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含答案)6_第1頁
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含答案)6_第2頁
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含答案)6_第3頁
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含答案)6_第4頁
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含答案)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2024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姓名: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題號一二總分評分一、單選題1.在一定的條件下,細胞會將損傷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這就是細胞自噬。結合下圖所示的溶酶體發(fā)生過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b、c、d分別是高爾基體、溶酶體、內質網、線粒體B.f表示b和e正在融合,這種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流動性特點C.溶酶體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線粒體D.處于營養(yǎng)缺乏條件下的細胞,通過細胞自噬可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2.成熟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進行滲透吸水或失水。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分成三份,分別放入三種濃度的蔗糖(甲、乙、丙)溶液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甲糖溶液中細胞未發(fā)生變化;②乙糖溶液中細胞體積變大;③丙糖溶液中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假設蔗糖分子不進出細胞,則關于這一實驗結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前,丙的濃度>乙的濃度>甲的濃度B.實驗后,若測得甲糖溶液濃度不變,則甲組細胞的凈吸水量為零C.實驗后,乙、丙糖溶液濃度變化是由水分在細胞與蔗糖溶液間移動引起的D.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脫離細胞壁3.某同學為研究某種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少量的NaHCO3和溴麝香草酚藍加水配制成藍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變成淺綠色,之后將等量的淺綠色溶液分別加入到7支試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長狀況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閉所有試管,各試管的實驗處理和結果見下表。隨著CO2濃度的增高,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試管編號1234567水草無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燈的距離(cm)20遮光*1008060402050min后試管中溶液的顏色淺綠色X淺黃色黃綠色淺綠色淺藍色藍色*遮光是指用黑紙將試管包裹起來,并放在距日光燈100cm的地方A.50min后2號試管中X代表的溶液顏色為黃色B.5號試管中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吸收與釋放的CO2量相等C.若1號試管的溶液是藍色,則說明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不可靠的D.本實驗中,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由呼吸作用引起的4.在同種細胞組成的細胞群體中,不同的細胞可能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為了研究細胞周期的調控機制,常常需要整個細胞群體處于細胞周期的同一階段,這叫做細胞周期同步化,人們常采用人工誘導的方法獲得處于同一階段的細胞群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利用DNA合成抑制劑處理細胞對于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沒有影響B(tài).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的時間遠遠長于分裂期C.利用秋水仙素處理細胞能抑制分裂間期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細胞群體處于間期D.利用細胞周期調控中對某一條件依賴的突變株細胞在限定條件下培養(yǎng)也能實現(xiàn)同步化5.某種自花傳粉的二倍體植物,抗除草劑與否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分別用A/a和B/b表示,且A對a,B對b為完全顯性)。研究發(fā)現(xiàn),該種植株只要存在A或B中的一種顯性基因就表現(xiàn)出抗除草劑性狀;含A基因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其他配子正常可育;基因B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只考慮是否抗除草劑時,該種植物群體有6種基因型B.該種植物(AaBb)產生的可育花粉AB:Ab:aB:ab=1:1:2:2C.該種植物(AaBb)自花傳粉,子代中抗除草劑植株所占的比例是8/9D.♀(aaBb)×♂(Aabb)的雜交組合,子代中抗除草劑植株所占的比例是3/46.產婦年齡增大是導致嬰兒發(fā)生染色體非整倍性變異的重要因素。女性的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Ⅰ產生一個次級卵母細胞和一個第一極體(不再分裂),次級卵母細胞在受精時完成減數(shù)分裂Ⅱ產生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第二極體。產生的兩個極體分布在卵細胞膜與透明帶的間隙,并最終退化?,F(xiàn)有一對色覺正常的高齡夫婦,妻子是紅綠色盲攜帶者,二者想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育后代。為降低后代患遺傳病概率,可在體外受精時對分離得到的極體進行遺傳篩查(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可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tài)區(qū)分第一極體和第二極體B.若第一極體染色體組成正常,則次級卵母細胞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也正常C.若第二極體染色體組成正常,則與其同時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也正常D.若對染色體組成正常的第二極體進一步基因組測序,就可推知卵細胞是否含有色盲基因7.細胞色素C是細胞中普遍含有的一種蛋白質。利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和測定DNA的熱穩(wěn)定性可以判斷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實驗思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DNA的提取利用了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存在差異的特點B.獲得的雜合雙鏈DNA分子,配對的堿基對越多,結構越穩(wěn)定,變性溫度越高C.T甲-甲-T甲-丙大于0說明甲和丙的DNA序列不同,但甲與丙細胞色素C的結構可能相同D.由上述結果可以推測,甲與乙的親緣關系比甲與丙的親緣關系近8.