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1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_第1頁
專題11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_第2頁
專題11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_第3頁
專題11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_第4頁
專題11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1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含答案+原卷版)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真題專項匯編(全國版)

專題11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

(2024·遼寧·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3月1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西游大觀園——跨學科整本書閱讀課程展"在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開展。展覽呈現(xiàn)了五年級上學期以語文學科為主體,帶動其他學科共同構建的《西游記》跨學科閱讀課程。有的孩子說:“我特別喜歡《西游服飾美學》這節(jié)課,從服飾的顏色設計可以看人物的地位、個性,感覺很新鮮!”在大觀園觀摩中,不少教師感言:“看了這個展覽,感覺跨得很巧,對讀本挖掘得很深。"

跨學科閱讀打破了語文閱讀專屬的思維慣性,挖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表現(xiàn)性任務啟發(fā)閱讀、思考、表達。

(選自《中國教師報》,有刪改)

【材料二】

隨著季節(jié)氣候而發(fā)生變化的自然現(xiàn)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們?yōu)槲锖颉V袊糯姼柚邪锖蛸Y料,具有科學價值。

緯度越低,物候越早。例如:

吳融:“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①郊原尚朔風。”(長治)

錢起:“二月黃鶯飛上林,春城禁曉陰陰。"(長安)

李商隱“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具有情?!保ǔ啥迹?/p>

柳宗元:“宦臣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州)

地勢越高,春來越遲。例如: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九江)

【注釋】①二月:與下文的“二月"都指農(nóng)歷二月,相當于公歷三月左右。

(選自《語文閑談》,有刪改)

【材料三】

①“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弊怨乓詠矸偶堷S——放風箏就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俗活動。

②“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夸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孩子們沒能把風箏成功放飛!非但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風力不夠,可愛形象躍然紙上。

③看來想把風箏高高飛在天上,絕非易事。

④風力和風向對風箏的升空有決定性影響。風力較大時,適宜放大風箏;風力小時,適宜放小風箏。風力穩(wěn)定時,風箏飛得比較平穩(wěn);風力變化不定時,控制風箏的人就有點兒手忙腳亂。同樣的道理,不斷變化的風向也會對空中的風箏產(chǎn)生影響。

⑤氣溫太高或者太低,人們容易中暑或被凍傷,不適合放風箏。

⑥空氣濕度較大時,風箏身上會吸附許多水汽,導致自重增加,蒙面變軟,加大放飛難度,風箏也容易脫膠或變形,影響放飛效果。

⑦氣壓同樣會影響放風箏。某個區(qū)域為高氣壓所控制時,由于大氣中盛行下沉氣流,風箏不易飛起來。反之,風箏易于飛起。(見圖一)

【材料四】

一時風緊,眾丫鬟都用絹子墊著手放。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籰子一松,只聽“豁喇喇”一陣響,登時線盡,風箏隨風去了。黛玉因讓眾人來放。眾人都說:“林姑娘的病根兒都放了去了,咱們大家都放了罷。"于是丫頭們拿過一把剪子來,鉸斷了線,那風箏都飄飄飄飄隨風而去。一時只有雞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點黑星兒,一會兒就不見了。眾人仰面說道:“有趣,有趣!”

【注釋】①籰(yuè)子:繞線的工具。②放病根兒,一種民俗,“放晦氣"。放風箏時故意剪斷扯線讓風箏飛走,認為可以放走壞運氣。

(節(jié)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紅樓春趣》)

1.對上述材料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學生通過“西游服飾美學”這節(jié)課,能夠從服飾的顏色設計看出人物地位、個性。

B.材料二中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山寺”所在地的地勢低,物候早。

C.材料二中的“花須柳眼"東風日暖”和材料三中的“草長鶯飛"楊柳春煙”等都是物候現(xiàn)象。

D.材料三中“罵天公"表現(xiàn)孩子們的天真可愛;材料四“將籰子一松”表現(xiàn)黛玉放風箏的自如。

2.初春剛開學,某校部分師生將要參加“青少年風箏友誼邀請賽”,帶隊老師與同學們就行程問題進行分析交流。請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及圖二完善交流內容。

老師:經(jīng)多方面考慮,我們此次將前往長治、西安、成都、柳州參加比賽,最先舉行比賽的城市是柳州,誰知道為什么呢?學生甲:我知道,柳州現(xiàn)在天氣適宜,讓我聯(lián)想到相關的詩句是;還想知道最后舉行比賽的是哪個城市?學生乙:我認為是_____________,因為物候知識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_。老師:大家說的很有道理,當四月初完成所有比賽返回遼寧時,我們可以相約共賞春花。

3.風箏友誼邀請賽歸來后,大家對《紅樓春趣》中的“趣”有了新的思考,借助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及圖一,助力他們完成下面的探究提綱。

“跨界·紅樓·問趣"探究提綱一、民俗閑“趣”:二、氣象理“趣":風力較大;風向穩(wěn)定;氣溫、濕度適宜;_________________。三、跨界妙“趣”:

【答案】1.B2.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長治緯度越高,物候越晚。3.放風箏的民俗活動,《紅樓春趣》眾人放風箏的場景氣壓適宜將文學與氣象學、物理學等學科相結合,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細節(jié)和內涵,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和智慧。

【解析】1.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和辨析。

B.根據(jù)材料二“地勢越高,春來越遲。例如: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知,詩句表示的是“山寺”的地勢較高,物候較遲;

故選B。

2.本題考查材料信息篩選。

第①空:根據(jù)材料二“柳宗元:‘宦臣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官場上的失意和寄居他鄉(xiāng)的憂思一起涌上心頭,陽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樣,令人心意凄迷。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樹葉落滿庭院,黃鶯的啼叫也顯得十分嘈雜。)’(柳州)"可知,表現(xiàn)柳州天氣環(huán)境的句子是: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第②③空:根據(jù)圖二可知,舉行比賽的城市從南到北依次是:柳州、成都、西安、長治,期中柳州緯度最低,長治緯度最高,所以最后舉辦比賽的城市是長治;結合材料二“緯度越低,物候越早”可知,長治是四個城市中緯度最高的,最后舉行比賽,原因是緯度越高,物候越晚,春天來得越晚,放風箏比賽就會越晚舉行。據(jù)此作答即可

3.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

第①空:根據(jù)材料三第①段“自古以來放紙鳶——放風箏就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俗活動"可知,放風箏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民俗活動,《紅樓春趣》的民俗趣則體現(xiàn)在眾人放風箏的場景上;

第②空:根據(jù)材料三第④段“風力和風向對風箏的升空有決定性影響。風力較大時,適宜放大風箏”“風力穩(wěn)定時,風箏飛得比較平穩(wěn)"第⑤段“氣溫太高或者太低,人們容易中暑或被凍傷,不適合放風箏”第⑥段“空氣濕度較大時,風箏身上會吸附許多水汽……"第⑦段“氣壓同樣會影響放風箏”可知,影響放風箏的因素有風力、風向、氣溫、空氣濕度以及氣壓,根據(jù)題干“風力較大;風向穩(wěn)定;氣溫、濕度適宜"可知,最后可填:氣壓適宜;

