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sc_第1頁
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sc_第2頁
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sc_第3頁
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sc_第4頁
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s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自考00819訓詁學押題及答案(sc)《新方言》的作者是

A、青木正兒B、張相C、王锳D、章炳麟

2.解釋語義的專著可以分為兩類

。()A、正確B、錯誤B

3.“訓詁”的本義是

A、解釋古語B、解釋虛詞C、解釋詞義D、解釋實詞

4.《南華經(jīng)》是一部書的別名。這部書是()

A、《老子》B、《莊子》C、《荀子》D、《孟子》

5.《荀子》:“文而致實,博而黨正?!崩渲械摹包h”解釋為()

A、堂堂B、大大C、倘若D、知道

6.《孔雀東南飛》:“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薄笨蓱z”的意義是()

A、可恨B、可愛C、憐憫D、可能

7.《詩經(jīng)·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泵珎?“求矣,言求兄弟也”毛傳的解釋屬于()

A、分析句讀B、疏通文意C、闡明語法D、分析篇章

8.“不圖門衰禍集一旦草土殘息復罹今酷”的正確標點是()

A、不圖門衰禍集,一旦草土,殘息復罹今酷。B、不圖門衰,禍集一旦,草土殘息,復罹今酷。C、不圖門衰禍集,一旦草土殘息,復罹今酷。D、不圖門衰禍,集一旦草土,殘息復罹今酷。

9.下面著作,作者為段玉裁的是

A、《經(jīng)韻樓集》B、《十駕齋養(yǎng)新錄》C、《群經(jīng)評義》D、《潛研堂文集》

10.下列專著,屬于音義兼注的一部是()

A、《讀書雜志》B、《經(jīng)義述聞》C、《經(jīng)典釋文》D、《康熙字典》

11.《金國語解》的作者是()

A、胡三省B、吳師道C、托克托D、托托

12.《莊子逍遙游》:“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边@里的“馬”,意義是

A、馬匹B、奔馬C、塵埃D、陽氣

13.“凡字不但求其義訓,且推求其字義得聲之由來,謂之推因?!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黃侃B、黃焯C、陸宗達D、劉師培

14.傳統(tǒng)訓詁學的范圍的中心是()

A、經(jīng)書B、史書C、子書D、集注

15.下列注釋書,屬于朱熹注釋的一部是()

A、《毛詩正義》B、《史記索隱》C、《史記正義》D、《楚辭集注》

16.《論語·子張》:“學而優(yōu)則仕?!逼渲械摹皟?yōu)”,意義是()

A、有余力B、有錢財C、優(yōu)秀D、優(yōu)良

17.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是()

A、《七略》B、《漢書·藝文志》C、《書目答問》D、《隋書·經(jīng)籍志》

18.下列訓詁術(shù)語,屬于用本字說明假借字的是()

A、當為B、讀為C、讀若D、讀如

19.《論語·陽貨》:“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逼渲械摹皶r”,意義是()

A、時間B、時時C、伺候D、窺測

20.研究《釋名》的最早學者是()

A、畢沅B、韋昭C、張金吾D、孫治讓

21.“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這一釋義的提出者是()

A、毛亨B、鄭玄C、孔穎達D、章太炎

22.《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的作者是()

A、顏師古B、楊慎C、徐嘉瑞D、蔣禮鴻

23.“哈爾濱”、“吉林”、“目宿”、“羅漢”、“金達萊”來自于滿語

。A、正確B、錯誤B

24.“鷹乃學習”的“習”的意義是()

A、熟悉B、復習C、反復地飛D、習慣

25.《禮記·禮運》:“選賢與能?!崩械摹芭c”解釋為

A、以及B、推舉C、和D、并且

26.“訓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jīng)學明?!边@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B、王念孫C、王引之D、孔廣森

27.為《莊子》作疏的人是()

A、郭象B、成玄英C、郭璞D、向秀

28.《漢書·韓信傳》:“樵蘇后爨。”顏注:“樵,取薪也。蘇,取草也。”顏注的內(nèi)容屬于()

A、描寫B(tài)、舉例C、比較D、義界

29.《管子·心術(shù)上》:“義者,謂各處其宜也?!崩涞挠栣尫绞綄儆?/p>

A、義訓B、形訓C、聲訓D、描寫

30.形音義合解的專著可以分為三類

。()A、正確B、錯誤B

31.從實際語言材料里把語言單位抽出來,分門別類說明意義。這類書最早的一部是

A、《爾雅》B、《國語》C、《左傳》D、《方言》

32.“節(jié)”的本義是()

A、關(guān)節(jié)B、木節(jié)C、氣節(jié)D、竹節(jié)

33.“五四”以前的作品通稱古籍,流傳至今的古籍,大約種類有()

A、8萬B、10萬C、20萬D、50萬

34.“檳榔”一詞來源于()

A、馬來語B、朝鮮語C、日本語D、越南語

35.“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崩涫褂玫男揶o格是

A、變文B、互文C、并提D、倒文

36.韓愈《南山》:“團辭試提挈,掛一念漏萬”這里的“團”,意義是()

A、團聚B、團結(jié)C、團圓D、估量

37.《義府》的作者是

A、蔣禮鴻B、方以智C、梅膺祚D、黃扶孟

38.“目”字由“眼睛”、“看見”義發(fā)展出“稱呼”義,是詞義變化中的

A、擴大B、縮小C、轉(zhuǎn)移D、減少

39.“凡以一句解一字之義者,即謂之義界?!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黃侃B、黃焯C、章太炎D、劉師培

40.《經(jīng)典釋文》的作者是

A、陸德明B、賈昌朝C、玄應(yīng)D、慧琳

41.《爾雅》的最早注本為《爾雅注》,其作者是()

A、孫炎B、郭璞C、劉熙D、錢大昕

42.“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在社會上占了優(yōu)勢,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史。”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王念孫B、段玉裁C、王力D、黃侃

43.下列訓詁術(shù)語,屬于指明文句中虛詞的是()

A、貌B、辭C、屬D、別

44.訓詁體式“大傳”這個名稱開始于

A、張生B、毛享C、許慎D、鄭玄

45.《類篇》是模仿《說文》而作的字書,其部首為

A、544個B、594個C、614個D、789個

46.我國最早的解釋虛詞的材料見于()

A、《韓非子》B、《荀子》C、《墨子》D、《莊子》

47.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把部首分為214部的字典是

A、《字匯》B、《正字通》C、《康熙字典》D、《中文大辭典》

48.下列著作,屬于形音義合解的一部是()

A、《釋名》B、《通俗文》C、《群經(jīng)音辨》D、《說文解字》

49.“詁訓者,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背鲎?)

A、《爾雅》B、《毛詩正義》C、《釋名》D、《說文句讀》

50.清代《爾雅》研究最有成就的人是邵晉涵和郝懿行正確B、錯誤

51.傳統(tǒng)訓詁學的中心是

A、經(jīng)書B、史書C、子書D、集部書

52.“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毛亨B、許慎C、鄭玄D、孔穎達

53.把“雉”稱為“野雞”,避諱的人是()

A、妲己B、蔡文姬C、武曌D、呂后

54.“訓詁”合稱始見于

A、《毛詩詁訓傳》B、《說文解字》C、《毛詩箋》D、《釋名》

55.《史記正義》的作者是()

A、孔穎達B、司馬貞C、張守節(jié)D、裴骃

56.白居易《新樂府·陰山道》:“陰山道,陰山道,紇邏敦肥水泉好。”例句中的“紇邏敦”解釋為()

A、牛B、青草地C、羊D、飼料

57.“氣”屬于()

A、象形字B、指事字C、會意字D、形聲字

58.下列各書,屬于解釋文字得音之原的一部是()

A、《說文》B、《釋名》C、《爾雅》D、《方言》

59.《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逼渲械摹昂ⅰ?意義是()

A、笑貌B、孩子C、小孩D、男孩

60.《釋名.釋天》:“日月虧曰食,稍稍侵虧,如蟲食草木葉也?!崩涞挠栣尫绞綄儆?/p>

A、譬況B、描寫C、義界D、比較

61.《楚辭章句》的作者是()

A、王褒B、司馬遷C、王逸D、班固

62.“右文說”的提出者是()。

A、王安石B、王圣美C、沈括D、焦循

63.“訓詁”合稱開始于()

A、《史記》B、《毛傳》C、《漢書》D、《說文》

64.訓話學的任務(wù)之一是“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毛亨B、鄭玄C、許慎D、孔穎達

