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 試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6/wKhkGWb5ioGAUVHWAAKPX-PnGqc132.jpg)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 試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6/wKhkGWb5ioGAUVHWAAKPX-PnGqc1322.jpg)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 試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6/wKhkGWb5ioGAUVHWAAKPX-PnGqc1323.jpg)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 試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6/wKhkGWb5ioGAUVHWAAKPX-PnGqc1324.jpg)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 試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6/wKhkGWb5ioGAUVHWAAKPX-PnGqc13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試題練習題精選匯編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丁衛(wèi),秦王世民遣右武衛(wèi)將軍王君廓攻贛轅,拔之。王世充遣其將魏隱等擊君廓,君廓偽遁,設伏,
大破之,遂東徇地,至管城而還。先是,王世充將郭士衡、許羅漢掠唐境,君廓以策擊卻之,詔勞之曰:“卿
以十三人破賊一萬,自古以少制眾,未之有也?!笔莱湮局葚菔窌r德睿帥所部杞、夏、陳、隨、許、潁、尉
七州來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縣官并依世充所署,無所變易,改尉州為南汴州,于是河南州縣相繼來降。
劉武周降將尋相等多叛去。諸將疑尉遲敬德,囚之軍中。彳『自左仆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言于世民曰:“敬
德驍勇絕倫,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為后患,不如遂殺之。”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豈在尋相
之后邪!”遽命釋之,引入臥內(nèi),賜之金,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
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毙了?世民以五百騎行戰(zhàn)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帥步騎萬馀
猝至,圍之。單雄信引攀直趨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世充兵稍卻,敬德翼世民出圍。世民、
敬德更帥騎兵還戰(zhàn),出入世充陳,往返無所礙。屈突通引大兵繼至,世充兵大敗,僅以身免。擒其冠軍大
將軍陳智略,斬首千馀級,獲排槊兵六千。世民謂敬德曰:“公何相報之速也!”賜敬德金銀一篋,自是寵
遇日隆。敬德善避槊,每單騎入敵陳中,敵叢槊刺之,終莫能傷,又能奪敵槊返剌之。齊王元吉以善馬槊
自負,聞敬德之能,請各去刃相與校勝負,敬德曰:“敬德謹當去之,王勿去也。”既而元吉刺之,終不能
中。秦王世民問敬德曰:“避槊與奪槊,孰難?"敬德曰:“奪槊難。”乃命敬德奪元吉槊。元吉操槊躍馬,
志在刺之,敬德須臾三奪其槊;元吉雖面相嘆異,內(nèi)甚恥之。
(節(jié)選自公眾號重慶一診《境漁濾聚第五次作業(yè)題》)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
事之情也
B.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之情也
C.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第1頁共41頁
之情也
D.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之情也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丑,干支歷六十甲子中的一個,此處不是紀年,而是和后文的“辛巳”一樣都用來紀日。
B.行臺,指尚書臺(?。┡R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行臺左仆射,官職名,在唐初位同宰相。
C.槊,古代冷兵器,用上好的金屬鍛造而成,屬攻擊性武器。主要種類有馬槊、步槊、雜槊。
D.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其體例跟《左傳》相同。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君廓屢次設計擊退王世充部下將領,得到高祖的充分肯定,認為自古以來還沒有率領區(qū)區(qū)十三人
打敗一萬人的以少勝多的先例。
B.當諸將懷疑尉遲敬德有叛離之心將其囚禁起來后,李世民力排眾議,認為他并無反叛之心,下令將
其釋放,并請人內(nèi)室,賜其黃金。
C.當李世民帶五百騎兵行視戰(zhàn)區(qū)地形之時,王世充倉猝率軍而至包圍了他,尉遲敬德掩護李世民突圍
時單騎避槊,如入無人之境。
D.尉遲敬德與齊王李元吉比試長矛,頃刻間三奪李元吉手中長矛。李元吉雖然臉上一副驚嘆詫異的樣
子,內(nèi)心卻深深地感到恥辱。
1L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世民日:“不然。敬德若叛,豈在尋相之后邪?”
(2)齊王元吉以善槊自負,聞敬德之能,請各去刃相與校勝負。
12.請簡要分析屈突通、殷開山主張斬殺尉遲敬德的原因。(3分)
第2頁共41頁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完顏陳和尚,豐州人。貞祐中,陳和尚為北兵所掠,大帥甚愛之,置帳下。時陳和尚母留豐州,叢力
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謹。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
奔大兵覺合騎追之由他路得免。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衛(wèi)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
以《小學》《論語》《春秋左氏傳》,略通其義。正大二年,斜烈落帥職,例為總領,屯方城。陳和尚隨以往,
凡兄軍中事皆預知之。斜烈時在病,軍中李太和者,與方城鎮(zhèn)防軍葛宜翁相毆,訴于陳和尚,宜翁事不直,
即量笞之。宜翁素兇悍,恥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訟陳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殺其夫,以故陳和尚系
獄,久不能決。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問:“卿寧以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
矣?!币阅克購陀醒?,不敢赦。未幾,斜烈卒。上始赦陳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殺人。汝兄死,失
吾一名將。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議我者。他日,汝奮發(fā)立功名,國家得汝力,始以我為不妄
赦矣。”陳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為謝。乃以自衣領紫微軍都統(tǒng),逾年轉忠孝軍提控。忠孝一軍,皆
回紇、乃滿、羌、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者,鷲狠凌突,號難制。陳和尚御之有方,坐作進退皆中程式,
所過州邑常料所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每戰(zhàn)則先登陷陣,疾若風雨,諸軍倚以為重。六年,
有衛(wèi)州之勝。八年,有倒回谷之勝。九年正月,走鈞州,城破,陳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國大將,欲見
白事?”諸行帳前曰:“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負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
知我者?!睍r欲其降,斫足脛折不為屈,豁口吻至耳,嗅血而呼,至死不絕。大將義之,祝日:“好男子,
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p>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騎
追之/由他路得免
B.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
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C.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騎
第3頁共41頁
追之/由他路得免
D.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