第③空:根據(jù)材料四“一時風緊,眾丫鬟都用絹子墊著手放。黛玉見風力緊了,過去將籰子一松……一會兒就不見了”可知,《紅樓夢》是一部文學作品,《紅樓春趣》中放風箏的場景是文學性的描繪,材料三分析了影響放風箏的氣象要素:風力、風向、氣溫、空氣濕度以及氣壓,屬于氣象學和物理學知識,所以跨界妙趣是指:將文學與氣象學、物理學等學科相結合,體現(xiàn)了跨界閱讀的妙趣,不僅豐富了我們的閱讀體驗,也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據(jù)此作答即可。

(2024·陜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周】

1963年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qū)黃村鎮(zhèn)的何尊,高39厘米,口徑28.6厘米,重14.6千克,是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1975年,考古學家在銅尊內壁底部發(fā)現(xiàn)了銘文,共122字。依照銘文,判斷這是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青銅器,于是命名為“何尊”。考古學家在銘文里發(fā)現(xiàn)“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關于“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宅茲,是居住在這里的意思。當時,在城邦的中心會樹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來;家園需要有護域河阻擋外來入侵,并在軍隊的護衛(wèi)下才能得以安寧,因此金文的“國”字有兵戈守護。尊里的“中國"所指的是當時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在現(xiàn)在的洛陽一帶。

3000年歷史演進,“中國”一詞從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義,繼而又被賦予了王朝統(tǒng)治正統(tǒng)性的意義。直到清末,“中國"一詞被用作國名正式出現(xiàn)在官方文書當中。

(摘編自《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

【材料二秦】

秦始皇帝陵一號銅車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的西側。一號銅車馬是傘蓋高車,高152厘米,長225厘米,相當于真車馬的一半,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形體最大的陪葬車馬。車輿、駟馬、配飾一應俱全。車馬以青銅制造,馬身佩戴金銀裝飾的配件,局部施以彩繪,車體附件多以工整的幾何紋為主要裝飾紋樣。這輛銅車馬重量超過一噸,然而它并非凝固的雕塑,而是由3000多個零部件組成的靈敏機械,數(shù)量龐大、形狀各異的零件挑戰(zhàn)了金屬鑄造與組裝的技藝。修長或大體量的構件采用空心鑄造法,寬而薄的則使用鑄鍛結合的工藝。復雜的組件被分解成簡單的元件單獨制作,再通過活頁、子母扣、銷釘或紐環(huán)連接合為整體。嚴密拼接的青銅車馬再現(xiàn)了大秦制造的優(yōu)良品質。

(摘編自《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

【材料三漢】

這套象牙算籌出土于陜西省旬陽縣佑圣宮一號漢基,共28枚,粗細均勻,長短劃一。中國古代用于記數(shù)和計算的算籌,不僅有考古發(fā)現(xiàn)的實物,而且有文獻記載。老子《道德經(jīng)》曰“善數(shù)不用籌策”,說明“籌策"是計算的方法。

算籌記數(shù),有縱和橫兩種方式。在縱式當中,表示一到五的時候,豎著擺放的每一根算籌都代表一。而六到九,則用橫放的一根代表五,余下的算籌縱放在下面。橫式則相反。表示一個數(shù)字,最多使用算籌數(shù)量不超過五。在表示多位數(shù)時,則將各位數(shù)碼由高位到低位,從左到右橫列,而且各位數(shù)碼必須縱橫相間。有“零”時,用空位表示。掌握了這一方法,不論多大的數(shù)字,都可以用算籌表示出來。使用算籌進行適算,遵循十進制“是十進一,借一當十"的原則。掌握了十進制為基礎的記數(shù)和適算規(guī)則,當時人們可以利用算籌來解決土地開墾、糧食置換、徭役安排等實際需求。到了明代,算籌被算盤完全取代。

(摘編自《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

【材料四唐】

唐彩繪十二生宵俑,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共12個,樣式豐富,動物頭人身,身披唐時流行的寬袖長袍。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時間之神,十二生肖的排序與地支相對。當子、丑、寅、卯,變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后,計時法因我們熟悉的動物而變得更加簡單易記,具有人情味。十二生肖對應著十二時辰、十二個月十二年,與我們未曾有一刻的分離。生肖計時的習俗歷經(jīng)千年流傳至今,當生肖與出生年份對應,我們便擁有了與生俱來的屬相。十二種動物從守護神變?yōu)榕惆檎撸覀儾粌H被生肖守護也被生肖影響,生活在被生肖護佑和象征的世界里。

十二生肖可能形成于商代以后秦漢以前,已伴隨我們走過了幾千年,它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標識,而是中華兒女骨髓里的文化基因。

(摘編自《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

4.秦陵一號銅車馬的車馬用青銅制造,其制造技藝有哪些?請依據(jù)【材料二】列舉。

5.寫出下面算籌記數(shù)所表示的一個三位數(shù),并結合【材料三】說明理由。

6.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始皇帝陵一號銅車馬、算籌記數(shù)和運算規(guī)則、十二生肖與地支對應計時法,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B.“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何尊銘文。“中國"一詞經(jīng)歷漫長的演進,到清末被用作國名正式出現(xiàn)在官方文書中。

C.秦陵一號銅車馬車輿、駟馬、配飾一應俱全,是用青銅鑄造的外觀逼真的仿馬匹、車體形狀的模型,有真車馬一半大小。

D.出土于陜西西安的唐彩繪十二生肖俑,是十二生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影響人們生活的證明。

【答案】4.金屬鑄造技藝,金屬組裝技藝。或:空心鑄造法,鑄鍛結合5.518這是用縱橫相間的辦法表示多位數(shù)。百位上五根算等縱主表示5,十位上一根算籌橫放表示1;個位上一根橫放,其余三根在下面,表示8.6.C

【解析】4.本題考查材料信息篩選與概括。

根據(jù)材料二“這輛銅車馬重量超過一噸,然而它并非凝固的雕塑,而是由3000多個零部件組成的靈敏機械,數(shù)量龐大、形狀各異的零件挑戰(zhàn)了金屬鑄造與組裝的技藝”可提煉出技藝為:金屬鑄造技藝,金屬組裝技藝。

根據(jù)材料二“修長或大體量的構件采用空心鑄造法,寬而薄的則使用鑄鍛結合的工藝。復雜的組件被分解成簡單的元件單獨制作,再通過活頁、子母扣、銷釘或紐環(huán)連接合為整體"可提煉出技藝為:空心鑄造法,鑄鍛結合技藝。