65.“絕”的本義是()

A、斷絕B、橫渡C、斷絲D、窮極

66.《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其中的“字”義為()

A、取名字B、生孩子C、許嫁D(zhuǎn)、出嫁

67.《水經(jīng)》的注釋者是()

A、李善B、陸德明C、郭象D、酈道元

68.“音近義通”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阮元

。A、正確錯誤B

69.《詩經(jīng)·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毛傳:“中谷,谷中也?!泵珎鞯膬?nèi)容屬于

A、闡述語法B、顯示修辭C、句讀分析D、串講大意

70.“呂后名雉,改‘雉’為‘野雞’?!边@種詞義的演變,屬于

A、擴大B、縮小C、轉(zhuǎn)移D、忌諱

71.下列訓詁術(shù)語,屬于擬聲注音的是()

A、讀如B、讀為C、讀曰D、當為

72.明代是訓詁學的復興時期

。()A、正確B、錯誤B

73.魏晉至唐代訓詁的的深入與擴展期

A、正確B、錯誤A

74.《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的作者是()

A、蔣禮鴻B、徐嘉瑞C、張相D、王力

75.最早運用聲訓的專書是()

A、《爾雅》B、《方言》C、《說文》D、《釋名》

76.《史記索隱》的作者是

A、孔穎達B、司馬貞C、張守節(jié)D、裴骃

77.“遭,遇也。”“遇,逢也?!边@樣的訓釋方式是()

A、互訓B、同訓C、遞訓D、類訓

78.《詩經(jīng)·檜風·匪風》:“誰之西歸?懷之好音。”“西”的本義是()

A、西方B、西面C、向西D、棲息

79.《水經(jīng)注》的作者是

A、顏之推B、劉孝標C、顧野王D、酈道元

80.《左傳·莊公十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逼渲械摹扒椤?意義是()

A、情況B、實情C、至誠D、情形

81.魏晉六朝著有《后漢書》的人是范曄

A.正確B、錯誤

82.“夫文,止戈為武?!背鲎?/p>

A、《韓非子》B、《左傳》C、《說文》D、《釋名》

83.《禮記·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伸?!边@里的“讀如”的功能是

A、解釋詞義B、說明誤字C、擬聲注音D、說明假借

84.最早的圖書分類是?四部后來是?“七略,

A、正確B、錯誤

85.現(xiàn)在流傳的《文選注》的作者是()

A、蕭該B、曹憲C、李善D、高步瀛

86.《經(jīng)籍答詁》的作者是()

A、劉熙B、張揖C、阮元D、陸佃

87.下列各書,屬于解釋時地不同的用語的一部是()

A、《爾雅》B、《說文》C、《方言》D、《釋名》

88.《詩經(jīng)·小雅·苕之華》:“牂羊墳首,三星在罶?!边@里的“墳首”,意義是()

A、墳頭B、墳?zāi)笴、大腦袋D、大墓地

89.《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軍?!边@里的“緩急”是()

A、復合詞B、聯(lián)綿詞C、偏義復詞D、詞組

90.《說文》:“命,使也。從口從令?!边@種詞義訓釋方式是()

A、形訓B、音訓C、義訓D、以今釋古

91.下列外來詞,屬于來自梵語的是()

A、葡萄B、獅子C、鴉片D、涅槃

92.下列術(shù)語,屬于指出近義詞的共同義和區(qū)別義的一組是()

A、之言、之為言B、渾言、分言C、謂、謂之D、言、曰

93.《方言校箋》的作者是()

A、郭在貽B、周祖謨C、錢繹D、戴震

94.“秀才”改稱“茂才”,避諱的人是()

A、漢高帝B、漢獻帝C、漢明帝D、漢光武帝

95.《語言史原理》的作者是()

A、保羅B、梅耶C、索緒爾D、高本漢

96.王力把清代訓詁學分為三派。其中,注釋派的代表學者是()

A、阮元B、段玉裁C、章太炎D、羅振玉

97.《詩經(jīng)》:“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崩涞霓o格是()

A、互文B、變文C、并提D、倒文

98.“學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B、王念孫C、戴震D、孔廣森

99.《釋名》在編排上繼承《爾雅》的分類法。共分為

A、33篇B、30篇C、28篇D、27篇

100.《文始》的作者是()

A、梁啟超B、王國維C、吳文祺D、章炳麟

101.《玉篇》的作者是

A、張揖B、葛洪C、顧野王D、顏之推

102.“車站”的“站”來源于()

A、蒙古語B、藏語C、滿語D、彝語

103.下列著作,屬于音義兼注的一部是()

A、《文選》B、《通俗編》C、《玄應(yīng)音義》D、《玉篇》

104.《經(jīng)典釋文》的作者是()

A、孔穎達B、陸德明C、顧野王D、司馬光

105.“大氐雙聲疊韻之字,其義即存乎聲,求諸其聲則得,求諸其文則惑也?!边@句話出自

A、《經(jīng)義述聞》B、《廣雅疏證》C、《讀書雜志》D、《經(jīng)傳釋詞》

106.繼承《爾雅》而最為有名的著作有《說文》《方言》《釋名》三種。()

A、正確B、錯誤

107.《說文解字》所收文字按五百四十個部首排列,最后一個部首是

A、辛B、子C、亥D、丑

108.“秀才”改稱“茂才”是為了避諱。所避的人是()

A、漢光武帝B、漢武帝C、漢明帝D、漢獻帝

109.《經(jīng)典釋文》屬于經(jīng)典釋文的書。

A、正確B、錯誤

110.《韓非子》:“夔有一足?!边@句話的譯文,正確的是()

A、夔有一只腳B、有一個夔足夠了C、有一只腳的夔D、有一雙腳的夔

111.文字“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边@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B、王念孫C、錢大昕D、朱駿聲

112.傳統(tǒng)訓詁學的最大局限是()

A、崇古B、釋句C、串講D、釋詞

113.“訓詁之旨,本于聲音?!边@句話的提出者是()

A、王引之B、王念孫C、段玉裁D、阮元

114.《廣雅》的作者是

A、劉熙B、張揖C、阮元D、俞樾

115.“逐”的本義是()

A、追逐B(yǎng)、追趕C、追獸D、追悔

116.訓詁學的任務(wù)之一是“釋古今之異言”。這一觀點的提出者是()

A、毛亨B、鄭玄C、郭璞D、孔穎達

117.“凡以文句解一字之義者,即謂之義界?!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A、章太炎B、黃侃C、陸宗達D、劉師培

118.最早運用聲訓的專書是()

A、《釋名》B、《說文》C、《方言》D、《爾雅》

119.下列術(shù)語,屬于指明文字錯誤的一個是()

A、讀作B、當作C、謂之D、之言

120.“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例句中的“予”與“余”為

A、異體字B、假借字C、古今字D、通假字

121.訓詁學的任務(wù)之一是“通方俗之殊語”。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毛亨B、鄭玄C、郭璞D、張揖

122.古文字分為殷商文字、兩周文字,六國文字、秦系文字,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郭沫若B、王國維C、胡厚宣D、唐蘭

123.揚雄《方言》的最早注釋者是

A、許慎B、高誘C、何晏D、郭璞

124.“來”的本義指()

A、往來B、來到C、小麥D、稻谷

125.《孟子·梁惠王下》:“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其中的“怨”,意義是

A、怨恨B、埋怨C、蘊積D、受屈

126.西漢是訓詁學的()

A、萌芽期B、發(fā)展期C、興盛期D、轉(zhuǎn)型期

127.《讀書雜志》的作者是()

A、王念孫B、王引之C、胡文英D、朱起風

128.“獅子”一詞來源于()

A、西域語B、波斯語C、梵語D、馬來語

129.《華嚴音義》的作者是()

A、玄應(yīng)B、慧琳C、慧苑D、行均

130.積累資料編成辭書,起于()

A、戰(zhàn)國B、西漢C、東漢D、西周

131.根據(jù)書面語言的實際材料,隨文逐字作出具體的語義分析。這類書最早的一部是()

A、《爾雅》B、《毛詩詁訓傳》C、《方言》D、《說文》

132.下列術(shù)語中,指明文字錯誤的一個是()

A、別B、詞C、之D、乙

133.《方言》的最早注本是《方言注》,其作者是()

A、鄭玄B、郭璞C、戴震D、盧文弨

134.《孟子·梁惠王下》:“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薄霸埂钡囊饬x是()

A、蘊積B、怨恨C、埋怨D、孤單

135.《漢書藝文志》:“古文讀應(yīng)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這里的“讀應(yīng)爾雅”的意義是

