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課件2)(共22張)_第1頁
【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課件2)(共22張)_第2頁
【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課件2)(共22張)_第3頁
【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課件2)(共22張)_第4頁
【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課件2)(共22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同學們,每當升旗儀式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總是伴隨著那嘹亮的國歌聲?!读x勇軍進行曲》雖說只有短短的46秒,但是60多年來它卻一直鼓舞著廣大的中華兒女。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處于危亡關頭,著名的音樂家聶耳投身于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能,創(chuàng)作了《義勇軍進行曲》,這首歌極大地激發(fā)了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意志。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將其定為國歌。那么,與聶耳同時代的文學家、藝術家還有哪些?他們在近代中國為了國家的獨立富強曾作過哪些努力?我們應如何理解他們的作品的內涵?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具體內容。第26課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目標導學一:教育、新聞出版業(yè)的發(fā)展閱讀教材,說一說中國近代新辦的新式學堂有哪些?有何作用?時期新式學校洋務運動時期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甲午戰(zhàn)爭之后北洋西學堂百日維新期間京師大學堂新式學堂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了一些近代人才,為中國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請同學們說一說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時間?廢除科舉制度的時間和影響?公元605年,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建立。1905年正式停止科舉考試??婆e制的廢除以及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各級學堂章程的頒布,使得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fā)展起來。報刊是社會信息的重要載體,是一個國家、政府信息的發(fā)布平臺,是歷史發(fā)展的晴雨表。中國近代的報刊是在西方文化傳入中國過程中出現(xiàn)的。1872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洞蠊珗蟆贰缎侣剤蟆贰督夥湃請蟆肥敲駠鴷r期著名的報紙。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chuàng)辦的《新青年》、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渡陥蟆?/p>

1872年誕生的《申報》,是中國歷史最長,在當時影響最大的報紙。該報內容豐富,刊載有新聞、評論,還有商品和服務類的廣告等等。從報紙中,人們可以得到社會生活、國內和國際的許多信息。這些形式報刊有何重要作用?這些新式報刊成為人們了解中國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時也成為人們針砭時政的喉舌,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近代興起了哪些出版企業(yè)?有何作用?主要有商務印書館;還有中華書局、開明書店、生活書店以及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qū)創(chuàng)辦的新華書店。中國近代興起的出版企業(yè)起到了傳播西方先進思想和科學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在知識文化的普及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標導學二:文學藝術的成就列表說明20世紀以后,中國的文學藝術成就。作者作品魯迅《狂人日記》《阿Q正傳》郭沫若《女神》茅盾《子夜》曹禺《雷雨》巴金《家》老舍《駱駝祥子》徐悲鴻《愚公移山》聶耳《義勇軍進行曲》洗星?!饵S河大合唱》請說出魯迅《阿Q正傳》的特征?《阿Q正傳》,深刻解剖了整個民族的精神弱點,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愚公移山群奔聶耳洗星海聶耳和冼星海的藝術成就有哪些?聶耳創(chuàng)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yè)歌》等,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洗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读x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原為影片《風云兒女》主題歌。作于1935年4月。樂曲富于動力,象征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曾長時間激勵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國時被定為國歌。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時期,為什么把它作為今天的國歌?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國作曲家。畢業(yè)于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和法國巴黎音樂學院。1935年毅然回國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赴蘇聯(lián)為在延安拍攝的影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作品有《黃河大合唱》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敵人后方去》等約500首,交響曲《民族解放》等兩部及管弦樂《中國狂想曲》等。他繼聶耳之后,以更廣泛的題材、體裁,更豐富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中國人民的解放斗爭,對全國軍民的抗日戰(zhàn)爭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你知道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分別是什么嗎?1905拍攝的《定軍山》和1931年《歌女紅牡丹》《定軍山》劇照我國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由京劇大師譚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劇片《定軍山》。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1931年的《歌女紅牡丹》。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的電影,1934年的《漁光曲》。趙丹、周璇等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鏡頭。