科學家發(fā)現(xiàn)很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第22號染色體比正常人的要短一小段,而9號染色體比正常人的要長一小段。又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正常人體細胞中,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ABL基因表達量很低,其表達產物是細胞正常生長和增殖必需的。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中,ABL基因被轉移到22號染色體上,與BCR基因發(fā)生融合,形成一個新的融合基因BCR-ABL基因(簡稱BA基因),如圖所示。該融合基因表達的BCR-ABL蛋白具有過強的酶活性,導致細胞分裂失控,發(fā)生癌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BL基因可能屬于抑癌基因B.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C.圖示基因融合后,細胞中基因的排列順序和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D.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可通過有性生殖遺傳給后代9.自主呼吸運動是指不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吸運動,如睡眠時人體仍進行有節(jié)律性的呼吸運動;大腦皮層可以隨意控制呼吸,在一定限度內可以隨意屏氣或加強加快呼吸,屬于隨意呼吸運動?;瘜W因素如體液中的O2、CO2和H+濃度發(fā)生變化,可通過刺激化學感受器調節(jié)呼吸運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CO2濃度發(fā)生變化對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既有體液調節(jié)也有神經調節(jié)B.當吸入氣體中CO2濃度過大時會導致下丘腦的呼吸中樞受抑制C.大腦皮層受損的“植物人”仍能有節(jié)律性的自主呼吸運動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10.一定的刺激引發(fā)皮膚上的癢覺感受器產生興奮傳至大腦皮層產生癢覺。組胺刺激也能使小鼠產生癢覺,引起抓撓行為。PTEN是一種在細胞信號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質,TRPV1是一種離子通道蛋白,這兩種蛋白質在抓撓反射中都能發(fā)揮作用,科研人員用組胺分別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雙敲除小鼠的皮膚,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小鼠大腦皮層產生癢覺的過程不屬于反射B.推測PTEN蛋白能減弱機體對外源致癢劑的敏感性,進而抑制小鼠產生癢覺C.TRPV1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1蛋白抑制癢覺的產生D.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過程中會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11.小膠質細胞是腦組織中的重要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能夠清除β-淀粉樣蛋白(Aβ)。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小膠質細胞的清除能力受影響,導致β-淀粉樣蛋白(Aβ)在腦組織內堆積。CD22是一種僅表達在小膠質細胞表面的膜蛋白,能調控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進而影響清除能力。研究人員給實驗組小鼠的大腦注射CD22單克隆抗體(單抗),對照組不注射,以評估CD22單抗對小膠質細胞清除能力的影響,48小時后,得到如圖所示結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免疫細胞包括各種白細胞,如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B.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蛋白的清除C.推測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表達量要高于年輕小鼠D.小膠質細胞清除β-淀粉樣蛋白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防御功能12.某研究小組切取某種植物胚芽鞘的頂端,分成甲、乙兩組,按下圖所示的方法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再將含有生長素的瓊脂塊置于去頂胚芽鞘切段的一側,一段時間后,測量胚芽鞘切段的彎曲程度(α角),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分組甲乙瓊脂塊左右α角/度20.49.09.1A.生長素是由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而來的蛋白質B.胚芽鞘切段彎曲生長的原因是胚芽鞘左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于右側,抑制了左側的生長C.乙組左、右兩側的瓊脂塊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是因為兩側瓊脂塊中生長素濃度相同D.若用云母片僅將甲組瓊脂塊均分隔開,則左、右兩側的瓊脂塊所引起的α角也基本相同13.近年來某草原上的鼠數(shù)量明顯增加,當?shù)赜嘘P部門為了解鼠害的現(xiàn)狀,采用了有效洞法估計鼠的種群數(shù)量,即在該草原上選定適宜數(shù)量、適宜大小的樣方,統(tǒng)計樣方內總洞數(shù),再將樣方內所有鼠洞用土堵住,隔天檢查盜開的洞口數(shù)(有效洞數(shù)),以各樣方有效洞數(shù)與總洞數(shù)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示鼠的相對種群密度。如圖曲線表示該草原上近幾年來鼠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圖,當?shù)鼐用駷榱朔乐问蠛?,在e時刻投放了一定數(shù)量的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鼠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極大,最好在b時刻前進行防治,并將數(shù)量控制在K/2以下B.與標記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簡便,調查完成所需時間更短C.氣候干旱導致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種群密度有關D.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shù)夭菰沫h(huán)境部分死亡,則圖中α的角度將會增大14.小龍蝦作為一種水產資源被廣泛開發(fā)利用。小龍蝦有挖洞筑巢的習性,以昆蟲、稻田雜草、某些小魚等為食。農業(yè)技術人員建立稻蝦共作的田間工程(如圖所示),通過挖掘環(huán)形溝環(huán)繞稻田,為小龍蝦提供繁殖和棲息環(huán)境。根據(jù)以上信息,下列有關稻蝦共作的田間工程表述不合理的是()A.小龍蝦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且可同時處于多個營養(yǎng)級B.稻蝦共作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比普通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低C.稻蝦共作中小龍蝦的糞便可減少化肥的使用,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循環(huán)原理D.稻蝦共作中常選擇莖稈粗壯抗倒伏的水稻品種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15.醬油是以大豆、小麥或麥麩為原料,依靠微生物發(fā)酵而生產的一種液態(tài)調味品。