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知識點(diǎn)復(fù)習(xí)+例題講解+過關(guān)練習(xí))-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考點(diǎn)幫(原卷版+解析)_第1頁
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知識點(diǎn)復(fù)習(xí)+例題講解+過關(guān)練習(xí))-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考點(diǎn)幫(原卷版+解析)_第2頁
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知識點(diǎn)復(fù)習(xí)+例題講解+過關(guān)練習(xí))-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考點(diǎn)幫(原卷版+解析)_第3頁
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知識點(diǎn)復(fù)習(xí)+例題講解+過關(guān)練習(xí))-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考點(diǎn)幫(原卷版+解析)_第4頁
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知識點(diǎn)復(fù)習(xí)+例題講解+過關(guān)練習(xí))-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物理一輪復(fù)習(xí)考點(diǎn)幫(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題型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總計題數(shù)2010001040一、選擇題(共20小題):1.如圖所示,把一個重力為10N、底面積為10cm2的正方體甲,放在一個重力為5N、棱長為2cm的正方體乙的正上方,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正方體乙受到甲的壓力產(chǎn)生的壓強(qiáng)是()A.2.5×104Pa B.1.5×104Pa C.104Pa D.2.5Pa2.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重力和體積的關(guān)系圖象,若用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兩個圓柱體A、B,其底面積SA:SB=1:4.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圓柱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A.3:1B.4:3C.4:1D.3:43.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zhì)m﹣V的關(guān)系圖象,若用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兩個實心正方體甲、乙,將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chǎn)、b的密度之比為4:1B.甲、乙兩個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4:1C.a(chǎn)、b的密度之比為2:1D.甲、乙兩個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2:14.兩個質(zhì)地均勻的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重力之比是1:2,與桌面的接觸面積之比是2:1,那么桌面所受的壓強(qiáng)之比是()A.1:1 B.2:1 C.1:4 D.1:25.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2000Pa,若該正方體沿A、B、C、D面將右邊部分切除(CE=4A.800Pa B.1000Pa C.1600Pa D.2400Pa6.兩個均勻物體A、B質(zhì)量分別為mA、mB,密度分別為ρA、ρB,底面積分別為SA、SB,高度分別為hA、hB,將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A對B的壓強(qiáng)為P1,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A.p1=mAgSBC.p2=(mA+7.有A、B兩個均勻?qū)嵭膱A柱體,A的高為5cm、底面積為20cm2,B的高為8cm、底面積為50cm2。若將它們按圖甲、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1=1.0×103Pa,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若按圖丙的方式放置時,B對A的壓強(qiáng)為p3=6.0×103Pa,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變?yōu)閜4。(g=10N/k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A的重力為20N②B的密度為3.0g/cm3③p3:p2=2:5④p4=7×103Pa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④8.如圖所示A、B兩個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己知兩物體的邊長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為GA:GB=3:2,則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與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A.3:8 B.3:1 C.2:3 D.3:49.如圖所示,正方體A、B疊放在水平面上,A、B邊長之比為1:2,若A對B的壓強(qiáng)與B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則A、B的密度之比為()A.3:8 B.3:4 C.8:3 D.4:310.如圖所示,質(zhì)地均勻的實心圓柱體A、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們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積之比SA:SB=4:3,A對B的壓強(qiáng)和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A:PB=1:2,則他們的高度之比hA:hB為()A.9:4B.3:2C.3:1D.9:211.如圖所示,a、b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均勻圓柱體,已知底面積Sa=3Sb,高度ha=2h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圓柱體密度分別為ρa(bǔ)和ρ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ρa(bǔ)=ρb,F(xiàn)a=FbB.ρa(bǔ)=2ρb,F(xiàn)a=3FbC.ρa(bǔ)=2ρb,F(xiàn)a=13D.ρa(bǔ)=13ρb,F(xiàn)a12.如圖所示,A、B兩個正方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若取走A,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已知p1:p2=3:2,若A、B的邊長之比為LA:LB=2: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的體積之比VA:VB=4:9B.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27C.A、B的質(zhì)量之比mA:mB=1:2D.A、B的物重之比GA:GB=2:513.如圖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底面積之比S甲:S乙=6:5,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2: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是4:5B.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C.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質(zhì)量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不可能相等D.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14.如圖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2:3,底面積之S甲:S乙=3:4,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8:5,下列有關(guān)甲、乙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甲、乙的體積之比是16:5C.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大于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15.如圖,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積之比S甲:S乙=5:8,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關(guān)甲、乙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是3:4②甲、乙的體積之比是15:16③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體積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④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6.把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分別為p1和p2,如圖所示,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則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A.p1+p2B.p12+p22C.pD.p17.兩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B的邊長是A的2倍。將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B,A剩余部分對地的壓強(qiáng)為pA,pA、pB與L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則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B的底面積為100cm2 B.B的重力是40NC.L=2.5cm時,pA:pB=4:7 D.L=7.5cm時,pA:pB=5:1118.