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亞項的一項是()
A.從兄,指堂兄,是父系親屬之一,又可細分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兩種。
B.《小學》,宋代朱熹所撰寫的宣傳孔孟之道的著作,與傳統(tǒng)“小學”不同。
C.臺諫,是監(jiān)察百官的臺官與勸諫天子過失的諫官的合稱,宋時臺諫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喪服,也可指稱既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本文中指喪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也理的一項是()
A.完顏陳和尚多遇貴人,逢兇化吉。被北兵俘虜時,得遇大帥喜愛,讓他隨身聽命;因故入獄后,皇上又
赦免了他。
B.完顏陳和尚能武好文,才華出眾。他所任官職均為武職,但喜好史學、文學,一直被視為優(yōu)秀人才,得
王渥授業(yè)。
C.完顏陳和尚心系家國,正道直行。他羈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設法逃回祖國;幫助兄長處理軍中事務時,
依理依律。
D.完顏陳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鈞州城破時,主動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堅決不肯投降,感動了
敵方大將。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妻訟陳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殺其夫,以故陳和尚系獄,久不能決。
(2)卿寧以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
14.陳和尚治軍有方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第4頁共41頁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彭龜年,字子壽,臨江人。七歲而孤,事母盡孝。性穎異,讀書能解大義。及長,得程氏《易》讀之,
至忘寢食,從朱熹、張械質(zhì)疑,而學益明。登乾道五年里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鄭僑、張構
同薦,除太學博士。兼魏王府教瞿,遷國子監(jiān)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薦,為御史臺主簿。改司農(nóng)寺丞,進秘
書郎兼嘉王府直講。寧宗嘗謂:“退朝無事,恐自怠惰,非多讀書不可?!饼斈曜啵骸叭司畬W與書生異,惟
能虛心受諫,遷善改過,乃圣學中第一事,豈在多哉?”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胄之奸會龜年護客①熹
以上疏見納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今熹既罷臣宜并斥不報。迨歸,見倔胄用事,權勢重了宰相,
于是條數(shù)其奸。謂:“進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聲勢,竊弄威福,不去必為后患上覽奏甚駭,曰:“件
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謂如此?!迸轮袝鑳?yōu)胄祠,已乃復入。龜年上疏求去,詔倔胄予內(nèi)祠,龜
年予郡,以煥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撫使。龜年丐祠,慶元二年,以呂栗言落職;己而追三官,勒停。
嘉泰元年,復元官。起知贛州,以疾辭,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以待制寶謨閣竄住,卒。
龜年學識正大,議論簡直,善惡是非,辨析甚嚴。其愛君憂國之忱,先見之識,敢言之氣,皆人所難。晚
既投閑,于關、洛②書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訓蒙》。世胄誅,林大中、樓鑰皆白其忠,寧宗
詔贈寶謨閣直學士,賜謚忠肅。上謂左右曰:“彭龜年忠鯉可嘉,宜得謚。使人人如此,必能納君于無過之
地。”未幾,加贈龍圖閣學士,而擢用其子欽。
(節(jié)選自《宋史?彭龜年傳》,有刪改)
【注】①護客,當時彭龜年正護送金國來的使者回去。②關、洛,指關學和洛學。關學為宋代張載創(chuàng)
立的理學學派,洛學為宋代程潁和程頤兩兄弟創(chuàng)立的理學學派。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使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B.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世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C.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世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第5頁共41頁
D.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倔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通過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
B.教授,此為學官名。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行政事務。
C.內(nèi)祠,指宮觀使。執(zhí)掌在京宮觀,以宰執(zhí)充任,后用以安置罷職大臣。
D.致仕,古指官員到退休年齡交還官職退休,亦稱致事、致政、休致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彭龜年孝順母親,耽于讀書。他七歲時失去父親,對其母十分孝順。長大后曾讀《易》到廢寢忘食,
且敢于懷疑朱熹、張杖的觀點。
B.彭龜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諫。他曾進諫,作為皇帝讀書不必貪多,重要的是虛心納諫,向善改過。
后又上奏彈劾權盛一時的韓倔胄。
C.彭龜年屢被推薦,歷任多職。他曾被鄭僑、張構推薦、擔任太學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薦,擔任御
史臺主簿,一生擔任過很多官職。
D.彭龜年死后榮耀,得謚獲贈。他死后,皇帝認為他忠心耿直,賜謚號“忠肅”。死后獲贈寶謨閣直
學土,后又被加贈龍圖閣學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迨歸,見件胄用事,權勢重于宰相,于是條數(shù)其奸。(4分)
(2)其愛君憂國之忱,先見之識,敢言之氣,皆人所難。(4分)
14.彭龜年為何彈效韓倔胄?請簡要說明。(3分)
第6頁共41頁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耿九疇,字禹范,盧氏人。永樂末讀吉?亶修六年,授禮科給事中。議論持大體,有清望。正統(tǒng)初,
大臣言四淮鹽政久壞,宜得重名檢者治之,于是推擇為鹽運司同知。痛革宿弊,條奏便宜五事,著為令。
母喪去官,場民數(shù)千人詣闕乞留。十年正月,起為都轉運使。節(jié)儉無他好,公退焚香讀書,廉名益振,婦
孺皆知其名。
以事見誣,逮下吏,已,得白,即留為刑部右侍郎。屢辨疑獄,無所撓屈。禮部便即章瑾下獄,九疇
及江淵等議貶其官。瑾婿給事中王汝霖銜之,與同官葉盛、張固、林聰?shù)日撔滩坎还?九疇、淵遂劾盛等,
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職。時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問,瑾如奏。鳳陽歲
兇,盜且起,敕往巡視招撫。奏留英武、飛熊諸衛(wèi)軍耕守,招來流民七萬戶,境內(nèi)以安。兩淮自九疇去,
鹽政復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尋敕錄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揮楊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疇劾之。詔按治,且命諸邊如得青者,具劾以聞。邊將請增臨跳諸衛(wèi)戍
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盛。邊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輒
徙入塞,九疇言:“邊將所以御寇衛(wèi)民也,今使民避寇失業(yè),安用將帥?”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帥
罪。布政使許資言:“侍郎出鎮(zhèn),與巡按御史不相統(tǒng),事多拘滯,請改授憲職便?!蹦宿D右副都御史。大臣
鎮(zhèn)守、巡撫皆授都御史,自九疇始。
有旨市羊角為燈,九疇引宋蘇軾諫神宗買浙燈事②,事乃寢。災異求言,請帝延儒碩,公賞罰,擇守令,
簡將帥。優(yōu)詔報焉。天順初,議事京師。帝顧侍臣曰:“九疇,廉正人也?!绷魹橛叶加?。罪人系都察院
獄者不給米。九疇為言,乃日給一升,遂為令。己,上疏陳崇廉恥、清刑獄、勸農(nóng)桑、節(jié)軍賞、重臺憲五
事。帝皆嘉納。
(節(jié)選自《明史?耿九疇傳》)
