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樸木中學2022年高三語文月考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聽

山馮源①平生與山有緣,生于山城長于山城。后來遷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長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潤,還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領悟和興會,漸漸地滋養(yǎng)出聽山的嗜好。②初次聽山,是在大學讀書時一個孟春的黃昏。春雨初霽,林間清幽,山嵐逍遙,晚霞如瀑,從對面的山脊瀉下,次第地織染著遠遠凝翠的岑巒和尚含綠滋的林卉;殘流澗,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猶無聲地吟詠著天籟。整個山間仿佛依然籠罩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顯出一片寧靜,如一幅恬淡的墨畫,又如一位綠裝倩然的處子,所能夠傾聽到的,只有寧謐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時年輕,心高志遠,好動喜鬧,一次的經(jīng)歷便以為山不過是一位啞然的孤獨者,一個寂靜的縮寫,淡然無味,令人難耐。③學生生活多是平淡、單一,甚至枯燥,又兼遠離城市,課余飯后的時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徑的散步中消逝?;蛟S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聽山的偶然的經(jīng)歷和所獲。那是一個炎熱而郁悶的夏日的午后,與同學步于山徑,試圖以寧靜和清幽來弱化心里的煩悶。盛夏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即變,風和日烈間驟然烏云密布。周圍無舍,便索性立于樹下。雨酣暢淋漓,傾瀉在樹葉枝梗、青草綠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陣清脆或濁重的回響;大雨攜著勁風,風過處,樹葉枝梗急速不斷地屈身彎腰,舞蹈似的,摩擦著推搡著,渾身鳴叫;空中的鳥兒被風掠來拂去、東奔西突,急切而慌亂地尋找巢穴或可棲之處;從山頂涌下的洪水肆無忌憚地在林間、草叢中奔走,又匯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溝壑里沖撞喧嘩,聲如金石相擊……風聲、雨聲、水聲、樹聲,交織相融,有如一首雄壯激越而又無序無節(jié)的音樂。我傾聽著,心靈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韻和大自然醇濃之流的洗禮,也品出了山的亦靜亦動,或柔或剛的性格。④聽有所獲,情有獨鐘,在“綠樹枝頭一線紅”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際”的夜晚,在小園香徑,在流水偎依的橋頭,或是凄風苦雨、殘陽古道,一次次地靜坐聆聽。聽山是寂寞的,它不比聽城市聽海,但聽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紅花綠葉,仰首能得藍天白云;可以聽到花的綻放、葉的吐蕾,群鳥的和鳴、風雨的協(xié)奏、雷電的高歌;聽到云的輕盈、風的瀟灑,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壯闊,和它深厚內(nèi)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們所融匯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緩的旋律。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蘊了它,便珍蘊了大自然;你擁有了它,也就擁有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生活或人生。⑤踏著這支旋律的節(jié)拍,走入社會,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鐘情于聽山,依然擁有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⑥“蜀漢多奇山,仰望與云平,”這是古人的摹狀。但是,你目游其中,會看到它們始終不移地在天際描繪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線譜”;你心騁其間,能聽到另一支旋律——歷史的鼓聲與時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⑦據(jù)史書記載,漢建安16年,劉備為了實現(xiàn)其謀臣諸葛亮提出的據(jù)益州、復漢室進而逐鹿中原的戰(zhàn)略,率精兵駐扎在這里,偏安益州的劉璋也“延至北山”。他們“飲酒樂甚”之余,登山遠望,夾江兩岸的沃野良田、富庶豐饒盡收眼底,劉備想其不久將為己有,便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他如愿以償,奪隘取關,進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站在山頂,遙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沒有那一陣陣隆隆的鼓聲,或許就沒有三國的鼎立和蜀漢的繁榮及富庶,也不會有今天這座據(jù)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⑧然而,時代之腳匆匆地前行,那一陣鼓聲早已沉積為一段歷史、幾行碑文和一叢叢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陣又一陣時代的潮音。10多年前,當?shù)谝慌ㄔO者來到這里,便種下了第一個希望——給這寂靜的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們用雙手創(chuàng)建了校園、公園、療養(yǎng)院,也創(chuàng)造了這一方的社會文明、時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僅能聽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聽到時代的潮音,使你滿心歡愉,也令你深味沉思。⑨山如箜篌彈歌奏律,其實,生活在這一片群巒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們所彈奏出的旋律,又豈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刪節(jié))14.文中寫了兩次作者具體的聽山經(jīng)歷及感受,請分別加以概述。(6分)

