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1頁
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2頁
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3頁
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4頁
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第一篇: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第1課我們去旅行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手繪旅游地圖,學習景點圖形標識的表現(xiàn)方法。2、讓學生能利用收集的資料識別、把握旅游景點的標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對景點進行簡要生動的圖形表現(xiàn),完成旅行線路,形成初步的圖標設計意識。3、讓學生關注家鄉(xiāng)美景,并在觀賞描繪中表達出來,抒發(fā)對家鄉(xiāng)景觀的熱愛,以家鄉(xiāng)美景為榮。教學重點:即手繪景點圖形標識,小組合作拼成一張長沙旅行線路圖。教學難點:繪制與表現(xiàn)出簡潔生動的景點圖形標識。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水彩筆、卡紙教學用時:40分鐘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今天老師想請同學們當導游,帶我去探訪一下長沙各大景點。1、提問:你能向老師介紹一下長沙哪個景點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2、總結: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景點很吸引人,現(xiàn)在我們要用一種方式向省內外,國內外游客推薦,那就是“能說話”的地圖。我們分小組把同學們各自搜集到的長沙各個景點信息匯集成一張有特色的“長沙旅游線路圖”,讓更多的人走進長沙,了解長沙,喜歡長沙。二、對比分析了解地圖1、出示三種特別的地圖(行政圖、地形圖,手繪圖),了解地圖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2、說說最喜歡那種地圖,為什么?圖文結合的地圖給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讀性強。三、探究方法嘗試用圖標式地圖來表現(xiàn)長沙旅游景點。1、查看長沙旅游景點,普通地圖顯示,找出景點有代表性的照片。2、師生探討圖標的設計要點,小訓練畫圖標??偨Y景點圖標要點:抓住景點特征、概括簡化。3、課件欣賞了解同一個景點圖標不同的設計效果。4、設計一條你認為最經典的景點路線推薦長沙景點,并試著用簡單的地圖畫下來。5、老師示范:把簡單地圖轉化成圖標地圖,增加地圖的可讀性、趣味性和誘惑力。四、拓展思路自主表現(xiàn)1.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設計與構思。2.提出作業(yè)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給予參考意見。五、作業(yè)展示評析交流第2課《光影變幻》一、教學目標:1.掌握光影變幻下形體的明暗、層次感的皴線方法和形體空間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種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淺、強弱、濃淡,增進對形體美的審美體驗。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探索美的精神和發(fā)明美的能力。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認識光影產生的基本原理難點:掌握明暗畫法表現(xiàn)物體的空間、體積三、教學準備:PPT課件素描工具四、教學過程:1.激趣導入:白色的小鹿身上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小結:光的照射,使物體產生明暗的變化(板書)--------光影變幻2.自主探究:課件出示:同一個球體,他們的明暗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樣)順光、側光、頂光、逆光課件:側光球體講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線、反光素描中用鉛筆畫畫如何在紙上呈現(xiàn)出亮部、灰部、暗部。練一練:排線密集,用力與排線稀疏,用筆輕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分組探討)排線密集,用力與排線稀疏顏色重,顯得暗:用筆輕顯得亮。3.直觀演示:怎樣畫圓錐體?實物觀察繪畫步驟:勾畫輪廓畫出暗部和投影------視頻,嘗試畫一畫描繪細節(jié)明暗變化------視頻,對比觀察4.作品賞析5.學生作業(yè):用明暗表現(xiàn)事物(畫側光)6.拓展延伸:我們既可以在淺色的紙上畫出物體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紙上畫出物體的亮部,可見,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三課美麗家園教學目標:認知領域:通過對身邊景物的觀察和感受,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意趣。技能領域:能用簡練概括的線條描繪小區(qū)的景物,合理組織畫面。情感領域:通過欣賞和感受,體會生活中的藝術美,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園,愛護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教學重點:掌握線描風景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樣取景和概括表現(xiàn)景物。教學難點:指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家園的美和各種特點,抓住家園的特色進行描繪。教學過程:一、導入什么是家園?你想要的家園是什么樣的?二、夸夸家園1、展示老師的家所在的社區(qū)的環(huán)境圖片。(休閑、飲食、購物、文化、交通、娛樂、醫(yī)療等場所)這些場所可以給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豐富人們生活。2、請同學介紹,夸夸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3、同學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分享各自居住區(qū)域的特色。三、新授課1、如果要給遠方的親戚朋友介紹自己生活的小區(qū),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攝影、繪畫......)2、這么大的小區(qū),我們怎么畫?3、介紹用取景,做簡易取景框,找最適合的視覺焦點。4、師演示作畫步驟:①選景和取景,根據前后景物確定主體物。②畫出主要景物后,圍繞中心景物添畫。(注意近大遠小應急景物之間遮擋關系的處理。)③整理。(畫面組織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層次安排的合理性。)5、作品辨析:哪張畫更好?為什么?作品①畫面無主體物,景物雜亂堆砌;作品②對景物進行了深入刻畫,空間感強;作品③構圖很小,不飽滿。四、嘗試練習作業(yè)要求:根據你居住環(huán)境的印象,選取你喜愛的一角,結合收集的資料,畫一幅線描小景圖。要求用線流暢,細節(jié)描繪生動,具有一定的空間感,可以適當?shù)靥砩弦恍┥?。五、作業(yè)展示,評述在學生繪畫基本完成時,采用簡評為主的方法進行自評和互評。六、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1、你覺得你居住的社區(qū)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完善?2、總結:社區(qū)是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這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們成長中孕育出了濃厚的感情。社區(qū)美的環(huán)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珍惜和維護!第4課編花籃學習目標:1、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2、了解有關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養(yǎng)成精心制作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重難點:1、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2、了解有關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學具準備:小花籃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編花籃》,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2、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分小禮物。出示一個自編的裝飾精美的花籃。伴著音樂,手拎小花籃從各個方位展示給學生們看,這是老師自己動手編的。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到這些精美的花籃,你想說些什么?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編花籃?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自己編制花籃,享受勞動的樂趣。二、觀察,討論,探索新知1、師把自制的花籃每組分發(fā)一個,請學生首先從外觀上觀察花籃,然后動手拆花籃。要求學生自己認真觀察:(1)花籃由幾部分組成(2)各部分怎么做(鼓勵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拆開)2、各小組討論花籃的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3、學生匯報觀察討論結果。4、老師在學生匯報的在基礎上小結,用課件播放編花籃的過程:花籃是由籃提手、籃沿、籃身、籃底、裝飾物幾部分組成,及量、剪、粘、編、卷、貼的制作過程。三、合作享受制作快樂(放輕音樂)(一)師強調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1〉全班分五個小組進行評比(分設五個展示臺)①制作時比一比哪個組分工合理,進展順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個組作品最漂亮、最有創(chuàng)意。(教師要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鼓勵有創(chuàng)意)〈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證室內衛(wèi)生(二)制作:1、小組同學分工制作花籃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組合作,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小花籃。3、師巡視,幫助困難生,隨時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評價學生的制作行為,鼓勵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給同學們提供裝飾物,讓花籃更完美。四、成果展示1、小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組小花籃的最亮麗的一面,介紹制作過程。2、學生評價:說說你最喜愛的作品,要說出原因。