注:①土木:指發(fā)生于明朝正統(tǒng)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鎮(zhèn)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②蘇軾諫神宗買
浙燈事:宋神宗趙頊命令減價收買浙燈四千余盞,并將市場上的燈盡數(shù)拘收,蘇軾上書勸諫,希望神
宗務從儉約。
第7頁共41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邊將請增臨跳諸衛(wèi)戍/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乃
不增成/
B.邊將請增臨洗諸衛(wèi)戍/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乃
不增戍/
C.邊將請增/臨跳諸衛(wèi)戍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乃
不增成/
D.邊將請增/臨洗諸衛(wèi)戍/九疇言邊城/士卒非乏/將帥能嚴紀律/賞罰明信/則人人自奮/不然/徒冗食耳/
乃不增成/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在殿試中,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作進士及第。
B.宣德,為明朝皇帝的年號。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
C.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開始以侍郎為三省六部的長官。
D.兩淮,是個方位地理概念,多個義項,泛指今天江蘇和安徽兩省長江淮河之間的地區(qū)。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耿九疇清廉公正,治政有方。他被大臣推舉為鹽運司同知,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條上奏有利于國家的
事,著錄成法令。
B.耿九疇屢辦疑案,剛正不阿。耿九疇和他人建議將被捕入獄的章瑾貶官,卻遭到章瑾的女婿懷恨,耿
九疇堅持到底終治其罪。
C.耿九疇臨危受命,安撫災民。鳳陽歲荒,盜賊將要起事,他被皇上派往巡視招撫,招來流民七萬戶,
境內(nèi)得到安寧。
D.耿九疇革新陋習,敢于直言。他建議皇帝停止購買羊角做燈;與都察院監(jiān)獄有聯(lián)系的罪人不給糧食,
他對此提建議,后成為法令。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災異求言,請帝延儒碩,公賞罰,擇守令,簡將帥。優(yōu)詔報焉。(4分)
第8頁共41頁
(2)已,上疏陳崇廉恥、清刑獄、勸農(nóng)桑、節(jié)軍賞、重臺憲五事。(4分)
14.耿九疇在邊境為什么不增加成卒,而且還禁止百姓在秋冬季節(jié)遷入塞內(nèi)?(3分)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高儉,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狀貌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于占對。隋司隸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
祖浚皆宿臣顯重,與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麗,坐與善,貶為珠鶯豐拶,以母老不可居瘴彷地,
乃留妻鮮于奉養(yǎng)而行。會世大亂,京師阻絕,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書佐。時欽州俚帥寧長真以兵侵交趾,
和懼,欲出迎,士廉曰:“長真兵雖多,縣軍遠客,勢不得久,城中勝兵尚可戰(zhàn),奈何受制于人?”和因
命為行軍司馬,逆擊破之。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人畏鬼而惡疾,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
弟不相假財。士廉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又引申生講授號苔,學校復興。秦時李冰導汶江
水灌田,瀕水者頃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廝引旁出,以廣溉道,人以富饒。入為吏部尚書,進封
許國公。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州,人地無不當者。帝伐高麗,皇太子監(jiān)國駐定州,又攝太傅,同掌
機務。太子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jù)校對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別設校奉太傅?!笔苛剔o。
還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問之。事期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吊,房玄
齡以帝餌金石,諫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從數(shù)百騎出。長孫
無忌伏馬前,陳士廉遺言,乞不臨喪。帝猶不許,無忌至流涕,乃還入東苑,南向哭。詔贈司徒、并州都
督,謚日文獻,陪葬昭陵。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指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
人以所出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及遺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襲與平生所好書,示先王典訓可用終始者。
(節(jié)選《新唐書》)
第9頁共41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措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
是為文德皇后/
B.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措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
是為文德皇后/
C.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措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
是為文德皇后/
D.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措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嘗不焚稿/家人無見者/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歸之/
是為文德皇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書、檔案。主簿即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佐吏。
B.諸生,古代經(jīng)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
C.經(jīng)藝,儒家經(jīng)書的統(tǒng)稱,與《師說》“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經(jīng)傳”意義相同。
D.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其間政治清明,經(jīng)濟、文化繁榮,史稱“貞觀之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儉少有才學,聲名顯赫。他年少時過目成誦,敏于對答;一些位高勢重之臣與他結為忘年之交,他因
此聲名顯揚。
B.高儉善斷形勢,臨危不亂。寧長真入侵,他認為敵兵雖多,但孤軍深入,勢難持久,不足為懼,最終果
然擊敗了敵軍。
C.高儉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帶領諸生講授經(jīng)藝,復興教育,易風移俗;他沿著舊渠新開土地,擴寬渠
道,當?shù)匕傩找虼耸芤妗?/p>
D.高儉為君解難,深得器重。太宗討伐高麗時,他暫代太傅,與太子一同掌管機要事務;他病重期間,太
宗親臨探望并為之流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士廉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
(2)雅負裁鑒,又詳氏譜,所署州,人地無不當者。
第10頁共41頁
14.在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畫高儉這一人物的?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潺郎中。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曰:“臣聞得全者全昌,失
全者全亡。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下;禹無十戶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土不過百里,上不絕?考之明,
下不傷百姓之心者,有王術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流萬世。積
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