5.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理解。

根據(jù)材料三“算籌記數(shù),有縱和橫兩種方式。在縱式當中,表示一到五的時候,豎著擺放的每一根算籌都代表一。而六到九,則用橫放的一根代表五,余下的算籌縱放在下面。橫式則相反?!薄霸诒硎径辔粩?shù)時,則將各位數(shù)碼由高位到低位,從左到右橫列,而且各位數(shù)碼必須縱橫相間。"可知,圖片中最左邊是五根豎放的算籌,代表數(shù)字“5”,中間是一根橫放的算籌,因為多位數(shù)在表達時需要縱橫相間,百位是“縱式"的標達,那么十位應是“橫式”的表達,那么橫放的一根算籌代表數(shù)字“1";個位又應該是“縱式”的表達,結合“而六到九,則用橫放的一根代表五,余下的算籌縱放在下面"可知,圖片上的算籌一根橫放,剩余三根豎放,代表數(shù)字“8”,綜合以上分析可知,圖片算籌所表示的三位數(shù)是:518。

6.本題考查文章信息篩選。

C.“有真車馬一半大小"表述有誤。根據(jù)材料二“一號銅車馬是傘蓋高車,高152厘米,長225厘米,相當于真車馬的一半”,可知,原文是指銅車馬可能比真車馬大也可能比真車馬小一點,不是非常確定的一半大??;

故選C。

(2024·江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普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guī)劃綱要(2021—2035年)》《“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fā)展規(guī)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相繼印發(fā),健康科普等行業(yè)科普工作機制日趨完善,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全國科普日等品牌活動定期開展,形成了科普工作創(chuàng)新升級的生動局面。

②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為社會公眾送上豐富多彩的科普大餐,如近距離觀看月壤、嫦娥五號返回器實物,體驗火箭發(fā)射、月地駕駛和空間站生活,了解數(shù)字技術如何為兵馬俑做“體檢"等。

③此次全國科普日活動主場設在北京首鋼園。為引導和培養(yǎng)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主場活動還專門打造了“科學教育做加法”板塊,為青少年、科技教師搭建科學教育實踐交流的平臺。

(摘編自2023年5月29日《人民日報》、2023年9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材料二:

①據(jù)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記者溫競華)記者22日從中國科技館獲悉:至2023年5月,中國流動科技館項目全國巡展已實施12年,科普大篷車項目已實施23年,兩個流動科普項目累計服務公眾超過5億人次,有力促進了我國科普公共服務均等化。

②流動科技館和科普大篷車是中國科協(xié)為解決基層科普設施短缺問題、推動實現(xiàn)全國科普公共服務公平普惠而啟動的流動科普項目。

③據(jù)介紹,中國流動科技館項目于2011年啟動,主要為尚未建設實體科技館、科學教育資源不充足的縣級地區(qū)公眾提供免費科學教育服務,用流動的科普設施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館送到公眾的“家門口"。截至今年4月,流動科技館已服務公眾1.71億人次,配發(fā)流動科技展覽資源658套,在全國1888個縣級行政區(qū)巡回展出5686個站點。

④科普大篷車項目于2000年啟動,主要面向基層尤其是鄉(xiāng)村地區(qū)開展科普公共服務,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4月,科普大篷車累計開展活動39.1萬次,行駛里程5373.2萬公里,服務公眾3.38億人次。

(摘編自2023年5月23日《人民日報》)

材料三:

①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②中國科協(xié)近日發(fā)布的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

③要知道,我國人口規(guī)模大,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基礎弱、底子薄,2010年這個數(shù)字僅為3.27%。經(jīng)過十年努力,2020年達到10.56%,而超過10%是創(chuàng)新型國家人力資源所普遍具備的重要特征。

④如今,網(wǎng)民熱議“中國天眼"愛達·魔都號”等大國重器的新進展;偏遠村小里,山里娃也飛上了無人機、學起了編程……

⑤每一個百分點的提升都來之不易?!鞍凑諊H通行的測評標準,僅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20%。2023年我國達到14.14%,實現(xiàn)了從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為邁向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夯實了科技人力資源基礎。"調查牽頭單位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如是介紹。

(摘編自2024年4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7.下列對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歸納、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述材料展現(xiàn)了2000年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fā)展科普事業(yè)的舉措及取得的成就。

B.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鮮明,為社會公眾送上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大餐。

C.材料二報道了我國流動科普項目累計服務公眾超5億人次的事實。

D.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持續(xù)提高,已位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

8.中學生應如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請你結合材料內容和生活實際提出建議。

【答案】7.D8.示例: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樹立科學思想,掌握科學方法,多了解科學知識;要積極參加科普活動,增強科學體驗:要運用科學思想去理解和判斷事物,并解決實際問題。

【解析】7.本題考查內容的辨析。

D.根據(jù)材料三第⑤段“按照國際通行的測評標準,僅有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超過20%。2023年我國達到14.14%,實現(xiàn)了從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為邁向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夯實了科技人力資源基礎”可知,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雖持續(xù)提高,但還未位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本項“已位于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有誤;

故選D。

8.本題考查提建議。

聯(lián)系材料三第①段“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并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科學方法、了解科技知識"運用科學解決問題”的方面提建議;

聯(lián)系材料一第②段“9月17日至23日,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科技自立自強’為主題的2023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集中開展,為社會公眾送上豐富多彩的科普大餐”,可從“積極參加科普活動”的方面提建議;

結合生活實際,還可從“關注科技新聞、閱讀科普書籍、參觀科技館"等方面提出建議。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①培養(yǎng)科學興趣和思維:在學習和生活中,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如觀察、實驗、推理等。

②廣泛學習科技知識:通過閱讀科普書籍、觀看科普視頻等方式,了解前沿科技成果和必要的科技知識。

③注重實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科技實踐活動,如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科學實驗等,提高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④注重交流與分享:與同學、老師交流科學知識和心得,參加科技社團或興趣小組,共同探討和學習。

9.(2024·山西·中考真題)社區(qū)開展“弘揚三晉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宣傳活動。請閱讀下面材料并完成各題。

【一葉錦繡】

山西形似一片綠葉,走進這片樹葉,歷史記憶呼之欲出。這里,有西侯度、匼河、丁村等遺址,是遠古人類發(fā)展的典型印記;這里,坐擁5萬余處不可移動文物、320余萬件(套)可移動文物;這里,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踩一個腳印就能看到歷史,厚重文化是它的亮麗底色。整個山西,就是一座可觸摸、可親近、可對話的“中華文明博物館"。

【一城華章】

山西省高度重視博物館的文化價值、社會功能和現(xiàn)實意義,并通過推動博物館建設,不斷為城市注入新活力。目前,我省已出臺《關于推動新時代山西文物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面支持太原、大同、晉城、臨汾等地建設“博物館之城”。

