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課件_第1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2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3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4頁
《愚公移山》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4.愚公移山《列子》學習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字詞,理解文意。2.探究質疑,分析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理解寓意。3.感受愚公精神,培養(yǎng)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精神。作者簡介

列子(約前450—約前375),名寇(或御寇),戰(zhàn)國前期鄭國人,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

《列子》中保存了許多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愚公移山》就是一篇帶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

《列子》,舊題為列御寇著。據(jù)后人考證,可能是晉代人的作品?!稘h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是東晉人張湛輯注的。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其中著名的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紀昌學射》《夸父追日》等。這些故事體現(xiàn)了兩千多年以前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觀點,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作品簡介文體知識

寓言簡介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擬人的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進行勸誡、諷刺的文學作品。發(fā)展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中,著名的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特點①篇幅大多短小,語言凝練,結構簡單而富于表現(xiàn)力;②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③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④常運用夸張、擬人、比喻和象征等修辭手法。寓言畫蛇添足——源于《戰(zhàn)國策》掩耳盜鈴——出自《呂氏春秋·自知》亡羊補牢——出自劉向《戰(zhàn)國策?楚策四》買櫝還珠——出自《韓非子》守株待兔——出自《韓非子·五蠹》杯弓蛇影——出自《風俗通義·怪神》狐假虎威、猴子撈月、拔苗助長

列子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當時生產力極不發(fā)達,人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大自然的種種挑戰(zhàn),在與大自然斗爭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文章寫愚公移山并取得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定毅力。背景鏈接任務一:讀準字音,結合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hè)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河陽的北邊。譯文山名。太行山在山西與河北之間。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yuán)曲與河南濟源之間。古代計量面積用語。后面加上表示長度的數(shù)字或數(shù)量詞,表示縱橫若干長度。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黃河以北、遼寧遼河以西地區(qū)。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究鋸垺俊胺狡甙倮?,高萬仞”用夸張手法極言山之高大,為下文寫移山之難做鋪墊。古代長度單位。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將近。連詞,表修飾。苦于。阻塞。曲折,繞遠。室:家人。謀:謀劃、商量你,你們。多用于稱同輩或后輩。盡、全。漢水南岸。陰: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與“陽”相對。紛紛表示贊同。雜然:紛紛地。許:贊同。

北山腳下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集合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行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譯文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樣?況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眾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邊上,隱土北面去?!弊g文代詞,他的。提出疑問。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都……”。如……何,把……怎么樣。且,況且。焉,往哪里、在哪里。置,放置、安放。諸,相當于“之于”。介詞,憑借。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三個能挑擔的人(上了山),敲石頭,挖泥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男孩,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愚公。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譯文三個能挑擔的人。荷:肩負、扛。敲石頭,挖泥土。叩:敲、打。用竹篾、柳條等編織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復姓。寡婦。指死了父親的男孩。剛剛換牙,指七八歲。始:剛、才。易:更替。節(jié):季節(jié)。反:同“返”,往返。焉:語氣詞。介詞,到。代詞,指愚公。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河灣上的智叟譏笑著愚公阻止他說:“你也太不聰明了!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點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老年男子。甚,嚴重。惠:同“慧”,聰明。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指草木。用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阻止。智叟用譏笑的語言阻止愚公移山,從側面寫其移山不易?!皻埬暧嗔Α憋@出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則是譏笑愚公無能。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北山愚公長嘆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孫子的)兒子又有兒子,(他的)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還擔心挖不平嗎?”河灣上的智叟沒有話來回答。譯文長嘆。固:頑固。徹:通達,這里指改變。不如,比不上。幼兒,小孩。即使。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語氣詞。

窮盡。增加。愁苦。這里指擔心。沒有話來回答。亡:同“無”沒有。連詞,表轉折。連詞,來。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報告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山岡阻隔了。譯文聽說懼:害怕。已:停止。介詞,向。指神話中的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隴:同“壟”,高地。斷:隔絕。神話中的大力神。放置、安放代詞,這件事。