答:

15.文章第④段中說:“聽山是寂寞的,它不比聽城市聽海,但聽山又不是寂寞的?!弊髡哌@樣寫是否矛盾?請談談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4分)

答:16.文章第⑥段中畫線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請從表達和內(nèi)容兩個方面鑒賞文章的最后一段。(6分)

答:參考答案:14.(6分)①孟春黃昏后聽山,以為山孤獨、寂靜、淡然無味,令人難耐。②夏日午后雨中聽山,心靈受到洗禮,品出了山的亦靜亦動、或柔或剛的性格。15.(4分)不矛盾。山?jīng)]有城市和海的熱鬧與喧囂,需要靜坐聆聽,因而“聽山是寂寞的”;聽山能聽出自然美的旋律,擁有了它也就擁有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聽山又不是寂寞的”。16.(6分)①緊承上文聽到的大自然的美的旋律,引出另一支“歷史和時代”的旋律,是聽山的進一步拓展;②領起下文對歷史的鼓聲與時代的潮音的具體闡述;③豐富文章內(nèi)涵,深化主旨。17.(6分)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語言形象生動而有力。贊頌了蜀川人民的創(chuàng)造精神,他們創(chuàng)造的社會文明、時代精神匯成了時代的潮音,這一潮音遠遠勝過山的旋律、歷史的鼓聲。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被時間決定的講述張銳鋒①我來到一個古老的村莊,帝舜耕作過的地方。從早上開始,我親眼目睹了村民們一天的生活。②雞叫聲是一天生活的起點。不到早上六點鐘,雞鳴響起,幾千年來,這樣的永不毀壞的大自然的鐘表,精確無比。它總是將人的生活正點代入一個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開始起床,林的老父親年過古稀,照常起來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鋒利的斧頭,在暗淡的天光里發(fā)出黑藍的光,一個還未來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輪廓,用有點笨拙的姿勢,預備一天的炊火之薪。斧頭上下?lián)]動,從高過頭頂?shù)牡胤剑枞×诉@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過空間。這一動作,這一被壓縮了的短暫時間,以及啪的一聲悶響,劈木開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從未改變。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雞柵,一群雞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雞們懷著感漱之情撲動翅膀,爭奪地上的米粒。然后她開始拿起掃帚打掃庭院,就像每天洗臉一樣,對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莊的獨特聲息漸漸大了起來,那種類似于琴瑟的音樂之聲,優(yōu)雅,古老,節(jié)奏鮮明。這與城市龐大、龐雜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著清淡、恬淡、恬靜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兒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樹上采摘柿子。鄰居們做各自的事情,狹窄街道旁邊的一塊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轉(zhuǎn)動起來,金黃的玉米被緩緩磨成面粉。一切勞動幾乎沒有語言的參與,似乎沒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談。然而,這一點兒也沒有損害勞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戲劇的出演,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預先的排練。

