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佳肴(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1頁
雖有佳肴(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2頁
雖有佳肴(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3頁
雖有佳肴(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4頁
雖有佳肴(含答案與解析)-2024年中考語文之文言文對比閱讀(全國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5雖有佳肴

(2022?山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在班級舉辦的“善學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

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選自《論語》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學記》

1.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好語似珠B.好學不倦

2.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翻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譯:,o

3.悟其理?豐富思想:《禮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請摘抄下面詩中告訴了我

們“至道”的詩句,并將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批注在相應位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句:______________;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批注:______________O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取其精?學以致用:《論語》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選擇其中一句作座右銘,你會選擇哪句?

為什么?

溫馨提示:①座右銘泛指激勵、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選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論語》中的其他

語句。

(2023?甘肅慶陽?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號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fflo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建安二十二年,厲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殖①,或覆族而喪。或

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蕾②之子,荊室蓬戶⑧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暮④之門,

若是者鰥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

(節(jié)選自《太平御覽?疾病部?卷五》)

【注釋】①殖(yi):死。②被褐茹蕾(hud):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糧飯。被,通“披”;褐,粗

布做的衣服;茹,吃;蕾,豆子。③荊室蓬戶:用荊條做房子,以蓬草編門。形容居所簡陋,家境貧寒。

④重貂累磬(ru):穿貂皮衣服、擁有厚褥。

5.解釋下列加點詞。

(1)不知其目也()

(2)若是者鮮焉()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家家有僵尸之痛/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B.若是者鮮得/且巧置土石(《愚公移山》)

C.吸闔門而殖/而更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D.耐愚民懸符厭之/學畫時習之(《〈論語〉十二章》)

7.翻譯下面的句子。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填空。

從表達方式上看,甲文主要采用,乙文主要采用。甲文提出

“”的中心論點,乙文認為疫情發(fā)生的原因是“”。

(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選自《雖有嘉肴》)

《書》曰:“好問則裕?!薄抖Y》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賽聞”。蓋須切碰相起①明也。見有閉

門讀書,師心自是②,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選自《顏氏家訓I》)

【注釋】①起:啟發(fā),開導。②師心自是:以己意為師,自以為是。③稠人廣坐:公共場合。稠人,

眾人。

9.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旨:

(2)學學半學:

(3)好問則裕裕:

(4)謬誤差失者謬:

10.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1.【甲】文開頭運用的手法,引出教與學的關系;【乙】文開頭采用的手法,引出

了學習“須切磋相起”。

12.【甲】【乙】兩文都談論了學習,請結合內容談談你從兩文中獲得的啟示。

(2023?安徽宿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②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敝林?,

問禮于老聃,訪樂于在弘力歷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

與周之所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注釋】①南宮敬叔:魯國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仁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號也日:

(2)教然后知困困:

(3)今將往矣將;

(4)及去周去

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曰:教學相長也。

(2)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蓑弘。

15.兩文都談到了學習,但側重點各有不同。甲文側重點是“”(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乙文側重點是(用自己的話回答)。甲文主要運用了的

論證方法。

(2023?河南安陽?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

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①,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

秋實也。

(選自《顏氏家訓》)

【注釋】①華(hud):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后能自反也窺谷忘反

B.故曰:教學相長也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困于心,衡于慮

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獨行其道

1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18.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乙】文開篇則

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o

(2)請結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

(2023?北京大興?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

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

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

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

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O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

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

【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①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②,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

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④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

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

日:“泯然⑥眾人矣?!?/p>

(節(jié)選自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注】①異:對……感到詫異。②就:完成。③稍稍:漸漸。④利其然:認為這樣是有利可圖的。⑤

扳(pan):通“攀”,牽,引。⑥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19.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以號人多以書假余由,則生星焉得為大丈夫實軍欲界之仙都

B.陟加冠朗出,得其船朗克,公問其故既出軍門

C.9冬烈風子子孫孫無考匱欲等其林所識容乏者得我

D.若余之手錄往送之門心樂之宮中之事

20.翻譯畫線語句,并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翻譯:所以我雖然愚笨,最終還是有所收獲。

理解:宋濂的資質不好,但通過勤奮苦讀、遠道求師、虛心請教,最后學有所成。

B.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翻譯:大概心中有值得快樂的事,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理解:宋濂講述求學時的物質條件非常差,是在強調自己以讀書為樂,不求奢華。

C.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譯: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理解:這句話指出了學和教是相互依存的,也是能“自反”和“自強”的前提條件。

