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_第1頁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_第2頁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_第3頁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_第4頁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

受賄犯罪的新態(tài)勢與推定對策的先例,請托人送交財物可以理解為禮尚往來。第二,請托人將財物送交親屬時,偽稱請其代管或托管;親屬在不太長的合理期限內占有送交的財物,不管請托人的真實意圖如何,親屬的主觀狀態(tài)可以理解為暫時保管。第三,請托人把賄賂的用意隱藏得很深,只是以朋友名義給親屬送禮,請親屬代收并轉達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在知道親屬收受禮物后,并沒有向親屬挑明請托人的真實用意,那么,親屬可能始終不知道自己收受的是賄賂。第四,工作人員要求請托人把賄賂交給自己的親屬時,不要暴露財物的賄賂性質,親屬很可能一直以為是朋友的饋贈,從而對賄賂的性質沒有明知。

親屬對賄賂性質“明知”形成的分類:與工作人員預謀而明知;應工作人員告知而明知;應請托人告知而明知;應第三人告知而明知;按先例而明知;因猜測而明知。

(四)親屬形成了占有賄賂的決意

親屬形成對賄賂的明知以后,不一定形成受賄決意,只有當他最終接受財物并處置財物時,才形成占有賄賂的決意。這種決意的形成,除了親屬自己陳述和辯解外,外人是無法知道的,只在通過親屬的行為來判斷,這就必然涉及親屬受賄的客觀方面。形成決意的判斷標準有二:親屬收下請托人的財物;以處理自己財物的方式處理該財物,例如把貨幣類財物,以自己的名義存入金融機構,或者投資,或者捐贈,或者購買商品。

(五)工作人員對利用職務之便的明知

工作人員在利用自己職務之便時,顯然是明知的,但在利用他人的職務之便時,是否明知既利用了他人的職務之便,也利用了自己的職務之便?在司法實踐中,很多工作人員只意識到其中之一,例如,甲工作人員受乙的請托,到丙工作人員處辦事,甲可能認為這與自己的職務行為無關,或者認為丙工作人員是看在甲自己的面子上為乙辦事,又沒有接受乙的請托和財物,也不屬于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利的行為。那么,認定工作人員對利用職務之便的明知,應以明知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還是明知利用他人職務之便為標準?筆者認為,利用他人職務之便時,必然同時利用了自己的職務之便,刑法第383條強調“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和“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原因就在于此。客觀上如果只利用本人職務之便,謀利行為就不能完成,反之,如果只利用他人職務之便,也不能達到謀利目的,因此必然認定同時利用了本人和他人的職務之便。司法實務中把利用職務之便的明知作為免證事實對待,根據(jù)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的行為,認定其有利用職務之便的明知,這與案件的客觀真實不一致,出現(xiàn)認定事實與客觀事實的矛盾,但是不能以工作人員不知利用了職務之便作為規(guī)避第383條的理由,實務中回避了這一矛盾。如何在理論上化解這一矛盾?筆者認為,可以把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的“不知”理解為誤解,因為刑法并不因為誤解而免除刑事責任。因此利用職務之便時便有利用職務之意,利用他人職務之便時也有利用自己和他人職務之意。

利用職務之便的明知的內涵是什么?即工作人員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權錢交易,將損害自己的廉潔性和公務處理的正常秩序。如何界定工作人員產生了利用職務之便明知的時間?有二種情形:如果請托人直接向工作人員請求,明知就隨之產生;如果是向第三人如親屬請求,隨第三人向工作人員轉達請求時產生。

(六)工作人員對利用職務之便的決意

認識到請托人或親屬要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但是工作人員不一定就真正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有一個選擇的過程,有二個相反的選擇結果:同意或不同意,如果同意,意味著形成了利用職務之便的決意。這種同意既可是明示,也可以是默認。

