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課時教學設計】(賴海波)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小單元教學+專家指導(視頻+教案)_第1頁
2.2.1 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課時教學設計】(賴海波)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小單元教學+專家指導(視頻+教案)_第2頁
2.2.1 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課時教學設計】(賴海波)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小單元教學+專家指導(視頻+教案)_第3頁
2.2.1 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課時教學設計】(賴海波)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小單元教學+專家指導(視頻+教案)_第4頁
2.2.1 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課時教學設計】(賴海波) -高中數學新教材必修第一冊小單元教學+專家指導(視頻+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基本不等式第1課時基本不等式的解釋和證明教學內容基本不等式的含義和證明。(二)教學目標1.經歷基本不等式的發(fā)現(xiàn)歸納過程,能從具體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體會數學的一般性,發(fā)展學生數學抽象素養(yǎng)。2.經歷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能用分析法證明不等式,體會數學的嚴謹性,發(fā)展學生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素養(yǎng)。3.通過尋找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能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幾何直觀,體會數形結合思想,發(fā)展直觀想象的素養(yǎng);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簡單的最值問題,能把握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體會數學的靈活性,發(fā)展數學運算素養(yǎng)。(三)教學重點及難點1.重點:基本不等式的定義,證明和幾何解釋。2.難點:基本不等式的證明。(四)教學過程設計1.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歐拉與羊圈的故事:小歐拉曾經因為星星的事情被教會學校開除,回家后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于6平方米。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于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于同意讓兒子試試看。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后,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xiàn)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备赣H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扎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驹O計意圖】講數學家故事,滲透德育文化,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2)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重要不等式”:多媒體展示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介紹趙爽弦圖歷史淵源。師生活動:我們把會標抽象成在正方形中有4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為,那么正方形的邊長為。這樣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為,正方形的面積為,由于正方形的面積大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我們就等到一個不等式追問1:如果用代替,用代替,得到,即=1\*GB3①,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我們稱不等式=1\*GB3①為基本不等式。具體演算,總結規(guī)律當分別取下列值時,基本不等式成立嗎?當,(2)當,(3)當。師生活動:學生親自運算檢驗,體會不等式的成立?!驹O計意圖】利用實際問題抽象出不等式模型,在通過字母代換等到基本不等式模式,最后用具體數值驗證,加深對基本不等式的認識。教師總結:其中a+b2叫做正數a,b的算術平均數,ab叫做正數a,b【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基本不等式的結構特征得到基本不等式的代數解釋,加深對基本不等式的認識,多種方法下,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公式證明,形成概念問題2.我們通過考察a2師生活動:學生可能根據兩個實數大小關系的基本事實,用作差比較法證明上式。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做法之后,給學生簡單介紹分析法并且引導學生用分析法寫出證明過程。教師:分析法是一種“執(zhí)果索因”的證明方法,即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fā),逐步尋求使他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最后,把要證明的結論歸結為判定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已知條件、定理、定義、公理)為止。分析法解題過程如下:要證ab≤a+b2=1\*GB3①只要證2要證=2\?GB3②,只要證2ab?a?b≤0.=3\*GB3③要證=3\*GB3③,只要證?(a?b)2≤0=4\*GB3④要證=4\*GB3④,只要證(a?b)2≥0=5\*GB3⑤顯然,=5\*GB3⑤成立,當且僅當a=b時,=5\?GB3⑤中的等號成立。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把上面的過程倒過來,就可以直接推出基本不等式了。追問(1):請同學們想一想上述證明中每一步推理的依據是什么?教師引導由=2\*GB3②?=1\*GB3①,由=3\*GB3③?=2\?GB3②,由=4\*GB3④?=3\?GB3③,由=5\*GB3⑤?=4\*GB3④的依據。教師總結:=2\*GB3②?=1\*GB3①(根據不等式性質,兩邊同乘以一個正數,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3\*GB3③?=2\?GB3②(根據不等式性質,兩邊同時加上正數(a+b),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同向=4\*GB3④?=3\?GB3③(運用完全平方差公式打開計=5\*GB3⑤?=4\*GB3④(根據不等式性質,兩邊同乘以一個負數,所得不等式與原不等式反向)顯然,=5\*GB3⑤成立,當且僅當a=b時,=5\?GB3追問(2):上述證明方法叫做“分析法”,你能歸納一下用分析法證明命題的思路嗎?