D.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翻譯: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理解:仲永父親注重教導孩子,所以仲永五歲便能指物作詩,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21.【甲】【乙】【丙】三段文字全都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炯住课乃五ガF身說法,將自己過去勤且艱

的求學經歷和太學生現在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形成(手法),突出了在學習上要,才能業(yè)精德

成?!疽摇课挠昧祟惐鹊氖址?,指出“學”是體驗“至道”的最好途徑,并指出“”的觀點?!颈?/p>

文通過王安石講述方仲永天資聰慧,異于常人,可后來沒有認真學習,最終泯然眾人的事,讓我們認識到

成才的關鍵。

(2023?江西南昌?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目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君子日:學不可以弓。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①,敕②以為輪,

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敕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

知明而行無過矣。

【注】①中(zhing)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②糅:通“燥”,用火烤使木條彎曲。③暴:通

“曝”,曬干。④參:通“叁”,多次。

2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旨()⑵已()(3)?。ǎ?/p>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兌命》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4.【甲】【乙】兩文的論點是什么?請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乙】文給你的啟示。

(2023?內蒙古呼和浩特?模擬預測)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茍堪勵志勤讀,自能循序漸進。惟單讀時文巴無裨實益,宜加以看書功夫。凡經史子集,皆宜涉獵,

但須看全一種,再易他種,切不可東抓西拉,任意翻閱,徒耗光陰,毫無一得。閱書時見有切②于實用之句,

宜隨手摘錄。若能分門別類,積成巨冊,則作文時可作材料,利益無窮也。

(節(jié)選自《鄭板橋家書?濰縣署中喻麟兒》)

【注釋】①時文:時下流行的文體,多指科舉應試之文。②切:切合。

2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不知其號也()

(2)竽學半()

(3)有堪勵志勤讀()

(4)皆宜涉攀()

2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閱書時見有切于實用之句,宜隨手摘錄。

27.【甲】文節(jié)選自家經典論著《禮記?學記》,《學記》是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

的文獻,選文中提出了“”的觀點。

28.【甲】【乙】文中談到了哪些學習方法?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023?山東東營?統(tǒng)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

一一《禮記?學記》

(乙)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

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

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土大夫之族,日師日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日:“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熰嵶?、美弘、師襄、老聃。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尤眨喝诵校瑒t必有

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師說》

2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弗食,不知其號也。

②然后能自反也。

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④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30.甲乙兩文分別講了怎樣的道理?

31.簡要說明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及其作用。

32.(2022?遼寧丹東?統(tǒng)考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fflo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

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

【注釋】①長(zhang):生長,引申為發(fā)揚。

(1)選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A.強食,不知其旨也衣食所安,弟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

B.雖有至道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C.人書學也屬予作文以記本(《岳陽樓記》)

D.然后能救其失也烽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

(2)請將選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

A.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B.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C.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D.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4)根據選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文論述的觀點是什么?(用原文語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

33.(2022?遼寧沈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選文,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孔子謂南宮敬叔?日:“吾聞老聃②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呷也,今將往矣?!敝林軉柖Y于老

聃訪樂于寶弘⑧,歷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然日:“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

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自周原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注釋】①南宮敬叔:魯國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在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孔子渭南宮敬叔日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則吾師也齊呻伐我(《曹劌論戰(zhàn)》)

C.于是喟鏤日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D.自周反魯始一旦焉(《愚公移山》)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我弘

(4)請依據選文,回答問題。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學習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學習方法,但各有側重。分析兩文談到的學習方法側重點有何不同。(請

用自己的話回答)

34.(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段古文,完成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薄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

謂乎!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

[乙]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夫聽黃鐘之聲,然后知擊缶之細;視袞

龍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

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身不茍動,必

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

——節(jié)選自徐干《治學》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不知其目也(味道)B.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久而愈是(值得)D.然后知跋褐之陋(被子)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基此之謂乎以基難而懈之

B.視袞龍書文不如速行考必至也

C.故學者如登山常且售至土石

D.倚立畫思遠執(zhí)策畫臨之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②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

(4)甲乙兩段選文都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你從甲乙兩文中分別得到了什么啟示?請簡要論述。

35.(2022?廣東廣州?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其當也陳康肅公善射

B.然后能自反也窺谷忘反

C.女有歸一屠晚歸

D.星謂大同翠非木柿

(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代漢語。

⑶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互相促進。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

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專題25雖有佳肴

(2022?山西?統(tǒng)考中考真題)在班級舉辦的“善學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

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選自《論語》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學記》

1.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好語似珠B.好學不倦

2.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翻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譯:,o

3.悟其理?豐富思想:《禮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闭堈旅嬖娭懈嬖V了我

們“至道”的詩句,并將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批注在相應位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句:______________;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批注:______________O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取其精?學以致用:《論語》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選擇其中一句作座右銘,你會選擇哪句?