道也?!眳峭醪患{。乘等去而之梁,從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錯為漢定制度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
謀反舉兵西鄉(xiāng)以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以謝諸侯枚乘復說吳王曰:“今漢據(jù)全秦之地,兼六國之眾,修戎狄
之義,而南朝羌律,此其與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讒諛之臣為大王計者,不論骨肉
之義,民之輕重,國之大小,以為吳禍,此臣所以為大王患也。夫吳有諸侯之位,而實富于天子;有隱匿
之名,而居過于中國。此臣之所為大王樂也。今大王還兵疾歸,尚得十半。不然,漢知吳之有吞天下之心
也,赫然加怒,遣理林黃頭循江而下,襲大王之都;魯東海絕吳之餉道;梁王飭車騎,習戰(zhàn)射,積粟固守,
以備滎陽,待吳之饑。大王雖欲反都,亦不得已。愿大王孰察焉?!眳峭醪挥贸瞬?,卒見禽滅。漢既平七
國,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為弘農(nóng)都尉。乘久為大國上賓,與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樂郡吏,以病去
官。復游梁,梁客皆善屬群娥,乘尤高。孝王薨,乘歸淮陰。武帝自為太子聞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
以安車蒲輪征乘,道死。
(節(jié)選自《漢書》)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錯為漢定制度/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鄉(xiāng)/以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
以謝諸侯/
B.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錯為漢定制度/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鄉(xiāng)/以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
第11頁共41頁
以謝諸侯/
C.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錯為漢定制度/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鄉(xiāng)以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
以謝諸侯/
D.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錯為漢定制度/損削諸侯吳王/遂與六國謀反舉兵/西鄉(xiāng)以誅錯為名/漢聞之/斬錯
以謝諸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陽,本義指山南水北,即受光的一面,淮陽即淮水之北,陰則反之,指山北水南。
B.三光,日、月、星,也泛指各種光,三為虛,指多數(shù),如“卷我屋上三重茅”。
C.羽林,漢代侍衛(wèi)皇帝的禁軍,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義,戰(zhàn)斗力很強。
D.辭賦,源于戰(zhàn)國盛于漢,漢人稱屈原等所作賦為楚辭,故稱賦為辭賦,亦稱漢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枚乘見識廣遠,甚能明曉大勢。吳王謀逆,枚乘兩次奏書諫言,第一次指出積德累行,守義循理,才是
王術;第二次分析天下利弊得失,甚為周到。
B.枚乘忠心為主,也知明哲保身。枚乘力諫吳王兩次,言辭見其忠心,但吳王不采納諫言,他便選擇離開,
到梁地侍奉孝王,這是避禍的明智之舉。
C.枚乘自視甚高,不愿委身郡吏。景帝召拜他擔任弘農(nóng)都尉,他因長期做大國座上賓而稱病辭官,待朝廷
以安車蒲輪的方式征召他,他選擇以死相拒。
D.枚乘富有才華,諫言文采斐然。梁國的賓客都善于作賦,而他是其中寫得最好的;從他上奏吳王的諫言
看,也帶辭賦風格,論述縱橫抻闔。
13.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2)吳王不用乘策,卒見禽滅。漢既平七國,乘由是知名。
14.文中枚乘第二次游說吳王放棄“為逆”有哪些理由?請簡要作答。
第12頁共41頁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孔奐字休文,數(shù)歲而孤,為叔父所養(yǎng),好學善屬文。沛國劉顯以博學稱,每深相嘆美,執(zhí)其手曰:“昔
伯喈墳本悉與仲宣,吾當希彼蔡君,足下無愧王氏。所保書籍,尋以相付?!笔肆簳r左戶郎沈炯為飛書所
謗,將陷重辟,連官自閥,人懷憂懼,奐廷議理之,竟得明白。尋遭母憂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喪唯奐
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法度并以孝聞時侯景新平每事草創(chuàng)憲章故事無復存者奐博物強識,甄明故實,問無
不知,儀注體式,箋書表翰,皆出于奐。陳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長史,遷給事黃門侍郎。齊遣東方老、蕭
軌來寇,四方壅隔,糧運不繼,三軍取給,唯在都下,乃除奐建康令。武帝克日決戰(zhàn),乃令奐多營麥飯,
以荷葉裹之,一宿之間,得數(shù)萬裹。永定三年,除晉陵太守。晉陵自宋、齊以來為大郡,雖經(jīng)寇擾,猶為
全實,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奐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單船臨郡。所得秩俸,隨即分贍孤寡,郡
中號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綺見奐居處儉素,乃餉以衣氈一具。奐曰:“太守身居美祿,何為不能辦此?但
百姓未周,不容獨享溫飽。”奐在職清儉,多所規(guī)正,宣帝嘉之,賜米五百斛,并累降熬節(jié),殷勤勞問。
太建八年,加侍中。時有事北邊,克復淮、泗,封賞敘用,紛紜重疊,奐應接引進,門無停賓。加以識鑒
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措紳莫不悅服。性耿介,絕諸請托。雖儲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
終不為屈。始興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諷有司,固求臺鉉。奐曰:“卷孽本以德舉,未必皇枝?!币蚩寡杂?/p>
宣帝?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彈文四卷。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尋遭母憂/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法度/并以孝聞/時侯景新平/每事
草創(chuàng)/憲章故事/無復存者/
B.尋遭母憂/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法度/并以孝聞時/侯景新平/每事
草創(chuàng)憲章/故事/無復存者/
C.尋遭母憂/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法度/并以孝聞時/侯景新平/每事
草創(chuàng)/憲章故事/無復存者/
D.尋遭母憂/時天下喪亂/皆不能終/三年喪唯奐及吳國張種/在寇亂中守法度/并以孝聞/時侯景新平/每事
草創(chuàng)憲章/故事/無復存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13頁共41頁
A.墳素,與“墳典”“墳籍”“墳策”意義相近,均可用來泛指古代典籍。
B.臺閣,臺、閣等建筑物的合稱,漢時指尚書臺,后泛指中央政府機構。
C.敕書,古代官府發(fā)布的一種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誡僚屬。
D.袞章,袞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禮服,袞章是袞衣上的紋樣,也借指三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奐才華過人,得人贊美。他勤奮好學,擅長寫文章,以博學著稱的劉顯常對他大加贊賞,將他比作王
仲宣,打算將所臧典籍全部贈給他。
B.孔奐頗得重用,行事迅疾。齊人率兵入侵,他被陳武帝任命為建康令,負責辦理軍餉;后武帝限期決戰(zhàn),
他一夜之間就備好數(shù)萬裹麥飯。
C.孔奐施財濟民,為人擁戴??讑J始終將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晉陵太守期間,將所得俸祿分送給孤寡之人,
郡中的百姓都稱贊他為“神君”。
D.孔奐不畏強權,以德選才。他拒絕請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對其恩威并施,也絕不屈服,認為舉薦朝臣
當以德行為重,而不必是皇親國戚。
1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奐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單船臨郡。
(2)加以識鑒人物,詳練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措紳莫不悅服。
14.孔奐是否接受曲阿富人殷綺饋贈的衣氈?為什么?