如圖展示了某企業(yè)通過發(fā)酵制作醬油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米曲霉發(fā)酵過程需要通入空氣并攪拌,可判斷米曲霉屬于異養(yǎng)好氧微生物B.在發(fā)酵池發(fā)酵階段添加的乳酸菌屬于真核生物C.添加的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發(fā)酵池中加入的食鹽可以抑制雜菌的生長和繁殖16.我國科學家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新品種耐鹽植株的過程(如圖所示),序號代表過程或結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可用滅活病毒誘導原生質體甲和乙的融合B.由愈傷組織得到④需要脫分化、再分化等過程C.獲得的雜種植株一定能表現(xiàn)出雙親的優(yōu)良性狀D.再分化培養(yǎng)基中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二、非選擇題17.資料1:1961年,由英國生物化學家米切爾依據(jù)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ATP的形成機制,提出了ATP的化學滲透假說:光照引起水的光解,水分解為O2和H+并釋放電子,結果類囊體膜內側H+濃度高而膜外側低,于是膜內外產生H+濃度差和電位差,當H+借助ATP合酶順質子梯度擴散至類囊體膜外時,ATP合酶催化ADP和Pi合成為ATP。資料2: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真核微藻在低氧環(huán)境中,其葉綠體內產氫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會參與生成H2的代謝過程。圖甲為葉綠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乙為葉綠體中某種生物膜的部分結構及光反應過程的簡化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中,用組織搗碎機破碎細胞,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該實驗中所用溶液應滿足的條件是(答出2點即可)。(2)水光解產生的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體最終可以傳遞給NADP+與H+結合形成NADPH,在暗反應階段NADPH的作用是(答出2點即可);H+通過膜上的ATP合酶回到膜外,據(jù)圖乙可知將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直接由提供。(3)為了研究葉綠體的完整性與光反應的關系,制備了四種完整性不同的葉綠體,在離體條件下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葉綠體A、B、C、D四組的ATP產生效率相對值分別為1、0.66、0.58、0.41,據(jù)此推測葉綠體中類囊體結構破壞程度最大的是組,結合圖乙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4)在低氧環(huán)境中,生成H2的代謝過程會使該微藻生長不良。根據(jù)題目信息從光合作用物質轉化的角度分析該微藻生長不良原因:。18.家鴿(ZW型性別決定)體內有一種蛋白質多聚體能識別外界磁場并自動順應磁場方向排列實現(xiàn)磁場導航。該多聚體由蛋白質M和蛋白質R共同構成,對應的基因M和基因R均為顯性,且獨立遺傳(不考慮位于W染色體上),在家鴿的視網膜細胞中共同表達。若某一基因失去功能(分別用m或r表示),家鴿會出現(xiàn)飛行紊亂?,F(xiàn)有三個純種家鴿品系,甲品系能合成蛋白質M和蛋白質R,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質M,丙品系只能合成蛋白質R,請回答以下問題:(1)家鴿視網膜細胞表達蛋白質M的基本過程是(用文字和箭頭表示)。(2)甲品系家鴿某個體的所有體細胞是否都含有并表達M和R基因?你的判斷及理由是。(3)為進一步確定這兩對基因(M/m、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請完善下列實驗設計思路和預測結果。設計思路:,統(tǒng)計雌性后代是否具備磁場導航能力。預期結果:①若所有雌性后代均能磁場導航,則兩對基因(M/m、R/r)分別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②,說明M/m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R/r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③,說明M/m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R/r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19.光照是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環(huán)境因子,由光敏色素B(phyB)作為受體感知。光敏色素B(phyB)由phyB基因控制合成,在光的誘導下被激活,可以促進出土幼苗正常發(fā)育,機制如圖所示。(1)光敏色素的本質是,主要吸收。(2)phyB能從水平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3)由圖可知,光敏色素B調控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的機制是。(4)phyB基因缺失突變體見光后,能否正常發(fā)育(填“能”或“不能”),理由是。20.如圖為遭到人類活動影響的某海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可形成食物網的原因是。(2)沼蟹會破壞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進藻類生長。若在食草蟲幼蟲期噴灑只殺滅該蟲的含磷殺蟲劑,一段時間后大米草數(shù)量不增反降,據(jù)圖分析造成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3)圖中所有生物(填“是”或“否”)構成一個群落,理由是。(4)若要研究大米草的生態(tài)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答出3點即可)。各種生物都占據(jù)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位,其意義是。21.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表達量不足是目前利用轉基因植物生產植物疫苗時存在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啟動子的串聯(lián)能增強外源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擬構建含有兩個35s啟動子(35s啟動子是花椰菜花葉病毒的一種強啟動子)串聯(lián)的轉基因苜蓿。一個35s啟動子包括1個A區(qū)和2個B區(qū)。圖甲表示35s啟動子及其附近區(qū)域分布的限制酶識別位點,已知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得到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圖乙表示待轉入第二個35s啟動子的重組質粒的構成組件及其上的限制酶識別位點。(1)利用PCR技術可以擴增35s啟動子,PCR技術的原理是,此技術設計引物很關鍵,引物是。利用此技術擴增的35s啟動子可以在PCR擴增儀中自動完成,完成以后,常采用來鑒定PCR的產物。(2)根據(jù)限制酶識別位點,為了讓第二個35s啟動子準確串聯(lián)在待轉入的重組質粒上,應選擇限制酶切割圖甲的DNA片段。(3)為了篩選出正確串聯(lián)了兩個35s啟動子的新重組質粒菌落,研究人員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進行篩選,平板類型丙和丁加入的抗生素分別是、,得到①②③三類菌落,其生長狀況如下表(+代表生長,-表示不生長)。根據(jù)表中結果判斷,應選擇的菌落是(填“①”“②”或“③”)類。若新獲得的轉基因苜蓿中目的基因的表達量大幅增加,可以說明串聯(lián)兩個35s啟動子能。平板類型①②③甲:無抗生素+++乙:卡那霉素--+丙:?-++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b是剛形成的溶酶體,它來源于細胞器a高爾基體,e的膜來源于細胞器c內質網,d是線粒體,A正確;

