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反射和形態(tài)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_第1頁
人體反射和形態(tài)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_第2頁
人體反射和形態(tài)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_第3頁
人體反射和形態(tài)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_第4頁
人體反射和形態(tài)評定技術(康復評定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反射評定技術

中腦水平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能根據(jù)操作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發(fā)育障礙。熟悉:中腦水平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的臨床意義。了解:神經(jīng)發(fā)射發(fā)育的規(guī)律。壹、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臨床上將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射稱為“反應”,它特指嬰幼兒時期出現(xiàn)并終生存在的較高水平的反射。這些反應是正常姿勢控制和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調整反應、保護反應及平衡反應。壹、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某種反應在應當出現(xiàn)的時候未出現(xiàn),提示為神經(jīng)反射發(fā)育遲滯或異常。腦卒中和腦外傷時,患者的各種反應也會受到破壞。

中腦水平的反應是獲得性運動發(fā)育成熟的標志,其調整反應在此水平被整合并相互作用以影響頭與身體在空間的關系。貳、調整反應大部分調整反應為中腦水平的反應包括頸部調整反應、軀干旋轉調整反應、頭部迷路性調整反應及軀體調整反應。貳、調整反應

頸部調整反應、身體旋轉調整反應是在相同刺激下出現(xiàn)的軀干整體或分節(jié)運動反應。頭部迷路性調整反應、視覺調整反應及軀干調整反應是在身體位置變化或運動時為維持頭部于正常直立位(即頭頸部與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或維持頭部與軀干的正常對線關系而作出的反應。貳、調整反應上述各種調整反應消失或終生存在實際上反映了姿勢調整發(fā)育的成熟過程。檢查中應重點觀察被檢者當體位被改變后為恢復正常對線和頭位置所做的自動調整表現(xiàn)。貳、調整反應一檢查體位:被檢者仰臥位,頭中立位,上、下肢伸展檢查方法:被檢者頭主動或被支向一側旋轉。頸部調整反應(頸調正反應)反應:整個身體隨意頭的旋轉而向相同方向旋轉(+)出現(xiàn)時間:出生后~6個月。消失時間:出生后6個月以后。貳、調整反應二檢查體位:仰臥位,頭中立位,上、下肢伸展。檢查方法:被檢者頭主動或被支向一側旋轉。軀干旋轉調整反應(身體調正反應)反應:骨盆和肩之間的軀干部分的旋轉(+)(圖11-16)。出現(xiàn)時間:4~6個月。消失時間:出生18個月以后。貳、調整反應檢查體位:將被檢者的眼睛蒙上,檢查體位可以呈仰臥位、俯臥位、直立懸空位。三、頭部迷路性調正反射檢查方法:檢查者用雙手將被檢者托起或將其向前、后、左、右側各個方向傾斜。貳、調整反應反應:主動地將頭抬起至正常位,即頭頸部與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圖11-17)。三、頭部迷路性調正反射出現(xiàn)時間:出生~2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貳、調整反應檢查體位:被檢者取半臥位,檢查者一手置于被檢者頸后部。檢查方法:將頭部和軀干突然向后放下。四、莫勒反射(擁抱反射)貳、調整反應反應: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各手指伸展并外展,嚇哭后雙上肢屈曲、內收并于胸前交叉(+)(圖11-5)出現(xiàn)時間:妊娠28周。消失時間:4個月四、莫勒反射(擁抱反射)貳、調整反應檢查體位:將被檢者睜眼,呈仰臥位、俯臥位、直立懸空位。五、視覺調正反射檢查方法:檢查者用雙手將被檢者托起或將其向前、后、左、右側各個方向傾斜。貳、調整反應反應:主動地將頭抬起至正常位,即頭頸部與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圖11-18、19、20)。出現(xiàn)時間:出生~2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五、視覺調正反射貳、調整反應保護性伸展反應是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時(一種位移刺激),為達到穩(wěn)定和支持身體的目的而作出的反應。當身體向支持面傾斜時雙上肢和雙下肢伸展以支撐體重。貳、調整反應六檢查體位:被檢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立位(降落傘反應)。保護性生產反應檢查方法:被檢查者通過主動或被動移動身體使身體重心超出支撐面。反應:雙上肢或雙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護身體不摔倒(+)(圖11-21)。出現(xiàn)時間:上肢,出生后4~6個月;下肢,出生后6~9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人體反射評定技術腦干水平反射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能根據(jù)操作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發(fā)育障礙。熟悉:腦干水平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的臨床意義。了解:神經(jīng)發(fā)射發(fā)育的規(guī)律。壹、腦干水平反射腦干水平反射是靜止的姿勢反射。它是肌肉張力的調整反應,而不是能用肉眼觀察到的運動反應。壹、腦干水平反射全身肌張力隨著頭部與身體的位置關系變化以及體位變化(興奮激活前庭系統(tǒng))而發(fā)生變化。事實上,腦干水平的反射幾乎不產生運動,它主要是通過調整肌張力對姿勢產生影響,故又將腦干水平的反射稱為“調整反射”。貳、腦干水平反射一檢查體位:仰臥位,頭中立位,上、下肢伸展。檢查方法:檢查者將被檢者頭部轉向一側。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反應:頭轉向側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張力增高;另一側的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張力增高,猶如“拉弓射箭”或“擊劍”姿勢(+)(圖11-8)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4~6個月,痙攣型和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在出生6個月以后仍存在上述反射。貳、腦干水平反射二檢查體位:被檢者取膝手臥位,或趴在檢查者的腿上(檢查者取坐位)。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①檢查方法:使被檢者頭部盡量前屈。反應:上肢屈曲或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張力增高(+)(圖11-9)出現(xiàn)時間:4~6個月。消失時間:8~12個月。貳、腦干水平反射三檢查體位:被檢者取膝手臥位,或趴在檢查者的腿上。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②檢查方法:使被檢者頭部盡量后伸。反應:兩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張力增高,兩下肢屈曲或屈肌的肌張力增高(+)(圖11-10)。出現(xiàn)時間:4~6個月。消失時間:8~12個月貳、腦干水平反射檢查體位:被檢者取仰臥位,頭中立位,雙上、下肢伸展。檢查方法:保持仰臥位。(四)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仰臥位反應:當上下肢被動屈曲時,伸肌張力增高(+)(圖11-11)。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4~6個月。貳、腦干水平反射檢查體位:被檢者取俯臥位,頭中立位,雙上、下肢伸展。檢查方法:保持俯臥位。五、對稱性緊張性迷路反射----俯臥位反應:四肢屈曲,屈肌張力增高;或不能完成頭部后仰,肩后伸,軀干及上、下肢伸展動作(+)(圖11-12)。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