為什么?

溫馨提示:①座右銘泛指激勵、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選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論語》中的其他

語句。

【答案】1.B2.不也很快樂嗎?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有不懂的地方。3.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批注: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天地萬

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要用樂觀的精神看待社會人生。4.示例一:座右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

學則殆。理由:我以此句為座右銘是為了警醒自己學習時要邊讀書邊思考。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

會迷惑,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只有將“學”和“思”結合起來,才能學得扎實深刻。示例二:

座右銘: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理由: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

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我以此句為座右銘是為了激勵自己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考驗,都要堅守氣節(jié),

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

【解析】1.考查字音字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為: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昂谩弊x作hdo,意為:愛好。

A.意為: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昂谩弊x作hdo,意為:美好;

B.意為:愛好學習,不知疲倦?!昂谩弊x作hdo,意為:愛好;

故選Bo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1)亦,也;樂,快樂;乎,嗎;(2)是故,因此;困,困惑。

3.考查詩句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了哲理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

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鴕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因為這

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天地之間萬

物新陳代謝乃是常理,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4.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如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鳛樽毅?。這句話的意思是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

師。這句話體現出一種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它會激勵著我隨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向身邊的人學習,

取長補短,得到進步與提升。

【參考譯文】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

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不學習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

見。”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

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p>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中了?!?/p>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

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恢懒俗约翰欢牡胤?,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渡袝?說

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边@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023?甘肅慶陽?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號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Bo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建安二十二年,厲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蜿H門而殖巴或覆族而喪。或

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蕾②之子,荊室蓬戶⑧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薜?之門,

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

(節(jié)選自《太平御覽?疾病部?卷五》)

【注釋】①殖(yi):死。②被褐茹蕾(hud):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糧飯。被,通“披”;褐,粗

布做的衣服;茹,吃;蕾,豆子。③荊室蓬戶:用荊條做房子,以蓬草編門。形容居所簡陋,家境貧寒。

④重貂累芽(ru):穿貂皮衣服、擁有厚褥。

5.解釋下列加點詞。

(1)不知其號也()

(2)若是者等焉()

6.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家家有僵尸之痛/醉翁本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B.若是者鮮星/且常置土石(《愚公移山》)

C.事闔門而殖/而吸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D.畫愚民懸符厭之/學畫時習之(《〈論語〉十二章》)

7.翻譯下面的句子。

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填空。

從表達方式上看,甲文主要采用,乙文主要采用0甲文提出

“”的中心論點,乙文認為疫情發(fā)生的原因是""。

【答案】5.味美很少6.A7.因此學習后就知道不足,教學以后就知道困惑。8.議

論記敘教學相長也陰陽失位,寒暑錯時

【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

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句意:像這樣染病的情況卻很少啊。鮮,很少。

6.此題考查一詞多義。

A.結構助詞,的/結構助詞,的;

B.語氣助詞,可譯為“啊”/疑問代詞,哪里;

C.代詞,有的家庭/副詞,有時;

D.連詞,表轉折,可譯為“可是”/連詞,表順承,不譯;

故選Ao

7.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譯

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出

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

“是故(因此)”“學(學習)”“困(困惑)”是此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正確。

8.此題考查學生對表達方式和文章內容的掌握。

甲文運用類比手法,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引出“教學相長”的觀點,并引用《兌命》

中的話作為佐證,由此可知,主要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中“建安二十二年,厲氣流行,家家有僵

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蜿H門而殖,或覆族而喪?;蛞詾橐哒吖砩袼?。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蕾之子,

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葬之門,若是者鮮焉”運用的是記敘的表達方式,“此乃陰

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主要的表達方式為記

敘。

甲文中“教學相長也”意思是“教與學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這就是作者的觀點,也就是文中

的中心論點;“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的意思是“這是因為陰陽失衡,寒暑錯位,所以會

產生瘟疫”,即疫情發(fā)生的原因是“陰陽失位,寒暑錯時”。

【參考譯文】

乙:建安二十二年,強烈的傳染病不斷蔓延,幾乎家家戶戶都經歷著喪失親人的悲痛,家家哀傷的號

泣聲不時傳來。有的家庭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認為疫氣是鬼神帶來的。而遭遇這次災難的

人,都是粗衣惡食、荊舍蓬門的貧苦百姓啊。想想那些華堂玉食,穿貂皮衣服、擁有厚褥的富貴人家,像

這樣染病的情況卻很少啊。這是因為陰陽失衡,寒暑錯位,所以會產生瘟疫。可是無知的人卻用懸符的方

法來驅穢,也是很可笑的事情??!