3、同學們評選優(yōu)秀作品,并請編織能手談體會,說說勞動后的感受以及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4、師生評價(1)評價最佳作品。(2)對其它作品抓住優(yōu)點給予肯定。(3)評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獎勵五、課堂小結:同學們,你們覺得編織有趣嗎?母親節(jié)快到了,你想為你的媽媽做點什么嗎?動手編織一個小禮物送給她吧!大膽選擇編制材料,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構思編制物件,你親手的杰作,她一定會喜歡!第5課紙魔方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初步感受紙立體作品的形式美感。2、能力目標:能運用折、貼、剪的方法制作紙方框,并進行紙方框的拼擺、組合練習。3、情感目標:通過制作紙魔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精心設計的好習慣。教學重點:了解紙方框的制作方法。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剪切紙方框的原理,將單個的紙方框拼擺出千變萬化的圖形。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大師,看看他是誰?他是干什么的?課件出示劉謙圖片。2、劉謙是大魔術師,老師也會表演魔術,你們信嗎?表演紙條變立體紙框。板書:《紙魔方》二、探索新知、動手實踐1、視頻播放紙方框的制作過程2、課件出示紙方框單體示意圖。(學生嘗試制作。)提醒學生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3、請一名同學上臺制作、講解方法。三、課程深入、體驗樂趣1、感受劉謙的神奇魔法(課前已將做好的紙魔方偷偷放進每組一位學生的課桌)。課件出示幾個紙魔方圖片。咦?它們跑哪兒去了?現(xiàn)在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你們找一找自己的課桌,是不是跑你們那兒去了。2、欣賞紙魔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四、實踐制作,教師指導小組共同制作一個紙魔方。要求:1、紙方框單體制作精美。2、組合造型漂亮。課件伴隨著輕音樂循環(huán)播放紙魔方圖片。五、作品展示、欣賞評價1、小組代表說說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2、小組互評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作品?夸夸它。你能給一個作品提出一點小建議嗎?2、教師總結性評價第6課秦陵兵馬俑學習目標:1.了解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過程,認識秦兵馬俑的藝術價值。2.學習一些考古常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熱愛祖國文物的觀念。3.能通過調查、分析、討論、評述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師生對話師:有誰認識這個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導入課題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農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陶俑的殘片和青銅兵器,接著轟動中國、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與世人見面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關注這一項氣勢磅礴的藝術創(chuàng)舉。(板書課題)觀察分析研究討論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1)學生通過課件觀看現(xiàn)代化的文物保護大廳結構,以及考古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景。(2)學生討論:大廳各處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務艱巨,隊員非常辛苦。根據考古任務,可以將考古隊員分成哪些工種?(3)展示銅車馬的全圖,并簡要地演示出土的銅車馬復原的全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考古隊員工作的艱辛。教師小結:考古人員發(fā)掘了許多藝術珍品,為我國文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展示出土的各種物品(1)學生討論:這些藝術珍品分成幾類?各有什么特點?(2)學生總結:有陶俑、陶馬、兵器三大類。3.觀察陶俑(1)學生討論:陶俑分為哪幾種?分別有什么不同的神態(tài)、服飾、姿勢?(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騎兵鞍馬俑、御手車左車右俑。)(2)分析陶俑形體結構。學生總結:陶俑由頭、頸、軀干、四肢幾個部分組成。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fā)現(xiàn)》欄目考古工作細節(jié)。圖片展示出土的各種物品展示,讓學生參觀秦陵的一號坑和二號坑.重點從各個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二課時一、創(chuàng)造表現(xiàn)1.仿照陶俑的大體形狀,學生嘗試做一個陶俑。2.學生相互評價作品,交流心得3.教師示范。(1)團泥。(2)整體捏塑脖子與頭。(3)捏塑軀干和下肢。可以把軀干和下肢作為一個整體來捏。(4)把頭與軀體黏結起來形成大體造型。(5)黏結上肢部分,調整陶俑的姿勢,添加、刻畫、裝飾各部位??偨Y制作要點:先做大體的形狀,在做細部的修飾。4.出示造型生動的陶俑作品給學生欣賞,啟發(fā)學生捏制神情生動,各部分裝飾精細的陶俑作品。5.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課件播放古典音樂.出示姿勢不同的幾種陶俑(將軍俑、跪射俑、說唱俑、歌舞俑)供學生參考。作品反饋二、總結拓展1.表揚制作出神情兼?zhèn)涞淖髌返膶W生,并展示其作品。2.觀賞其他出土的藝術珍品,請學生回家后上網查詢下節(jié)課相關資料。展示出土的藝術珍品。第l0課小園藝師(活動一)教學目標:1、感受園林文化,了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園林知識,繪制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教學重點、難點:1、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2、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huán)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教學準備:相關資料圖片、紙、筆。教學過程:一、導人新課揭示課題1、同學們,園藝師是園林藝術的建設者,在學校、在街頭、在社區(qū),甚至在家里,我們都見到過許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花園、公園等園林景觀,請問在座各位“小園藝師”,你對所見的哪一處園林景觀印象最深?請你介紹給我們大家。人們?yōu)槭裁匆褂眠@么多地域空間造園呢?2、教師小結:園林景觀是人們生活中心靈的棲息場所?,F(xiàn)代人對于公共空間的建設投以越來越多的關注,它給緊張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環(huán)境。人們從對自然環(huán)境的依賴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鮮的空氣、陽光和活動空間,懂得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huán)境,保護自然。園林景觀又是先進文化的載體,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陣地。因此,我們不僅要學會建設它,還要學會去欣賞它,保護它。愛護園林景觀,保護公共環(huán)境是我們的神圣職責。二、欣賞引導1、師生共同欣賞一組園林圖片,在欣賞中,我們擴大眼界,積累素材,思考園林設計的一般內容和布局方式。2、互動交流在學生討論中,師生共同歸類總結。一般內容: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水:水池、小溪、噴泉??樹木花草:獨立大樹、成行小樹、成片的小灌木造型??路橋:石橋、木橋、直路、彎道、梯??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燈、坐椅??布局方式:中軸對稱式、散點分列式、點線面結合。示范提示1.設計一幅園林全貌的平面圖,須采用俯視圖畫法。2.先總體布局,后局部細畫,注意近大遠小,3.先畫近景,后畫遠景,注意畫出一定立體感。三、自主創(chuàng)作1.自主選擇為學?;驗樯鐓^(qū)綠化地設計規(guī)劃圖。2.注意要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3.可以為自己設計的園林命名。四、評價活動學生互評,說說同學的作品中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或最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第10課小園藝師(活動二)教學目標:1、感受園林文化,了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園林知識,繪制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教學重點、難點:1、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2、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huán)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教學準備:相關資料圖片、紙、筆。教學過程:一、隨堂欣賞、導入激趣揭示課題:1.小結上一課,我們了解了園林建造的一般知識,并且嘗試了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2.與學生一起欣賞蘇州園林,一起感受中國造園史的燦爛的民族文化,同時為我們今天的學習活動積累素材,給予啟示。二、感知材料1.看看師生共同準備的各種材料,說說分別適合制作園林模型中的什么內容。2.根據學生討論,教師做必要的補充、演示。三、合作學習嘗試體驗1.分組:將學生分為四個大組。2.分工:分別設“藝術總監(jiān)”、“建筑師”、“架橋師”、“花木造型師”等職務。3.教師將自己準備的材料,補充給各組,帶動大家,共享材料。4.教師到各組與同學們共同解決造型、粘貼、拼合中的難題。四、欣賞評價1.共同欣賞合作學習的成果。2.各組推選一名代表,對本組作品的藝術特點和集體創(chuàng)意進行介紹演講。3.教師請各組同學在本組作品前拍照紀念,照片將貼在本班隊角上,讓這次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在隊旗下,得到升華。五、課堂總結1.教師根據各組學習情況和作品進行總結評獎,分別授予“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制作獎”。2.組織學生打掃衛(wèi)生,恢復教室整潔。第8課田間精靈(活動一)教學目標:1、走進鄉(xiāng)村開闊視野,了解民間藝術文化,保留純真的學習情懷和勇于創(chuàng)作的熱情。2、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3、能養(yǎng)成靜心制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資源。教學重點: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教學難點:能運用捆扎、編織等簡單的方法進行立體塑造。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綜合材料教學流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本課學習材料(稻草、樹葉、麥秸、果實等)。