4~6個月。貳、腦干水平反射六檢查體位:被檢者保持立位。檢查方法:被檢者腳掌著地跳數(shù)次或腳掌堅定地著地。陽性支持反射反應:下肢伸肌肌張力增高,僵硬伸展(拮搞收縮);甚至引起膝反張;踝關節(jié)跖屈(+)(圖11-12)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6個月。貳、腦干水平反射七檢查體位:被檢者取仰臥位。檢查方法:身體任何部位的抗阻力隨意運動。檢查腦癱患兒時,令患兒一只手用力握物(圖11-14)聯(lián)合反應貳、腦干水平反射七反應:對側的肢體出現(xiàn)同樣的動作或身體的其他部位肌張力明顯增高(+)聯(lián)合反應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3個月。消失時間:8~9歲。偏癱患者處于痙攣的早期階段也可誘發(fā)出聯(lián)合反應,檢查方法參見有關章節(jié)。叁、檢查結果分析

腦干水平的反射在正常小兒出生時出現(xiàn),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在出生后4個月至6個月內陽性,6個月之后陰性。仰臥位、俯臥位緊張性迷路反射在出生后四個月內陽性,4個月后陰性,陽性、陰性支持反應在出生后8個月內陽性,8個月后陰性。叁、檢查結果分析反射在該消失的月(年)齡消失為正常;如超過應當消失的月(年)齡反射仍存在,提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遲滯如腦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導致肢體偏癱的成年患者也可再現(xiàn)腦干水平的姿勢反射。

人體反射評定技術

大腦水平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能根據(jù)操作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發(fā)育障礙。熟悉:大腦水平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的臨床意義。了解:神經(jīng)發(fā)射發(fā)育的規(guī)律。壹、大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

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是大腦皮質、基底節(jié)和小腦相互作用的結果,它的發(fā)育標志著平衡反應發(fā)育成熟。只有在這種水平上的反應出現(xiàn)時,才可能出現(xiàn)高水平的、復雜的運動功能。

