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醫(yī)學臨本內科學教學大綱_第1頁
承德醫(yī)學臨本內科學教學大綱_第2頁
承德醫(yī)學臨本內科學教學大綱_第3頁
承德醫(yī)學臨本內科學教學大綱_第4頁
承德醫(yī)學臨本內科學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科學》教學大綱

課程英文名稱:internalmedicine

學時:計劃學時152;理論課學時96;實習學時56;理論課與實習課比例為1:0.58。

適用專業(y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五年制)

前驅課程要求:自然科學、生物醫(yī)學、診斷學等相關課程

刖5

內科學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主要課程,是臨床醫(yī)學中的核心學科,臨床醫(yī)學的共性診斷與

治療思維,集中表達在內科學中,在臨床實踐中,內科疾病也最為常見。內科學涉及面廣、

整體性強,它與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學科有廣泛的橫向聯(lián)系,還與基礎醫(yī)學的發(fā)展

息息相關,對整個醫(yī)學均有重大的影響。對臨床醫(yī)學實踐具有指導性意義。

內科學教學強調實踐性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臨床邏輯思維能力、臨床實踐技能、臨床

獨立處理問題能力,以及臨床科研思路。通過內科學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使學生掌握內科

學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掌握臨床醫(yī)師應具備的基本

技能,從而為從事內科臨床工作奠定基礎,為學習其它臨床各學科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

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系統(tǒng)順序授課內容總學時理論學時實踐學時

總論0.5

1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

2支氣管哮喘523

3肺部感染性疾病523

肺膿腫1

42

呼吸系支氣管擴張1

統(tǒng)疾病5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22

肺栓塞1

62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1

7肺動脈高壓與肺心病523

8胸腔積液22

9ARDS呼吸衰竭22

10心力衰竭743

11心律失常74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

12743

循環(huán)系臟病

統(tǒng)疾病13高血壓523

14心肌疾病22

15心臟瓣膜病22

16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22

泌尿系統(tǒng)疾病總論1

172

泌尿系尿路感染1

統(tǒng)疾病18腎小球疾病523

19腎病綜合癥22

20慢性腎衰竭523

內分泌疾病總論1

內分泌212

庫欣綜合征1

及代謝

22甲亢523

疾病

23糖尿病743

24胃食管返流病22

25胃炎22

26消化性潰瘍844

消化系27炎癥性腸病22

統(tǒng)疾病28肝硬化743

29肝性腦病22

30急性胰腺炎22

31消化道出血523

血液系統(tǒng)疾病總論1

322

貧血概述1

缺鐵性貧血1

3353

巨幼細胞性貧血1

34再生障礙性貧血422

35溶血性貧血22

血液系

36白血病743

統(tǒng)疾病

37淋巴瘤22

出血性疾病概述

1

38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2

1

39風濕總論22

40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22

41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422

合計1529656

理論教學大綱

第二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章總論

【教學目標】

了解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以及常見的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

【教學內容】

1.影響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相關因素。

2.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病史、癥狀、體征、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三章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

2.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診斷與嚴重程度的分級。

3.熟悉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

4.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并發(fā)癥、治療。

5.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鑒別診斷和治療。

6.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變、預防、鑒別診斷。

【教學內容】

1.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

2.慢性支氣管炎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鑒別診斷和治療。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并發(fā)癥、治療。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改變、預防、鑒別診斷。

5.慢性支氣管炎診斷(重點)。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

與嚴重程度的分級(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L5學時

第四章支氣管哮喘

【教學目標】

1.掌握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呼吸功能檢查)、診斷、藥物治

療(藥物種類及其作用)。

2.熟悉支氣管哮喘的并發(fā)癥、鑒別診斷、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

3.了解支氣管哮喘的流行病學、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治療(免疫療法)、哮喘的教育、

管理和預后。

【教學內容】

L支氣管哮喘的流行病學、病因與發(fā)病機制、病理。

2.支氣管哮喘的并發(fā)癥、鑒別診斷、治療(哮喘急性發(fā)作期的治療)、治療(免疫療法)。

3.支氣管哮喘的教育、管理和預后。

4.支氣管哮喘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呼吸功能檢查)、診斷、藥物治療(藥

物種類及其作用)(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jié)肺炎概述

【教學目標】

1.掌握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與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定義、診斷標準、常見致病菌。