并將這些材料分組放置在操場。2.教師講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學生的想象或回憶。3.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稻草人形象。二、分組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1.教師提出學習主題。師:下面我們就以組為單位,互相合作嘗試捆扎一個稻草人,(時間定為5分鐘以內)看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學生分組制作)2.發(fā)現(xiàn)嘗試作業(yè)中的問題。預估問題:形態(tài)不美;松散不穩(wěn);沒有做完;預備一個制作有問題的“稻草人”。三、互相學習解決難點1.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形態(tài)不美怎么辦?應大致確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準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顯少于身體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況下,有時可將稻草從中整束彎曲后再捆扎,頭部顯得精致一些,有時可將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進行捆扎。2.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松散不穩(wěn)怎么辦?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穩(wěn)定。也可適當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穩(wěn)定且動態(tài)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緊要合理,扎松則稻草顯得體量大,扎緊一般在關節(jié)轉折處。3.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沒有做完怎么辦?用最短的時間做出精品就有效率。4.請優(yōu)秀組的代表介紹經驗,或教師示范介紹制作步驟。①試扎:用手比畫人物的關節(jié)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③裝飾:最后修剪、裝飾、整理四、作品欣賞拓展方法作品①鳥:草團包扎鳥身,翅膀采用編織的方法。作品②蛇:頭部采用編織的方法,插兩粒玉米代表眼睛,身體用捆扎方式。2.綜合材料作品欣賞。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現(xiàn)1.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設計與構思。2.提出作業(yè)要求,學生制作,教師指導。七、作業(yè)展示評析交流1.作業(yè)展示活動:各組合理組放本組的作品,進行展示、命名。2.評析交流第8課田間精靈(活動二)教學目標:1、走進鄉(xiāng)村,開闊視野,了解民間藝術文化,保留純真的學習情懷和勇于創(chuàng)作的熱情。2、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3、能養(yǎng)成靜心制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資源。教學重點: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教學難點:能運用捆扎、編織等簡單的方法進行立體塑造。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綜合材料教學流程:一、課前準備(課前收集稻桿、麥桿等材料。.也可以找到類似材料代替稻桿草葉材料(廢舊毛線、紙繩、包裝繩、甚至用舊報紙搓成或卷成的繩子)。二、欣賞導入1.欣賞湘西少數(shù)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樹葉繪成故事書,用花瓣穿的項鏈,用樹葉編的小蟲子,用草梗編的筐用稻草編制的稻草人。2.認識材料的原始美、淳樸美、自然美。板書:隨意自在;造型簡潔、夸張、概括。三、發(fā)現(xiàn)問題1.提出嘗試作業(yè)要求:運用帶來的材料在5分鐘內編織任意形。(學生分組嘗試制作)2.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嘗試作業(yè)中的問題①材料的選擇(材料選擇不合理,看上去比較粗糙,材料浪費大)。②結繩(打結處較多,草頭沒藏好)。③編織方法(較單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體結構(松散,不牢固)將存在問題的學生作業(yè)拿到實物投影儀上講評四、方法指導1.理料——將所備草料略加理順分類。2.設計圖——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任意畫一個簡筆小動物或小人物。3.簡化造型——教師將設計圖進行簡化,防止學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誘導。4.用料分析5.畫出預想效果圖6.教師示范,分編或分捆各部分,再進行組合。7.修剪整體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強調整體美觀,制作細節(jié)精致而生動)五、作品欣賞師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別是用哪些材料、哪種制作方法完成。1.分析作品《獅子》:一大堆草做身體、一小撮草做尾、粗樹枝做腿起支撐作用,獅子的頭部、腳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編織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實點綴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編織方法,身體和四肢用捆扎方法。六、學生創(chuàng)作作業(yè)要求:探索多種材料,綜合運用編織、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七、作業(yè)評價1.評價要點:①構思大膽,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體穩(wěn)固。④方法多樣。2.推薦學生課余關注鄉(xiāng)村文化與藝術:如農民畫、剪紙、布貼畫、泥塑、糖人等。第9課生命的甘露教學目標1、能使用水彩畫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描繪雨、雪情景。2、看懂招貼畫,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3、明白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進行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問題和熱愛祖國的情懷。教學重點:1、明白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2、看懂招貼畫,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教學難點: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1)板畫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為什么?(2)引入新課。二、藝術作品的欣賞。1、展示各種關于水的藝術作品學生欣賞的同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小組討論:水與人類有著怎樣的關系?、2、欣賞冰、雪、雨、霧、云的圖畫,3、猜猜畫家們怎樣表現(xiàn)出這些獨特的風景的。三、學習技法、練習創(chuàng)作。1、自學教材中的三種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蠟筆法、撒鹽法、滴水法2、根據自己準備的選題,嘗試繪畫。四、深入探究1、欣賞圖片,說出自己的感受。節(jié)水保護水資源迫在眉睫2、由水資源缺少的圖片引入招貼畫的欣賞。什么是招貼畫?要素有什么?廣告語:簡單明了、意義貼切圖形: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3、制作步驟:構思:確定主題與廣告語。繪制樣稿:鉛筆勾勒裝飾完成:上色、修飾。4、設計一幅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5、作品展示,學生自評互評。五、小結,拓展。與同學一起展開調查,收集資料,了解有哪些人為原因造成水資源的短缺,我們有什么辦法來改變現(xiàn)狀?第10課艱苦歲月教學目標1、了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時代,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關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美術的社會功能。2、用美術語言描述美術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內容與形式分析。教學難點:學會分析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及人文內涵。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用時:40分鐘教學流程:一、情景導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虎門銷煙》《抗日游擊戰(zhàn)》《勝利渡長江解放中國》。問:“你能說出這幾幅雕塑各自表現(xiàn)什么歷史事件?”教師簡要講述,帶動學生對歷史革命的紅色情緒,引入新課《紅色記憶》。二、深入理解1)放映《開國大典》視頻,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再放映歷史照片中的《開國大典》,影視劇中的《開國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2)舉例分析《開國大典》,教師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分析作品。構圖上:(1)左實右虛(2)主體人物突出色彩上:西方油畫和中國傳統(tǒng)工筆重彩結合(2)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繪畫(3)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從色彩,構圖等方面去欣賞《啟航》、《占領總統(tǒng)府》(4)將三幅作品結合,提問這三幅畫的視覺中心在哪里?畫家為何這么處理?引導學生思考整理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的基本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手法,并強調作品中要突出重點,強化視覺中心。三、分析討論,層層深入1)放映《太行山鐵壁》《狼牙山五壯士》問:畫家采用了什么樣構圖?畫面產生什么氣氛?對人塑造又產生哪些影響?2)放映《支柱》《艱苦歲月》問藝術家為何會選擇這樣的場景表現(xiàn)戰(zhàn)爭,你可體會藝術家的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作么?(引導學生從作品的構圖、情感、題材去分析作品。)四、欣賞評述通過《母親》和《血衣》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綜合評述的方法。第11課勞動最光榮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情感。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tài)規(guī)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tài)的方法。3.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點:學習人物動態(tài)的畫法。