(七)工作人員對賄賂性質的“明知”。

在客觀實際中,工作人員對親屬收受賄賂的“明知”,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與親屬預謀:工作人員與其親屬在實行共同受賄行為以前,進行了預謀,那么工作人員對親屬收受賄賂的行為,應該知道。與請托人親自約定:工作人員與請托人約定,滿足請托人的要求,同時為了財物收受的便利,要求請托人將財物交給自己的親屬。親屬告知:起初工作人員不知道請托人行賄的意圖和行為,請托人將財物交給工作人員親屬后,在適當時候以適當形式,親屬讓工作人員了解了這一情況。請托人告知:請托人事先沒有向工作人員打招呼,將財物送給親屬之后,將這一情況在適當時候以適當形式,讓工作人員知道。親眼看見:工作人員與請托人或者自己的親屬沒有預謀,在請托人向自己的親屬送交財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親眼看見了這一行為。親耳聽說:工作人員與他人交往時,偶然聽到請托人向自己的家屬送了財物,如請托人與第三人說起,或請托人與自己的親屬說起,或自己的親屬之間說起,或第三人之間說起。慣例行為:在某個具體的請托人行為中,請托人、親屬和第三人沒有告知工作人員收受財物的情況,但是在以前的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一個請托慣例,例如,在第一次托過程中,請托人找到親屬,并送給財物,然后由親屬向工作人員說情,從而辦成了事情,今后只要親屬很樂意為某個人辦事,就知道親屬得到了好處;或者在第一次請托過程中,請托人先給親屬送交財物,然后去找工作人員辦事,并暗示送交財物的行為,從而辦成事情;今后只要同一請托人辦事,請托人雖然沒有暗示,但工作人員知道慣例,從而順利為請托人辦事。猜測得知:工作人員根據(jù)請托人或者自己的親屬的言行舉止,結合當時當?shù)氐谋尘耙约捌渌闆r,猜測自己的親屬得到了或將得到好處。偶然發(fā)現(xiàn):工作人員為請托人謀取利益的過程中或者前后,偶然發(fā)現(xiàn)自己親屬的財產狀況發(fā)生了變化,經過間接了解,得知是請托人送交的財物。

(八)工作人員占有賄賂的決意

工作人員明知親屬收受財物以后,不一定實施受賄行為,只有具備了下列情形之一,工作人員才形成占有賄賂的決意:使用或者處置賄賂;承諾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取利益;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實際地為請托人謀取利益。過程總會留下特定的痕跡,工作人員與親屬再狡猾,也必然會留下共謀的蛛絲螞跡,這就為證據(jù)的獲得提供了客觀可能。但是親屬共同受賄的故意,不僅是隱晦的,而且是封閉的。工作人員與親屬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面,他人不能隨意介入,因此共同受賄犯罪意圖形成過程,外人不能輕易看到;在偵查過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家里留下什么有形證據(jù),也易及時處理,不至于讓偵查機關拿到有罪證據(jù)。

穩(wěn)定性:基于工作人員與親屬是特殊關系,一旦形成犯罪意圖,就能比較穩(wěn)定地存在,甚至成為一種慣例,配合默契,并不因眾多的受賄分子落網(wǎng)而恐懼而放棄。而在普通犯罪中,共同犯罪嫌疑人之間的犯罪故意不可能穩(wěn)定地存在,甚至犯罪集團之間的共同故意也不能達到這一境界。

