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正確取向安徽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王賢進準備討論的主要問題
1.如何看待中小學教育科研2.什么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正確取向3.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策略是什么
1、教育科研是教育活動的重要策略
研究是人類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當人們面臨實際問題時,通常采用的策略不外乎是四種:訴諸經(jīng)驗、請教權威、應用理論、進行研究。當社會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變化,從而使人們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時,通過研究解決問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復雜(教育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因此,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教育科研也因此成為教育者認識教育活動、解決教育問題、改進教育工作的重要策略。一.如何看待中小學教育科研2.何謂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通常是指系統(tǒng)地搜集和評價信息的探索過程。其目的是:認識我們所面臨教育問題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從而得到解決教育問題的答案。教育問題的答案可以分為二類:抽象(或一般的)答案;具體(或專門的)答案。前者我們常稱之為基礎研究;后者則稱為應用研究。概括起來,就是探索教育規(guī)律、改進教育工作。實踐意義(1)有利于克服教師的職業(yè)倦?。?)有利于教師不斷積累實踐智慧(3)有利于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4)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多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蘇霍姆林斯基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的追求(1)發(fā)現(xiàn)教育規(guī)律,獲得教育科研成果(2)改進教育工作,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成果(3)提高自我素養(yǎng),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成果
——認識教育、改進工作、完善自我,重點在于更新觀念、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4.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素養(yǎng)的問題課程改革的要求
基礎教育正經(jīng)理異常包括目標、體制、機制、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等在內(nèi)的,基于現(xiàn)實、志向未來的變革。而教育改革是否能深入,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是否能實現(xiàn),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程實施基本條件是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新課程制度、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既為教師自主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空間,又對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fā)、實施提出了要求;教育、教育的新理念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構需要教師改變角色認知和角色行為。(1)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低(2)教師的平庸化問題(3)教師的習慣性問題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關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教師專業(yè)地位的確認:專業(yè)職責、專業(yè)自主權、“還教于師”教師的專業(yè)特性:一種“擴展了的專業(yè)特性”關于教師的“平庸化”現(xiàn)象
從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研究的實際情況(包括國外研究的理論)來看,基礎教育的教師有一種“平庸化”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指的是現(xiàn)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有教材,有教學大綱,而且還有具體詳盡的教師指導書包括參考題,教師主要依靠這些,他們甚至用不著備課,而且連作業(yè)也可以按照題庫去布置,按照標準答案判作業(yè)。國際上有些專家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基礎教育的平庸化”。(教師為什么越老越不值錢?)關于教師的習慣性問題(思維)教師的習慣性思維是一種觀念沉淀,支配著教師的日常教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者稱之為“內(nèi)隱理論”。教師的內(nèi)隱理論是教師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和教學情境中形成的某種特定的文化假設和教學觀念上的假設,是一種情境性理論,它隱藏在教師的內(nèi)心深處,因而易被忽視。