一塊均勻矩形冰磚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現(xiàn)用冰刀將冰磚的右側(cè)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圖乙所示,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1=1800Pa;將圖乙的冰磚倒置后如圖丙所示,冰磚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2=3600Pa。甲中冰磚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A.210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19.如圖所示,兩個密度均勻質(zhì)量相等的圓柱體A、B,底面積之比為SA:SB=2:3.若將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疊放在B的正上方后,A剩余部分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恰好等于此時B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A剩余部分的高度與疊放后B的總高度相同,A截去的高度與A原高度之比△h:h,A、B的密度之比ρA:ρB,則()A.△h:h=1:3ρA:ρB=3:2 B.△h:h=1:5ρA:ρB=10:9 C.△h:h=1:3ρA:ρB=1:2 D.△h:h=1:5ρA:ρB=9:1020.如圖所示,正方體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方中央再放置一邊長較大的正方體A。若將B沿豎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圖中虛線),仍使正方體A放在B上方中央,正方體A對B壓強(qiáng)的變化量為Δp1,地面所受壓強(qiáng)的變化量為Δp2,則關(guān)于Δp1和Δp2的大小關(guān)系,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Δp1一定等于Δp2 B.Δp1一定大于Δp2C.Δp1可能大于Δp2 D.Δp1一定小于Δp2二、填空題(共10小題):21.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金屬塊A、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若取走金屬塊A,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已知A、B邊長之比LA:LB=2:3,p1:p2=3:2,則金屬塊A與金屬塊B的重力比為GA:GB=,密度比為ρA:ρB=。22.A、B是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物塊,其中A的底面積為400cm2,密度之比ρA:ρB=2:1,將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圖甲,此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2×104Pa,若將A疊放在B的上面,如圖乙所示,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3×103Pa,則物塊A的密度為g/cm3,若要使圖甲中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減為1×104Pa,可以將物塊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來的(填分?jǐn)?shù))。23.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與乙的邊長之比為3: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若將甲物體沿豎直方向切去三分之一,并將切去部分疊放到乙的上方,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24.有兩個實心圓柱體A和B疊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觸,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已知A、B兩圓柱體的高分別為8cm、10cm,A與B的底面積之比為1:2,A對B的壓強(qiáng)是2000Pa,B的密度是3×103kg/m3,圓柱體A和B的重力之比為;若將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對B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Δp1,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Δp2,Δp1:Δp2=。25.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3×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甲的邊長為10cm,則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若乙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則乙正方體切去的厚度為Δd=cm。(g取10N/kg)26.如圖所示,實心均勻正方體甲和實心均勻圓柱體乙置于水平地面,已知甲的質(zhì)量為2kg,邊長為0.1m,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a。若圓柱體乙的底面積是甲底面積的一半,且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F(xiàn)將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乙與甲等高,已知乙的密度是2.5×103kg/m3,則乙的壓強(qiáng)變化了Pa。(g取10N/kg)27.如圖所示,A、B為兩個實心均勻的長方體,將它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B的底面積之比為3:4,高度之比為2:3,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2:1,則A、B的重力之比GA:GB=,如果將A、B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高度,并將切去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上,疊放后使A、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保持不變,則A、B被截取的高度之比hA:hB=。28.如圖1所示,甲、乙兩個實心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為底面積為0.25m2、高2m的均勻柱狀體,乙為邊長為1m,密度為2×103kg/m3的正方體,當(dāng)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體,并平穩(wěn)地放在乙物體上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選填“a”或“b”)圖象代表甲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圖2中p1:p2=。29.如圖所示,圓柱體甲和裝有適量某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積之比為3:4,把它們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體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wěn)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A不與容器乙接觸,液體無溢出),截取后,甲、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長度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0.6×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則圓柱體甲截取前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a,容器乙中液體的密度為kg/m3。30.如圖,一只錐形燒瓶量得它的上口徑與底徑之比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有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充滿容器,且上、下兩部分液體恰好深度相同。已知上、下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為ρ1:ρ2=2:3,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強(qiáng)為p1,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設(shè)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力為F1,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力為F2,則F1:F2=。三、計算題(共10小題):31.某正方體質(zhì)量是16kg,邊長0.2m。(g取10N/kg)(1)求該正方體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該正方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圖A所示,求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多大?(3)當(dāng)該正方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40N的拉力F的作用時,如圖B所示,求此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多大?3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如圖所示,A質(zhì)量為2.5kg,底面積為0.01m2,B重55N,底面積為200cm2。求:(1)物體A的重力;(2)物體A對B的壓強(qiáng);(3)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33.正方體物塊A的邊長為10cm,正方體物塊B的邊長為20cm,現(xiàn)將物塊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B疊放在物塊A的正上方,如圖所示。已知物塊A的密度為2×103kg/m3,物塊B的重力是80N,g取10N/kg。