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言文閱讀試題練習題精選匯編解析版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TB,秦王世民遣右武衛(wèi)將軍王君廓攻帽轅,拔之。王世充遣其將魏隱等擊君廓,君廓偽遁,設伏,
大破之,遂東徇地,至管城而還。先是,王世充將郭士衡、許羅漢掠唐境,君廓以策擊卻之,詔勞之曰:“卿
以十三人破賊一萬,自古以少制眾,未之有也?!笔莱湮局葚菔窌r德睿帥所部杞、夏、陳、隨、許、潁、尉
第14頁共41頁
七州來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縣官并依世充所署,無所變易,改尉州為南汴州,于是河南州縣相繼來降。
劉武周降將尋相等多叛去。諸將疑尉遲敬德,囚之軍中。行自左仆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言于世民日:“敬
德驍勇絕倫,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為后患,不如遂殺之。”世民日:“不然。敬德若叛,豈在尋相
之后邪!”遽命釋之,引入臥內(nèi),賜之金,曰:“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
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之情也?!毙了?世民以五百騎行戰(zhàn)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帥步騎萬馀
猝至,圍之。單雄信引架直趨世民,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世充兵稍卻,敬德翼世民出圍。世民、
敬德更帥騎兵還戰(zhàn),出入世充陳,往返無所礙。屈突通引大兵繼至,世充兵大敗,僅以身免。擒其冠軍大
將軍陳智略,斬首千馀級,獲排槊兵六千。世民謂敬德日:“公何相報之速也!”賜敬德金銀一篋,自是寵
遇日隆。敬德善避槊,每單騎入敵陳中,敵叢槊刺之,終莫能傷,又能奪敵槊返剌之。齊王元吉以善馬槊
自負,聞敬德之能,請各去刃相與校勝負,敬德曰:“敬德謹當去之,王勿去也?!奔榷讨K不能
中。秦王世民問敬德曰:“避槊與奪槊,孰難?"敬德曰:“奪槊難?!蹦嗣吹聤Z元吉槊。元吉操槊躍馬,
志在刺之,敬德須臾三奪其槊;元吉雖面相嘆異,內(nèi)甚恥之。
(節(jié)選自公眾號重慶一診《更泡厚鑒第五次作業(yè)題》)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
事之情也
B.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之情也
C.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之情也
D.丈夫意氣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終不信讒言以害忠良/公宜體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資/表一時共事
之情也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丑,干支歷六十甲子中的一個,此處不是紀年,而是和后文的“辛巳”一樣都用來紀日。
B.行臺,指尚書臺(省)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行臺左仆射,官職名,在唐初位同宰相。
C.槊,古代冷兵器,用上好的金屬鍛造而成,屬攻擊性武器。主要種類有馬槊、步槊、雜槊。
第15頁共41頁
D.資治通鑒,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其體例跟《左傳》相同。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君廓屢次設計擊退王世充部下將領,得到高祖的充分肯定,認為自古以來還沒有率領區(qū)區(qū)十三人
打敗一萬人的以少勝多的先例。
B.當諸將懷疑尉遲敬德有叛離之心將其囚禁起來后,李世民力排眾議,認為他并無反叛之心,下令將
其釋放,并請人內(nèi)室,賜其黃金。
C.當李世民帶五百騎兵行視戰(zhàn)區(qū)地形之時,王世充倉猝率軍而至包圍了他,尉遲敬德掩護李世民突圍
時單騎避槊,如入無人之境。
D.尉遲敬德與齊王李元吉比試長矛,頃刻間三奪李元吉手中長矛。李元吉雖然臉上一副驚嘆詫異的樣
子,內(nèi)心卻深深地感到恥辱。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世民日:“不然。敬德若叛,豈在尋相之后邪?”