教師本人在師范教育和繼續(xù)教育中學習的教育理論框架很少能成功地改造教師的習慣性思維。教師思維的改造與和教師的內(nèi)隱理論改變及發(fā)展行動理論的內(nèi)隱理論說明,教師的內(nèi)隱理論與教學生活相關,只有經(jīng)過教師本人的行動,才有可能使內(nèi)隱理論發(fā)生改變。內(nèi)隱理論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新課程也要求教師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因為新課程所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過去的經(jīng)驗和理論難于解釋和應付的,也是教師的內(nèi)隱理論無法解決的。反思性教學:追求卓越新課程對教師的傳統(tǒng)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全新的挑戰(zhàn),反思性教學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經(jīng)驗+反思=成長反思性的實踐者:教學的主體,教學研究的主體。
反思性教學不是面向學生的教學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種用來提高教師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改進教育實踐的學習方式。它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行動研究,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努力提升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過程。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教師要積極自覺地改造自己的思維,努力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大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內(nèi)隱理論外化,進而使自己從習慣性思維轉入反思性思維;使自己從習慣性教學進入反思性教學,不斷構建自己更科學更合理化的內(nèi)隱理論,以適應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的新要求,有效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并以此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5.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意義(1)重建學校文化(2)凝鑄學校特色(3)凝聚員工心力(4)促進學校改革6.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種錯誤傾向:(1)理論脫離實踐(2)實踐脫離理論⑴實踐脫離理論(非理論教學實踐)a.經(jīng)驗主義教學實踐(無用論)b.操作主義教學實踐(害怕論)c.實用功利主義教學實踐(實用論)
教學實踐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復;教學成果的“科技含量”低,成本高,代價高;理論的參與和指導才能使實踐不斷升華、超越;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呼喚新理論的指點迷津⑵理論脫離實踐(教學理論的“實踐乏力”)a.結構僵化、體系陳舊——教學理論缺乏強勁的解釋預測力和指導力
b.語言呆板教條,表述單一少變,教學理論的語言系統(tǒng)缺乏現(xiàn)實的感召力
c.急功近利的功利取向、追逐時髦的浮躁心態(tài)——教學理論失卻了自我修正與發(fā)展的反省力理論和理論工作者存在不足(沒有力量)①理論缺乏親和力(關注實踐和表述生動的理論)②理論缺乏見解力(深度、智慧、精神)重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理論本身應有相對獨立性,以超越現(xiàn)實并引導現(xiàn)實,但這并不意味著理論可以脫離現(xiàn)實;相反,理論只有深切地關懷現(xiàn)實、體察實踐,才可能去引導現(xiàn)實的超越。從最終意義上說,理論只有指向實踐,才有其存在的意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兩種形式,其一是用理論本身去充實實際工作者;其二是把理論變成操作性強的技能技巧讓實際工者依葫蘆畫瓢。問題在于當理論化為操作技巧時,其理論的精髓必然會減少,這樣怎能保證缺乏理論基礎的實際工作者運用操作技能時不偏離理論的本質?好的教育理論本身就代表了一種教育的精神,用這種精神作為教育實際工作者的精神指南,讓實際者憑借被激發(fā)與獲得的教育智慧與教育精神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自己的教育實踐,而非簡單的教育“創(chuàng)制”。教育理論并非單純依靠作為中介的技術技能轉換而走向實踐。事實上,許多教育理論不可能化成規(guī)范的操作。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把教育研究的關懷滲透到教育實踐之中,并影響現(xiàn)實教育生活的改善。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主要表現(xiàn)(1)大同小異的“經(jīng)驗總結”(2)名不副實的“教育實驗”(3)理論與實踐的疏離7.當前學校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xiàn):(1)“兩張皮”的問題:科研與實踐相脫離(2)研究主體的缺失:意識淡薄與被動參與(3)重活動輕研究:重外部影響輕內(nèi)在深究(4)低水平重復研究:理論的簡單演繹缺創(chuàng)新具體表現(xiàn):“五多五少”(1)重復性課題研究多,獨創(chuàng)性課題研究少;(2)表現(xiàn)性課題研究多,潛心深層次問題研究少;(3)課題組中“坐車”的多真正參與研究的少;(4)研究報告中內(nèi)容寫的多,而實際操作與跟蹤材料少;(5)課題研究數(shù)量多,而“新”.“精”型成果少.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1)學校教育科研定位不清(群專研究有別)(2)學??蒲袃?yōu)勢發(fā)揮不夠(教師,學校優(yōu)勢)(3)學校科研范式單一(重演繹輕實踐反思)教師教育科研的定位