教學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xiàn)。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流程:一、音樂導入,回憶交流1、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yè)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fā)學生:(1)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當時的心情怎樣?(2)學生回憶并交流。2、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大家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出舉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勞動是最為光榮。出示課題《勞動最光榮》。二、欣賞感受,研究體驗1、欣賞作品《夯歌》。師生討論:(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畫中人物的具有怎樣的心情?你從哪些方面看出來的?(3)整張畫給你怎樣的感受?2、教師小結:在勞動時常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chuàng)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動態(tài)美。3、研究體驗。(1)動作模擬。請部分同學模擬《夯歌》作品中人物動作。其他同學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guī)律。頭部仰府如何變化?身體擺動如何變化?手臂起伏如何變化?教師結合圖片以及學生表演,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tài),把握動態(tài)線。(2)嘗試練習。小組內同學表演一個動作,其他同學觀察并用動態(tài)線表現(xiàn)人物動作。比如一個小組的活動:一個學生來模仿平時拖地板的動作。觀察:這位同學在拖地板的時候,他的身體有哪些變化?頭怎樣變化?(看地下了。)身體怎樣變化?(有點彎曲。)手怎樣變化?(一個上一個下。)腳如何變化?(前后分開了。)小組成員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tài),把握動態(tài)線。(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畫哪些動作?身體各個部分又是怎么樣的呢?教師小結:任何動態(tài)都有他的動態(tài)特點,頭、軀干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fā)生位置關系。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tài)線。繪畫時抓住表現(xiàn)出動態(tài)趨向的動態(tài)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tài)。三、嘗試練習(1)作業(yè)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單個人物勞動的動態(tài)。(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tài)線范例。四、作品交流。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第11課勞動最光榮(活動二)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情感。2.進一步了解勞動時的動態(tài)規(guī)律,學習畫人物動態(tài)組合的方法。3.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點:學習人物動態(tài)的畫法。教學難點:人物動態(tài)組合的畫法。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流程:一、表揚作品,點明題意師生共同點評上節(jié)課學生作品。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我們愛勞動》(欣賞名作,感受場景中的勞動)1.用錄音機播放大師作品《拾穗者》勞動源自于生活,在18世紀的法國就有一個叫米勒的畫家非常喜歡畫勞動題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這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什么時候的場景?(2)畫中人物在干嘛?你從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的?(3)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我們什么?2.用課件播放大師作品《夯歌》你從作品中感受到怎樣的氛圍?說說你的感受。教師幫助解讀作品,表現(xiàn)了改革開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畫面,表現(xiàn)出了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興的場景。教師小結:通過欣賞大師們的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表情以及周圍的場景渲染,可以表現(xiàn)勞動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畫家的思想。二、同齡作品欣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別人小朋友的畫,他們是怎么來表現(xiàn)勞動場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主題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3)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教師小結:看了這么多其他同學的作品,他們把人物畫有趣了,畫生動了,關鍵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并充分利用環(huán)境烘托人物。三、學生作業(yè)1.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給自己畫的人物添加一個動人的背景,還可以多添加幾個人物。2.也可以重新創(chuàng)作,通過色彩、場景、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一個勞動場面。四、作業(yè)展示展現(xiàn)優(yōu)秀的作業(yè),說說我畫得最棒的地方。第12課廢物利用教學目標1、能初步了解美術發(fā)展的趨勢及美感的多樣性。2、對比欣賞多種不同材質制作的鳳凰,感受不同的質感與美感。3、增強環(huán)保意識及對自然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學重點:了解美術發(fā)展的趨勢及美感的多樣性。教學難點:對比欣賞多種不同材質制作的鳳凰,感受不同的質感與美感。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用時:40分鐘教學流程:一、談話引入,欣賞感受談話引入,欣賞徐冰的《鳳凰》作品。1、同學們了解鳳凰嗎?你們心目中的鳳凰是什么樣的?教師簡要介紹鳳凰: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是漢族的民族圖騰,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之鳥,常用來象征祥瑞。在神話傳說中,鳳凰每次死后,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2、今天,老師要為大家介紹一件很特別的《鳳凰》作品,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這件作品給你什么樣的感受?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疑問呢?3、學生欣賞、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將學生的疑問歸納成幾個問題,如藝術家為什么要用建筑廢棄物做材料?這些材料是怎樣拼合在一起的?藝術家要表達的意義是什么?二、分析討論,感悟認知1、在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鳳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師講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過程。2、接下來我們欣賞作品的幾個局部,(教師出示鳳凰的頭頸、翅膀及尾巴三個部分的放大圖片)請同學們欣賞邊思考:鳳凰的這些部位分別用了哪些工地廢棄物作為材料?這些廢棄物的材質、形狀、顏色與制作的這只鳳凰身體部位有什么聯(lián)系?能夠讓我們產生哪些聯(lián)想?3、師生交流后小結:《鳳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現(xiàn)場的建筑廢棄物及工人的生產、生活用具廢棄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廢棄物材料的巧妙聯(lián)想與組合:鐵鍬拼接而成的“羽毛”、紅色安全帽構成的“鳳冠”、建筑鋼條及圍欄布拼接的“鳳尾”等。三、欣賞交流,深化認識1、教師出示教材中彩繪木雕、銅鎏金材料制作的《鳳凰》,組織學生欣賞、思考:兩件《鳳凰》作品分別有什么用途?材質有何不同?給人怎樣的感受?師生交流后小結。2、出示一組綜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學生欣賞,體會不同材質在作品中的作用。四、課堂小結,學習延伸1、課堂小結。2、提出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提示學生做好學習準備。第二篇:湖南美術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第1課我們去旅行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手繪旅游地圖,學習景點圖形標識的表現(xiàn)方法。2.讓學生能利用收集的資料識別、把握旅游景點的標志性特征,并基于特征對景點進行簡要生動的圖形表現(xiàn),完成旅行線路,形成初步的圖標設計意識。3.讓學生關注家鄉(xiāng)美景,并在觀賞描繪中表達出來,抒發(fā)對家鄉(xiāng)景觀的熱愛,以家鄉(xiāng)美景為榮。教學重點即手繪景點圖形標識,小組合作拼成一張長沙旅行線路圖。教學難點繪制與表現(xiàn)出簡潔生動的景點圖形標識。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水彩筆、卡紙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今天老師想請同學們當導游,帶我去探訪一下長沙各大景點。1、提問:你能向老師介紹一下長沙哪個景點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2、總結: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景點很吸引人,現(xiàn)在我們要用一種方式向省內外,國內外游客推薦,那就是“能說話”的地圖。我們分小組把同學們各自搜集到的長沙各個景點信息匯集成一張有特色的“長沙旅游線路圖”,讓更多的人走進長沙,了解長沙,喜歡長沙。二、對比分析了解地圖1.出示三種特別的地圖(行政圖、地形圖,手繪圖),了解地圖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2.說說最喜歡那種地圖,為什么?圖文結合的地圖給人印象深刻,很吸引人,可讀性強。三、探究方法嘗試用圖標式地圖來表現(xiàn)長沙旅游景點。1.查看長沙旅游景點,普通地圖顯示,找出景點有代表性的照片。2.師生探討圖標的設計要點,小訓練畫圖標。3.總結景點圖標要點:抓住景點特征、概括簡化。4.課件欣賞了解同一個景點圖標不同的設計效果。設計一條你認為最經典的景點路線推薦長沙景點,并試著用簡單的地圖畫下來。5.