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探究(后附問卷)8900字(論文)】_第1頁
【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探究(后附問卷)8900字(論文)】_第2頁
【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探究(后附問卷)8900字(論文)】_第3頁
【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探究(后附問卷)8900字(論文)】_第4頁
【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探究(后附問卷)89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中學地理教學課堂思政融入方式研究摘要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教學是當今教育背景下不可逆轉的趨勢。相對于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來講,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進行思政教育更有益于積極、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和養(yǎng)成。因此,如何更好地進行課程思政教育是中學地理教師們必須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山東省青州市旗城中學為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學地理課堂方式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教師都已經接受了課程思政的融入。教師教授的思政內容和學生所接受的課程思政重點均集中于日常道德規(guī)范意識、愛國主義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學習態(tài)度與科學鉆研精神相對較少。在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是教師們最常用的融入方式。課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教師融入方式不自然、例子不典型、死板僵硬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建議在教師加強學習、學校加強培訓的同時,教師也要改變以往單純教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授課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意識。【關鍵詞】課程思政,地理教學,課堂教授,授課方式目錄TOC\o"1-2"\h\u11849第1章緒論 1195491.1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1選題背景 11.1.2研究意義 14412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71021.3研究目標及研究方法 21.3.1研究目標 21.3.2研究方式 31.3.3工作量統(tǒng)計 33465第2章課程思政入中學地理課堂的原因 5281952.1課程思政的含義以及重要性 5114122.1.1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 525482.1.2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課堂必要性 5152152.2我國課程思政開展現(xiàn)狀 62.2.1老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實踐現(xiàn)狀 62.2.2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接受程度現(xiàn)狀 6202482.3小結 719710第3章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課堂問卷調查分析 8217863.1問卷說明與發(fā)放情況 8291943.2對老師的現(xiàn)狀分析 83.2.1教師對我國思政教育的了解 83.2.2教師對思政內容的選擇 93.2.3教師對融入方式的選擇及看法 1029123.3對學生的現(xiàn)狀分析 113.3.1學生接受到的思政內容 113.3.2學生對于教師融合方式的看法 12325413.4討論 1332582第4章結論與建議 1595834.1結論 15102304.2解決方法 158075參考文獻 168075附錄 16PAGE16第1章緒論1.1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1.1.1選題背景隨著我國中學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教育的關注點不能僅停留在分數(shù)高低的層面,而是更應將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優(yōu)先地位。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德育教育的中國化體現(xiàn)之一。對于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中學生來講,由于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想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得他們很容易接收到錯誤思想并被誤導,對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消極作用,進而會對其未來的發(fā)展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在中學階段進行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我國中學階段已經開設了專門的思想政治類課程,但是也應注意的是,僅憑專門的思政課程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沒有將思政思想融入到現(xiàn)實中去,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全面的。而是應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進行思政教育模式的轉變,從單純的思政課程轉變?yōu)樗颊n程和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發(fā)展。雖然大部分教師在我國政策的引導下基本意識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將其慢慢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之中,但是通過研究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二者之間內容的融合、融合時間以及兩者的融合方式都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學科教學之中,仍是我國當前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地理學是一門包含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資源能源、城市、人口、工農業(yè)等人文要素的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很多知識內容可以緊扣時政形勢與日?,F(xiàn)實生活,是開展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研究的理想對象之一。因此,通過對地理學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融入方式的研究,可以為研究中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合理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鑒。1.1.2研究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思政教育和課程融入方式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從理論上加深對新課程、新理念的理解,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認識;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推動,有助于學生們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也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構建正確的價值觀。