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試題及歸納_第1頁
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試題及歸納_第2頁
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試題及歸納_第3頁
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試題及歸納_第4頁
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試題及歸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地理黃河專項訓練

知識點歸納

黃河: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世

界第五大長河,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顏喀拉山北麓,流

經(jīng)9個省級政區(qū)(青、隴、川、寧、內(nèi)蒙、陜、晉、豫、魯),

注入渤海,長度與流域面積均居我國第二,但水量很小。

內(nèi)蒙古河口鎮(zhèn)以上為上游,黃河上游青海省境內(nèi),流經(jīng)青藏

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緩,河水清澈;自青海龍羊峽、經(jīng)

甘肅劉家峽至寧夏青銅峽的峽谷段,水能資源豐富;在寧夏,

內(nèi)蒙古境內(nèi),黃河流經(jīng)平緩的地形區(qū),水流平緩,氣候干旱,

加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減少;河

口鎮(zhèn)至河南孟津為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接納了汾河,渭河

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別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黃河泥沙

來于此);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jīng)華北平原,由于長期人工

筑堤束水,黃河下游河床高于兩岸地面數(shù)米,形成“地上河”,

所以黃河下游沿途水量漸少,支流很少,且易發(fā)洪澇災害。

而由于中上游地區(qū)用于生產(chǎn)、生活的引水量過大,造成下游

河段在春末夏初季節(jié)幾乎每年發(fā)生斷流現(xiàn)象。

黃河主要的支流有:上游河段有洗河和混水,中游段有無定

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涇河、洛河)等。

近年來,黃河斷流問題正日益引起我國政策的高度重視。今

后,我們一方面要加強水庫建設與管理,調(diào)峰濟枯;另一面

要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的統(tǒng)一調(diào)配與管理,增強節(jié)水,護水意

識;同時要加快黃河上游“引長濟黃”工程的論證。

黃河的優(yōu)勢:

沖積黃河是形成華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干旱的寧夏、內(nèi)蒙古境內(nèi)形成了具有

平原“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這些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

黃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已陸續(xù)建

水能

成青海龍羊峽、李家峽、甘肅的劉家峽、寧夏青銅峽、河南三門峽、小浪底等

資源

大型水利樞紐和水電站。

燦爛

千百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在黃河的哺育下,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文化

根治黃河的主要方法:

1.種草種樹,坡耕地退耕還林、還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

長流;

2.修筑梯田,打壩淤地,以減少入河泥沙;

3.上中游修建水庫也是治黃的重要措施,修水庫水僅發(fā)電,

還可治沙與防洪,調(diào)節(jié)黃河徑流。如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后,

可發(fā)揮防洪、發(fā)電、灌溉、防凌、防淤、養(yǎng)殖、旅游等多種

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確保堤岸萬無一失。

黃河流域圖:

黃河流域主要水電站:

三門峽水利樞紐:山西平陸、河南三門峽市交界處,1960年

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樞紐:內(nèi)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青銅峽水利樞紐:寧夏青銅峽市,1968年投入使用。

劉家峽水電站:甘肅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鹽鍋峽水利樞紐:甘肅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橋水利樞紐:山西保德、陜西府谷交界處,1977年投入使

用。

八盤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龍羊峽水電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峽水利樞紐:甘肅蘭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峽水利樞紐:青?;。?999年投入使用。

萬家寨水利樞紐:山西偏關、內(nèi)蒙古準格爾旗交界處,1999

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樞紐:河南濟源和孟津交界處,2001年投入使用。

公伯峽水電站:青海循化,2006年投入使用。

拉西瓦水電站:青海貴德、貴南兩縣交界處,尚在建設之中,

是黃河干流最大的水電站。

經(jīng)典例題

【1】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流經(jīng)個省級行政區(qū),

在省境內(nèi)注入海.

(2)圖中所示區(qū)域是黃河在上游塑造的平原;在圖中

標注位于省境內(nèi)的黃河主要支流一汾河和省境內(nèi)的渭

(3)黃河上游流經(jīng)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是黃河水能最集中的地區(qū),其中A是水電站,屬于省.

