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山東省煙臺市2024屆高三一??荚囌Z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數千年的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中,我們幾乎看不到從根本上把客觀世界當作鏡子來反觀自己、發(fā)現自己、認識自己的努力,而總是看見把人的內心當作平靜的湖水,認為真正的本心是“虛靜”“無事”“空”。中國人更多地用鏡子來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對象,鏡子的作用不是用來認識自我,而是用來反映世界、“玄覽”萬物、呈現宇宙本體的,即是說,鏡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見的,在鏡子里看見的都是外界事物;人們從鏡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鏡子的存在,但卻不能把握那獨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鏡子實體的形象。進入現代,我們熱烈地討論“自由”“人性”和“獨立人格”,但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時代思潮如果不涉及“人之鏡”的根本顛倒,終將只是過眼煙云。所謂根本的顛倒是指:不再僅僅把人心看作被動而平靜地反映外界的“明鏡”,而是要能動地從外部世界中去獲得自我的“確證”。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通過“洞喻”,以理性貫通人性和對象世界,認為人只要運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觀自身,對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憶”(洞中囚徒回轉頭,發(fā)現了真實事物),就能觸及并把握客觀的世界本體。從這里產生了西方哲學源遠流長的“反思”學說?!胺此肌保╮eflexion),也就是反映、反射,它與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種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檢查自己干凈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塵,而是從對象上回過頭來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國傳統(tǒng)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fā)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這種從外向內不斷深入的過程表明,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識”。這樣形成的自我意識,就會不再只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而是要從旁邊來看看這個“自己”或“我”的真實內涵,從而客觀地認識和把握這個“我”的豐富的可能性,這才能使自己的人格立體化。我們中國人通常認為,自我反省是屬于倫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個人做錯了事,我們叫他“好好反省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一個人,光是強調自己做事的動機是好的,主觀道德上是高尚的,或像孟夫子所說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哪怕干下了多么殘酷的事,也覺得自己“光明磊落”,這種人很難說有什么自我意識。因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鏡子,一心以為對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來的那個樣子——只要他心里沒有“私心”。“宇宙即是我心”,這是閉著眼睛就可以斷言的夢話。(摘編自鄧曉芒《鏡子的故事》,有刪改)材料二:關公的形象顯出某種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適合于概念化、“臉譜化”的。人們喜愛關公,除了外表上的美和英勇無敵外,更多的是對他所體現的仁義道德的敬重。至于關公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他的復雜的思想感情,人們倒是不太關心。盡管他的思想感情理應是《三國演義》中最復雜、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書中卻恰好總是以白描手法一筆帶過。相反,阿喀琉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的形象則是重彩濃墨、精雕細刻,詩人荷馬對這些細節(jié)如此感興趣,幾乎可說是沉溺于其中而津津樂道。他寫競技賽車,寫飲宴,寫山羊背和肥嫩的小豬腿的燒烤過程,寫營帳里墊席的顏色、衾被的柔軟。光是寫阿喀琉斯的盾牌就花了整整一頁篇幅;上面描繪著大地、海洋、日月星辰;一座城池在舉行婚禮,還有一座城池正在進行攻防戰(zhàn);有和平的田野,耕者與耕牛,起伏的麥浪和葡萄園;有伴著音樂的跳舞者,蜿蜒的河流,以及牧牛和獵獅的場面……而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突現出人物的完整性格,烘托出與性格相適合的強烈氣氛。關公和阿喀琉斯的形象之所以會有這樣明顯的區(qū)別,正說明中國人和古代希臘人對于“人”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觀世界的鏡子,那么他在描繪一個人物形象時,必然會把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看作不動、不變或“以不變應萬變”的,也必然對各種細節(jié)盡量加以簡化、抽象化、白描化,以免模糊了鏡子本身的單純明徹;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那就可以放手對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外部細節(jié)加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的描寫,并堅信這些描繪最終都是對人心的描繪,且只有盡可能生動而毫不遺漏地表現出這些細節(jié),人心才會完整地呈現出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立體形象。這就是為什么關公的形象可以用“忠、義、仁、勇”幾個抽象的道德概念概括無余,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他的內心世界,都是你不熟悉而且也不必知道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卻是一言難盡,盡管他一半是“神的兒子”,又是王子,他卻比曾經“逃難江湖”的關云長更接近凡人、更真實、更具有鮮明的“性格”。(摘編自鄧曉芒《品格與性格:關云長與阿喀琉斯的比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方哲學中的“反思”學說,源于柏拉圖著名“洞喻”理論中對理性之光的闡釋,認為人應通過客觀對象審視本心。B.在作者看來,“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與“吾日三省吾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反思,不能真正地認識自我本性。C.《三國演義》沒有描繪關公的內心世界,而是極力地表現其忠義仁勇等傳統(tǒng)道德,關公的形象被概念化、“臉譜化”。D.關公和阿喀琉斯,都是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受人喜愛的英雄形象,前者像道德楷模,后者則更像現實生活中的平凡人。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強調“人之鏡”的根本顛倒,并不是否定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認知思維,而是啟示人們在更深層面增強自我認識。B.探究外界對象需要具有主動性,但中國人常把人心當作鏡子,抹殺了認識自我的能動性,所以中國人往往迷失自我。C.不反省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干凈,卻單純認為外部世界是自己反映出來的樣子,就有可能做了錯事反而認為是高尚的。D.詩人荷馬通過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進行精雕細琢、濃墨重彩地描繪,多方面多層次地烘托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這一觀點的一項是()A.馬克思認為,人到世間來沒有攜帶鏡子,人通過勞動生產才能在他的產品上體現他的真正本質。B.《百合花》中的小戰(zhàn)士不是“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有性格弱點的人物。C.《祝?!分邢榱稚K死在祝福聲中,作者通過復雜的社會關系暴露人性弱點,揭示悲劇性根源。D.《復活》通過描寫聶赫留朵夫解救瑪絲洛娃時內心的痛苦掙扎,呈現其從懺悔走向復活的心路。4.兩則材料均出自當代哲學家鄧曉芒的著作《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請簡要說明這兩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5.李斯作《諫逐客書》,針對秦王驅逐客卿的政令發(fā)表意見,意在勸說君王收回成命。文章暗合了材料的觀點,請簡要說明。〖答案〗1.C2.B3.D4.兩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是觀點和材料的關系:①材料一從中西方對人的不同認知中,提出了以客觀世界為鏡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的觀點;②材料二則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論證,通過借助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關公形象更豐滿,印證了材料一的觀點。