求:(1)物塊A的重力GA;(2)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34.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1.8×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3,甲的邊長為0.2m。求:(1)甲的重力?(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3)若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乙正方體切去重力為多少?(g取10N/kg)35.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了甲、乙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物塊,甲物塊的底面積為100cm2,乙物塊的底面積是甲的2倍。甲物塊高15cm,乙物塊高12cm;甲的密度為0.6g/cm3,ρ甲:ρ乙=3:5。(g取10N/kg)求:(1)求乙的質(zhì)量;(2)現(xiàn)將甲物塊疊放在乙物塊上方,求乙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3)若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求切去的厚度應(yīng)該是多少厘米?36.如圖所示,棱長分別為0.2米和0.1米的實心立方體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體A、B的質(zhì)量均為8千克。求:(1)物體A的密度ρA;(2)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B;(3)小明設(shè)想在A、B兩物體中選擇某一物體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質(zhì)量△m,并將截取部分△m置于對方的上表面,使此時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請說明理由。請寫出滿足pA′=pB′時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計算出△m。37.小楊選擇了兩個高度分別為10cm和6cm,底面積SA:SB=1:3的實心均勻的圓柱體A、B進(jìn)行工藝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他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則A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高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2所示。求:(1)圓柱體A的密度;(2)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增加量;(3)圖2中a的值。38.如圖甲是西南大學(xué)校內(nèi)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結(jié)構(gòu)類似于圖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質(zhì)量分布均勻地正方體物塊,其邊長分別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將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5100Pa(如圖乙)。求:(1)圖乙中,物塊A對地面的壓力;(2)物塊A的密度;(3)若將物塊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圖丙),要使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2800Pa,應(yīng)將物塊B沿豎直方向切去幾分之幾。39.圖甲是格致樓下為防止車輛開到學(xué)生老師活動區(qū)域而放置的隔離墩,其外觀形狀如圖乙所示:底座由三個圓柱體A、B、C組成,底座上方是一個球體D,全部都由大理石打造而成。A的底面積SA=700cm2,A的高度hA=4cm,B的底面積SB=300cm2,B的高度hB=2cm,C和D的總重量為G=423N,此時隔離墩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7500Pa,求:(1)隔離墩對地面的壓力;(2)大理石的密度;(3)為使隔離墩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減少為p′=5000Pa,若按照如圖丙虛線所示方法,增大A的底面積,則A的底面積應(yīng)為多少cm2?(最后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40.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容器的中央放有一個柱形物體,容器與物體的重力之比1:3,保持物體始終不動,然后向容器里加水,加入水的質(zhì)量m水和水對容器底的壓強(qiáng)p水的關(guān)系如表格所示。已知當(dāng)加入水的質(zhì)量為4kg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5000Pa,容器足夠高,整個過程無水溢出。請根據(jù)條件求解:m水/kg12345p水/Pa10002000270032003700(1)容器的底面積;(2)柱形物體的重力;(3)要使容器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和水對容器底的壓強(qiáng)之比為3:2,則加入的水的質(zhì)量應(yīng)為多少kg?專題16固體壓強(qiáng)計算題型選擇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題計算題總計題數(shù)2010001040一、選擇題(共20小題):1.如圖所示,把一個重力為10N、底面積為10cm2的正方體甲,放在一個重力為5N、棱長為2cm的正方體乙的正上方,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則正方體乙受到甲的壓力產(chǎn)生的壓強(qiáng)是()A.2.5×104Pa B.1.5×104Pa C.104Pa D.2.5Pa【答案】A【解析】解:將甲疊放在乙的正上方,則甲對乙的壓力:F=G甲=10N;由題意可知,甲的底面積為S甲=10cm2,乙的底面積為S乙=2cm×2cm=4cm2=4×10﹣4m2,因為乙的底面積小于甲的底面積,故將甲放在乙的上方時,甲對乙的受力面積(甲、乙間的接觸面積)為S=S乙=4×10﹣4m2,則乙受到甲的壓力產(chǎn)生的壓強(qiáng):p=FS=故選:A。2.如圖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重力和體積的關(guān)系圖象,若用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兩個圓柱體A、B,其底面積SA:SB=1:4.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圓柱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A.3:1B.4:3C.4:1D.3:4【答案】C【解析】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mg,且兩圓柱體的質(zhì)量相等,知道底面積(受力面積)大小關(guān)系,利用p=F解: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mg,且兩圓柱體的質(zhì)量相等,則A、B兩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FA:FB=GA:GB=mAg:mBg=mA:mB=1:1;受力面積SA:SB=1:4,所以A、B兩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A:pB=FASA:故選:C。3.如圖所示,是ab兩種物質(zhì)m﹣V的關(guān)系圖象,若用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兩個實心正方體甲、乙,將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chǎn)、b的密度之比為4:1B.甲、乙兩個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4:1C.a(chǎn)、b的密度之比為2:1D.甲、乙兩個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2:1【答案】B【解析】解:AC、由圖象可知,當(dāng)m=80g時,V甲=5cm3、V乙=40cm3,a、b兩種物質(zhì)的密度為:ρa(bǔ)=mV甲=80g5cm3a、b的密度之比:ρa(bǔ):ρb=16g/cm3:2g/cm3=8:1,故A、C錯誤;BD、用質(zhì)量相等的a、b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兩個實心正方體甲、乙,其體積之比:V甲:V乙=mρa(bǔ):mρb由V=L3可得正方體的邊長之比:L甲:L乙=1:2,因為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所以,甲乙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故選:B。4.兩個質(zhì)地均勻的正方體分別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重力之比是1:2,與桌面的接觸面積之比是2:1,那么桌面所受的壓強(qiáng)之比是()A.1:1 B.2:1 C.1:4 D.1:2【答案】C【解析】解:因為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力F=G,所以兩個物體對桌面的壓力之比:F1:F2=G1:G2=1:2,受力面積之比S1:S2=2:1,則兩物體對桌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1:p2=F1S1:故選:C。5.如圖甲所示,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實心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2000Pa,若該正方體沿A、B、C、D面將右邊部分切除(CE=4A.800Pa B.1000Pa C.1600Pa D.2400Pa【答案】B【解析】解: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a,CE=45AB原來實心正方體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F則切去后剩余部分的體積為:V剩=12a2×45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G剩S故選:B。6.兩個均勻物體A、B質(zhì)量分別為mA、mB,密度分別為ρA、ρB,底面積分別為SA、SB,高度分別為hA、hB,將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A對B的壓強(qiáng)為P1,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A.p1=mAgSBC.p2=(mA+【答案】C【解析】解:AB、圖中,A對B的壓力F1=GA=mAg,受力面積為SA,則A對B的壓強(qiáng)p1=FCD、圖中,B對桌面的壓力F2=GA+GB=(mA+mB)g,受力面積為SB,則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2=F故選:C。