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課時教案 第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_第1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課時教案 第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_第2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課時教案 第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_第3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課時教案 第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_第4頁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課時教案 第3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第1課時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8頁例1、第19頁例2及“做一做”,第21頁練習五第廣3

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及長、寬、

高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并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空間觀念。

3.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的良好

心態(tài),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及長、寬、高的含義。

【教學難點】

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立體圖形的初步印象。

【教學準備】

PPT課件、學生剪好教材第123頁附頁中長方體的剪開圖、膠水,準

備牙膏盒、香皂盒等長方體實物,各小組自備橡皮泥、細木棒等。

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來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利用

PPT課件幫助學生回憶。)

這些平面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

2.(PPT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你認識

這些圖形嗎?它們都是由什么圖形圍成的呢?(學生交流

匯報)

3.小結(jié):像這樣由面圍成的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

們把它們叫做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盒(PPT

課件展示)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

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立體圖形一一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名稱。

PPT課件出示長方體各部分名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

長方體,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找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

點。(學生活動、匯報)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⑴以小組為單位,來研究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有些什

么特征。(學生小組活動,填寫教材第18頁例1的表格。)

⑵組織交流匯報,訂正表格。

引導學生說出:

①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

對的面是正方形。

②長方體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③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分成3組,

每組有4條。

④長方體有8個頂點。

教師總結(jié):長方體就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特

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

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教學例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⑴各小組用準備的橡皮泥做頂點,用小棒做棱,制作一

個長方體,想一想,要將橡皮泥分成幾塊?小棒要選用多

少根?有什么要求?(學生匯報后小組活動)

⑵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

條棱長度相等嗎?你知道它們分別叫什么嗎?引導學生認

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⑶轉(zhuǎn)動學生制作的長方體框架,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的

長、寬、高,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

不是固定不變的,擺放的位置不同,長、寬、高也不同。

(4)根據(jù)這個知識,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呢?引

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同一個頂點出發(fā)的長、寬、高為一組,這樣可

以分為4組。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9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展示交

流。

2.教材第21頁練習五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

3.教材第21頁練習五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展示不同方法,鼓勵簡便方法。

4.教材第21頁練習五第3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交

流,全班匯報。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知道了長方體的特征,

知道了長方體的……)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隨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有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長方體有8個頂點,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從點到線,從平面到立體,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脈絡。用學

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實物引入長方體,充分說明長方體是現(xiàn)實世界中

客觀存在的。學生明確了概念,再進一步觀察、動手,合作學習研究面、棱、

頂點的特征,使學生親身感知長方體這個立體圖形,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調(diào)

動多感官參與學習,尋求多種途徑和方法達到目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不足之處]在課堂上制作長方體框架和用圖樣制作長方體耽誤了

較多時間,導致時間較緊。

[再教設計]平時多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制作長方體框架時要

讓學生都動手參與,不是一人做幾個,“做一做”中的制作和測量環(huán)節(jié)讓

學生同桌之間互助共同完成一個長方體,這樣能節(jié)省一些時間。

第2課時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0頁例3及“做一做”,第21頁練習五第4題及第22頁第9

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

的概念。

2.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PPT課件、正方體實物模型,學生課前用教材第123頁附頁的正方體

表面展開圖剪好制成正方體。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PPT課件出示)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

有()個相對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有()條棱,可

分成()組,()的()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

的()、()、()o

2.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想象當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

變成了什么?(學生猜:正方體)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老師暫時先保密,相信學完本

節(jié)課的內(nèi)容,大家就都清楚了?,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一下正方體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正方體。

⑴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是從哪幾個方面研究長方體的

特征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面、棱、頂點。)

(2)師: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

各有什么特征呢?請你們同桌合作,用探究長方體的方

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學生

活動,PPT課件出示觀察要點。)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⑶組織學生匯報正方體的特征。

面:6個(都是正方形),每個面面積都相等。

棱:12條,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頂點:8個。

(4)師:誰能像我們概括長方體的特征那樣,把正方體的

特征有條理地說一說?(學生獨立回答,全班訂正。)