5.①援引秦國逐漸壯大的客觀歷史,引導秦王意識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觀對象為鏡”的觀點;②分析秦王盡享當下外來珠寶美人卻排斥外來人才的矛盾,引導秦王反思驅逐客卿的錯誤,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觀自身心性”的觀點;③揭示驅逐客卿對于秦國未來發(fā)展和秦王壯志實現的危害,引導秦王認識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契合材料“貫通人性與對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觀世界”的觀點?!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三國演義》沒有描繪關公的內心世界”錯。原文是“盡管他的思想感情理應是《三國演義》中最復雜、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書中卻恰好總是以白描手法一筆帶過”,“一筆帶過”說明描寫了關公的內心世界,只是比較簡單。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能力。B.“抹殺了認識自我的能動性”說法絕對化。原文“人們從鏡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鏡子的存在,但卻不能把握那獨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鏡子實體的形象”,但不能就此認為完全抹殺了認知自我的能動性。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描寫聶赫留朵夫解救瑪絲洛娃時內心的痛苦掙扎,呈現其從懺悔走向復活的心路”,沒有體現從“外部視角”反觀自我,不能作論據支撐“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這一觀點。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兩則材料之間內在聯系是觀點和材料的關系:①材料一對比了中西方的不同認知,“中國傳統(tǒng)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fā)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從中西方對人的不同認知中,認識到“這種從外向內不斷深入的過程表明,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識’”“因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鏡子,一心以為對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來的那個樣子”,從而提出了以客觀世界為鏡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的觀點;②材料二則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論證,先說中國的關公“顯出某種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適合于概念化、‘臉譜化’的”,再說“相反,阿喀琉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的形象則是重彩濃墨、精雕細刻”,分析了有這樣區(qū)別的原因“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觀世界的鏡子,那么他在描繪一個人物形象時,必然會把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看作不動、不變或‘以不變應萬變’的……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那就可以放手對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外部細節(jié)加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的描寫”,并指出“只有盡可能生動而毫不遺漏地表現出這些細節(jié),人心才會完整地呈現出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立體形象”,通過借助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關公形象更豐滿,印證了材料一的觀點?!?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認為,應該以客觀對象為“鏡子”,“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吨G逐客書》敘述秦國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國若無客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這是援引秦國逐漸壯大的客觀歷史,引導秦王意識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觀對象為鏡”的觀點;②材料一“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諫逐客書》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分析秦王盡享當下外來珠寶美人卻排斥外來人才的矛盾,說明秦王不應重物而輕人,引導秦王反思驅逐客卿的錯誤,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觀自身心性”的觀點;③材料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通過‘洞喻’,以理性貫通人性和對象世界,認為人只要運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觀自身,對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憶’(洞中囚徒回轉頭,發(fā)現了真實事物),就能觸及并把握客觀的世界本體”?!吨G逐客書》指出“逐客”的嚴重危害,有利于敵國而不利于秦國,并進一步說明逐客關系到秦國的安危,把“寶物”跟“逐客”聯系起來照應上文說明事理相悖,損己而利敵,進而說明國家必將危亡,以使秦王權衡輕重收回成命。這樣揭示驅逐客卿對于秦國未來發(fā)展和秦王壯志實現的危害,引導秦王認識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契合材料“貫通人性與對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觀世界”的觀點。(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馬鞍子王族(1)白哈巴村的巴車是個有意思的人,去哈巴河縣城做衣服。裁縫把衣服做好后,他將上衣穿上,用力甩甩胳膊,擴擴胸說,不緊,好?。?)裁縫又遞給他褲子,他穿上后,快速蹲下,又快速站起,用手一摸屁股說,沒開檔,好!(3)我剛走進巴車的院子時,就看見他手提一副馬鞍子,向拴在屋子旁的那匹馬走去。他的馬鞍子很古老,上面有銅飾花紋,皮子已油黑發(fā)亮,就連騎槽也已變得很黑。他走到馬跟前撫摸著它的背說,休息好了嗎?接著把鞍子往馬背上一放,又說,穿上衣服;接著又系鞍子上的繩子,嘴里仍不閑著,系上腰帶;最后,他在馬脖子上掛一根紅布條。我知道馬掛紅布條是為吉祥,但他卻說,打上領帶。做完這些,他把馬牽出門,翻身上馬,很快就出了村子。(4)巴車的馬鞍子已經傳了五代人,至少有十一匹馬用過,走過的路比草原還長。今天,他要騎著馬去草場。草場就在村子旁邊,將白哈巴村映襯得如同綠綢布上的一塊青玉。(5)村里人都知道巴車家有一副好馬鞍子,巴車因而在村子里的地位很高。人們常說,好馬配好鞍。有了好鞍子卻不一定有好馬,巴車現在正為此苦惱。他父親曾騎過一匹好馬,配的就是這個鞍子。巴車曾在十八歲那年騎過那匹馬,迅疾如風,騎在上面頓感身輕如燕。可惜那匹馬死在了他父親前面,否則,就會傳給他。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尋找好馬,但始終未能如愿,現在他騎的這匹馬不能令人滿意。我想找巴車聊聊馬鞍子的事,但他騎馬走了,我只好在村子里亂轉。走到一戶人家的門口,我看見一副被閑置的馬鞍子,因為被閑置得太久,上面落滿灰塵。有一根野草從馬鞍子夾縫中鉆出,開出一朵小花。這家人對馬鞍子早已徹底遺忘,便懶得把長進它夾縫的野草拔去。馬鞍子被徹底遺忘,卻在另一種時間里存在,那朵小花就是證詞。(6)太陽慢慢升高,被照亮的馬鞍子仍顯得硬朗,隱隱透出它昔日的穩(wěn)健和堅實。正這么想著,一只蜜蜂落在馬鞍子上,轉瞬像隱身似的不見了。仔細一看,才發(fā)現馬鞍子上有幾個小孔。我正在驚訝,又有幾只蜜蜂從小孔中鉆了進去。在什么時候,是風、蟲子還是雨珠把馬鞍子弄出了小洞?后來讓蜜蜂們發(fā)現了,便在里面筑了巢。小時候經常跟叔叔養(yǎng)蜜蜂,我知道只要一個地方有幾只飛動的蜜蜂,里面肯定有一個巢……我覺得這個馬鞍子真是有意思,被主人用舊了,隨手扔在這里,卻有一朵小花為它而開,有一群蜜蜂在里面筑巢。這雖是不會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7)主人從牧場回來了,在柵欄外卸下馬鞍子,將馬拴在屋旁。他的馬鞍子雖然時間已經不短,卻顯得粗糙和簡陋。主人對馬鞍子格外珍惜,小心翼翼地卸下拎進屋去。村里人都很珍愛馬鞍子,把一匹一匹的馬騎老后,馬鞍子卻還很新,很難像巴車的馬鞍子那樣引人注目。據村里的老人說,馬鞍子其實是被一匹又一匹馬磨合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三匹馬可磨合出一個好馬鞍子。有些馬鞍子因為磨合不成,只好被遺棄,但被遺棄的馬鞍子往往又有了新的存在方式,譬如一朵花和一群蜜蜂對它的依賴。正這樣想著,一只蜜蜂從小孔中爬出,繞馬鞍子飛一圈后又落下,很快,便爬出很多只蜜蜂,嗡嗡地向遠處飛去。剛才爬出的第一只蜜蜂像是哨兵或值班員,先是出來打探動靜,然后向里面發(fā)出信號,于是大部隊才出動了。它們飛過柵欄,向草場飛去,草場中的野草正在開花,正是它們采蜜的好對象。它們是一匹匹馬,身上有非常好的鞍子,它們的夢想就騎在上面,指引著它們。