A、講解正確B、講解文雅C、參考雅學D、文雅大度

136.王力認為,清代訓詁學可以分為纂集派、注釋派、發(fā)明派

。A、正確B、錯誤A

137.“勤,勞也?!薄皠?,勤也?!边@樣的訓釋方式是

A、互訓B、同訓C、遞訓D、類訓

138.樂府詩《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其中的“顧”的意義是

A、回顧B、回頭C、照顧D、回來

139.《爾雅》是“諸夏的公言”、“經(jīng)典的常語”、“訓詁的正義”,這一內(nèi)容的歸納者是()

A、章太炎B、梁啟超C、黃侃D、劉師培

140.《四庫全書》的總纂是()

A、紀昀B、金榜C、王引之D、王國維

141.“我們對于每一個語義,都應(yīng)該研究它在何時產(chǎn)生,何時死亡?!边@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王念孫B、王引之C、王筠D(zhuǎn)、王力

142.《爾雅》:“遐,遠也?!薄斑h,遐也?!边@種詞義解釋方式是()

A、遞訓B、互訓C、義界D、推原

143.許慎在《說文解字》里,據(jù)“為”字的小篆形體,把“為”解釋為“母猴”。這樣的說解方式

A、隨意破字B、望文生訓C、煩瑣寡要D、穿鑿附會

144.下列專著,屬于形音義合解的一部是()

A、《說文解字》B、《爾雅》C、《經(jīng)典釋文》D、《辭通》

145.宋元明三個時代是訓詁學的()

A、興盛期B、保守期C、中落期D、復興期

146.“包頭”、“青海湖”、“拉薩”、“日喀則”、“克拉瑪依”是來自于藏語。

正確B、錯誤B

147.《荀子·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例句中的“柱”解釋為

A、折斷B、柱子C、任勞D、屋柱

148.《玉篇》的作者是()

A、顧野王B、賈公彥C、裴松之D、顏之推

149.“今復無此書,未知即是《通俗文》,當為有異?””當為”的意義是()

A、因為B、應(yīng)當C、還是D、而且

150.《文始》的作者是()

A、章炳麟B、梁啟超C、王國維D、吳文祺

151.《世說新語·方正》:“盧志于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例句中的“何物”解釋為

A、什么人B、什么事C、什么關(guān)系D、什么東西

152.《詩經(jīng)》:“出入腹我?!崩渲械摹案埂苯忉尀?)

A、腹部B、懷念C、肚子D、抱著

153.“鴉片”一詞來源于()

A、英語B、日語C、梵語D、法語

154.《詩經(jīng)》:“葛之覃兮,施于中谷?!泵珎?“中谷,谷中也”毛傳的內(nèi)容屬于()

A、申述章旨B、串講大意C、闡述語法D、顯示修辭

155.“三體石經(jīng)”的“三體”指的是()

A、古文、大篆、小篆B、古文、篆文、隸書C、古文、今文、楷書D、大篆、小篆、行書

156.“夫文,止戈為武。”出自()

A、《詩經(jīng)》B、《左傳》C、《尚書》D、《周禮》

157.《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男子謂女子先生為姊,后生為妹;父之姊妹為姑?!边@樣的釋義方式屬于()

A、形訓B、聲訓C、義界D、推因

158.《詩經(jīng)·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這里的“縣”,意義是()

A、縣令B、縣長C、懸掛D、懸念

159.“節(jié)”的本義是

A、木節(jié)B、關(guān)節(jié)C、竹節(jié)D、節(jié)奏

160.“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在社會上占了優(yōu)勢,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史?!边@句話見于()

A、《訓詁學》B、《管錐編》C、《新訓詁學》D、《朱子語類》

161.詞義具有模糊性

A正確B、錯誤

162.《儀禮》《論語》是《五經(jīng)正義》的內(nèi)容。

A、正確B、錯誤

163.“冷,寒也。”“溧,寒也。”這樣的訓釋方式是()

A、互訓B、同訓C、遞訓D、類訓

164.以形索義的方法的出現(xiàn)時代是

A、商周B、戰(zhàn)國C、西漢D、東漢

165.《史記·滑稽列傳》:“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里父老者,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边@里的“以”,意義是()

A、以及B、率領(lǐng)C、有D、憑借

166.下列術(shù)語,屬于用擬聲注音的一個是()

A、讀為B、讀曰C、讀作D、讀若

167.一個詞,在不同的方言里,有不同的語音形式。這種現(xiàn)象叫做()

A、對應(yīng)B、轉(zhuǎn)語C、疊音D、通轉(zhuǎn)

168.“音近義通”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

A、劉熙B、王安石C、阮元D、王念孫

169.《國語·周語上》:“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其中的“丑”,意義是

A、丑惡B、丑陋C、類別D、丑角

170.自注起源于()

A、先秦B、西漢C、東漢D、魏晉

171.《文始》的作者是()

A、章太炎B、黃侃C、鄭玄D、陸宗達

172.“古日名,今曰字,其實一也。”這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A、段玉裁B、劉熙C、鄭玄D、王引之

173.《孔雀東南飛》:“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边@里的“可憐”,意義是()

A、可愛B、可惜C、可恨D(zhuǎn)、可怕

174.《詩經(jīng)》:“蕭蕭馬鳴,悠悠旆旌?!泵珎?“言不喧嘩也?!泵珎鞯膬?nèi)容屬于()

A、申述章旨B、顯示修辭C、串講大意D、闡述語法

175.“追”的本義是()

A、追逐B(yǎng)、追趕C、追人D、追悔

176.下列訓詁術(shù)語,其功能為說明通假的有()

A、讀為B、當作C、讀如D、當為E、讀曰

177.下列各書,屬于訓詁學興盛時期著作的有

A、《龍龕手鑒》B、《詩經(jīng)韻讀》C、《楚辭章句》D、《一切經(jīng)音義》E、《六書故》

178.舊訓詁的弊病有()

A、不解語法B、隨意破字C、望文生訓D、同義相訓E、增字足意

179.下面注釋書,屬于鄭玄所注的有

A、《毛詩詁訓傳》B、《毛詩正義》C、《周禮注》D、《儀禮注》E、《禮記正義》

180.下列內(nèi)容,屬于訓釋中的描寫方式的有

A、赧,面慚而赤也B、金石謂之鏤,木謂之刻C、攬,斂也,斂置手中也D、兕,似牛。犀,似豖。E、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

181.解釋詞義包括的內(nèi)容有

A、解釋背景B、解釋方言C、解釋生平D、解釋引申義E、解釋典制

182.訓詁體式“音義”,又可以稱為

A、音訓B、音類C、音韻D、注音E、音證

183.下列義訓術(shù)語,屬于從表達方式的角度進行分類的有()

A、同訓B、比較C、義界D、描寫E、互訓

184.“曰、為、謂之”的功能有()

A、辨析同義詞B、辨析近義詞C、正誤D、注音E、釋義

185.早期的注音方法有()

A、直音B、譬況C、讀若D、字母注音E、漢語拼音方案

186.聲訓的方式不可以分類。()

A、正確B、錯誤

187.現(xiàn)存的唐代類書有《太平御覽》、《冊府元龜》、《四部叢刊》、《永樂大典》。()

A、正確B、錯誤

188.“不解語”中的古語,指成語、典故、古方俗語、古譯語。()

A、正確B、錯誤

189.古音學清代才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東漢的《釋名》一書毫無價值可言。

A、正確B、錯誤

190.右文說的明確提出者是王圣美。

A、正確B、錯誤

191.的原則是根據(jù)詞的聲音線索探求詞義的由來。

A、正確B、錯誤

192.魏晉六朝的訓詁新著有《廣雅》、《字林》、《玉篇》、《史記索隱》、《史記正義》。()

A、正確B、錯誤

193.筆意”和“筆勢”是同一個概念。

A、正確B、錯誤

194.《蝶戀花·答李淑一》:“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逼渲械摹扒摇绷x為“姑且”。()

A、正確B、錯誤

195.《出師表》:“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逼渲械摹笔恰懊纭钡耐僮?。()

A、正確B、錯誤

196.清代《說文》四大家關(guān)于《說文》的研究著作有五部。

A、正確B、錯誤

197.音近義通說的創(chuàng)始人是劉熙

。A、正確B錯誤

198.“沙門”、“受戒”、“菩薩”、“佛”、“包衣”都是梵語。

A、正確B、錯誤

199.“謂之”就是“謂”是相同的訓詁術(shù)語

A、正確B、錯誤

200.王力把語義的演變分為擴大、縮小、轉(zhuǎn)移、忌諱四種方法。

A、正確B、錯誤

201.古代書面語言的一般障礙有文字障礙、詞義障礙、語法障礙。

A、正確B、錯誤

202.渾言就是散文。()

A、正確B、錯誤

203.簡述義界的局限。

204.《史記》三家注

205.舉出五個來自西洋語言的外來詞。

206.訓詁學

207.互文

208.先秦為訓詁的萌芽時期,其訓詁的形式有哪些?