④秋天就要過去,天氣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兒已經(jīng)做完,再有一場雨,就可以把冬小麥種好,那時的莊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節(jié)了。林這些天的習慣性動作,就是仰望天空,藍,藍,白云停留一會兒,就又很快散盡,剩下的,仍然是藍。趁著這樣的間隙,鄰居開始蓋房,林和妻兒前去幫工。他的老父親則挑著柿子到河邊的石頭上晾曬,順手用小刀將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發(fā),以便在冬天貯存。河邊的大石頭獻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瞇起眼睛發(fā)呆地望著遠方。他在想什么?我們誰也不可能猜到。也許他所想的僅僅是眼前的一片藍,天邊的藍。⑤天很快就黑了下來。一天的光陰就像幾千年的光陰,簡單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陸續(xù)回到家中,林對著墻壁上掛著的日歷,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總之,他猶豫了一會兒,然后用老繭堅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頁。用大大的黑體字標著阿拉伯數(shù)字的日歷,和造幣廠剛剛印制的嶄新紙幣一樣,挺括,堅韌,在黑夜到來前的最后時刻閃著光,它用每一個唯一的日子作為自己的防偽標志,一個日子根本不會與另一個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發(fā)出嗤的一聲,尖銳,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終結(jié),多少年的終結(jié),嗤的一聲嘶裂。⑥晚飯后才開了燈,一盞15瓦的燈泡,將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個角落,人們的臉龐現(xiàn)出明暗的分界,夸張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屏幕,在一片雪花斑點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囂的城市場景,豪華汽車和別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橋……奢華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經(jīng)足夠讓人震驚。對于林一家人來說,電視劇中講述的不過是一個傳說,一個神話,和遠去的舜的故事幾無區(qū)別,甚至他們更相信后者。⑦這個古老村落里的人們,幾千年來恪守自己的寂靜生活,按部就班,連步履也是那樣從容、謹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節(jié)奏。但是其中仍然藏著神奇,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價值,或者說,平凡乃是非平凡的極限。(節(jié)選自《被時間決定的講述》,有刪改)19.本文采用了什么敘述方式?有何好處?(4分)20.如何理解文中畫線部分的含意?(4分)21.以③④段為例,簡要分析本文語言的兩個主要特點。(4分)

22.你認為本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jié)合文本作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19【答案】順敘(以時間為線索)。與標題相呼應,使文章條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現(xiàn)農(nóng)村一天的生活場景”),暗示了千百年來農(nóng)村的生活節(jié)奏。20【答案】從劈柴的細節(jié)可以看出,農(nóng)村勞動簡單自然、平凡卻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種生活千百年來一直不變。2122①對生生不息的鄉(xiāng)土文明和從容恬淡的勞作生活的敬重(或“贊嘆”)。②對奢華、喧囂的城市文明的排斥和反感。③對城市文明沖擊鄉(xiāng)村生活的現(xiàn)狀深表擔憂。④對貧困落后的農(nóng)村生活的同情。(答出①或類似意思,分析得當,可給滿分;答出②③④或類似意思,酌情給分)

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生命與道德

張岱年在中國哲學史上,有關于“義利之辨”與“理欲之辨”的爭論。這些爭論的中心問題是生命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所謂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謂欲,指生活中的要求。而所謂義,所謂理,指生活所應遵循的準則?!袄砹x”亦即道德。生命、生活與理義、道德,究竟有如何的關系?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人為了維持生命力、發(fā)展生命力,就必須滿足一定的需要。所謂欲望、所謂情感,即是對于生命需要的意識。生活中有所需要,在意識中便表現(xiàn)為欲為情。在這一意義上,欲與情是應該肯定的。然而欲與情又包含許多矛盾,因而引發(fā)了許多問題。作為一個人,必須保持自己的生命力。生命力的保持與發(fā)展有待于欲望的滿足。追求欲望的滿足,亦即追求利益。人與人之間,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發(fā)生矛盾沖突。如果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過于激烈,毫無調(diào)和之余地,勢必同歸于盡。為了保持社會生活的繼續(xù)存在,必須對于個人利益的沖突加以調(diào)節(jié),使人與人之間遵守一定的行為準則。這類準則即是道德。道德即是調(diào)節(ji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基本準則。人,作為具有社會性的生命,不但有物質(zhì)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抖Y記》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边@是人的物質(zhì)生活需要。但是人不僅有物質(zhì)生活,還有超越物質(zhì)生活的精神生活。何謂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即是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何謂真?真即是對于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何謂善?善即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亦即道德。何謂美?美即藝術(shù)的享受。人與人之間有競爭的關系,也有合作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勝過人與人之間的斗爭,然后社會才能存在,才能發(fā)展。恩格斯說:“活的物體的相互作用則既包含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斗爭?!焙献髋c斗爭是同時存在的。道德即調(diào)節(jié)斗爭與合作的基本準則。人的生活是社會生活,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會中才能保持和發(fā)展。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然而個體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存在于群體之中。作為一個人,不但要考慮個人的利益,而且要考慮別人的利益,考慮群體的利益。在這個意義上,道德標志著對于個體利益的超越。自古以來,人們聚居而為族。經(jīng)過歷史的發(fā)展,人類分成許多民族。每一民族共同體可以說有其持續(xù)不斷的生命,可以稱之為群體生命。群體生命大于個體生命。道德的要義在于每一個人不但要追求個體的利益,而且要考慮群體的利益。也可以說,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義上又高于生命。在正常的情況中,一方面要充實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覺性、遵守道德的制約。生命與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實生命力必須滿足物質(zhì)生活的需要,也即滿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滿足不可能是無節(jié)制的,如果無節(jié)制的追求欲望的滿足,而縱欲無度,必然會戕害生命,同時加劇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而引起糾紛擾亂。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發(fā)展,應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生命的充實提高與道德的自覺自律都是必要的。孟子曾引陽虎之言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边@所謂為富指執(zhí)政者聚斂民財,所謂為仁指施行仁政。聚斂民財與施行仁政確實是相互違反的。但是,如果從另一意義來講,如果為富指經(jīng)營商業(yè),為仁指做有益于群體的事情,則為富與為仁還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得益彰。據(jù)聞現(xiàn)代日本有一位企業(yè)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張,運用仁富合一來經(jīng)營企業(yè),取得顯著的成就。這是值得注意的。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實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貢,善于貨殖,但作為孔門弟子,也是“以仁為己任”的,表現(xiàn)了很高的道德品質(zhì)。當代有許多國外華人企業(yè)家,致富之后,大力資助祖國的文教事業(yè),這也是富仁合一的典范。