(8)下午,一群放牧者歸來。走到村后的山坡上,他們突然縱馬狂奔,馬蹄聲響成一片,像群鼓敲出的音樂。每匹馬身上的鞍子都很顯眼,在夕陽中反射出金黃的光芒。馬蹄之音一浪高過一浪,閃著光的馬鞍子被托起,又落下,讓人覺得仿佛就是跳動的音符。過了一會兒,人們穩(wěn)住馬緩緩下坡,各自走回家去。他們都穩(wěn)坐在馬鞍上,身上落滿金黃的夕陽。(9)幾天后,傳來消息說巴車的馬鞍子碎了。當時,他騎著馬正在山里疾馳,馬突然渾身一抖停住,馬鞍子嘩啦一聲碎落在地上。他下了馬,眼淚就下來了,好好的一個馬鞍子,怎么說碎就碎了呢?那是幾代人傳下來的老鞍子,是他家的榮耀,一下子什么都沒有了。(10)村里人說,再快的馬也有跑不動的時候,再好的馬鞍子也有用壞的時候。人們都覺得巴車太年輕,雖然祖上傳下來的馬鞍子是寶貝,但用到一定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來。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盡頭,人不注意,它的好就會變短,就會被提前用完。(選自《山西文學》2018年第10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巴車在試衣服時一系列具有個性化的言行,符合其作為草原騎手的身份,體現了他對騎馬的熱衷。B.“已經傳了五代人,至少有十一匹馬用過”說明馬鞍子使用時間久長,暗示其最終破碎的合理性。C.家傳的馬鞍子之于巴車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既是他的精神寄托,又是他的社會地位的體現。D.“我”善于發(fā)現,勤于思考,從廢棄的馬鞍子身上認識到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無用之用才是大用。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雖寥寥數筆,卻顯示了草原的典型特點,與人物活動相得益彰,營造了和諧自然的氛圍。B.文中借助馬鞍子,將眼前的一只只蜜蜂與想象之中的一匹匹奔馬自然連結,形象地展現了草原人的夢想。C.第(8)段通過金色的馬鞍子對一群牧民放牧歸來的場面進行描繪,豐富了人物群像,用以揭示本文的主題。D.本文在簡單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更關注情景描繪和情理抒寫,兼具小說與散文的雙重特點。8.文中的馬鞍子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人生啟示?9.有論者認為:“非虛構”寫作,既具“介入”“在場”的真實性,又有文學的審美性。請簡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非虛構”特征的?!即鸢浮?.D7.C8.①好的馬鞍子要與好馬相配,用馬來磨合,啟示人生既要抓住機遇,又要歷經磨礪;②馬鞍子磨合不成便會被遺棄,卻會以新的方式存在,啟示不同的人生會有不同的精彩,應當坦然面對;③好的馬鞍子如果過度使用就會提前用廢,啟示精彩的人生要倍加珍惜,遵循規(guī)律,適度經營。9.①真實性:形式上以第一人稱敘事,描述“我”在白哈巴村的所見所聞,使作品具備了“介入”“在場”的真實品格;選材源于日常,貼近生活,不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和完整,真實反映了牧民們的草原生活。②審美性:“我”對馬鞍子的命運展開思考和聯想,以優(yōu)美的語言、細膩的筆觸,表達豐富的情感,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賦予作品以文學的審美性?!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錯誤。文章通過對廢棄馬鞍子的描寫,是為了突出事物即使表面看起來失去了作用,但卻還會以新的方式體現出另外的價值和意義,自有一份平靜和持久。選項屬于過分解讀。故選D。【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用以揭示本文的主題”錯誤。文中對牧民放牧歸來的描寫,寫出了人與馬鞍子相得益彰的完美配合是草原上亮麗的風景,突出馬鞍子在草原的獨特意義,豐富了文章內容,沒有揭示文章主題。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根據文中“人們常說,好馬配好鞍。有了好鞍子卻不一定有好馬,巴車現在正為此苦惱”“他父親曾騎過一匹好馬,配的就是這個鞍子。巴車曾在十八歲那年騎過那匹馬,迅疾如風,騎在上面頓感身輕如燕。可惜那匹馬死在了他父親前面”可知,好的馬鞍子可遇不可求,好的馬鞍子配上好馬更是難得,對于難得之事不可枉自嗟嘆,一定要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機遇?!榜R鞍子其實是被一匹又一匹馬磨合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三匹馬可磨合出一個好馬鞍子”可知,馬鞍子需要經過一匹又一匹馬、長時間的磨合才能成為一件好鞍子,如同人生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真正成長一樣。根據文中“這個馬鞍子真是有意思,被主人用舊了,隨手扔在這里,卻有一朵小花為它而開,有一群蜜蜂在里面筑巢。這雖是不會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可知,馬鞍子雖然不能騎馬使用了,雖然被閑置一旁,但它依然為一朵小花,一群蜜蜂提供了生長之地、棲息之所,依然有它存在于世的價值和意義,如同人生一樣,盡管有時會暫時落寞,但我們要學會坦然面對,因為我們可以在不同方面成就自己的精彩,生活不只有一種可能,生活也不只有一種色彩。根據文中“再好的馬鞍子也有用壞的時候”“雖然祖上傳下來的馬鞍子是寶貝,但用到一定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來。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盡頭,人不注意,它的好就會變短,就會被提前用完”可知,馬鞍子盡管很好,但也有自己的壽命,也有自己的期限,過度使用會提前結束它美好的用途。如同人生一樣,生命很精彩,人生很美好,需要我們珍惜每分每秒,每時每刻,但也不可過度消耗,過度消費,過度營銷,只有按照生命本來的規(guī)律,才能讓美好更長久,讓精彩能持續(xù)。【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抓準將題干中的關鍵詞,即真實性和審美性。真實性指作品具有人物插入事件之中進行干預的現場性及內容的真實性。審美性指文學作為審美藝術的特征,主要體現為情感引起共鳴的情感性、手法生動多樣的形象性和對現實世界和自我超越的超越性。真實性:文中以“我”的所見所聞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通過“我”展現了馬鞍子在草原上的重要地位,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在白哈巴村“我”的觀察、“我”的聽聞、“我”的思考,具有很強的現場性。文中寫了巴車與馬鞍子、一個被遺棄的馬鞍子、一群放牧者等內容,寫的內容都是草原上發(fā)生的日常,都是牧民的日常,寫平淡的生活,寫平淡的片斷,沒有離奇的情節(jié),沒有跌宕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所寫內容的真實性。審美性:文中寫了圍繞馬鞍子的日常生活,但又不局限于日?,嵥?,在馬鞍子上、在日常生活中寄寓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認識,有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作品注重細節(jié)描寫,如對巴車試衣服的描寫、對小花的描寫、對蜜蜂的描寫、對新舊馬鞍子的描寫,生動細膩;“將白哈巴村映襯得如同綠綢布上的一塊青玉”“讓人覺得仿佛就是跳動的音符”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馬鞍子被徹底遺忘,卻在另一種時間里存在,那朵小花就是證詞”等句子優(yōu)美雋永,引人遐思,使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庇钪婵烧槠錁O,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勢家?!蔽峤K身服膺,以為名言也。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饑乏耳。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紀極,猶自敗累,況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頃,堂室才蔽風雨,車馬僅代杖策。蓄財數萬,以擬吉兇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高此者,便當罷謝,偃仰私庭。(選自《顏氏家訓》)材料二: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chuàng)家業(yè)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舍、曾子三種,孟子之集義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①。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由之強,略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強,則有因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福益外家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選自《曾國藩家書》)〖備注〗①《孟子·公孫丑上》載,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縮(理直),雖千萬人,吾往矣?!?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福益外A家B若專C在勝人處D求強E其能強F到底G與否H尚I未可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厭惡,與“力惡其不出于身也”(《禮運·大道之行也》)中的“惡”意思相同。B.趣,意旨、目的,與“園日涉以成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趣”意思不同。