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思政教育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德育教育,國外并沒有類似的提法。但是從樹立國民思想品質、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角度來看,中國思政教育與國外的道德教育(或品格教育)有異曲同工之處。國外對于公民道德教育(或品格教育)的作用極為看重并開展了一系列具體實踐。如美國通過建立了“道德教育聯(lián)盟”和“道德價值聯(lián)盟”對每所學校做出了實施品格教育的要求,并認為這對于解決民族道德危機來說非常重要[1]。在德育教育理論研究領域,社會行動德育模式理論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該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教育家弗雷德·紐曼(FredNewman)。他指出,當代價值論強調道德知識,但缺乏實施行動的訓練[2]。德育教育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仍是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國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主要是依據(j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融入課堂”的核心思想來開展的。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等方面[3]。張艷紅[4]認為應該從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對思政進行改革:首先,它必須隨著時間而改變;其次,它必須充分利用新的媒體技術,使單一的教學方法轉變?yōu)楝F(xiàn)代的教學方法。目前,我國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7-9],涉及中學階段的研究相對較少[10]。因此,在中學教學中推行課程思政建設必將成為新時代的思想教育趨勢。作為肩負著學生培養(yǎng)重任的地理學科,如何挖掘中學地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這將成為新時期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方向。1.3研究目標及研究方法1.3.1研究目標本文通過對課程思政相關文獻的分析整理,從課程思政核心概念、課程思政學術研究以及中學地理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等方面進行梳理,探索了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實踐的價值及意義。1.3.2研究方法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文獻法:利用學校圖書館、中國期刊網(CNKI)等數(shù)據(jù)庫資源查閱大量有關思政教育以及思政融入課程實踐等方面的書籍、學術期刊論文,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問卷調查法:根據(jù)研究主題,設計調查問卷,發(fā)放給中學地理教師和學生,總結出思政與中學地理融入過程中的問題。本次研究技術路線見圖1-1。圖1-1技術路線圖1.3.3工作量統(tǒng)計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青州旗城中學初一、初二的老師、學生,從兩個級部中隨機抽取,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有效收回329份,回收率為82.25%。具體工作量統(tǒng)計見表1-1。表1-1工作量統(tǒng)計表類別數(shù)量備注文獻15中國知網中文15篇數(shù)據(jù)329教師(24組)初一學生(145組)初二學生(160組)采用問卷星調查平臺調查時間5個月2020.12-2021.5

第2章課程思政入中學地理課堂的原因2.1課程思政的含義以及重要性2.1.1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課程思政”的概念最早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提出,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進行思政教育模式的轉變,從單純的思政課程轉變?yōu)樗颊n程和課程思政的協(xié)同發(fā)展。上海是國內第一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城市。2004年以來,中央政府先后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此后,上海開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道路,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中小學德育課堂[11]。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強調,“基礎教育事立德樹人的事業(yè),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12]。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3]。2.1.2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課堂必要性在眾多學科中,地理學是將愛國主義教育、環(huán)境教育、法制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學科,如青藏鐵路、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等國家重大利民項目,都可以作為案例融入到中學地理教學中。不僅如此,國家也號召要通過中學時期地理課程的學習,來使學生強化對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和諧共存的觀念,提升地理學科方面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具備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形成關注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及和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意識[14]。綜上所述,加強思政教育在中學地理課程實踐中的融入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2.1.2.1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途徑課程思政理念是基于“立德樹人”而提出的,以教育育人為價值目標的“課程思想政治”,本質上是實現(xiàn)“立德育人”,推進課程思想政治建設是促進“立德樹人”轉變的途徑[15]。2.1.2.2課程思政融入中學教學更有利于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中學階段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將課程思政融入中學教學中更有利于學生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進而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2.1.2.3課程思政能體現(xiàn)中學地理課程的育人價值將思政課程融入地理教學有利于地理課程發(fā)揮其育人功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地理教學內容,讓地理課程更具深度和廣度。如此,地理課程和思政課程就能相互輝映,相互成就。2.2我國課程思政開展現(xiàn)狀2.2.1老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實踐現(xiàn)狀當前,我國中學地理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入情況并不樂觀。有調查顯示,雖然有79.12%的教師認為實施地理思政是有必要的,84.07%的教師表示會在今后的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2],表明大部分教師都對思政與學科的融合是認可的,但同時,只有約40.00%的地理課堂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融合思政的教育部分一般來說并不會超過3分鐘[2]。