(二)共同受賄故意很難證明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反貪斗爭的強化,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趨隱蔽,反偵查、反審訊的經驗亦愈加豐富,加之犯罪分子收受財物過程中證據(jù)的“一對一”特點,致使這類犯罪呈現(xiàn)出立案難、查證難、定罪難的新態(tài)勢,形成或強化了某些特征:首先是單一性。受賄犯罪相對于其他犯罪,其證據(jù)有明顯的特殊性,按刑法第42條的標準,一般只有四類:物證如受賄的贓物;書證,如行賄金額的記載、存款單、有價證券、產權證明和消費卡等;證人證言,如第三人的證言;供述和辯解:即請托人、親屬和工作人員的供述和辯解。在證據(jù)種類上比一般的七類少得多,這就決定了受賄犯罪比一般犯罪的取證難。從司法實踐看,后三類又是四類證據(jù)中的主要來源,這三類可歸結為言詞證據(jù)。言詞證據(jù)的特點是它的無形性,一般不會形成物理意義的證據(jù),取得證據(jù)和固定證據(jù)相對困難,在所有的犯罪和親屬共同受賄犯罪中,是最難得到和判斷的一種證據(jù),也是最關鍵的證據(jù)?,F(xiàn)在的賄賂犯罪,基本是一對一的形式,除行賄受賄雙方以外沒有第三人在場,所謂“三人不辦事”,有些犯罪分子為了進一步掩蓋犯罪,還演“雙簧”,例如,請托人到工作人員辦公室行賄,有意無意讓他人看到,工作人員堅決不受,把賄賂如大額現(xiàn)金當場退給請托人,還嚴厲批評和警告請托人,事后,工作人員還煞有介事地向領導和紀檢監(jiān)察部門報告事情經過,暗地里卻又把賄賂拿過來。甚至有一個稅務巨貪,還把這些“拒賄”事跡編成劇本巡回演出,在這種情況下,似乎不僅不存在受賄證據(jù),而且還有拒賄的證據(jù),檢察機關更難查實。其次是證明動力的稀缺性。絕大部分犯罪,都有特定的受害人,因而受害人的舉報和證明是重要的證據(jù)來源,但是,“難以獲得關于官員受賄的有用情報是一個基本問題,多數(shù)受賄罪本身就具有隱蔽和串通的性質,因此,通常很少有人控告。行賄受賄不會招致舉報,因為雙方都有罪,而且都從非法活動中撈到了好處。在敲詐勒索中,有一方可能是不情愿的,但也不會提出控告,因為公民對反腐敗斗爭缺乏信心?!蓖瑫r,請托人和工作人員作證時都有顧慮,從犯罪的關聯(lián)性看,他們似乎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兩個螞蚱”,無論受賄人還是行賄人,其有罪的供述和辯解,既能證明對方有罪,也證明自己有罪。因此行賄和受賄雙方一般都不會主動舉報對方,甚至在偵查過程中,如實回答的顧慮仍然較大。最后是不穩(wěn)定性。在偵查初期,除行賄、受賄雙方的供述或證言外,大都沒有其他證據(jù),“由犯罪嫌疑人說了算”。言詞證據(jù)來源于對案件客觀事實的反映,最初表現(xiàn)為證據(jù)主體對案件客觀事實的感知基礎上的映象,外化為言詞形式,這個過程是一種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活動,因此可能受到生理、心理、時間、地點、記憶能力、表達能力和利害關系等因素影響,可能出現(xiàn)偏差,對案件事實的陳述往往發(fā)生變化,甚至截然相反。賄賂犯罪案件中口供和證言的這種不穩(wěn)定性,使證據(jù)本已單一的賄賂犯罪更加真假難辨,證據(jù)鏈條更加脆弱。

如果說受賄犯罪的證據(jù)難以取得,那么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的證據(jù)取得是難上加難。親屬共同受賄犯罪的嫌疑人,智商和文化層次較高,見多識廣,心理素質較好,還具備一定的反偵查能力,正是看到了這個“漏洞”和“優(yōu)勢”,犯罪時以此作為規(guī)避法律的希望,案發(fā)以后,工作人員聲稱不知道親屬取得了請托人的財物,沒有受賄的故意,不構成受賄罪,只承擔對親屬教育不力的行政責任和黨紀責任,從而逃避刑事制裁。

在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犯罪的證據(jù)中,共同受賄故意的證據(jù)最難獲得。親屬共同受賄犯罪的證據(jù)主要有三類,其中請托人的言詞證據(jù)和親屬收受財物的物證,相對比較容易收集,主要有三個原因,其一,請托人在行賄以后,會產生法律制裁恐懼感,請托人與工作人員所在單位產生了或者存在過公務關系,因此一旦被檢察機關傳喚,其心理防線相對容易突破。其二,在強勢偵查壓力下,請托人有向檢察機關作證的積極性,從根本上來說,請托人的行賄是被迫的,在心底對受賄行為有看法;請托人向檢察機關作證,可以依法作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自己刑事責任的依據(jù),這與訴辯交易有相似的地方。其三,親屬收受的財物情況,通過搜查和銀行調查等措施可以掌握。總之,請托人的行賄行為和親屬收受財物的行為,客觀上會產生一些社會聯(lián)系和客觀事實,這些聯(lián)系和事實把請托人、親屬、工作人員和公務單位聯(lián)系起來了,犯罪嫌疑人不能輕易隱瞞這些聯(lián)系,為證據(jù)的獲得提供了客觀基礎。