B、f表示b與e正在融合,這種融合過程反映了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結構特點,B正確;

C、溶酶體中的水解酶不是溶酶體合成的,是核糖體合成的,C錯誤;

D、處于營養(yǎng)缺乏條件下的細胞,通過細胞自噬可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溶酶體為細胞漿內由單層脂蛋白膜包繞的內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囊狀結構的細胞器,溶酶體內含有許多種水解酶類,能夠分解很多種物質,溶酶體被比喻為細胞內的“酶倉庫”“消化系統(tǒng)”。

溶酶體結構和作用:(1)形態(tài):內含有多種水解酶:膜上有許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作用: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2.【答案】A【解析】【解答】A、將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分成三份,分別放入三種濃度的蔗糖(甲、乙、丙)溶液中,分析題干所給結果可知,甲糖溶液濃度等于細胞液濃度,乙糖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丙糖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故實驗前,丙的濃度>甲的濃度>乙的濃度,A錯誤;

B、實驗后,若測得甲糠溶液濃度不變,則甲組細胞的凈吸水量為零,整個過程有水分的進與出,但是二者量相等,B正確;

C、成熟植物細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進行滲透吸水或失水,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蔗糠分子不進出細胞,實驗后,乙、丙糠溶液濃度變化是由水分在細胞與蔗糠溶液間移動引起的,C正確;

D、細胞膜的伸縮性較大,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脫離細胞壁,取決于細胞失水量的多少,D正確。

故答案為:A

【分析】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及原因:

條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現(xiàn)象: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質壁分離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質壁分離的復原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細胞形態(tài)不變(處于動態(tài)平衡)。3.【答案】D【解析】【解答】A、2號管遮光條件,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不消耗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濃度高于3號試管,黃色應該比3號管更深,故2號管的顏色應為黃色,A正確;

B、5號試管中的溶液顏色在照光前后沒有變化,說明在此條件下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即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B正確;

C、若1號試管的溶液是藍色,則說明環(huán)境能導致試管內溶液CO2濃度下降,2至7號試管的實驗結果是不可靠的,C正確;

D、據(jù)表分析可知,1號試管中無水草,50min后1號試管的溶液是淺綠色,目的是排除環(huán)境影響試管內溶液CO2濃度變化的可能,2至7號試管中溶液顏色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又因為溴麝香草酚藍的弱堿性溶液顏色可隨其中CO2濃度的增高而由藍變綠再變黃。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兩種生理過程都會影響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因此2至7號試管中的實驗結果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生理活動)引起的,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據(jù)表分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該實驗的自變量有裝置距日光燈的距離(即光照強度)、有無水草、是否遮光,因變量是水體的CO2濃度變化。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兩種生理過程都會影響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濃4.【答案】C【解析】【解答】A、DNA合成抑制劑作用于間期的S期,對于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沒有影響,A正確;

B、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的時間遠遠長于分裂期,B正確;

C、紡錘體的形成時期為前期而非間期,C錯誤;

D、利用細胞周期調控中對某一條件依賴的突變株細胞在限定條件下培養(yǎng)也能實現(xiàn)同步化,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細胞周期是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所經歷的全過程;將DNA合成抑制劑加入細胞培養(yǎng)液中,處于S期的細胞被抑制,處于G1期的細胞停留在G1期與S期交界處,S期后的細胞經過一次有絲分裂后,再分裂時會停留在G1期與S期交界處。

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①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②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③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④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⑤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5.【答案】D【解析】【解答】A、抗除草劑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不抗除草劑植株的基因型只有aabb,植株中共有6種基因型,A正確;

