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第6單元第22課《禮記》二則_第1頁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第6單元第22課《禮記》二則_第2頁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第6單元第22課《禮記》二則_第3頁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第6單元第22課《禮記》二則_第4頁
八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第6單元第22課《禮記》二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2課《禮記》二則【導學目標】1.了解《禮記》相關(guān)知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熟讀并背誦課文。2.能對照注釋翻譯課文。3.了解類比說理的方法,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菊n時計劃】2課時第一課時完成《雖有嘉肴》,第二課時完成《大道之行也》。第一課時學習《雖有嘉肴》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帖《禮記》譽千秋?;蛟S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guī)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等等。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lǐng)悟為學之道。自主互研生成新知eq\a\vs4\al(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讀準注意,認準字形嘉肴(yáo)自強(qiǎng)兌命(yuè)學學半(xiào)弗學(fú)教學相長(zhǎng)2.文言知識梳理(1)古今異義詞①雖有至道eq\b\lc\{(\a\vs4\al\co1(古:即使,今:雖然))②不知其旨也eq\b\lc\{(\a\vs4\al\co1(古:味美,今:意義))③教然后知困eq\b\lc\{(\a\vs4\al\co1(古:困惑,今:困難))④教學相長也eq\b\lc\{(\a\vs4\al\co1(古:促進,今:增長))(2)一詞多義①學eq\b\lc\{(\a\vs4\al\co1(學學半(xiào)(教導),學學半(xué)(學習)))②其eq\b\lc\{(\a\vs4\al\co1(其此之謂乎(表推測,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3)詞類活用不知其旨也名詞作形容詞,味美。(4)通假字①兌命:“兌”同“說”,指殷商時的賢相傅說。②學學半:“學”同“xiào”,教導。3.《禮記》簡介了解《禮記》,《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jīng)學家戴圣編纂的。eq\a\vs4\al(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聽錄音,范讀課文(多媒體播放)。掃清文字障礙。2.自讀課文,對照詮釋了解文章的意思。3.《雖有嘉肴》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交流點撥】短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合作探究生成能力eq\a\vs4\al(步驟三質(zhì)疑問難深層探究)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交流點撥】從“嘉肴”寫起,是為了用“嘉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2.解讀句子“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1)翻譯此句的大意【交流點撥】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嘗,不知道它的甘甜、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不知道它的好處。(2)仿寫句子“雖有……弗……不知……”【交流點撥】雖有異想,弗聞,不知其妙也;雖有萬卷書,弗讀,不懂其道也。eq\a\vs4\al(步驟四探究主旨把握主題)1.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它是何意?【交流點撥】“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2.讀完課文,你有何體會?【交流點撥】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敖虒W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交流點撥】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當堂演練達成目標eq\a\vs4\al(步驟五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jié)課文如果說學是一支紅燭,那教只是紅燭上的火苗;如果說學是一只春蠶,那教只是春蠶嘴里吐出的一根絲線。學是整個人生的常態(tài),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充實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與別人分享。2.拓展延伸搜集關(guān)于學習的名言,背誦感悟最深的?!窘涣鼽c撥】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②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景鍟O計】雖有,嘉肴)eq\b\lc\{\rc\}(\a\vs4\al\co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不學,不知其善))eq\b\lc\\rc\}(\a\vs4\al\co1(學——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強))教學,相長)課后反思查漏補缺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在于: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在于:第二課時學習《大道之行也》【導學目標】1.以誦讀為主,提高朗讀和背誦能力,力求讀得好,背得好,背得快。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3.了解圣賢先哲關(guān)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gòu)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4.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xiàn)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的社會在小生產(chǎn)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二千年來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世人,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xiàn)而加倍努力吧!自學互研生成新知eq\a\vs4\al(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天下為公(wéi)選賢與能(jǔ)講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貨惡其棄于地也(wù)2.文言知識梳理(1)通假字①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選拔)②矜、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2)古今異義①講信修睦eq\b\lc\{(\a\vs4\al\co1(古:培養(yǎng)。,今:修改。))②女有歸eq\b\lc\{(\a\vs4\al\co1(古:女子出嫁。,今:歸來,歸屬。))(3)一詞多義①為eq\b\lc\{(\a\vs4\al\co1(天下為公(動詞,是),不必為己(介詞,為了)))②親:故人不獨親其親(前一個是動詞,以……為親;后一個是名詞,指父母親)(4)詞類活用選賢與能(動詞作名詞,有才能的人)3.文學常識“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拔褰?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eq\a\vs4\al(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一)朗讀指導注意課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讀提頓:【交流點撥】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②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二)疏通文意1.結(jié)合文下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2.小組討論、質(zhì)疑、解疑。(三)整體感知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交流點撥】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合作探究生成能力eq\a\vs4\al(步驟三理清脈絡質(zhì)疑問難)1.默讀課文,把短文分成三層:【交流點撥】第一層:“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對大同社會的綱領(lǐng)性說明。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謀大同”:是全文的總括。2.朗讀課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交流點撥】“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大道之行”:是指執(zhí)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eq\a\vs4\al(步驟四探究主旨把握主題)1.短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交流點撥】課文第二層有三句話。這三句話可歸納為三個方面:①滿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②滿足發(fā)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貨盡其用,人盡其力。2.“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點?【交流點撥】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jù)“大同”社會的體制構(gòu)想出來的,是藝術(shù)的再現(xiàn)“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當堂演練達成目標eq\a\vs4\al(步驟五總結(jié)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jié)短文同學們,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兩千年來一直被許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2.拓展延伸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中的理想社會?!窘涣鼽c撥】人際關(guān)系上應重禮尚往來,人人講文明,有道德修養(yǎng),注重社會公德,以禮為度,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樣社會才安定,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景鍟O計】大同社會eq\b\l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