【一眼千年】

山西省博物院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是全省最大的文化遺產(chǎn)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50余萬件文物,實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龍年來臨,在“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lián)展"活動中,文物“龍形觥”(見下圖)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它是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第一個高峰時期的代表作。

文物名稱:龍形觥時代:商代材質:青銅用途:盛酒的器皿發(fā)現(xiàn)地點:山西石樓縣

【一游難忘】

如今,到博物館打卡已成為新的社會風尚,尤其成為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博物館成為了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向“友好型”發(fā)展。博物館別出心裁的展練方式和VR等先進科技手段的運用,讓文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人們在一次次穿越古今、跨越山海的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歷史的魅力、文明的燦爛,一游難忘。

家鄉(xiāng)文化我宣傳。下面是社區(qū)收集的關于“山西游"的帖子。請你參與志愿服務,按要求回帖。

帖一:為什么把山西叫做“中華文明博物館”?求解答。

——小華(河南)

(1)請根據(jù)【一葉錦繡】中的內容回帖。

帖二:聽說山西博物院館藏文物“龍形觥"很有特點,求具體介紹。

——小夏(蘭州)

(2)請根據(jù)【一眼千年】中的相關內容及“龍形觥”圖片回帖,不少于80字。

帖三:我想和小伙伴們組團來一次“博物館文化行”,去哪里合適?

——小嘉(山東)

(3)作為山西的一名中學生,請你回帖,歡迎小嘉他們組團來山西。

【答案】(1)示例:山西有遠古人類發(fā)展的典型印記,如西侯度等遺址,文物眾多,厚重文化是它的亮麗底色,所以被稱為“中華文明博物館”。

(2)示例:龍形觥是一件造型別致的商代盛酒器皿。它前端像高昂的龍頭,上有兩角,嘴微張,露出利齒。它整體呈舟形,高19cm,長44cm,器蓋上有銅鈕,器下有足,器身上有紋飾,美觀實用。它是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第一個高峰時期的代表作。

(3)寫作提示:①結合四則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詳解】(1)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據(jù)“一葉錦繡"中的“這里,有西侯度、匼河、丁村等遺址,是遠古人類發(fā)展的典型印記”可知,這里有諸如西侯度、匼河、丁村遺址等遠古人類發(fā)展的典型印記;依據(jù)“這里,坐擁5萬余處不可移動文物、320余萬件(套)可移動文物"可知,這里有為數(shù)眾多的可移動或不可移動文物;依據(jù)“這里,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踩一個腳印就能看到歷史,厚重文化是它的亮麗底色”可知,這里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文明歷史,是山西為之驕傲的亮麗底色。依據(jù)上述內容,逐一概括即可。

(2)本題考查圖文轉換的能力。應依據(jù)“一眼千年"表格中關鍵信息和“一眼千年”這一部分中的圖形內容表述即可。綜合上述主要內容表述即可。

示例:龍形觥是一件發(fā)現(xiàn)于山西石樓縣的商代時期盛酒用的青銅器皿。它的整體造型像一只小船,高度是19cm,長度是44cm。其外表光滑,精致美觀。其前部像一個引頸高昂的龍頭,上有兩只角,嘴微微張著,露出利齒,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歷史。器蓋上有一個銅鈕,器的底部有微微凸起的兩只腳。器身上有細膩的紋飾。它是中國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第一個高峰時期的代表作。

(3)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結合四則材料內容表述,并且不少于100字??稍诶斫饷縿t材料主要內容基礎上,篩選出能吸引游客的代表性旅游資源進行概括性介紹。同時表明熱情歡迎的態(tài)度即可。

示例:小嘉,你好!歡迎你和你的朋友們嘉組團來山西。我們這里歷史遺跡眾多,博物館眾多,還有被稱做“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的大同云岡石窟等。在觀賞之余,你們還會聽到許多關于歷史遺跡的典故傳說,享受著山西歷史悠久的文化盛宴,這些還會通過VR等先進科技手段給你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饕餮文化大餐,讓你連連稱奇。當你見到山西省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龍形觥”的時候,一定會嘆為觀止,翹起大拇指……熱情歡迎你和你朋友前來,在穿越古今的體驗中,成為山西是“中華文明博物館"的見證者之一。好客山西歡迎你!

(2024·河南·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科學與藝術

①早在10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茖W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

②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關于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學求真和藝術求美也無須贅言。科學追求的美主要是和諧之美和簡潔之美。至于藝術求真,是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感悟把事物的本質揭示出來,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作原則。

③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chuàng)新性是最主要的。只不過在藝術那里把創(chuàng)新性叫作“藝術風格"。例如,李白的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是浪漫主義風格;杜甫的詩則“深沉蘊蓄,抑揚曲折”,是現(xiàn)實主義風格。

④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chuàng)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彼J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數(shù)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

⑤科學與藝術在人類早期是統(tǒng)一的,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才逐步分化。福樓拜早在19世紀中葉就預言:“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會合。"科學與藝術的相互交融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文化發(fā)展的特征之一。

⑥藝術的科學化已經(jīng)逐步成為現(xiàn)實,很多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僅要對現(xiàn)有科學或技術的神奇富有想象,而且要大膽設想和預測科學技術未來可能的走向,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fā)青少年的想象力。

(摘編自嚴加安《科學與藝術》)

【文本二】

①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chuàng)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但是,杰出人才對于自己去追求創(chuàng)新有著更為高遠的想法。邱成桐院士認為,數(shù)學的美和藝術的美是相通的,真和美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讓數(shù)學家不停鉆研的動力。

②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xiàn)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在這種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出的科研成果,通常具有典范的價值。

(摘編自沈致隆《科學與藝術的聯(lián)系和交融》)

10.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11.科學研究怎樣才能創(chuàng)新?請結合文本一第④段和文本二簡要概括。

12.下面的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磁流體藝術:綻放》是2024年“第六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它以視頻形式呈現(xiàn)了納米級的磁性顆粒形成的磁流體,在磁力、重力和張力的共同作用下自由流淌所產(chǎn)生的優(yōu)美造型。視頻畫面呈現(xiàn)的造型如同綻放的花蕾,又似翩翩起舞的精靈。

【答案】10.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11.需要科學研究者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有堅強的意志,探究和追求美。12.能?!袄碛伞笔纠骸洞帕黧w藝術:綻放》這一作品用美麗的視頻畫面展現(xiàn)磁流體流淌所產(chǎn)生的優(yōu)美造型,既向大眾普及了磁流體的相關科學知識,又讓大眾感受到藝術之美,這與第⑥段中“科普要藝術化"(“科學要藝術化”)的觀點相符。

【解析】10.本題考查段落的作用。

根據(jù)第①段“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可知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同時提出“科學與藝術有什么共性”這個問題。根據(jù)第②段“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第③段“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chuàng)新性是最主要的”可知②③段都是回答第①段的問題。故第①段的作用概括為: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