2.掌握重癥肺炎診斷標準。

3.掌握肺炎的治療原則。

4.熟悉肺炎的診斷程序。

5.了解肺炎病原學標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

【教學內容】

1.肺炎的解剖分類、病因分類。

2.肺炎的診斷。

3.肺炎病原學標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

4.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與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定義、診斷標準、常見致病菌。重點講解重癥肺炎的

診斷標準(重點)。

5.肺炎的治療原則。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二節(jié)細菌性肺炎

【教學目標】

1.掌握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病原菌、臨床表現與治療原則、典型的X線表現。

2.熟悉葡萄球菌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教學內容】

1.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發(fā)病機制、病理改變、實驗室檢查特點。

2.葡萄球菌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4.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病原菌、臨床表現與治療原則、典型的X線表現(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三節(jié)其他病原體所致肺部感染

【教學目標】

1.熟悉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

2.了解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治療。

【教學內容】

1.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2.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的臨床特點與治療。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四節(jié)肺膿腫

【教學目標】

1.掌握肺膿腫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和方法。

2.熟悉肺膿腫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鑒別診斷。

3.了解外科治療的適應癥。

【教學內容】

1.肺膿腫的病因、分類、發(fā)病機制。

2.肺膿腫的鑒別診斷。

3.肺膿腫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五章支氣管擴張癥

【教學目標】

1.掌握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表現、診斷。

2.熟悉支氣管擴張癥的鑒別診斷'治療。

3.了解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理。

【教學內容】

1.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病理,支氣管擴張癥的鑒別診斷、治療。

2.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表現、診斷(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八章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

【教學目標】

1.掌握肺癌的病理和分類、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胸部影像學)。

2.熟悉肺癌診斷、鑒別診斷、輔助檢查(痰脫落細胞檢查、纖維支氣管鏡和電子支氣管鏡檢

查、針吸細胞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治療(治療原則)。

3.了解肺癌的流行病學、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分期、其他輔助檢查(磁共振顯像、SPECT、

PET、縱隔鏡檢查、胸腔鏡檢查、其他細胞或病理檢查、開胸肺活檢)、預防與預后。

【教學內容】

1.肺癌的流行病學、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分期。

2.肺癌的輔助檢查(磁共振顯像、SPECT、PET、痰脫落細胞檢查、纖維支氣管鏡和電子支

氣管鏡檢查、針吸細胞學檢查、縱隔鏡檢查、胸腔鏡檢查、其他細胞或病理檢查、開胸肺活

檢、腫瘤標志物檢查)。

3.肺癌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治療原則)、預防與預后。

4.肺癌的病理和分類、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癥

【教學目標】

1.掌握肺血栓栓塞癥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

2.熟悉肺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臨床分型、治療方案(抗凝治療)。

3.了解肺血栓栓塞癥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鑒別診斷、治療方案(溶栓治療)、預防。

【教學內容】

1.肺血栓栓塞癥的流行病學、危險因素。

2.肺血栓栓塞癥的病理生理、臨床分型、鑒別診斷。

3.抗凝治療、溶栓治療及預防。

4.肺血栓栓塞癥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十三章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教學目標】

1.掌握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定義及分類、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2.熟悉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鑒別診斷。

3.了解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

【教學內容】

1.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2.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治療。

3.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定義及分類、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十一章肺動脈高壓與肺源性心臟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X線檢查、心電圖)。

2.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發(fā)病機制:肺動脈高壓的形成)、診斷、

并發(fā)癥(肺性腦病、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

3.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心臟超聲、血氣分析、血液檢查)、鑒

別診斷、并發(fā)癥(心律失常、休克)、預后、預防。

【教學內容】

1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病因。

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fā)病機制和病理。

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輔助檢查(心臟超聲、血氣分析、血液檢查)。

4.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并發(fā)癥(肺性腦病、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心律

失常、休克)、預后、預防。

5.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定義、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X線檢查、心電圖)(重

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

第一節(jié)胸腔積液

【教學目標】

1.掌握胸腔積液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

2.熟悉胸腔積液的常見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診斷性胸穿和胸水檢查)、

治療(結核性胸膜炎)。

3.了解胸腔積液的胸水循環(huán)機制、實驗檢查和特殊檢查(X線檢查、超聲檢查、胸膜活檢、

胸腔鏡或開胸活檢)、治療(類肺炎性胸腔積液和膿胸、惡性胸腔積液)。

【教學內容】

1.胸腔積液的胸水循環(huán)機制。

2.胸腔積液的常見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3.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X線檢查、超聲檢查、胸膜活檢、胸腔鏡或開胸活檢)。