老師示范:把簡單地圖轉化成圖標地圖,增加地圖的可讀性、趣味性和誘惑力。四、拓展思路自主表現(xiàn)1.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設計與構思。2.提出作業(yè)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給予參考意見。五、作業(yè)展示評析交流第2課《光影變幻》教學目標:1.掌握光影變幻下形體的明暗、層次感的皴線方法和形體空間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種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淺、強弱、濃淡,增進對形體美的審美體驗。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美、探索美的精神和發(fā)明美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認識光影產生的基本原理2.難點:掌握明暗畫法表現(xiàn)物體的空間、體積教學準備PPT課件素描工具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白色的小鹿身上為什么有的地方暗,有的地方亮呢?小結:光的照射,使物體產生明暗的變化(板書)--------光影變幻1.自主探究:(1)課件出示:同一個球體,他們的明暗為什么不同?(光照的方向不一樣)順光、側光、頂光、逆光(2)課件:側光球體講解-----亮部、暗部、投影、明暗交界線、反光(3)素描中用鉛筆畫畫如何在紙上呈現(xiàn)出亮部、灰部、暗部。練一練:排線密集,用力與排線稀疏,用筆輕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分組探討)排線密集,用力與排線稀疏顏色重,顯得暗:用筆輕顯得亮。直觀演示:怎樣畫圓錐體?實物觀察二、繪畫步驟勾畫輪廓畫出暗部和投影------視頻,嘗試畫一畫描繪細節(jié)明暗變化------視頻,對比觀察三、作品賞析四、學生作業(yè):用明暗表現(xiàn)事物(畫側光)五、拓展延伸:我們既可以在淺色的紙上畫出物體的暗部和投影,也可以在深色的紙上畫出物體的亮部,可見,表現(xiàn)手法是多種多樣的。第3課美麗家園教學目標1.通過對身邊景物的觀察和感受,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意趣。2.能用簡練概括的線條描繪小區(qū)的景物,合理組織畫面。3.通過欣賞和感受,體會生活中的藝術美,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家園,愛護環(huán)境,樹立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識。教學重難點1.掌握線描風景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最主要是怎樣取景和概括表現(xiàn)景物。2.指導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家園的美和各種特點,抓住家園的特色進行描繪。教學過程一、導入什么是家園?你想要的家園是什么樣的?二、夸夸家園1.展示老師的家所在的社區(qū)的環(huán)境圖片。(休閑、飲食、購物、文化、交通、娛樂、醫(yī)療等場所)這些場所可以給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豐富人們生活。2.請同學介紹,夸夸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3.同學間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分享各自居住區(qū)域的特色。三、新授課1.如果要給遠方的親戚朋友介紹自己生活的小區(qū),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攝影、繪畫......)2.這么大的小區(qū),我們怎么畫?3.介紹用取景,做簡易取景框,找最適合的視覺焦點。4.師演示作畫步驟:(1)選景和取景,根據前后景物確定主體物。(2)畫出主要景物后,圍繞中心景物添畫。(注意近大遠小應急景物之間遮擋關系的處理。)(3)整理。(畫面組織要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并注意景物層次安排的合理性。)5.作品辨析:哪張畫更好?為什么?作品①畫面無主體物,景物雜亂堆砌;作品②對景物進行了深入刻畫,空間感強;作品③構圖很小,不飽滿。四、嘗試練習作業(yè)要求:根據你居住環(huán)境的印象,選取你喜愛的一角,結合收集的資料,畫一幅線描小景圖。要求用線流暢,細節(jié)描繪生動,具有一定的空間感,可以適當?shù)靥砩弦恍┥?。五、作業(yè)展示,評述在學生繪畫基本完成時,采用簡評為主的方法進行自評和互評。六、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1.你覺得你居住的社區(qū)還有哪些地方不夠完善?2.總結:社區(qū)是哺育我們成長的搖籃,這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在我們成長中孕育出了濃厚的感情。社區(qū)美的環(huán)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珍惜和維護!第4課編花籃教學目標1.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2.了解有關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3.養(yǎng)成精心制作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掌握編花籃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編出一個小花籃。2.了解有關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教學準備小花籃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1.播放歌曲《編花籃》,從這首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2.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分小禮物。出示一個自編的裝飾精美的花籃。伴著音樂,手拎小花籃從各個方位展示給學生們看,這是老師自己動手編的。3.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自己編制花籃,享受勞動的樂趣。二、觀察,討論,探索新知1.師把自制的花籃每組分發(fā)一個,請學生首先從外觀上觀察花籃,然后動手拆花籃。各小組討論花籃的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學生匯報觀察討論結果。2.老師在學生匯報的在基礎上小結,用課件播放編花籃的過程:花籃是由籃提手、籃沿、籃身、籃底、裝飾物幾部分組成,及量、剪、粘、編、卷、貼的制作過程。三、合作享受制作快樂(放輕音樂)(一)師強調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全班分五個小組進行評比(分設五個展示臺)①制作時比一比哪個組分工合理,進展順利。②制作后比一比哪個組作品最漂亮、最有創(chuàng)意。(教師要強調合作的重要性,鼓勵有創(chuàng)意)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證室內衛(wèi)生(二)制作:1.小組同學分工制作花籃的各部分2.各部分完成后,小組合作,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小花籃。3.師巡視,幫助困難生,隨時參與學生的活動中去,評價學生的制作行為,鼓勵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給同學們提供裝飾物,讓花籃更完美。四、成果展示1.小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組小花籃的最亮麗的一面,介紹制作過程。2.學生評價:說說你最喜愛的作品,要說出原因。3.同學們評選優(yōu)秀作品,并請編織能手談體會,說說勞動后的感受以及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如何克服困難的。4.師生評價(1)評價最佳作品。(2)對其它作品抓住優(yōu)點給予肯定。(3)評出優(yōu)秀作品,進行獎勵五、課堂小結同學們,你們覺得編織有趣嗎?母親節(jié)快到了,你想為你的媽媽做點什么嗎?動手編織一個小禮物送給她吧!大膽選擇編制材料,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構思編制物件,你親手的杰作,她一定會喜歡!第5課紙魔方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初步感受紙立體作品的形式美感。2.能運用折、貼、剪的方法制作紙方框,并進行紙方框的拼擺、組合練習。3.通過制作紙魔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精心設計的好習慣。教學重難點:1.了解紙方框的制作方法。2.靈活運用剪切紙方框的原理,將單個的紙方框拼擺出千變萬化的圖形。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大師,看看他是誰?他是干什么的?課件出示劉謙圖片。2.劉謙是大魔術師,老師也會表演魔術,你們信嗎?表演紙條變立體紙框。板書:《紙魔方》二、探索新知1.視頻播放紙方框的制作過程2.課件出示紙方框單體示意圖。(學生嘗試制作。)提醒學生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3.請一名同學上臺制作、講解方法。三、課程深入、體驗樂趣1.感受劉謙的神奇魔法(課前已將做好的紙魔方偷偷放進每組一位學生的課桌)。課件出示幾個紙魔方圖片。咦?它們跑哪兒去了?現(xiàn)在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你們找一找自己的課桌,是不是跑你們那兒去了。2.欣賞紙魔方,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四、實踐制作,教師指導小組共同制作一個紙魔方。要求:1.紙方框單體制作精美。2.組合造型漂亮。課件伴隨著輕音樂循環(huán)播放紙魔方圖片。五、作品展示、欣賞評價1.小組代表說說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2.小組互評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作品?夸夸它。你能給一個作品提出一點小建議嗎?教師總結性評價第6課秦陵兵馬俑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過程,認識秦兵馬俑的藝術價值。2.學習一些考古常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熱愛祖國文物的觀念。3.能通過調查、分析、討論、評述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學重難點:學習一些考古常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熱愛祖國文物的觀念。教學過程一、導入1.師生對話師:有誰認識這個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導入課題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農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陶俑的殘片和青銅兵器,接著轟動中國、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與世人見面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關注這一項氣勢磅礴的藝術創(chuàng)舉。(板書課題)二、觀察分析研究討論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1)學生通過課件觀看現(xiàn)代化的文物保護大廳結構,以及考古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景。