C.偃仰,安居、休息,與“偃仰嘯歌,冥然兀坐”(《項脊軒志》)中“偃仰”意思不同。D.智力,智慧和力量,與“可謂智力孤?!保ㄌK洵《六國論》)中的“智力”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做官、積財都要有限度,官位太高、財富太多容易招致禍患,少欲勿貪方可安身立命、保全門戶。B.材料二以天地之道切入,闡釋做人應剛柔并濟的道理,指明成事關鍵在于適時做到強矯與謙退,富有思辨性。C.材料二認為人生應當自強不息,贊成在開創(chuàng)家業(yè)、自修處求強,而對成功后一味尋求安穩(wěn)的行為則表示不屑。D.兩則材料都引入古代典型事例、通過對比來加強說理,勸導家人當修養(yǎng)心性,觀點中肯有力,堪稱家訓寶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2)蓄財數萬,以擬吉兇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14.曾國藩認為怎樣才能實現“一身之強”?〖答案〗10.BEH11.C12.C13.(1)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費,自己身體之外,又何必想要極盡驕奢放縱呢?(2)積累錢財幾萬,來為福禍緊急之事作打算,超過這個數量,要按照道義分散家財。14.①善于進行自我反?。虎谂μ嵘晕倚摒B(yǎng);③做事追求合乎道義?!冀馕觥健?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福氣和利益實乃外物,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他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案R嫱饧摇笔侵髦^結構,“若”表假設,一般放在句首,其前B處斷開;“專在勝人處求強”是假設的內容,中間不斷開,“其”是下句主語,其前E處斷開;“其能強到底與否”做“尚未可知”的主語,主語較長,其后H處斷開。故選BEH?!?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天地鬼神之道,都厭惡驕傲自滿。/力氣,人們厭惡它不出于自己。B.正確。意旨、目的;樂趣。句意:穿衣服只是為了御寒。/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C.錯誤。都是“安居、休息”。句意: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D.正確。句意:他們的智慧力量都橫行獨秀于一世。/可以說是智謀力量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力。C.“對成功后一味尋求安穩(wěn)的行為則表示不屑”錯。原文“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意思是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選項曲解文意。故選C?!?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形骸”,身體;“奢靡”,奢侈浪費;“窮”極盡;“驕泰”,驕奢放縱。(2)“蓄”,積累;“擬”,打算;“不啻”,不止;“散”,分散?!?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耙簧碇畯姟钡膬热菰诓牧隙?。①由“孟子之集義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可知,善于進行自我反??;②由“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可知,努力提升自我修養(yǎng);③由“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舍、曾子三種”“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由之強,略為可久可?!笨芍鍪伦非蠛虾醯懒x。參考譯文:材料一:《禮記·曲禮》說:“不可放縱欲望,不可志得意滿”宇宙之大,尚有邊際,人本能的欲望卻是無窮無盡的;只是在使自己減少欲望,知道滿足的基礎尚加以限制。我們的祖先靖侯,告誡子侄說:“咱們家是書香門第,世世代代不求富貴,從現在起當官不可當道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大官,婚姻嫁娶不要攀附權勢顯赫的家族。”這番話,我終身牢記在心,把它當作座右銘。天地鬼神之道,都厭惡驕傲自滿;謙虛淡泊,可以免除禍害。人活在世上,穿衣服只是為了御寒,吃東西只是為了充饑。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費,自己身體之外,又何必想要極盡驕奢放縱呢?秦始皇、漢武帝擁有天下的財富,顯貴地成為天子,卻不知足,毫無節(jié)制,尚且給自己帶來傷敗的結果,何況一般的人呢?我常認為,二十口的家庭,奴婢再多也不超過二十人,良田不超過十頃,房屋只以遮擋風雨,牛馬足夠駕馭;積累錢財幾萬,來為福禍緊急之事作打算,超過這個數量,要按照道義分散家財。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不可昧著良心去尋求。做官較為穩(wěn)妥,不要超過中級以上,前面可以看見五十人,后面可以望見五十人,這樣就足以避免恥辱,沒有什么風險。高于這個級別,就應當謝絕,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材料二:近年來體會到天地之道,要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就導至萎靡不振,太剛則容易招至折斷。剛并不是說要暴虐,只是矯正使弱變強。柔也并不是卑弱,而是在強的方面謙讓而已。辦公辦事,就應勉力爭取,爭名逐利,就應當謙退。開創(chuàng)家業(yè),應當奮發(fā)進取,守成安樂,則應當謙遜平和。出外與人接觸應答,應該努力表現;回家與妻兒享受,就要悠閑舒緩。大凡國家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臣;大凡家庭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良子弟。至于一個人的強盛,不外乎北宮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義理三種,把孟子的仁義集于一身而又不滿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問。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訴仲由的強,才略微可以長久。此外,斗勇斗智的強,有的因此大興盛,也有的因此大失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他們的智慧力量都橫行獨秀于一世,他們的禍敗也與尋常人大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自修方面求強是可以的,在與人爭勝負時求強就不可以了。福氣和利益實乃外物,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俣鸥咽啃老嘧R,慈顏②望遠游。甘從投轄飲③,肯作置書郵④。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紓渥ⅰ舰儆P?。褐柑酵p親。②慈顏:指父母的容顏。③投轄飲:《漢書·陳遵傳》記載,“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④置書郵:傳遞信件、文書的驛使。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次句從父母的期望著筆,表現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遠的人生追求。B.頷聯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畫出詩人意欲托人傳遞書信時的微妙心理。C.頸聯由高鳥暮云、寒蟬碧樹構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種濃重的送別氛圍。D.尾聯交代了詩人因病淹留長沙而不得歸鄉(xiāng)的情狀,與上文的請托形成呼應。16.本詩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概括?!即鸢浮?5.A16.①對結識佳士的欣喜,對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對殷六歸家探親的艷羨;②對故鄉(xiāng)親朋的思念,對歸家不得的惆悵,對自己病情的傷懷?!冀馕觥健?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表現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遠的人生追求”錯誤,“慈顏望遠游”的意思是:父母慈祥的面容望向遠方游子。此句是從對面落筆,借父母雙親思子,表達殷六的思歸之切。故選A?!?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鑒賞詩歌情感可以抓住表現情感的詞,如本詩第一句的“欣”,意思是“佳士們欣喜地認識”,表達杜甫結識佳士們的欣喜之情??梢酝ㄟ^分析敘事,來把握詩人情感,詩歌最后一句“吾病得淹留”,意思是“我因病得以久留此地”,流露出杜甫生病的傷感,以及因病滯留他鄉(xiāng)不能回家的惆悵之情。所以,由第二句“慈顏望遠游”及題目中的“送殷六參軍歸澧州覲省”可知,不能回家的杜甫,看到要回家“探望雙親”的殷六,心里非常羨慕。當然,可以從題目“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及詩歌第三句“甘從投轄飲”得知詩歌寫作背景,在酒宴上,杜甫也要表達對主人蔡五熱情好客的感激,所以引用典故,贊美主人的好飲與唯恐招待不周。結合注釋,以及詩歌里的“甘”字,可以看出杜甫要表達的主勤客歡之意。另外,可以通過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揣摩詩人情感,“湖南冬不雪”,對應的是家鄉(xiāng)風物的不同,自然牽動離愁與思鄉(xiāng)之情,詩人想念家中親友,并解釋了不能早歸的原因“吾病得淹留”。