B、該種植物(AaBb)正常情況下產生花粉為:AB:Ab:aB:ab=1:1:1:1,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產生的花粉AB:Ab:aB:ab=1:1:2:2,B正確;

C、該種植物(AaBb)自花傳粉,由于基因A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50%,因此AaBb產生的花粉AB:Ab:aB:ab=1:1:2:2,但是雌配子正常:AB:Ab:aB:ab=1:1:1:1,基因B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故子代中抗除草劑植株所占的比例,1-19=89,C正確;

D、♀甲(aaBb)x♂乙(Aabb)進行雜交,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2:2,子代中的抗除草劑植株所占比例為23,D錯誤。

故答案為:D

6.【答案】B【解析】【解答】A、第一極體是減數(shù)分裂I產生的子細胞,而第二極體是減數(shù)分裂I產生的子細胞,這兩類細胞染色體形態(tài)存在差異,可通過顯微鏡觀察細胞中染色體形態(tài)區(qū)分第一極體和第二極體,A正確;

B、若第一極體染色體組成正常,則次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仍可能發(fā)生染色體變異,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不一定正常,B錯誤;

C、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第二極體染色體組成與卵細胞相同,若第二極體染色體組成正常,則與其同時產生的卵細胞中染色體組成也正常,C正確;

D、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第二極體染色體組成與卵細胞相同,若對染色體組成正常的第二極體進一步基因組測序,就可推知卵細胞是否含有色盲基因,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

細胞分裂前的間期:細胞進行DNA復制;

MI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形成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發(fā)生交叉互換;

MI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側;

MI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

M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MII前期: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排布;

MII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排在赤道板上;

MII后期: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極;

MI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

7.【答案】D【解析】【解答】A、DNA的提取利用了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存在差異的特點,如DNA不溶于酒精,蛋白質溶于酒精,A正確;

B、獲得的雜合雙鏈DNA分子,配對的堿基對越多,形成的氫鍵就越多,結構越穩(wěn)定,變性溫度越高,B正確;

C、T甲-甲—T甲-丙大于0說明甲和丙的DNA序列不同,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甲與丙細胞色素C的結構可能相同,C正確;

D、根據(jù)實驗結果可得T甲-乙<T甲-丙,說明甲與丙配對的堿基多,二者親緣關系近,故乙和甲的親緣關系更遠,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在基因工程中,DNA分子雜交技術可以用于判斷目的基因是否進入受體細胞,不能判斷是否表達成功,通過DNA分子雜交技術獲得雜交雙鏈分子,兩種生物的親緣關系越近,配對的堿基對越多,結構越穩(wěn)定,變性溫度越高。

DNA的提取利用了DNA與蛋白質等物質在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存在差異的特點。

密碼子的簡并性:指一個氨基酸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密碼子。密碼子的第三位堿基改變往往不影響氨基酸翻譯。8.【答案】C【解析】【解答】A、原癌基因一旦突變或過量表達而導致相應的蛋白質活性增強,BCR-ABL融合基因表達的BCR-ABL蛋白具有過強的酶活性,導致細胞分裂失控,發(fā)生癌變,故ABL基因可能屬于原癌基因,A錯誤;

B、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是染色體變異,所以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變異,而BCR-ABL融合基因的位置不能觀察到,B錯誤;

C、圖示BCR基因與ABL基因融合后形成新的基因(BA基因),因此基因的總數(shù)目會減少,基因的排列順序也發(fā)生改變,C正確;

D、該染色體變異發(fā)生在造血干細胞中,該病不能遺傳給后代,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染色體結構變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染色體結構變異會改變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進而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

根據(jù)題干信息分析,圖示正常的22號染色體和9號染色體是兩條非同源染色體,兩條染色體互相交換了片段,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交換后形成的費城染色體是由9號染色體上原癌基因ABL所在的片段與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所在的片段結合形成的,融合基因(BCR-ABL)表達產生的BCR-ABL蛋白能增強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細胞惡性增殖,進而誘發(fā)了慢性髓性白血?。–ML)。9.【答案】B【解析】【解答】A、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對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既有體液調節(jié),也有神經調節(jié),A正確;

B、呼吸中樞位于腦干,不是下丘腦,B錯誤;

C、大腦皮層受損的“植物人”下丘腦結構和功能完整,仍能有節(jié)律性的自主呼吸運動,C正確;

D、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體液一免疫調節(jié)網絡,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體液是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細胞內液是指細胞內的液體,而細胞外液即細胞的生存環(huán)境,它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也稱為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共同作用。

10.【答案】C【解析】【解答】A、感覺的產生在大腦皮層,沒有經過完整反射弧,小鼠在大腦皮層產生癢覺不屬于反射,A正確;

B、PTEN基因敲除的小鼠在相同條件的刺激下抓撓行為增多,此時會引起皮膚上的觸覺、痛覺感受器興奮,有效抑制癢覺信號的上傳,因此PTEN蛋白的作用可能是減弱癢覺。B正確;