專業(yè)研究教師研究
求真(基點)求善學術創(chuàng)新(重點)教育現(xiàn)實學術價值(價值)實踐價值宏觀、中觀(時空)中觀、微觀
(一)經(jīng)驗的上升性研究(二)教育理論的應用性研究(三)解決問題為主的微觀研究(四)真實情境中的現(xiàn)場研究
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求善。即:以一種科學的方法與態(tài)度,來研究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藝術,改進自己的工作。教育科研就是一個科學地改造現(xiàn)狀的過程。教師教育研究的特點(1)改進教育的研究;(2)置身教育中的研究;(3)基于教育的研究.——它體現(xiàn)了教師教育研究在目的、環(huán)境和對象三方面的特征.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優(yōu)勢(1)最佳的研究位置:身居一線,工作于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之中,最了解教學的困難、問題與需求,能及時清晰地知覺到問題的存在。(2)最佳的研究機會:教師與學生共同交往構成的教育教學生活,能獲得第一手資料,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3)理想的研究方式:實踐性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品性。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產(chǎn)生自己的知識,構建適合情境的教學理論。二.中小學教育的正確取向堅持以校為本的科研方向提倡行動研究的科研方式彰顯教育科研的實踐效用1.堅持以校為本的科研方向
校本研究是指從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應用于教育教學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的研究活動。學校是真正發(fā)生教育或進行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點,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學校。以前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育或教育改革本身,而忽視承載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學校,就像我們關注人的行為卻忽視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文化一樣,結果,始終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學校是教育的主體,它意味著:發(fā)展教育必須通過發(fā)展學校來實現(xiàn),改革教育必須通過改革學校來實現(xiàn),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通過提升學校教育能力來實現(xiàn)。如果學校還是以前“那所學?!?,管理還是以前那一套,那么,教育發(fā)展和改革也就無從談起。課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學校文化重建,建設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學校,是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關鍵。以校為本也就因此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突顯學校的自主性和文化性是新世紀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學校由教育活動的工具存在(空間存在)轉向本體存在(文化存在),由教育決策的邊緣走到教育決策的中心,成為自我、自律、自為的文化主體,肯定自我、重塑自我、回歸自我、發(fā)展自我,這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希望所在。
本次課程改革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教育制度,意義重大,是中國基礎教育的一場全面、深刻的變革。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既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一個重要保障。
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fā)展和教師成長的現(xiàn)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jīng)驗、探索規(guī)律。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
為了學校