(5)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20頁例3的填空,填完后全班匯

報。

(6)拿出你課前親手制作的正方體的模型,量一量棱長是

多少。

(學生測量、匯報。)

2.探究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⑴引導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有什

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匯報,并填寫表格。(利用PPT課件出

示)

相同點不同點

頂面棱

面棱面的形狀

點積長

悵61286個面相相

(3)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正方體是不是具有長方體的所有特征?它是不是還具有

長方體所沒有的一些特征,可見正方體是個什么樣的長

方體?(引導學生說出:特殊的長方體)

它特殊在哪里?(學生匯報)

明確:正方體是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4)用一個集合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師板書)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同桌合作完成,全班匯報交流。

2.教材第21頁練習五第4題。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

3.教材第21頁第9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四、知識拓展

教材第22頁“你知道嗎?”,學生獨立閱讀,教師簡單介

紹。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認識了正方體,知道了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長=寬=高

.面6個(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長方體

?棱12條(長度相等)

正方體

點8個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長方體認識的基礎上繼

續(xù)進行教學。學生已具有認識長方體的經(jīng)驗和對長方體特征概括的能力,

因此,本節(jié)課著重讓學生自主探究和歸納整理,教師主要發(fā)揮引導的角色,

為學生培養(yǎng)學習能力、建構(gòu)知識儲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足之處]在讓學生概括總結(jié)正方體的特征時一,有的學生說得沒有

條理,有的需要教師提示,說得不理想。

[再教設計]將正方體的特征設計成填空的形式,用PPT課件呈現(xiàn)出

來,讓學生看著說,效果會更好。

第3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3頁“做一做”,第25頁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

進一步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

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展開圖。

【教學難點】

長方體相對的面在不同展開圖上的分布情況,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做一做”及練習中的展開圖模型。學生每人準備正方體

和長方體紙盒若干、剪刀。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哪些特征?

2.這節(jié)課,我們把長方體和正方體剪開,研究長方體和正

方體的展開圖。(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研究長方體的展開圖。

(1)用PPT課件演示教材第23頁長方體的展開過程和展

開圖,請同學們按照課件演示的方法把長方紙盒剪開,再

把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

用“上、下、左、右、前、后”標明6個面。再觀察長

方體的展開圖,并與同桌交流:①哪些面的面積相等?②

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學

生活動)

⑵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2.研究正方體的展開圖。

⑴讓學生按照教材第23頁的圖將正方體剪開,在展開

圖中找出相對的面。(學生活動)

(2)組織學生匯報,并說一說怎么找出正方體相對的面。

⑶教材中的只是正方體的一種展開方式,引導學生嘗試

用不同的方式展開手中的正方體,看誰的正方體展開圖

與眾不同。(學生活動)

(4)組織學生匯報,展示不同的正方體展開圖。

⑸用PPT課件演示正方體展開后的四類11種情況,引導

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3頁“做一做”。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

說明理由,演示驗證。

2.教材第25頁練習六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教材第25頁練習六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進行選擇,再通過交流讓學生說明

選擇的根據(jù)。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認識了長方體和正

方體的展開圖……)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相對的面中間隔一個面。

互相平行的棱長度相同。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課前準備充分,課堂上學生們在教師的引領下饒有興趣

地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的特征、規(guī)律。在練習

過程中學生思考、交流,互相促進;教師利用課前準備的展開圖直觀演示,

解決了學生存在的疑惑,為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做好鋪墊。

[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只展示了長方體展開圖的一種情況,其他的情況

沒有展示出來,是這節(jié)課的一個缺憾。

[再教設計]在課堂上或布置作業(yè)時引導學生將長方體也像正方體

那樣剪一剪,看看有沒有其他方式的展開圖。

第4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4頁例1、例2及“做一做”,第25頁練習六第3?5題及第

26頁第8題。

【教學目標】

1.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2.經(jīng)歷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會解決有關表面積計

算的實際問題。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概括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

生的空間觀念。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和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

【教學準備】

PPT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展開圖。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學生匯報)

2.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3.PPT課件出示教材第25頁練習六第3題,學生任選一

個圖形完成3個小題,全班匯報,要說出計算的每個面長

和寬或邊長分別是多少。

4.剛才的練習中我們計算了一個長方體上三個面的面

積,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求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

積。你們知道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什么

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24頁表面積的概念,學生齊讀,并用

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⑴教材第24頁例1,學生獨立完成。

⑵組織全班匯報。

①這個長方體包裝箱每個面的長、寬、面積分別是多少?