(4)因河床高出地面以上而稱為“地上河”,此種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是

(5)治理黃河的泥沙,最關鍵的措施是

A.上游內(nèi)蒙古高原的修建水庫

B.下游華北平原的植樹造林

C.中游黃土高原的墾荒,增加糧食產(chǎn)量

D.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6)黃河流域的礦產(chǎn)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

的煤炭基地.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描寫的是()

A.黃河源頭河段B.黃河上游河段

C.黃河中游河段D.黃河下游河段

【3】“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流經(jīng)寧夏帶來的好處主要是()

A.提供了豐富的水能B.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C.提供了便利的航運D.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

[4]黃河的危害,主要在,而造成其改道的根本原因.

【5】“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這種現(xiàn)象形成是因為()

A.下游的“地上河”B.中游的水土流失

C.上游的土地荒漠化D.上游的凌汛

[6]讀圖,回答:

(1)該圖表示的是我國黃河河段(上、中、下游),稱為“

(2)根治黃河的關鍵是;治理措施有、等.

[7]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

貢獻,讀“黃河流域圖”,分回答問題.

心,丙網(wǎng)■囪。業(yè)"06◎水阜儲

(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上”是指山脈,

“海”指海.

(2)圖中黃河主要支流的名稱是汾河和①.

(3)圖中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山脈;第二階梯和第

三階梯的分界線是②山脈.在階梯交界處形成了③水利

樞紐工程.

(4)圖中④和⑤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它們因和得益于黃河水的灌溉

而成為“塞上江南”,其中④是平原,⑤是平原.

(5)黃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是中游地區(qū),

A.地勢平坦,土層深厚B.梯田廣布,是重要的商品基地

C.支流眾多,沒有結冰期D.水土流失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6)“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形容的是.

A.黃河上游的景觀B.黃河中游的景觀C.黃河下游的景觀D.長江

中游荊江的景觀

(7)根治黃河下游水患的關鍵是.

A.疏沒下游河道B.加固兩岸大堤C.搞好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

D.下游地區(qū)退耕還林還草

(8)黃河上有一種特殊的水文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甘、寧、內(nèi)蒙古和魯?shù)鹊?/p>

的:.

A.汛期B.凌汛C.結冰期D.通航期.

【8】下列與黃河有關的內(nèi)容是()

①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絕無僅有②切斷巫山,形成三峽③虎跳峽

④龍羊峽⑤地上河

⑥崇明島⑦壺口瀑布⑧黃果樹瀑布.

A.①②⑤⑧B.③⑤⑥⑦C.①③⑦⑧D.①④⑤⑦

【9】黃河某些河段在春季容易發(fā)生凌汛現(xiàn)象,圖中甲、乙、丙、丁所

示的四河段,相對而言易發(fā)生凌汛現(xiàn)象的是()

A.甲河段B.乙河段C.丙河段D.丁河段

[10]如圖是“黃河流城圖”,圖中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是()

A.甲B.乙C.丙D.T

[111讀圖,完成下列要求:

(1)黃河發(fā)源于高原,注入海.

(2)黃河上游流經(jīng)我國地勢第、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

差大,是黃河最集中的地區(qū),因此建有水電站.

(3)讀圖2,黃河因河床高出地面13米以上而稱為“此種

現(xiàn)象在黃河的段最為明顯.要從根本上治理圖中反映的為題,

必須在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qū)開展綜合治理

圖1黃河水系圖圖2黃河干流含沙量變化

(1)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①海.

(2)黃河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建成了多座水電站;圖中所示

②的是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平原.

(3)黃河在“烏金之鄉(xiāng)”和“古樸秦川”分別接納了份河、渭河兩條

支流,“烏金之鄉(xiāng)”指的是山西省,“古樸秦川”的“秦”指的是

省.

(4)讀圖2分析,從河口到孟津,含沙量(增加或減少),原

因是該河段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重的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

施是.

【13】讀黃河流域圖,回答下列問題.

(1)黃河之害主要發(fā)生在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有

(2)黃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積狹小的原因是.

(3)A處是平原,B處是平原,這兩處平原形成了富庶

[14]如圖所示為因黃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稱為“此種現(xiàn)象在

黃河的游河段最為明顯.其形成原因是.而要從根本上

治理圖中所反映的問題,必須在地區(qū)大力植樹造林.

[15]讀“黃河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ipoinsIIOliS

(1)黃河發(fā)源于山北麓,源頭叫.

(2)支流A為河.

(3)從城市B到C是黃河的中游,其中B是,C是一

[16]黃河斷流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中上游

[17]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讀圖回答: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海.

(2)圖中所示地形區(qū)中,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是…

A.寧夏平原B.3皇水谷地C.渭河平原D.汾河谷地

(3)圖中所示水利工程中,位于黃河中游的是….