(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蘇軾寫文章善于繪聲,《石鐘山記》中“_________”一句描寫轟鳴不止的聲音,足以令船夫驚恐;《赤壁賦》中所描寫的幽咽不絕的洞簫聲,既能“_________”,亦能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而落淚。(2)小明在寫作以保家衛(wèi)國為主題的征文時,引用陸游《書憤》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壯懷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抒發(fā)克敵制勝的豪邁之情。(3)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詞人于蕭條與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動,氣魄不減?!即鸢浮剑?)噌吰如鐘鼓不絕舞幽壑之潛蛟(2)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3)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聽到電話鈴聲,你會緊張嗎?根據一項七千多人參與的投票結果顯示,85.7%的人會從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產生緊張,鈴聲一響便會開始不自覺各種腦補。“電話恐懼癥”引起廣泛共鳴?!半娫捒謶职Y”,恐的是什么?有人嫌電話耽誤時間,有人怕尷尬、怕沉默,有人怕加班、怕出事,還有人怕詐騙騷擾……實質上,電話恐懼癥,恐的不是鈴聲,而是來電背后的人和事所帶來的壓力。鈴聲一響,電話里的內容,是完全未知的,是不可掌控的。正是“電話盲盒”的不可預測性,令人(①)。這種社交癥候更多聚集在年輕群體中,而那些“玩不轉”社交軟件的老年人,撥響老友的號碼,接通后聽一句“最近還好嗎”,還是會被溫暖到。作為社會性動物,大部分人喜歡并習慣于游走在各種社交場合,在不同的交際場景中,任何狀態(tài)的出現都是(②)的。因此,關于電話恐懼癥的探討,不必賦予其過多的價值評判。我們剖析這一現象,去了解當代人的社交心理,也是對社交中的自我進行內尋。從1876年貝爾發(fā)明電話算起,穿梭于電波之中的信息(③),堪稱海量。今天,溝通的途徑足夠多元,有太多方式去和一個人建立連接。無論媒介如何更新,聲音構筑的對話橋梁依然堅韌。人們在一些時刻仍需要電話,需要通話時那一對一的專注溝通,需要那不經修飾、直截了當的情感抵達,更需要某個聽到會瞬間心安的聲音。18.請在文中括號處填寫恰當成語。1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關聯詞的使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是”與“不是”相呼應,在前文否定的基礎上肯定來電背后壓力的實質。B.“因此”承上表明“電話恐懼癥”是社交正常反應,不必進行過多價值評判。C.“無論”指任何條件下的結果都不會改變,強調媒介更新背景下要多元交流。D.“更”表示前后句子之間的層進關系,突出電話溝通時心與心交流的重要性。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四處表述不當,請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即鸢浮?8.①無所適從②不足為奇③不計其數19.C20.一項七千多人參與的投票結果顯示(或:根據一項七千多人參與的投票結果),85.7%的人會對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產生緊張感,鈴聲一響便會不自覺開始各種腦補?!冀馕觥健?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語境強調“電話盲盒”的不可預測性給人的感覺,可用“無所適從”。無所適從:不知聽從哪一個好。指不知怎么辦才好。②語境強調任何狀態(tài)的出現都不奇怪,可用“不足為奇”。不足為奇:某種事物或現象很平常,沒有什么奇怪的。③語境指信息數量極多,可用“不計其數”。不計其數:無法計算數目,形容數量極多。【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關聯詞語的能力。C.“要多元交流”錯,強調媒介更新背景下聲音都是情感表達的需要。故選C?!?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畫線句語病有:“根據……顯示”句式雜糅,刪掉其中一個;搭配不當,“從……產生”狀中不搭配,改為“對……產生”;搭配不當,“產生緊張”動賓不搭配,應改為“產生緊張感”;語序不當,“開始”與“不自覺”應調換順序。(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美奉行對華接觸政策,希望中方對外開放市場,但中方不斷提升國家主導作用,推動軍民經濟和技術融合;美不尋求對華“脫鉤”,但將加強出口管控,提升供應鏈韌性,以應對中國的“經濟脅迫”。對此,我外交部發(fā)言人作出如下回答: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前不久,中方就擴大外資流入、穩(wěn)定外商投資規(guī)模提出15條政策措施,并發(fā)布2022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yè)目錄》,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與中國相對比,美國為了維護霸權私利,將對華貿易投資和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tài)化,蓄意抹黑中國軍民融合戰(zhàn)略,濫用出口管制,脅迫盟友組建各種排華產業(yè)鏈、供應鏈。美國為了一己私利不顧黑白大放厥詞使中國利益受到損害的做法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我們敦促美方端正對華認知,將拜登總統(tǒng)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fā)展、無意圍堵中國的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中國企業(yè),停止人為“筑墻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停止為了一已之私利裹挾世界經濟,不要一條道走到黑。21.請將文中畫橫線部分改成四個連貫的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2.請簡要分析我外交部發(fā)言人是如何駁斥美方所謂的中國“經濟脅迫”的?!即鸢浮?1.示例:美國不顧黑白大放厥詞,其做法只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不僅使中國利益受到損害,也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22.①首先,列擺事實,用中方加大對外開放市場力度的兩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否定了美方有關中國對外市場緊縮的不實言論,不卑不亢;②然后,運用對比,指出美國濫用出口管制、脅迫盟友等行徑才是真正的“經濟脅迫”,并指明其危害,一針見血;③最后,借用排比句式,敦促美國履行諾言,停止錯誤做法,義正辭嚴。〖解析〗【2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長句變短句就是把原來單句中的修飾成分變成幾個復句分句或一個句組。變換后的短句既可以是一組單句,也可以是一個復句或句群,但必須中心明確,內容完整,語意連貫。具體到本題看,“為了一己私利”可以單獨拿出來做目的狀語或一個分句,美國的行徑是“不顧黑白大放厥詞”,其結果是“使中國利益受到損害”“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可以用“不僅……也”串聯成復句。綜合修改為:美國不顧黑白大放厥詞,其做法只是為了一己私利,這不僅使中國利益受到損害,也不利于世界經濟復蘇?!?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駁論的內容在文章后三段。駁論的第一步,指出我國國策“改革開放”,表明立場和態(tài)度,并舉出具體事例:“15條政策措施”和“2022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yè)目錄》”。事實勝于雄辯,有利駁斥了文章第一段“希望中方對外開放市場”中暗指中國“對外市場緊縮”的言論。態(tài)度上,不卑不亢,面對美國的誣陷,并沒有態(tài)度上的失禮和諂媚。第二步,以“與中國相對比”領起,展開中美貿易策略上的對比,“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tài)化”的排比,極有氣勢,直指美國險惡意圖,列舉“濫用出口管制,脅迫盟友組建各種排華產業(yè)鏈、供應鏈”等具體做法,如此則美國的對華“經濟脅迫”則不言而喻。然后總結,指出美國此種做法的兩個危害,措辭嚴厲,一針見血。最后,以三個“停止”構成排比,以排山倒海之勢,來敦促美方將對中國的“承諾落到實處”,尤其是“不要一條道走到黑”,巧妙地借中國的一句俗語,義正辭嚴,在表明立場的同時,有力地指出美國錯誤,敦促美國停止繼續(xù)犯錯。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一個常年居住在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的老太太,對來自上海的青年說:“上海好是好啊,就是太偏僻了?!币陨喜牧弦l(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即鸢浮铰陨綎|省煙臺市2024屆高三一模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數千年的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中,我們幾乎看不到從根本上把客觀世界當作鏡子來反觀自己、發(fā)現自己、認識自己的努力,而總是看見把人的內心當作平靜的湖水,認為真正的本心是“虛靜”“無事”“空”。中國人更多地用鏡子來比喻人心而不是外界對象,鏡子的作用不是用來認識自我,而是用來反映世界、“玄覽”萬物、呈現宇宙本體的,即是說,鏡子(人心)本身是看不見的,在鏡子里看見的都是外界事物;人們從鏡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鏡子的存在,但卻不能把握那獨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鏡子實體的形象。