②你是怎樣計算這個長方體包裝箱的表面積的?(讓有不

同解法的學生說出解法及解題思路。)

③比較他們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聯(lián)系,哪種解法簡

便?

④計算長方體表面積時,最關鍵的是找出什么?(3組面

中每個面的長和寬)

⑶你能總結(jié)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嗎?(學生匯報)

(4)練習:教材第24頁“做一做”。這道題計算時應注意

什么?(學生匯報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探究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DPPT課件出示教材第24頁例2,學生理解題意,求至少

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就是求什么?(學生交流)

⑵學生獨立解答例2,全班匯報。

⑶總結(jié)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4.總結(jié):長方體和正方體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掌握了它們

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三、鞏固應用,強化提高

1.教材第26頁練習六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2.教材第25頁練習六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

報。

3.說一說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應該注意什

么。(學生匯報: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要找準每個面的

長和寬,在解決問題時,要看好應該求幾個面的面積。)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長

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學會了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

體的表面積)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們的表面積。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義寬+長義高+寬X高)X2O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義棱長X6。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掌

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教學的。將此課分解為兩課時,上一課

時主要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進一步感知長方體和正方

體的主要特征,學會找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而這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

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習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

積解決問題。將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兩個課時中,降低了教學的難度。

[不足之處]在例1的教學中,只考慮到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

一個面一個面的面積依次相加;兩個面兩個面的一對對相加;先求出三個

面的面積和再乘2;而把側(cè)面的四個面展開看成一個長方形求面積,再加

上上下兩個面的面積的巧妙方法卻沒有考慮到。對于長方體、正方體表面

積的計算方法,只總結(jié)出了文字公式。

[再教設計]利用長方體的展開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求前、后、左、右四

個面的面積有更簡單的方法,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找出求長方體

表面積的第四種方法。對于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應該總結(jié)出字

母公式,便于學生記憶和書寫。

第5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

隨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7頁內(nèi)容及第28頁“做一做”,教材第32頁練習七第r4

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對體積單位的大小形成

比較明確的表象。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

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

觀念。

【教學難點】

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準備】

PPT課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模型各1個,3根1米長

的木條做成直角架。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激趣導入

1.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烏鴉喝水》,烏鴉是怎么喝到

水的?為什么石子放進去就能喝到水?(石子占據(jù)了水的

空間)

2.把你的書包放進抽屜里,你的抽屜里還能再放下一個

書包嗎?為什么?(書包放進抽屜,占了抽屜的空間。)

3.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板書課

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物體的體積。

(1)(PPT課件出示洗衣機、影碟機、手機的圖片)這三個

物體哪個占的空間大?(學生匯報)

明確: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而且所占的空間有大有

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

⑵誰能說說什么是洗衣機的體積?什么是影碟機的體

積?什么是手機的體積?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學

生回答)

你們是怎么知道的?(看出來的)

⑶練習:教材第32頁練習七第1,2題,學生獨立思考,

全班交流。

2.認識體積單位。

⑴(PPT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兩個長方體圖片),你能比

較出這兩個長方體的大小嗎?(學生觀察、交流,發(fā)現(xiàn)不容

易比較。)

⑵(PPT課件演示將它們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現(xiàn)

在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為什么?(學生匯報)

⑶如果左邊的長方體和右邊的長方體中的小正方體不

一樣大,行不行?為什么?(學生交流)

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體積單

位。

(4)回想一下,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用什么字母來表

示的?面積單位呢?(引導學生說出:常用的長度單位、面

積單位并用字母表示)

(5)明確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

方米,用字母表示分別為cm3,dm3,m\(教師板書)

(6)體積單位是用立方來計量的,閱讀教材第28頁,看看

教材中對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別是怎么

描述的。(學生閱讀、匯報。)