A.龍羊峽B.劉家峽C.小浪底D.李家峽

(4)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秦兵馬俑位于….

A.洛陽B.西安C.濟南D.開封

(5)“黃河開封處的剖面圖”反映黃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

(6)黃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一條河,針對泥沙的來源,治理的

根本措施是.

A.中游加固堤壩B,下游打壩淤地C,下游修建蓄洪工程D.中游植

樹造林.

【18】讀下面“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上A、B分別是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A;B

(2)填出圖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黃河主要支流名稱:③④.

(3)黃河發(fā)源于上的山,呈巨大的“”字形,曲

折東流注入海.

(4)黃河中游流經(jīng)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成為世界上

最大的河流.

(5)黃河河段成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

[19]讀圖回答:

——"如心

(1)黃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樣形成的?

(2)綜合治理黃河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20]讀黃河水系圖回答下面問題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山,注入海.

(2)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名:A、B點是

(3)黃河下游的水電站有.

(4)黃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參考答案

1: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流經(jīng)9個省級

行政區(qū),在山東省境內(nèi)注入渤海;

(2)圖中“"”所示區(qū)域是黃河在上游塑造的寧夏平原;

黃河的兩大支流是山西省境內(nèi)汾河和陜西省境內(nèi)的渭河;

(3)黃河上游流經(jīng)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交界處,河

流落差大,是黃河水能最集中的地區(qū),其中A是龍羊峽水電

站,屬于青海??;

(4)因河床高出地面以上而稱為“地上河”,此種現(xiàn)象的形

成原因是黃河從黃土高原上帶來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使

河床升高;

(5)治理黃河的泥沙,最關鍵的措施是加強中游黃土高原

的水土保持;

(6)黃河流域的礦產(chǎn)資源豐富,山西省、陜西省、內(nèi)蒙古

自治區(qū)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

故答案為:

(1)巴顏喀拉;9;山東;渤;

(4)黃河從黃土高原上帶來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使河

床升高;

(5)D;

(6)山西;陜西;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2:

黃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

峽.沿途接納了汾河、渭河等來自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支流,

水量大增,同時也帶來大量泥沙.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

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

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形成“人在

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觀.

故選:D.

3:

黃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

峽.沿途接納了汾河、渭河等來自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支流,

水量大增,同時也帶來大量泥沙.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

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

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形成“人在

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觀.

故選:D.

4:

黃河中游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泥沙,

到下游沉積下來,形成了地上河.黃河的危害,主要在于下

游決口改道,而造成其改道的根本原因是中游地區(qū)水土流失

嚴重,大量泥沙進入河流.根據(jù)題意.

故答案為:下游決口改道;中游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

沙進入河流.

5:

黃河從桃花峪到入海口為下游.黃河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

劇減小,干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

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才有了“人在地上走,船在天

上行”的景觀.歷史上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泛濫,給華北地

區(qū)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故選:A.

6:

(1)黃河從桃花峪到入海口為下游.黃河進入華北平原,

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

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歷史上黃河下游曾多

次決口泛濫,給華北地區(qū)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2)建國以來,對黃河進行了綜合治理.根治黃河的關鍵

是治沙.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qū),大力開

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

在下游修堤筑壩,加固黃河大堤.這樣,對確保黃河下游兩

岸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

故答案為:(1)下游;地上河;(2)治沙;一方面在上、中

游,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qū),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

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壩,加固黃

河大堤.

7:

讀圖可知,(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

上”是指巴顏喀拉山脈,“?!敝覆澈?;

(2)圖中黃河主要支流的名稱是汾河和①渭河;

(3)圖中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祁連山脈;第二

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是②太行山脈.在階梯交界處形成

了③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4)圖中④和⑤是我國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它們因和得益于黃

河水的灌溉而成為“塞上江南”,其中④是寧夏平原,⑤是

河套平原;

(5)黃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是中游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生

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6)“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形容的是黃河下游的景觀;

(7)根治黃河下游水患的關鍵是搞好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

作;

(8)黃河上有一種特殊的水文現(xiàn)象是發(fā)生在甘、寧、內(nèi)蒙

古和魯?shù)鹊氐牧柩?根據(jù)題意.

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渤;(2)渭河;(3)祁連;太行;

小浪底;(4)寧夏;河套;(5)D;(6)C;(7)C;(8)B.