C、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基因+TRPV1基因雙敲除小鼠相比,前者癢覺更劇烈,故TRPV1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1蛋白可以促進癢覺的產生,C錯誤;

D、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過程中會經過突觸結構,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D正確。

【分析】分析題圖:與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鐘內抓撓次數(shù)明顯增多,說明PTEN基因敲除后機體對外源致癢劑的敏感性增強,PTEN蛋白具有降低機體對外源致癢劑的敏感性的作用。與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和TRPV1基因雙敲除的小鼠30分鐘內抓撓次數(shù)增加不明顯,說明TRPV1蛋白對癢覺有增強作用。感覺的產生在大腦皮層,沒有經過完整反射弧。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過程中會經過突觸結構,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11.【答案】D【解析】【解答】A、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T細胞和B細胞),均屬于白細胞,A正確;

B、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中(Aβ)含量降低(與對照組相比),故此可推測,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蛋白(Aβ)的清除,B正確;

C、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蛋白的清除,阿爾茨海默病一般多發(fā)于老年,由此推測,衰老小鼠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表達量要高于年輕小鼠,C正確;

D、小膠質細胞清除β-淀粉樣蛋白,體現(xiàn)了免疫系統(tǒng)的免疫自穩(wěn)功能,D錯誤。

故答案為:D

【分析】據(jù)題意可知,本實驗要研究CD22單克隆抗體對小膠質細胞清除能力的影響,自變量為有無注射CD22單克隆抗體,因變量為Aβ的含量,實驗時無關變量要相同且適宜。

題意分析,實驗組小鼠的大腦注射CD22單克隆抗體(單抗),CD22單克隆抗體(單抗)能清除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中(Aβ)含量降低(與對照組相比),故此可推測,小膠質細胞表面的CD22膜蛋白的存在不利于小膠質細胞對β-淀粉樣蛋白(Aβ)的清除,據(jù)此得出實驗結論為:CD22單抗能提高小膠質細胞清除能力。12.【答案】C【解析】【解答】A、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色氨酸的衍生物,是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而來的,A錯誤;

B、胚芽鞘切段彎曲生長的原因是胚芽鞘左側的生長素濃度高于右側,促進了左側的生長,B錯誤;

C、圖中乙組左、右兩側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基本相同,所以乙組中左、右兩側的瓊脂塊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C正確;

D、若用云母片僅將甲組瓊脂塊均分隔開,則因光照導致生長素在胚芽鞘左右的生長素濃度不同,擴散至左、右兩側的瓊脂塊中的生長素濃度也不同,最終所引起的α角也不相同,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圖表分析:甲、乙兩組的自變量為胚芽鞘尖端是否被云母片完全阻隔。甲組的胚芽鞘尖端無云母片阻隔,尖端產生的生長素既能從向光側運輸?shù)奖彻鈧?,也能從尖端向下運輸?shù)江傊瑝K;乙組的胚芽鞘尖端因云母片的完全阻隔,導致尖端產生的生長素不能從向光側運輸?shù)奖彻鈧龋軓募舛讼蛳逻\輸?shù)江傊瑝K,所以左、右兩側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明顯低于甲組瓊脂塊中生長素的含量。胚芽鞘之所以彎曲生長,是因為瓊脂塊中的生長素只能沿著與胚芽鞘的接觸面向下運輸,造成生長素在胚芽鞘中分布不均勻。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色氨酸的衍生物,是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轉變而來的。13.【答案】C【解析】【解答】A、分析題圖可知,b時刻鼠種群增長速率達到最大,種群數(shù)量達到K2,因此最好在b時刻前進行鼠害防治,并將數(shù)量控制在K2以下,A正確;

B、許多動物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不宜用樣方法來調查它們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標記重捕法,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與標記重捕法相比,有效洞法使操作更加簡便,調查完成所需時間更短,B正確;

C、氣溫和干旱等氣候因素為非密度制約因素,氣候干旱導致鼠種群數(shù)量下降,其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種群密度無關,C錯誤;

D、蛇是鼠的天敵,投放蛇后鼠的種群數(shù)量會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若投放的蛇因不適應當?shù)夭菰沫h(huán)境部分死亡,則圖中a的角度將會增大,D正確。

故答案為:C

【分析】許多動物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不宜用樣方法來調查它們的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標記重捕法。這種方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經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根據(jù)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shù)占總個體數(shù)的比例,來估算種群密度。14.【答案】B【解析】【解答】A、小龍蝦有挖洞筑巢的習性,以昆蟲、稻田雜草、某些小魚等為食,小龍蝦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且可同時處于多個營養(yǎng)級,A正確;

B、普通稻田的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由于成分比較單一,營養(yǎng)結構簡單,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所以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比稻蝦共作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低,B錯誤;

C、稻蝦共作中小龍蝦的糞便可減少化肥的使用,糞便經分解者分解產生無機物被生產者利用,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循環(huán)原理,C正確;