這可能是因為教師對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缺乏了解,更缺少對教學基本教學方法理論的掌握。因此,教師積極性并不高,只對課程中的小部分內容進行思政改革,而對大部分內容不敢嘗試[6]。綜合分析,課程思政入中學地理課堂的實施難點在于:=1\*GB3①“課程思政”理念還未深入人心。=2\*GB3②老師備課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3\*GB3③學科教師思政知識儲備不足。=4\*GB3④學科教師自身品德修養(yǎng)需提升。2.2.2學生對于課程思政接受程度現(xiàn)狀在新課程范圍內,地理課也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從思想政治教育過渡到教學,因此學生在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同時,還可以運用這些知識來解釋和處理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5]。地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內容非常多,如自然、經濟、歷史、文化、減災建設、區(qū)域發(fā)展等。目前對相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部系統(tǒng)還需要進行資源整合[6]。有調查顯示,78.57%的學生非常喜歡或喜歡上地理課,這為地理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僅如此,79.37%的學生認為教師在地理課程上兼顧學生價值觀培養(yǎng)是有必要的。由此可見,學生對地理課程思政的實施是支持的,這也為地理課程思政的實施奠定了思想基礎[2]。但是根據(jù)對學生的調查反饋,63.64%的地理教師偶爾有在上課過程中進行思政教育,20.98%的地理教師則經常有融合思政,12.24%的地理教師很少融入思政教育。不僅如此,3.15%的地理教師幾乎沒有或從來沒有在課程上融合思政教育。這與對教師的調查結果相符合,反映我國目前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偏弱[2]。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由于在思政元素滲透的過程中,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沒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與其生活實際脫軌,使得學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不高,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6]。所以,如何防止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太過僵硬、死板,如何選擇適宜的思政教育融入方式,更易讓學生們接受,是未來思政教育研究的重點之一。2.3小結課程思政加深了學生對于所學課程以及教學內容的理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思想的形成,正確的引導學生養(yǎng)成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增強他們自我意識以及自己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都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課程思政的作用性,但我國目前課程思政開展的方式方法仍存在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教師對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缺乏了解,更缺少對教學基本教學方法理論的掌握。此外,由于在思政元素滲透的過程中,缺乏說服力和感染力,沒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與其生活實際脫軌,使得學生的參與度和獲得感不高。這導致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不高。所以,如何防止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太過僵硬、死板,如何選擇適宜的思政教育融入方式,更易讓學生們接受,是未來思政教育研究的重點之一。

第3章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課堂問卷調查分析3.1問卷說明與發(fā)放情況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青州市旗城中學的學生,本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青州旗城中學初一、初二的老師、學生,從兩個級部中隨機抽取。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有效收回329份,總回收率82.25%。調查問卷具體內容見附錄,問卷發(fā)送及有效收回統(tǒng)計見表3-1。表3-1調查問卷發(fā)送及有效收回統(tǒng)計發(fā)放/份有效收回/份回收率/%教師302480.00初一學生19014576.32初二學生18016088.89總計40032982.253.2對老師的現(xiàn)狀分析3.2.1教師對我國思政教育的了解通過調查教師對思政教育的了解(圖3-1)發(fā)現(xiàn),有20位教師選擇了解思政教育,占總人數(shù)的83.33%,但有4位教師并不了解我國思政教育,占總人數(shù)的16.67%。此現(xiàn)象也說明教師對思政教育的開展并沒有普及到所有人,仍然有一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不明確,這也是導致思政教育與課程融合出現(xiàn)沖突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圖3-1教師對思政教育的了解3.2.2教師對思政內容的選擇由于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通常會根據(jù)所講課程內容的不同而相應地偏重某方面的思政教育內容,所以此次對課程思政內容的調查設置為多選。圖3-2所示,此次調查中,有16人選擇日常道德規(guī)范方面的內容,其次是愛國主義意識,有14人選擇此方面,有11人選擇環(huán)境保護意識方面的內容,最后學習態(tài)度與科學鉆研精神,只有4人選擇。這表明教師的課程思政內容選擇一方面響應了國家對課程思政改善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16],另一方面,這也與《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地理課程突出人口與自然資源發(fā)展的問題相呼應[17],符合地理學科內容特點。圖3-2思政內容的選擇3.2.3教師對融入方式的選擇及看法調查顯示(圖3-3),教師更加偏重于將思政教育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提出融入課堂,在24名調查教師中,有15人選擇此項。在教師們認為效果最好的融入方式調查(單選題)中,有9人也選擇此項,占總人數(shù)的37.50%。另外,有12名教師會傾向于在課程教授過程中當作導入題材提出,還有9名教師在結尾部分作為一個課堂升華的部分體現(xiàn)思政教育。雖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課堂導入階段也是教師較常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階段,有12名教師選擇這種融入方式。不過從教師們對融入效果的反饋意見來看,認為在課堂小結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8人,占總人數(shù)的33.33%)要好于課堂導入階段(6人,占總人數(shù)的25.00%)。最后,只有極少部分的教師(2人)會選擇其他一些的方式來進行思政教育,如讓學生課后作為課后練習自行尋找關于思政教育的內容。這種效果也是教師們認為最不好的,僅有1人認為讓學生課后自我查閱資料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最好的方式。這意味著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重點還是應該集中于課堂教學之上,僅靠課后學生自學較難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的開展。圖3-3融入方式的選擇及看法3.3對學生的現(xiàn)狀分析3.3.1學生接受到的思政內容此次調查顯示(圖3-4),學生在課程思政中以獲取日常道德規(guī)范方面思政內容為最多,在305名被調查學生中,有169人選擇此項。其次為獲取環(huán)境保護方面思政內容,有160人選擇此項。