4.類肺炎性胸腔積液和膿胸、惡性胸腔積液的治療。

5.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診斷性胸穿和胸水檢查)。

6.胸腔積液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重點)。

7.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四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教學目標】

1.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概念、診斷(診斷標準)。

2.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治療原則。

3.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病理、治療(機械通氣)。

【教學內容】

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及治療原則。

2.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治療。

3.掌握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概念、診斷(診斷標準)(重點)。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

【教學目標】

1.掌握呼吸哀竭的定義、分類、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的發(fā)生機制)。

2.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

3.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治療。

4.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對機體的影響)。

5.了解急性呼吸衰竭時的血氣分析改變、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

6.了解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教學內容】

1.呼吸衰竭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病理生理(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對機體的影響)。

2.急性呼吸衰竭的診斷。

3.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4.呼吸衰竭的定義、分類、發(fā)病機制及病理生理(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的發(fā)生機制)(重

點、難點)。

5.急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重點)。

6.慢性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治療(重點)。

【學時分配】1.5學時

第三篇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第二章心力衰竭

【教學目標】

1.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誘因、臨床表現、心力衰竭的分級,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

和目的;急性心力衰竭的搶救方法。

2.熟悉心力衰竭的鑒別診斷。

3.了解心力衰竭的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

【教學內容】

1.心力衰竭的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生理、心力衰竭的臨床類型。

2.心力衰竭的原因、誘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心力衰竭的治療;急性心力

衰竭的搶救方法(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4學時

第三章心律失常

【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心律失常的病因、臨床表現、心電圖特征和治療原則

2.熟悉心律失常的分類、心電生理診斷方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

3.了解心律失常的發(fā)病機制和介入治療方法

【教學內容】

1.心律失常的分類、心電生理診斷方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心律失常的發(fā)病

機制和介入治療方法。

2.常見心律失常的病因、臨床表現、心電圖特征和治療原則(重點)。

【學時分配】4學時

第四章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教學目標】

1.掌握心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及其防治措施。

2.熟悉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發(fā)生機制

3.了解X綜合征、冠脈痙攣、無癥狀心肌缺血的概念及其處理原則

【教學內容】

1.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發(fā)生機制;X綜合征、冠脈痙攣、無癥狀心肌缺

血的概念及其處理原則。

2.心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及其防治措施(重點)。

【學時分配】4學時

第五章高血壓

【教學目標】

L掌握高血壓判斷標準,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

療原則

2.熟悉降壓藥物種類及特點;降壓藥物的選擇和聯(lián)合用藥;熟悉較常見的繼發(fā)性高血壓。

3.了解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高血壓病的幾種特殊臨床類型;高血壓急癥的治療

【教學內容】

1.較常見的繼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高血壓病的幾種特殊臨床類型;

高血壓急癥的治療

2.高血壓判斷標準,原發(fā)性高血壓(高血壓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原

則;降壓藥物種類及特點;降壓藥物的選擇和聯(lián)合用藥(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六章心肌疾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擴張型心肌病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心肌炎的病因、臨床

表現、診斷和治療。

2.熟悉肥厚型心肌病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

3.了解限制型心肌病。

【教學內容】

1.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2.擴張型心肌病的定義、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心肌炎的病因、臨床表現、

診斷和治療(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八章心臟瓣膜病

【教學目標】

1.掌握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膜病變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及診斷方法。

2.熟悉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膜病變的病因、鑒別診斷、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及手術適應證。

3.了解瓣膜病治療上的新進展

【教學內容】

1.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膜病變的病因、鑒別診斷、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及手術適應證;瓣膜

病治療上的新進展。

2.掌握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膜病變的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及診斷方法(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一章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

【教學目標】

1..掌握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心臟驟停的處理、復蘇后處理。

2.熟悉心臟驟停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3..了解心臟性猝死的預防。

【教學內容】

1.心臟驟停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2.心臟驟停的臨床表現、心臟驟停的處理、復蘇后處理(重點、難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四篇消化系統(tǒng)疾病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教學目標】