(2)學生討論:大廳各處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務艱巨,隊員非常辛苦。根據考古任務,可以將考古隊員分成哪些工種?(3)展示銅車馬的全圖,并簡要地演示出土的銅車馬復原的全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考古隊員工作的艱辛。教師小結:考古人員發(fā)掘了許多藝術珍品,為我國文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展示出土的各種物品(1)學生討論:這些藝術珍品分成幾類?各有什么特點?(2)學生總結:有陶俑、陶馬、兵器三大類。3.觀察陶俑(1)學生討論:陶俑分為哪幾種?分別有什么不同的神態(tài)、服飾、姿勢?(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騎兵鞍馬俑、御手車左車右俑。)(2)分析陶俑形體結構。學生總結:陶俑由頭、頸、軀干、四肢幾個部分組成。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探索與發(fā)現(xiàn)》欄目考古工作細節(jié)。圖片展示出土的各種物品展示,讓學生參觀秦陵的一號坑和二號坑.重點從各個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三、課堂小結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發(fā)掘過程,認識秦兵馬俑的藝術價值。2.學習一些考古常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熱愛祖國文物的觀念。3.能通過調查、分析、討論、評述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具有藝術價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學重難點:學習一些考古常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熱愛祖國文物的觀念。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造表現(xiàn)1.仿照陶俑的大體形狀,學生嘗試做一個陶俑。2.學生相互評價作品,交流心得3.教師示范。(1)團泥。(2)整體捏塑脖子與頭。(3)捏塑軀干和下肢??梢园衍|干和下肢作為一個整體來捏。(4)把頭與軀體黏結起來形成大體造型。(5)黏結上肢部分,調整陶俑的姿勢,添加、刻畫、裝飾各部位。總結制作要點:先做大體的形狀,在做細部的修飾。4.出示造型生動的陶俑作品給學生欣賞,啟發(fā)學生捏制神情生動,各部分裝飾精細的陶俑作品。5.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課件播放古典音樂.出示姿勢不同的幾種陶俑(將軍俑、跪射俑、說唱俑、歌舞俑)供學生參考。作品反饋二、總結拓展1.表揚制作出神情兼?zhèn)涞淖髌返膶W生,并展示其作品。2.觀賞其他出土的藝術珍品,請學生回家后上網查詢下節(jié)課相關資料。展示出土的藝術珍品。第7課小園藝師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感受園林文化,了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園林知識,繪制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教學重點、難點:1.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2.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huán)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導人新課揭示課題1.同學們,園藝師是園林藝術的建設者,在學校、在街頭、在社區(qū),甚至在家里,我們都見到過許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花園、公園等園林景觀,請問在座各位“小園藝師”,你對所見的哪一處園林景觀印象最深?請你介紹給我們大家。人們?yōu)槭裁匆褂眠@么多地域空間造園呢?2.教師小結:園林景觀是人們生活中心靈的棲息場所?,F(xiàn)代人對于公共空間的建設投以越來越多的關注,它給緊張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環(huán)境。人們從對自然環(huán)境的依賴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鮮的空氣、陽光和活動空間,懂得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huán)境,保護自然。園林景觀又是先進文化的載體,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陣地。因此,我們不僅要學會建設它,還要學會去欣賞它,保護它。愛護園林景觀,保護公共環(huán)境是我們的神圣職責。二、欣賞引導1.師生共同欣賞一組園林圖片,在欣賞中,我們擴大眼界,積累素材,思考園林設計的一般內容和布局方式。2.互動交流在學生討論中,師生共同歸類總結。線面結合。示范提示1.設計一幅園林全貌的平面圖,須采用俯視圖畫法。2.先總體布局,后局部細畫,注意近大遠小,3.先畫近景,后畫遠景,注意畫出一定立體感。三、自主創(chuàng)作1.自主選擇為學?;驗樯鐓^(qū)綠化地設計規(guī)劃圖。2.注意要新穎獨特,有創(chuàng)意。3.可以為自己設計的園林命名。四、評價活動學生互評,說說同學的作品中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或最有創(chuàng)意的地方。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感受園林文化,了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園林知識,繪制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教學重點、難點1.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2.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huán)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一、隨堂欣賞、導入激趣:1.小結上一課,我們了解了園林建造的一般知識,并且嘗試了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2.與學生一起欣賞蘇州園林,一起感受中國造園史的燦爛的民族文化,同時為我們今天的學習活動積累素材,給予啟示。二、感知材料1.看看師生共同準備的各種材料,說說分別適合制作園林模型中的什么內容。2.根據學生討論,教師做必要的補充、演示。三、合作學習嘗試體驗1.分組:將學生分為四個大組。2.分工:分別設“藝術總監(jiān)”、“建筑師”、“架橋師”、“花木造型師”等職務。3.教師將自己準備的材料,補充給各組,帶動大家,共享材料。4.教師到各組與同學們共同解決造型、粘貼、拼合中的難題。四、欣賞評價1.共同欣賞合作學習的成果。2.各組推選一名代表,對本組作品的藝術特點和集體創(chuàng)意進行介紹演講。3.教師請各組同學在本組作品前拍照紀念,照片將貼在本班隊角上,讓這次同學們合作學習的成果在隊旗下,得到升華。五、課堂總結1.教師根據各組學習情況和作品進行總結評獎,分別授予“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制作獎”。2.組織學生打掃衛(wèi)生,恢復教室整潔。第8課田間精靈(活動一)教學目標:1、走進鄉(xiāng)村開闊視野,了解民間藝術文化,保留純真的學習情懷和勇于創(chuàng)作的熱情。2、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3、能養(yǎng)成靜心制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資源。教學重點: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教學難點:能運用捆扎、編織等簡單的方法進行立體塑造。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綜合材料教學流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本課學習材料(稻草、樹葉、麥秸、果實等)。并將這些材料分組放置在操場。2.教師講葉圣陶爺爺寫的《稻草人》故事,勾起學生的想象或回憶。3.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稻草人形象。二、分組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1.教師提出學習主題。師:下面我們就以組為單位,互相合作嘗試捆扎一個稻草人,(時間定為5分鐘以內)看看哪一組做得又快又好。(學生分組制作)2.發(fā)現(xiàn)嘗試作業(yè)中的問題。預估問題:形態(tài)不美;松散不穩(wěn);沒有做完;預備一個制作有問題的“稻草人”。三、互相學習解決難點1.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形態(tài)不美怎么辦?應大致確定人物的身高比例:找準脖子、腰部、肩部的捆扎位置。稻草的分量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代表手部稻草的分量明顯少于身體部分(包括腿部)。稻草量少的情況下,有時可將稻草從中整束彎曲后再捆扎,頭部顯得精致一些,有時可將代表手部的稻草挽回進行捆扎。2.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松散不穩(wěn)怎么辦?①稻草的分量合理,重心穩(wěn)定。也可適當添加工具使稻草人穩(wěn)定且動態(tài)有趣。②注意捆扎的松緊要合理,扎松則稻草顯得體量大,扎緊一般在關節(jié)轉折處。3.師生討論,逐一解決問題:沒有做完怎么辦?用最短的時間做出精品就4.請優(yōu)秀組的代表介紹經驗,或教師示范介紹制作步驟。①試扎:用手比畫人物的關節(jié)位置②分扎:捆扎做出人物的大形形③作品①鳥:草團包扎鳥身,翅膀采用編織的方法。作品②蛇:頭部采用編織的方法,插兩粒玉米代表眼睛,身體用捆扎方式。2.綜合材料作品欣賞。裝飾:最后修剪、裝飾、整理有效率。四、作品欣賞拓展方法五、拓展思路自主表現(xiàn)1.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設計與構思。2.提出作業(yè)要求,學生制作,教師指導。七、作業(yè)展示評析交流2.評析交流第8課田間精靈(活動二)教學目標:1、走進鄉(xiāng)村,開闊視野,了解民間藝術文化,保留純真的學習情懷和勇于創(chuàng)作的熱情。2、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3、能養(yǎng)成靜心制作的良好行為習慣,善于珍惜并利用自然資源。教學重點:能巧妙的選擇、利用材料,運用立體造型的方法制作一件工藝品。教學難點:能運用捆扎、編織等簡單的方法進行立體塑造。教學準備:電腦課件、綜合材料教學流程:一、課前準備(課前收集稻桿、麥桿等材料。.也可以找到類似材料代替稻桿草葉材料(廢舊毛線、紙繩、包裝繩、甚至用舊報紙搓成或卷成的繩子)。二、欣賞導入1.欣賞湘西少數(shù)民族孩子用布制作的捆扎玩具,用樹葉繪成故事書,用花瓣穿的項鏈,用樹葉編的小蟲子,用草梗編的筐用稻草編制的稻草人。2.認識材料的原始美、淳樸美、自然美。板書:隨意自在;造型簡潔、夸張、概括。三、發(fā)現(xiàn)問題1.提出嘗試作業(yè)要求:運用帶來的材料在5分鐘內編織任意形。(學生分組嘗試制作)2.師生共同發(fā)現(xiàn)嘗試作業(yè)中的問題①材料的選擇(材料選擇不合理,看上去比較粗糙,材料浪費大)。②結繩(打結處較多,草頭沒藏好)。③編織方法(較單一,基本上是平面的)。④形體結構(松散,不牢固)將存在問題的學生作業(yè)拿到實物投影儀上講評四、方法指導1.作業(yè)展示活動:各組合理組放本組的作品,進行展示、命名。1.理料——將所備草料略加理順分類。2.設計圖——請幾個學生在黑板上任意畫一個簡筆小動物或小人物。3.簡化造型——教師將設計圖進行簡化,防止學生的思路向“栩栩如生”上誘導。4.用料分析5.畫出預想效果圖6.教師示范,分編或分捆各部分,再進行組合。7.修剪整體外形,添加材料,整理完成。(強調整體美觀,制作細節(jié)精致而生動)五、作品欣賞師生共同分析作品分別是用哪些材料、哪種制作方法完成。