D、在進行生態(tài)工程建設時,也需要考慮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的協(xié)調與適應,稻蝦共作中常選擇莖稈粗壯抗倒伏的水稻品種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xiàn)象。

水平結構:指群落中的各個種群在水平狀態(tài)下鑲嵌分布。

生態(tài)農業(yè)是一個農業(yè)生態(tài)經濟復合系統(tǒng),將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同農業(yè)經濟系統(tǒng)綜合統(tǒng)一起來,以取得最大的生態(tài)經濟整體效益。建立該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目的是實現(xiàn)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促進物質循環(huán),減少化肥的使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15.【答案】B【解析】【解答】A、米曲霉發(fā)酵過程需要通入空氣并攪拌并直接利用現(xiàn)有有機物,可判斷米曲霉屬于異養(yǎng)好氧微生物,A正確;

B、乳酸菌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B錯誤;

C、酵母菌既可以有氧呼吸也可以無氧呼吸(乙醇發(fā)酵類型),添加的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確;

D、食鹽具有殺菌作用,發(fā)酵池中加入的食鹽可以抑制雜菌的生長和繁殖,D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發(fā)酵,是指人們利用微生物,在適宜的條件下,將原料通過微生物的代謝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產物的過程。傳統(tǒng)發(fā)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發(fā)酵及半固體發(fā)酵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利用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制作的食品還有醬、醬油、醋、泡菜和豆豉等,它們是我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與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陳代謝類型是異養(yǎng)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產生的蛋白酶能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將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一般需要水、無機鹽、碳源和氮源等基本營養(yǎng)物質,有些還需要特殊的營養(yǎng)物質如生長因子,還需要滿足氧氣和pH等條件。

果酒制作的菌種為酵母菌,其原理是:在有氧的條件下,酵母菌大量繁殖,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16.【答案】D【解析】【解答】A、制備原生質體后,可用聚乙二醇等誘導融合,滅活的病毒是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的方法,A錯誤;

B、由愈傷組織得到④需要再分化等過程,B錯誤;

C、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獲得雜種植株,雜種植株雖然含有兩個親本的遺傳物質,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雜種植株不一定能同時表現(xiàn)出兩個親本的性狀,C錯誤;

D、再分化培養(yǎng)基中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分化,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有利于芽的分化,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植物體細胞雜交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培育出的新品種含有兩種生物全部的遺傳物質。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1、酶解法去壁獲取原生質體;2、人工誘導原生質體融合;3、再生出新細胞壁,標志著原生質體融合完成;4、經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通過組織培養(yǎng)把雜種細胞培育成雜種植株。17.【答案】(1)pH應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應與細胞內的相同(2)作為還原劑;提供能量;類囊體薄膜兩側H+濃度差(3)D;ATP的合成依賴于水光解的電子傳遞和氫離子順濃度梯度通過囊體薄膜上的ATP合酶,葉綠體A、B、C、D類囊體薄膜的受損程度依次增大,因此ATP的產生效率逐漸降低(4)光反應中,水分解釋放的電子傳遞給H+和NADP+,該物質接收電子后形成NADPH。該微藻在低氧環(huán)境中,其葉綠體內產氫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會參與生成H2的代謝過程,這樣參與暗反應的NADPH減少,C3的還原減少,有機物生成量減少,進而導致該微藻生長不良【解析】【解答】(1)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中,用組織搗碎機破碎細胞,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得到的細胞器應保持正常的活性,故該實驗中所用溶液應滿足的條件是pH應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應與細胞內的相同。

(2)水光解產生的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體最終可以傳遞給NADP+與H+結合形成NADPH,在暗反應階段NADPH的作用是作為還原劑還原三碳化合物、提供能量;H+通過膜上的ATP合酶回到膜外,據(jù)圖乙可知將ADP和Pi合成ATP所需的能量直接由H+在類囊體膜兩側形成的電子勢能提供。

(3)分析圖乙: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存在電子傳遞鏈,電子在傳遞的過程中使得膜兩側H+以主動運輸至類囊體腔,類囊體腔中的H+再以協(xié)助擴散運出,H+的濃度差帶來的勢能使得ADP和Pi在ATP合酶的催化下合成ATP。由于ATP合成依賴于水光解測試的電子傳遞和H+在順濃度梯度通過類囊體薄膜.上的ATP合酶,而葉綠體A、B、C、D四組ATP產生效率相對值逐漸降低,據(jù)此推測葉綠體中類囊體結構破壞程度最大的是D組,故合成的ATP最少。

(4)在圖乙光反應中,水分解釋放的電子傳遞給H+和NADP+,該物質接收電子后形成NADPH。該微藻在低氧環(huán)境中,其葉綠體內產氫酶活性提高,部分NADPH會參與生成H2的代謝過程,這樣參與暗反應的NADPH減少,C3的還原減少,有機物生成量減少,進而導致該微藻生長不良。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此過程必須有光、色素、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具體反應步驟: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H]。②ATP的合成,ADP與Pi接受光能形成ATP。暗反應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反應步驟:①CO2的固定,二氧化碳與C5結合生成兩個C3。②C3的還原,C3在[H]、酶、ATP等作用下,生成C5和有機物。