1.掌握胃食管反流病的定義、臨床表現、并發(fā)癥、診斷及治療。

2.熟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

3.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學、病理。

【教學內容】

1.定義,食管癥狀,并發(fā)癥,Barrett食管,診斷依據,治療(重點)。

2.食管外癥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實驗室檢查:內鏡;24h食管pH監(jiān)測;食管吞鋼X線檢

查;食管滴酸試驗;食管測壓。主要鑒別診斷。流行病學、病理。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四章胃炎

第二節(jié)慢性胃炎

【教學目標】

1.掌握慢性胃炎的分類、治療原則。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

3.了解胃炎的定義,慢性胃炎的病理及預后。

【教學內容】:

1.慢性胃炎的分類;發(fā)病機制中HP的感染機制(重點)。

2.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主要的組織病理學特征;胃鏡及胃鏡下活

組織檢查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異型增生的治療。

3.定義,流行病學,預后。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五章消化性潰瘍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病的定義、臨床表現;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2.熟悉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特殊類型的消化性潰瘍;實驗室和其它檢查;并發(fā)癥;治療。

3.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學及病理。

【教學內容】:

1.定義,臨床表現,典型的消化性潰瘍臨床特點。診斷,依據臨床表現特點,結合胃鏡或/

和X線鋼餐檢查確診。與胃癌鑒別。病因和發(fā)病機制(重點講解:幽門螺桿菌;非留體類

抗炎藥)。特殊類型的消化性潰瘍。胃鏡及胃粘膜活組織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測。并發(fā)癥。

根除HP的治療方案(重點、難點)。

2.X線銀餐檢查,與胃泌素鑒別,流行病學。NSAID潰瘍的治療和預防,潰瘍復發(fā)的預防。

預后。

【學時分配】4學時

第八章炎癥性腸病

第一節(jié)潰瘍性結腸炎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診斷、臨床分型和治療。

2.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特別是與克羅恩病鑒別)的和并發(fā)癥。

3.了解病因和發(fā)病原理。

【教學內容】

1.臨床表現。診斷標準。結腸鏡和X線領劑灌腸檢查的表現。臨床分型;鑒別診斷;并發(fā)癥;

治療原則和主要的藥物(重點)。

2.病因、發(fā)病原理和手術治療指征;病理,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流行病學;預后。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二節(jié)克羅恩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2.熟悉本病的鑒別診斷(特別是與潰瘍性結腸炎鑒別)的和并發(fā)癥。

3.了解病因和發(fā)病原理。

【教學內容】

1.臨床表現,起病方式、病程、發(fā)作誘因,影響臨床表現的有關因素;消化系統(tǒng)表現,全身

表現,腸外表現。診斷標準。結腸鏡和X線縱劑灌腸檢查的表現。病理;鑒別診斷:并發(fā)癥;

治療原則和主要的藥物(重點)。

2.病因、發(fā)病原理和手術治療指征;實驗室檢查和其他價差流行病學;預后。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十五章肝硬化

【教學目標】

1.掌握門高壓的形成機制及后果、腹水形成的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及child分級標準、并

發(fā)癥。

2.熟悉發(fā)病機理,鑒別診斷,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治療原則。

3.了解分類、病因及病理特征。

【教學內容】

1.定義和基本概念,病理生理:門脈高壓的形成機制及后果、腹水形成的機制,臨床表現:

失代償期的主要表現,肝功能減退的表現。診斷依據,主要病因。發(fā)病機制。并發(fā)癥(如肝

癌及診斷標準,肝腎綜合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肝肺綜合癥等七大并發(fā)癥)的講解。

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腹水檢查的重要意義,內鏡檢查具有診斷和治療價值,肝穿刺活

組織檢查若發(fā)現假小葉形成有確診價值;child分級標準、抗纖維化治療、腹水治療及并發(fā)

癥的治療(重點)。

2.流行病學。病因分類和病理分類,病理?鑒別診斷、一般治療的方法。肝移植手術的意義。

預后。

【學時分配】4學時

第十七章肝性腦病

【教學目標】

1.掌握肝性腦病的誘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

2.熟悉肝性腦病的病因、發(fā)病機理。

3.了解病理,輔助檢查。

【教學內容】

1.誘因.定義和基本概念;臨床分期和各期的基本表現,包括神經系統(tǒng)體征,腦電圖改變;診

斷依據;治療。病因;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闡明,蛋白質代謝障礙及氨基酸不平衡可能起主要

作用;介紹各種學說,重點介紹神經毒素學說。鑒別診斷,包括糖尿病、低血糖、尿毒癥、

腦部感染和鎮(zhèn)靜劑過量等(重點).