209.簡述訓詁的內(nèi)容。

210.解釋文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

211.從晉到清,模仿《說文》而作的字書,常見的有哪些?

212.舉出五個來自梵語的外來詞。

213.推因

214.《說文解字》

215.《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宋人注疏有哪些?

216.形訓

217.試述訓詁的方法。

218.訓詁術(shù)語“猶”的解釋詞和被釋詞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19.《說文解字》所引用的內(nèi)容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20.類書

221.《爾雅》所解釋的普通詞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22.《廣雅》

223.據(jù)文證義

224.同訓

225.簡述兩漢訓詁的特點。

226.新附字

227.因聲求義

228.義界

229.簡述互訓的類型。

230.試述訓詁學的歷史發(fā)展。

231.簡述方言俗語的研究狀況。

232.謂

233.試述漢語方言俗語的研究歷史。

234.古今字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35.補注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36.試述清代訓話著作質(zhì)量顯著提高的具體體現(xiàn)。

237.簡述兩漢訓詁在訓學史上的地位。

238.試述《方言》所收詞的分類。

239.轉(zhuǎn)語

240.讀破

241.代語

242.叢書

243.試述黃侃從訓詁的角度提出的“完全切用”的“根柢書”的情況。

244.簡述右文說。

245.章句

246.簡述《經(jīng)典釋文》的缺點。

247.破讀

248.簡述清代訓詁的不足。

249.試舉出五個來自印度梵語的詞。

250.簡述方俗詞義難釋的原因。

251.《釋名》之后,運用因聲求義方法解釋詞語和探求語源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252.簡述訓詁復興的必要性。

253.訓詁

254.小學

255.試述清代訓話學復興的原因。

256.試述詞義引申的類型。

257.簡述形訓的局限性。

258.反訓

259.試述保守期的訓詁學。

260.類訓

261.《文選注》

262.《五經(jīng)正義》

263.古文字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264.試述《經(jīng)典釋文》的優(yōu)點和缺點。

1.答案D

解析《新方言》是以探求本字和語源為目的的一部漢語方言詞匯著作。章炳麟等1907年至1908年分期連載于《國粹學報》。

2.答案錯誤,三類

解析無

3.答案A

解析訓詁的本義是“解釋古語”或“古語的解釋”。最初所謂“詁”或“訓詁”主要是指對古語詞、句、修辭的解釋,后來其范圍逐漸擴大,解釋方言也在訓詁的范圍之內(nèi)?!稜栄拧凡粌H“釋古今之異言”,而且“通方俗之殊語”,推廣后,解釋古語、方言以外的其他詞語也屬于訓詁的領(lǐng)域。

4.答案B

解析《南華經(jīng)》是《莊子》的別稱,是道家經(jīng)文。《莊子》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門徒所著。漢代出現(xiàn)道教之后,人們便把這本書稱之為《南華經(jīng)》,稱莊子為“南華真人”。

5.答案B

解析無

6.答案B

解析可憐體無比(古義:可愛。今義:同情,憐憫。)

7.答案C

解析無

8.答案B

解析無

9.答案A

解析《經(jīng)韻樓集》是段玉裁的文集,共十二卷,主要收錄了以下幾種文章。

10.答案C

解析注釋群書的音義:《經(jīng)典釋文》《群經(jīng)音辨》《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華嚴音義》。

11.答案D

解析“(元)托托撰。錄《金史》中的女真詞語,加以漢譯,范圍包括官職名、人事、物象、物類、姓名等,并按此分類,附于《金史》末。

12.答案C

解析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意思是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

13.答案A

解析推因,即章先生所說的語根,黃侃先生稱:“凡字不但求其義訓,且推其字義得聲之由來”。也就是根據(jù)語詞的聲音來推求語詞意義的由來。

14.答案A

解析傳統(tǒng)訓詁學以經(jīng)書為中心。傳統(tǒng)的訓詁學著重研究詞語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色彩、詞的意義系統(tǒng)和詞語之間分化派生的關(guān)系、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變化。

15.答案D

解析“楚辭”,又稱“楚詞”,是戰(zhàn)國時代偉大詩人屈原創(chuàng)造的一種詩體。后人對楚辭的注本繁多,其中,南宋朱熹所著的《楚辭集注》是研究楚辭的最佳善本。

16.答案A

解析學而優(yōu)則仕,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優(yōu):通"悠",有余力、有閑暇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學習之余如果還有余力或閑暇的話,就去做官(進一步推行仁義)。

17.答案B

解析《漢書·藝文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文獻。這部最早的系統(tǒng)性書目,是班固撰寫的,簡稱《漢志》。屬于史志書目。

18.答案B

解析讀為——用注音來破假借字的訓詁術(shù)語。也叫“讀曰”。如鄭玄注《周禮》:“政讀為征,謂地守、地職之稅也?!?/p>

19.答案D

解析無

20.答案B

解析《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記載,韋曜(即韋昭,晉人避司馬昭諱,改作曜)在獄中上書稱:“又見劉熙所作《釋名》,信多佳者。

21.答案C

解析唐代的孔穎達為訓詁下的定義為:“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

22.答案D

解析《敦煌變文字義同釋》是由中國著名作者蔣禮鴻著作。

23.答案錯誤,哈爾濱、吉林來自滿語,目宿來自西域,羅漢來自梵語,金達萊來自朝鮮語

解析無

24.答案C

解析《禮記·月令》:“鷹乃學習(習)?!薄墩f文》解“習”為:數(shù)飛也,從羽,從白。后由鳥的反復學飛,引申為人的反復練習、鉆研。

25.答案B

解析“選賢與能”的“與”通“舉”,意思是舉薦。

26.答案B

解析王念孫說:“訓詁聲音明,則小學明,小學明則經(jīng)學明?!?/p>

27.答案B

解析南華真經(jīng)注疏,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書凡三十五卷,收于《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28.答案D

解析義界,指的是采用句子形式來闡明詞義指稱的范圍,從而廓清詞義界限的一種詮釋詞義的方法。

29.答案C

解析聲訓又稱音訓。是指通過語音分析詞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詞義,推求詞義的來源,以說明其命名的原由。

30.答案錯誤,兩類

解析無

31.答案A

解析從實際的語言材料里把“語言單位”抽出來,分門別類來說明意義的體系,以《爾雅》(它是按語義分類編集的字典)為最早。

32.答案D

解析節(jié)本意是竹節(jié),引申指木節(jié),又引申指事物的分節(jié)、分段。引申指節(jié)日。因竹節(jié)的分段有一定的規(guī)律,又引申指法度、節(jié)操之意。

33.答案A

解析“五四”以前的作品通稱古籍,流傳至今的古籍,大約種類有8萬。

34.答案A

解析在馬來西亞,“檳榔”一詞源于馬來語“pinang”。

35.答案D

解析倒文指古代詩文中為求協(xié)韻或句法變化而倒置文字的現(xiàn)象。

36.答案D

解析韓愈《南山》中“團辭試提挈,掛一念漏萬”的“團”是“估量”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想要將南山所有的美景收于筆下,可提筆才覺千言萬語難以表達團總之情;想把眾多的美景都寫出來,可掛念起來卻漏掉了千萬。詩人想描繪南山美景,卻覺得千言萬語難以表達其美,表現(xiàn)出詩人對南山美景的無限喜愛和留戀。

37.答案D

解析訓詁書。明末清初學者黃生撰。黃生字扶孟,別號白山,安徽歙縣人,生于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卒年不詳。在明為諸生,入清未仕。精通文字聲音訓詁之學。

38.答案A

解析無

39.答案A

解析黃侃說“凡以一句解一字之義者,即謂之義界”。

40.答案A

解析《經(jīng)典釋文》是解釋儒家經(jīng)典文字音義的作品,共30卷,唐代陸德明撰。

41.答案B

解析從漢唐到清代,為《爾雅》作注的人很多?,F(xiàn)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晉代郭璞的《爾雅注》。

