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皰疹_第1頁
中醫(yī)治療皰疹_第2頁
中醫(yī)治療皰疹_第3頁
中醫(yī)治療皰疹_第4頁
中醫(yī)治療皰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治療皰疹

皰疹,中醫(yī)稱為熱瘡,是一種由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一是指皮膚表面消失

的黃白色或半透亮的小水皰常成片消失,里面布滿液體,天花\水痘等都有這種癥狀;二

是指一種皮膚病,病原體是一種病毒,多發(fā)生在上唇或面部,癥狀是局部先發(fā)癢,然后消失水泡

狀的隆起,內含透亮的液體,有微痛,一兩周后結癡自愈。分為生殖器皰疹、單純皰疹、

汗皰疹、帶狀皰疹。

建議:

對于皰疹的患者,必要的忌口是防止復發(fā)的必要條件。如常吃辛辣發(fā)物,抽煙飲酒都

對康復不利,特殊是飲酒可促使本病復發(fā),加重本病的癥狀,所以,患病后肯定不要飲酒。

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有助于疾病的康復,如新奇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雞蛋等,

平常多運動,增加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

生殖器皰疹:

中醫(yī)認為,其病性早期屬熱證、實證,為濕熱、毒火阻滯肝脈;后期則伴有肝腎不足。

治療主要是依據(jù)癥狀、體征,結合舌脈,一般將本病分為三型,即濕熱下注、毒熱蘊結、

腎氣不足,分別賜予不同的治療方法。

1.屬于濕熱下注證的生殖器皰疹,常見生殖器部位水皰成簇,周邊有紅暈,或有糜爛,

有輕癢,可見小便黃赤,口苦,口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這是由于素日喜肥甘厚味,

毛辣之品,或嗜煙酒,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內蘊,郁而化熱,濕熱之邪下注肝經(jīng)所

致。濕熱蘊積于下焦,注于阻部,發(fā)為生殖器皰疹。治療法則宜清熱除濕,方藥常以龍膽

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山桅10g黃苓10g柴胡10g車前子(包)10g生地10g

當歸10g木通10g生甘草10g。方中龍膽草清瀉肝經(jīng)濕熱;山桅、黃苓、柴胡協(xié)作龍

膽草清肝利膽;車前子、木通清熱利濕;生地、當歸涼血活血;生甘草調和諸藥。水皰大、

糜爛滲液者,加生或仁30g,茵陳10g;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6g(后下)。現(xiàn)有中成藥龍

擔瀉肝丸每次6~8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屬于毒熱蘊結證的生殖器皰疹,見陰部皰疹大而紅,局部腫脹,痛苦明顯,腹股溝