11.本題考查對材料的理解與概括。

根據(jù)文本一第④段“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chuàng)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長期的知識積累,有豐富的想象力;根據(jù)文本二第①段“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chuàng)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堅強的意志;根據(jù)文本二第②段“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xiàn)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可知:科學研究需要科學研究者有對美的探究和追求能力。

12.本題考查分析論據(jù)和論點關系的能力。

根據(jù)文本一第⑥段“藝術的科學化已經(jīng)逐步成為現(xiàn)實,很多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fā)青少年的想象力"可知作者的兩個觀點:一是藝術要科學化;二是科學要藝術化。《磁流體藝術:綻放》這一作品用美麗的視頻畫面展現(xiàn)磁流體流淌所產(chǎn)生的優(yōu)美造型,既向大眾普及了磁流體的相關科學知識,又讓大眾感受到藝術之美,這與第⑥段中“科普要藝術化”(“科學要藝術化")的觀點相符。故這一段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

(2024·福建·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木刻屬于木板畫,也稱作板畫或刻畫,普通就稱作木刻。

②木刻的材料當然是木材。木材以梨、棗、白楊最為合適。這幾種木材的質地都比較細密。

③木刻最主要的工具當然是刻刀。刻刀大致分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偏刀,一種是角刀。偏刀用來刻凸起的線條,把大片的木質鏟去,剩下凸起的線條。角刀是三角形的,為了使用的方便,又有大小寬狹各種形式,都用來刻凹陷的線條。

④有了木板和刀,就可以動手刻了。木板有時候該用橫斷面的,有時候該用縱剖面的,大凡刻精細的畫,就得用橫斷面的。因為橫斷面的木紋比較細。普通木刻就用縱剖面的。前者稱為木口木刻,后者稱為木面木刻。

⑤木板先要磨光,涂上一層墨,又用鉛筆在上面把畫稿打好,然后動刀。

⑥把圖畫直接畫在紙上,也就算了,為什么還要經(jīng)過刻木的手續(xù)?這不是浪費嗎?不,木刻非但不浪費,還具備著更經(jīng)濟的條件。普通一張圖畫,常常為一個人獨占,供少數(shù)人欣賞。木刻畫卻可以拓成許多許多張,供許多許多人欣賞。另一方面,木刻畫具有明快、樸素、有力的特色,在藝術上有它獨特的價值。

(摘編自葉圣陶《木刻》)

材料二:

學生在創(chuàng)作一幅完整木刻版畫之前,首先要繪制作品的初稿,通過“鏡像”的形式把初稿畫到木刻板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繪制結束以后,需要刻制圖形,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刀具,刻制不同的圖案和形象,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刻制結束后,需要把圖形印制到紙張上,同樣的圖形,不同的壓力,可以呈現(xiàn)出的形象、紋理和細節(jié)效果完全不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選擇能力。

(摘編自羅公染《刀筆刻繪新時代》)

材料三:

《回憶延安》是古元(1919—1996)同志在20世紀70年代創(chuàng)作的原拓木刻套色紙本版畫,長方形,寬60厘米,長80厘米,畫面主題色調為黃色、藍色和綠色,生動精細地展現(xiàn)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寶塔山下、延河之濱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史詩般畫卷。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美術老師要求摹刻古元版畫《回憶延安》。請你完成以下相關的語文任務。

任務一:把握內容

13.根據(jù)下面三個關鍵詞,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你體會到的這幅版畫的情境。

關鍵詞:寶塔山延河抗戰(zhàn)軍民

任務二:說明意義

14.在你看來,摹刻這幅版畫有什么意義?請結合以上材料簡要分析。

任務三:明確工序

15.下列有關版畫《回憶延安》摹刻工序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根據(jù)版畫的線條特點選用適當?shù)牡毒?。B.動刀前把臨摹的畫稿打在磨光的木板上。

C.選擇木面木刻技法在木板縱剖面刻制。D.把圖形拓印到紙上要選好顏色,控制好壓力。

【答案】13.示例:清澈的延河水倒映著雄偉的寶塔山,在革命圣地延安城下緩緩淌過。意氣風發(fā)的騎兵連出城巡邏,運糧隊滿載而歸,抗戰(zhàn)軍民歡快的歌聲響徹云天。遠處,我仿佛看到一隊燃燒著希望的青年,正走向這城門。14.①進一步體認木刻之美;②提高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③親敬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并傳承革命精神。15.C

【解析】13.本題考查畫面描繪。

根據(jù)古元版畫《回憶延安》展現(xiàn)的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寶塔山下、延河之濱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容,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上“塔山、延河、抗戰(zhàn)軍民"三個關鍵詞,描繪出你體會到的這幅版畫的情境即可。

示例:遠處高高的寶塔山莊嚴肅穆,近處清澈的延河水靜靜地流淌,抗日軍民熱情高漲,有的在運送糧食,有的在河邊洗衣,有的在騎馬巡邏,一派繁忙景象。

14.本題考查內容概括。

根據(jù)材料一⑥段“木刻畫卻可以拓成許多許多張,供許多許多人欣賞。另一方面,木刻畫具有明快、樸素、有力的特色,在藝術上有它獨特的價值”可知,進一步體認木刻之美;

根據(jù)材料二“首先要繪制作品的初稿……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繪制結束以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刻制結束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選擇能力"可知,提高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根據(jù)材料三“《回憶延安》……生動精細地展現(xiàn)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寶塔山下、延河之濱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史詩般畫卷”③親敬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并傳承革命精神。

15.本題考查拓展運用。

C.說法不正確。根據(jù)材料三“原拓木刻套色紙本版畫,長方形,寬60厘米,長80厘米,畫面主題色調為黃色、藍色和綠色,生動精細地展現(xiàn)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寶塔山下、延河之濱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史詩般畫卷"可知,《回憶延安》內容豐富,雕刻細膩,結合材料一④段“木板有時候該用橫斷面的,有時候該用縱剖面的,大凡刻精細的畫,就得用橫斷面的。因為橫斷面的木紋比較細。普通木刻就用縱剖面的”可知,應使用橫斷面的木刻技法,而非“木板縱剖面刻制"。

故選C。

(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航天種子谷里,學生們興高采烈地聽著講解,時不時舉手提問;3D打印實驗室里,他們觀察、記錄,不時發(fā)出驚嘆聲……

②這生動的場景近日發(fā)生在廣東省東莞市,孩子們正參加科普研學活動,感受科學魅力,享受探索樂趣。2023年,東莞大力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鼓勵學校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置身科普基地,沉浸式體驗科學的魅力。一年來,東莞積極推動市內學校利用科學教育資源,開展科普研學活動約500場次。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材料二

①“研學旅行在中國”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儀式上,幾位嘉賓圍繞“研學旅行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②甲(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青少年的成長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研學旅行具有教育功能,其顯著特點有:第一是實踐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是一個群體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③乙(某文物部門負責人):游三孔,知天下。我們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等以儒家文化體驗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

