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論語十二章》課后練習、探究性閱讀含答案解析翻譯_第1頁
2024年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論語十二章》課后練習、探究性閱讀含答案解析翻譯_第2頁
2024年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論語十二章》課后練習、探究性閱讀含答案解析翻譯_第3頁
2024年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論語十二章》課后練習、探究性閱讀含答案解析翻譯_第4頁
2024年高中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復習《論語十二章》課后練習、探究性閱讀含答案解析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甲】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眾星共②之。”——《論語·為政篇第二》子曰:“無為而治③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薄墩撜Z·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注釋】①北辰——指北極星。②共——同“拱”,環(huán)抱、環(huán)繞之意。③無為而治——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優(yōu)游而自逸也?!保ā度龂尽侵尽切鳌罚H纭洞蟠鞫Y·主言篇》云:“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薄缎滦颉るs事三》云:“故王者勞于求人,佚于得賢。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已無為而天下治?!壁w岐《孟子注》也說:“言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乙】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①,使民不為盜;不見②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③,實其腹,弱其志④,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⑤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老子·第三章》【注釋】①貴:重視,珍貴。貨:財物。②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顯露。此是顯示,炫耀的意思。③虛其心:虛,空虛。心:古人以為心主思維,此指思想,頭腦。虛其心,使他們心里空虛,無思無欲。④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⑤不敢為,是指在“民無知無欲”的情況下,造事也起不了作用。⑥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丙】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①。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臣守職,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謂習常。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②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③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賢者勑④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于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于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⑤,不智而為智者正⑥。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jīng)也?!俄n非子·主道篇第五》【注釋】①表異:指偽裝。②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寂靜??!君主好像沒有處在君位上;廖廓?。〕枷虏恢谰髟谀睦?。③竦懼:惶恐。④勑:同“敕”。《詩·魏風·碩鼠》:“莫我肯勑?!边@里用為勤勞之意。⑤師:這里用為效法、學習之意。⑥正:通“整”?!肚f子·讓王》:“正冠而纓絕?!边@里用為端正之意。1.加點詞解釋。(1)為政以德

以:(2)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居:(3)其舜也與

其:(4)百官有常

常:2.根據(jù)上文的材料,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試比較儒、道、法三家所主張的“無為而治”的異同。并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一問題的看法?!敬鸢浮?.用居于,處于大概,表推測規(guī)律,準則2.同:都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異:無為而治作為一種理想的治理之道為先秦儒道法三家所共有,但就其內(nèi)涵、根據(jù)、途徑、目標等方面來說,三家又存在很大的差別。儒家基于對人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能力的信心,主張以民為本,通過以君子為典范的道德教化,使民“有恥且格”,實現(xiàn)天子垂拱南面而治的理想。道家以道為本,主張效法自然,清靜自守,無為而無不為,使民無知無欲,實現(xiàn)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法家基于人自利自為的本性,主張以國家和君王為本位,嚴刑峻法,使民知法自治、畏法自律,實現(xiàn)以刑去刑、君佚臣勞的理想局面??捶ǎ涸谌伺c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關(guān)系都呈現(xiàn)緊張狀態(tài)的當今社會,無為而治的思想無疑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以及個人自身的治理可提供有益的啟示,有助于建立和諧的社會關(guān)系、實現(xiàn)安定的局面?!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1)“以”:用。句意:用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2)“居”:居于,處于。句意: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3)“其”:表推測,以為大概。句意:大概就只有舜了吧。(4)“?!保阂?guī)律,準則。句意:百官行為都有常規(guī)。2.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分析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首先,對于三者的相同之處,可以放到三者共同的時代背景——春秋戰(zhàn)國中去考慮。這三者都是那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特殊時期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他們的政治理念,都是為了當時的周王、諸侯王等統(tǒng)治者而服務(wù)的。而【甲】語段中的第二句話,孔子說在第二句“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敝兴f的“恭己正南面”,意思其實就跟第一句的“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垂拱而天下治”差不多,也就是說,在儒家看來,君主應當作為尊貴的權(quán)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這就是“無為”。由此可見,儒家與道家的“無為”其實大不相同,道家主張“無政府主義”,儒家則承認政府存在的必要,只是政府的權(quán)力應該限制到最小程度。【乙】語段中,“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體現(xiàn)了道家對文明世界的厭惡和絕望,把理想世界推到遠在堯舜之前的悠緲難知時代,那是一種未經(jīng)人力改造、未受文明污染的自然狀態(tài),就如老子所描畫的小國寡民。此后,根據(jù)原文“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更可知,道家,至少老子的“無為”主張是跟“絕圣棄知”的反智主義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主張摒棄文明成果,否定政治制度,有點接近于現(xiàn)代政治思潮中的“無政府主義”?!颈空Z段中,根據(jù)“君臣守職,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謂習?!薄俺加衅鋭?,君有其成功”等可知,與道家的“無政府主義”傾向相反,法家是典型的大政府專制主義論者。法家的“無為”,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專制機器的流水線自動化運轉(zhuǎn),人民和官吏都自覺自動服從君主的立法。但“君”依然掌握著絕對的權(quán)力,不容違抗與質(zhì)疑。對儒道法三家對于“無為而治”的看法,可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或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社會與國家的運行等角度來思考。比如,針對人與自然,當下濫砍濫發(fā)、化肥農(nóng)藥濫用等現(xiàn)象,導致自然遭受巨大破壞。在此情景下,我們似乎可以充分尊重大自然運行的本身規(guī)律,以“無為”的態(tài)度,給大自然休養(yǎng)生息的空間。參考譯文:【甲】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笨鬃诱f:“自己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不過是修己達禮,端正地臨朝聽政罷了。”【乙】如果社會上沒有恭維有才華的人,就不會導致老百姓相爭;如果珍貴的東西大家都不認為他是珍貴的話,那么就不會有偷竊之人;不顯耀引起貪心的事物,就不會導致民心迷亂。所以圣人的治理原則就是:要使人民都虛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沒有野心,使人民身體強健。常使百姓無不當之知、無私心之欲,那些所謂的(才智足以蠱惑人心,以謀私的)智者,就不敢有所施為。以自然無為治理天下,則無不治?!