淋巴結腫大,或有低熱,排尿困難,舌紅絳,脈滑數(shù)6這是由于不潔性交,外染淫毒,毒

熱結聚陰部,蘊結于局部皮膚粘膜所致。治療法則宜清熱解毒,常以方藥為清毒神圣湯加

減:金銀花30g天花粉30g蒲公英30g當歸15g生甘草10g板藍根30g。方中

僉銀花清熱解毒為主藥;天花粉排毒驅腐;蒲公英、板藍根協(xié)作主藥加強治療作用;當歸、

生甘草養(yǎng)血活血,調和諸比如小便黃赤,排尿痛苦困難者,加馬鞍草15g,天葵子10g,

淡竹葉淋巴結腫大痛苦者,加地丁夏枯草

10g;30g,10go

3.屬于腎氣不足證的生殖器皰疹,常見于復發(fā)性陰部皰疹,被干枯較小,無自覺癥

狀,但常常復發(fā)。這是由于腎氣不足,淫毒之邪未盡所致。腎開竅于前后二陰,或由于房

勞過度,或由于濕熱、淫毒久稽,耗傷腎陰;日久陰損及陽,也可造成腎陽不足。腎陰腎

陽是人體最珍貴的物質,統(tǒng)帥著人體全身的陰陽,當腎陰腎陽受損后,人體陰陽就會失調,

疾病就簡單復發(fā)。由于腎氣不足故多伴有腰膝酸軟,渾身乏力。

陰虛者,則多有五心煩熱,失眠多夢,遺精早泄,舌紅少苔,脈象細數(shù)e腎陽不足者,

則多有手足不溫,少腹拘急,舌淡苔薄,脈象沉細6治療法則以補腎為主,佐以解毒除濕6

營用方藥為六味地黃丸加減:生熟地各10g山藥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茯苓

15g澤瀉10g丹皮10g板藍根10g。

方中生熟地滋補腎陰;山藥、山萸肉、枸杞子滋補肝脾腎三阻;茯苓、澤瀉、丹皮乃

補中有瀉;板藍根清瀉余毒。如陰虛火旺者,加女貞子10g,知母10g;腎陽不足者,加

制附片10g,肉桂10g,仙靈睥10g。

陰虛內熱,表現(xiàn);殖器皰疹,反復發(fā)作舊久不愈,滲液較少。伴咽干唇燥,五心煩熱。舌

紅絳,苔花剝,脈細數(shù)??捎弥谐伤帲孩僦氐攸S丸,每次9克,每日2次,空腹時溫開水送服°

②大補陰丸,每次9克,每日2z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中藥外洗方和外治方:

⑴馬齒藥30g,野菊花30g,黃柏30g,煎湯約200mL外洗,每日2次,每次洗敷

15分鐘6

(2)木賊草30g,板藍根30g,煎湯約200mL外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鐘3)芒硝

100g兌入沸水300mL,待涼后外洗患部。

⑶取鮮半邊蓮適量,洗凈后搗如泥,敷于患處,蓋上紗布,每日換藥1~2次6

(4)取青黛散適量,加入香油調成糊劑,用時涂于患處,每日換藥1次。

單純皰疹:

臨床多見者為限局性單純皰疹。局部開頭有灼癢緊急感,隨即消失紅斑,在紅斑或正

營皮膚上消失簇集性小水皰群,皰液清亮透亮,后來變混濁,擦破后消失糜爛、滲

液、結痂,也可繼發(fā)化膿感染,此時四周淋巴結可腫大。病程1~2周可自愈e

療法:

1魚腥草、生山楂各15克,水煎飲;2綠豆30克,蘆根50克,水煎飲;3多飲綠豆

湯或赤小豆湯;4綠豆衣、金銀花泡水代茶飲。此外,可用馬齒寬30克,煎水待涼,用紗

布疊5~6層;浸透作濕敷,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還可用中藥(西藏紫草露12克,

板藍根30克,連翹30克,生前仁30克),煎水口服,每周2次,以防復發(fā)。

汗皰疹:

汗皰疹又稱出汗障礙疹,是皮膚濕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fā)生于手或腳的側面。是發(fā)生

在掌跖的水皰性皮膚病。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依據(jù)它的相關特性來預防。有以下留意事項:

L避開搔抓:搔抓往往是病情惡化以及發(fā)生并發(fā)癥的主因,所以盡可能削減搔抓是相

當重要的6

2、手腳保養(yǎng):在季節(jié)交替時,盡可能手部少碰水和清潔劑,多擦乳霜。腳部要保持通

風涼快,及早用汗皰康使用。如此不但能減低癢感,還能避開發(fā)生慢性濕疹或霉菌感染的

并發(fā)癥。

3、調整心情:保持良好的心青,精神因素對汗皰疹影響特別明顯,良好的心情對汗

皰疹治療極為有效。

4、低金屬飲食:做飲食日記,找出自己的汗皰疹和金屬是否相關,假如有相關要盡量

避開。依據(jù)統(tǒng)計,此種方法對于合并金屬過敏體質的病人,具有高度療效。

中醫(yī)治療

汗皰疹的中醫(yī)療法是多方面進行的。綜合內外治療,加以飲食、心情調理:

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掌跖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鉆心,揩破水皰,滋

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shù)。治宜清熱除濕法。藥用:黃苓10g,黃連10g,蒼術

15g,陳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雙二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

1劑。

②脾虛濕盛證掌跖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亮狀,皰液清稀,時有

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藥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

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茯仁60g,炒山藥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

1劑。

全身治療

①手足多汗患者,可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如西藏紫草露,阿托品、顛茄片、普魯本辛

g

守。

②重癥患者用皮質激素治療,如口服強的松每次I。毫克,每日3次,癥狀好轉后,漸

漸減量以至停氤

局部治療

①第I階段可用1:20復方硫酸銅或3%明機溶液浸泡,再涂氧化鋅軟膏.