7.有A、B兩個均勻?qū)嵭膱A柱體,A的高為5cm、底面積為20cm2,B的高為8cm、底面積為50cm2。若將它們按圖甲、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1=1.0×103Pa,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若按圖丙的方式放置時,B對A的壓強(qiáng)為p3=6.0×103Pa,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變?yōu)閜4。(g=10N/kg)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A的重力為20N②B的密度為3.0g/cm3③p3:p2=2:5④p4=7×103Pa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①④【答案】C【解析】解:①將A按圖甲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根據(jù)p=FS可知A對桌面的壓力F1=p1SA=1.0×103Pa×20×10﹣4m2=2N,在水平面上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即A的重力GA=F②若按圖丙的方式放置時,根據(jù)p=FS可知B對A的壓力F3=p3SA=6.0×103Pa×20×10﹣4mB的重力GB=F3=12N,由G=mg知B的質(zhì)量為:mB=GB的密度為:ρB=mBV③將B按圖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2=F2S故:p3④若按圖丙的方式放置時,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4=F4S故選:C。8.如圖所示A、B兩個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己知兩物體的邊長之比是LA:LB=2:1,重力之比為GA:GB=3:2,則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與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A.3:8 B.3:1 C.2:3 D.3:4【答案】A【解析】解:LA:LB=2:1,所以SA:SB=4:1;因為在水平地面,所以F=G,則FA:FB=GA:GB=3:2;所以pA:pB=FAS故選:A。9.如圖所示,正方體A、B疊放在水平面上,A、B邊長之比為1:2,若A對B的壓強(qiáng)與B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則A、B的密度之比為()A.3:8 B.3:4 C.8:3 D.4:3【答案】C【解析】解:因為A、B邊長之比為:aA所以A、B面積之比為:SA則體積之比為:VA由題知,A對B的壓強(qiáng)與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即pA=pB,根據(jù)p=FS可得,F(xiàn)A所以A對B的壓力為13此時壓力等于其本身重力,所以GAGB所以ρA10.如圖所示,質(zhì)地均勻的實心圓柱體A、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他們的密度之比ρA:ρB=1:3,底面積之比SA:SB=4:3,A對B的壓強(qiáng)和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A:PB=1:2,則他們的高度之比hA:hB為()A.9:4B.3:2C.3:1D.9:2【答案】A【解析】解:實心圓柱體A、B的質(zhì)量為:mA=ρAVA=ρASAhA,mB=ρBVB=ρBSBhB,∵p=∴A對B的壓強(qiáng)和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A∴mA=mB,即ρASAhA=ρBSBhB,?A故選:A。11.如圖所示,a、b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均勻圓柱體,已知底面積Sa=3Sb,高度ha=2h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圓柱體密度分別為ρa(bǔ)和ρb,對地面的壓力分別為Fa和F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ρa(bǔ)=ρb,F(xiàn)a=FbB.ρa(bǔ)=2ρb,F(xiàn)a=3FbC.ρa(bǔ)=2ρb,F(xiàn)a=13D.ρa(bǔ)=13ρb,F(xiàn)a【答案】B【解析】解:由題知,兩圓柱體的底面積Sa=3Sb,高度hb=2h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則Sa:Sb=3:1,ha:hb=1:2,pa:pb=1:1,(1)均勻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S=所以兩圓柱體的密度之比:ρa(bǔ):ρb=pag?a:pbg?b(2)由p=FFa:Fb=paSa:pbSb=(1×3):(1×1)=3:1,即:Fa=3Fb,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2.如圖所示,A、B兩個正方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若取走A,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已知p1:p2=3:2,若A、B的邊長之比為LA:LB=2: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B的體積之比VA:VB=4:9B.A、B的密度之比ρA:ρB=16:27C.A、B的質(zhì)量之比mA:mB=1:2D.A、B的物重之比GA:GB=2:5【答案】C【解析】解:A、B的體積之比VAA、B兩個正方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1=G取走A,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GBS整理可得:GAGB密度之比:ρAρ故選:C。13.如圖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底面積之比S甲:S乙=6:5,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2: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是4:5B.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C.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質(zhì)量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不可能相等D.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答案】D【解析】解:A、由p=FS可得,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因為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xiàn)=G,所以甲、乙兩物體的重力之比:G甲:G乙=F甲:F乙=4:5,由G=mg可得,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m甲:m乙=G甲:G乙=4:5,故A正確;B、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甲、乙的高度之比:h甲:h乙=pC、因為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F切去相同質(zhì)量時,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甲′=G甲?△mgS甲因為G甲:G乙=4:5,S甲:S乙=6:5,所以G甲=45G乙,S甲=6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p甲′=p乙′,則:G甲?△mgS45G乙﹣△mg=65G解得:△mg=2G乙,△m=2m乙,即要使剩余部分的壓強(qiáng)相等,減去部分的質(zhì)量為乙的質(zhì)量的2倍,這是不可能的,故C正確;D、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狀物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以利用p=ρgh比較,則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兩者壓強(qiáng)的變化量分別為:△p甲′=ρ甲g△h,△p乙′=ρ乙g△h,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則:ρ甲>ρ乙,所以,△p甲′>△p乙′,已知原來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2:3,則: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p.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不可能相等,故D錯誤;故選:D。14.如圖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2:3,底面積之S甲:S乙=3:4,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8:5,下列有關(guān)甲、乙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甲、乙的體積之比是16:5C.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大于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答案】D【解析】解:A、由p=FS可得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因為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等于自身重力,所以甲、乙物體的重力之比:G甲:G乙=F甲:F乙=6:5,由G=mg可得甲、乙質(zhì)量之比:m甲:m乙=G甲:G乙=6:5,故A錯誤;B、由ρ=mV可得甲、乙的體積之比:V甲:V乙=m甲ρC、由V=Sh可得甲、乙長方體的高度之比:h甲:h乙=V甲S甲:D、長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h后,甲、乙壓強(qiáng)的變化量:△p甲=ρ甲g△h,△p乙=ρ乙g△h,因為ρ甲:ρ乙=2:3,即ρ甲<ρ乙,所以△p甲<△p乙,因為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8:5,即p甲>p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p。