颈烤鞑灰憩F(xiàn)出自己的欲望,如果君主表現(xiàn)出自己的欲望,那么臣下就會粉飾自己的言行來迎合君主;君主不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意愿,君主如果表露出自己的意愿,那么臣下將會表現(xiàn)出特異的才能。所以說,拋棄喜好的和拋棄厭惡的,臣下就什么都不知道;拋棄舊有的經(jīng)驗和智巧,臣下就會自我防范。群臣各司其職,百官行為都有常規(guī);根據(jù)才能而使用人才,就稱為是調(diào)節(jié)常規(guī)。所以說,寂靜啊!君主好像沒有處在君位上;廖廓啊!臣下不知道君主在哪里。明智的君主在其上無所作為,群臣就會在下提心吊膽了。明君的原則是,使聰明人竭盡思慮,君主據(jù)此決斷事情,所以君主的智力不會窮盡;鼓勵賢者發(fā)揮才干,君主據(jù)此任用他們,所以君主的能力不會窮盡;有功勞則君主占有賢名,有過失則臣下承擔罪責,所以君主的名聲不會窮盡。因此不賢的卻是賢人的老師,不聰明的卻是智者的君長。臣下承擔勞苦,君主享受成功,這就叫賢明君主的常法。3.(2022秋·上海長寧·高二上海市延安中學??计谥校╅喿x以下文字,概括說明這兩則材料內(nèi)涵的共性。材料一: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論語·陽貨》)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答案】兩則材料都在強調(diào)禮樂的實質(zhì),警示我們應看中禮樂的根本,而非注重其外在表現(xiàn)?!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第一則材料中,“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意為“禮呀禮呀,僅僅說的是玉器和絲帛嗎?樂呀樂呀,僅僅說的是鐘鼓等樂器嗎?”;第二則材料中,“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意為“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遵守禮儀有什么用?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又有什么用?”。在第一則材料中,孔子用反問的語氣指出禮樂的根本不是玉帛鐘鼓。在材料二中,孔子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愛之心,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由此可知,兩則材料都在探索禮樂的實質(zhì),強調(diào)其實質(zhì)與形式的關(guān)系,告誡我們禮樂的真正含義在于其根本精神,而非玉帛等外在的形式。參考譯文:材料一:孔子說:“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物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材料二: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仁,他怎么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不仁,他怎么對待樂呢?”4.(2023·北京海淀·101中學??寄M預測)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③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保ā队阂病罚茉孜覇栐唬骸叭收?,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保ā队阂病罚葑釉唬骸熬拥勒呷?,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保ā稇梿枴罚?1)對于第①則的“里”,有人認為其意為“居住”,有人認為其意為“居住在……的地方”。請根據(jù)這兩種不同理解,分別解釋“里仁為美”的意思。(2)請簡要分析第④則中“仁者”的表現(xiàn)。(3)請根據(jù)第①②③⑤四則,概括孔子對仁者和知者的看法?!敬鸢浮?1)①以仁為人心的安居之地是好事。②居住在有仁厚之風的地方是好事。(2)要點:①仁者有愛心,因為他聽說井中有人后,會前去了解情況;如果井中真的有人需要援救,他會盡力去救。②仁者有智慧,因為他聽說井中有人后,會受到欺騙,但能辨別真?zhèn)?,不會糊里糊涂地讓自己被陷害?3)要點:①仁者以仁德為立身的根本,知者以仁德為立身的選擇。②仁者因具備仁德而安心,知者因追求仁德而得利。③仁者像山,厚重而寬容,沉穩(wěn)而寧靜,其美德長留于人心;知者像水,通達事理,敏捷靈活,常有安樂的心態(tài)。④仁者關(guān)愛他人,不會為私利而憂慮不安;知者通曉道義,不會被迷惑?!驹斀狻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袄锶蕿槊馈敝校绻J為“里”是“居住”的意思,那么“仁”就作“里”的賓語,直譯就是居住在“仁”里是好事。意譯為:以仁為人心的安居之地是好事。如果認為“里”是“居住在……的地方”的意思,那么“仁”作定語,直譯為:居住在仁的地方是美好的。意譯為:居住在有仁厚之風的地方是好事。(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第④則語錄的意思是:宰我詢問孔子:“有仁德的人,告訴他說:‘井里有人?!麜骄飭幔俊笨鬃诱f:“為什么他要這樣呢?君子可以前往救人,不會自己跳到井里;君子可以被人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但是不會糊里糊涂地讓自己被陷害?!边@則語錄通過宰我的問題和孔子的回答解答了君子對于“仁”的表現(xiàn)??鬃诱J為,聽到有人說井里掉進了人,君子并不愚蠢地跳進井里去,而是會積極地對落井人施以援救。這說明仁者有愛心,因為他聽說井中有人后,會前去了解情況;如果井中真的有人需要援救,他會盡力去救。同時,孔子又說,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也就是君子是有智慧的,不是盲目地采取行動,他聽說井中有人后,會受到欺騙,但能辨別真?zhèn)危粫锖康刈屪约罕幌莺?。所以,通過這則語錄可以看出,君子既有愛心,又有智慧。(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第一則“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強調(diào)了人心中要充滿仁,無論是仁者還是知者,都應該以仁德為立身的選擇和根本。從第二則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可知,仁者因以仁為立身的根本,所以具備仁德之心,而正是因為心中有了“仁”,其有了立身的根本而安心;知者能夠看到“仁”所帶來的好處,會因追求仁德而得利。第三則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將知者類比為水,將仁者類比為山。仁者像山,“仁者靜”是說仁者厚重而寬容,沉穩(wěn)而寧靜,“仁者壽”是說仁者美德長留于人心;知者像水,“知者動”表明知者通達事理,敏捷靈活,“知者樂”表明知者常有安樂的心態(tài)。第五則中“仁者不憂,知者不惑”表明,仁者因為胸懷世人,關(guān)愛世人,他的追求已經(jīng)超越了自己的私利,所以不會為自己的私利而憂慮;而知者則因為擁有智慧,已經(jīng)了解道義的真諦,所以不會被迷惑。參考譯文:①孔子說:“以仁為人心的安居之地是好事,不選擇以仁為內(nèi)心的安居之地,怎么能說有智慧!”(《里仁》)②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將不能長時間處于窮困之中,不能長時間處于逸樂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德,有智慧的人緣于仁德而獲利?!保ā独锶省罚劭鬃诱f:“有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有智慧的人靈動,有仁德的人沉靜。有智慧的人會擁有安樂的心態(tài),有仁德的人其美德長留于人心。”(《雍也》)④宰我詢問孔子:“有仁德的人,告訴他說:‘井里有人?!麜骄飭幔俊笨鬃诱f:“為什么他要這樣呢?君子可以前往救人,不會自己跳到井里;君子可以被人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但是不會糊里糊涂地讓自己被陷害。”(《雍也》)⑤孔子說:“君子有三項道德修養(yǎng),我沒能做到。有仁德的人關(guān)愛他人,不會為私利而憂慮不安;有智慧的人通曉道義,不會被迷惑;勇敢的人依道而行,不會畏懼?!弊迂曉唬骸斑@是夫子在勉勵自己??!”(《憲問》5.(2023秋·北京通州·高三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保ā妒龆罚?1)下列對語段中的詞語、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朋自遠方來這里的“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B.回也不改其樂這里的“其樂”是指顏回的“安貧樂道”C.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做不正當?shù)氖露脕淼母毁F,我看來好像浮云D.小人常戚戚小人常常表現(xiàn)出可憐的樣子(2)結(jié)合以上語段,簡要分析孔子追求“道”的態(tài)度?!敬鸢浮?1)D(2)①“樂”字最能體現(xiàn)出孔子追求“道”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在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上。②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談?wù)摰?孔子就非常高興。③孔子贊美顏回“安貧樂道”,也是表明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④孔子自謙自己對大道的追求,是一種忘我的境界,體現(xiàn)出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⑤強調(diào)在追求“道”的過程中,要心地坦蕩?!驹斀狻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和句子意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B.正確。句意:顏回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C.正確。D.“可憐的樣子”錯。應為憂愁的樣子。句意:小人常常表現(xiàn)出憂愁的樣子。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鬃幼非蟆暗馈钡膽B(tài)度:第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據(jù)此看出,“樂”字最能體現(xiàn)出孔子追求“道”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在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上。