在學校中基于學校(1)為了學校(目的)A.解決學校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實際問題,促進學校教育實踐的創(chuàng)新;B.引導教師參與研究,促進教師角色轉變與專業(yè)發(fā)展;C.重建學校文化,改變教師生活方式,是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D.歸根結底是促進學校發(fā)展與學生發(fā)展.(2)在學校中(對象)A.學校是真正發(fā)生教育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點;B.發(fā)展教育必須通過改革學校來實現(xiàn),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通過提升學校教育能力來實現(xiàn);C.教育理論的效用有較大的情境依存性,學校又是具體的獨特的;D.必須在學校情境中研究特定情境中問題,即研究本校的問題.(3)基于學校(動力)A.學校發(fā)展的主體是校長和教師,發(fā)展動力源于主體生命活力的徹底釋放;B.學校發(fā)展的基礎是學校物質基礎與特有的學校文化,發(fā)展在于各種資源充分利用;C.教師應是學校教育科研的主體,必要的專業(yè)引領必須以教師的主動的實踐與自我反思為基礎;D.要體現(xiàn)教師作為研究者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參與性與參與度).校本研究的特點(達烏德-布里奇)(1)課題應主要來自學校實際所面臨的突出問題,而非從文獻資料中尋找出來的與自身學校實際關系不大的問題;(2)研究主體是學校中的教師;(3)遵循一定研究程序:明確的目的、規(guī)范的過程、適當?shù)姆椒?;?)結果應能直接用于學校實踐的改進,學校中的困境與問題及其改變是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找準研究定位:校本取向(1)經(jīng)驗的上升性研究(2)教育理論的應用性研究(3)解決具體問題為主的微觀研究(4)真實情境中的現(xiàn)場研究教育科研校本化特性的體現(xiàn)
體現(xiàn)研究的本土性與針對性
體現(xiàn)研究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體現(xiàn)研究的現(xiàn)實性與實效性(1)學校教育科研的本土化
課題來源應是本土化的,源于本校實際和教師自身經(jīng)歷與感受(本校的問題,自己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學校的發(fā)展.教師.學生的發(fā)展.具有較強的直接性和針對性.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研究課題
A.學校發(fā)展中的老問題與大缺陷.以此為研究課題并在研究過程中削弱其障礙,轉化其限制力量;
B.學校當前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以此為研究課題并通過研究消除有關消極因素或問題解決辦法;
C.學校傳統(tǒng)優(yōu)勢和成功經(jīng)驗.以此為研究課題并通過研究實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當代轉換和融合,使已有經(jīng)驗獲得進一步整合和提升,突現(xiàn)學校特色和優(yōu)勢.(2)教師是學校教育科研的主體學校教育科研的特性(問題域,教育理論的情境依存性)決定教師必須成為研究者,學校教育科研的功能(新成果的實踐轉化,學校改革的落實,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都取決于作為學校教育科研主體的教師的研究主動性的發(fā)揮.教師研究主體性的激發(fā)A.教師專業(yè)自主意識的覺醒:“還教于師”.B.教師角色的轉換:行動者行動者與思想者.C.教師的教育理性與情境敏感性.D.學校的文化環(huán)境與專業(yè)引領.E.課題與教師真實生活與實際活動聯(lián)系.F.同伴互助與合作共享.
(3)學校教育科研的實效性立足現(xiàn)實,講究實效是校本教育科研應該追求和堅持的價值取向和基本精神,這就是要根據(jù)本校的生源,師資,地區(qū)人文背景,學校發(fā)展方向和目標等因素確定研究目標,制定研究方案,并需特別關注研究本身的實踐效能.學校教育科研實效性的體現(xiàn)A.基于對本校情況的分析診斷,旨在解決本校實際問題.B.建立在教師廣泛參與基礎上,關注教師介入的廣度與深度及由此獲得的收益大小.C.研究所帶來的學校實際工作的改進的程度,與研究相關的手段或策略所帶來的學校,教師,學生的發(fā)展變化.D.課題研究與學校實際工作的聯(lián)系,研究成果與實際效果的一致性.2.提倡行動研究的科研方式行動研究作為近年來在教育研究領域新興的研究范式,吸引了愈來愈多教師的目光.從世界范圍看,自20世紀30-40年代科利爾和盧因明確提出并實施行動研究以來,行動研究在許多領域,由此是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建立起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
在傳統(tǒng)的研究范式中,理論(研究)與實踐(行動)往往是相互分離的,研究者與實踐者也是分離的.研究活動的主體是專家,場所是大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而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教師,場所是學校和課堂,活動多為經(jīng)驗性的.這樣就形成了研究脫離實踐,實踐難免盲目.
行動研究恰恰提供了一座橋梁,使得教育理論與實踐能夠以“研究的實踐者”的形式聯(lián)系起來:研究者與實踐者相統(tǒng)一,研究起點自對實踐的不滿和反思,研究的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問題,目的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過程是為改善現(xiàn)實的實踐,研究的結果是切實改變現(xiàn)狀.這樣,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形成相互促進的反饋機制.行動研究是研究者針對實際的教育活動或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不斷提升改進教育的方案或計劃,用以指導教育實踐或教育活動,同時又依據(jù)教改佳話實施進程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充實和修改完善計劃或發(fā)難,不斷提出新目標.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取向,一種專業(yè)實踐形式,一種研究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反思性教學,是用專業(yè)的視角觀察,內(nèi)省,并自我改進教學實踐.這種研究與實踐的溶合,行者與思者的統(tǒng)一,理性反思與工作改進結合,更適合教師的旨趣和實際,因而更適合教師研究教育實踐.