檢查機關盡管找到了贓物,國家公務人員的親屬也承認接受了財物,請托人也承認自己行賄的行為,請托人與工作人員有公務關系,三個證據(jù)相互結合,形成了受賄犯罪的一段證據(jù)鏈條,但是仍然不能證明共同受賄犯罪構成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員對親屬收受財物的明知。因為在以上三類證據(jù)中,能證明工作人員知道賄賂的只有請托人的證言,分二種具體情況,第一,如果請托人把親屬接受財物的情況告知了工作人員,那么請托人就這個過程和內容的陳述是直接證據(jù);第二,如果請托人沒有直接告知工作人員,而是親屬承諾代為告知并代為說情,請托人就這一過程與內容的陳述是間接證據(jù)。根據(jù)這個直接證據(jù)或間接證據(jù),不能確證工作人員明知親屬收受了財物,就不能確定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的故意,理由有二,其一,請托人的證言與工作人員及其親屬的辯解屬于同一證據(jù)類型,其證明力相同,因此,就工作人員對親屬財物的認識狀態(tài)的證據(jù)之間的矛盾是明顯的。其二,孤證不能定罪原則,對案件主要事實的證明同樣適用,在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犯罪中,共同受賄故意是最主要的待證事實,也是案件定性的關鍵,因此必然有充分證據(jù)證明。不能認定共同受賄故意,就不能認定其受賄罪。如果沒有造成國家和社會的重大損失,瀆職罪也不能認定,其親屬也不構成受賄。如果其親屬沒有索賄行為,也不能構成詐騙罪或者其他罪。犯罪嫌疑人最大的損失,是收受財物作為非法所得沒收,受賄犯罪的風險化解為零。賄的故意,更沒有與親屬共同受賄的故意?;蛘呔芙^承認共同受賄的“后取故意”。案發(fā)以后,工作人員表示,在為請托人謀取利益時,請托人并沒有送財物給親屬,在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以后,請托人送給親屬財物,或親屬向請托人索取財物,本人并不知道,收受行為與職務行為沒有關系,本人沒有受賄故意,也不存在與親屬共同受賄的故意。拒絕承認對賄賂的明知。案發(fā)以后,工作人員或親屬表示,收到請托人送交的財物屬實,但本人并不知道該財物的賄賂性質,因此不存在與工作人員共同受賄的故意。拒絕承認對工作人員的告知。案發(fā)以后,親屬表示,沒有將取得財物的情況告知工作人員,因此沒有與工作人員共同受賄的故意。

推定的證據(jù)范圍僅僅限于共同受賄的故意,其他相關事實必須由檢察機關證明。推定的犯罪形態(tài)僅限于既遂,不能適用于受賄犯罪預備、中止和未遂。

推定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請托人的證言,指進入司法程序以后,請托人就行賄的動機、對象、時間、過程、結果、種類和數(shù)量,自己與工作人員之間形成的公務關系,向檢察機關所作的供述或證明。請托人的證言有其特點,請托人是行賄的直接行為人,也是行賄犯罪的利害關系人,其證言的可靠性較大,并且是直接證據(jù)和原始證據(jù)。正因為如此,其他目擊者、傳言者的證言不能取代請托人證言作為推定的條件。其二,親屬取得財物的物證。親屬取得財物有五種類型:收受、索取、無奈而暫時收下轉化為所有、代管轉化為所有、借貸轉化為所有。取得的標準是,親屬以處理自己財物的方式處理了所得財物。其三,請托人與工作人員的公務關系。案發(fā)以前,請托人與工作人員所在單位及影響力所及單位形成了公務關系,并且工作人員在促成公務關系過程中起了積極作用。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沒有請托人的證言,就沒有取得財物法律性質的直接證據(jù)和原始證據(jù);如果沒有親屬取得財物的事實,就不能確定贓物,就沒有贓物性質的原始證據(jù);如果沒有形成業(yè)務關系,就不能證明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取了利益的事實,就沒有公務行為性質的原始證據(jù);三個條件相互結合,形成了受賄犯罪的證據(jù)鏈條,盡管鏈條并不完整。