進入現代,我們熱烈地討論“自由”“人性”和“獨立人格”,但看上去轟轟烈烈的時代思潮如果不涉及“人之鏡”的根本顛倒,終將只是過眼煙云。所謂根本的顛倒是指:不再僅僅把人心看作被動而平靜地反映外界的“明鏡”,而是要能動地從外部世界中去獲得自我的“確證”。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通過“洞喻”,以理性貫通人性和對象世界,認為人只要運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觀自身,對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憶”(洞中囚徒回轉頭,發(fā)現了真實事物),就能觸及并把握客觀的世界本體。從這里產生了西方哲學源遠流長的“反思”學說?!胺此肌保╮eflexion),也就是反映、反射,它與中國古代“吾日三省吾身”的那種反省不同,不是直接檢查自己干凈的心地上沾染了哪些灰塵,而是從對象上回過頭來思索自己的本性。中國傳統(tǒng)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fā)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這種從外向內不斷深入的過程表明,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識”。這樣形成的自我意識,就會不再只是孟子所說的“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而是要從旁邊來看看這個“自己”或“我”的真實內涵,從而客觀地認識和把握這個“我”的豐富的可能性,這才能使自己的人格立體化。我們中國人通常認為,自我反省是屬于倫理道德和“天地良心”方面的事。一個人做錯了事,我們叫他“好好反省一下”,殊不知,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一個人,光是強調自己做事的動機是好的,主觀道德上是高尚的,或像孟夫子所說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哪怕干下了多么殘酷的事,也覺得自己“光明磊落”,這種人很難說有什么自我意識。因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鏡子,一心以為對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來的那個樣子——只要他心里沒有“私心”。“宇宙即是我心”,這是閉著眼睛就可以斷言的夢話。(摘編自鄧曉芒《鏡子的故事》,有刪改)材料二:關公的形象顯出某種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適合于概念化、“臉譜化”的。人們喜愛關公,除了外表上的美和英勇無敵外,更多的是對他所體現的仁義道德的敬重。至于關公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他的復雜的思想感情,人們倒是不太關心。盡管他的思想感情理應是《三國演義》中最復雜、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書中卻恰好總是以白描手法一筆帶過。相反,阿喀琉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的形象則是重彩濃墨、精雕細刻,詩人荷馬對這些細節(jié)如此感興趣,幾乎可說是沉溺于其中而津津樂道。他寫競技賽車,寫飲宴,寫山羊背和肥嫩的小豬腿的燒烤過程,寫營帳里墊席的顏色、衾被的柔軟。光是寫阿喀琉斯的盾牌就花了整整一頁篇幅;上面描繪著大地、海洋、日月星辰;一座城池在舉行婚禮,還有一座城池正在進行攻防戰(zhàn);有和平的田野,耕者與耕牛,起伏的麥浪和葡萄園;有伴著音樂的跳舞者,蜿蜒的河流,以及牧牛和獵獅的場面……而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突現出人物的完整性格,烘托出與性格相適合的強烈氣氛。關公和阿喀琉斯的形象之所以會有這樣明顯的區(qū)別,正說明中國人和古代希臘人對于“人”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觀世界的鏡子,那么他在描繪一個人物形象時,必然會把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看作不動、不變或“以不變應萬變”的,也必然對各種細節(jié)盡量加以簡化、抽象化、白描化,以免模糊了鏡子本身的單純明徹;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那就可以放手對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外部細節(jié)加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的描寫,并堅信這些描繪最終都是對人心的描繪,且只有盡可能生動而毫不遺漏地表現出這些細節(jié),人心才會完整地呈現出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立體形象。這就是為什么關公的形象可以用“忠、義、仁、勇”幾個抽象的道德概念概括無余,他的童年、他的教育、他的內心世界,都是你不熟悉而且也不必知道的;阿喀琉斯的形象卻是一言難盡,盡管他一半是“神的兒子”,又是王子,他卻比曾經“逃難江湖”的關云長更接近凡人、更真實、更具有鮮明的“性格”。(摘編自鄧曉芒《品格與性格:關云長與阿喀琉斯的比較》)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方哲學中的“反思”學說,源于柏拉圖著名“洞喻”理論中對理性之光的闡釋,認為人應通過客觀對象審視本心。B.在作者看來,“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與“吾日三省吾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反思,不能真正地認識自我本性。C.《三國演義》沒有描繪關公的內心世界,而是極力地表現其忠義仁勇等傳統(tǒng)道德,關公的形象被概念化、“臉譜化”。D.關公和阿喀琉斯,都是中西方文學作品中受人喜愛的英雄形象,前者像道德楷模,后者則更像現實生活中的平凡人。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強調“人之鏡”的根本顛倒,并不是否定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認知思維,而是啟示人們在更深層面增強自我認識。B.探究外界對象需要具有主動性,但中國人常把人心當作鏡子,抹殺了認識自我的能動性,所以中國人往往迷失自我。C.不反省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干凈,卻單純認為外部世界是自己反映出來的樣子,就有可能做了錯事反而認為是高尚的。D.詩人荷馬通過對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進行精雕細琢、濃墨重彩地描繪,多方面多層次地烘托了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這一觀點的一項是()A.馬克思認為,人到世間來沒有攜帶鏡子,人通過勞動生產才能在他的產品上體現他的真正本質。B.《百合花》中的小戰(zhàn)士不是“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有性格弱點的人物。C.《祝福》中祥林嫂慘死在祝福聲中,作者通過復雜的社會關系暴露人性弱點,揭示悲劇性根源。D.《復活》通過描寫聶赫留朵夫解救瑪絲洛娃時內心的痛苦掙扎,呈現其從懺悔走向復活的心路。4.兩則材料均出自當代哲學家鄧曉芒的著作《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請簡要說明這兩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5.李斯作《諫逐客書》,針對秦王驅逐客卿的政令發(fā)表意見,意在勸說君王收回成命。文章暗合了材料的觀點,請簡要說明?!即鸢浮?.C2.B3.D4.兩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是觀點和材料的關系:①材料一從中西方對人的不同認知中,提出了以客觀世界為鏡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的觀點;②材料二則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論證,通過借助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關公形象更豐滿,印證了材料一的觀點。5.①援引秦國逐漸壯大的客觀歷史,引導秦王意識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觀對象為鏡”的觀點;②分析秦王盡享當下外來珠寶美人卻排斥外來人才的矛盾,引導秦王反思驅逐客卿的錯誤,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觀自身心性”的觀點;③揭示驅逐客卿對于秦國未來發(fā)展和秦王壯志實現的危害,引導秦王認識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契合材料“貫通人性與對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觀世界”的觀點。〖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三國演義》沒有描繪關公的內心世界”錯。原文是“盡管他的思想感情理應是《三國演義》中最復雜、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在書中卻恰好總是以白描手法一筆帶過”,“一筆帶過”說明描寫了關公的內心世界,只是比較簡單。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能力。B.“抹殺了認識自我的能動性”說法絕對化。原文“人們從鏡中反映的外界事物得知鏡子的存在,但卻不能把握那獨立于一切外界事物的鏡子實體的形象”,但不能就此認為完全抹殺了認知自我的能動性。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描寫聶赫留朵夫解救瑪絲洛娃時內心的痛苦掙扎,呈現其從懺悔走向復活的心路”,沒有體現從“外部視角”反觀自我,不能作論據支撐“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這一觀點。