(選自《張岱年全集》第7卷,有刪改。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7.以下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A.中國哲學史上,歷來就有關于“義利”與“理欲”關系的爭論,這種爭論實質(zhì)上是要解決生命與道德的關系問題。B.人為了維持生命力、發(fā)展生命力,就必須滿足生活所需,但這并不是說人就可以追求個人的利益,滿足個人的欲望。C.每個人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力,就必然會有競爭與矛盾沖突,而要處理好競爭與矛盾沖突,就離不開道德的有效調(diào)節(jié)。D.每一個個人都必須存在于群體之中,群體生命大于個體生命。而道德的作用,就是規(guī)范個體行為而保護群體利益。E.個體生命的欲望與利益需要關注,因為這是個體生命力得以充實和發(fā)展的前提,但必須有道德的自覺自律與約束。18.根據(jù)文意,下列事例不能體現(xiàn)“道德標志著對于個體利益的超越”的一項是

(3分)A.文天祥被元軍俘獲后,依然寧死不屈,最終英勇就義。B.《禮記·檀弓下》中記載的乞人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C.朱自清病重,需要營養(yǎng)和治療,但他仍舊拒絕美國的“施舍”。

D.洪澇時,堤壩決口,多名解放軍戰(zhàn)士不顧生命危險,用身體抗擊洪水。

19.根據(jù)文意,“群體生命”要保持正常發(fā)展,需要哪些條件?(4分)

20.生命和道德有著怎樣的關系?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概括。(4分)參考答案:17.信息篩選整合(5分)CE(A.應為“義與利”、“理與欲”兩對關系,而非“義利”與“理欲”的關系。B.與原文“生命力的保持與發(fā)展有待于欲望的滿足。追求欲望的滿足,亦即追求利益”的表述不符。D.道德不僅保護群體利益,也保護個體利益,但個體利益不能損害他人或群體的利益。)[5分。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多選不得分。]18.句意理解(3分)B(不食“嗟來之食”并未超越個人利益,體現(xiàn)的只是對個人人格尊嚴的保持,肯定的是人格高于生命。)19.

內(nèi)容理解(4分)(1)個體生命必須得到保持和發(fā)展(或充實和提高)。(2)需要道德來調(diào)節(jié)個體之間的合作與斗爭。(3)群體中的個體必須加強道德的自覺自律。[4分。答對一點得1分,兩點得3分,三點4分。若照抄“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發(fā)展,應注意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調(diào)。生命的充實提高與道德的自覺自律都是必要的”一句而不作必要轉(zhuǎn)述,只得2分。]20.