8:

黃河從源頭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的河口為上游.青海龍

羊峽以上為河源段,大部分流經(jīng)于青藏高原上,河道迂回曲

折,兩岸多湖泊沼澤,河水清淺穩(wěn)定.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

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300

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游比較大的峽谷有龍

羊峽、劉家峽、青銅峽等,在這些峽谷修建了一系列水電

站.黃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有洸河、3皇水等.黃河中游段水位

落差大,這里有著名的壺口瀑布和三門峽.沿途接納了汾河、

渭河等來自黃土高原上的重要支流,水量大增,同時也帶來

大量泥沙.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

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

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故選:D.

9:

凌汛就是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xiàn)象.黃河上

游的劉家峽至包頭河段,下游的(?。╅_封至入??诤佣?

河水是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

季節(jié)封凍早,冬春季節(jié)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

的河道來水,導致河水泛濫、河堤決口.現(xiàn)在,人民政府通

過采用飛機、大炮炸開冰壩的手段,使黃河凌汛的危害基本

消除.

故選:D.

10:

黃河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在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qū)即丙地

區(qū).

故選:C.

11: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

(2)黃河上游流經(jīng)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河流落

差大,是黃河水能資源最集中的地區(qū),因此建有水電站.

(3)讀圖2,黃河因河床高出地面13米以上而稱為“地上

河”.此種現(xiàn)象在黃河的下游河段最為明顯.要從根本上治

理圖中反映的為題,必須在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qū)開展水土保

持綜合治理.

故答案為:

(1)青藏;渤;

(2)一;二;水能資源;

(3)地上河;下游河;水土保持.

12:

(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注

入渤海.

(2)黃河上、中游河段水能資源豐富,建成了多座水電站;

寧夏平原由于黃河的灌溉,沃野千里,有“塞外江南”的美

譽.

(3)秦是陜西省的簡稱,故古樸秦川中的秦指的是陜西省.

(4)由圖2可看出,從河口到孟津,含沙量增加,原因是

該河段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黃河水攜帶大量的泥

沙淤積下來,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用的方式是:植樹

造林,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等.

故答案為:

(1)渤海;

(2)上、中;寧夏;

(3)陜西;

(4)增加;黃土;植樹造林、種草等.

13:

(1)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

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

上河”.歷史上黃河下游曾多次決口泛濫,給華北地區(qū)的人

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在上、

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qū)植樹造林,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

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

(2)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

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

上河”,基本無支流注入,流域面積狹小.

(3)黃河出青銅峽后,在寧夏、內(nèi)蒙古段,地勢比較平坦,

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了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故答案為:(1)下游;做好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2)

下游形成地上河,無支流匯入;(3)寧夏;河套.

14:

如圖所示為因黃河河床高出地面而稱為“地上河”.此種現(xiàn)

象在黃河的下游河段最為明顯.其形成原因是黃河中游流經(jīng)

黃土高原,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

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

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要從根本上治理圖中所反映的問

題,必須在黃河中上游地區(qū)大力植樹造林.

故答案為:地上河;下;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黃河下游

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

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

河”;中上游.

15:

黃河全長5464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它源自巴顏喀拉山,

流經(jīng)青海、四川等9省區(qū),注入渤海;河口以上為上游,河

口到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以下為下游.

故答案為:(1)巴顏喀拉;約古宗列曲;(2)渭;(3)河口;

桃花峪.

16:

凌汛就是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xiàn)象.黃河上

游的劉家峽至包頭河段,下游的開封至入??诤佣?,河水是

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由于較高緯度河段秋冬季節(jié)封

凍早,冬春季節(jié)解凍遲,容易形成冰壩,阻塞低緯度的河道

來水,導致河水泛濫、河堤決口.現(xiàn)在,人民政府通過采用

飛機、大炮炸開冰壩的手段,使黃河凌汛的危害基本消除.

故選:AC.

17:

讀圖可知,(1)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注入渤海.

(2)圖中所示地形區(qū)中,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是寧夏

平原.

(3)圖中所示水利工程中,位于黃河中游的是小浪底.

(4)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秦兵馬俑位于西安.

(5)“黃河開封處的剖面圖”反映黃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地

上河.

(6)黃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一條河,針對泥沙的來

源,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中游植樹造林.根據(jù)題意.

故答案為:⑴渤;(2)A;(3)C;(4)B;(5)地上河;(6)

D.

18: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北麓,干流先后流經(jīng)青海、

四川等9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單位,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