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兩則材料之間內在聯系是觀點和材料的關系:①材料一對比了中西方的不同認知,“中國傳統(tǒng)的反省是以人的‘心性’為出發(fā)點的,人心被假定為已知的、人人相同的、平靜一色的,但這恰好使人心本身成了視覺上的一個‘盲點’。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從中西方對人的不同認知中,認識到“這種從外向內不斷深入的過程表明,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才能對自己的心性有真正的‘自我意識’”“因為他缺乏一面外部的鏡子,一心以為對象就是他心里反映出來的那個樣子”,從而提出了以客觀世界為鏡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的觀點;②材料二則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論證,先說中國的關公“顯出某種性格上的抽象性,是更適合于概念化、‘臉譜化’的”,再說“相反,阿喀琉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的形象則是重彩濃墨、精雕細刻”,分析了有這樣區(qū)別的原因“如果作家把人心看作客觀世界的鏡子,那么他在描繪一個人物形象時,必然會把這個人的內心世界看作不動、不變或‘以不變應萬變’的……反之,如果外部世界是人心的鏡子,那就可以放手對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外部細節(jié)加以有聲有色、細致入微的描寫”,并指出“只有盡可能生動而毫不遺漏地表現出這些細節(jié),人心才會完整地呈現出其多方面、多層次的立體形象”,通過借助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塑造的阿喀琉斯形象比關公形象更豐滿,印證了材料一的觀點?!?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材料一認為,應該以客觀對象為“鏡子”,“人先要認識對象,然后才能認識自己”。《諫逐客書》敘述秦國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國若無客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這是援引秦國逐漸壯大的客觀歷史,引導秦王意識到客卿的重要,暗合材料“以客觀對象為鏡”的觀點;②材料一“西方的反思則是從對象出發(fā)的,人心被看作有待于認知的,這就使得人不斷地從外面轉回頭,不是為了‘返本歸原’,而是要對人性、人心做步步深入的探索”“真正的反思正是對自己內心是否本來就‘干凈’、對社會習俗是否本來就合理的一種懷疑和探求”。《諫逐客書》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分析秦王盡享當下外來珠寶美人卻排斥外來人才的矛盾,說明秦王不應重物而輕人,引導秦王反思驅逐客卿的錯誤,切合材料“理性地反觀自身心性”的觀點;③材料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通過‘洞喻’,以理性貫通人性和對象世界,認為人只要運用他的‘理性之光’反觀自身,對自己的固有本性加以‘回憶’(洞中囚徒回轉頭,發(fā)現了真實事物),就能觸及并把握客觀的世界本體”?!吨G逐客書》指出“逐客”的嚴重危害,有利于敵國而不利于秦國,并進一步說明逐客關系到秦國的安危,把“寶物”跟“逐客”聯系起來照應上文說明事理相悖,損己而利敵,進而說明國家必將危亡,以使秦王權衡輕重收回成命。這樣揭示驅逐客卿對于秦國未來發(fā)展和秦王壯志實現的危害,引導秦王認識到重用客卿方能成就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契合材料“貫通人性與對象世界方能真正把握客觀世界”的觀點。(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馬鞍子王族(1)白哈巴村的巴車是個有意思的人,去哈巴河縣城做衣服。裁縫把衣服做好后,他將上衣穿上,用力甩甩胳膊,擴擴胸說,不緊,好?。?)裁縫又遞給他褲子,他穿上后,快速蹲下,又快速站起,用手一摸屁股說,沒開檔,好?。?)我剛走進巴車的院子時,就看見他手提一副馬鞍子,向拴在屋子旁的那匹馬走去。他的馬鞍子很古老,上面有銅飾花紋,皮子已油黑發(fā)亮,就連騎槽也已變得很黑。他走到馬跟前撫摸著它的背說,休息好了嗎?接著把鞍子往馬背上一放,又說,穿上衣服;接著又系鞍子上的繩子,嘴里仍不閑著,系上腰帶;最后,他在馬脖子上掛一根紅布條。我知道馬掛紅布條是為吉祥,但他卻說,打上領帶。做完這些,他把馬牽出門,翻身上馬,很快就出了村子。(4)巴車的馬鞍子已經傳了五代人,至少有十一匹馬用過,走過的路比草原還長。今天,他要騎著馬去草場。草場就在村子旁邊,將白哈巴村映襯得如同綠綢布上的一塊青玉。(5)村里人都知道巴車家有一副好馬鞍子,巴車因而在村子里的地位很高。人們常說,好馬配好鞍。有了好鞍子卻不一定有好馬,巴車現在正為此苦惱。他父親曾騎過一匹好馬,配的就是這個鞍子。巴車曾在十八歲那年騎過那匹馬,迅疾如風,騎在上面頓感身輕如燕。可惜那匹馬死在了他父親前面,否則,就會傳給他。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尋找好馬,但始終未能如愿,現在他騎的這匹馬不能令人滿意。我想找巴車聊聊馬鞍子的事,但他騎馬走了,我只好在村子里亂轉。走到一戶人家的門口,我看見一副被閑置的馬鞍子,因為被閑置得太久,上面落滿灰塵。有一根野草從馬鞍子夾縫中鉆出,開出一朵小花。這家人對馬鞍子早已徹底遺忘,便懶得把長進它夾縫的野草拔去。馬鞍子被徹底遺忘,卻在另一種時間里存在,那朵小花就是證詞。(6)太陽慢慢升高,被照亮的馬鞍子仍顯得硬朗,隱隱透出它昔日的穩(wěn)健和堅實。正這么想著,一只蜜蜂落在馬鞍子上,轉瞬像隱身似的不見了。仔細一看,才發(fā)現馬鞍子上有幾個小孔。我正在驚訝,又有幾只蜜蜂從小孔中鉆了進去。在什么時候,是風、蟲子還是雨珠把馬鞍子弄出了小洞?后來讓蜜蜂們發(fā)現了,便在里面筑了巢。小時候經常跟叔叔養(yǎng)蜜蜂,我知道只要一個地方有幾只飛動的蜜蜂,里面肯定有一個巢……我覺得這個馬鞍子真是有意思,被主人用舊了,隨手扔在這里,卻有一朵小花為它而開,有一群蜜蜂在里面筑巢。這雖是不會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7)主人從牧場回來了,在柵欄外卸下馬鞍子,將馬拴在屋旁。他的馬鞍子雖然時間已經不短,卻顯得粗糙和簡陋。主人對馬鞍子格外珍惜,小心翼翼地卸下拎進屋去。村里人都很珍愛馬鞍子,把一匹一匹的馬騎老后,馬鞍子卻還很新,很難像巴車的馬鞍子那樣引人注目。據村里的老人說,馬鞍子其實是被一匹又一匹馬磨合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三匹馬可磨合出一個好馬鞍子。有些馬鞍子因為磨合不成,只好被遺棄,但被遺棄的馬鞍子往往又有了新的存在方式,譬如一朵花和一群蜜蜂對它的依賴。正這樣想著,一只蜜蜂從小孔中爬出,繞馬鞍子飛一圈后又落下,很快,便爬出很多只蜜蜂,嗡嗡地向遠處飛去。剛才爬出的第一只蜜蜂像是哨兵或值班員,先是出來打探動靜,然后向里面發(fā)出信號,于是大部隊才出動了。它們飛過柵欄,向草場飛去,草場中的野草正在開花,正是它們采蜜的好對象。它們是一匹匹馬,身上有非常好的鞍子,它們的夢想就騎在上面,指引著它們。(8)下午,一群放牧者歸來。走到村后的山坡上,他們突然縱馬狂奔,馬蹄聲響成一片,像群鼓敲出的音樂。每匹馬身上的鞍子都很顯眼,在夕陽中反射出金黃的光芒。馬蹄之音一浪高過一浪,閃著光的馬鞍子被托起,又落下,讓人覺得仿佛就是跳動的音符。過了一會兒,人們穩(wěn)住馬緩緩下坡,各自走回家去。他們都穩(wěn)坐在馬鞍上,身上落滿金黃的夕陽。(9)幾天后,傳來消息說巴車的馬鞍子碎了。當時,他騎著馬正在山里疾馳,馬突然渾身一抖停住,馬鞍子嘩啦一聲碎落在地上。他下了馬,眼淚就下來了,好好的一個馬鞍子,怎么說碎就碎了呢?那是幾代人傳下來的老鞍子,是他家的榮耀,一下子什么都沒有了。(10)村里人說,再快的馬也有跑不動的時候,再好的馬鞍子也有用壞的時候。人們都覺得巴車太年輕,雖然祖上傳下來的馬鞍子是寶貝,但用到一定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來。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盡頭,人不注意,它的好就會變短,就會被提前用完。(選自《山西文學》2018年第10期)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巴車在試衣服時一系列具有個性化的言行,符合其作為草原騎手的身份,體現了他對騎馬的熱衷。B.“已經傳了五代人,至少有十一匹馬用過”說明馬鞍子使用時間久長,暗示其最終破碎的合理性。C.家傳的馬鞍子之于巴車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既是他的精神寄托,又是他的社會地位的體現。D.“我”善于發(fā)現,勤于思考,從廢棄的馬鞍子身上認識到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無用之用才是大用。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雖寥寥數筆,卻顯示了草原的典型特點,與人物活動相得益彰,營造了和諧自然的氛圍。B.文中借助馬鞍子,將眼前的一只只蜜蜂與想象之中的一匹匹奔馬自然連結,形象地展現了草原人的夢想。C.第(8)段通過金色的馬鞍子對一群牧民放牧歸來的場面進行描繪,豐富了人物群像,用以揭示本文的主題。D.本文在簡單塑造人物、敘述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更關注情景描繪和情理抒寫,兼具小說與散文的雙重特點。8.文中的馬鞍子可以給我們帶來哪些人生啟示?9.有論者認為:“非虛構”寫作,既具“介入”“在場”的真實性,又有文學的審美性。請簡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非虛構”特征的?!即鸢浮?.D7.C8.①好的馬鞍子要與好馬相配,用馬來磨合,啟示人生既要抓住機遇,又要歷經磨礪;②馬鞍子磨合不成便會被遺棄,卻會以新的方式存在,啟示不同的人生會有不同的精彩,應當坦然面對;③好的馬鞍子如果過度使用就會提前用廢,啟示精彩的人生要倍加珍惜,遵循規(guī)律,適度經營。9.①真實性:形式上以第一人稱敘事,描述“我”在白哈巴村的所見所聞,使作品具備了“介入”“在場”的真實品格;選材源于日常,貼近生活,不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和完整,真實反映了牧民們的草原生活。