內(nèi)容歸納生命力的保持和發(fā)展需要道德的制約;道德即是調(diào)節(ji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基本準則(或道德即調(diào)節(jié)斗爭與合作的基本準則)。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義上又高于生命。[4分。需要道德的制約,1分;調(diào)節(jié)作用,1分;道德本于生命,1分;高于生命,1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題。道山亭記曾鞏閩,故隸周者也。至秦,開其地,列于中國,始并為閩中郡。自粵之太末,與吳之豫章,為其通路。其路在閩者,陸出則阸于兩山之間,山相屬無間斷,累數(shù)驛乃一得平地,小為縣,大為州,然其四顧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緣絙,或垂崖如一發(fā),或側(cè)徑鉤出于不測之溪上:皆石芒峭發(fā),擇然后可投步。負戴者雖其土人,猶側(cè)足然后能進。非其土人,罕不躓也。其溪行,則水皆自高瀉下,石錯出其間,如林立,如士騎滿野,千里下上,不見首尾。水行其隙間,或衡縮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狀若蚓結(jié),若蟲鏤,其旋若輪,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輒破溺。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陸之險如此。漢嘗處其眾江淮之間而虛其地,蓋以其陿多阻,豈虛也哉?福州治侯官,于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閩江)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于門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宮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閩山,東曰九仙山,北曰粵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蓋佛、老子之宮以數(shù)十百,其瑰詭殊絕之狀,蓋已盡人力。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為是州,得閩山嵚崟之際,為亭于其處,其山川之勝,城邑之大,宮室之榮,不下簟席而盡于四矚。程公以謂在江海之上,為登覽之觀,可比于道家所謂蓬萊、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閩以險且遠,故仕者常憚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樂,非獨忘其遠且險,又將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壯哉!程公于是州以治行聞,既新其城,又新其學,而其余功又及于此。蓋其歲滿就更廣州,拜諫議大夫,又拜給事中、集賢殿修撰,今為越州,字公辟,名師孟云。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石錯出其間

錯:交錯B.舟載者晝夜屬于門庭

屬:聚集C.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

涂:灘涂D.以寓其耳目之樂

寓:寄托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累數(shù)驛乃一得平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其地于閩為最平以廣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C.閩以險且遠