2.病理;輔助檢查,介紹各種輔助檢查的診斷價值,預后和預防。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八章胰腺炎

第一節(jié)急性胰腺炎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病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原則。

2.熟悉病因和發(fā)病機理,臨床類型,鑒別診斷。

3.了解本病的并發(fā)癥及處理。

【教學內容】

1.重點:基本概念及主要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中酶學檢查的臨床意義,各種影

像學檢查的臨床意義,尤其是CT和增強CT對胰腺炎診斷和分級意義;診斷依據;重癥胰

腺炎的治療原則。病因和發(fā)病機理;各種不同病因,胰腺自身消化理論及結果,炎性介質的

作用。并發(fā)癥類型;重癥胰腺炎的概念,主要表現和判別標準;

2.病理;鑒別診斷;主要的治療方法;預后和預防。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

【教學目標】

1.掌握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2.熟悉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3.了解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教學內容】

1.消化道出血的定義;最常見的四大病因;主要臨床表現??赡艿牟∫?;上消化道出血診斷

的確立,與下消化道出血的鑒別;出血嚴重程度的估計和周圍循環(huán)狀態(tài)的判斷:包血是否停

止的判斷:出血的病因診斷;治療原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重點)。

2.預后估計,治療方法。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五篇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章總論

【教學目標】

1.掌握腎臟的主要功能,腎臟疾病的常見癥狀,腎臟疾病常見綜合征,腎功能檢查方法及

腎臟病的防治原則。

2.熟悉腎臟疾病的診斷思路與方法。

3.了解腎臟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相關的國內外進展動態(tài)。

【教學內容】

1.內科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重要性及與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關系。

2.管型尿及腎小管功能。

3.國內外腎臟病學新進展和展望。

4.腎臟的生理功能:腎小球與腎小管功能、腎臟內分泌功能。

5.尿液檢查:血尿、蛋白尿的分類(重點)。

6.腎小球濾過率測定的方法和意義(重點、難點)。

7.腎臟疾病常見綜合征:腎病綜合征、腎炎綜合征、無癥狀性尿檢異常、急性腎衰竭和

急進性腎衰竭綜合征、慢性腎衰竭綜合征、尿路感染綜合征(重點)。

8.腎臟疾病的防治原則(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五章尿路感染

【教學目標】

1.掌握尿路感染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

2.熟悉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的臨床意義及療效的評定標準。

3.了解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學、病理解剖、尿沉渣鏡檢細菌檢查、化學性檢查以及其他實

驗室檢查與輔助檢查、鑒別診斷及并發(fā)癥。

【教學內容】

I.上、下泌尿道感染定義。一般介紹流行病學特點。

2.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腎盂腎炎的病理解剖特點;一般介紹尿常規(guī)改變特點、尿白細胞計

數及影像學檢查。

3.尿路感染與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結核、尿道綜合征等的鑒別診斷;尿路感染的并發(fā)癥:

腎周圍膿腫、腎乳頭壞死(重點)?

4.慢性腎盂腎炎診斷(重點)。

5.尿路感染的病因(重點)。

6.尿路感染的發(fā)病機制,包括感染途徑、機體抗病能力、易感因素與細菌的致病力等各

種因素(重點、難點)。

7.尿細菌定量培養(yǎng),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重點)。

8.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無癥狀細菌尿的臨床表現(重點為急性腎盂腎炎)、診

斷和治療原則及療效評定標準。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二章腎小球病概述

【教學目標】

I.掌握腎小球病的定義、腎小球病的常見臨床表現

2.熟悉腎小球病的臨床分型。

3.了解原發(fā)性腎小球病的發(fā)病機理及病理分型。

【教學內容】

1.腎小球病的發(fā)病機理(免疫、炎癥反應)。

2.原發(fā)性腎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3.腎小球病的定義(重點)。

4.腎小球病的常見臨床表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及臨床分型(重點、難點)。

5.蛋白尿的定義(重點)。

6.解血尿的定義和如何區(qū)分血尿的來源(重點)。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三章腎小球腎炎

第二節(jié)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教學目標】

1.掌握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免疫病理分型、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2.掌握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鑒別診斷。