1.分析作品《獅子》:一大堆草做身體、一小撮草做尾、粗樹枝做腿起支撐作用,獅子的頭部、腳掌、尾巴、鼻子采用了編織的方法,其余五官用果實點綴2.分析作品《狗》:狗的嘴采用編織方法,身體和四肢用捆扎方法。六、學生創(chuàng)作作業(yè)要求:探索多種材料,綜合運用編織、捆扎等方法制作一件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七、作業(yè)評價1.評價要點:①構思大膽,巧用材料。②特征突出。③形體穩(wěn)固。④方法多樣。2.推薦學生課余關注鄉(xiāng)村文化與藝術:如農民畫、剪紙、布貼畫、泥塑、糖人等。第9課生命的甘露教學目標1、能使用水彩畫的工具,利用特殊材料產生有趣的畫面效果,描繪雨、雪情景。2、看懂招貼畫,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3、明白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進行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關心社會問題和熱愛祖國的情懷。教學重點:1、明白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2、看懂招貼畫,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教學難點:分析了解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及其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簡單的節(jié)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創(chuàng)作。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引入。(1)板畫象形文字“水”,猜是什么字?為什么?(2)引入新課。二、藝術作品的欣賞。1、展示各種關于水的藝術作品學生欣賞的同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小組討論:水與人類有著怎樣的關系?、2、欣賞冰、雪、雨、霧、云的圖畫,3、猜猜畫家們怎樣表現(xiàn)出這些獨特的風景的。三、學習技法、練習創(chuàng)作。1、自學教材中的三種肌理的技法,探究原理。蠟筆法、撒鹽法、滴水法2、根據自己準備的選題,嘗試繪畫。四、深入探究1、欣賞圖片,說出自己的感受。節(jié)水保護水資源迫在眉睫2、由水資源缺少的圖片引入招貼畫的欣賞。什么是招貼畫?要素有什么?廣告語:簡單明了、意義貼切圖形:色彩對比強烈、主題突出。3、制作步驟:構思:確定主題與廣告語。繪制樣稿:鉛筆勾勒裝飾完成:上色、修飾。4、設計一幅保護水資源的招貼畫。5、作品展示,學生自評互評。五、小結,拓展。與同學一起展開調查,收集資料,了解有哪些人為原因造成水資源的短缺,我們有什么辦法來改變現(xiàn)狀?第10課艱苦歲月教學目標1、了解美術與情感,美術與時代,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關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美術的社會功能。2、用美術語言描述美術作品。3、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內容與形式分析。教學難點:學會分析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及人文內涵。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用時:40分鐘教學流程:一、情景導入1)出示三幅巨大的漢白玉浮雕《虎門銷煙》《抗日游擊戰(zhàn)》《勝利渡長江解放中國》。問:“你能說出這幾幅雕塑各自表現(xiàn)什么歷史事件?”教師簡要講述,帶動學生對歷史革命的紅色情緒,引入新課《紅色記憶》。二、深入理解1)放映《開國大典》視頻,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再放映歷史照片中的《開國大典》,影視劇中的《開國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創(chuàng)作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2)舉例分析《開國大典》,教師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分析作品。構圖上:(1)左實右虛(2)主體人物突出色彩上:西方油畫和中國傳統(tǒng)工筆重彩結合(2)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繪畫(3)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從色彩,構圖等方面去欣賞《啟航》、《占領總統(tǒng)府》(4)將三幅作品結合,提問這三幅畫的視覺中心在哪里?畫家為何這么處理?引導學生思考整理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的基本創(chuàng)作內容,創(chuàng)作手法,并強調作品中要突出重點,強化視覺中心。三、分析討論,層層深入1)放映《太行山鐵壁》《狼牙山五壯士》問:畫家采用了什么樣構圖?畫面2)放映《支柱》《艱苦歲月》問藝術家為何會選擇這樣的場景表現(xiàn)戰(zhàn)爭,你產生什么氣氛?對人塑造又產生哪些影響?可體會藝術家的獨具匠心的創(chuàng)作么?(引導學生從作品的構圖、情感、題材去分析作品。)四、欣賞評述第11課勞動最光榮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情感。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tài)規(guī)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tài)的方法。3.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點:學習人物動態(tài)的畫法。教學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xiàn)。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流程:一、音樂導入,回憶交流1、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yè)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fā)學生:(1)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當時的心情怎樣?(2)學生回憶并交流。2、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大家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出舉世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勞動是最為光榮。出示課題《勞動最光榮》。二、欣賞感受,研究體驗1、欣賞作品《夯歌》。師生討論:(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畫中人物的具有怎樣的心情?你從哪些方面看出來的?(3)整張畫給你怎樣的感受?2、教師小結:在勞動時常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chuàng)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有規(guī)律、有節(jié)奏的動態(tài)美。3、研究體驗。通過《母親》和《血衣》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綜合評述的方法。(1)動作模擬。請部分同學模擬《夯歌》作品中人物動作。其他同學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guī)律。頭部仰府如何變化?身體擺動如何變化?手臂起伏如何變化?教師結合圖片以及學生表演,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tài),把握動態(tài)線。(2)嘗試練習。小組內同學表演一個動作,其他同學觀察并用動態(tài)線表現(xiàn)人物動作。比如一個小組的活動:一個學生來模仿平時拖地板的動作。觀察:這位同學在拖地板的時候,他的身體有哪些變化?頭怎樣變化?(看地下了。)身體怎樣變化?(有點彎曲。)手怎樣變化?(一個上一個下。)腳如何變化?(前后分開了。)小組成員用簡筆畫畫出人的基本動態(tài),把握動態(tài)線。(3)交流作品: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畫哪些動作?身體各個部分又是怎么樣的呢?教師小結:任何動態(tài)都有他的動態(tài)特點,頭、軀干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fā)生位置關系。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tài)線。繪畫時抓住表現(xiàn)出動態(tài)趨向的動態(tài)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tài)。三、嘗試練習(1)作業(yè)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單個人物勞動的動態(tài)。(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tài)線范例。四、作品交流。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tài)美,激發(fā)熱愛勞動的情感。2.進一步了解勞動時的動態(tài)規(guī)律,學習畫人物動態(tài)組合的方法。3.在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xiàn)能力。教學重點:學習人物動態(tài)的畫法。教學難點:人物動態(tài)組合的畫法。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流程:一、表揚作品,點明題意師生共同點評上節(jié)課學生作品。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第11課勞動最光榮(活動二)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我們愛勞動》(欣賞名作,感受場景中的勞動)1.用錄音機播放大師作品《拾穗者》勞動源自于生活,在18世紀的法國就有一個叫米勒的畫家非常喜歡畫勞動題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1)這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什么時候的場景?(2)畫中人物在干嘛?你從從那些地方看出來的?(3)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我們什么?2.用課件播放大師作品《夯歌》你從作品中感受到怎樣的氛圍?說說你的感受。教師幫助解讀作品,表現(xiàn)了改革開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畫面,表現(xiàn)出了當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興的場景。教師小結:通過欣賞大師們的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表情以及周圍的場景渲染,可以表現(xiàn)勞動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畫家的思想。我們一起來看看別人小朋友的畫,他們是怎么來表現(xiàn)勞動場景的呢?(1)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huán)境來表現(xiàn)主題的?(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3)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教師小結:看了這么多其他同學的作品,他們把人物畫有趣了,畫生動了,關鍵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并充分利用環(huán)境烘托人物。