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3A/wKhkGWcIV8WASLKQAAdXrIqrSJk278.jpg)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3A/wKhkGWcIV8WASLKQAAdXrIqrSJk2782.jpg)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3A/wKhkGWcIV8WASLKQAAdXrIqrSJk2783.jpg)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3A/wKhkGWcIV8WASLKQAAdXrIqrSJk2784.jpg)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古詩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3A/wKhkGWcIV8WASLKQAAdXrIqrSJk278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宿建德江一一【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日落時新愁又涌上了心頭。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近處
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
I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zhuǎn)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xiàn)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
I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p>
I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
I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土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
I如之何勿思?”(《詩經(jīng)?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shù)较﹃栁飨隆㈦u進籠舍、牛羊歸
I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I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
i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
I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洌逶陆恕?。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lǐng)略得到的。
I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jīng)過一番
I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
I然而止了。
I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盎驶嗜d,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
I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J,
1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
1/10
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
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jīng)
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叭朔A七情,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
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
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xiàn),虛實
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gòu)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nèi)心的憂愁寫
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一【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烏云上涌,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
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卷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溫柔。
第一句寫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中把烏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寫雨: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shù)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用“跳珠”形容雨點,
有聲有色。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
雨點N■急。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云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
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無入水,水
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云呢?統(tǒng)統(tǒng)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
都不曾發(fā)生似的。
2/10
過故人莊一一【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
隱橫斜。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nóng)務(wù)。等到九九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
賞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nóng)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
I寫出作者對這槿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
I然流暢。語言撰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凈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
I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穰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
I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
I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i浪淘沙?其------【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i譯文:
彎彎曲曲的黃河,挾帶著泥沙,浪濤洶涌,奔騰萬里,從遙遠的天邊滾滾而來。如今好像要直
飛上高空的銀河,請帶上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3/10
這首詩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
I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yōu)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
I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
I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I“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
I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shù)的砂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的沖洗和
I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
I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I“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卓牛織女家。”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
I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椗遥憩F(xiàn)了詩人的豪邁
I氣概。
I這首詩通俗易懂,常見諸兒童讀物。劉禹錫寫詩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織女是天上的星宿名
I稱,和高高在上、距己遙遠的朝中之位相似。劉禹錫本在高處任職,由于讒言遭到貶謫下放的不公
I待遇,但詩人為蒼生造福的社會理想永不改變。劉禹錫渴望回到能夠發(fā)揮自己才能的職位,有一番
I作為,縱然是惡浪頻襲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見,詩人百折不撓、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多么讓人
|欣羨!這首詩用夸張等寫作手法抒發(fā)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氣勢大起大落,給人一種磅礴壯闊的
|雄渾之美,一不留神就會落后于詩人的思路。
七律?長征一一【近現(xiàn)代】毛澤東
I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I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五嶺山脈綿延不絕,可
|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高大雄偉,在紅軍眼里也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擊著高聳的山崖,濺起陣陣霧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樣。大渡河險橋
4/10
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翻越
過去以后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首聯(lián)開門見山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
I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shù)基調(diào)。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jié)穴。長
I征詩意圖“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閑”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
I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nèi)外蘊涵。這一聯(lián)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卓動著全
I篇,也籠罩著全詩。“只等閑”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于股掌的統(tǒng)帥
I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
I調(diào),表現(xiàn)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yīng)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領(lǐng),以下
I三聯(lián)則緊扣首聯(lián)展開。
I從首聯(lián)開始,全詩就展開了兩條思維線,構(gòu)造了兩個時空域,一個是客觀的、現(xiàn)實的:“遠征難”,
I有“萬水千山”之多之險;一個是主觀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閑”。這樣就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反
I襯,熔鑄了全詩浩大的物理空間和壯闊的心理空間,奠定了全詩雄渾博大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頸聯(lián)四句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對困難的戰(zhàn)勝,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
I來。詩人按照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它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