第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據(jù)此看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談?wù)摰?,孔子就非常高興。第三,“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是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據(jù)此看出,孔子贊美顏回“安貧樂道”,也是表明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第四,“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馑际?,葉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而忘記了吃飯,樂于追求道義而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等。”據(jù)此看出,孔子自謙自己對大道的追求,是一種忘我的境界,體現(xiàn)出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第五,“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寬廣坦蕩,而小人則時常陷入憂思之中。據(jù)此看出,孔子強調(diào)在追求“道”的過程中,要心地坦蕩。參考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學而》)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雍也》)孔子說:“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保ā妒龆罚┤~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鬃訉ψ勇氛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而忘記了吃飯,樂于追求道義而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等?!保ā妒龆罚┳釉唬骸熬有男貙拸V坦蕩,而小人則時常陷入憂思之中?!保ā妒龆罚?022秋·北京海淀·高二101中學??计谥校╅喿x《論語》節(jié)選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題。①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②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公治長》)③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茏釉唬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⑤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拮迂曉唬骸坝忻烙裼谒?,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保ā蹲雍薄罚?.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諧?求善賈而沽諸?7.《論語》善于把深刻的道理隱含在具體的形象之中。請任選以上材料中的兩則,簡析其藝術(shù)表達效果。【答案】6.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這其中也有著樂趣。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7.第①則,孔子將不講信譽不能在世上立足的道理通過“大車無輗,小車無軏”這兩個具體形象展現(xiàn)出來,形象地說明了人沒有信譽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身處世。第②則,孔子要批評的是不好好讀書學習,只知道享受的人,他把這個道理通過“朽木”和“糞土之墻”這兩個具體形象表達出來,既生動又表達了強烈的憎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帮垺?,名詞作動詞,吃;“曲肱”,彎起胳膊;“枕”,以……為枕?!坝忻烙裼谒埂保瑺钫Z后置句,“于斯有美玉”;“韞”,藏;“沽”,賣。7.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藝術(shù)手法的鑒賞能力。題干中有兩個關(guān)鍵短語,一個是“深刻的道理”,一個是“具體的形象”,我們要分析出這兩個內(nèi)容,并理解這樣說理的效果怎樣。注意只選擇“兩則”材料即可。第①則,“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要闡明的道理是人應該講信譽,講誠信。為了闡明誠信的意義,孔子打了個比方,說一個人如果不講誠信,就像車子上沒有活鍵和關(guān)扣和一樣,只有一個空架子,根本就無法行進??鬃訉⒉恢v信譽不能在世上立足的道理通過“大車無輗,小車無軏”這兩個具體形象展現(xiàn)出來,形象地說明了人沒有信譽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身處世。第②則,宰予白天睡大覺,這在十分珍惜光陰、勤勉讀書的孔子看來是不可原諒的,他用“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杇”這兩個生動的比喻,對宰予的行為乃至品性進行了否定??鬃右u的是不好好讀書學習,只知道享受的人,他把這個道理通過“朽木”和“糞土之墻”這兩個具體形象表達出來,既生動又表達了強烈的憎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④則,孔子以松柏不凋來比喻一個人品格志向堅定不移,經(jīng)得住考驗?!捌犯裰鞠驁远ā笔强鬃右桧灥钠沸裕奄澝乐槿谌搿八砂亍边@個“后凋”的具體形象中,感情的贊美和欽敬一目了然。選擇其他句子,能夠說出道理和“具體形象”,分析二者的關(guān)系即可。參考譯文:①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譽,真不知他怎么辦。就像大車的橫木兩頭沒有活鍵,車的橫木兩頭少了關(guān)扣一樣,怎么能行駛呢?”(《為政》)②宰予在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不能粉刷。對宰予這個人,不值得責備呀!”(《公治長》)③孔子說:“吃粗糧,喝清水,彎起胳膊當枕頭,這其中也有著樂趣。而通過干不正當?shù)氖碌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說就像浮云一般?!保ā妒龆罚芸鬃诱f:“寒冷的季節(jié)到了,才知道松柏的葉子是最后凋零的。”(《子罕》)⑤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子罕》)⑥子貢說:“這兒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放在匣子里珍藏起來呢,還是找位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它吧!賣掉它吧!我在等待識貨的商人??!”(《子罕》)(2022秋·北京海淀·高三人大附中??茧A段練習)根據(jù)要求,完成下面小題。(1)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保ā墩撜Z·學而》1·8)(2)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ā墩撜Z·季氏》16·3)(3)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13·21)8.“無友不如己者”中的“如”,楊伯峻解釋為“及”,而錢遜在《論語淺解》中解釋為“類”,請根據(jù)以上兩種不同解讀,分別解釋此句的意思。9.請結(jié)合以上三則材料,概括孔子的交友標準?!敬鸢浮?.第一種解釋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二種解釋是“不要跟不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9.①以道德和學問作為擇友標準。②以言行合乎中庸之道作為擇友標準?!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種解釋中,“如”如果意為“及”,也就是比得上的意思,那么,“不如己”就是比不上、夠不上自己的。所以,句子一般容易理解成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但是,這里并不是說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是功利之談,而非圣賢之學。這句話意思是每個朋友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長處,多看朋友的優(yōu)點。我們一般人總愛以己之長度人之短,老是看別人短處,這就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談不上以友輔仁了。第二種解釋中,“如”解釋為“類”,那就是說類似,像,那么“不如己”也就是不像自己。這里的關(guān)鍵在于對“像”的內(nèi)容的理解。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確有一個興趣、愛好和志向的指向問題,往往是志趣相投的人才會更容易成為朋友,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而志趣不同的人則難以成為朋友,正是“話不投機半句多”。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需要交際,需要朋友。但交友需謹慎,交友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志同道合,正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便是孔子要告誡我們的。9.本題考查學生簡要概述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第一句話中,“無友不如己者”是說行事應當以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可見,孔子以道德作為擇友標準。第二句中,“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意思是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這是在說,正直、誠信、識廣的朋友有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同虛偽做作的人交友,同阿諛奉承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這是在說,同諂媚和學識逢迎、表里不一、花言巧語的朋友有害。由此可知,孔子的交友原則是以道德水平作為擇友的標準,而他所說的擇友標準是道德(正直、誠實)、學問(博學多聞)。第三句話中,根據(jù)“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可知,孔子認為可以交往的人,首先是中行者,其次是狂狷者。