④丙(某校校長):研學旅行,要作為課程來開發(fā),當作一種沒有教室、沒有校門的社會大課堂來開發(fā),讓學生在研學中體驗、總結、反思。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講,主要是:一、根據(jù)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校辦學理念及育人目標,確立主題,使研學旅行具有教育性。二、合理規(guī)劃,保證系統(tǒng)性。三、強化管理,確保安全性。四、自愿選擇,保證多樣性。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材料三

①學生面對的真實世界是一個不分學科的整體,傳統(tǒng)分科教學已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旨在圍繞跨學科的核心概念,形成調動多學科知識,讓學生通過問題發(fā)現(xiàn)和問題解決,在沉浸式體驗中完成多學科知識的結構化融合,在“游"中了解國情、世情,開闊眼界;在“研”中增長見識,提升素養(yǎng),涵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②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首要原則是融合性與系統(tǒng)性。融合性包括凸顯“研學"與“旅行”的融合、“學之科學性"與“游之趣味性”的融合、“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合、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系統(tǒng)性旨在避免把跨學科變機械的學科拼盤,一方面強調問題的整合,即在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要運用的知識、能力、價值和高階思維;另一方面強調主題的綜合,歸納不同問題的共同屬性,以統(tǒng)一的主題橫向連接不同學科。

(摘編自《大主題引領下的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研究》)

16.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莞大力推進研學活動,鼓勵學生走出校園,置身科普基地,感受科學魅力。

B.東莞和曲阜研學活動有效整合當?shù)刭Y源,開展了豐富而各具特色的研學活動。

C.研學旅行的主要教育功能就是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

D.研學旅行的課程開發(fā)應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學校辦學理念、育人目標來確立主題。

17.根據(jù)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東莞市中小學開展的科普研學活動受到學生歡迎,是因為將科學性與趣味性相融合。

B.開發(fā)跨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可解決分科教學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問題。

C.“曲阜模式"在“游”中體驗文化,開闊眼界,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D.跨學科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將“研學"與“旅行”融合,即可避免機械的學科拼盤。

18.子瞻中學擬開展“山水文化"研學旅行,請你從以下路線中選擇一條,仿照示例,結合材料內容設計你的研學方案。

①文化之旅:子瞻中學→李密故里→彭祖山→三蘇祠→子瞻中學

②山水之旅:子瞻中學→煙雨柳江→瓦屋山→黑龍灘→子瞻中學

示例:

我的研學LOGO我的研學方案

我選擇竹文化研學旅行路線。①研學目的:以竹為主題,連接語文、美術、生物等學科,提升素養(yǎng)。②研學內容:舉辦竹知識趣味搶答賽;收集并誦讀蘇東坡關于竹的詩詞,感受竹的品質;竹林寫生。

【答案】16.C17.A18.示例:

我的研學方案

我選擇文化研學旅行路線。

①研學目的:以文化為主題,連接語文、美術、歷史等學科,提升素養(yǎng)。

②研學內容:舉辦說說名人故事的故事會;收集并誦讀三蘇和李密的文學作品,來了解當?shù)孛说奈膶W成就;在彭祖山寫生,領會當?shù)鬲毺仫L景。

【解析】16.本題考查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C.結合材料二第②段“青少年的成長是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研學旅行具有教育功能,其顯著特點有:第一是實踐體驗性,第二是群體性。研學旅行是一個群體外出的實踐體驗,這是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和途徑”,可知:研學旅行顯著特點是,實踐體驗性和群體性;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種方式和途徑。由此可見,文章并沒有提及到研學旅行主要教育功能就是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本項說法不當;

故選C。

17.本題考查篩選文本信息。

B.結合材料三第①段“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旨在圍繞跨學科的核心概念,形成調動多學科知識,讓學生通過問題發(fā)現(xiàn)和問題解決,在沉浸式體驗中完成多學科知識的結構化融合,在‘游’中了解國情、世情,開闊眼界;在‘研’中增長見識,提升素養(yǎng),涵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可知:開發(fā)跨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是為了提升學生素養(yǎng),涵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本項的“解決分科教學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問題"說法不當;

C.結合材料二第③段“游三孔,知天下”“我們圍繞研學旅行全面整合資源,針對學生推出成人禮、拜師禮、開筆禮等以儒家文化體驗為主的研學課程體系,不斷打造研學旅行‘曲阜模式’"可知:“曲阜模式”在“游"中體驗文化,開闊眼界,但并沒有體現(xiàn)出“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本項分析不當;

D.結合材料三第①段“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fā),旨在圍繞跨學科的核心概念”,第②段“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的首要原則是融合性與系統(tǒng)性”“融合性包括凸顯‘研學’與‘旅行’的融合"系統(tǒng)性旨在避免把跨學科變機械的學科拼盤”,可知:跨學科研學旅行課程開發(fā),“研學"與“旅行”融合屬于研學旅行融合性,系統(tǒng)性旨在避免把跨學科變機械的學科拼盤;但并沒有提及到即可避免機械的學科拼盤,本項分析不當。

故選A。

18.本題考查仿寫和材料拓展。

結合材料三第①段“在‘游’中了解國情、世情,開闊眼界;在‘研’中增長見識,提升素養(yǎng),涵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可知:研學不僅能使學生開闊眼界,還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提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結合材料三第②段“‘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合、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融合”“一方面強調問題的整合,即在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的過程中,要運用的知識、能力、價值和高階思維;另一方面強調主題的綜合,歸納不同問題的共同屬性,以統(tǒng)一的主題橫向連接不同學科”,可知:研學有利于學生運用的知識、能力、價值和高階思維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用統(tǒng)一的主題橫向連接不同學科,去歸納不同問題的共同屬性。

仿照“示例,我選擇竹文化研學旅行路線。①研學目的:以竹為主題,連接語文、美術、生物等學科,提升素養(yǎng)。②研學內容:舉辦竹知識趣味搶答賽;收集并誦讀蘇東坡關于竹的詩詞,感受竹的品質;竹林寫生”,要先寫研學路線,再寫研學目的,最后寫研學內容。

示例:

(1)我選擇文化研學旅行路線。

①研學目的:以文化為主題,連接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提升素養(yǎng)。

②研學內容:舉辦古文背誦比賽,了解李密和三蘇的文學成就;參觀李密故居,朗誦《陳情表》,體會李密的崇高人格;參觀彭祖山,了解這座山的命名來歷;參觀三蘇祠,了解當?shù)貧v史悠久的文化,增進地區(qū)自豪感。