②第2階段即有水皰性損害時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帆溶液濕敷或浸泡患部后,

涂5%硼酸軟膏。多汗患者可涂6%福爾馬林溶液:

③第3階段即脫周期可外用3%水楊酸軟膏、魚肝油軟膏、或皮質激素軟膏或霜劑。

特效療法

治療汗皰疹先將患部清洗潔凈用綿簽將純中藥的"汗康靈”勻稱的涂抹在患部每天2-3

次,20天為一個療程,一般狀況下有一個療程就即可治愈。

帶狀皰疹:

中醫(y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丹,民間俗稱〃蛇丹〃、"蜘蛛瘡"6

【帶狀皰疹的主要特點】

1、年幼年長都會發(fā)病,以成人多見且癥狀較重;

2、四季皆能發(fā)病,以春秋季和潮濕天居多;

3、人體任何部位都可能消失直疹,以軀干及面部最常見;

4、發(fā)病就伴有痛苦,皰疹結痂后部分患者還會連續(xù)痛苦;

5、水皰和皮損多沿某一四周神經(jīng)分布,排列成帶狀發(fā)生于身體一側,不超過軀體中線6

傳統(tǒng)醫(yī)學治療:

依辯證論治,分為三型施治:

1.熱盛型:

[主證]局部皮損鮮紅,皰壁緊急,灼熱刺痛。自覺口苦咽干、口渴,郁悶易易怒,食

欲不佳6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6舌質紅,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骨微數(shù).

[辯證]肝膽熱盛,氣滯濕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

10g.黃苓10g、桅子10g、板藍根15g、大青葉15g、澤瀉10g、車前子15g、元

胡10g、赤芍10g、生甘草10g。發(fā)于頭面者加菊花;發(fā)生于上肢者加桑枝、片

姜黃;發(fā)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皰者加丹皮、白茅根;口干渴者加生石膏、知母;

大便干燥者加大黃;皮疹繼發(fā)細菌感染者加雙花、公英;年老體弱者加黃茜

2,濕盛型

[主證]皮膚顏色較淡,皰壁松弛,痛苦略輕,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飲,不思飲食,食后

腹脹,大便時涯,女性患者常見白帶多。舌質淡體胖,舌苔白厚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辯證]脾失健運,蘊濕不化,兼感毒邪6

[治法]健脾^濕,佐以解毒。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茯苓15g、生白術10g、陳皮10g、厚樸10g,大青

葉15g、生意米30g、澤瀉10g、元胡10g、車前子15g、生甘草10g

3.氣滯血瘀型:

[主證]皮疹消退后局部痛苦不止。舌質暗,苔白,脈弦細6

[辯證]氣滯血瘀,余毒未盡。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解余毒。

方藥;活血散瘀湯加減:桃仁10g.紅花10g、雞血藤15g、鬼箭羽15g、元

胡10g、川楝子10g、地龍10g、木香6g、陳皮10g、雙花藤15g,正氣尚盛者加

川軍破瘀;年老體弱者加生黃茜、黨參扶正6

中醫(yī)外治法

一、熏洗法

1、用生山香750克、銀花60克、蒲公英60克、九里明60總黃柏20克、五倍子

6克、白鞏3克、蛇床子20克、蒼耳子20克、川椒5克、孩兒茶15克、荊芥20克,

煎湯,每天先熏后洗2-3、次、乏續(xù)熏洗至病愈。

2、用白鮮皮30克、苦參30克、土茯苓30克、紫草1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

30克、赤芍12克、連翹30克、金銀花3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6克、甘

苴10克,紗布包好,水煮沸15-20分鐘,將藥湯倒于盆中,先熏后洗患處,每天2次。

每天1劑,3劑為1療程。若局部細中,選加板藍根、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滲水成

瘡,選加黃苓、黃柏、桅子;結抗干燥并奇癢,選加地龍、烏蛇、白花蛇;慢性經(jīng)久不愈,

加大黃;病變在上半身,加野菊花、夏枯草;病變在下半身,加黃柏、白花蛇舌草。

3、用五倍子30克、蛇床子30克、紫草15克、土槿皮20克、白鮮皮20克、石榴

皮15克、生黃柏30克、赤石脂20克、苦參30克,裝于紗布袋中,水煎湯,先熏后洗

肛門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本法用于肛門濕疹,熏洗至痊愈。

二、外敷法:由白芷、苦參、夏枯草、青黛、黃柏、蛤粉、枯砒、雄黃、烏賊骨、泳

片等制成的清濕散,用醋或麻油調敷患處,每日一次。中醫(yī)認為濕疹主要與濕邪有關,濕

可蘊熱,發(fā)為濕熱之癥,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癥。急性濕疹多見

濕熱之癥,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癥。治療時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yǎng)血疏風潤燥為

三、熱熨法:取魚腥草30克、由鮮皮30克、苦參30克、蘇葉30克、黃柏30克、

紫草30克、大楓子30克(打、蒼耳子30克(打),浸于75%酒精中數(shù)天,酒精以漫埋

藥物為度。濾出酒精,瓶裝備用。用時將上述藥液浸濕棉墊,敷于患處。用電吹風發(fā)生的

熱風吹棉墊。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如棉墊被吹干,可再加藥液。

針灸治療:

I.依據(jù)〃經(jīng)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選取下列經(jīng)絡:

A?發(fā)于臉部,累及三叉神經(jīng):

a.侵害眼支:選取膀胱經(jīng)、膽經(jīng)、三焦經(jīng)、小腸經(jīng)。

b上飄支:選取胃經(jīng)、小腸經(jīng)、膽經(jīng)。

c.下顆支:選取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膽經(jīng)。

B?發(fā)于頸部:

a肩經(jīng):距任脈1.5寸的當頸動脈搏動處。

b.大腸經(jīng):在頸部前外則,距任脈3.0寸。

c,小腸經(jīng):在頸部側面,距任脈3.5寸。

C?發(fā)于胸、腰、背部:

a.任脈:循胸腹正中,采用病區(qū)旁取中之原則。

b,腎經(jīng):腹部-距中行任脈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2.0寸。

c胃經(jīng):腹部-距中行任脈2.0寸6

胸部-距中行任脈4.0寸°

d,脾經(jīng):腹部-距中行任脈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脈6.0寸。

e,肝經(jīng):上貫膈,布脅肋。

f.膽經(jīng):循脅里,其直者季脅,

g.膀胱經(jīng):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脈1.5寸及3.0寸區(qū)域e

h.督脈:主背脊柱正中,統(tǒng)率一身陽經(jīng)。

D.發(fā)于腿部:

a,胃經(jīng):行腿部陽面前路.

b膽經(jīng):行腿部陽面中路(側面)。

c膀胱經(jīng):行腿部陽面后路.

d.脾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行腿部陰面之前路,中路與后路。

2.選穴處方(選用之瑜穴):

A.臉部

⑴膽經(jīng):

⑶遠部取穴:陽陵泉、足臨泣、絕骨。

(b)局部取穴:瞳子膠、上關、聽會、風池6

(2)胃經(jīng):

⑶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倉、頰車。

⑶大腸經(jīng):

⑶遠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歷6

(b)局部取穴:禾膠、迎香。

⑷三焦經(jīng):

(2)遠部取穴:支溝(十總穴:脅肋尋支溝)、中渚、外關。

(b)局部取穴:絲竹空、耳門、翳風.

B.頸部:

⑴胃經(jīng):

⑶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氣舍(頸部針刺宜當心,不行太深,以免剌傷氣管、神經(jīng)或血管。

T殳應淺刺,最好不要留針)。

(2網(wǎng)經(jīng):

⑶遠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歷。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⑶小腸經(jīng):

⑶遠部取穴:養(yǎng)老、陽谷、支正6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⑴任脈:廉泉、承漿、壇中。

⑵腎經(jīng):

⑻遠部取穴:太溪、筑賓。

(b)局部取穴:或中、俞府。

(3渭經(jīng):

⑶遠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虛、內庭、豐隆6

(b)局部取穴:梁門、天樞、水道、不容、庫房、屋翳。

⑷脾經(jīng):

⑶遠部取穴:公孫、血海、三陰交。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