中行,這里指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人;狂,指志向遠大而不切實際;狷,指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梢?,孔子提倡中庸之道,最希望和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參考譯文:(1)孔子說:“君子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態(tài)度不莊重,學習的知識學問就不鞏固。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不要跟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保?)孔子說:“有三種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同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當面恭維背后誹謗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保?)孔子說:“找不到行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們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潔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進取,潔身自好的人不會去做壞事!激進的人勇于進取,耿介的人不做壞事?!保?021·北京·北京市十一學校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炯住靠鬃釉唬骸耙嬲呷眩瑩p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交善柔,友便佞,損矣?!保ā墩撜Z·季氏》)【乙】子曰:“君子貞而不諒。”(《論語·衛(wèi)靈公》)【丙】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10.解釋【甲】中“友諒”的意思。11.管仲能否被稱為“貞而不諒”的君子?請結(jié)合材料說明理由,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剬δ愕膯⑹?。【答案?0.與誠信的人交朋友11.可以。理由:“貞而不諒”意為堅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管仲不死節(jié)而輔佐桓公,是為了安定天下、造福百姓,堅守了更崇高的道義,如果以身殉難,只是遵守了對主公一人的小信,非君子格局。啟示:國家和人民的公義高于私人的小信,當二者沖突時,我們要舍小節(jié)而存大義。比如不能為了所謂的“兄弟信義”而包庇罪惡、損害法度?!痉治觥?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坝选保号c……交朋友。諒:誠信的人。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評價原文觀點的能力?!柏懚徽彙敝浮爸v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從材料三管仲的行為來看,他原來輔佐公子糾,但在桓公殺了公子糾之后沒有為他殉死,卻去輔佐桓公,這是因為他的目的是為了“一匡天下”,而不是只效忠于某個諸侯。最后能夠讓“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可見,他看重的更是大信,而不是小信,是為了造福百姓,而不是為了個人聲譽,這是明顯的堅守更崇高的道義。如果他為公子糾死節(jié),那也只是為一個諸侯而死,只遵守了對主公一人的小信,這不是孔子所說的“大信”。啟示題可以按照“認識+做法”的思路回答,認識可以寫這樣做的好處、不這樣做的危害、舉現(xiàn)實中的具體例說明等等。在思考問題時不必局限于“學生”身份,我們可以代表青年,代表社會中的個體,直面的是某些社會現(xiàn)象,這樣思考問題會更開闊一些。如不能為了個人名聲而放棄國家民族公義;“貞而不諒”的句式就提醒我們,啟示也可以按照“……而非……”的類似結(jié)構(gòu)作答,二者應該是有一定對立關(guān)系。參考譯文: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逢迎諂媚的人交友,同表面柔順而內(nèi)心奸詐的人交友,同花言巧語的人交友,是有害的?!笨鬃诱f:“君子講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弊迂曊f:“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12.(2023·北京·一模)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保ā墩撜Z·學而》)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1】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注釋:【1】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上面文字蘊含了哪些關(guān)于“學”的道理,請分條概述。并結(jié)合其中一點,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感悟?!敬鸢浮康览恚孩賹W習者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②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③要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或:要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④學習的內(nèi)容(高深的道理)就存在于學習者的身邊;⑤學習不必有固定的老師,學習者要有謙虛向?qū)W之心;⑥學習者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針對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這一點的感悟:現(xiàn)實中,往往將學習與考試成績結(jié)合在一起,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但學習《論語·學而》后,發(fā)現(xiàn)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非常有道理,一個人品德的高低代表著一個人根本素質(zhì),通過學習提高人的品德,才是學習的根本要義。【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主旨或觀點的把握能力。對于兩則材料蘊含了哪些關(guān)于“學”的道理,可以作以下分析:原文第一則材料說到要看重實際德行,做到了努力侍奉父母君王,交友誠實,就算他沒有真正學習過,但是在子夏看來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說明了要在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學習,學習重點在于提高德行,學習的內(nèi)容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不一定非要進入學堂才算是學習。第二則材料中子貢說孔子的學習“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大意是說他所有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這啟發(fā)我們學習貴在向那些在某個方面懂得比你多的人學習,要有一個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不一定要有固定的老師,我們自己也要善于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在生活中提升自己。對于第二問結(jié)合其中一點,結(jié)合現(xiàn)實談感悟,可以從以上所列出的六點選擇一條進行分析,注意要結(jié)合現(xiàn)實。以“學習的重點在于提高人的品德”這一點為例,在分析時,首先要指出現(xiàn)實中學習與提高人的品德聯(lián)系并不密切,更多的是將學習和取得好的成績聯(lián)系在一起。學習只是取得好成績的途徑,而忽視了學習對于道德的提高。通過學習《論語》的內(nèi)容,我們會重新發(fā)現(xiàn)學習與道德的關(guān)系,所以,在實踐中,要注意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參考譯文: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tài);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jīng)學習過了?!保ā墩撜Z·學而》)衛(wèi)國的公孫朝向子貢問道:“孔仲尼的學問是從哪里學來的?”子貢道:“周文王武王之道,并沒有失傳,散在人間。賢能的人便抓住大處,不賢能的人只抓些末節(jié)。沒有地方?jīng)]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師何處不學,又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師,專門的傳授呢?”(《論語·子張》)(2021秋·北京海淀·高二校考期中)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材料二: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ā墩撜Z·述而》)材料三: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罕》)13.材料一中,“弘毅”意思是。14.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三,寫出兩個成語。15.“仁”離我們“遠”還是“不遠”,曾子和孔子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簡述曾子、孔子這么說的原因?!敬鸢浮?3.志向遠大,意志堅強14.材料一: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答一個即可)