(2)我選擇山水研學旅行路線。

①研學目的:以山水為主題,連接語文、美術、地理等學科,提升素養(yǎng)。

②研學內容:舉辦古文山水詩歌趣味搶答賽,了解古今詩人是如何描寫壯麗河山;參觀煙雨柳江,瓦屋山,黑龍灘,說說這三個地方的地理特點;在黑龍灘上寫生,體會美好的自然美景。

(2024·北京·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給使用漢字寫作帶來了便利,卻對漢字書寫提出了挑戰(zhàn)。這是因為計算機輸入只要求辨識、選用漢字,而漢字書寫還要求筆畫正確、結構完整。近年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漢字書寫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

材料二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xiàn)象,被稱為“幾乎有了":很多人想問題或寫字的時候,問題的答案、要書寫的字形出現(xiàn)在自己的頭腦里,一閃而過,但又沒有抓住。有時候,人們拿起筆寫字,雖然對某個字或詞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就是無法正確地寫出來。這種現(xiàn)象在漢字書寫中更為明顯。。漢字系統(tǒng)中,很多形聲字的字形相近,如“朱”字與不同的偏旁組合,可以組合成“株"珠”“銖"等。有些指事字僅是個別筆畫的位置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礎上添加一筆,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把握漢字的結構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

材料三

人類的記憶可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準確識記、正確書寫漢字,需要將對漢字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根據(jù)研究,初次學習之后,間隔性地重復學習有助于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時間間隔和記憶保持數(shù)量的關系如表所示。

表時間間隔和記憶保持數(shù)量的關系

時間間隔(小時)記憶保持數(shù)量(%)遺忘數(shù)量(%)

0.3358.241.81

144.255.8

8.835.864.2

2433.766.3

24×227.872.2

24×625.474.6

24×3121.178.9

根據(jù)記憶保持的規(guī)律,合理安排復習的時間間隔,能夠提高漢字識記、書寫的準確度。多寫、多看都是復習漢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寫漢字比注視漢字更有利于準確識記漢字;在漢字識記方面,手寫筆記的學生往往比用鍵盤打字的學生更具優(yōu)勢。

19.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對漢字書寫提出了挑戰(zhàn)。

B.“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聲字容易被區(qū)分。

C.表1顯示,距初次學習后的時間間隔短,記憶保持數(shù)量多。

D.相較于注視漢字或使用鍵盤打字,手寫漢字更有利于識記。

20.根據(jù)材料二的內容,在文中橫線處補寫一句話。下列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

B.這是因為漢字的筆畫簡單

C.這與漢字特點有一定的關聯(lián)

D.這可以規(guī)避漢字書寫的問題

21.從上述三則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漢字書寫的準確性,可以從①、②、③三方面下功夫。

【答案】19.B20.C21.①語文課程和教學引導;②把握漢字結構特點;③強化對漢字的長時記憶(多寫、多看、多復習)

【解析】19.本題考查信息篩選與辨析。

B.結合材料二“心理學上有一種現(xiàn)象,被稱為‘幾乎有了’:很多人想問題或寫字的時候,問題的答案、要書寫的字形出現(xiàn)在自己的頭腦里,一閃而過,但又沒有抓住”,可知:“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是指在書寫漢字時,腦子里有一閃而過的印象,但又無法正確書寫;結合“把握漢字的結構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可知字形相近的形聲字要把握漢字的結構特點,才能更好的去區(qū)分。選項理解有誤。

故選B。

20.本題考查句子銜接。

結合材料二“心理學上有一種現(xiàn)象,被稱為‘幾乎有了’:很多人想問題或寫字的時候,問題的答案、要書寫的字形出現(xiàn)在自己的頭腦里,一閃而過,但又沒有抓住”可知“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是指在書寫漢字時,腦子里有一閃而過的印象,但又無法正確書寫的現(xiàn)象,這是在描述“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定義并強調在漢字書寫中尤為明顯。結合材料后半段“漢字系統(tǒng)中,很多形聲字的字形相近……"可知舉例說明要把握漢字的結構特點,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畫線處需要的是什么原因導致“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在漢字書寫中尤為明顯,結合后半段材料分析“漢字的結構特點”是此現(xiàn)象的原因。

故選C。

21.本題考查材料篩選與概括。

結合材料一“近年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漢字書寫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重要方面。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文教學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可知語文課程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故可加強語文教學;

結合材料二“把握漢字的結構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幾乎有了’的現(xiàn)象”可知不同的漢字根據(jù)結構特點去識記能更好的記住寫法,故可提煉:把握漢字結構特點;

結合材料三表格可知,間隔時間越長,記憶保持數(shù)量越少,遺忘數(shù)量越多,結合“合理安排復習的時間間隔,能夠提高漢字識記、書寫的準確度。多寫、多看都是復習漢字的有效方法"手寫漢字比注視漢字更有利于準確識記漢字;在漢字識記方面,手寫筆記的學生往往比用鍵盤打字的學生更具優(yōu)勢”可知可采用多寫、多看、多用手寫的方法來提升漢字的準確性,即加強長時記憶。

(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節(jié)選自葉圣陶《蘇州園林》)

材料二:

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經(jīng)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頤和園樂壽堂差不多四邊都是窗子,周圍粉墻列著許多小窗,面向湖景,每個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畫。而且同一個窗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這樣,畫的境界就無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幾上閑,

數(shù)竹窗外碧。

簾戶寂無人,

春風自吹入。

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jīng)過窗子又和外邊聯(lián)系起來了。沒有人出現(xiàn),突出了這個小房間的空間美。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

(節(jié)選自宗白華《美學散步》,有刪減)

材料三:

游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墻和廊子。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墒菈Ρ谏嫌写u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shù)奈恢醚b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節(jié)選自葉圣陶《蘇州園林》)

材料四:

“庭院深深深幾許”。大概隨著晚期封建社會中經(jīng)濟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園林藝術日益發(fā)展。顯示威嚴莊重的宮殿建筑的嚴格的對稱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擬和接近自然山林為目標的建筑美出現(xiàn)了??臻g有暢通,有阻隔,變化無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xiàn)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與山水畫的興起大有關系,它希求人間的環(huán)境與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它追求人為的場所自然化,盡可能與自然合為一體。它通過各種巧妙的“借景”“虛實"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連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進在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說其中真實的小橋、流水、“稻香村”了。

(節(jié)選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22.下列關于以上材料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的古典建筑都是左右對稱的。

B.園林建筑不考慮窗子的實用價值。

C.封建社會晚期園林藝術停滯不前。

D.中國園林建筑講究整體有機布局。

23.將下列詩句補充到材料四的橫線處,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4.閱讀以上材料,具體說明中國園林建筑是如何實現(xiàn)“盡可能與自然合為一體"的。

【答案】22.D23.A24.①中國園林建筑不講究對稱,要求自然之趣;②中國園林建筑通過窗子的設計讓室內和室外自然發(fā)生交流,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讓人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美的感受;③通過花墻和廊子、鏡子的設計,增加景致的深度和層次;④中國園林建筑講究整體有機布局,希求人間的環(huán)境與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它追求人為的場所自然化,中國園林建筑通過各種巧妙的“借景"虛實”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⑤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進在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真實的小橋、流水、“稻香村"等自然景物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