(2)齊王元吉以善槊自負,聞敬德之能,請各去刃相與校勝負。
12.請簡要分析屈突通、殷開山主張斬殺尉遲敬德的原因。(3分)
8.(3分)D
9.(3分)C【解析】從造字法的角度判斷,“用上好的金屬鍛造而成”的解說錯誤,槊是由硬木制成的。
10.(3分)C【解析】“王世充倉猝率軍而至”理解有誤,“猝”,突然之意。另,尉遲敬德護衛(wèi)著李世民
突出包圍后,二人又重新率領騎兵回擊,出入王世充隊伍,如入無人之境。
11.(8分)翻譯:
(1)(4分)李世民說:“不能這樣(指殺掉敬德),敬德如果真要叛離,又怎么會在尋相之后呢?"(“然”
“若""叛''"豈……邪"各1分)
第16頁共41頁
(2)(4分)齊王李元吉因擅長騎術會使長矛而自負,聽說尉遲敬德的名聲,請求各自去掉槍頭相互較
量,一決勝負。(“以””聞敬德之能”“相與”“校勝負”各1分)
12.(3分)①尋相等降將叛離唐朝,尉遲敬德也有叛逃的風險。②尉遲敬德驍勇絕倫,卻被唐朝將領囚禁,
可能會心生怨恨。③如果尉遲敬德心生怨恨,留下來日后恐怕會成為禍患。(每點1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丁丑日,秦王李世民派遣右武衛(wèi)將軍王君廓進攻怪轅,蟆轅被攻克。王世充派魏隱等將領攻打王君廓,
王君廓偽裝逃跑,設下埋伏,大敗敵軍,于是又向東攻占,到管城后回軍。在此之前,王世充的將領郭士
衡、許羅漢攻掠唐境,王君廓設計擊退郭、許,唐高祖下令慰問王君廓:“你率領十三人打敗一萬敵人,自
古以來以少勝多,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王世充的尉州刺史時德睿率領所轄的杞、夏等七州前來降唐。秦
王李世民相機行事,命歸附的各州縣官吏仍用王世充任命的官員,不做變動。于是河南的其他郡縣相繼前
來歸附。降唐的原劉武周將領尋相等人大多又叛唐而去。唐軍將領懷疑尉遲敬德也會叛離,將他囚禁在軍
中,行臺左仆射屈突通、尚書殷開山向李世民進言道:“尉遲敬德驍勇絕倫,現(xiàn)在被囚禁,內(nèi)心必然怨恨,
留著恐怕會成為后患,不如索性殺了他?!崩钍烂裾f:“不能這樣,敬德如果真要叛離,又怎么會在尋相之
后呢?”馬上下令釋放尉遲敬德,把他帶到內(nèi)室之中,賜給他金子,說:“男子漢大丈夫相互之間講的是意
氣相投,不要因為一些小事而介意,我最終沒有相信讒言而害了忠良,您應該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這
點兒金子就算作路費,以表這一段共事之情。”辛巳日,李世民帶五百騎兵行視戰(zhàn)區(qū)地形,登上魏宣武帝陵。
王世充率領一萬多步兵騎兵突然而至,包圍了李世民。單雄信挺長槍直奔李世民而去,尉遲敬德跳匕馬大
喊著橫里將單雄信刺下馬,王世充軍稍稍后退,尉遲敬德又護衛(wèi)著李世民沖出包圍。李世民、尉遲敬德重
新率領騎兵回擊,出入王世充隊伍,如入無人之境。屈突通率領大軍隨后趕到,王世充軍隊大敗,王世充
只身逃脫。唐軍活捉了王世充的冠軍大將軍陳智略,斬首一千多級,俘虜六千排槊兵。李世民對尉遲敬德
說:“怎么這么快就得到了您的回報?”賜給尉遲敬德一箱金銀,尉遲敬德從此日見寵遇。尉遲敬德善于避
讓長矛,每次單槍匹馬沖進敵陣,敵人密集的長矛刺來,卻始終沒能傷他,他還能奪取敵人的長矛回刺過
去。齊王李元吉因擅長騎術會使長矛而自負,聽說尉遲敬德的名聲,請求各自去掉槍頭相互較量,一決勝
負。尉遲敬德說:“敬德白當去槍頭,王不必去?!比缓罄钤涛具t敬德,始終刺不中他。秦王李世民問
尉遲敬德:“奪矛和避矛哪個難?”敬德回答:“奪矛難?!庇谑乔赝跤置具t敬德奪齊王李元吉手中的長矛。
李元吉拿起長矛跳上馬,一心要刺中尉遲敬德,但尉遲敬德只一會兒就三次奪了李元吉手中的長矛。李元
第17頁共41頁
吉雖然臉上一副驚嘆詫異的樣子,而內(nèi)心卻深深地感到恥辱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完顏陳和尚,豐州人。貞祐中,陳和尚為北兵所掠,大帥甚愛之,置帳下。時陳和尚母留豐州,叢呈
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謹?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
奔大兵覺合騎追之由他路得免。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衛(wèi)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
以《個學》《論語》《春秋左氏傳》,略通其義。正大二年,斜烈落帥職,例為總領,屯方城。陳和尚隨以往,
凡兄軍中事皆預知之。斜烈時在病,軍中李太和者,與方城鎮(zhèn)防軍葛宜翁相毆,訴于陳和尚,宜翁事不直,
即量笞之。宜翁素兇悍,恥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訟陳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殺其夫,以故陳和尚系
獄,久不能決。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問:“卿寧以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
矣?!币宰宰饛陀醒?,不敢赦。未幾,斜烈卒。上始赦陳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殺人。汝兄死,失
吾一名將。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議我者。他日,汝奮發(fā)立功名,國家得汝力,始以我為不妄
赦矣?!标惡蜕星移野荩荒艹鲆谎詾橹x。乃以目衣領紫微軍都統(tǒng),逾年轉忠孝軍提控。忠孝一軍,皆
回紇、乃滿、羌、渾及中原被俘避罪來歸者,鷲狠凌突,號難制?陳和尚御之有方,坐作進退皆中程式,
所過州邑常料所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每戰(zhàn)則先登陷陣,疾若風雨,諸軍倚以為重。六年,
有衛(wèi)州之勝。八年,有倒回谷之勝。九年正月,走鈞州,城破,陳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國大將,欲見
白事。”諸行帳前曰:“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負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
知我者?!睍r欲其降,斫足脛折不為屈,豁口吻至耳,噗血而呼,至死不絕。大將義之,祝曰:“好男子,
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第一?后妃上》,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騎
追之/由他路得免
第18頁共41頁
B.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
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C.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騎
追之/由他路得免
D.陳和尚在北歲/余托以省母/乞還/大帥以卒監(jiān)之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奪馬/奉其母南奔/大兵覺/合