三、學生作業(yè)1.在上節(jié)課的基礎上,給自己畫的人物添加一個動人的背景,還可以多添加幾個人物。2.也可以重新創(chuàng)作,通過色彩、場景、人物動態(tài)表現(xiàn)一個勞動場面。第12課廢物利用展現(xiàn)優(yōu)秀的作業(yè),說說我畫得最棒的地方。四、作業(yè)展示二、同齡作品欣賞教學目標1、能初步了解美術發(fā)展的趨勢及美感的多樣性。2、對比欣賞多種不同材質制作的鳳凰,感受不同的質感與美感。3、增強環(huán)保意識及對自然的關愛、對社會的責任感。教學重點:了解美術發(fā)展的趨勢及美感的多樣性。教學難點:對比欣賞多種不同材質制作的鳳凰,感受不同的質感與美感。教學準備:電腦課件、教學用時:40分鐘教學流程:一、談話引入,欣賞感受談話引入,欣賞徐冰的《鳳凰》作品。1、同學們了解鳳凰嗎?你們心目中的鳳凰是什么樣的?教師簡要介紹鳳凰: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和龍一樣是漢族的民族圖騰,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之鳥,常用來象征祥瑞。在神話傳說中,鳳凰每次死后,周身會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2、今天,老師要為大家介紹一件很特別的《鳳凰》作品,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這件作品給你什么樣的感受?作品欣賞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疑問呢?3、學生欣賞、交流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將學生的疑問歸納成幾個問題,如藝術家為什么要用建筑廢棄物做材料?這些材料是怎樣拼合在一起的?藝術家要表達的意義是什么?二、分析討論,感悟認知1、在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鳳凰》作品背后的故事。教師講述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制作過程。2、接下來我們欣賞作品的幾個局部,(教師出示鳳凰的頭頸、翅膀及尾巴三個部分的放大圖片)請同學們欣賞邊思考:鳳凰的這些部位分別用了哪些工地廢棄物作為材料?這些廢棄物的材質、形狀、顏色與制作的這只鳳凰身體部位有什么聯(lián)系?能夠讓我們產生哪些聯(lián)想?3、師生交流后小結:《鳳凰》制作的材料全部是施工現(xiàn)場的建筑廢棄物及工人的生產、生活用具廢棄物。其最引人注目的是對廢棄物材料的巧妙聯(lián)想與組合:鐵鍬拼接而成的“羽毛”、紅色安全帽構成的“鳳冠”、建筑鋼條及圍欄布拼接的“鳳尾”等。三、欣賞交流,深化認識1、教師出示教材中彩繪木雕、銅鎏金材料制作的《鳳凰》,組織學生欣賞、思考:兩件《鳳凰》作品分別有什么用途?材質有何不同?給人怎樣的感受?師生交流后小結。2、出示一組綜合材料造型的作品,學生欣賞,體會不同材質在作品中的作用。四、課堂小結,學習延伸1、課堂小結。2、提出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提示學生做好學習準備。第三篇:六年級上冊美術教案(全冊)1.凝固的音樂——建筑教學時間:1課時課業(yè)類型:欣賞?評述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通過欣賞、比較,初步了解中國宮殿建筑與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風格,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對建筑的影響。能夠發(fā)現(xiàn)并簡單總結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質、造型方面的特點。能夠搜集、整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在學習中加以運用。能夠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蘊涵的文化精神。學習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將自己對建筑的了解與認識表達出來。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圖片,老師講解了解中國宮殿建筑與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風格,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對建筑的影響.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本課,引發(fā)學生對建筑的關注、認識和興趣。2.通過欣賞風格各異的建筑,激發(fā)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包容。教學重點:欣賞北京故宮建筑風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比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認識不同建筑風格。發(fā)現(xiàn)時代發(fā)展與建筑材料變化的關系。教學難點:認識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對建筑風格的影響。教學準備:圖片、資料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檢查學生收集資料準備情況,做好上課準備。二、導入新課1.邊欣賞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2.說說自己欣賞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3.你記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4.德國詩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凝固的音樂――建筑。6.板書課題《凝固的音樂――建筑》7.欣賞古建筑圖片。三、講授新課(一)、中國古代建筑欣賞1.出示故宮的系列圖片,師生共同欣賞分析。A、故宮外景:黃色屋頂與紅色墻面帶給我們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黃色是尊貴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紅色是喜慶的色彩。巨大莊嚴的建筑群和寬闊的廣場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B、云龍大石雕:雕刻有龍紋、寶山和云紋,栩栩如生,這種紋樣被稱作“九龍C、門釘和鋪首:朱門金釘、金鋪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種標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獸:依次為鴟吻、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獸齊全。E、乾清宮: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輝煌的色彩,筆直的線條造型顯得莊嚴穩(wěn)重。2.分析小結故宮的建筑風格。3.你對故宮還有哪些了解,和同學交流討論。4.故宮為木結構建筑,多采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wěn)重、古樸、莊嚴之美。5.小組交流討論。(二)、外國古代建筑欣賞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爾賽宮(法國)科隆大教堂(德國)的圖片學生欣賞。2.請學生對比中外古代建筑,說說它們不同在哪里?3.教師分析這幾種建筑的風格特點。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簡潔、精確的幾何圖形構成之美。B.科隆大教堂(德國):它那高聳入云的雙塔,充滿了基督教那種“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C.凡爾賽宮(法國):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是歐洲最宏大華麗的宮殿建筑。4.對比乾清宮和凡爾賽宮內景的不同。(造型、材質、感受)5.乾清宮和凡爾賽宮都同樣金碧輝煌,但乾清宮用直線條造型,顯得莊嚴穩(wěn)重、華麗威嚴,凡爾賽宮用流暢的弧線,造型圓潤流動,處處顯示著浪漫而奢華的氛圍。(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質上有什么不同?1、中國古代建筑以木結構為主,多采用直線條造型,給人以穩(wěn)重、古樸、莊嚴之美;外國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磚石結構為主,造型豐富,靈活多變。2、對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質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莊嚴、形式較為統(tǒng)一,多以土、石、木材為原料,而現(xiàn)代建筑造型風格迥異、夸張,講求個性化,也多以金屬、玻璃、混凝土等現(xiàn)代化建筑材料為原料修建。(四)、討論:為什么我們把建筑稱為凝固的音樂?(五)、再次欣賞各種建筑,感受建筑的美。學生分析:蓬皮杜藝術中心(法國):造型龐大而古怪,被視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里昂國際機場(法國):造型奇特、展翅欲飛。上海金茂大廈(中國):融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潮流于一體。建筑節(jié)奏與韻律,像是在城市上空跳動的音符,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四、完成作業(yè)1.作業(yè)要求:根據圖片繪畫一座自己喜歡的建筑或自己設計一座現(xiàn)代化建筑。2.教師巡回指導。3.展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4.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間互提意見。課后反思:2.有特點的人臉教學時間:1課時課業(yè)類型:造型?表現(xiàn)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中國人物畫是中國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步學習人物畫。過程與方法:學習中國人物畫的基本用筆、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紙、毛筆、墨、色參照有特點的人臉圖片畫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點的肖像畫。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本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情感。2.通過本課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表現(xiàn)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表現(xiàn)力。教學重點:學習中鋒、側鋒、淡墨、重墨在人物畫中的繪畫技巧,引導學生關注中國人物畫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教學難點:掌握墨色濃淡程度,能準確地表現(xiàn)人臉、五官的比例知識,進而創(chuàng)作有特點的人臉。教學準備:毛筆、宣紙、墨汁、顏料、準備一兩支你喜歡或者認為特別的筆等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做好上課準備。二、導入新課1.眼力大比拼他們的臉有什么特點?(出示幾張著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