_______、______互為相反數(shù)點A關于軸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_,關于原點對稱的點坐標是______,關于軸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_點M與點N關于原點對稱,則5、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平移規(guī)律:左右移動點的_____坐標變化,(向右移動____________,向左移動____________),上下移動點的______坐標變化(向上移動____________,向下移動____________)把點A向右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下平移三個單位得到的點坐標是_________將點P先向____平移___單位,再向____平移___單位就可得到點6、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圖形平移規(guī)律:圖形中每一個點平移規(guī)律都相同:左右移動點的_____坐標變化,(向右移動____________,向左移動____________),上下移動點的______坐標變化(向上移動____________,向下移動____________)已知ABC中任意一點P經過平移后得到的對應點,原三角形三點坐標是A,B,C問平移后三點坐標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練習:1.已知點P(3a-8,a-1).(1)點P在x軸上,則P點坐標為;(2)點P在第二象限,并且a為整數(shù),則P點坐標為;(3)Q點坐標為(3,-6),并且直線PQ∥x軸,則P點坐標為.2.如圖的棋盤中,若“帥”位于點(1,-2)上,“相”位于點(3,-2)上,則“炮”位于點___上.3.點關于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點關于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點關于坐標原點的對稱點的坐標是.4.已知點P在第四象限,且到x軸距離為,到y(tǒng)軸距離為2,則點P的坐標為_____.5.已知點P到x軸距離為,到y(tǒng)軸距離為2,則點P的坐標為.6.已知,,,則軸,∥軸;7.把點向右平移兩個單位,得到點,再把點向上平移三個單位,得到點,則的坐標是;8.在矩形ABCD中,A(-4,1),B(0,1),C(0,3),則D點的坐標為;9.線段AB的長度為3且平行與x軸,已知點A的坐標為(2,-5),則點B的坐標為_____.10.線段AB的兩個端點坐標為A(1,3)、B(2,7),線段CD的兩個端點坐標為C(2,-4)、D(3,0),則線段AB與線段CD的關系是()A.平行且相等B.平行但不相等C.不平行但相等D.不平行且不相等第1題圖三、解答題:第1題圖1.已知:如圖,,,,求△的面積.2.已知:,,點在軸上,.⑴求點的坐標;⑵若,求點的坐標.3.已知:四邊形ABCD各頂點坐標為A(-4,-2),B(4,-2),C(3,1),D(0,3).(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四邊形ABCD;(2)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3)如果把原來的四邊形ABCD各個頂點橫坐標減2,縱坐標加3,所得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已知:,,.⑴求△的面積;⑵設點在坐標軸上,且△與△的面積相等,求點的坐標.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一、知識要點1、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方程的解。2、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這樣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為(為常數(shù),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無數(shù)組解。3、方程組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這樣的方程組叫二元一次方程組。使二元一次方程組每個方程的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般有一個解。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觀察方程組中,是否有用含一個未知數(shù)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如果有,則將它直接代入另一個方程中;如果沒有,則將其中一個方程變形,用含一個未知數(shù)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再將表示出的未知數(shù)代入另一個方程中,從而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求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將求得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組中的任何一個方程,求出另外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5、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1)方程組的兩個方程中,如果同一個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既不相等又不互為相反數(shù),就用適當?shù)臄?shù)去乘方程的兩邊,使同一個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等或互為相反數(shù);(2)把兩個方程的兩邊分別相加或相減,消去一個未知數(shù);(3)解這個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4)將求出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組中的任何一個方程,求出另外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從而得到原方程組的解。6、解三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①觀察方程組中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特點,確定先消去哪個未知數(shù);②利用代入法或加減法,把方程組中的一個方程,與另外兩個方程分別組成兩組,消去同一個未知數(shù),得到一個關于另外兩個未知數(shù)的二元一次方程組;③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得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④將這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組中較簡單的一個方程中,求出第三個未知數(shù)的值,從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第九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一、知識網絡結構二、知識點1、用不等號表示不等關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號主要包括:>、<、≥、≤、≠。2、在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的集合,叫這個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所含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都是1,這樣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