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教育、新聞出版業(yè)的發(fā)展1905年:廢除科舉制文學藝術成就教育的發(fā)展:百日維新:京師大學堂文學成就:《狂人日記》等藝術成就:《愚公移山》等洋務運動:同文館等新聞出版業(yè)的發(fā)展報紙:《申報》等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等電影:《定軍山》等第27課活動課:考查近代歷史遺跡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為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zhàn)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zhàn)爭(日本稱日清戰(zhàn)爭,西方國家稱第一次中日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zhàn)的爆發(fā)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zhàn)爭以中國戰(zhàn)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甲午戰(zhàn)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得以躋身列強。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40年英國侵略者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五千年文明古國從此慘遭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蹂躪,四萬萬中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嚴,為了中華的崛起,中國人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譜寫了一曲曲悲壯激越的近代史詩。請你作為一名記者,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將你見到的這幅交織著腥風血雨,凝聚著親仇愛恨的歷史畫卷告訴世人。威海劉公島,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和縮影。100多年前,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軍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還曾蒙受英租殖民統(tǒng)治的恥辱。島上建有北洋海軍提督署,丁汝昌寓所、水師學堂、水師養(yǎng)病院、鐵碼頭、電報局、電燈臺、船塢、炮臺等一系列海軍軍事與基地保障設施,成為亞洲一流的軍港,北洋海軍實力居亞洲之冠,世界排名第四。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海軍將士浴血抗敵、為國捐軀,譜寫出悲壯的愛國主義篇章。之后,劉公島又淪為英租殖民地。為此,1988年,國務院公布"劉公島甲午戰(zhàn)爭紀念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威海劉公島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是以北洋海軍與甲午戰(zhàn)爭為主題內容的紀念遺址性博物館,館址所在的北洋海軍提督署,是目前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高級軍事衙門。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開館于1985年3月21日,屬紀念遺址性博物館,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zhàn)爭為主題,以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特色鮮明的陳列挺秀于中國博物館之林。其轄屬保護管理的“劉公島甲午戰(zhàn)爭紀念地”,包括北洋海軍提督署、龍王廟、丁汝昌寓所、水師學堂、鐵碼頭、黃島炮臺、旗頂山炮臺、東泓炮臺日島炮臺等共28處紀念遺址,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開放參觀的有北洋海軍提督署、龍王廟、丁汝昌紀念館、黃島炮臺與兵器館、旗頂山炮臺、東泓炮臺等。館內藏歷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軍與甲午戰(zhàn)爭文物資料200多件,打撈艦船文物標本300多件,其中濟遠艦雙主炮,為當今海內外所僅有,堪稱“鎮(zhèn)館之寶”。中國甲午戰(zhàn)爭博物館該館利用原北洋海軍提督署等清代建筑為陳列展示場所,將傳統(tǒng)陳列形式與現(xiàn)代科技手段結合在一起,通過文物、圖片、蠟像、沙盤、模型、影視等形式,生動再現(xiàn)了當年北洋水師及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原貌,使人身臨其境,為觀眾營造了一個真實、直觀的歷史場景與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增強了陳列展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陳列展示主要包括北洋海軍陳列、禮儀廳復原陳列、威海衛(wèi)之戰(zhàn)陳列、北洋海軍將領會議蠟像廳、丁汝昌殉難處、濟遠艦打撈文物展、復制克虜伯大炮、丁汝昌生平事跡展、北洋海軍將士事跡展、北洋海軍將士名錄墻、甲午戰(zhàn)爭史研究成果展等等。北洋海軍提督署北洋海軍提督署是威海重要的古跡之一。清光緒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師,并設督署于島上,習稱北洋水師提督衙門,是北洋海軍的指揮機關。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圍以長垣,占地1萬平方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筑群。沿中軸線有三進院落,分前、中、后三廳。前為議事廳,中是宴會廳,祭把廳在后面。東西跨院問有長廊貫通。大門前左右角樓為鳴金、奏樂和了望處,東西兩側是轅門。整個建筑飛檐畫棟,雄偉壯觀。提督衙門外西南200米處是水師提督丁汝昌的寓所。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戰(zhàn)中,北洋水師與日寇激戰(zhàn)于黃海。提督丁汝昌和艦長鄧世昌英勇奮戰(zhàn),最后壯烈殉國。龍王廟龍王廟廟門邊有一株雄銀杏樹,高兩丈,干粗,兩人合抱有余。廟院內有一株雌銀杏樹,有一抱粗,每年都結出許多銀杏。雄銀杏樹下有十塊青石碑,其中有修廟捐款捐物的功德碑。在龍王廟東墻山頭外還有一座小廟,高五尺。里面有一方小石神,門邊石上刻有對聯(lián),上聯(lián)被破壞,下聯(lián)為“未有此山光有我”,橫批“洪武元年”,由此推測該廟為明朝洪武元年的建筑。龍王廟南面約50米,有一處戲樓。戲樓朝北,下面是戲臺,四邊各有一抱粗的石柱,撐起四面歇山瓦頂,很是氣派。相傳,龍王廟處的戲樓,與界石鎮(zhèn)楚峴村的戲樓、威海西門里戲樓是按照同一圖紙建造。當時,蒿村有一個木匠叫初二。在修建龍王廟戲樓時,初二專程到威海西門里戲樓看了五天,把戲樓所有的木石結構全部記錄下來,后來就建成了龍王廟戲樓。丁汝昌紀念館是在丁汝昌寓所的基礎上辟建而成的。館名由張愛萍將軍題寫。丁汝昌寓所是海軍提督丁汝昌的官宅。按照《北洋海軍章程》,除提督外,其他軍官終年住船岸上不建衙,不設公館。寓所建于1888年,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包括前花園、寓所和后花園三部分。在館前花園處,矗立著一尊高385米的丁汝昌銅像。丁汝昌面朝大海,手捧兵書,深謀遠慮。陸軍出身的丁汝昌雖有身經百戰(zhàn)的經歷,但要想駕馭這支現(xiàn)代化的海軍艦隊,必須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深厚的軍事素養(yǎng)。所以,即使是閑暇時間,他也常常手不釋卷。丁汝昌虛心好學,堅毅頑強的精神,深得部下的尊重和信任。他憑借著自己的治軍才能和實戰(zhàn)經驗,很快成為北洋海軍不可替代的人物。丁汝昌紀念館北洋海軍將士紀念館:北洋海軍將士紀念館中有長達18.88米、寓意北洋海軍1888年成軍的北洋海軍將士名錄墻,銘刻著近600位北洋海軍將士的姓名、職銜。劉公島水師學堂是清末四所近代海軍學堂中惟一一座規(guī)模完整、有跡可尋的學堂。北洋海軍將士紀念館為保護作為北洋海軍修理、保養(yǎng)基地的旅順,在建設塢澳的同時,旅順基地沿海一側依山地勢,共筑造9座1:1比例復原的克虜伯大炮。炮臺威海水師學堂位于劉公島西端,是清政府繼福州船政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廣東水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