若屬皆且為所虜D.程公能因其地之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雖其土長川居之人,非生而習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2)人以屋室巨麗相矜,雖下貧必豐其居9.請簡要概括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6.C7.D8.(1)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來就練習水上功夫,也不敢擔任起行船的職責。(2)人們競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華麗,即使是下等貧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寬敞。9.盡覽山水盛景;寄寓耳目之樂;忘卻閩地險遠;升華思想境界。6.試題分析:C項“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的“涂”,結(jié)合前后句內(nèi)容“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旁有溝,溝通潮汐”可知,通“途”,路?!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nèi)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xiàn),要求學生根據(jù)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C“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的“涂”,結(jié)合前后句內(nèi)容“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nèi)外皆涂,旁有溝,溝通潮汐”可知,通“途”,路。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詞多義現(xiàn)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zhuǎn)移的現(xiàn)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7.試題分析:D項譯為憑借。A項分別譯為才;竟然。B項分別都是連詞,分別表示并列關系;目的。C項是連詞,分別譯為而且;將要?!究键c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nèi)容,課標卷近幾年有加大難得的趨勢,要求學生根據(jù)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B項分別都是連詞,分別表示并列關系;目的。此外還需要注意是否合語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zhuǎn)移的現(xiàn)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8.【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習”“任”“豐”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題干問的是“作者認為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是什么”,做這樣的題目最好先把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來,然后找到問題所在的段落進行概括就好了。本文第一段主要寫了閩之歷史,水路山水之奇險。第二段寫了福州城的特點和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第三段寫了道山亭四周景色的優(yōu)美,交代了命名的緣由,贊揚了程公的知山樂水,建亭雅趣。第四段主要點破了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梢钥闯龃鸢冈诘谌危梢愿爬椤皵埳剿畡?、寄寓歡樂、忘掉閩中的險惡與偏遠、提升思想境界?!薄究键c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緟⒖甲g文】閩,原來隸屬于周朝,到秦時,開辟了這方土地,列入中原,這才合并為閩中郡。從越國的太末縣,和吳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這通道到了閩地,陸路就被阻塞在兩山當中,而山相連沒有間斷,接連過了幾個驛站才能見到一塊平地,小的作為縣,大的作為州,然而州、縣(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著山坡像攀援著粗繩登上,有的垂直掛在山崖上像一絲頭發(fā),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測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從峭壁上刺出,要看準了腳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舉步。背著、頂著東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還要側(cè)著腳然后才能夠前進。不是那個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絆倒的。走水路,水都是從高處奔流而下,巖石交錯出于水中,如樹木豎立,如兵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見不到頭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間,有的曲折盤繞流淌,有的逆行側(cè)射,它的形狀像蚯蚓盤結(jié),像蟲形雕刻,旋渦像輪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或順流而下時,要善于利用水勢,稍微有分毫差錯,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來就練習水上功夫,也不敢擔任起行船的職責。閩地水陸兩路的艱險就是這樣。漢代曾經(jīng)把這里的人民遷徙到江淮之間,而使這地方空著,大概因為這地方險狹多阻,難道這是虛言嗎?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對閩地來說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說的閩中。它是閩地最平坦寬廣的地方,離四面的山都很遠,而閩江就在它的南邊,大海就在它的東邊。城內(nèi)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溝通大海,船載的人和貨物晝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門。山上多大樹,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藝精湛的。人們競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華麗,即使是下等貧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寬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們的廟觀又特別壯麗。城中有三座山,西邊的叫閩山,東邊的叫九仙山,北邊的叫越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著山勢,佛教、道教的廟觀有數(shù)十上百處,它那宏偉奇異絕然不同的形狀,也許已經(jīng)用盡了人工之力。光祿卿、直昭文館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聳處,建了一座亭子,這里的山水勝景,城池的宏大,宮室的繁榮,不用走離竹席就盡可觀望四面景色。程公認為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觀看,可以和道家所說的蓬萊、方丈、贏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閩地由于道路險遠,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職,程公能夠依照這地方的長處筑亭,用來寄托他耳目的歡樂,不但忘掉了它路遠而險峻,又將他的思想提高出于塵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壯闊??!程公在這個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聞名,既改造了城墻、又革新了學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時間又辦到了建亭這件事。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廣州知府,隨后又赴任誅議大夫,接著任給事中、集賢殿修撰,現(xiàn)在擔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師孟。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ā墩撜Z》)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23.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主張是什么?(不超過4個字)(1分)24.簡析孔子與老子在這一主張上的區(qū)別。(4分)

參考答案:23.(1分)重視道德(或重德,貴德)?!局淮稹暗赖隆?,并非主張,不給分】24.(4分)孔子的道德是仁義之德,主張為政在上,應以君子的仁義善德教育、感化百姓。老子的道德是遵道之德,主張以遵循自然規(guī)律為德,萬物只有順應自然規(guī)律方能成長壯大。

【兩個要點,各2分?!?/p>

略6.

參考答案:8.D

9.C

10.D11.⑴他奉命出使我國,不屈不撓,是個賢明的人才,為什么要難為和羞辱他呢?⑵忘掉親人是不孝,拋棄君王是不忠。我雖然抽身逃回去,但心中想著陛下,所以我又回來了。⑶改任南府宰相,設置政事省,從設立到管理完善,可以說是用盡了心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文段中劃橫線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亲哌M菜市場,你會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個生龍活虎的世界:迅速收錢、找零、裝袋、過秤,擺攤者在整個過程中擼起袖子,大聲吆喝,極富節(jié)奏感。買菜的大都是家庭主婦,為一日三餐的性價比,她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在這里斗智斗勇。A.擺攤者迅速裝袋、過秤、收錢、找零,他們擼起袖子,大聲吆喝,極富節(jié)奏感。B.擺攤者擼起袖子大聲吆喝,迅速裝袋、過秤、收錢、找零,整個過程極富節(jié)奏感。C.擺攤者自始至終擼起袖子大聲吆喝,收錢、找零、裝袋、過秤,動作極富節(jié)奏感。D.擺攤者迅速裝袋、過秤、收錢、找零,在整個過程中擼起袖子,大聲吆喝,極富節(jié)奏感。參考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確高考病句六大題型,即:搭配不當、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jié)構(gòu)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做這類題的方法有:1.語感審讀法,看有沒有明顯不順暢的、值得懷疑推敲的地方。2.標志判斷法,巧抓特征詞,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詞有并列短語、數(shù)量短語、介詞短語、否定詞、關聯(lián)詞、兩面詞、代詞、長賓語等。3.緊縮主干法,劃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謂賓是否搭配,再看定狀補是否與中心詞搭配。本題“迅速收錢、找零、裝袋、過秤”不合邏輯,應是先“裝袋、過秤”,再“收錢、找零”,排除C項?!皹O富節(jié)奏感”的主語不能是“擺攤者”或“他們”,排除A、D。故選B。8.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在銀行信貸依然快速增長的前提下,現(xiàn)行的樓市調(diào)控政策只能是