行動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改進實踐,診斷具體情境中的問題。因此,教師開展行動研究必須著眼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研究的最終目的不僅在于改變教師的教育實踐,還以改變教師的生存方式為最終目的;行動研究不僅是一種研究方式,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它體現(xiàn)了教師作為人、作為實踐者所擁有的本性。在這中生活方式中,教師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實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從一個案例看教師的行動研究
某學生在上課時講話,被科任老師告到班主任處。放學后班主任找學生談話。談話結束時,學生寫保證書,保證今后上課不再講話。第二天,又有教師到班主任處告狀,稱某學生上課講話致使課堂教學無法進行。班主任再一次找學生談話,并出示學生所寫的保證書。學生回答說,之所以寫保證書,是上了老師的當。班主任無法,第二天打電話將家長叫到學校。在班主任與家長談話的一個多小時的過程中,家長一言未發(fā),始終坐在哪兒抽煙。
基本情況分析班主任遇到的問題——學生上課講話班主任解決問題的策略——找學生談話、寫保證書效果(根據(jù)教師反映)——無效新的解決問題策略——找電話叫家長效果——?以上可以看出,教師遇到了一個問題,而且基本上是采用一種經(jīng)驗的策略來應對自己所面臨的或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其模式可表述為:
問題——?策略——?效果(1)搜集資料:在采取行動之前,教師需要描述該學生在課堂上講話的基本特征,即講話的內(nèi)容、講話的頻率、講話的條件。具體做法可以是:請一名學生做一下課堂觀察記錄,記下學生一天講話的次數(shù)(頻率)、講話的內(nèi)容以及哪些老師上課講話比較多(講話的條件)。連續(xù)記錄三天,把握該生上課講話的基本特征,以用來驗明采用某種策略的效果。相關資料還包括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同學的評語、該生個人的主觀感受。
假使記錄的結果如下:講話頻率:第一天講話10次、第二天講話8次、第三天講話12次,則講話頻率為10次/天;講話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無關,屬干擾性的;講話條件:每位教師上課都有講話的現(xiàn)象。
該生上課講話行為規(guī)律圖(2)施加干預策略策略1:找該生談話策略2:讓其寫保證書繼續(xù)對該生進行觀察記錄??赡艿慕Y果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第四天、講話次數(shù)為5;第五天、講話次數(shù)為4;第六天,講話次數(shù)為6,則可以描述其行為變化圖如下:(3)了解干預效果:學生行為變化圖(4)評價干預行動的結果行為特征:通過談話和寫保證書,學生上課講話的行為頻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信息反饋:告訴學生,進步很大,繼續(xù)努力。行動結果評價:情境得到改善,兩種干預策略取得明顯效果。
第二種情況:學生講話的頻率維持原水平,即干預策略并未帶來預期的結果,則需要分析:行動策略的構想出了問題,則需要采取新的行動策略;教學情境分析出了問題,例如班主任片面地相信科任教師的指責;問題界定出了問題,即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在學生,而在教師教學缺乏吸引力。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
教育行動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研究方式。
首先,它以找到一個起點為開端,這個起點是教師個人在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也是教師個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決的問題。
之后,通過觀察、訪談及其他收集資料的方法,找到相關資料,再通過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以達到對情境的深入透視和理解。
接著,在情境得到認識與理解之后,教師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自己的行動策略。
最后,將行動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對其效果加以檢驗。如果行動策略被初步證明是有效的,那么這一輪行動研究就宣告結果,接著進行新一輪的研究過程。如果行動策略被實踐證明是無效的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對情境進行更一步的審視,并發(fā)展出新的行動策略應用于實踐,直到問題最終解決。
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
(1)尋找研究起點
A.切入點:
一個興趣、一個困難、一種“不明”的情況
B.方式:反思、對照、比較、總結、征詢
C.要求:實踐性、可行性、科學性
(2)籌劃對策A.分析問題B.收集資料C.分析資料D.形成行動策略分析問題:問題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問題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我以前是怎樣應對這個問題的?效果如何?有何不足?這個問題我打算怎么做?根據(jù)是什么?這個問題研究的范圍是什么?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做的準備有哪些?這個問題可以從哪些角度去研究?什么樣的設想是最佳的?收集資料:收集既有資料:學生的書面作業(yè)、教師的文字資料(課程設計、教學計劃、教案、對學生作業(yè)所做的修改和評語、學生進步的記錄等)和其他文件(班級名冊、家長來函、考勤記錄、校規(guī)、通知單、通告……)觀察和記錄情況分析資料:
