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課標要求:運用示意圖,說明地球圈層結構。學習目標:1.了解地震波的傳播特征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應用2.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方法及圈層特點3.了解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及意義
在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長篇科幻小說《地心游記》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可以穿越地心。但就目前科技水平來說,人類還無法實現“地心漫游”。人類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認識地球的內部結構呢?地球的內部結構究竟是怎樣的呢?溫泉、熱泉遙感技術地震波鉆探技術其它等火山噴發(fā)的物質目前,最深的鉆井是12千米左右能將地下幾百千米的巖漿泛到上層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一、地球的內部圈層地震波當地震發(fā)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就叫地震波??v波(P波)橫波(S波)質點運動質點運動波向波向縱波(P波)primary橫波(S波)secondary傳播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速度:較慢速度:較快傳播介質:固體縱波、橫波的特點差異橫波縱波橫波到達地面,人們感覺左右搖晃??v波到達地面,人們感覺上下顛簸;地下地面地下地面1、當某處發(fā)生地震時,陸地上的行人與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覺是否一樣,為什么?處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顛簸,然后左右晃動,因為陸地上縱波、橫波都能通過,且縱波傳播速度比橫波快;處于行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顛簸,因為橫波只在固體中傳播。一、地球的內部圈層1.地震波2、為什么說地震時有個黃金逃生時間?1.地震波內核外核地幔橫波縱波03691215速度/km?S-1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6371面地地心1729005150地殼2.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
地殼:固態(tài)地幔:固態(tài)外核: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內核:固態(tài)橫波縱波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深度/km637133290051503.地球內部圈層的物質形態(tài)
地殼結構圖(鐵和鎳)(巖漿發(fā)源地)地殼厚度不均;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為39-41km,大洋部分較薄,厚度約5-10km。080900400290051506370內核深度/km外核地核地幔下地幔地殼巖石圈軟流層(熔融態(tài))上地幔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4.巖石圈范圍
地幔地殼上地幔下地幔軟流層巖石圈
煮得半熟的雞蛋由外向內的結構為蛋殼、蛋白和蛋黃,雞蛋的結構呈現的是一種圈層結構。這幾層結構的狀態(tài)分別為:蛋殼——固態(tài);蛋白——固態(tài);蛋黃——液態(tài)。認識圈層結構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殼蛋殼地幔蛋白地核蛋黃地球圈層結構示意雞蛋示意如果把地球比作雞蛋,那么地殼相當于蛋殼,地幔相當于蛋白,地核相當于蛋黃。莫霍面古登堡面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內核地幔地核軟流層巖石圈地殼地殼小試牛刀說出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二、地球的外部圈層地球固體表面以上的各個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圈層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干潔空氣的組成及其按體積所占的百分比氬、臭氧及其他0.97%二氧化碳(CO2)0.03%氮(N2)78%氧(O2)21%低層大氣的物質組成大氣圈環(huán)繞地球的氣體層,其下部的邊界為地球海陸表面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地球上的水中有97%是海洋咸水,3%是淡水。約2/3的淡水儲存在南北極和高山地區(qū)的冰川中。地球上淡水的構成水圈由地球表層水體構成的連續(xù)的不規(guī)則圈層包括地表水(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大氣水和生物水等。生物圈廣義: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構成的特殊圈層
狹義:指生物本身是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結果生物圈中的生物,不僅使自然界中的化學元素進行了遷移,而且改造了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從而使地球面貌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因此,自然地理環(huán)境系統中最活躍的圈層是生物圈。為什么說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系統中最活躍的圈層?地球的圈層結構內部圈層外部圈層地震波的分類及特點不連續(xù)界面地殼、地幔、地核大氣圈及其特點水圈及其特點生物圈及其特點地球是一個具有圈層結構的天體,可以分為地核、地幔、地殼、生物圈、水圈、大氣圈六個圈層。讀“某同學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1~3題。1.與地幔相鄰的地球圈層是()A.地核、地殼
B.大氣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
D.地殼、大氣圈2.關于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正確敘述是()A.地殼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層B.生物圈屬于地球的內部圈層C.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D.巖石圈出厚度相同的巖石組成3.火山噴發(fā)的巖漿()A.來自地殼
B.來自地核
C.上升中經過莫霍面
D.上升中經過古登堡面讀“地球圈層構成示意圖”,據此回答4~5小題。4.上圖中所示的圈層①、②、③分別是()。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B.生物圈、巖石圈、水圈C.巖石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4《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 全國冀教版信息技術四年級上冊新授課 第12課 圖片的瀏覽和編輯 教學設計
- 2025年輸液輸血類產品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3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學案新人教版選修3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課時分層作業(yè)七化學能與熱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Unit 6 presenting ideas 教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標簽標題
- 18 古詩三首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 第3章生態(tài)系統及其穩(wěn)定性單元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生物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
- 第2課 抗美援朝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同步教學教學設計與教學設計(人教部編版)
- 8 上課了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
- 運動康復機構跌倒風險管理措施
- 開學安全第一課主題班會課件
- 殘疾人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自我發(fā)展
- 全套課件-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
- 醫(yī)院感染的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
- 2025版茅臺酒出口業(yè)務代理及銷售合同模板4篇
- DBJ33T 1286-2022 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控制標準
-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 《工業(yè)廢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規(guī)程》(T-SDEPI 030-2022)
- 2025年統編版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三年中考試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
- 2024安全事故案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