推定的目的是推定工作人員與其親屬有共謀受賄的故意。通過推定,檢察機關可以排除證明困難。反證可以排除推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能提供證據(jù),證明推定的故意不存在,經過檢察機關查實,可以排除推定的適用。

(二)檢察機關的舉證責任

檢察機關必須向法庭證明以下事實:其一,關于親屬收到請托人財物的事實。請托人或其代理人姓名及其背景資料;親屬的姓名及其背景資料;請托人送交賄賂的時間、地點、方式,賄賂的種類、形狀、金額、處理、去向的證明。其二,關于親屬對賄賂明知的證明。請托人是否向親屬明確提出請求事項的證據(jù);工作人員是否指示親屬取得請托人賄賂的證據(jù);第三人是否告知親屬賄賂性質的證據(jù);親屬取得請托人賄賂是否屬于慣例的證據(jù);親屬是否向請托人承諾的證據(jù);親屬是否要求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利的證據(jù)。其三,關于親屬占有賄賂決意的證明。親屬明確表示愿意收下賄賂的證據(jù);親屬事實上收下賄賂的證據(jù);親屬以所有權人的方式處理賄賂的證據(jù),如消費、存貸、投資、出借、轉贈、捐獻等。其四,關于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利的證明。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與請托人達成謀利意向的證據(jù);在公務決策過程中,工作人員支持請托人利益的證據(jù),如向主管領導代為請求的證據(jù),交待下屬為請托人辦理有相關事項的證據(jù),決策會議中表達意見的證據(jù),向請托人透露不該透露的信息的證據(jù)等;相關文件中簽署意見的證據(jù);決策過程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或相關內部規(guī)定的證據(jù);請托人獲得相關利益的證據(jù);謀利行為給他人、集體或國家正當利益造成損失的證據(jù);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取利益與親屬取得賄賂因果關系的表面證據(jù),即二者之間從一般常識來看有其關聯(lián)性——時間相距不遠、金額大體相當,受賄犯罪是一種權錢交易,是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在權力領域的一種扭曲體現(xiàn),因此,“權”與“錢”之間往往大致呈比例關系:即受賄人利用權力為行賄人謀取的利益越大,則其受賄收益越大;或受賄人違法、瀆職程度及風險越大,其收益也越大;因此,這種比例關系反過來往往能有力地印證受賄事實。其五,檢察機關取證程序合法的證據(jù)。非法證據(jù)包括四種情形:證據(jù)內容不合法,證據(jù)表現(xiàn)形式不合法,收集或提供證據(jù)的人員不合法,收集、提供證據(jù)的程序、方法、手段不合法。是否要求檢察機關對自己提出的證據(jù)需要一一證明其合法或者不是非法證據(jù)?并不需要,只有聲明義務,而沒有證明義務。如果認為檢察機關取證非法,則應由被告人舉證證明。其六,關于被告人反駁是否成立的證明。從邏輯上證明反駁證據(jù)與基礎事實存在明顯的矛盾,證明反駁證據(jù)之間的矛盾不能消除;證明反駁證據(jù)不存在;證明反駁證據(jù)來源非法;證明反駁證據(jù)證明效力欠缺。其七,關于訴訟意見的證明。如果檢察機關根據(jù)基礎事實的證據(jù)和否定反駁事實的證據(jù),認定工作人員與親屬共同受賄犯罪,向法庭提出判決被告人有罪的公訴意見,必須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即法庭形成被告人犯罪的內心確認。經過法庭辯論,達到了以下效果才能提出有罪的公訴意見:基礎事實不可動搖;推定事實沒有受到實質性和整體性反駁,所謂實質性反駁,即證明了推定事實的某個環(huán)節(jié)不存在,所謂整體性反駁,即反駁證據(jù)形成了證據(jù)鏈條。作為檢察機關舉證責任的總體要求,單個證據(jù)和證據(jù)鏈條都必須建立在直接證據(jù)和原始證據(jù)基礎上,間接證據(jù)和傳來證據(jù)可以作為輔助證據(jù),但原則上不能作為定案的主要基礎證據(jù)。作為例外,如果在某個非主要事實環(huán)節(jié)上,沒有直接證據(jù)或原始證據(jù),但有多個間接證據(jù)或傳來證據(jù)證明,可以根據(jù)補強證據(jù)規(guī)則,認定與原始證據(jù)和直接證據(jù)同等的證明效力。