3.熟悉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治療原則和預后。

【教學內容】

1.急進性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2.急進性腎炎的治療原則和預后。

3.急進性腎炎的免疫病理分型及病理表現。

4.急進性腎炎的臨床表現(重點)。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三節(jié)慢性腎小球腎炎

【教學目標】

1.掌握慢性腎小球腎炎定義、病因、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2.熟悉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和鑒別診斷、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

3.了解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制、病理類型。

【教學內容】

1.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制:免疫及非免疫機制。

2.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類型。

3.慢性腎小球腎炎的定義(重點)。

4.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重點)。

5.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積極控制高血壓和減少蛋白尿的相應措施及綜合治療(重點)。

6.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與其他原發(fā)性腎小球病、慢性腎盂腎炎、Alport綜合征及繼發(fā)于

全身疾病的腎臟損害鑒別(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四章腎病綜合征

【教學目標】

1.掌握腎病綜合征的定義、病理生理、并發(fā)癥、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

2.熟悉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病因、常見病理類型及其臨床特征

3.了解腎病綜合征的一般治療、對癥治療及防治并發(fā)癥。了解腎病綜合征的預后。

【教學內容】

1.腎病綜合征的一般治療、對癥治療及并發(fā)癥防治。

2.腎病綜合征的預后。

3.腎病綜合征的定義、常見病因(重點)。

4.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常見病理類型(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腎病、局灶性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

等)的特征與臨床表現(重點、難點)。

5.腎病綜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高脂血癥的病理生理(重點、難點)。

6.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與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糖尿病

腎病、腎淀粉樣變性等)的鑒別診斷(重點)。

7.腎病綜合征的常見并發(fā)癥: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腎衰竭及代謝紊亂等(重點)。

8.腎病綜合征主要治療:糖皮質激素使用原則與方案,常見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抱素

等的使用(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十三章慢性腎衰竭

一、目的與要求

1.掌握慢性腎衰竭的臨床分期及主要臨床表現、延緩慢性腎衰竭進展的有關措施。

2.熟悉慢性腎衰竭的病因、發(fā)病機理、診斷和并發(fā)癥防治。

3.了解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移植的原理、療效和適應癥。

【教學內容】

1.引起慢性腎衰竭的各種病因。

2.慢性腎衰竭的鑒別診斷。

3.慢性腎衰竭并發(fā)癥的治療。

4.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腎移植

5.慢性腎衰竭臨床分期(國內與CKD分期標準)(重點)。

6.促進慢性腎衰竭進展的危險因素(重點、難點)

7.慢性腎衰竭進行性惡化的機制:腎小球內“三高”現象及引起腎小球內“三高”原因;血

管緊張素H在腎衰竭進行性惡化中的作用機制(重點、難點)。

8.慢性腎衰竭的胃腸道表現、血液系統(tǒng)表現、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神經肌肉系統(tǒng)癥狀、呼吸系

統(tǒng)表現、皮膚癥狀、腎性骨營養(yǎng)不良癥及內分泌失調等各系統(tǒng)癥狀,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代

謝性酸中毒的表現(重點)。

9.慢性腎衰竭的診斷(重點)。

10.慢性腎衰竭的飲食治療,及控制全身性和(或)腎小球內高壓力防治,尿毒癥并發(fā)癥的

治療(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七篇內分泌系統(tǒng)和營養(yǎng)代謝疾病

第一章總論

【教學目標】

1.掌握:內分泌疾病功能減低、亢進和激素的敏感性缺陷,內分泌疾病診斷原則。

2.熟悉: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的范疇。

3.了解:激素分類、降解與轉化,作用機制,內分泌疾病防治原則。

【教學內容】

1.激素分類:肽類激素、氨基酸類激素、胺類激素、類固醉激素。激素降解與轉換。

激素的作用機制:通過細胞膜受體、核受體和細胞質受體的作用。內分泌疾病防治原則。

2內分泌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功能減低、亢進和激素的敏感性缺陷。(重點)

內分泌疾病診斷原則:功能診斷,病理診斷,病因診斷(重點)。

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的相互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tǒng)的反饋調節(jié),免疫系

統(tǒ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重點)。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范疇:包括內分泌腺體疾病如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疾病和代謝障礙性

疾病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及痛風。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十三章庫欣綜合癥