18.【答案】(1)(2)否,由于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除視網膜細胞外其他細胞雖都含有基因M/和基因R但均不表達(3)將乙品系和丙品系進行正反交實驗(或“正交:♀乙品系×♂丙品系,反交:♂乙品系×♀丙品系”;正反交可互換);正交的后代個體中雌性后代不能通過磁場導航,反交組的雌性后代均能通過磁場導航;正交組的雌性后代均能通過磁場導航,反交組的雌性后代不能通過磁場導航【解析】【解答】(1)鴿視網膜細胞表達蛋白質M需要經過基因的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故家鴿視網膜細胞表達蛋白質M的基本過程是:基因M→轉錄mRNA→翻譯蛋白質M。

(2)同一生物體的所有體細胞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而來,故甲品系家鴿某個體的所有細胞都存在基因M和基因R,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并不是在所有細胞中都表達。

(3)結合分析可知,判斷兩對基因(M/m、R/r)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的方式判斷,實驗設計思路為:將乙品系和丙品系進行正反交實驗(或“正交:♀乙品系x♂丙品系反交:♂乙品系x♀丙品系”;正反交可互換),統(tǒng)計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

預期結果:①根據(jù)題意可知,若基因M和基因R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則乙品系基因型為MMrr,丙品系基因型為mmRR,兩組雜交子代均能通過磁場導航。

②若基因M位于Z染色體上,基因R位于常染色體上,則乙品系基因型為rrZMZM、rrzMW,丙.品系基因型為RRZmZm、RRZmW,兩組雜交子代正交的后代個體中一半(或只有雄性個體)能通過磁場導航,反交組的后代個體均能通過磁場導航。

③若基因R位于Z染色體上,基因M位于常染色體上,則乙品系基因型為MMZrZr、MMZrW,丙品系基因型為mmZRZR、mmZRW,兩組雜交子代正交組的后代個體均能通過磁場導航,反交組的后代個體中一半(或只有雄性個體)能通過磁場導航。

【分析】基因位置的判斷方法:判斷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還是X染色體的實驗設計

(1)已知一對相對性狀中的顯隱性關系(方法:隱性的雌性x顯性的雄性);

(2)未知一對相對性狀中的顯隱性關系——正交和反交①判斷步驟和結論:利用正交和反交法判斷: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若正反交結果相同,子一代均表現(xiàn)顯性親本的性狀,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細胞核中常染色體上;若正反交結果不同,子一代性狀均與母本相同,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上;若正反交結果不同,子一代在不同性別中出現(xiàn)不同的性狀分離(即與性別有關),則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細胞核中的性染色體上。

19.【答案】(1)蛋白質;紅光和遠紅光(2)轉錄(3)光敏色素B在光的誘導下被激活,導致Ca2+內流進而激活鈣依賴性蛋白激酶CPK6和CPK12,誘導phyB進入細胞核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促進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轉變(4)不能;phyB基因缺失突變體不能合成光敏色素B,無法感受光刺激,無法促進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轉變,導致不能正常發(fā)育【解析】【解答】(1)光敏色素是一類蛋白質<色素-蛋白復合體,故光敏色素的本質是蛋白質,主要吸收紅光和遠紅光。

(2)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過程,據(jù)圖可知,phyB通過轉錄因子調控特定基因的表達,是在轉錄水平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

(3)分析題圖可知:光敏色素B在光的誘導下被激活,導致Ca2+內流進而激活鈣依賴性蛋白激酶CPK6和CPK12,誘導phyB進入細胞核調控相關基因的表達,促進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轉變。

(4)phyB基因缺失突變體無法合成光敏色素B,無法感受光刺激,無法促進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轉變,故見光后仍無法正常發(fā)育。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類蛋白質(色素蛋白復合體)分布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其中在分生組織的細胞內比較豐富。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結構會發(fā)生變化→這一變化的信息傳導到細胞核內→基因選擇性表達→表現(xiàn)出生物學效應?;虻谋磉_包括轉錄和翻譯過程。phyB基因缺失突變體無法合成光敏色素B,無法感受光刺激,無法促進出土幼苗形態(tài)發(fā)育轉變,故見光后仍無法正常發(fā)育。20.【答案】(1)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營養(yǎng)關系,多種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占有不同的營養(yǎng)級(2)因含磷殺蟲劑的使用,導致藻類數(shù)量增加,通過食物鏈“藻類→植食性線蟲→沼蟹”會引起沼蟹數(shù)量增加,破壞大米草根系,從而造成大米草數(shù)量下降(3)否;在相同時間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簡稱群落,圖中只是海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部分生物,不能構成群落(4)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它物種的關系等;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間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解析】【解答】(1)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yǎng)關系,就是食物網;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