材料三:功虧一簣15.①曾子認為要以實行仁為己任而且直到死才結(jié)束,所以是很遙遠的,要窮盡一生去追求,所以實踐仁的這一路是遙遠的。②孔子認為追求仁德是自己的追求,當下定決心追求時,所做的一切都會努力向仁德靠攏,仁就不遠。③孔子強調(diào)的是追求仁的主觀能動性,曾子強調(diào)的是實踐仁需要持之以恒?!窘馕觥?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其中“弘毅”譯為“志向遠大,意志堅強”。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結(jié)合材料一“任重而道遠”可概括出成語:任重道遠?!八蓝笠眩灰噙h乎”可直接提取出成語:死而后已?!叭沃氐肋h”,意思是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八蓝笠选?,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材料三“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意思是“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可概括出成語:功虧一簣?!肮μ澮缓垺?,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曾子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可知,曾子認為“仁”離我們“遠”。理由有二:一是實行仁為己任而且要窮盡一生去追求,直到死才能結(jié)束,并且實踐“仁”的這一路也遠。曾子強調(diào)的是實踐“仁”要持之以恒。根據(jù)材料二,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知,孔子認為“仁”離我們“不遠”。理由是當下定決心追求仁德,一切都會向仁德靠攏,所以“仁”就不遠。孔子強調(diào)的是追求“仁”的主觀能動性。參考譯文:材料一: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路途遙遠。以實行仁德為己任,擔子不是很沉重嗎?直到死才罷休,路途不是很遙遠嗎?”(《論語·泰伯》)材料二: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我決心追求它,仁就會到來?!保ā墩撜Z·述而》)材料三: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保ā墩撜Z?子罕》)(2022秋·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師大附中??计谀僮釉唬骸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何?”②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雹圩釉唬骸爸臼咳嗜?,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雹茏迂晢枮槿?,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16.下列對語句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①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怎樣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怎樣對待音樂呢?”B.②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把修復的禮制作為仁的核心。一旦做到這樣了,天下的人就會稱贊你是個仁人了。實踐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別人呢?”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條目?!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話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勤勉,請讓我實踐您這話吧。”C.③孔子說:“志士仁人,不貪生怕死因而損害仁德,只勇于犧牲來成全仁德?!盌.④子貢問怎樣培養(yǎng)仁德,孔子說:“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們住在一個國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賢人,結(jié)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17.請從上面四則中任選一則,結(jié)合實際,談?wù)勗搫t體現(xiàn)的孔子關(guān)于“仁”的認識,以及對我們有什么指導意義?!敬鸢浮?6.B17.每則論語體現(xiàn)出的孔子關(guān)于“仁”的認識:①仁是禮樂的基礎(chǔ)。②克制自己不被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同化,用禮的準繩嚴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樣示范作用,達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③“志士仁人”要有獻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④人以賢友為助即選擇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與他們做朋友,受他們的影響熏陶,潛移默化,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窘馕觥?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克制自己,把修復的禮制作為仁的核心”翻譯有誤,“克己復禮為仁”一句應譯為: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就達到了“仁”的境界。其中“復”為“合乎”之意,而非“修復的”。故選B。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析示例:“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的意思是: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可見,在孔子看來,仁是禮樂的基礎(chǔ)。從“仁”對我們的指導意義角度看,一個人心中有“仁”,為人處世才會誠信和真誠,不會爾虞我詐;一個國家秉承“仁”政,其他國家有危機時也會施以援手,就不會發(fā)動不正義的戰(zhàn)爭?!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意思是: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梢?,踐行“仁”,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被世俗同化,達成仁的境界要靠自身的努力?!爸臼咳嗜耍瑹o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為: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梢?,獻身理想的愿望和勇敢對于仁人志士的重要性?!熬邮前钜?,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譯為: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賢友的潛移默化對人的影響極大,與這類人交友,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提升。這些都體現(xiàn)了孔子“仁”的思想,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話中也需要秉承“仁”的思想,與人為善。如果選其他語錄來寫,則參照示例。參考譯文: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就達到了‘仁’的境界。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唯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孔子說:“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笨鬃诱f:“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恪守仁義的原則?!弊迂晢栐鯓有摒B(yǎng)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須先磨快工具。住在一個國家,要侍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8.(2022秋·北京昌平·高三校考期中)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為政》)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保ā豆遍L》)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注】廋:隱藏,藏匿。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孔子對“察人”的看法。【答案】孔子主張通過觀察來識人(或了解一個人的為人)。孔子識人注重行動,認為應該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經(jīng)歷、習慣等來識人?!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耙暺渌?,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處事的動機,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這個人的內(nèi)心怎能掩蓋得了呢?這個人的內(nèi)心怎能掩蓋得了呢?”在這里,孔子教給我們一套了解他人、認識他人的科學方法??鬃拥倪@套方法,可以概括為“視”“觀”“察”識人三部曲,具體說來,就是要想了解一個人,必須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觀察他做事的內(nèi)在心理,最后確認他的價值取向和志趣所在。經(jīng)此三步,就能對一個人做出較為徹底的認識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無處遁形?!笆嘉嵊谌艘?,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意思是: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鬃釉谶@里提出判斷一個人的正確方法,即聽其言而觀其行?!氨姁褐?,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意思是:大家都討厭這個人,必須自己加以考察判斷;大家都公認為好的,我也一定要仔細觀察他。孔子主張要仔細考察,不論眾好、眾惡都不能人云亦云,必須認真考察而后得出自己的見解。綜上所述,可知孔子主張通過觀察來識人,要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經(jīng)歷、習慣等來識人。(2020春·北京朝陽·高三統(tǒng)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各題。(1)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2)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保ā墩撜Z?