(7)分別展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1立方

米的正方體框架,讓學生體會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1立方米有多大。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8頁“做一做”第1題,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匯報。

2.教材第28頁“做一做”第2題,小組內(nèi)交流,全班匯報。

3.教材第32頁練習七第3題,獨立思考,集體訂正。

4.教材第32頁練習七第4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

匯報。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隨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3dm3m3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以《烏鴉喝水》引入課題,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的內(nèi)驅(qū)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shù)學問

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于情緒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在認識

cnAdnAn?時,讓學生通過看、找、想、說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

從而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

學,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不足之處]個別學生不能正確區(qū)分體積單位和面積單位,需要多練

習來改正。讓學生找生活中體積是1cm3,1dm3,1n?的物品,他們找的不

好。

[再教設計]課前盡量多找一些體積為1cm3,1dm:1nr5的物品,最

好把它們帶到班級去,幫助學生建立1cm3,1dm3,1m'的空間觀念,感受數(shù)

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第6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0頁例1,第31頁“做一做”第1題、“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并探究出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能夠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學習的良好習慣和積極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正確運用體積公式計算長方體

和正方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學生準備若干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怎樣知道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

多少呢?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把它切成棱長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

體,或者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成和它同樣大,再數(shù)有

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但是有一些長方體或正方體不能切割,也找不到那么

多的小正方體去擺,怎么辦呢?能不能通過計算得到長方

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

體的體積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⑴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

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shù)據(jù)填入教材第29頁的表格中,觀

察表格,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小組活動)

⑵組織匯報交流。

①各小組展示拼擺的長方體,匯報相關數(shù)據(jù),教師根據(jù)數(shù)

據(jù)形成表格。

②引導學生觀察交流: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③小結(jié):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shù)量,

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⑶各小組驗證發(fā)現(xiàn),總結(jié)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教師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義寬義高。

(4)用字母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⑸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學生匯報)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⑴根據(jù)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lián)系長方體體積公式,

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學生交流、討論)

⑵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義棱長義棱長(教

師板書),用字母表示:V=aXaXa=a3。

3.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D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學生看圖,理解題

意,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⑵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展示、訂正。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31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

IEO

四、知識拓展

學生獨立閱讀教材第31頁“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長方

體的體積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我學會了求長方體和

正方體的體積的方法;知道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

式...)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闕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X高正方體的體積=棱長義棱長X棱長

V=abhV=a3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給學生最大限度參

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歷了數(shù)學

知識的發(fā)生、形成過程,掌握了數(shù)學建模方法。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主動

參與、積極活動的熱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因為本節(jié)課不僅

僅讓學生學會了一種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

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從活動中形成了數(shù)學

意識,學會了創(chuàng)造。

[不足之處]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時,花了較

多的時間,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應用練習少。

[再教設計]平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語言

的概括描述能力,把控好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第7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1頁“做一做”第2題,第33頁第11,12題,第35頁“你知

道嗎?”。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統(tǒng)一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認

識兩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會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

問題。

3.讓學生知道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在兩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方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會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一個長方體物體。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舊知、鞏固體積公式

1.(PPT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圖片)上節(jié)課

我們學習了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請同學們計算

圖中這兩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引導學生說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2.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來計算出它們的體積嗎?今天我

們繼續(xù)來研究它們的體積公式。(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底面。

⑴PPT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圖,用涂顏色和文字標

注等辦法呈現(xiàn)它們的底面。

你們知道什么是底面嗎?(全班交流引出:底面一般指長

方體、正方體的下面。)

(2)PPT課件出示粉筆盒、冰箱、紙巾盒等圖片,讓學生

指出這些物體的底面。

2.認識底面積。

⑴認識了底面,那什么是底面積呢?(學生交流得出:長

方體和正方體底面的面積叫做它們的底面積。)

⑵長方體的底面積如何計算?正方體的底面積如何計

算?(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得出:長方體的底面積=長

X寬,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義棱長。)

3.演變體積公式。

你能想到用其他方法來計算前面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

積嗎?(學生同桌探討,全班交流,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

體積公式可以統(tǒng)一為“底面積X高”,并用字母表示。)