。因為充盈的流動性正繼續(xù)吹大樓價泡沫,開發(fā)商依然可以從銀行那里源源不斷地獲取資金,這使得他們并無

的資金鏈壓力,從而也就有

的資源長久與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購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價的進一步上漲而已。A.揚湯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B.揚湯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C.推波助瀾

迫在眉睫

充足D.推波助瀾

迫不及待

充沛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皳P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沛”充足而旺盛?!俺渥恪备蛔愕?,足夠的。第三空形容足夠的資源,應該是“充足”。點睛:對于成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cè)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比如題中“推波助瀾”不合語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跟語體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jié)構(gòu)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9.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電影《失孤》無疑是三月份最受關注的華語片,但部分觀眾認為細節(jié)的缺乏、情節(jié)的破碎,導致《失孤》在飄渺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B.有人觀看了《穹頂之下》后,撰文反擊柴靜,同時指出每個老百姓都是霧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霧霾,責任在政府。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機,要求文藝工作者不僅要具有廣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而且和自己學術(shù)觀點不一樣的同行也要相互學習,切磋技藝,取長補短。D.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新期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語病。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并列動詞;然后壓縮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A項句式雜糅?!笆菍е隆颉备臑椤白屨侩娪霸陲h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B項語序不當,應是“管控、治理、消除霧霾”。C項成分殘缺?!岸液汀备臑椤岸液团c自己學術(shù)觀點……”【考點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炯记牲c撥】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jié)構(gòu)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本題主要考查結(jié)構(gòu)性語病。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diào),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如A項句式雜糅?!笆菍е隆颉备臑椤白屨侩娪霸陲h渺中流于形式化的概念”。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diào)的詞語或句子調(diào)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如B項語序不當,應是“管控、治理、消除霧霾”。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對邏輯概念方面的不協(xié)調(diào),可以憑事理推斷。注意題干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還是無語病的一項。10.在下列橫線處仿寫與加點句子類似的語句。6分)在大自然中萬物都在表現(xiàn)自己,假若春筍不表現(xiàn)自己,怎么有濃郁蒼翠的竹林?

?人們在社會中同樣需要表現(xiàn)自己,假若袁隆平不表現(xiàn)自己,哪能有“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

?,

?因此,哪里有成功和勝利,哪里就有表現(xiàn)。參考答案:答案:假如溪流不表現(xiàn)自己,哪里能匯成浩瀚的江海?假如中國體育健兒不表現(xiàn)自己,哪里能有28枚金牌的輝煌戰(zhàn)績?假如大海不表現(xiàn)自己,怎會有水晶般藍的地球?假如大地不表現(xiàn)自己,怎么會用生生不息的文化?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曾國藩則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睂Υ四阌惺裁此伎己透形??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寫一篇文章。注意: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②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參考答案:耕耘與收獲但問耕耘,莫問收獲是一種精神,一種專心于事業(yè),不求回報,不問榮利的高尚情操。居里夫人擁有了這種精神,所以在發(fā)現(xiàn)鐳后將其提煉方法公布于世,促進了人類科技的進步。鄧稼先擁有了這種精神,所以才能在當時科學技術(shù)尚處落后的祖國排除萬難,成為兩彈元勛。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