所以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大于乙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故D正確。故選:D。15.如圖,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積之比S甲:S乙=5:8,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關(guān)甲、乙的說法正確的是()①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是3:4②甲、乙的體積之比是15:16③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體積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④將甲、乙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解:①由p=FS可得,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mg可得,甲、乙的質(zhì)量之比:m甲②由ρ=mV可得,甲、乙的體積之比:③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F切去相同體積時,兩者壓強(qiáng)的變化量分別為:△p甲=ρ甲△VgS則:△p所以,△p甲>△p乙,已知原來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6:5,則: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p.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能相等;故③正確;④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狀物體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可以利用p=ρgh比較,則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兩者壓強(qiáng)的變化量分別為:△p甲′=ρ甲g△h,△p乙′=ρ乙g△h,已知它們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則:ρ甲<ρ乙,所以,△p甲′<△p乙′,已知原來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甲:p乙=6:5,則: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p.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不可能相等;故④錯誤;綜上分析可知,只有①②③正確。故選:C。16.把同種材料制成的甲、乙兩個正方體,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分別為p1和p2,如圖所示,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則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A.p1+p2B.p12+p22C.pD.p【答案】C【解析】解:設(shè)兩正方體的密度為ρ,邊長分別為L甲和L乙,甲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1=G甲s∴L甲=p1ρg,同理,L當(dāng)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時,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ρg故選:C。17.兩個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B的邊長是A的2倍。將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B,A剩余部分對地的壓強(qiáng)為pA,pA、pB與L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則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B的底面積為100cm2 B.B的重力是40NC.L=2.5cm時,pA:pB=4:7 D.L=7.5cm時,pA:pB=5:11【答案】C【解析】解:A、由“將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可知,A剩余部分對地的壓強(qiáng)減小,B對地的壓強(qiáng)增大,由圖乙可知,下面的圖線反映了pA與L的變化關(guān)系,上面的圖線反映了pB與L的變化關(guān)系;由圖乙中A的圖線可知,當(dāng)切去部分的高度為10cm時,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0,即此時A全部被切去,因此A的邊長為10cm,則由題意可知B的邊長:aB=2aA=2×10cm=20cm,因此B的底面積:SB=aB2=(20cm)2=400cm2,故A錯誤;B、由圖乙可知,A沒有疊放在B上時,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B0=5×103Pa,由p=FS可知,此時B對地面的壓力:FB0=pB0SB=5×103Pa×400×10﹣4m則B的重力:GB=FB0=200N,故B錯誤;C、A的底面積:SA=aA2=(10cm)2=100cm2,由圖乙可知,A全部疊放在B上時,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B′=6×103Pa,由p=FS可知,此時B對地面的壓力:FB′=pB′SB=6×103Pa×400×10﹣4m則A、B的總重力:GAB=FB′=240N,因此A的重力:GA=GAB﹣GB=240N﹣200N=40N,當(dāng)L=2.5cm時,A切去部分與A的總體積之比:VA切則A切去部分的重力:GA切=mA切g(shù)=ρAVA切g(shù)=ρA×14VAg=14因此A剩余部分的重力:GA剩=GA﹣GA切=40N﹣10N=30N,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A1=GA剩=30N,將A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時,B對地面的壓力:FB1=GA切+GB=10N+200N=210N,則pA1D、當(dāng)L=7.5cm時,A切去部分與A的總體積之比:VA切2則A切去部分的重力:GA切2=mA切2g=ρAVA切2g=ρA×34VAg=34因此A剩余部分的重力:GA剩2=GA﹣GA切2=40N﹣30N=10N,A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A2=GA剩2=10N,將A切去部分疊放在B上時,B對地面的壓力:FB2=GA切2+GB=30N+200N=230N,則pA2故選:C。18.一塊均勻矩形冰磚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圖甲所示,現(xiàn)用冰刀將冰磚的右側(cè)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圖乙所示,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1=1800Pa;將圖乙的冰磚倒置后如圖丙所示,冰磚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2=3600Pa。甲中冰磚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A.2100Pa B.2400Pa C.2700Pa D.3000Pa【答案】B【解析】解:設(shè)圖乙中磚塊重力為G1,底面積為S1,圖丙中磚塊底面積為S2,由p=FS可得F=pS,可知圖乙中磚塊對地面壓力:F1=p1S1=1800Pa×S圖丙中磚塊對地面壓力:F2=p2S2=3600Pa×S2,又因為圖乙、丙中為同一磚塊且均水平自然放置,磚塊對地面壓力:F1=F2=G1,即:1800Pa×S1=3600Pa×S2解得:S2=12S將乙、丙兩圖組裝為一組合長方體,則F總=2G1,S總=S1+S2=32S組合長方體磚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F柱形均勻固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由于圖甲和組合長方體的密度和高度均相同,所以圖甲中磚塊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2400Pa。故選:B。19.如圖所示,兩個密度均勻質(zhì)量相等的圓柱體A、B,底面積之比為SA:SB=2:3.若將A的上方水平截去一段疊放在B的正上方后,A剩余部分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恰好等于此時B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A剩余部分的高度與疊放后B的總高度相同,A截去的高度與A原高度之比△h:h,A、B的密度之比ρA:ρB,則()A.△h:h=1:3ρA:ρB=3:2 B.△h:h=1:5ρA:ρB=10:9 C.△h:h=1:3ρA:ρB=1:2 D.△h:h=1:5ρA:ρB=9:10【答案】D【解析】解:(1)設(shè)兩個密度均勻質(zhì)量相等圓柱體A、B的質(zhì)量為m,則圓柱體A截去部分的質(zhì)量△m=△hhm,剩余部分的質(zhì)量(1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A剩余部分和此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力之比:FA:FB=(1?△hh)mg:(1+△hh)mg=(1因A剩余部分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恰好等于此時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所以,由p=FS可得:FASA解得:△hh(2)因A剩余部分的高度與疊放后B的總高度相同,所以,B的高度h′=3由V=Sh可得,A和B的體積之比:VA由ρ=mV可得,A、B的密度之比:故選:D。20.如圖所示,正方體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方中央再放置一邊長較大的正方體A。若將B沿豎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圖中虛線),仍使正方體A放在B上方中央,正方體A對B壓強(qiáng)的變化量為Δp1,地面所受壓強(qiáng)的變化量為Δp2,則關(guān)于Δp1和Δp2的大小關(guān)系,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Δp1一定等于Δp2 B.Δp1一定大于Δp2C.Δp1可能大于Δp2 D.Δp1一定小于Δp2【答案】A【解析】解:假設(shè)正方體A的重力GA,由圖可知:當(dāng)B中間的長方體沒有沿豎直方向切去時,正方體A對B壓強(qiáng):pA=地面所受壓強(qiáng):pB=當(dāng)正方體B也只能豎直方向切去部分后,AB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變?yōu)镾B′,B的重力也減小為GB′,則:正方體A對B壓強(qiáng)pA′=地面所受壓強(qiáng)pB′=則:△p1=pA′﹣pA=△p2=pB′﹣pB=(GASB′+GB′S由于拼成正方體B的長方體三塊材質(zhì)相同、高相等,設(shè)為h,則正方體B對地面產(chǎn)生的壓強(qiáng)p=ρgh不變,所以GB′SB′=G故選:A。