4.知識拓展,閱讀教材第35頁“你知道嗎?”,了解《九

章算術》中對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記錄。

5.認識橫截面面積。

(D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讀

題,理解題意。

⑵引導學生認識“橫截面”。

⑶組織交流,知道長方體木料的橫截面的面積和長,如

何求長方體木料的體積?(利用長方體物體演示,引導學

生知道長方體一個面的面積和與這個面所垂直的棱長就

能求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33頁第11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先讓學生

說一說這道題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然后獨立完成,集

體訂正。

2.教材第33頁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學習了用

一種新的方法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長方體和正方

體的體積=底面積X高)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長方體體積=長義寬義高

正方體體積=棱長X棱長義棱長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義高

V=Sh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教學伊始,引導學生復習,喚起學生記憶,做好知識上的

銜接。運用PPT課件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底面積與體積的關

系,進而推導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加深

了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積之間的關系的認識,滲透了幾何變換的思想方

法,培養(yǎng)了學生遷移、類推等思維能力。

[不足之處]有的學生對于“長方體的一個面和與這個面所垂直的棱”

理解得不是很透徹。

[再教設計]利用長方體模型或物體,讓學生指出與長方體的每個面

所垂直的棱,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探尋規(guī)律。

第8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4頁例2、第35頁例3、“做一做”第1題,第36頁練習八

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體積單位之間進率的推導過程,知道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

簡單的體積單位換算。

2.會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培養(yǎng)思維能力,發(fā)展空

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學習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體積單位換算。

【教學準備】

PPT課件,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教具。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我們學過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

間的進率是多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

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今天我們學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⑴出示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模型教具,當正方體的棱

長是1分米時一,它的體積是多少?(學生看模型回答:1立

方分米)

⑵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可以看作是10厘米嗎?它的

體積又是多少?(引導學生動筆計算,匯報。)

⑶1立方分米和1000立方厘米是同一個正方體的體積

嗎?(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1dm3=1000cm3)

⑷你能用這種方法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教師板書:1

m:i=1000dm3)

⑸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相鄰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

少?(學生匯報)

(6)(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表格)我們學習的長度、

面積、體積的計量單位和進率,你們能填上嗎?(學生同桌

之間相互交流,全班匯報。)

2.體積單位的互化。

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5頁例3o全班交流解題思路,學生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35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

訂正。

2.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匯報、

父流。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學生匯報:知道

了1dm-1000cm3,1m3=1000dm;學會了體積單位的換

算……)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闕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展開教學,對長度單位和面

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復習,喚起學生關于單位間進率的學習經(jīng)驗,有利于

學生認知結(jié)構(gòu)的形成。在推導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間的進率時,利用棱長

是1分米的正方體可以看作一個棱長是10厘米的正方體,讓學生通過計算,

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時一,引導學生回顧得出這一結(jié)

論的方法與過程,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放手讓學生根據(jù)探索中得到的經(jīng)驗

自主進行推算立方米與立方分米的進率,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而

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不足之處]教學中有一個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對比

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處理得不夠好,學生理解不到位,在體積單位的換算時容易

產(chǎn)生混淆。

[再教設計]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回顧長度、面積的測量方法,加深

對兩個單位的理解,聯(lián)系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理解體積單位

間的進率,為今后學習體積的計算打基礎。

第9課時解決問題

闕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5頁例4、“做一做”第2題,第36頁練習八第3?5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能夠運用體積單位間的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空間

觀念。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能夠運用體積單位間的換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jù)進率進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PPT課件。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

率是多少?

2.高級單位名數(shù)改寫成低級單位名數(shù)用什么方法?低級

單位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名數(shù)用什么方法?