【解析】22.本題考查材料篩選及辨析。

A.“中國的古典建筑都是左右對稱的”有誤。根據(jù)材料一“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可知,中國的古典建筑絕大部分左右對稱,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所以說“中國的古典建筑并非“都是”左右對稱的;

B.“園林建筑不考慮窗子的實用價值"有誤。根據(jù)材料二“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jīng)過窗子又和外邊聯(lián)系起來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可知,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經(jīng)過窗子室內又和外邊聯(lián)系起來;窗子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所以并非不考慮窗子的實用價值;

C.“封建社會晚期園林藝術停滯不前”有誤。根據(jù)材料四“大概隨著晚期封建社會中經(jīng)濟生活和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園林藝術日益發(fā)展"可知,封建社會晚期園林藝術“日益發(fā)展”而非“停滯不前";

D.根據(jù)材料四“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xiàn)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可知,中國園林建筑的特點,講究整體有機布局。故“中國園林建筑講究整體有機布局"表述正確;

故選D。

23.本題考查補寫、內容理解。

根據(jù)材料四“空間有暢通,有阻隔,變化無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xiàn)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可知,補全的詩句需要體現(xiàn)“變化無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的意思;

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詩。意思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該句既寫出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現(xiàn)了人生變化發(fā)展的某種規(guī)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表現(xiàn)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xiàn)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該句子符合“變化無常,出人意料,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意思;

B.“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是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中的一句詩。意思是: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詩的主旨在描寫登樓望遠時,心中寂寞思鄉(xiāng)的感慨,作者從仙人乘黃鶴來此游憩的美麗神話,點出黃鶴樓,接著由仙人已離去,永遠不再回來,只留下黃鶴樓及晴川、芳草、漢陽樹、鸚鵡洲,與白云共悠悠千載,寄托思家的情結。該句子和“變化無常,出人意料,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的內容不符;

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一句詩。意思是: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本句表達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中,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喜悅輕松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該句子和“變化無常,出人意料,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的內容不符;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唐代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一句詩。意思是:仿佛一夜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爭相開放。這首詩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和情感表達,展現(xiàn)了唐代邊疆的壯麗風光和詩人送別友人的深情。該句子和“變化無常,出人意料,以引動更多的想像和情感"的內容不符;

故選A。

2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概括。

根據(jù)材料一“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可知,中國園林建筑不講究對稱,要求自然之趣;

根據(jù)材料二“窗子在園林建筑藝術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內外就發(fā)生交流"這個小房間和外部是隔離的,但經(jīng)過窗子又和外邊聯(lián)系起來了”“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都是為了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的美的感受"可知,中國園林建筑通過窗子的設計讓室內和室外自然發(fā)生交流。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樓、臺、亭、閣,都是為了“望”,讓人得到和豐富對于空間美的感受;

根據(jù)材料三“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shù)奈恢醚b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可知,中國園林建筑通過花墻和廊子、鏡子的設計,增加景致的深度和層次;

根據(jù)材料四“這種仍然是以整體有機布局為特點的園林建筑,卻表現(xiàn)著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們更為自由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與山水畫的興起大有關系,它希求人間的環(huán)境與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它追求人為的場所自然化,盡可能與自然合為一體。它通過各種巧妙的‘借景’‘虛實’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連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進在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說其中真實的小橋、流水、‘稻香村’了”可知,中國園林建筑講究整體有機布局,希求人間的環(huán)境與自然界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它追求人為的場所自然化;中國園林建筑通過各種巧妙的“借景"虛實”的種種方式、技巧,使建筑群與自然山水的美溝通匯合起來,而形成一個更為自由也更為開闊的有機整體的美;遠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進在這人為的布局中,山光、云樹、帆影、江波、真實的小橋、流水、“稻香村"等自然景物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

(2024·四川德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①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到博物館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體現(xiàn)在策展、講解、社教、研究等方面。觀眾走進博物館,從“看熱鬧"到“看門道”,還有賴于博物館繼續(xù)提升服務、完善體系。

②“從隋唐時期的通濟渠,到宋朝時人來舟往,熱鬧非凡的汴河,再到元代時隨著都城的變遷,大運河截彎取直、改道山東直抵大都,這段運河就喪失了漕運的作用。透過汴河剖面,我們可以看到元代以后,逐漸淤塞的汴河河床所留下的人們生產(chǎn)活動的痕跡……"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站在汴河剖面遺址前,博物館講解員劉世發(fā)為參觀者講解,“唐宋元明清數(shù)個朝代的漫長時光,就沉淀為地層線間短短的一段土層?!便旰悠拭媸菗P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不可移動文物“搬"進博物館的創(chuàng)新嘗試。劉世發(fā)結合介紹提綱,在講解中融入巧思,讓參觀者從剖面上的一條條地層線開始參觀——最底部的底層深且寬,代表當時運河河道較深且寬闊;越往上地層越平窄,地層中還出現(xiàn)了人們生活的痕跡,說明河床漸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③在“運河上的舟楫”展廳,陳列著一艘康熙下江南同款沙飛船,游客們可以登船感受從揚州到北京一路上的運河美景、風土人情。劉世發(fā)通過學習文獻了解到:到了清后期,沙飛船漸漸走進尋常百姓家——廣泛應用于民間嫁娶和戲曲活動中。他將新增的知識點娓娓道來,讓參觀者更深入地體會古代水工的智慧以及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

④在蘇州博物館西館,位于負一層4500平米的“展廳”,沒有一件文物,卻成為全館最有人氣的地方——這里2023年舉辦社教活動3389場,平均每年吸引參觀者超10萬人次。

⑤沒有一件文物,孩子們如何感受歷史文化?蘇州市民劉思鐳和兒子在參觀中發(fā)現(xiàn)了不少驚喜:“我的姑蘇城”單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體驗在姑蘇城的一日生活?!缟?,背著書包上學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風;中午,小船搖到外婆家,臥室里收音機流淌出蘇州話童謠;晚上,弄堂里躲貓貓,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處,孩子們真正以兒童視角進入蘇州園林、名人故居,親身體驗歷史文化。

⑥每年寒暑假,南京博物院都會舉辦研學冬令營、夏令營活動。活動行程是怎么安排的?第一天先在南京博物院參觀常設展《江蘇古代文明》,通過抽盲盒、解謎團等方式,重點了解新石器時代文物。小學生張樂童對“神人獸面紋琮”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讓她驚喜的是,第二天,研學就來到這件文物的“老家"——位于常州的寺墩遺址。張樂童和小伙伴們在現(xiàn)場觀摩了老師傅修復文物的過程,不斷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