I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與其他詩詞相比,以地名入詩的作法在該篇更為集中,所顯
I示的空間距離也更大。尤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舉的四句詞,要強調(diào)的是紅軍行軍速度迅猛,氣勢
I不可阻擋,紅軍在畫面中具有強烈的動感;而在該詞中詩人則是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個中心
I思想展開,強調(diào)紅軍對困難的蔑視,是紅軍指戰(zhàn)員內(nèi)心世界的呈現(xiàn),所以描寫紅軍是隱態(tài)的,借山
I水來反襯紅軍的壯舉?!膀v”、“走”兩個動詞使山化靜為動,是紅軍精神的外顯。一般說來,以地名
I入詩很難,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現(xiàn)敗筆。但毛澤東卻運用得很成功,這不僅是他具備挫萬物于筆端的
I詩才,更具備吐磅礴于寸心的詩情。
I“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聯(lián)是寫山,卻將其戲稱為“泥丸”這也是寫紅軍萬里
I遠征,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也是毛主席常用的豪氣擬物的手法。前兩句是全詩的總綱,由三、四
I句開始是分述,也是對前兩句的具體描寫。五嶺、烏蒙本是客觀的存在物,但當它進入詩人的視野,
I也就成了審美的對象。所以它不再是單純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對象。五嶺山脈彎彎曲曲,高高
i矮矮,綿延千里,逶迤”、“磅礴”極言山之高大綿亙,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騰躍著的細小的波浪。
|高大的烏蒙山脈也不過是往后滾動的小泥球。這是多么新穎的比喻!把起伏綿延的五嶺山脈這樣的
5/10
龐然大物也為翻騰著的細小的波浪,把那樣高大的烏蒙山脈比作在腳下滾動的小泥球。想象奇特,
夸張已極。通過兩組極大于極小的對立關(guān)系,詩人充分地表現(xiàn)了紅軍的頑強豪邁、不怕艱難險阻的
英雄氣概。從藝術(shù)手法上說,這是夸張和對比。寫山是明線,寫紅軍是暗線,動靜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
反襯對比,十分巧妙。
“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聯(lián)是寫水,也是寫紅軍對水的征服。紅軍渡過金沙江
和大渡河在長征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沙江寬闊而湍急,蔣介石夢想利用這一天險圍殲紅軍于川、
滇、黔邊境。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如果說巧渡金沙江是紅軍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最富有智慧、最成功
的一次戰(zhàn)斗,那么強渡大渡河則是紅軍表現(xiàn)最勇敢、最頑強的一次戰(zhàn)斗。大渡河的險惡也不亞于金
沙江,且有敵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敵人還拆掉河上瀘定橋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鐵索。但是英勇
的紅軍硬是冒著國軍的槍林彈雨闖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企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
所以這兩句所寫的戰(zhàn)斗都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五嶺”“烏蒙”兩句通過紅軍的主觀感受直接表現(xiàn)了
紅軍的英雄氣概,這兩句則是通過寫景來記事,通過記事來表現(xiàn)紅軍的英雄事跡。金沙江
頸聯(lián)中的“暖”和“寒”這一對反義詞,是詩人精心設(shè)計的兩個感情穴位。“暖”字溫馨喜悅,
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兩個形容詞是精神的巨
變,又是感情的裂變,含不盡之意于其中,顯無窮之趣于其外,搖曳多姿,起伏跌宕,張馳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是對首聯(lián)的回應(yīng)。開端言“不怕”,結(jié)尾壓“更喜”,強
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的感情收束。紅軍過五嶺、越烏蒙、渡金
沙、搶大渡,從敵人的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紅軍又翻岷山,進陜北,勝利大會師
已為時不遠,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的目的已基本實現(xiàn),與前面的種種喜悅相比,它自然更勝一籌。“盡開顏”
寫三軍的歡笑,這是最后勝利即將到來的歡笑,以此作結(jié),遂使全詩的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進一步
的兀現(xiàn)。
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zhàn)斗歷程,熱情洋溢地贊揚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
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江南春一一【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6/10
遼闊的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樹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南朝遺留下的
許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籠罩在這蒙朧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
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痹娨婚_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
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
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
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
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
這是出于文學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
中?!睆那皟删淇矗L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
只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
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
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
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
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
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p>
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娬{(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
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xiàn)一種深邃幽美的意
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絕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
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
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7/10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
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tǒng)治
者治國乏術(shù)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tǒng)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
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
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
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yīng)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不應(yīng)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
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
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像“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
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春日一一【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風和日麗之時在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
吹地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
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
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
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
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
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
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
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8/10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
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
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
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
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書湖陰先生壁一一【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闊送青來。
譯文:
茅舍庭院由于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庭院
外一條小河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
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
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
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lǐng)略到無窮的樂趣。
前兩句是庭院之景,干凈無苔是由于主人的“長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合同補充協(xié)議書
- 房地產(chǎn)行業(yè)員工勞動合同
- 2025年包頭駕校考試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
- 2025年黃石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下載什么軟件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課時作業(yè)2鳥啼含解析蘇教版必修2
- 大學團支部年終工作總結(jié)
- 珠寶營業(yè)員工作計劃
- 聘用人員勞務(wù)合同范本
- 昆明理工大學《攝影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車輛抵押擔保借款合同范本
- 自卸車司機實操培訓考核表
- 教師個人基本信息登記表
- 2022年江蘇對口單招市場營銷試卷剖析
- 法律職業(yè)倫理(第二版)完整版教學課件全書電子講義(最新)
- ESD測試作業(yè)指導書-防靜電手環(huán)
- 高一(4)班分科后第一次班會課件ppt課件(PPT 29頁)
- 春季開學安全第一課PPT、中小學開學第一課教育培訓主題班會PPT模板
- JJG30-2012通用卡尺檢定規(guī)程
- 部編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
- APR版制作流程
- 《C++程序設(shè)計》完整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