資料收集后需要進行處理,從而促進我們對問題及情境了解得更為透徹。資料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閱讀資料、選擇資料、呈現(xiàn)資料、解釋資料、做出結論。形成行動策略:形成行動策略是一項具有建設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不僅需要對特殊情境進行分析,而且也體現(xiàn)出教師的人格特點和教育理念。在形成行動策略時一般需注意:
*不要滿足于某一構想
*不要過多地受執(zhí)行困難的干擾
*要將現(xiàn)有的力量一起考慮進去
*借助群體討論形成行動策略(3)實施行動策略:
即:將形成的行動策略運用于實際工作中。行動策略只是我們關于實踐的一種假設,它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具有預設的效果,需要我們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并對其效果進行檢驗。我們可以借助檢驗的結果對我們自己的實踐理論進行評估,并從中找出方法,發(fā)展和修正甚至徹底改變我們的觀點。應當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采取一個新的策略只是一個試驗,我們不能期望一切都立竿見影。行動策略成功的標準按照執(zhí)行方案,得到了“改善情境”的結果執(zhí)行的結果未產(chǎn)生損害正向效果的副作用“改善”的效果可以在較長時期內(nèi)維持下去行動策略檢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執(zhí)行方法上、行動策略上、教學情境分析上、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問題的界定上等方面出了問題。
(4)檢驗行動效果:效果評估:它實際上就是研究者對上一輪的研究結果進行反思的過程。反思即就行動的效果及其原因進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計劃下一步的行動。它是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包括:第一、整理和描述;第二、評價與解釋;第三、寫出實事求是的研究報告。教育行動研究過程示意圖研究的循環(huán):在對問題進行精細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重新考察自己研究方式的起點與路徑,收集資料,分析問題,改進原有的行動策略或建立新的行動策略,在實踐中施行,并重新加以檢驗。尋找研究起點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籌劃對策)形成行動策略
(不成功)實施干預(成功)檢驗與評估行動研究的簡單圖解確
計劃實施評價行動研究的循環(huán)圖
行動
觀察
觀察
行動研究中研究者的活動
實施計劃行動
制定計劃反思觀察記錄過程
行動研究的實質(要意)
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取向,一種專業(yè)實踐形式,是一種研究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反思性教學,是用專業(yè)的視角觀察、內(nèi)省,并自我改進教學實踐。在這過程中,研究與實踐融合,行者與思者統(tǒng)一,理性反思與工作改進結合。(1)為行動而研究(目的)(2)對行動的研究(內(nèi)容)(3)在行動中研究(方式)
行動研究是研究者針對實際的教育活動或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不斷提升改進教育的方案或計劃,用以指導教育實踐或教育活動,同時又依據(jù)教改計劃實施進程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充實和修改完善計劃或發(fā)難,不斷提出新目標.行動研究是一種研究取向,一種專業(yè)實踐形式,一種研究過程,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反思性教學,是用專業(yè)的視角觀察,內(nèi)省,并自我改進教學實踐.這種研究與實踐的溶合,行者與思者的統(tǒng)一,理性反思與工作改進結合,更適合教師的旨趣和實際,因而更適合教師研究教育實踐.教育行動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研究方式。
首先,它以找到一個起點為開端,這個起點是教師個人在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也是教師個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決的問題。
之后,通過觀察、訪談及其他收集資料的方法,找到相關資料,再通過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以達到對情境的深入透視和理解。在情境得到認識與理解之后,教師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自己的行動策略。最后,將行動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對其效果加以檢驗。如果行動策略被初步證明是有效的,那么這一輪行動研究就宣告結果,接著進行新一輪的研究過程。如果行動策略被實踐證明是無效的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對情境進行更一步的審視,并發(fā)展出新的行動策略應用于實踐,直到問題最終解決。