二、填空題(共10小題):21.如圖所示兩個正方體金屬塊A、B疊放在水平地面上,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若取走金屬塊A,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已知A、B邊長之比LA:LB=2:3,p1:p2=3:2,則金屬塊A與金屬塊B的重力比為GA:GB=,密度比為ρA:ρB=?!敬鸢浮?:2;27:16?!窘馕觥拷猓簝蓚€正方體金屬塊A、B疊放在水平面上,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金屬塊A、B的重力之和,即F1=GA+GB,受力面積為金屬塊B的底面積,則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1=F若取走金屬塊A,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金屬塊B的重力,即F2=GB,受力面積為金屬塊B的底面積,則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2=F則兩次金屬塊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p1:p2=GA+GBSB:G數(shù)據(jù)代入得,(GA+GB):GB=p1:p2=3:2,則金屬塊A、B的重力之比GA:GB=1:2,若金屬塊A、B的邊長之比LA:LB=2:3,則金屬塊A、B的體積之比VA:VB=(LA)3:(LB)3=8:27,因為ρ=mV,G=mg,所以ρ則金屬塊A與金屬塊B的密度之比ρA:ρB=GAVAg:G故答案為:1:2;27:16。22.A、B是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正方體物塊,其中A的底面積為400cm2,密度之比ρA:ρB=2:1,將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如圖甲,此時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2×104Pa,若將A疊放在B的上面,如圖乙所示,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3×103Pa,則物塊A的密度為g/cm3,若要使圖甲中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減為1×104Pa,可以將物塊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來的(填分?jǐn)?shù))?!敬鸢浮?.2;56【解析】解:(1)甲方法放置時,由p=FFA=pASA=1.2×104Pa×400×10﹣4m2=480N,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的重力相等,且A、B的重力不變,所以,乙方法放置時對地面的壓力:FB=FA=GA+GB=480N,則B物體的底面積:SB=FBp由S=L2可得,正方體物塊A、B的邊長分別為:LA=SA=400c由G=mg=ρVg=ρL3g可得,正方體A、B的重力之比:GAGB=ρALA3gρ結(jié)合GA+GB=480N可得:GA=96N,GB=384N,則G=mg=ρVg=ρL3g可得,物塊A的密度:ρA=GALA3g=(2)若要使圖甲中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減為1×104Pa時,此時A對地面的壓力:FA′=pA′SA=1×104Pa×400×10﹣4m2=400N,則A剩余部分的重力:GA′=FA′﹣GB=400N﹣384N=16N,由G=mg=ρVg=ρShg=ρL2hg可得,A剩余部分的高度:h=G所以,物塊A沿水平方向切去原來的LA?hLA=故答案為:1.2;5623.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與乙的邊長之比為3: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若將甲物體沿豎直方向切去三分之一,并將切去部分疊放到乙的上方,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1,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敬鸢浮?:9;1:3?!窘馕觥拷猓焊鶕?jù)G=mg可知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個實心正方體物塊的重力相等,根據(jù)F=G可知甲、乙對地面的壓力相等;甲與乙的邊長之比為3:2,則甲、乙和地面的接觸面積之比為:S1:S2=32:23=9:4;根據(jù)p=FS可知p1:p2若將甲物體沿豎直方向切去三分之一,并將切去部分疊放到乙的上方,甲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F甲=(1?13)G疊放后乙對地面的壓力F乙=G+13G根據(jù)p=FS可知p'1:p'2故答案為:4:9;1:3。24.有兩個實心圓柱體A和B疊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觸,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已知A、B兩圓柱體的高分別為8cm、10cm,A與B的底面積之比為1:2,A對B的壓強(qiáng)是2000Pa,B的密度是3×103kg/m3,圓柱體A和B的重力之比為;若將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對B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Δp1,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Δp2,Δp1:Δp2=。【答案】1:3;2:1?!窘馕觥拷猓河深}意可知A、B都是柱體,故它們的體積可以表示為V=Sh,則A對B的壓力FA=GA=mAg=ρAVAg=ρASAhAg,A對B的壓強(qiáng)pA=FASA=圓柱體A的密度ρA=pA?AgB的重力GB=mBg=ρBVBg=ρBSBhBg,圓柱體A和B的重力之比:GA:GB=ρASAhAg:ρBSBhBg=ρASAhA:ρBSBhB=2.5×103kg/m3×1×0.08m:3×103kg/m3×2×0.1m=1:3;若將A沿水平方向截去2cm的高度,A對B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p1=ρA△hg=2.5×103kg/m3×0.02m×10N/kg=500Pa,B對地面的壓力變化量等于A對B壓力的變化量,即△F2=△F1=△p1SA=ρA△hgSA,因為A與B的底面積之比為1:2,所以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變化量是△p2==ΔF2SB=ρAΔ?g故Δp1:Δp2=500Pa:250Pa=2:1。故答案為:1:3;2:1。25.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3×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甲的邊長為10cm,則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若乙沿水平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則乙正方體切去的厚度為Δd=cm。(g取10N/kg)【答案】3000;2?!窘馕觥拷猓海?)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則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甲=ρgh甲=3×103kg/m3×10N/kg×0.1m=3000Pa;(2)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部分的高度為Δd,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則切去部分的重力:△G乙=△m乙g=ρ乙△V乙g=ρ乙S乙Δdg,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上的壓力:F甲=G甲+△G乙=ρ甲S甲h甲g+ρ乙S乙Δdg,已知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2,則它們的面積之比為S甲:S乙=1:4,甲的邊長為h甲=10cm=0.1m,則乙的邊長為h乙=20cm=0.2m,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甲′=ρ甲S甲g?甲+ρ乙gΔdS乙S此時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乙′=ρ乙g(h乙﹣Δd),因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所以,ρ甲gh甲+4ρ乙gΔd=ρ乙g(h乙﹣Δd),已知同種材料制成,ρ甲=ρ乙,將h甲=10cm=0.1m,h乙=20cm=0.2m代入上式,解得:Δd=0.02m=2cm。故答案為:3000;2。26.如圖所示,實心均勻正方體甲和實心均勻圓柱體乙置于水平地面,已知甲的質(zhì)量為2kg,邊長為0.1m,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a。若圓柱體乙的底面積是甲底面積的一半,且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現(xiàn)將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乙與甲等高,已知乙的密度是2.5×103kg/m3,則乙的壓強(qiáng)變化了Pa。(g取10N/kg)【答案】2000;1500?!窘馕觥拷猓杭椎闹亓Γ篏甲=m甲g=2kg×10N/kg=20N,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甲=G甲=20N,甲的底面積即受力面積:S甲=(0.1m)2=0.01m2;甲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甲=F③由題知,S乙=12S甲=12×已知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相等,F(xiàn)乙=F甲=20N,原來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乙=F現(xiàn)將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乙與甲等高,則h′=h甲=0.1m,ρ乙=2.5×103kg/m3,此是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p=FS=GS乙的壓強(qiáng)變化量為△p=p乙﹣p′=4000Pa﹣2500Pa=1500Pa。故答案為:2000;1500。27.