二、探究新知

1.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5頁例4,講解:在包裝箱上經(jīng)常

會看到這樣的數(shù)據(jù)(尺寸:50義30X40),一般情況下,這

指的是包裝箱的長、寬、高,單位通常是厘米。

2.你能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列式解答嗎?(學生獨

立解答,全班匯報。)

3.對于計算的結(jié)果你覺得需要處理嗎?引導學生將計算

結(jié)果轉(zhuǎn)換成立方米。

4.說說怎樣把立方厘米轉(zhuǎn)換成立方米。(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35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理解題意,交流

做這道題時要注意什么,然后獨立解答,全班匯報。

2.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3題。學生理解題意,交流做這

道題時要注意什么,然后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3.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4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匯報,

提醒學生注意:計算時要注意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換算。

4.教材第36頁練習八第5題。學生獨立解答,全班匯報,

交流方法。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解決這類問題時要注意些什

么?(學生匯報:學會了用體積單位的換算解決問題,解決

問題時要注意計量單位的統(tǒng)一和換算。)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V=abh

=50X30X40

=60000(cm3)

60000cm3=60dm3=0.06mJ

【教學反思】

[不足之處]雖然一再提醒,個別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還是沒有注意計

量單位是否統(tǒng)一的問題,導致最終結(jié)果的錯誤。

第10課時容積和容積單位

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8頁例5,第40頁練習九第1,2,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一一升和毫升,掌握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及與體積

單位之間的關系,理解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經(jīng)歷容積概念的探究與理解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

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的概念,掌握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容積與體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準備】

PPT課件,量杯、量筒、紙杯、礦泉水瓶、容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

體容器。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準備

1.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長方

體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

3.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知識和體積、體積單位既有聯(lián)系,

又有區(qū)別,要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容積的含義。

⑴出示正方體容器,這里面能放東西嗎?能放什么?能放

進去多少東西呢?(學生交流)

明確: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

做它們的容積。(板書)

⑵礦泉水瓶的容積是什么?誰還能說說你知道什么物體

的容積?(學生匯報)

⑶出示容積的定義,學生閱讀、理解。

(4)你能說說容積和體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嗎?(學生小

組交流,全班匯報。)

聯(lián)系:求的都是體積。

區(qū)別:體積是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指的是外部。容積是

指物體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指的是內(nèi)部。

2.探究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

(1)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如果所容納的物體是液體

時,常用升(L)和毫升(mL),當液體體積很大時,就用立方

米作單位。

(2)出示量杯、量筒。這是度量液體體積的工具。觀察量

筒的1L刻度線,用礦泉水瓶往里邊倒入1升水,看看需要

幾瓶;找同學演示把1升水倒入紙杯中,看看能倒幾杯,

讓學生觀察、感受1升的大小。

⑶利用注射器抽取1毫升紅墨水,讓學生觀察感受1毫

升的大小。

(4)將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看看能倒幾杯,你們能

發(fā)現(xiàn)什么?(1L=1000mL)

(5)將1升水倒入容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容器,看看

能發(fā)現(xiàn)什么。(1L=1dm)并推導出1mL=lcm發(fā)

3.解決問題。

(l)PPT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例5,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

問題。

⑵怎樣求油箱的容積?(引導學生說出就是求這個長方

體油箱內(nèi)部的體積。)

(3)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匯報,規(guī)范解答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0頁練習九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2.教材第40頁練習九第2題,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教材第40頁練習九第4題,先讓學生說說這道題在解

答時該注意什么,再獨立解答,全班匯報。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匯報:知道了容積和

容積單位,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容積和容積單位

容器所容納物體的體積,就叫做它的容積。

1升(L)=1000毫升(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學

段特點,在課上多次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概括等數(shù)學活動,注重

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在探

究容積單位的過程中,先讓學生感受1L水的多少,然后教師出示容積是1

立方分米的容器,讓學生觀察把1升水倒進這個容器里,使學生直觀發(fā)現(xiàn)1

升=1立方分米。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的活動中,建立了1升和

1立方分米的等量關系,為后面的單位換算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學生的數(shù)

學經(jīng)驗。

[不足之處]在具體應用中,學生除液體外,他們還是分不清哪些計

算結(jié)果要化成容積單位升或毫升,什么時候該填體積單位或容積單位。

[再教設計]教學中要明確地告訴學生,液體的體積用升或毫升作單

位,當液體的體積較大時可以用立方米作單位。當物體可以用來盛裝液體

時,容積可以用升或毫升作單位,比如冰箱、微波爐;如果物體的容積比較

大,就要用立方米作單位,比如泳池。

第11課時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39頁例6,第41頁第7?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利用“排水法”計算出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PPT課件、量杯、一塊橡皮泥、西紅柿、正方體和長方體容器。