此外,還有140人從中獲取愛國主義方面思政內容,有89人從中獲取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鉆研精神方面思政內容。這也表明,學生從課程中獲取的課程思政內容比較全面。日常道德規(guī)范、愛國主義、環(huán)境保護意識這三部分與教師教學過程中想要傳達的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相吻合,反映了當前課程思政教育取得了符合國家對課程思政改善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16]以及《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17]中地理課程內容要求的效果。但同樣,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鉆研精神方面思政內容的相對較少也要求教師在此方面需作進一步的加強。圖3-4學生了解的思政內容3.3.2學生對于教師融合方式的看法另一方面,通過對學生關于教師課程思政融入方式存在問題的調查可見(圖3-5),選擇講授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方式不自然的學生最多,共有167名。其次為教師例子不典型,有147名學生選擇此項。此外,還有132人認為課程思政融合的時間較短,有62名學生認為教師的教授死方式板不吸引人。這表明教師的課程思政融入方式的改進是當前課程思政教育順利有效開展所亟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圖3-5出現(xiàn)的問題3.4討論通過對教師以及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教師都已經了解了我國關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課程思政內容選擇方面,教師傾向于日常道德規(guī)范、愛國主義、環(huán)境保護意識方面的內容,最后為學習態(tài)度與科學鉆研精神。這也與學生接受的課程思政內容相呼應。日常道德規(guī)范、愛國主義內容符合我國對課程思政的堅定學生理想信念要求[16],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教育也符合地理這門學科的內容特點和《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思想性[17]的要求。學習態(tài)度與科學鉆研精神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應當適當予以加強。但與此同時,也存在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并不完全了解我國的思政教育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學習,以及相關學校加強對教師思政教育的普及以及培訓。如劉翠提出的適當?shù)倪M行獎勵措施[18],鼓勵積極的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學習;梁品文提出的加強課程平臺建設[6],完善其他平臺有關課程思政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其服務作用,以提高教師的自身學習素養(yǎng)。從教師課程思政融入方式的選擇來看,在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是教師們最常用的融入方式。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存在教師融入方式不自然、死板等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根據(jù)我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精神[17],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改變教師以往單純教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公,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利用多媒體增加課堂的科技感,采取學生自主討論法,小組探究、競賽法,實地考察等的方法來增加課堂的氛圍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舉例的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第2章第一節(jié)的《中國的疆域與行政區(qū)劃》的課程設計[17],為了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對祖國的熱愛,通過讓學生分組學習、自主設計我國行政區(qū)劃圖的拼圖的方式,將愛國主義、鄉(xiāng)土情懷等課程思政內容靈活地體現(xiàn)出來,增加了學生們對于我國領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的認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章結論與建議4.1結論課程思政融入中學地理教學是當今教育背景下不可逆轉的趨勢。此次調查表明:大部分的教師都已經接受了課程思政的融入,這也為課程思政的融入打下了基礎。教師教授的思政內容和學生所接受的思政內容是相吻合的,重點包括日常道德規(guī)范意識、愛國主義意識、環(huán)境保護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學習態(tài)度與科學鉆研精神相對選擇較少。教師日常教學中常選擇課程教授過程中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從學生的反饋中來看,課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教師融入方式不自然、例子不典型、死板僵硬等問題,影響著學生對接受思政教育的接受和認可。4.2建議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為了增加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了解,除了教師本身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和政策之外,各學??梢远ㄆ诮M織教師培訓計劃,采取獎勵措施,更好的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各機構完善自己有關課程思政的相關內容,充分發(fā)揮自我的服務作用。課堂教學仍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關注重點。針對教師課程思政融入方式不自然、死板等的問題,參考我國的標準,建議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采取自主討論法,小組探究、競賽法,實地考察的辦法,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課程思政內容。

參考文獻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中學英語為例[D].山西:中北大學,2019.何柳珊.高中地理課程思政實踐及其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以佛山市是西樵高級中學為例[D].海南:海南師范大學,2020.張艷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變革的發(fā)展歷程及規(guī)律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3:105-109.王奕兵.新課程視域下地理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11.梁品文.高校中國地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7):55-60.張東云,李娜,王瑞波.從《中國地理》課程思政設計窺探高師地理課程思政建設[J].地理教學,2021(04):60-64.謝枝文,李鳳全.行走在“田野”的課程思政模式與路徑探索——以浙江師范大學地理學科為例[J].地理教學,2021(03):4-5+24.楊強,陳動,鄭加柱,史曉云,何龍江.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實施與探索——以“遙感原理與應用”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06):77-80.胡望舒,丁利,張強,包琪.思政教育導向下新時代中學地理國情教育的傳承與發(fā)展[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03):4-8.金瀏河,高哲.對“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辨[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