如圖所示,A、B為兩個實心均勻的長方體,將它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B的底面積之比為3:4,高度之比為2:3,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為2:1,則A、B的重力之比GA:GB=,如果將A、B分別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高度,并將切去部分疊放在對方剩余部分上,疊放后使A、B對地面的壓強(qiáng)之比保持不變,則A、B被截取的高度之比hA:hB=?!敬鸢浮?:2;4:9?!窘馕觥拷猓海?)由題意知SA:SB=3:4,pA:pB=2:1,根據(jù)p=FS=(2)AB的體積之比為:VA已知GA:GB=3:2,由G=mg知mA:mB=3:2,由ρ=mV知A、B的密度之比為:A切去部分的重力為:G切A=m切Ag=ρAgV切A=ρAgSAΔhA,B切去部分的重力為:G切B=m切Bg=ρBgV切B=ρBgSBΔhB,由題意知:ρAgS代入數(shù)據(jù)得:ΔhA:ΔhB=4:9。故答案為:3:2;4:9。28.如圖1所示,甲、乙兩個實心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為底面積為0.25m2、高2m的均勻柱狀體,乙為邊長為1m,密度為2×103kg/m3的正方體,當(dāng)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體,并平穩(wěn)地放在乙物體上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選填“a”或“b”)圖象代表甲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圖2中p1:p2=?!敬鸢浮縝;4:5?!窘馕觥拷猓海?)當(dāng)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體,并平穩(wěn)地放在乙物體上時,甲剩余的質(zhì)量減小,對地面的壓力減小,受力面積不變,由p=F由圖2可知,b圖象代表甲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則a圖象代表乙的壓強(qiáng)隨截取的長度x的變化;(2)由圖2可知,甲截取的長度為x1時,p1=p甲=p乙,設(shè)此時甲截取的重力為△G,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pS可得:F甲=G甲﹣△G=p甲S甲=p1S甲,F(xiàn)乙=G乙+△G=p乙S乙=p1S乙,則F甲+F乙=G甲+G乙=p1S甲+p1S乙,即p1=G由圖2可知,p2表示甲物體完全放在乙物體上方時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則p2=G所以,p1:p2=G甲+G乙S甲+S乙:G甲+G故答案為:b;4:5。29.如圖所示,圓柱體甲和裝有適量某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積之比為3:4,把它們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體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長為X的物體A,并平穩(wěn)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A不與容器乙接觸,液體無溢出),截取后,甲、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長度X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甲的密度為0.6×1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則圓柱體甲截取前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為Pa,容器乙中液體的密度為kg/m3。【答案】1200;0.4×103。【解析】解:(1)因水平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圓柱體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F由圖象可知,截取前圓柱體甲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甲=4p0,且x=10cm=0.1m時,p甲′=2p0,則4p0=ρ甲gh,2p0=ρ甲g(h﹣x),聯(lián)立等式可得:h=2x=0.2m,所以,圓柱體甲截取前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甲=ρ甲gh=0.6×103kg/m3×10N/kg×0.2m=1200Pa;(2)由圖象可知,圓柱形容器乙中未放入物體A時,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p乙=p0,因容器乙的壁厚和質(zhì)量均忽略不計,所以,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等于液體的壓強(qiáng),即p0=ρ乙gh乙﹣﹣﹣﹣﹣①圓柱體甲截取長度x=10cm=0.1m時,物體A的體積VA=S甲x,將物體A浸沒在液體乙中,液面上升的高度:△h=V物體A剛好浸沒在液體中時,容器乙對桌面的壓強(qiáng)等于此時液體的壓強(qiáng),即:2p0=ρ乙g(h乙+△h)﹣﹣﹣③聯(lián)立①②③可解得:h乙=7.5cm=0.075m,由p甲=4p0可得:p0=14p甲由p0=ρ乙gh乙得,容器乙中液體的密度:ρ乙=p0gh乙故答案為:1200;0.4×103。30.如圖,一只錐形燒瓶量得它的上口徑與底徑之比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內(nèi)有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充滿容器,且上、下兩部分液體恰好深度相同。已知上、下兩種液體的密度之比為ρ1:ρ2=2:3,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強(qiáng)為p1,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強(qiáng)為p2,則p1:p2=,設(shè)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力為F1,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力為F2,則F1:F2=。【答案】2:5;8:45?!窘馕觥拷猓海?)由題知,上、下兩部分液體恰好深度相同,設(shè)兩液體的深度均為h,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強(qiáng):p1=ρ1gh,因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qiáng)能夠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所以,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強(qiáng):p2=ρ1gh+ρ2gh,則p1(2)錐形燒瓶的上口徑與底徑之比r1:r2=1:3,則r1=13r則由幾何知識可得,中間的口徑:r=12(r1+r2)=12×(13r2+r由S=πr2得,錐形燒瓶的中間面積與底面積之比:SS由p=FS可得,上部液體對下部液體的壓力:F1=p下部液體對瓶底的壓力:F2=p2S2,則F1故答案為:2:5;8:45。三、計算題(共10小題):31.某正方體質(zhì)量是16kg,邊長0.2m。(g取10N/kg)(1)求該正方體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該正方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圖A所示,求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多大?(3)當(dāng)該正方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40N的拉力F的作用時,如圖B所示,求此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多大?【答案】(1)該正方體受到的重力是160N;(2)該正方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4000Pa;(3)當(dāng)該正方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40N的拉力F的作用時,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3000Pa?!窘馕觥拷猓海?)該正方體受到的重力:G=mg=16kg×10N/kg=160N;(2)該正方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力:F壓=G=160N,受力面積:S=L2=(0.2m)2=0.04m2,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F(3)當(dāng)該正方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40N的拉力F的作用時,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力:F壓′=G﹣F=160N﹣40N=120N,此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F答:(1)該正方體受到的重力是160N;(2)該正方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4000Pa;(3)當(dāng)該正方體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40N的拉力F的作用時,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是3000Pa。32.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如圖所示,A質(zhì)量為2.5kg,底面積為0.01m2,B重55N,底面積為200cm2。求:(1)物體A的重力;(2)物體A對B的壓強(qiáng);(3)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敬鸢浮浚?)物體A的重力為25N;(2)物體A對B的壓強(qiáng)為2500Pa;(3)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4000Pa。【解析】解:(1)物體A的重力:GA=mAg=2.5kg×10N/kg=25N;(2)A對B的壓力:F=GA=25N,物體A對B的壓強(qiáng):p=F(3)B對水平地面的壓力:F′=GA+GB=25N+55N=80N,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F′答:(1)物體A的重力為25N;(2)物體A對B的壓強(qiáng)為2500Pa;(3)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4000Pa。33.正方體物塊A的邊長為10cm,正方體物塊B的邊長為20cm,現(xiàn)將物塊A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塊B疊放在物塊A的正上方,如圖所示。已知物塊A的密度為2×103kg/m3,物塊B的重力是80N,g取10N/kg。