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分析法是一種“執(zhí)果索因”的證明方法,即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fā),逐步尋求使他成立的充分條件,直至最后,把要證明的結論歸結為判定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已知條件、定理、定義、公理)為止。追問(3):根據我們的證明過程,說說分析法的證明格式是怎樣的?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由于分析法是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fā),逐步尋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條件,所以分析法在書寫過程中必須有相應的文字說明:一般每一步的推理都用“要證……”“只要證……”的格式,當推導到一個明顯成立的條件之后,指出顯然……成立?!驹O計意圖】作差比較是學生最有可能想到的方法,但教師還是需要介紹“執(zhí)果索因”的“分析法”。它從求證的不等式出發(fā),逆向逐步探尋這個不等式成立需要具備的充分條件,其基本思想是:由未知探索需知,逐步推向已知。在數學中,條件探究題一般用分析法進行逆推來獲得正確答案,是思考問題的一般性方法。幾何解釋,加深理解問題3.如圖AB是圓的直徑,點C是AB上一點,AC=a,BC=b,過點C做垂直于AB的弦DE,連接AD,BD,你能利用這個圖形得到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嗎?師:前后4人小組,4分鐘時間討論交流。生:小組討論,選派小組代表上臺為同學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師:肯定小組交流成果。師:幾何畫板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直觀感受變與不變.師:引導學生總結,半徑即為,,圓中直徑不小于任意一條弦,當且僅當弦過圓心時,二者相等?!驹O計意圖】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相對較困難,給出幾何圖形后,引導學生將和與圖中的幾何元素建立起聯(lián)系,再觀察這些幾何元素在變化中表現(xiàn)得大小關系,從而得到基本不等式的幾何解釋,幾何畫板演示增強視覺直觀,數形結合。例題講解,示范鞏固前面我們知道了基本不等式的內容、證明方法和幾何解釋,下面我們利用基本不等式來解決一些簡單的最值問題.請看下面的例題。例1已知x>0,求追問1:本題中要求最小值的代數式有什么結構特點?是否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x+1x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本題中要求的代數式是x與1x和的形式,而且x?1x=1,由于x+1x是x與解:因為x>0,所以x+1x≥2x?因此所求的最小值是2。追問2:在上述解答過程中,是否必須說明“當且僅當x=1x,即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這是為了說明“2”是x+1x的一個取值。那么請同學們再想一想,當y0<2時,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當然是不能,因為x+1x的最小值,就是要求出一個y0追問3:通過本例的解答,你能說說滿足什么條件能夠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呢?師生活動: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如果兩個正數的積為定值,當這兩個數相等時,可以求得它們的和的最小值。【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所求代數式的形式,判斷是否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問題,同時強調代數式的最值必須是代數式能取到的值,為學生求解代數式的最值問題提供示范(模型)。5.基礎訓練,檢測評價練習1.已知,則的最小值為()A.1B.2C.4D.8練習2.已知且,則的最大值為()B.1C.2D.4練習3.已知,求的最大值?師:最小值的含義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即求一個實數M,使所有值都大于等于M,并且能取到M。生:第一題可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首先滿足應用條件代入公式,求得,當且僅當=1時等號成立。師:引導學生在該題的基礎之上,對基本不等式進行變形,得到,總結得到“兩個正數積定和最小”。生:第二題符合基本不等式應用條件,代入公式求得,當且僅當=1時等號成立。師:引導學生對基本不等式進行變形得,總結得到“兩個正數和定積最大”。生:分析基本不等式的應用前提,即兩個正數,將,看作兩個整體,要求a,b同號。師:第三題是第二題的延伸拓展,能否用第二題的思路解決?【設計意圖】通過本例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如何直接應用基本不等式解決問題,設置三個題目,逐漸強化基本不等式的應用條件,并由學生親自發(fā)現(xiàn)和總結公式變形,形成求解最值問題的數學模型,進一步發(fā)展模型思想,整體思想.由題目出發(fā),總結易錯和注意事項,加深學生對于基本不等式理解,增加學生獲得感,滿足感。凝煉模型,總結升華例2已知x,y都是正數,求證:(1)如果積xy等于定值P,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P(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當x=y時,積xy有最小值1師生活動:師生一起分析后,鼓勵學生用自然語言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說,能用自己的話表達也是對結論的進一步理解。并書寫證明過程后展示,師生共同補充完善。證明:(1)因為x,y都是正數,所以x+y2≥xy,當積xy等于定值P時,x+y2≥P,所以(2)當和x+y等于定值S時,xy≤x+y2=S2,所以xy≤追問:通過本題,你能說說用基本不等式能夠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嗎?師生活動: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總結:滿足兩個正數的積為定值,當這兩個數取什么值時,求它們的和的最小值,或者兩個正數的和為定值,當這兩個數取什么值時,求它們的積的最大值的問題,能夠用基本不等式解決?!驹O計意圖】通過問題鏈的解決,引導學生認識基本不等式“和式”與“積式”的轉化功能,歸納和提煉出最值定理.“模式識別”能起到定向訓練的作用,即訓練學生在遇到新問題時,善于識別問題的特征,準確地將其歸結為某種數學模型,盡快地明確解題思路,選擇解題方法。歸納小結什么是基本不等式?如何推導得到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代數特征是什么?如何從幾何圖形上解釋?基本不等式的使用條件是什么?如何利用基本不等式解決最值問題?需要注意什么?本節(jié)課有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師:引導同學們相互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注意事項。生:踴躍發(fā)言,從知識層面和思想方法兩個角度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驹O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學習內容和方法,梳理課堂內容,形成知識框架和思想方法體系。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會研究一個特殊代數對象的一般過程。作業(yè)布置:課本習題2.2第1題,第2題【設計意圖】鞏固新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