背學習任務單1、【梳理故事情節(jié)】用橫線畫出文中表示移山原因、目標、方式、結局等的語句,并梳理情節(jié)。2、移山非移物,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移山之因移山之難移山之果移山之堅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愚公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山高大、年老力衰、人少力微、工具簡陋____________________操蛇之神懼其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路途遙遠子子孫無窮匱也帝感其誠,命移二山移山非移物,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①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②年邁:年且九十。③器陋:箕畚運于渤海之尾。④人少: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⑤路遙: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任務二:讀眾人1.提問:文中人物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找出相關語句,簡要分析他們的態(tài)度,并完成表格。人物相關語句態(tài)度分析愚公家人愚公妻子孀妻遺男智叟操蛇之神天帝人物相關語句態(tài)度分析

愚公家人愚公妻子孀妻遺男

智叟操蛇之神天帝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支持移山的舉動,并主動獻計獻策,解決了移山中存在的問題。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對移山存有疑慮:一是擔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擔心無處放置土石。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龁,跳往助之。不顧力量弱小,以實際行動支持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強烈嘲諷、輕視愚公,認為移山是愚蠢的行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對愚公的決心和勇氣感到畏懼。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被愚公移山的行動及其精神感動。再讀第三自然段,感受智叟和愚公的不同。任務三:讀愚公、智叟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舉。愚公有實現(xiàn)“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大智若愚。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不愚“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這樣給他們命名,有什么深意?

智叟與愚公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在命名上特意將這兩個人物加以顛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堅定執(zhí)著而命名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頑不靈而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的色調,而且增強了諷刺的效果。此外,“公”和“叟”的稱呼也很值得玩味。為什么是“愚公”“智叟”而非“愚叟”“智公”?“公”和“叟”是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稱,相當于“老人家”;“叟”則是一般的甚至帶有一絲不敬的稱呼,相當于“老頭子”。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傾向,不可不察。再讀課文,你眼中的愚公是一個怎樣的人?愚智大智若愚兩山高大、年老體衰、人少力微、工具簡陋、路途遙遠移山目標明確、確知移山之利深明人山關系、懂得人力無窮愚公形象志向遠大,信念堅定,有志造福子孫后代;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勇于改造客觀世界。任務四:讀寓言本文以天神幫助愚公移走兩座山的神話結尾,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

在生產力極不發(fā)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xiàn)其征服自然的愿望。使文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贊揚了愚公的偉大抱負、堅毅精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戰(zhàn)勝自然的美好愿望。任務五:讀寓意這則寓言記敘了一件“改天換地”的事,描寫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人,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只要認識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怕艱難困苦,勇敢堅持斗爭,就能夠改造客觀世界。啟迪我們面對困難要有“愚公精神”。任務六:學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你認為我們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為什么?

我們今天仍然需要大力發(fā)揚愚公精神。因為我們的現(xiàn)代化建設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在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將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我們缺乏愚公精神,那么我們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只能是紙上談兵。

不懼困難、有雄心壯志、有實干精神、能持之以恒、具有遠大的目標和發(fā)展變化的眼光……①做事要有恒心,不畏艱難險阻。(有志者事竟成。)②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③做事要善于利用集體的力量。結合實際生活,你從“愚公移山”這則寓言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任務七:談啟示

本文重點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他移山成功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的道理。主題歸納拓展延伸在這個日新月異、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仍有“當代愚公”。

“當代愚公”黃大發(fā)——用生命踐行為民情懷。黃大發(fā)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平正仡佬族鄉(xiāng)團結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shù)亻L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shù)厝罕娪H切譽為“大發(fā)渠”。他帶領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fā)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shù)刎毟F落后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無隴斷焉“隴”同“壟”,高地文言知識點古今異義方七百里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寒暑易節(jié)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何苦而不平古義:方圓,指面積。今義:方向。古義:乃,并。今義:曾經(jīng)。古義:更替。今義:容易。古義:草木。今義:毛發(fā)。古義:愁什么。今義:不值得。且年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