求:(1)物塊A的重力GA;(2)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答案】(1)物塊A的重力為20N;(2)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104Pa?!窘馕觥拷猓海?)物塊A的體積:VA=(0.1m)3=0.001m3,由ρ=mV可得物體A的質(zhì)量:mA=ρAVA=2×103kg/m3×0.001m物塊A的重力:GA=mAg=2kg×10N/kg=20N;(2)兩物塊疊放后,物塊A對地面的壓力:FA=GA+GB=20N+80N=100N,受力面積SA=(0.1m)2=0.01m2,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A=FAS答:(1)物塊A的重力為20N;(2)物塊A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104Pa。34.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由同種材料制成的均勻正方體金屬塊甲和乙,其密度為1.8×103kg/m3,它們的邊長之比為1:3,甲的邊長為0.2m。求:(1)甲的重力?(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3)若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乙正方體切去重力為多少?(g取10N/kg)【答案】(1)甲的重力為144N;(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3600Pa;(3)若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乙正方體切去重力為288N?!窘馕觥拷猓海?)甲的體積:V甲=L甲3=(0.2m)3=8×10﹣3m3,由ρ=mV可得,甲的質(zhì)量:m甲=ρ甲V甲=1.8×103kg/m3×8×10﹣3m則甲的重力:G甲=m甲g=14.4kg×10N/kg=144N;(2)甲的底面積:S甲=L甲2=(0.2m)2=4×10﹣2m2,甲對地面的壓力:F甲=G甲=144N,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甲=F(3)均勻正方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F因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和高度不變,所以,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強(qiáng):p乙=ρgL乙=ρg×3L甲=1.8×103kg/m3×10N/kg×3×0.2m=10800Pa,又因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后,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所以,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力:F甲′=p甲′S甲=p乙S甲=10800Pa×4×10﹣2m2=432N,則乙正方體切去重力:△G乙=G總﹣G甲=F甲′﹣G甲=432N﹣144N=288N。答:(1)甲的重力為144N;(2)甲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為3600Pa;(3)若乙沿豎直方向切割一部分疊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時甲、乙對地面的壓強(qiáng)相等,乙正方體切去重力為288N。35.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了甲、乙兩個質(zhì)量均勻的長方體物塊,甲物塊的底面積為100cm2,乙物塊的底面積是甲的2倍。甲物塊高15cm,乙物塊高12cm;甲的密度為0.6g/cm3,ρ甲:ρ乙=3:5。(g取10N/kg)求:(1)求乙的質(zhì)量;(2)現(xiàn)將甲物塊疊放在乙物塊上方,求乙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3)若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一部分,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求切去的厚度應(yīng)該是多少厘米?【答案】(1)乙的質(zhì)量為2.4kg;(2)乙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650Pa;(3)若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1cm,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解析】解:(1)由題意可得,乙的高度h乙=12cm,因為ρ甲:ρ乙=3:5。所以乙的密度為:ρ乙=53ρ甲=53×乙的底面積為:S乙=2S甲=2×100cm2=200cm2,則乙的體積為:V乙=S乙h乙=200cm2×12cm=2400cm3,由ρ=mV可得,乙的質(zhì)量為:m乙=ρ乙V乙=1.0g/cm3×2400cm(2)甲的體積為:V甲=S甲h甲=100cm2×15cm=1500cm3,由ρ=mV可得,甲的質(zhì)量為:m甲=ρ甲V甲=0.6g/cm3×1500cm現(xiàn)將甲物塊疊放在乙物塊上方,對地面的壓力為:F=G總=(m甲+m乙)g=(2.4kg+0.9kg)×10N/kg=33N,乙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p=F(3)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部分的高度為h′,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則切去部分的重力:△G乙=△m乙g=ρ乙△V乙g=ρ乙S乙h′g,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上的壓力:F甲=G甲+△G乙=ρ甲S甲h甲g+ρ乙S乙h′g,此時甲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甲′=F甲S甲=ρ甲S甲gh甲+ρ乙gh′此時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乙′=ρ乙g(h乙﹣h′),因此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所以,35ρ乙gh甲+2ρ乙gh′=ρ乙g(h乙解得:h′=115(5h乙﹣3h甲)答:(1)乙的質(zhì)量為2.4kg;(2)乙物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為1650Pa;(3)若將乙物塊沿水平方向切下1cm,切下的部分放在甲物塊上時,甲、乙物塊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相等。36.如圖所示,棱長分別為0.2米和0.1米的實心立方體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體A、B的質(zhì)量均為8千克。求:(1)物體A的密度ρA;(2)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B;(3)小明設(shè)想在A、B兩物體中選擇某一物體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質(zhì)量△m,并將截取部分△m置于對方的上表面,使此時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請說明理由。請寫出滿足pA′=pB′時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計算出△m?!敬鸢浮浚?)物體A的密度ρA為1×103kg/m3;(2)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B為7840Pa;(3)小明在B物體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4.8kg,并將截取部分置于A的上表面時,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窘馕觥拷猓海?)物體A的密度ρA=mAVA=(2)因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B=F(3)物體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A=F由pA<pB可知,應(yīng)從B上截取;若沿水平方向截取,則pA′=FA′SA由pA′=pB′可得,(m+△m)gSA=解得:△m=4.8kg;若沿豎直方向截取,由p=FS則由pA′=pB′可得,F(xiàn)A′SA=解得:△m=24kg>8kg,所以不可行。答:(1)物體A的密度ρA為1×103kg/m3;(2)物體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B為7840Pa;(3)小明在B物體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取4.8kg,并將截取部分置于A的上表面時,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qiáng)pA′=pB′。37.小楊選擇了兩個高度分別為10cm和6cm,底面積SA:SB=1:3的實心均勻的圓柱體A、B進(jìn)行工藝品搭建,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圖1所示。他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則A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隨截取高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2所示。求:(1)圓柱體A的密度;(2)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增加量;(3)圖2中a的值?!敬鸢浮浚?)圓柱體A的密度是2×103kg/m3;(2)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增加400Pa;(3)圖2中a的值是3?!窘馕觥拷猓海?)從A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取高為h的圓柱塊,并將截取部分平放在B的中央,則A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逐漸減小,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逐漸增加,可以判斷A的最初壓強(qiáng)是2000Pa,均勻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qiáng)p=ρgh,則圓柱體A的密度:ρA=pghA=(2)從A截取h=6cm的圓柱塊的重力:△GA=ρAg△hASA,已知SA:SB=1:3,將圓柱塊平放在B的中央,B對桌面的壓強(qiáng)增加量:△pB=△FSB(3)由圖象知,B的最初壓強(qiáng)是1200Pa,則由p=ρgh可得圓柱體B的密度:ρB=pBghB由圖象知,截取高度a,剩下部分A和截取后疊加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