公冶長》)(3)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19.曾子將孔子的“道”歸結(jié)為忠恕之道有著深遠的意義,指明了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基本準則,請從上述文字中分別找出表達儒家“忠恕”思想具體表現(xiàn)的句子。20.結(jié)合上面材料,說說孔子為何用“仁”的標準而不用“圣”的標準來要求人?【答案】19.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何嵋嘤麩o加諸人(能近取譬)。20.孔子認為,圣的意義只是在于對君主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提出一個要求。而對普通人而言,有仁才具有實在的意義。正因為如此,孔子才以仁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和評價他人。【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能力。首先理解“忠恕”思想,“忠”指的是內(nèi)心的真誠,指一個人應盡的基本責任和義務(wù)?!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意思是,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可見,是“忠”的表現(xiàn)?!八 本褪菍⑿谋刃模褐?,推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成人之美和寬容?!拔嵋嘤麩o加諸人”意思是,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別人身上。可見,是“恕”的表現(xiàn)。20.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基本內(nèi)容和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結(jié)合“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可知,孔子認為“圣”的標準堯和舜都難以做到;結(jié)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可知,孔子認為普通人能夠推己及人,做到用“仁”的標準要求自己。由此可知,孔子用“仁”的標準而不用“圣”的標準來要求人。參考譯文:(1)孔子說:“曾參呀!我的學說可以用一個根本的原則貫通起來?!痹鴧⒋鸬溃骸笆堑??!笨鬃幼叱鋈ヒ院?,其他學生問道:“這是什么意思?”曾參說:“夫子的學說只不過是忠和恕罷了?!保?)子貢說:“我不愿別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別人身上?!笨鬃诱f:“賜呀,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保?)子貢說:“如果一個人能廣泛地給民眾以好處,而且能夠幫助眾人生活得很好,這人怎么樣?可以說他有仁德了嗎?”孔子說:“哪里僅僅是仁德呢,那一定是圣德了!堯和舜大概都難以做到!一個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樹立的,同時也幫助別人樹立;自己要事事通達順暢,同時也使別人事事通達順暢。凡事能夠推己及人,可以說是實行仁道的方法了?!?1.(2021春·北京海淀·高三北京市十一學校??茧A段練習)閱讀《論語》三則,回答問題。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1)分別解釋句中“敏于事而慎于言”“士而懷居”的意思。(2)這三則中,孔子共同強調(diào)了什么主張?對你有哪些人生啟示?【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要勤勉(或:敏捷),說話要謹慎。士而懷居: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或:作為士人,心中卻想著安逸的生活)(2)主張:人不應過多關(guān)注衣食住行方面的物質(zhì)享受,而應該在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學習道理這些精神方面上有所追求(或應該追求正道,勤謹好學)。啟示:沉迷物質(zhì)享受會使人意志消沉、不思進取,而艱苦的環(huán)境往往能磨練人的意志品質(zhì),積極的理想追求更會促使人完善自我。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把心思放在知識學習、能力提升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應比吃比穿,追求物質(zhì)享受。(言之成理即可)【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句子含義的能力?!懊粲谑露饔谘浴保醋鍪虑诳烀艚?,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懷居:留戀家室的安逸。懷,思念,留戀。居,家居?!笆慷鴳丫印保咳巳绻魬侔惨莸纳?。(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段觀點、個性化閱讀的能力。第一則材料,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他在工作方面應當勤勞敏捷,謹慎小心,而且能經(jīng)常檢討自己,請有道德的人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質(zhì)享受,不貪圖安樂,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即有德、博學。第二則材料,孔子認為,一個人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他是不會有遠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么道的問題。第三則材料,孔子理想中的士,具有安貧樂道的美好品格。他認為,如果士人貪圖安逸的生活,就失去了作為士的資格,這與前面他所說的“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啟示圍繞物質(zhì)和精神的關(guān)系來寫。人活著不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還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這樣的理想,就不應再沉溺于物質(zhì)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對物質(zhì)的追求提升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獨立上來。這樣就不會去計較私欲得失,蠅營狗茍,而會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內(nèi)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論語?學而》)孔子說:“士有志于(學習和實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wù)摰赖??!?《論語?里仁》)孔子說:“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論語?憲問》)(2020·北京·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2)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3)“齊①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②,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③;唯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xiāng)黨》)注①齊:通“齋”,祭祀時的齋戒。②饐而餲:指食物腐敗變味。③食氣:主食。22.“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意思是“席上肉雖多,但不要比飯吃得多;雖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這句話蘊含儒家的什么思想?23.上述材料中,孔子一方面明確批判“恥惡衣惡食者”,大加贊賞顏回“簞食瓢飲”;另一方面又“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飲食極為講究,你認為這兩者是否矛盾?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敬鸢浮?2.中庸思想。席上肉雖多,但不要比飯吃得多;雖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就可以了,這體現(xiàn)了孔子折中、適當、不走極端的處世原則。23.不矛盾。前者孔子之所以反對講究吃穿,是對“道”的強調(diào);他認為作為君子應該追求正道(“志于道”),即便是粗茶淡飯也能如顏回一般“安貧樂道”。后者孔子之所以對飲食極為重視,則是對“禮”的強調(diào),祭祀時的齋戒是重要的禮,自然要講究相應的飲食?!窘馕觥?2.本題考查分析并概括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時要結(jié)合儒家思想作答。本題涉及到儒家思想,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中庸思想是人生的大道,事業(yè)成功、生活與健康的根本理論,基本包含三層理論:第一層理論,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離,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這就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第二層理論,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顆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長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第三層理論,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擁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堅守自己的崗位,要在其位謀其職。中庸思想在待人接物上采取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中的態(tài)度。概括道理時要抓住“不使勝食氣”“不及亂”,強調(diào)的是適量。比如吃飯要七成飽,就是人和食物之間的互動的量,這個量不能太過飽和;比如喝酒雖然酒不限量,但不要醉就可以了,也就是適量即可。23.本題考查了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鬃觾蓚€觀點的出發(fā)點不同,批判“恥惡衣惡食者”是從“士志于道”的角度入手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結(jié)合注釋①可以知道是在祭祀時的要求,是從“禮”的角度入手的。作答時首先要明確“不矛盾”,闡述理由時要條理清晰,言之有理。(2022春·北京海淀·高三101中學??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保ā墩撜Z·憲問》)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率陶為己憂。(《孟子·滕文公上》)【注】相傳堯傳天下給舜,舜傳天下給禹。24.“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的說法。25.堯、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說法,應該“不憂”;按孟子說法,卻又會“憂”。根據(jù)材料,簡述孔子、孟子這么說的原因?!敬鸢浮?4.先生在說自己