42.答案C

解析王力在《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zhuǎn)生》一文中指出“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在社會上占了勢力,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史。

43.答案B

解析用來指明文句中的虛詞的術(shù)語是辭(詞)。

44.答案A

解析大傳之名始于漢代張生和歐陽生的《尚書大傳》,取撰其大義之意。

45.答案A

解析無

46.答案C

解析墨子對虛詞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對虛詞的訓釋涉及語氣詞,副詞,連詞等。

47.答案A

解析《字匯》共14卷。此書依據(jù)楷體,將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做了重大改革,將原有的540個部首歸類合并為214部。

48.答案D

解析形音義合解的專著包括每一字都解說形音義的如《說文解字》、《字林》、《玉篇》、《類篇》、《字匯》等。

49.答案B

解析《毛詩·關(guān)睢詁訓傳》疏:"詁訓傳者,注解之別名."又"詁訓者,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p>

50.答案A.正確

解析無

51.答案A

解析傳統(tǒng)訓詁學的范圍是以經(jīng)書為中心。

52.答案D

解析綜合許多人的說法,給訓詁定義為“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的人是唐代的孔穎達。

53.答案D

解析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曾臨朝稱制,當時為避呂后諱,稱“雉”為“野雞”。

54.答案A

解析“訓詁”合稱始于漢代的《毛詩詁訓傳》。

55.答案C

解析《史記正義》是唐代張守節(jié)創(chuàng)作的作品?!妒酚浾x》原為單行本,共30卷,按照條目加注釋(正義)的形式進行注解。

56.答案B

解析青草。紇邏為突厥語青的音譯,敦為草或草原的音譯。

57.答案A

解析“氣”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形體就像云氣蒸騰上升的樣子。小篆的形體承接甲骨文、金文。隸變后楷書寫作“氣”。

58.答案B

解析《釋名》:解釋文字得音之原,無此則不知聲音相貫通之理。

59.答案A

解析無

60.答案A

解析譬況亦作譬況。用近似的事物來比照說明。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逮鄭玄注六經(jīng),高誘注《呂覽》、《淮南》,許慎造《說文》,劉熙制《釋名》,始有譬況假借以證音字耳。

61.答案C

解析王逸,東漢文學家。字叔師,南郡宜城(今屬湖北)人。安帝時為校書郎,順帝時官侍中。所作《楚辭章句》,是《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頗為后世學者所重視。

62.答案B

解析王圣美研究文字學,推演文字的義類而提出了“右文”說。

63.答案B

解析“訓詁”合稱始于漢代的《毛詩詁訓傳》簡稱《毛傳》,是毛亨為《詩經(jīng)》所作的傳注。

64.答案D

解析唐代文學家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65.答案C

解析“絕”的本義為把絲弄斷。引申泛指斷開、不連接。如“絕交”、“絡(luò)繹不絕”。又引申指斷氣、死。

66.答案B

解析女子貞不字,語出《周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貞”為貞節(jié),“字”為妊娠。

67.答案D

解析水經(jīng)是酈道元注解的。三國時的桑欽寫了《水經(jīng)》一書,酈道元作注,得名《水經(jīng)注》。

68.答案錯誤,是王念孫

解析無

69.答案A

解析無

70.答案D

解析漢高皇后姓呂名雉,按避諱制度,雉必須避諱,代名野雞?!妒酚?封禪書》:“野雞夜雊?!弊?“雉也,呂后名雉,改雉為野雞。

71.答案A

解析讀若(讀如):這術(shù)語多用來擬聲注音。

72.答案錯誤,明代屬于中落期

解析無

73.答案正確

解析無

74.答案A

解析《敦煌變文字義同釋》是由中國著名作者蔣禮鴻著作。

75.答案D

解析《釋名》是漢語史上第一部全面運用聲訓解釋字義的訓詁專書,是漢代訓詁學興起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76.答案B

解析《史記索隱》是由唐代司馬貞撰寫,共三十卷。運用大量的文獻作??辈牧?,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獻,使一些書目得以流傳下來,便于后人輯佚,有功于目錄學。

77.答案C

解析《說文解字》:“遭,遇也?!薄坝?逢也?!痹狻⒂?、逢遞相為訓。

78.答案D

解析西歸:言回到西方的故鄉(xiāng)去,這是檜國人客游東方者的口氣,“西”就指檜。

79.答案D

解析水經(jīng)注的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

80.答案C

解析“情”在《左傳·莊公十年》中的意義確實是“至誠”,它表達了一種誠摯、真摯的情感。在這句話中,“情”是用來強調(diào)在處理大小案件時,即使不能完全明察,也要以至誠之心去對待,以公正、真實的態(tài)度去處理。這句話強調(diào)了處理案件時應(yīng)該具備的一種真誠、真摯的態(tài)度,也是對司法公正的一種強調(diào)。

81.答案A正確

解析無

82.答案B

解析《左傳·宣公十二年》:“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83.答案C

解析無

84.答案B

解析錯誤,

85.答案C

解析《文選》是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的一部代表漢賦和六朝的詩、駢文的總集,成書不久,出現(xiàn)了蕭該的《文選音義》。唐代的李善繼承曹憲的學問,寫成現(xiàn)在流傳《文選注》,引用材料達一千六七百種之多,以博洽見稱。后來的讀者不僅據(jù)以讀《文選》,而且用其所引用的材料來??惫偶?。

86.答案C

解析清中葉學者阮元主編的經(jīng)籍訓詁專著。106卷。約成書于清嘉慶二年(1797)。阮元平生致力于提倡學術(shù),曾在浙江創(chuàng)立詁經(jīng)精舍,在廣東創(chuàng)立學海堂;又羅致人才從事編書刊印工作,??獭妒?jīng)注疏》,匯刻《皇清經(jīng)解》等,被后來的治經(jīng)者奉為金科玉律。他集歷代天文歷算家傳記成《疇人傳》,為中國第一部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的傳記專著

87.答案C

解析無

88.答案C

解析墳首:母羊大頭,指瘦瘠。比喻人的窮困。

89.答案C

解析簡答地說,偏義復詞就是看起來像并列關(guān)系的兩個字,其實只表示一個字的意思,而另一個字只作為陪襯,起填充音節(jié)的作用。

90.答案A

解析形訓是以形說義的方法,即通過對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的分析來尋求解釋詞義的釋詞方法。

91.答案D

解析涅槃,佛教語,梵語的音譯。正覺的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癡與以經(jīng)驗為根據(jù)的我亦已滅盡,達到寂靜、安穩(wěn)和常在。

92.答案B

解析渾言、析言:渾言是籠統(tǒng)地說,析言是分析地說,這是指出近義詞共同義和區(qū)別義時所用的術(shù)語。

93.答案B

解析《方言校箋》是199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祖謨。

94.答案D

解析東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后來有時也稱秀才為茂才。

95.答案A

解析保羅是新語法學派里面的一個理論家,他的《語言史原理》是這一派的一本非常重要的文獻。

96.答案B

解析王力總結(jié)的清代訓詁學的三派:一是纂集派,這一派述而不作,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經(jīng)籍纂詁》一書;二是注釋派,這一派是闡發(fā)或糾正前人的訓詁,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說文解字注》;三是發(fā)明派,這一派擺脫字形束縛,從聲韻的通轉(zhuǎn)去考證字義的通轉(zhuǎn),其代表是章炳麟及其《文始》(以今證古)、《新方言》(以古證今)。

97.答案B

解析

“母也天只,不諒人知”的特殊表達方式是變文。

98.答案C

解析戴東原謂學問之道有三難:淹博難,識斷難,精審難。非博通難以有識斷,無識斷而強作解人,必流于臆斷,而欲識斷精審,又非專精不可。學問無窮,生命有限,雖飲河果腹,象鼠異需,識大識小,各隨資分,然志不可不高遠,心不可分人我,氣不可爭短長,學不可存功利,而后方能涵照如鏡,應(yīng)聲似谷,識斷平實,而無氣質(zhì)之偏。

99.答案D

解析《釋名》的作者劉熙,字成國,《釋名》共八卷二十七篇,在編排上繼承《爾雅》的分類法,即按意義歸類。

100.答案D

解析《文始》共九卷,章太炎撰。是一部探索漢語語源的著作。

101.答案C

解析《玉篇》,中國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

102.答案A

解析車站的由來,車站起源于蒙古,是蒙古國和元代驛站的一種。時驛站分陸站和水站,車站為陸站之一種。

103.答案C

解析注釋群書的音義:《經(jīng)典釋文》《群經(jīng)音辨》《玄應(yīng)音義》《慧琳音義》《華嚴音義》。

104.答案B

解析《經(jīng)典釋文》是解釋儒家經(jīng)典文字音義的作品,共30卷,唐代陸德明撰。它以考證古音為主,兼辨訓義,引用了十四部文獻,如《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jīng)》、《論語》、《老子》、《莊子》、《爾雅》等,保存了在唐代當時音訓較早的一部字典,為歷代學人推崇。