(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舉證責任

工作人員及其親屬如果在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guī)定,對偵查人員的提問,能夠如實回答,案件事實清楚了,不管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共同受賄行為,在法庭審理中,都不必適用推定程序,按普通程序審理即可,在法庭審理中,工作人員及其親屬不再承擔任何舉證責任。

如果工作人員及其親屬在偵查審查起訴過程中,沒有如實回答,是否存在共同受賄的故意,仍然是一個疑問,那么在法庭審理中,就可適用推定程序。在適用推定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及其親屬如果承認有共同受賄的故意,則不再承擔任何舉證責任,因為事實已經清楚;只是在量刑時,如果法庭沒有注意到坦白的情節(jié),有權要求法庭充分注意自己的坦白情節(jié)。

如果工作人員及其親屬主張自己無罪或罪輕,則必須向法庭提出以下證據(jù):工作人員與親屬之間沒有共同受賄的故意的證據(jù);基礎事實不存在的證據(jù);檢察機關取證非法的證據(jù)。

其一,對基礎事實的反駁。親屬可以證明,沒有收到請托人財物的證據(jù),如果請托人是通過第三人或郵寄等間接形式向親屬送交財物,可以自己通過與請托人或代理人質證或郵寄業(yè)務單位的證言,證明自己沒有收到財物。或者證明自己沒有接受請托人財物,在承認請托人確實曾送來財物的前提下,證明自己堅決不收、讓請托人或其代理人當即就帶回了財物,或者當時無法拒絕或抵制請托人或其代理人的送交行為,對方把財物放下就走了,后來自己想方設法退還了財物,并愿意與請托人或其代理人質證,如果是通過第三人退回財物,可以請第三人作證,如果是通過郵局或銀行退回的,可以提交收據(jù)、回執(zhí)或承辦機構的業(yè)務記錄,如電子記錄、業(yè)務記錄存根等。或者在無法或不便退回請托人時,把財物交給了紀檢機關、公安機關、法院或其他機關,自己沒有占有財物,有相關收據(jù)、回執(zhí)證明。親屬可以證明自己雖然曾長期占有請托人財物,自己并沒有接受的故意,長期沒退回有客觀原因,如當時沒有聯(lián)系上請托人,或雖然聯(lián)系上了,請托人沒有來??;或者曾經將財物送回了請托人,但請托人后來又將財物送了回來,可以質證;或者自己當時確因事務較多,沒有及時處理,但日后又忘記了,有公司領導或第三人的證言;或者自己出國了,沒有來得及處理請托人財物,委托第三人退回,因第三人的原因,或其他客觀原因,沒有及時退回,有第三人的證言或其他證據(jù)證明。自己接受他人財物是人情往來,因為自己曾經利用本人的個人便利為送禮人辦了事,如為送禮人翻譯了文件等,或者是朋友之間的一般往來,如生日禮物,自己也給對方或第三人在相同情況下送了相應禮物,有第三人的證言或家庭財物記錄證明。自己接受他人財物,是合法報酬,因為自己是請托人的雇員,其他相同資歷的人也享有同樣待遇,有第三人的證言或公司財務支出記錄證明。自己接受他人財物,是正當?shù)耐顿Y收入,如合伙、合股等,有企業(yè)章程、出資證明為證據(jù)。雖然后來規(guī)定親屬不能經商辦企業(yè),但接受他人財物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或者雖然合伙合股不符合黨紀,但不屬于法律問題?;蛘咦C明,自己接受了他人財物,但確實不知是賄賂,送禮人當時對自己說,這筆財物是作為自己親屬——工作人員的老朋友送的禮物,并且保證不會請求老朋友為自己謀利,絕對不是行賄,因金額不是很大,對方又很富有,所以相信對方而收下了禮物,可以與送禮人質證?;蛘吖ぷ魅藛T告知自己,是其老友來訪,要自己好好接待,老友送來了禮物,就收下了,可以與送禮人質證?;蛘咦C明自己接受他人財物,是一般的借貸行為,有借貸協(xié)議或合同,并且自己履行了相應協(xié)議或合同,有相關書證證明,并可以與出借人質證?;蛘咦C明自己雖然知道請托人行賄,所送財物是賄賂,但自己沒有占有賄賂的意思,把賄賂以請托人的名義,轉贈或捐獻給了第三人,有書證或證言證明。