自謙25.①孔子認為有仁德者修為高超,樂天知命,所以面對人生各種不如意境遇時,都能“不憂”。②孟子立足堯、舜帝王身份,認為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理想的繼承者而為天下百姓“憂”?!窘馕觥?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經(jīng)典文本含義、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對文本進行逐字翻譯,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態(tài)度?!胺蜃幼缘馈敝?,“道”意為“說”,“自”做“道”賓語,屬于賓語前置句,這句話翻譯為“夫子在說自己”??鬃诱f自己做不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而子貢卻認為“仁、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達出了孔子在自己學生心目中謙虛的形象,所以子貢認為孔子的“我無能”是自謙的說法。2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重點考察對人物觀點的概括。解答此題,要讀懂選文,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語言來概括即可??鬃又缘囊馑际牵壕又烙腥齻€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懼。所說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憂、不惑、不懼”三個方面,這是君子的終極追求,因而孔子說君子應該做到“不憂”。而孟子那句話的意思是:堯把得不到舜作為自己的憂慮,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為自己的憂慮。他認為能為天下找到賢能之人來治理國家的國君,才叫仁君,所以堯舜是為天下而“憂”。據(jù)此組織答案即可。26.(2021春·北京·高三專題練習)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墩撜Z》記錄了孔子與弟子間的許多對話,如《先進》篇:子路問:“聞斯【1】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耍蔬M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弊⑨專骸?】斯:就。

【2】兼人:勇于作為。請簡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并說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概述:思想:【答案】概述:孔子對子路和冉有同樣的問題,給出了不同答案(一個是聽到不能馬上去做,要詢問父兄;一個是聽到就去做),通過回答公西華解釋了原因(二人性格進退有別)。(括號里的內(nèi)容可有可無)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驹斀狻吭囶}分析:題干是“請簡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內(nèi)容,并說明此則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題要求概括回答的內(nèi)容,注意根據(jù)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話作答,同一問題,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體現(xiàn)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關(guān)于合于義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親兄長請教,因為子路膽大,需要約束。主張冉立刻做到,因為冉求做事易退縮,需要鼓勵。通過孔子向公西華做出的解釋,考生明白了為何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問會有不同回答。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點睛:對文學名著知識的考查,是近幾年高考的??键c,主要考查對課內(nèi)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疾榈膬?nèi)容主要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相關(guān)情節(jié)、主要的觀點態(tài)度等。平時復習時,要有一定的名著閱讀量,對課文有總體的把握能力。參考譯文:子路問:“聽到就做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做?”冉有問:“聽到就做嗎?”孔子說:“聽到就做?!惫魅A說:“仲由問‘聽到就做嗎’,您說‘有父兄在’;冉求也問‘聽到就做嗎’,您卻說‘聽到就做’,我很疑惑,請問這是為什么?”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仲由膽大,勇于作為。所以要約束他?!保?021春·北京·高一校考期中)閱讀《論語》中的兩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題。(《仁者愛人》)①“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邦君樹塞門,管仲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3.22)②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14.17)27.從這兩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評價管仲這個人物的?28.從孔子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義是怎樣的?【答案】27.認為管仲不知禮,肯定管仲有仁德。28.一方面,孔子認為,要治國平天下必須德才兼?zhèn)?;另一方面,孔子認為,像管仲這樣能夠“尊王攘夷”,反對使用暴力,使社會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婦那樣,斤斤計較他的節(jié)操與信用??梢娍鬃印叭省钡臉藴适悄芫S護王權(quán)、愛護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鬃臃穸ü苤佟爸Y”,是指管仲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也像國君一樣建“反坫”“塞門”(國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來,是違背了“禮”的等級。當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認管仲知禮,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禮之間存在著矛盾?!窘馕觥?7.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材料一體現(xiàn)了孔子對管仲的批判?!鞍罹龢淙T,管仲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禮,孰不知禮?”是認為管仲不遵禮制。材料二體現(xiàn)了孔子對管仲的褒揚?!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孔子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息兵戈而解紛爭,使天下由此而安,為維護和平作出了貢獻;“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孔子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yè),給人民帶來了利益,促進了社會文明和發(fā)展。這就是他的“仁德”。孔子既批評管仲,認為他“不遵禮制”,又褒揚管仲,認為他“仁”。2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該題,應當通過材料來表述,可以從辨證的角度來分析,從第二則材料中可以總結(jié)出孔子“仁”的觀點應是輔助君主,造福百姓。從第一則材料可以看出他對管仲的指責,說明孔子思想的矛盾之處??鬃诱J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內(nèi)外兼修、德才兼?zhèn)渲瞬欧纤囊?。但是,在孔子對管仲的評價中,“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玷,管氏亦有反玷。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一方面,孔子認為管仲不遵禮制;另一方面,“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孔子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息兵戈而解紛爭,使天下由此而安,為維護和平作出了貢獻,這就是他的“仁德”,且“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孔子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yè),給人民帶來了利益,促進了社會文明和發(fā)展??鬃蛹扰u管仲,認為他“不知禮”,又褒揚管仲,認為他“仁”,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禮之間存在著矛盾。從孔子對待仁的觀點可以看出孔子通達知變,做到了具體人物具體分析地客觀評價,在看待人和事時,辯證地、一分為二地分析對待問題,遵循“兩點論”原則。