(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既#╅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眨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選自《雖有嘉肴》)

《書》日:“好問則裕?!薄抖Y》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賽聞”。蓋須切碰相起①明也。見有閉

門讀書,師心自是②,稠人廣坐③,謬誤差失者多矣。

(選自《顏氏家訓》)

【注釋】①起:啟發(fā),開導。②師心自是:以己意為師,自以為是。③稠人廣坐:公共場合。稠人,

眾人。

9.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號也旨:

(2)學學半學:

(3)好問則修裕:

(4)謬誤差失者謬:

10.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11.【甲】文開頭運用的手法,引出教與學的關系;【乙】文開頭采用的手法,引出

了學習“須切磋相起”。

12.【甲】【乙】兩文都談論了學習,請結合內容談談你從兩文中獲得的啟示。

【答案】9.(1)旨:味美。(2)學:同“教”,教導。(3)裕:充足。(4)謬:錯誤。10.(1)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2)《禮記》上說:“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共同商討,就

會見識淺陋,聽聞很少?!?1.類比引用12.要主動學習;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學習

要善于提問,這樣才能充實自己的知識;學習需要與朋友共同切磋,彼此啟發(fā)。(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

可)

【解析】9.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為:教人是學的一半。學:同“教”,教導。

(3)句意為:喜歡提問則知識充足。裕:充足。

(4)句意為: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錯誤言論的人。謬:錯誤。

10.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

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重點詞語:

(1)雖,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

(2)獨,獨自;無友,沒有朋友(共同商討);孤陋,見識淺陋;寡聞,聽聞很少。

11.考查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的理解。

第一空,根據甲文中“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的內容可知,本

文從“佳肴”寫起,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佳肴”、“至道”作類比,

教與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

第二空,結合乙文中“《書》日:'好問則裕。'《禮》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賽聞'”的內

容可知,乙文開頭引用了《書經》《禮記》的內容,引出了學習“須切磋相起”的觀點,由此可知,乙文采

用了引用的手法。

12.考查內容理解和感悟啟示。

根據甲文中“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可

得:要主動學習;

根據甲文中“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

教學相長也(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

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

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可得:教和學是互相促進;

結合乙文中“好問則裕(喜歡提問則知識充足)”可得:學習要善于提問,這樣才能充實自己的知識;

結合乙文中“‘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賽聞'。蓋須切碰相起明也(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共同商討,

就會孤陋寡聞??磥?,學習需要相互共同切磋,彼此啟發(fā),這是很明白的了)”可得:讀書求學問,必須

互相切磋研討,才能徹底的明通道理。

【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就不知道

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

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

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秲睹飞险f:“教人是學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書經》上說:“喜歡提問則知識充足。”《禮記》上說:“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共同商討,就

會孤陋寡聞?!笨磥?,學習需要相互共同切磋,彼此啟發(fā),這是很明白的了。我就見過不少閉門讀書,自

以為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出錯誤言論的人。

(2023?安徽宿州?統(tǒng)考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啡铡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孔子謂南宮敬叔?日:“吾聞老聃②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敝林?,

問禮于老聃,訪樂于在弘?,歷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然日:“吾乃今知周公之圣,

與周之所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注釋】①南宮敬叔:魯國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在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旨

(2)教然后知困困

(3)今凈往矣將:

(4)及去周去:

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日:教學相長也。

(2)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茂弘。

15.兩文都談到了學習,但側重點各有不同。甲文側重點是“”(請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乙文側重點是(用自己的話回答)。甲文主要運用了的

論證方法。

【答案】13.味美困惑要,打算離開14.(1)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2)到了周國,孔子向老子詢問禮,向在弘詢問樂。15.教學相長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類

比(或比喻)

【解析】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句意:現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將:要,打算;

(4)句意:等到離開周國時。去:離開。

1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故:所以;教學相長:教與學是相互推動,相互促進的;

(2)至:至I;問:詢問;訪:詢問。

1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根據甲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