工作人員可以證明,自己沒有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利,自己在請托人與本單位的公務關系形成過程中,完全是按規(guī)定辦事,在同一公務上,對待類似的人是相同的態(tài)度、程序和標準,有辦公記錄、會議記錄、財務記錄、同事證言和其他公務相對人的證言證明。工作人員及其親屬可以證明,檢察機關的證據(jù)是非法證據(jù),如有威逼利誘行為;或者證據(jù)證明力欠缺,如某個事實只有單一證據(jù),或者不是直接證據(jù)或原始證據(jù)。

但是,有以下幾種情況反駁無效:沒有反駁,或稱“消極反駁”;不等價交換掩蓋下的權錢交易反駁無效;以接受財物沒有給他人、集體或國家造成損失甚至增加了利益為由的反駁無效;以沒有動用賄賂物為由的反駁無效;以不知禮物實際價值為由的反駁無效,因為憑常識,請托人為謀取較大利益,不可能只送十幾元的禮物,況且憑常識,一般能識別出禮物的價值。

其二,對推定事實反駁。親屬可以證明,自己接受人了他人財物,雖然自己財迷心竅,但是不敢把敢把情況告知自己的親屬——工作人員,怕連累工作人員,就獨自處理了該財物,一直沒有告知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也一直不知道此筆財物,該財物放在自己的“小金庫”里,有家庭財務記錄和財物現(xiàn)狀證明?;蛘咦约航邮芰苏埻腥说呢斘?,也告知了工作人員,并請求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謀利,但遭到了工作人員的嚴辭斥責,要求自己立即退回財物,自己表面答應立即退回,但事后沒有實際去做,工作人員追問此事時,自己謊稱已經退回了財物,因此工作人員與自己接受財物沒有實際關系,可以與工作人員和請托人質證,或以家庭財物記錄證明?;蛘咦约涸谥勒埻腥擞星笥诠ぷ魅藛T時,向請托人索取財物,也得到了財物,但自己是打著工作人員旗號騙取財物,并沒有真正想告訴工作人員并與之共同受賄,也沒有把自己索取財物的行為告知工作人員,請托人后來辦成了事情,與自己索取財物無關,可以家庭財產記錄或工作人員辦事過程作為間接證據(jù)證明。

工作人員可以證明,自己對親屬接受或索取請托人財物的行為確實不清楚,自己不在現(xiàn)場,請托人沒有告訴自己,親屬也沒有告訴自己,也沒有受賄慣例,可以質證;或者從親屬取得請托人財物起,到請托人與自己所在單位形成公務關系止的期間里,自己沒有與親屬進行任何聯(lián)系,既沒有回家也沒有通過電話,親屬也沒有來過,有值班記錄、電話清單和同事證言證明?;蛘哒埻腥穗m然告訴了自己送給親屬禮物的情況,但當時自己堅決拒絕,嚴辭批評,要求請托人將財物取回后再來辦事,請托人后來謊稱取回了財物,自己才按正常程序為請托人辦理相關事務;或者雖然親屬告訴了自己接受請托人財物的事實,但自己堅決不同意,要求親屬退回財物,并事后追問此事,親屬謊稱已經退回財物,確實不知道親屬撒謊,可以質證,或以第三人證言證明。或者自己確實知道親屬接受了他人財物,自己也按程序為請托人辦理了相關事務,但是一直認為親屬與請托人之間的行為是人情往來,有請托人與親屬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