騎追之/由他路得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氐砸的一項是()
A.從兄,指堂兄,是父系親屬之一,又可細分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兩種。
B.《小學》,宋代朱熹所撰寫的宣傳孔孟之道的著作,與傳統(tǒng)“小學”不同。
C.臺諫,是監(jiān)察百官的臺官與勸諫天子過失的諫官的合稱,宋時臺諫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喪服,也可指稱既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本文中指喪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無碘的一項是()
A.完顏陳和尚多遇貴人,逢兇化吉。被北兵俘虜時,得遇大帥喜愛,讓他隨身聽命;因故入獄后,皇上又
赦免了他。
B.完顏陳和尚能武好文,才華出眾。他所任官職均為武職,但喜好史學、文學,一直被視為優(yōu)秀人才,得
王渥授業(yè)。
C.完顏陳和尚心系家國,正道直行。他羈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設法逃回祖國;幫助兄長處理軍中事務時,
依理依律。
D.完顏陳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鈞州城破時,主動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堅決不肯投降,感動了
敵方大將。
1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妻訟陳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殺其夫,以故陳和尚系獄,久不能決。
(2)卿寧以方城獄未決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
14.陳和尚治軍有方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第19頁共41頁
【答案】10.c11.D12.B
13.(1)宜翁的妻子控告陳和尚因為私人憤恨侵犯官吏職權,故意謀殺她的丈夫,因此陳和尚被關押到監(jiān)
獄中,很久都沒能判決。
(2)你難道是因為方城的案件沒有判決的緣故嗎?你只管去,我現(xiàn)在就赦免他。
14.訓練有素、軍紀嚴明、作戰(zhàn)勇猛(或身先士卒)。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為:陳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視母親,乞求回家。大帥派士兵監(jiān)視他,來到豐州,他就與完顏
斜烈劫持殺死了監(jiān)視的士兵。奪過馬帶著母親向南奔逃,大軍發(fā)覺后,集合騎兵追趕他們,(他們因為)走
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脫。
“余”是表時間的概數(shù),不是人稱代詞?!皻q余”意思是“一年多”,為一個詞,中間不能斷開,據(jù)此排
除BD兩項;
“之”為代詞,代指陳和尚,作“監(jiān)”的賓語。“至豐乃與斜烈劫殺監(jiān)卒”承前省略主語“陳和尚”,意
思是“陳和尚到豐地之后與斜烈一起截殺了監(jiān)卒”。所以在“之”和“至”之間斷開。據(jù)此排除A項。
故選Co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本文中指喪服”錯,文中指的是以平民身份。
故選D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的能力。
B.“一直被視為優(yōu)秀人才”錯。根據(jù)原文“陳和尚天資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衛(wèi)日,人以秀才目之”可
知是從在禁衛(wèi)軍中之后才被當作優(yōu)秀人才的。
故選B。
【13題詳解】
第20頁共41頁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訟",控告;“侵官”,侵犯官吏職權;“故”,緣故;“系獄”,被關押到監(jiān)獄;“決”,判決。
(2)“寧”,難道;“獄”,案件;“但”,只管;“赦”,赦免。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言文信息,概括文言文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由“陳和尚御之有方,坐作進退皆中程式”分析概括出陳和尚治軍訓練有素:
由“所過州邑常料所給外,秋毫無犯,街曲間不復喧雜”分析概括出陳和尚治軍軍紀嚴明;
由“戰(zhàn)則先登陷陣,疾若風雨,諸軍倚以為重”分析概括出陳和尚作戰(zhàn)勇猛,或說陳和尚身先士卒。
參考譯文:
完顏陳和尚,是豐州人。貞褚年間,陳和尚被蒙古兵攜掠,蒙古軍大帥很喜愛他,將他安置在軍帳中。
當時陳和尚的母親留在豐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顏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陳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視母
親,乞求回家。大帥派士兵監(jiān)視他,來到豐州,他就與完顏斜烈劫持殺死了監(jiān)視的士兵。奪過馬帶著母親
向南奔逃,大軍發(fā)覺后,集合騎兵追趕他們,(他們因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脫。陳和尚天資聰慧,一向
愛好文史,從他加入禁衛(wèi)軍開始,人們把他看作是優(yōu)秀的人才。從此時起,王渥把《小學》《論語》《春秋
左氏傳》的內(nèi)容傳授給他,其中的要義大多通曉熟悉。正大二年,完顏斜烈被罷去元帥之職,按規(guī)定改任
總領,屯駐在方城。陳和尚跟隨他前往,凡是堂兄軍中的事務他都參與并了解內(nèi)情。完顏斜烈當時正患病,
軍隊中李太和與方城鎮(zhèn)防軍軍士葛宣翁相毆斗,向陳和尚申訴,葛宜翁的事理有虧,陳和尚就參酌軍令笞
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兇橫強悍,以輸理受杖刑為恥辱,竟然憂郁苦悶而死去。宜翁的妻子控告陳和尚因為
私人憤恨侵犯官吏職權,有意謀殺地的丈夫,向御史臺申訴。因為這個緣故,陳和尚被關在獄中,很久都
得不到判決。第二年,斜烈病愈回朝,哀宗對他消瘦得厲害感到奇怪,問:“你難道是因為方城的案件沒
有判決的緣故嗎?你只管去,我現(xiàn)在就赦免他。”后來因為臺官諫官又說了一些(反對)的話,沒能赦免
陳和尚。不久,完顏斜烈去世?;实鄄派饷饬岁惡蜕?,說:“主管部門上奏你因為私人憤恨殺人。現(xiàn)在因
為你兄長去世(的緣故),我違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會有議論我的人。以后,你發(fā)奮努力,建立功名,
國家得到你的效力,天下人才會認為我不是隨意救免你的?!标惡蜕羞吙捱呅邪荻Y,說不出一句感謝的話.