孔子也沒有像普通人那樣要求他拘于小節(jié)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節(jié),遵循“重點論”原則。參考譯文:“那么管仲懂禮儀嗎?”孔子說:“國君在宮門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門口立了影壁;國君設(shè)宴招待別國君主、舉行友好會見時,在堂上設(shè)有放置空酒杯的土臺,管仲宴客也就有這樣的土臺。如果說管仲知禮,那還有誰不知禮呢?”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一切,人民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2023春·北京通州·高一通州區(qū)運河中學??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小題。(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保ā墩撜Z》)(二)?。ㄗ鸪纾┒Y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xiāng)里則長幼有序??鬃釉唬骸鞍采现蚊?,莫善于禮?!贝酥^也。(《禮記·經(jīng)解》)29.第一則材料中,“和為貴”所強調(diào)的儒家重要思想是:。30.結(jié)合第二則材料,簡述儒家對“禮”的作用的理解。【答案】29.中庸30.儒家認為,禮的作用是維護社會等級制度,使“貴賤有位”“長幼有序”,從而利于管理,社會穩(wěn)定。禮還可調(diào)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使“父子親、兄弟和”,人們各安其分,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的目標?!窘馕觥?9.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思想內(nèi)涵的把握能力??山Y(jié)合文段的意思理解“和為貴”,體現(xiàn)在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上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這恰好符合儒家中庸之道,待人處世采取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中的態(tài)度。30.本題考查學生對經(jīng)典名著中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概括整合及作用的分析把握能力。由“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xiāng)里則長幼有序??鬃釉唬骸采现蚊?,莫善于禮’”可知,禮維護社會等級制度,使“貴賤有位”“長幼有序”,從而利于管理,社會穩(wěn)定。禮還可調(diào)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使“父子親、兄弟和”,人們各安其分,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的目標。參考譯文:(一)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jié)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保ǘ┧裕匾暥Y、遵循禮的人,叫做有道之士;不重視禮、不遵循禮的人,叫做無道之民。禮的運用以敬讓為貴,把禮運用到宗廟之內(nèi),就會人人恭敬;把禮運用到朝廷之上,就會貴賤有別;把禮運用到家庭之內(nèi),就會父子相親、兄弟和睦;把禮運用到鄉(xiāng)里之中,就會形成尊老愛幼的風氣。孔子說:“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馴服,沒有比用禮教辦事更好的了?!本褪钦f的這個意思。(2022秋·上海奉賢·高二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文,完成各題。《論語》十二章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保ā秾W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ā独锶省罚┳釉唬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釉唬骸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釉唬骸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釉唬骸爸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ā蹲雍薄罚╊仠Y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额仠Y》)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ā蛾栘洝罚?1.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君子喻于義()A.知曉

B.比喻

C.寄寓

D.講究(2)就有道而正焉()A.完成

B.僅僅

C.到

D.趁著32.以下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文質(zhì)彬彬 B.然后君子 C.譬如平地 D.士不可以不弘毅33.以下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人而不仁;任重而道遠 B.邇之事父;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C.小子何莫學夫《詩》;且夫天地之間 D.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拘于時34.用“/”為《衛(wèi)靈公》畫線部分斷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5.把《雍也》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36.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及《詩經(jīng)》,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等,可見孔子對于《詩經(jīng)》的重視,請概括課文中孔子對于《詩經(jīng)》的看法?!敬鸢浮?1.AC32.D33.B34.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5.質(zhì)樸勝過了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文質(zhì)兼?zhèn)洹⑴浜线m當?shù)臉幼?,這樣以后才可以成為君子。36.(1)從藝術(shù)表達功能而言,《詩經(jīng)》對人的思想感情有啟發(fā)感染作用,可以感發(fā)志意,增進人的修養(yǎng)。(2)從認識功能看,《詩經(jīng)》可以考察社會狀況,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3)從人際交往功能看,人們可借助詩歌交流思想,溝通情感,促進群體成員的諧和融洽。(4)從社會效果看,《詩經(jīng)》可以幫助人們抒發(fā)不滿,泄導人情?!窘馕觥?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喻:知曉、懂得。句意:君子懂得大義。故選A。(2)就:接近、到。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故選C。3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文質(zhì)彬彬:古義,質(zhì)樸和文采兼?zhèn)?、配合適當?shù)臉幼樱唤窳x,形容人文雅有禮貌。句意:文質(zhì)兼?zhèn)?、配合適當?shù)臉幼?、B.然后:古義,這樣以后;今義,表示事情的轉(zhuǎn)折,直譯為然后。句意:這樣才能成為君子。C.平地:古義,平整地面,填平洼地;今義,平坦的地面。句意:好比平整土地。D.可以:古今相同,都是表示可能或能夠。句意: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故選D。3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而:連詞,如果;連詞,并列。句意:做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因為他肩負重大責任,路途漫長遙遠。B.之:都是助詞,不譯。句意: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六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C.代詞,那;發(fā)語詞,不譯。句意: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詩呢;何況天地之間。D.介詞,對;介詞,被。句意: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不受時俗的拘束。故選B。3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有一言而……者乎”是一個完整的疑問句,“乎”是疑問句尾語氣詞,其后斷開;“其恕乎”是一個表推測語氣的句子,“其”句首表推測,“乎”是句尾語氣詞,“乎”后斷開;“己所不欲”與“勿施于人”是主謂句,“己所不欲”作主語,停頓表強調(diào)。3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質(zhì)”,質(zhì)樸;“文”,文采;“野”,粗野;“史”,虛浮;“彬彬”,配合適當?shù)臉幼?;“然后”,這樣以后。3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從藝術(shù)表達功能而言,結(jié)合“可以興”可知,“興”指激發(fā)人的感情,《詩經(jīng)》對人的思想感情有啟發(fā)感染作用,可以感發(fā)志意,增進人的修養(yǎng)。從認識功能看,結(jié)合“可以觀”可知,“觀”指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詩經(jīng)》可以考察社會狀況,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從人際交往功能看,結(jié)合“可以群”可知,人“群”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們可借助詩歌交流思想,溝通情感,促進群體成員的諧和融洽。從社會效果看,結(jié)合“可以怨”可知,“怨”指諷刺時政,《詩經(jīng)》可以幫助人們抒發(fā)不滿,泄導人情。參考譯文: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學而》)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