隨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1.PPT課件出示習題。

6.7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升=()毫升0.82升=()毫升=()立方

分米

45毫升=()升=()立方厘米

學生填空,并說出是怎樣換算的。

2.說說物體的體積與容積有著怎樣的關系。(學生匯報)

3.出示西紅柿或土豆,你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計算出它的

體積嗎?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如何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⑴出示一塊橡皮泥,提問: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把它

捏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用尺子量出它的長、寬、高就

能算出它的體積)

⑵出示一個西紅柿,提問:你能求出這個西紅柿的體積

嗎?(①搗成泥后,像橡皮泥那樣算;②把它榨成汁來

算;③把它放到水里求。)

哪種較便利呢?(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③)

(3)給每個小組一個量杯、一個西紅柿、水,動手試驗,

把試驗步驟記錄下來,求出這個西紅柿的體積。(小組活

動,教師巡視指導。)

(4)請各小組演示并匯報試驗過程,最后得出結(jié)論一一兩

次刻度的差就是西紅柿的體積,即總體積-水的體積=物

體的體積。

⑸提問:為什么上升或者下降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西紅

柿的體積呢?(上升的水原來的空間被西紅柿占了,所以

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西紅柿的體積。)

2.小結(jié):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我們通常用排水法,把

物體沒入水中,上升或下降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

體積。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1頁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

報,看看誰的方法更簡便。

2.教材第41頁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教材第41頁第9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交流做這道

題時應該注意什么,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誰來總結(jié)

一下,怎樣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學生匯報)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全科王?同步課時練習》相關習題。

,教學總結(jié)

【板書設計】

求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

排水法水的體積+物體的體積=總體積

總體積一物體的體積=水的體積

上升部分水的體積=物體的體積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有目的地進行實驗,學生通過

小組分工合作、探索,測量出西紅柿的體積,相信他們的體驗會更加深刻。

與此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更是讓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

力在探究中得到發(fā)展。

[不足之處]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西紅柿是漂在水中的,難以沉入水底,和

學生一起想辦法讓西紅柿沉入水底耽擱了一些時間。

[再教設計]在教學前要將實驗先做一遍,發(fā)現(xiàn)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在

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解決西紅柿漂浮的問題。

整理和復習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2頁“整理和復習”,第43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的形體特征的認識,分清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

能熟練地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容積)的計算,解決一些實際

問題。

2.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能力。

3.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

學教學活動,并積極與人合作,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與勇

氣。

【教學重點】

梳理長方體、正方體知識,使之系統(tǒng)化。理解體積和表面積的意義,

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復習導入

我們本單元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

整理和復習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完成練習

1.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看看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有

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特征、棱長總和、表面

積、體積、容積、常用單位和換算)

2.請同學們按照教材第42頁“整理和復習”的內(nèi)容來回

顧本單元的知識,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與你小組的同學交

流。(學生自主復習)

3.組織匯報,鞏固練習。

⑴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學生匯報,PPT課件演

示。)

⑵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生匯報,PPT課件完善表

格。)

相同點不同點

面棱

積長

相相

對對

的的

面棱

兀長

全度

相相

同等

12

6個

⑶用圖示表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系。(學生匯報、

展示。)

教材第43頁練習十第1題,獨立思考,全班交流,PPT課

件展示正方體的11種表面展開圖。

⑷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棱長總和、表面積、體積(容

積)的關鍵是要知道什么?如何計算?(學生匯報,PPT完

善表格。)

教材第43頁練習十第2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全班交

流。

體積(容

棱長總和表面積

積)

長方C=(a+b+h)S=(ab+ah+

V=abh

體X4bh)X2

V=Sh

正方

C=12aS=6aV=a3

(5)常用的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

什么關系?計算體積和容積有什么相同點?(學生匯報)

教材第43頁練習十第3題,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6)如何求不規(guī)物體的體積?(學生匯報、交流)

教材第42頁“整理和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