(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軍都統(tǒng)的職務,過了一年調(diào)任忠孝軍提控官。忠孝軍軍士都是回紇、
乃滿、羌、渾及中原被蒙古軍俘虜逃罪來歸順于金的,凌厲兇狠,據(jù)稱難以統(tǒng)御。陳和尚統(tǒng)御他們很有方
第21頁共41頁
法,休息作戰(zhàn)前進后退都合于規(guī)則,經(jīng)過各州各邑除了應有的草料物資之外,一點兒其他的都不會侵擾侵
犯,街道間不再嘈雜喧鬧。每當作戰(zhàn),忠孝軍都會率先沖鋒陷陣,有疾風驟雨之勢,其他各軍都非常倚重
忠孝軍。正大六年,取得衛(wèi)州之戰(zhàn)的勝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戰(zhàn)的勝利。正大九年,(他)跑到鈞州,
鈞州城被攻破,陳和尚出來,自己聲稱:“我是金國大將,要見大帥稟告事情。”來到行營軍帳前面說:
“我是忠孝軍總領陳和尚。(如果)我死在亂軍中,人們會認為我背叛了國家,今天死得明明白白,天下定
有明白我的人?!碑敃r蒙古軍想叫他歸降,他被砍去腳折斷脛骨也不屈服,嘴被割開,創(chuàng)口一直連到耳朵
邊,他仍然噴血呼喊,喊聲到死也不停止,蒙古軍的大將認為他有大義,贊嘆說:“真是好男子,如他日
重生,應讓我得他效力?!?/p>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彭龜年,字子壽,臨江人。七歲而孤,事母盡孝。性穎異,讀書能解大義。及長,得程氏《易》讀之,
至忘寢食,從朱熹、張械質(zhì)疑,而學益明。登乾道五年里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鄭僑、張構
同薦,除太學博士。兼魏王府教瞿,遷國子監(jiān)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薦,為御史臺主簿。改司農(nóng)寺丞,進秘
書郎兼嘉王府直講。寧宗嘗謂:“退朝無事,恐自怠惰,非多讀書不可?!饼斈曜啵骸叭司畬W與書生異,惟
能虛心受諫,遷善改過,乃圣學中第一事,豈在多哉?”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倔胄之奸會龜年護客①熹
以上疏見納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今熹既罷臣宜并斥不報。迨歸,見倔胄用事,權勢重于宰相,
于是條數(shù)其奸。謂:“進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聲勢,竊弄威福,不去必為后患上覽奏甚駭,曰:“件
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謂如此?!迸轮袝鑳?yōu)胄祠,已乃復入。龜年上疏求去,詔倔胄予內(nèi)祠,龜
年予郡,以煥章閣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撫使。龜年丐祠,慶元二年,以呂栗言落職;己而追三官,勒停。
嘉泰元年,復元官。起知贛州,以疾辭,除集英殿修撰、提舉沖佑觀。開禧二年,以待制寶謨閣蒙住,卒。
龜年學識正大,議論簡直,善惡是非,辨析甚嚴。其愛君憂國之忱,先見之識,敢言之氣,皆人所難。晚
既投閑,于關、洛②書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訓蒙》。件胄誅,林大中、樓鑰皆白其忠,寧宗
詔贈寶謨閣直學士,賜謚忠肅。上謂左右曰:“彭龜年忠鯉可嘉,宜得謚。使人人如此,必能納君于無過之
第22頁共41頁
地。”未幾,加贈龍圖閣學士,而擢用其子欽。
(節(jié)選自《宋史?彭龜年傳》,有刪改)
【注】①護客,當時彭龜年正護送金國來的使者回去。②關、洛,指關學和洛學。關學為宋代張載創(chuàng)
立的理學學派,洛學為宋代程潁和程頤兩兄弟創(chuàng)立的理學學派。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院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B.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倔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C.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使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D.初/朱熹與龜年約共論韓倔胄之奸/會龜年護客/熹以上疏見細/龜年聞之/附奏云/始臣約熹同論此事
/今熹既罷/臣宜并斥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是古代科舉考試中殿試通過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
B.教授,此為學官名。漢唐以后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行政事務。
C.內(nèi)祠,指宮觀使。執(zhí)掌在京宮觀,以宰執(zhí)充任,后用以安置罷職大臣。
D.致仕,古指官員到退休年齡交還官職退休,亦稱致事、致政、休致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彭龜年孝順母親,耽于讀書。他七歲時失去父親,對其母十分孝順。長大后曾讀《易》到廢寢忘食,
且敢于懷疑朱熹、張杖的觀點。
B.彭龜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諫。他曾進諫,作為皇帝讀書不必貪多,重要的是虛心納諫,向善改過。
后又上奏彈劾權盛一時的韓使胄。
C.彭龜年屢被推薦,歷任多職。他曾被鄭僑、張構推薦、擔任太學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薦,擔任御
史臺主簿,一生擔任過很多官職。
第23頁共41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學年泰州市靖江八年級語文第一學期12月調(diào)研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農(nóng)業(yè)物資供應鏈優(yōu)化管理協(xié)議
- 2025年專業(yè)除鼠服務合同
- 2025年出租車經(jīng)營權承接策劃協(xié)議
- 2025年通信傳輸設備項目規(guī)劃申請報告模范
- 2025年給皂液機項目提案報告模范
- 2025年農(nóng)業(yè)資源共享與協(xié)同發(fā)展協(xié)議
- 2025年建筑工程中介服務合同模板
- 2025年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合作協(xié)議合同
- 2025年棉花加工成套設備項目立項申請報告模稿
- 供水企業(yè)安全培訓班
- 生化檢驗報告單模板
- 面試評估報告
- 蘋果樹病蟲害防治
- 2022年山東省青島一中自主招生化學模擬試卷一(附答案詳解)
- 深圳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立材料
- 《產(chǎn)品設計》(北希望)教學資料 課程標準 產(chǎn)品設計課程標準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7單元核心素養(yǎng)教案
- 雨巷戴望舒說課
- 魯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五四制)全冊課件【完整版】
- O型圈標準美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