【教學目標】

1.掌握:庫欣綜合癥的臨床表現。

2.熟悉:皮質醇分泌過多時的病理生理改變以及本癥的病因分類。

3.了解:各種不同病因類型的臨床特點及不同病因的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各種類型的病因及臨床特點:Cushing病、異位ACTH綜合征、腎上腺皮質腺瘤、腎上腺

皮質癌等不同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特點。

本癥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經蝶垂體微腺瘤摘除術為庫欣病的主要治療手段,

以及腎上腺切除手術前后的處理原則。

2.按系統(tǒng)敘述庫欣綜合征的各種癥狀和體征,掌握其特征性臨床表現如滿月臉、多血質外貌、

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高血壓、葡萄糖調節(jié)損害和骨質疏松等(重點)。

皮質醇、ACTH及其晝夜分泌節(jié)律的測定,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和大劑量地塞米松

抑制試驗方法、步驟以及在診斷和病因鑒別診斷中的意義(重點)。

按對ACTH依賴的病因分類,明確指出垂體前葉ACTH微腺瘤(庫欣?。楸景Y主要

病因(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九章甲狀腺機能亢進癥

【教學目標】

I.掌握:Grave"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原則。甲狀腺毒癥的概念、分類和常見原因。

2.熟悉:甲亢危象的診治原則。熟悉甲亢性心臟病、妊娠期甲亢、Grave's眼病的特點。

3.了解:Grave's病的發(fā)病機制。Grave's病的實驗室檢查。

【教學內容】

1.Grave's病的發(fā)病機理。Grave's病實驗室檢查:血清總T3、總T4、游離T3、游離T4、血

清TSH、甲狀腺吸1311率測定、TRAb及TSAb測定、甲狀腺放射性核素掃描

2.甲狀腺毒癥的概念、分類和常見病因。Grave's病的臨床表現:甲狀腺毒癥的臨床表現,

甲狀腺腫,眼征。Grave、病的診斷:甲亢診斷成立、甲狀腺彌漫性腫大、眼征、脛前粘液

性水腫、TRAb,TSAb,TPOAb,TgAb陽性(重點)。

3.Grave飛病的治療:抗甲狀腺藥物的治療,包括藥物作用機理、適應癥、禁忌癥、劑量與

療法、毒副作用。放射性1311治療及手術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重點)。

4.甲亢危象的治療原則,強調為內科急癥,需立即搶救,注意用藥順序(重點)。

5.特殊類型甲亢: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臟病、妊娠期甲亢、Grave’s眼病的特點(重點、難

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二H^一章糖尿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病的診斷標準。本病的臨床表現律和常見并發(fā)癥。本病的治療原則。糖尿病酮癥

酸中毒的診斷依據和治療原則。

2.熟悉:當前對糖尿病分類的意見及最新分型。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的診斷依據。

3.了解:本病的基本概念、本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和自然史,病理生理和實驗室檢查。糖尿

病慢性并發(fā)癥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療原則。本病長期良好控制的重要意義。

【教學內容】

1.本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糖調節(jié)異常為一臨床綜合征,而不是單一疾病,介紹當前

國內外糖尿病患病率的概述及影響患病率的相關因素。

2.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是糖尿病

的主要致病原因。在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缺陷的情況下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和水、

鹽代謝紊亂,作為理解本病各種臨床表現的基礎。

3.本病長期良好控制的重要意義。當前糖尿病治療方面的新進展。

4.實驗室檢查:簡述尿糖、血糖測定、口服糖耐量試驗及血漿胰島C肽釋放試驗的正常

標準,影響因素以及臨床意義。指出血糖測定在糖尿病診斷上的重要意義及HbAlc測定及

微量白蛋白測定及GADA、ICA、IAA、IA2測定的意義(重點、難點)。

5.糖尿病分類的意見及最新分型。臨床表現:闡述糖尿病的臨床表現特點及急、慢性并

發(fā)癥(重點)。

6.診斷應根據家族史、現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強調診斷標準的重要性。

7.治療的目的要求和病情控制指標。運動、飲食治療的基本原則和各種口服降糖藥物治

療的作用機制、適應癥、用藥原則和副作用。胰島素及其類似物制劑的類型、使用原則和副

作用(重點)。

8.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誘因、臨床表現、診斷、實驗室檢查及治療原則(重點)。