接著,在情境得到認識與理解之后,教師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自己的行動策略。
最后,將行動策略應用于教學實踐并對其效果加以檢驗。如果行動策略被初步證明是有效的,那么這一輪行動研究就宣告結果,接著進行新一輪的研究過程。如果行動策略被實踐證明是無效的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對情境進行更一步的審視,并發(fā)展出新的行動策略應用于實踐,直到問題最終解決。以行動研究來解決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有兩點特別要引起注意:第一、任何解決問題的策略都帶具有試誤的或嘗試的特征。只有通過多次試誤或嘗試,我們才能找到一個比較有效的策略。第二、不管是采用何種策略來解決學生上課講話的問題,都必須要考慮所采用策略的效果問題。為此就要搜集相關信息,以驗明采用某種策略前后學生行為變化情況。前者是一個涉及教師的教育信念的問題;后者則是一個相關資料的搜集問題。行動研究即教師通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所進行的研究,其特點可概括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通過教育教學,為了教育教學”的研究。行動研究是為行動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脫離教師的教學實際而是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是在行動中的研究,即這種研究不是在書齋進行而是在教學的活動中進行的研究;是對行動的研究,即這種研究的對象和內(nèi)容就是行動本身。行動研究的特質:①參與:“行動研究”是作為教學實踐主體的教師在自然的教學情境中直接“參與”的一種探究活動。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檢討教學過程的實際問題,加以回應,改變自己教材、教法,加以反思、評價,改變對問題的先前理解,改進教學品質,也提高了課程品質。②改進:“行動研究”并不追求精確的研究結果和理論建構,而是在于解決具體情境中教師直面的問題,求得教學品質的“改進”。也就是說,它并不是要將研究結果推進到其他情境之中,而是要改善教師自身的教學品質與效率。因此,這種“參與”與“改進”使得“行動研究”與一般的定性研究或書齋式的“傳統(tǒng)研究”,或主要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正規(guī)研究”區(qū)分開來。③系統(tǒng):“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式,必須是“系統(tǒng)”的持續(xù)性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④公開:教師通過“公開”地發(fā)表自己的研究心得,進入公眾對話,展開批判性探討,求得集思廣益。這種“系統(tǒng)”與“公開”使得“行動研究”有別于一般的經(jīng)驗總結。行動研究的三個基本理念:①教師即研究者。教師的工作不僅要被研究,而且要由教師自身來研究。就是說,教師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行動研究”是“參與性”的,教師要為改進自己的實踐而成為研究者。教師要敏感地觀察自己的課堂,探究自己的教學,參與自己的革新活動?!靶袆友芯俊笔恰昂献餍浴钡模羌w的自我反思的研究。教師不是自己一個人研究,而是要同其他教師發(fā)展伙伴關系,開展合作研究?!靶袆友芯俊笔恰芭行浴钡?,是一種在具體教育情境與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研究,問題的解決總是在實際的情境之中。所以,研究者要對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社員股份合同書
- 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聯(lián)合生產(chǎn)廠房改擴建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
- 2024.1.13七上詞語專項訓練練習試題及答案
- 鹽城師范學院《教師職業(yè)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醫(yī)療設備購銷合同范本
- 2024年錢包、座套相關皮革制品項目發(fā)展計劃
- 智能充電樁社會效益分析
- 2024英文版模具加工合同范本
- 2024知名雜志社廣告合同范本
- 考核33(中式烹飪)
- 經(jīng)典廣告案例
- 2024年保育員(中級)考試題庫(含答案)
- 廣東開放大學2024秋《形勢與政策(專)》形成性考核參考答案
- 九年級語文上冊其中知識點復習
- 2024年江蘇省泰州市保安員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完整)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模擬試卷(無答案)
- 企業(yè)法律合規(guī)與內(nèi)部審計制度
- 2024年應急指示燈具:消防應急燈合作協(xié)議書
- 《喜迎建隊日 爭做好少年》主題班會教案3篇
- 2024-2025學年魯教版(五四制)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中測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