105.答案A

解析清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通說上》“無慮”條云:“大氐(抵)雙聲疊韻之字,其義即存乎聲,求諸其聲則得,求諸其文則惑矣。

106.答案錯誤,解析無

107.答案C

解析無

108.答案A

解析東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將秀才改為茂才,后來有時也稱秀才為茂才。

109.答案正確

解析無

110.答案B

解析《韓非子》:"夔有一足。”的意思是有一個夔足夠了。

111.答案A

解析清代國學大師段玉裁指出:“小學有形、有音、有義,三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義,有今義,六者互相求,舉一可得其五。”(《〈廣雅疏證〉序》)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字的古代形、音、義,在研究型字典辭書如《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中必須反映,這是由它們“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歷史性原則決定的,其篇幅又不受限制,因而它們的部頭都很大。

112.答案A

解析傳統(tǒng)訓詁學的局限傳統(tǒng)訓詁最大的局限在于“崇古”。

113.答案B

解析孫雍長先生以清代學者王念孫先生的觀點為立論根據(jù)提出“訓詁之旨,本于聲音”。

114.答案B

解析《廣雅》的作者是三國時魏人張揖。張揖,字雅讓,清河(今河北臨清縣)人,在魏明帝太和年間(227——232年)任博士。

115.答案C

解析““逐”的本義所表示的是野獸奔跑在前,人在后拼命追趕,看上去像是人獸在競賽一樣,所以“逐”引申出“競賽、比賽”的意思。

116.答案C

解析郭璞說過,訓詁的本義是“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這包含著對時間性與空間性的雙重追求。

117.答案B

解析黃侃:“凡以一句解一字之義者,即謂之義界?!标懽谶_:“用一句或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界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nèi)涵作出闡述或定義,這種方法叫義界?!眰鹘y(tǒng)的義界的理論和實踐不能與科學的定義等量齊觀。

118.答案A

解析最早運用聲訓的專書是東漢劉熙的《釋名》。

119.答案B

解析無

120.答案C

解析古今字是指文獻中記錄同一個詞項而不同時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歷時同詞異字"現(xiàn)象。

121.答案C

解析郭璞說過,訓詁的本義是“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這包含著對時間性與空間性的雙重追求

122.答案D

解析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將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國系、秦系四個系,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一書中的分法與唐氏的分法相同,他們都是將小篆包括在秦系文字之中

123.答案D

解析給《方言》一書最早做注的的是東晉的郭璞(公元276-324年),李孟傳的刻本就是郭璞注本。

124.答案C

解析來"的本義是小麥。先民認為這是上天賜來的,所以便假借為"往來"的來"了。

125.答案C

解析無

126.答案C

解析兩漢時期——訓詁興盛期真正的以解釋文獻語言為目的而進行系統(tǒng)的訓詁工作是從漢代開始的,漢代,出現(xiàn)了一大批著名的訓詁家和訓詁專著,這是訓詁學的興盛期。

127.答案A

解析《讀書雜志》是清代王念孫先生在??狈矫娴拇碜?,也是清代樸學的代表著作。

128.答案B

解析獅子:來自古波斯語?ēr?!稘h書》提到伊朗古國烏弋山離產(chǎn)獅子。語言學家認為《穆天子傳》中的“狻猊”可能是獅子更早的寫法,擬音為[*swar?e]。明《回回館譯語》作“賒兒”。今天的伊朗人仍讀獅為shar。(順便一說,老虎的英文tiger,被認為來自古伊朗語,進入古希臘語,再輾轉(zhuǎn)變?yōu)橛⑽膖iger。

129.答案C

解析《華嚴經(jīng)》中文字音義的書,一般略稱《華嚴經(jīng)音義》唐代釋慧苑作此書見于智《開元釋教錄》,《新唐書·藝文志》未著錄。

130.答案A

解析春秋時訓詁已行,積累資料編成書,起于戰(zhàn)國,兩漢是訓詁學廣泛應(yīng)用時期,不是開始。

131.答案B

解析根據(jù)書面語言的實際材料,隨文逐字作出具體的語義分析,以毛亨注釋《詩經(jīng)》的《毛詩詁訓傳》為最早。

132.答案D

解析無

133.答案B

解析《方言注》,這是《方言》的第一個注本,13卷,東晉郭璞撰(涵芬樓四部叢刊本)。郭璞繼承和發(fā)揚了以活的方言口語作為調(diào)查對象的傳統(tǒng),在為漢代楊雄所做的《方言》作注時,采用晉代活的語言來和揚雄所記漢代方言相比較。

134.答案A

解析怨女:到了出嫁年齡而未嫁的女子;。

135.答案A

解析無

136.答案正確

解析無

137.答案A

解析互訓,一種訓詁方式,漢語訓詁學術(shù)語。以意義相同之字,相互訓釋,如老、考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等皆為互訓。

138.答案D

解析無

139.答案C

解析黃侃言:“《爾雅》之作,本為齊壹殊言,歸于統(tǒng)緒?!薄耙豢芍稜栄拧窞橹T夏之公言,二可知《爾雅》皆經(jīng)典之常語,三可知《爾雅》為訓詁之正義?!?/p>

140.答案A

解析《四庫全書》的總纂官是紀昀,《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帝發(fā)起,并命紀昀擔任總編,同時由包括紀昀在內(nèi)的三百六十多位學者、官員參與編纂,并經(jīng)過上千人的抄寫,謄改完成的大型的古代百科叢書。

141.答案D

解析王力先生首先明確提倡漢語詞匯史的研究,他指出:“我們對于每一個語義,都應(yīng)該研究它在何時產(chǎn)生,何時死亡。

142.答案B

解析互訓,一種訓詁方式,漢語訓詁學術(shù)語。以意義相同之字,相互訓釋,如老、考也,考、老也;禛、福也,祥、福也;宮謂之室,室謂之宮等皆為互訓。

143.答案D

解析無

144.答案A

解析形音義合解的專著有:《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玉篇》(南朝梁·顧野王)。

145.答案C

解析宋元明三個時代是訓詁學的中落期。在先秦時期,訓詁學處于萌芽期,兩漢時期是訓詁學的興盛期,魏至唐時期是訓詁學的保守期。而到了宋元明時期,訓詁學開始改革并逐漸中落。

146.答案錯誤,“包頭”“青海湖”來自蒙古語,“克拉瑪依”來自維吾爾語。

解析無

147.答案A

解析柱:通“祝”,折斷。束:被約束。這兩句大意是:過于剛強就自己招致折斷,過于柔弱就自取約束。

148.答案A

解析《玉篇》,中國古代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

149.答案C

解析無

150.答案A

解析《文始》共九卷,章太炎撰。是一部探索漢語語源的著作。

151.答案A

解析無

152.答案D

解析肚子”像一個容器一樣,里面有人體的臟器,因此“腹”有包含、容納、懷抱的意思,例如《詩·小雅·蓼莪》所說的:“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笔钦f出入都懷抱著我。

153.答案A

解析盡管宋元時期人們對罌粟的醫(yī)學功用相當了解,但當時沒有“鴉片”這個稱呼,之前稱之為“阿芙蓉”。“阿芙蓉”一詞是從阿拉伯語Afyun音譯而來,“鴉片”一詞來源于英語Opium。

154.答案C

解析無

155.答案B

解析“三體石經(jīng)”的“三體”指的是體是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體,所以稱為《三體石經(jīng)》,而且在書寫方面也有不同的格式。

156.答案B

解析《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為武。’”

157.答案C

解析義界,又稱界說。它是用下定義的方式來解說詞義,即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界限,從而準確地表達一個詞語的義蘊。

158.答案C

解析《詩經(jīng)·魏風·伐檀》中的“縣”字意義是懸掛。整句詩的意思是:不狩不獵,為什么見你庭院有懸掛的野獸?詩人借此表達對統(tǒng)治者不勞而獲、貪得無厭的諷刺。

159.答案C

解析節(jié)本意是竹節(jié),引申指木節(jié),又引申指事物的分節(jié)、分段。引申指節(jié)日。因竹節(jié)的分段有一定的規(guī)律,又引申指法度、節(jié)操之意。