9.高血糖高滲狀態(tài)的診斷依據(重點)。

【學時分配】4學時

第六篇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章總論

【教學目標】

1.掌握:造血干細胞的定義、特征。

2.熟悉:血液系統(tǒng)的組成、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定義及分類。

3.了解:造血干細胞移植等血液學新進展。

【教學內容】

1.造血干細胞的發(fā)育、分化及生物學特征(重點、難點)。

2.血液系統(tǒng)的組成,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分類,血液學研究的新進展。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二章貧血概述

【教學目標】

1.掌握:貧血的定義、診斷標準、臨床表現

2.熟悉:貧血的分類、貧血的診斷步驟

3.了解:貧血的治療原則

【教學內容】

1.貧血的定義、臨床表現,貧血細胞學和病因分類(重點)。

2.貧血的全身各類器官系統(tǒng)癥狀,診斷步驟,確定導致貧血的原因,貧血

的治療方法。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三章缺鐵性貧血

【教學目標】

1.掌握:缺鐵性貧血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原則。

2.熟悉: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步驟及鑒別診斷。

3.了解:人體的鐵代謝。

【教學內容】

1.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及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方法、強調病因診斷及治療的重要

性,補鐵治療的原則、方法及療程(重點)。

2.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步驟及其鑒別診斷(重點)。

3.鐵代謝:鐵分布、來源、吸收、運輸、貯存及排泄。

【學時分配】1學時

第四章巨幼細胞貧血

【教學目標】

1.掌握:巨幼細胞貧血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原則。

2.熟悉:巨幼細胞貧血的診斷步驟及鑒別診斷。概念。

3.了解:人體的葉酸、維生素B12代謝。

【教學內容】

1.巨幼細胞貧血的病因及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及治療方法、強調診斷性治療的重要性,

治療的原則、方法(重點)。

2.重點講解巨幼細胞貧血的診斷步驟及其鑒別診斷(重點)。

3.葉酸代謝、生理作用、缺乏的原因(重點)。

4.維生素B12代謝、生理作用、缺乏原因(重點)。

【學時分配】1學時

第五章再生障礙性貧血

【教學目標】

1.掌握:再障的臨床表現、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熟悉:再障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診斷依據。

3.了解:再障的發(fā)病情況和預后。

【教學內容】

1.再障的發(fā)病機制;再障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重型再障的診斷標準與其他全血細

胞減少的鑒別診斷,治療原則(重點)。

2.一般介紹再障的病因、發(fā)病情況及預后(重點)。

【學時分配】2學時

第六章溶血性貧血(附AIHA)

【教學目標】

1.掌握:溶血性貧血的定義、溶血性貧血的臨床分類與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

溶血性貧血的診斷步驟。AIHA的定義

2.熟悉:溶血性貧血的發(fā)病機制及實驗室檢查,及AIHA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

3.了解:各類溶血性貧血的特點以及其近年治療的進展。

【教學內容】

1.溶血的定義,溶血過程中紅細胞破壞場所不同的發(fā)病特點與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

特點,A1HA的定義,特殊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重點、難點)。

2.溶血性貧血的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研究進展,溶血性貧血的治療進展。

【學時分配】2學時

第九章白血病

第一節(jié)概述

【教學目標】

1.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定義。

2.熟悉:白血病的發(fā)病情況。

3.了解:白血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教學內容】

1.急、慢性白血病細胞的分類(重點)。

2.白血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介紹病毒、電離輻射、化學物質和藥物、遺傳因素、免疫

缺陷等因素與白血病發(fā)病關系的現代概念。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二節(jié)急性白血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急性白血病的FAB分類、臨床表現、診斷依據及治療原則。

2.熟悉: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WHO分型、實驗室檢查和鑒別診斷。

3.了解:急性白血病的治療進展及預后。

【教學內容】

1.急性白血病的FAB分類、MIC分型和2001WHO分型;臨床表現如感染、出血、

貧血及組織浸潤的表現及其機制;根據臨床表現、血象和骨髓象特點、白血病免疫分型、

作出診斷;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重點、難點)。

2.急性白血病的與臨床癥狀或血象相似的疾病鑒別診斷,如MDS。臨床治療、預后及

治療進展如免疫治療、干細胞移植和難治性白血病的治療選擇。

【學時分配】0.5學時

第三節(jié)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教學目標】

1.掌握: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特點和診斷。

2.熟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