②審美性:“我”對馬鞍子的命運展開思考和聯想,以優(yōu)美的語言、細膩的筆觸,表達豐富的情感,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賦予作品以文學的審美性?!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無用之用才是大用”錯誤。文章通過對廢棄馬鞍子的描寫,是為了突出事物即使表面看起來失去了作用,但卻還會以新的方式體現出另外的價值和意義,自有一份平靜和持久。選項屬于過分解讀。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用以揭示本文的主題”錯誤。文中對牧民放牧歸來的描寫,寫出了人與馬鞍子相得益彰的完美配合是草原上亮麗的風景,突出馬鞍子在草原的獨特意義,豐富了文章內容,沒有揭示文章主題。故選C。【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根據文中“人們常說,好馬配好鞍。有了好鞍子卻不一定有好馬,巴車現在正為此苦惱”“他父親曾騎過一匹好馬,配的就是這個鞍子。巴車曾在十八歲那年騎過那匹馬,迅疾如風,騎在上面頓感身輕如燕。可惜那匹馬死在了他父親前面”可知,好的馬鞍子可遇不可求,好的馬鞍子配上好馬更是難得,對于難得之事不可枉自嗟嘆,一定要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個機遇?!榜R鞍子其實是被一匹又一匹馬磨合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三匹馬可磨合出一個好馬鞍子”可知,馬鞍子需要經過一匹又一匹馬、長時間的磨合才能成為一件好鞍子,如同人生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才能真正成長一樣。根據文中“這個馬鞍子真是有意思,被主人用舊了,隨手扔在這里,卻有一朵小花為它而開,有一群蜜蜂在里面筑巢。這雖是不會引人注目的事情,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可知,馬鞍子雖然不能騎馬使用了,雖然被閑置一旁,但它依然為一朵小花,一群蜜蜂提供了生長之地、棲息之所,依然有它存在于世的價值和意義,如同人生一樣,盡管有時會暫時落寞,但我們要學會坦然面對,因為我們可以在不同方面成就自己的精彩,生活不只有一種可能,生活也不只有一種色彩。根據文中“再好的馬鞍子也有用壞的時候”“雖然祖上傳下來的馬鞍子是寶貝,但用到一定的時候就應該收起來。再好的東西也有好的盡頭,人不注意,它的好就會變短,就會被提前用完”可知,馬鞍子盡管很好,但也有自己的壽命,也有自己的期限,過度使用會提前結束它美好的用途。如同人生一樣,生命很精彩,人生很美好,需要我們珍惜每分每秒,每時每刻,但也不可過度消耗,過度消費,過度營銷,只有按照生命本來的規(guī)律,才能讓美好更長久,讓精彩能持續(xù)?!?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抓準將題干中的關鍵詞,即真實性和審美性。真實性指作品具有人物插入事件之中進行干預的現場性及內容的真實性。審美性指文學作為審美藝術的特征,主要體現為情感引起共鳴的情感性、手法生動多樣的形象性和對現實世界和自我超越的超越性。真實性:文中以“我”的所見所聞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通過“我”展現了馬鞍子在草原上的重要地位,讓讀者可以感受到在白哈巴村“我”的觀察、“我”的聽聞、“我”的思考,具有很強的現場性。文中寫了巴車與馬鞍子、一個被遺棄的馬鞍子、一群放牧者等內容,寫的內容都是草原上發(fā)生的日常,都是牧民的日常,寫平淡的生活,寫平淡的片斷,沒有離奇的情節(jié),沒有跌宕的故事,讓人感受到所寫內容的真實性。審美性:文中寫了圍繞馬鞍子的日常生活,但又不局限于日常瑣碎,在馬鞍子上、在日常生活中寄寓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認識,有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作品注重細節(jié)描寫,如對巴車試衣服的描寫、對小花的描寫、對蜜蜂的描寫、對新舊馬鞍子的描寫,生動細膩;“將白哈巴村映襯得如同綠綢布上的一塊青玉”“讓人覺得仿佛就是跳動的音符”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但卻是生命,是一種更為平靜和持久的存在”“馬鞍子被徹底遺忘,卻在另一種時間里存在,那朵小花就是證詞”等句子優(yōu)美雋永,引人遐思,使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學性。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宇宙可臻其極,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勢家?!蔽峤K身服膺,以為名言也。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謙虛沖損,可以免害。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饑乏耳。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紀極,猶自敗累,況士庶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二十人。良田十頃,堂室才蔽風雨,車馬僅代杖策。蓄財數萬,以擬吉兇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求之。仕宦稱泰,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高此者,便當罷謝,偃仰私庭。(選自《顏氏家訓》)材料二: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chuàng)家業(yè)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舍、曾子三種,孟子之集義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①。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由之強,略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強,則有因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福益外家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選自《曾國藩家書》)〖備注〗①《孟子·公孫丑上》載,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縮(理直),雖千萬人,吾往矣?!?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福益外A家B若專C在勝人處D求強E其能強F到底G與否H尚I未可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惡,厭惡,與“力惡其不出于身也”(《禮運·大道之行也》)中的“惡”意思相同。B.趣,意旨、目的,與“園日涉以成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趣”意思不同。C.偃仰,安居、休息,與“偃仰嘯歌,冥然兀坐”(《項脊軒志》)中“偃仰”意思不同。D.智力,智慧和力量,與“可謂智力孤危”(蘇洵《六國論》)中的“智力”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認為做官、積財都要有限度,官位太高、財富太多容易招致禍患,少欲勿貪方可安身立命、保全門戶。B.材料二以天地之道切入,闡釋做人應剛柔并濟的道理,指明成事關鍵在于適時做到強矯與謙退,富有思辨性。C.材料二認為人生應當自強不息,贊成在開創(chuàng)家業(yè)、自修處求強,而對成功后一味尋求安穩(wěn)的行為則表示不屑。D.兩則材料都引入古代典型事例、通過對比來加強說理,勸導家人當修養(yǎng)心性,觀點中肯有力,堪稱家訓寶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形骸之內,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2)蓄財數萬,以擬吉兇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14.曾國藩認為怎樣才能實現“一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七年級學有余力學生的教學方法研究
- 《土壤地理學》筆記
- 2025年湖北省高考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數據遷移與轉換
- 閱讀理解記敘文(練習)(學生版)-2025年高考英語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英語試題(含答案)
- 2024年18-萘二甲酰亞胺項目投資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有理數的乘方(六大題型)-2024-2025學年滬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同步練習
- 3.2 二次函數 同步練習
- 讀書交流會主持詞
- 木材名稱對照表
- 拉波夫敘事結構助力讀后續(xù)寫高考真題講義-高三英語二輪復習寫作專項
-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班級文化建設
- 銀行保險客戶KYC基礎信息表
- 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神州音韻(四)-教案設計
- GB 30254-2013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公開課教案】《職業(yè)價值觀探索》教學設計
- 高中音樂《影視音樂》教學教學課件
- 圍墻護欄建設安裝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工匠精神第二講工匠精神內涵課件
- 項目部印章使用授權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