160.答案C

解析王力先生在《新訓詁學》中認為:“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在社會上占了勢力。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史?!?/p>

161.答案正確

解析無

162.答案錯誤,《論語》不屬于《五經(jīng)正義》

解析無

163.答案B

解析同訓——用同一個訓釋字訓釋多個語詞,即把不同的詞語(被釋詞)列為一組,用某一個詞語(釋詞)來解釋這一組詞。是《爾雅·釋詁》中使用最多的訓釋方法。

164.答案B

解析以形索義的方法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些古籍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165.答案C

解析無

166.答案D

解析讀若(讀如):這術(shù)語多用來擬聲注音。

167.答案B

解析無

168.答案D

解析王念孫是清代語言學家,出生于官宦家庭,后在乾隆四十年考中進士,官至直隸永定河道,在語言文字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提出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則,建立義通說,留下很多文字方面的著作。

169.答案C

解析《國語·周語上》:“眾以美物歸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韋昭注:“丑,類也。

170.答案B

解析無

171.答案A

解析《文始》共九卷,章太炎撰。是一部探索漢語語源的著作。

172.答案C

解析無

173.答案A

解析《樂府詩集·焦仲卿妻》中,焦母對焦仲卿說:“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边@里的“可憐”是“可愛、可喜”的意思。

174.答案A

解析無

175.答案C

解析“追”的本義是追人,“逐”的本義是追獸,后來才混而不分。

176.答案AE

解析無

177.答案CD

解析無

178.答案ABCE

解析無

179.答案BCDE

解析無

180.答案ACE

解析無

181.答案BD

解析無

182.答案ADE

解析無

183.答案ACE

解析無

184.答案ABE

解析無

185.答案ABC

解析無

186.答案B

解析錯誤,當分類。

187.答案B

解析錯誤。前兩部為宋代類書,《四部叢刊》為叢書,《永樂大典》為明代類書

188.答案A

解析正確

189.答案B

解析雖然古音學在清代才取得突破,但并不能說《釋名》沒有價值。

190.答案A

解析無

191.答案A

解析正確

192.答案B

解析錯誤,《史記索隱》與《史記正義》屬于唐代

193.答案B

解析“筆意”和“筆勢”不是同一個概念。

194.答案B

解析錯誤,為“缺”之義

195.答案A

解析正確

196.答案A

解析無

197.答案B、錯誤

解析

198.答案B

解析“包衣”不是梵語。

199.答案B

解析“謂之”和“謂”是兩個不同的訓詁術(shù)語,“謂之”用來釋義,也用于辨析同義詞或近義詞,被釋詞放在釋詞之后,格式是“乙謂之甲”。

200.答案A

解析無

201.答案B

解析古代書面語言的一般障礙有文字障礙、詞義障礙和語法障礙。同時也還包括修辭障礙。

202.答案B

解析錯誤,二者屬于不同范疇,還是存在一定區(qū)別的

203.答案

用一句或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界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nèi)涵作出闡述或定義,這種方法叫做義界。義界的局限是:1.定義難以下得精確。2.采取義界方式釋義,文字往往冗長,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能用互訓表述清楚的,就沒有必要義界。

204.答案

史記三家注指的是劉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以及唐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史記集解》主要利用封建經(jīng)典和各種史書來注釋文義,吸收了前人的一些成果?!妒酚浰麟[》和《史記正義》所作的注釋的共同點是較多地集中在人名地名的考證和史實的考核上。

205.答案

鴉片、咖啡、沙發(fā)、火輪車、銀館

206.答案

訓詁學是以古代文獻的訓詁為研究對象,以語義為主要研究內(nèi)容的一門獨立學科,是語言學里具有綜合性和實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強的技術(shù)科學。

207.答案

上下文有互相交錯補充的情況,必須合起來理解,意思才完整。又叫“互言、互辭、互語、互文見義、參互見義”。如“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實際意思為“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guān)”?;ノ牡幕咀饔檬鞘褂嘘P(guān)的詞語互相輝映、暗示,從而收到意義全面而行文簡潔的效果。

208.答案

先秦訓詁有如下一些形式:首先,語文作者借字義的解釋來闡明一種哲理或政治主張;其次,語文作者借字形的解釋來闡明哲理或政治主張;再次是辨析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解釋古書字義。此外,諸子(荀子、墨子)關(guān)于“名”理論的提出,也有訓詁學的價值。

209.答案

訓詁的內(nèi)容:1.解釋字詞,訓詁的核心;2.解釋文句;3.分析篇章;4.分析表達方式;5.分析時空關(guān)系

210.答案

1.分析句讀。訓釋古書,參考舊注,有利于分析句讀。2.疏通句意?!对娊?jīng)?周南?關(guān)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睹珎鳌罚骸榜厚唬拈e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薄把院箦钡健昂闷ァ?,是疏通這兩句詩的大意。3.闡明語法?!对娊?jīng)?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毛傳》:“求矣,言求兄弟也。”闡明了語法關(guān)系?!靶值堋睘椤扒蟆钡馁e語。

211.答案

繼承《說文解字》的系統(tǒng)而編撰的字書,除去已佚的晉呂忱《字林》、北魏江式《古今文字》外,常見的有南朝梁顧野王《玉篇》、宋司馬光《類篇》、宋戴侗《六書故》、遼釋行均《龍龕手鑒》、明梅膺祚《字匯》、明張自烈《正字通》、清張玉書《康熙字典》。

212.答案

比丘、比丘尼、禪、和尚、浮屠

213.答案

凡字不但求其義訓,且推求其字義得聲之由來,謂之推因。推因的原則便是根據(jù)詞的聲音線索探求詞義的由來,如毛亨《傳》曰:“盜,逃也?!闭J為“盜”從“逃”得義。這種推求即是以詞的聲音線索為根據(jù)的。推因的途徑是從實際語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征”(可靠而又有證據(jù))的線索來,進而探求其本源。

214.答案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編者是東漢許慎?!墩f文解字》提出了戰(zhàn)國以來流行的分析文字的理論“六書說”,并闡明了“六書”的內(nèi)容,建立了古文字學家的文字學系統(tǒng)。此書共十四篇,加上“敘”為十五篇,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全書共分為540部,它的分類是根據(jù)文字形體的,如“一”部首下,凡從“一”得義的字,像“元、天、丕、吏”等,就都收在了“一”部。而540部的排列順序,也大致是“據(jù)形系聯(lián)”。《說文解字》的編寫目的在于探討字源,講明字體的結(jié)構(gòu)和本義。它保持了大部分的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資料,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匯的面貌,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論,是今天研究古文字學與古漢語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它也給后代的字典辭書以很大的影響,它的以偏旁分部的辦法,一直成為編字典所依循的一種主要體例。另外,我們可以從這部書中了解一些古代的政治經(jīng)濟情況和民俗等。由于時代局限,《說文解字》的觀點和對漢字的說解都存在不少問題,如部首“始一終亥”是照漢代陰陽五行家“萬物生長于一,畢終于亥”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安排的。它宣揚敬天、信神、尊君以及男尊女卑等思想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對文字的解釋常常有穿鑿附會之處。部首繁細而不夠科學,查檢不便。

215.答案

《孝經(jīng)注疏》《論語注疏》《爾雅注疏》《孟子注疏》

216.答案

形訓指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1.依靠殷商系文字——甲骨文,可以更好訓釋詞義;2.依靠殷商系文字和兩周系文字——鐘鼎文,同樣可以更好地訓釋詞義;3.訓釋古書要以《說文》為重要依據(jù),同時還得參考古文字;4.運用以形索義原則須以筆意為據(jù),若硬以筆勢索義,就難免穿鑿附會,導致謬誤;5.同時,運用形訓時還要避免望文生訓。

217.答案

訓詁的方法:1.以形索義(形訓)——外在形式的利用,即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2.因聲求義(聲訓)——內(nèi)在形式的利用。即取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字義,是對語言“內(nèi)在形式”的利用,往往成為探求和貫通語義的根本途徑。因聲求義的理論依據(jù)是音近義通。3.據(jù)文證義——語言環(huán)境的利用。4.析詞審義。指分析詞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顧及詞與詞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以審意義。5.辨體明義。須結(jié)合文體風格來理解詞語。

218.答案

有以下類型:一是以意義相近的字來解釋,如“漂猶吹也”二是以引申義釋本字?!睹献?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是以本字釋借字。《文選?冊魏公九錫文》:“若贅旒然?!崩钌谱⒁涡荨豆蚪夤省吩疲骸百槳q綴也?!彼氖且越裾Z釋古語?!对娊?jīng)?魏風?葛屨》:“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詩集傳》卷五:“摻摻,猶纖纖也。”

219.答案

《說文解字》所引用的內(nèi)容:一是引古文。除注明是古文者外,凡引用經(jīng)書的也都是古文。二是引籀文,如二部“旁”字下邊有“雱”字,說解云“籀文”。三是引經(jīng)書。四是引古語、方言、俗語,如艸部“茮”字的說解云:“茮,莍也?!边@是引古語以證今言的,說明當時稱為“茮”的,從前叫“茮莍”。五是引秘書說,即依托經(jīng)書談符箓?cè)饝?yīng)之事的“緯書”。六是引秦刻石。七是博采通人之說,即采用先秦諸子如孔子、韓非子和漢儒司馬相如、董仲舒等人的說法。

220.答案

類書是從古書摘錄成語典故、詩賦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類分列于若干標題之下,便于尋檢、引用的一種工具書。如《太平廣記》等。

221.答案

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釋詁(偏重于釋古語)、二是釋言(偏重于釋常語)、三是釋訓(大部分釋疊詞)。

222.答案

《廣雅》十卷,三國魏張揖撰。本為增廣《爾雅》,為補輯周秦兩漢古書中的訓詁而作。為《爾雅》之續(xù)書,體例全依《爾雅》,仍用十九篇舊目,即釋詁、言、訓三篇解釋一般詞語,釋親以下各篇雜釋百科名詞。隋代的曹憲曾給《廣雅》作音釋,為避隋煬帝諱,把書名改為《博雅》?!稄V雅》在訓詁學上有很高價值,王念孫在《廣雅疏證序》中說:“蓋周秦兩漢古義之存者,可據(jù)以證其得失;其散逸不傳者,可借以窺其端緒;則其書之功于訓詁也大矣。”《廣雅》對《爾雅》各篇都補充了內(nèi)容。如《釋詁》:“古、昔、先、創(chuàng)、方、作、造、朔、萌、芽、本、根、孽、鼃、昌、孟、鼻、業(yè),始也?!边@條所舉“始”的許多同義詞,即為《爾雅》所未備。在《爾雅》后,《爾雅》式詞書不斷出現(xiàn),如宋陸佃《埤雅》、宋羅愿《爾雅翼》、明朱謀?《駢雅》、明方以智《通雅》、清吳玉搢《別雅》、清洪亮吉《比雅》等。

223.答案

據(jù)文證義為訓詁方法之一。用“同音”“音近”的方法來解決通假問題和推求詞義來源,是不能離開當時的語言實際的。如果離開確鑿的文獻語言的佐證,僅僅根據(jù)聲音妄加推測,勢必多有謬誤。要是能從文獻語言的實際出發(fā)來解決同源詞問題,就會減少或者避免謬誤。同樣,多義詞的訓釋顯然必須重視據(jù)文證義。據(jù)文正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了解語境與詞義的關(guān)系;二是解釋詞義要緊扣本句;三是結(jié)合文章上下句也是訓釋詞義的重要一環(huán);四是訓釋詞義往往還得聯(lián)系成片的語言乃至全篇。

224.答案

屬于訓詁方式之一的互訓的一種類訓,指甲、乙兩詞用丙來訓釋,即叫同訓。如《說文》:“冷,寒也?!薄颁?,寒也。”“冷、溧”同以“寒”訓。

225.答案

西漢統(tǒng)治者尊崇儒術(shù),國家設(shè)立五經(jīng)博士,當時人多為儒家經(jīng)典作注以闡述儒家思想觀點。儒家以外的著作只注《老子》(漢初曾崇尚黃老)東漢注釋范圍比西漢擴大,內(nèi)容不限于注釋儒家的經(jīng)典和道家的《老子》,還包括《國語》《國策》《史記》《漢書》《呂氏春秋》,以及緯書、術(shù)數(shù)之類。這說明當時的訓詁學已有擺脫經(jīng)學附庸的趨勢,也反映出讖緯迷信的思想對形訓有很深的影響。西漢隨文釋義的注解和通釋語義的專著中,形訓、音訓、義訓的訓詁方式方法已經(jīng)廣泛運用,既涉及字形和詞的音義,也涉及句法、章法及修辭等現(xiàn)象。

226.答案

徐鉉奉詔校訂《說文解字》,不僅對原書內(nèi)容作了一番整理、審定,還把書中有關(guān)的文字全用反切注音,并將經(jīng)籍常見而許慎未收的字補入書內(nèi),加上解說,附于各部之后,稱為“新附字”。

227.答案

取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字義,是對語言“內(nèi)在形式”的利用,往往成為探求和貫通語義的根本途徑。因聲求義的理論依據(jù)是音近義通。了解漢語語音系統(tǒng)的沿革,注重辨析字音中聲、韻、調(diào)三種要素并研究其不同歷史時期的分合異同,以及整理古書中有關(guān)訓詁實踐的資料等等,是因聲求義的必要條件。因聲求義的重要軌道是:1.通假借。通假借旨在排除假借造成的形、義分離的現(xiàn)象,彌補形、義聯(lián)系被掩蓋而以形索義原則貫徹的不足。它旨在解決同音替代問題。2.明方言旨在解決方言詞聲音變化的軌跡。3.尋語源旨在解釋某些詞詮釋命名的由來。

228.答案

訓詁學術(shù)語,指用下定義的方法解釋詞義。黃說:“凡以一句解一字之義者,即謂之義界”;陸宗達加以發(fā)揮,說“用一句或幾句話來明詞義的界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nèi)涵作出闡述或定義,這種方法叫做義界”。

229.答案

互訓的類型:1.從時代上著眼,互訓有同時的,也有異時的?!墩f文?舟部》:“舟,船也?!倍巫ⅲ骸肮湃搜灾郏瑵h人言船?!贝藶楫悤r的互訓。異時互訓反映出古今用詞及詞義的發(fā)展變化。2.從體例上看,互訓是甲乙兩詞互相直接訓釋,又叫直訓?!斗窖砸弧罚骸包h、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边€有甲、乙兩詞用丙來訓釋,叫作同訓。如《爾雅?釋詁》“命”和“令”同訓“告也”。甲用乙來訓釋,乙用丙來訓釋,甲、乙、丙三詞遞相為訓,又叫遞訓或轉(zhuǎn)訓。如《爾雅?釋言》:“煽,熾也?!薄盁耄⒁??!?.從類屬上著眼,有以共名釋別名的(指出某一事物所屬的種類)。如《說文?木部》:“李,果也?!薄俺龋賹??!边@又叫類訓。

230.答案

我國訓詁學的歷史源遠流長,經(jīng)歷了萌芽——興盛——保守——衰落——復興這樣的歷史進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時期是兩漢和清代,即興盛于兩漢,復興于清代。1.先秦時期為萌芽期。訓詁遠在先秦時期便已萌芽。當時由于諸侯割據(jù),國家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加以今語和古語的不同,人們閱讀古典文獻,往往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有人來為她們解釋古今的異語和各地的方言,訓詁便應(yīng)運而生。總之,先秦是以訓詁為主的語言研究的萌芽時期,它因思想交流的需要而產(chǎn)生,由語言的分化與文字的演變所引起。2.兩漢為興盛期。漢代訓詁興盛的突出表現(xiàn)是注釋書的大批出現(xiàn)。此外,在注釋盛行的漢代,通釋語義的訓詁學專著也開始出現(xiàn),如《爾雅》《方言》《釋名》等。3.魏至唐為保守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訓詁基本上沿著兩漢“高潮”的余波發(fā)展,也有新的成就,只是和漢代訓詁學高峰相比起來,沒有那么突出,有些方面表現(xiàn)出保守(不等于衰弱)傾向,故暫且說它是保守期。唐代“疏不破注”,訓詁學趨于保守,沒有新發(fā)展。如孔穎達等以六朝舊疏為底本修撰《五經(jīng)正義》,賈公彥撰《周禮正義》《儀禮正義》,就都不是新著。這一套“正義”強調(diào)學有宗主,對于舊注可以有引申生發(fā),但不能另立新說,只能墨守舊說。4.宋至明為中落期。宋代訓詁學由樸學的手段變成理學的工具,理學家反對漢代樸學,說漢儒搞訓詁、名物考證是“玩物喪志”。但理學家也有可取的地方: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