壹、大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某種反應在應當出現(xiàn)的時候未出現(xiàn),提示為神經(jīng)反射發(fā)育遲滯或異常。腦卒中和腦外傷時,患者的各種反應也會受到破壞。貳、平衡反應平衡反應指當身體重心或支持面發(fā)生變化時,為了維持平衡所作出的應對反應。平衡反應為皮質水平的反應,它整合前庭、視覺及觸覺刺激輸入,是大腦皮質、基底節(jié)與小腦相互作用的結果。肌張力正常并且能夠適應身體重心的變化(即肌張力隨身體重心的變化而及時調整)時平衡反應出現(xiàn)。貳、平衡反應一、平衡反應——傾斜反應檢查體位:將被檢者于平衡板或體操球上呈仰位、俯臥位、坐位、膝手臥位或站立位。檢查方法:通過傾斜平衡板或移動體操球來改變身體重心。貳、平衡反應反應:頭部和軀干出現(xiàn)調整,即平衡板翹起(上斜)的一側軀干向上彎曲,同側上、下肢伸展并外展;對側肢體(平衡板下斜側)出現(xiàn)保護性伸展反應。一、平衡反應——傾斜反應出現(xiàn)時間:俯臥位,出生后6個月;仰臥位和坐位,出生后7~8個月;膝手臥位,出生后9~12個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貳、平衡反應二、平衡反應——姿勢固定檢查體位:將被檢者呈坐位、膝手臥位、跪位或站立位。檢查方法:通過外力(檢查者推患者軀干或將上肢向一側牽拉)或隨意運動來改變重心與支持面的位置關系。貳、平衡反應反應:推被檢者時,頭、軀干向受力側屈曲,受力側上、下肢伸展、外展;對側可見保護性伸展反應。牽拉一側上肢時,被牽拉肢體的對側出現(xiàn)上述平衡反應即軀干側彎,上下肢伸展、外展。二、平衡反應——姿勢固定出現(xiàn)時間:俯臥位,出生后6個月;仰臥位和坐位,出生后7~8個月;膝手臥位,出生后9~12個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貳、平衡反應三、平衡反應——邁步反應反應:為了維持平衡,腳相應地向側方或前方、后方邁出一步,頭部和軀干出現(xiàn)調整(+)。檢查體位:將被檢者取立位,檢查者握住其雙上肢。檢查方法:向左、右、前及后方推動被檢者。出現(xiàn)時間:出生后15~18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叁、檢查注意事項1、特異性的感覺刺激才能誘發(fā)出特定的運動反應。為保證出現(xiàn)應有的運動反應,檢查體位一定要正確,要準確把握刺激的部位、強度和時間。2、檢查中仔細觀察被檢者對于刺激的反應。叁、檢查注意事項3、在進行腦干水平反射的檢查進,除了用眼觀察,還需觸診以發(fā)現(xiàn)和體會肉眼觀察不到的肌張力變化。4、注意反射及反應出現(xiàn)、消失的時間。5、發(fā)育性反射的系統(tǒng)評定應當與觀察反射如何影響運動功能以及功能性活動相結合。肆、評定結果的分析采用“陽性反應”或“陰性反應”記錄檢查結果。無論原始反射還是腦干或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陽性反應均為正常發(fā)育階段所應有的反應。陰性反應則為病理情況,可以是原始反射在應該消失的時間未消失,也可以是較高水平的反應未出現(xiàn)或遭到破壞。被試者對刺激的反應強度(引起反應的速度和變化和程度)以及質量也應注意記錄。人體反射評定技術脊髓水平反射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能根據(jù)操作的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發(fā)育障礙。熟悉:脊髓水平常用的神經(jīng)反射的臨床意義。了解:神經(jīng)反射發(fā)育的規(guī)律。壹、神經(jīng)反射發(fā)育的規(guī)律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親妊娠后期、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后的一段時間里會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脊髓、腦干、中腦以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射。與淺、深反射不同,該類反射與人體的運動發(fā)育過程密切相關,即只有在某一個水平的反射出現(xiàn)后才能完成與之相應的運動動作,故又將此一類反射稱為發(fā)育性反射和反應。貳、脊髓水平反射一檢查體位:仰臥位,頭部中立位,雙下肢伸展。檢查方法:刺激一側足底。屈肌收縮反射反應: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現(xiàn)失去控制的屈曲反應(+)足趾伸展,踝關節(jié)背屈(-)出現(xiàn)時間:妊娠28周。消失時間:出生后1~2個月。貳、脊髓水平反射二檢查體位:被檢者仰臥位,頭呈中立位,一側下肢伸展,另一側屈曲。伸肌伸張反射檢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反應: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出現(xiàn)時間:妊娠28周。消失時間:出生后2個月貳、脊髓水平反射三檢查體位:被檢者仰臥位,頭部中立位,一側下肢伸展,另一側屈曲。交叉性伸展反射檢查方法: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出現(xiàn)時間:妊娠28周。消失時間:出生后2個月貳、脊髓水平反射四檢查體位:仰臥位,頭部中立位,兩下肢伸展。檢查方法:在一側大腿內側給予輕輕叩打刺激交叉性伸展反射反應:在側下肢表現(xiàn)出內收,內旋,踝關節(jié)跖(+)(典型的剪刀狀體位)出現(xiàn)時間:妊娠28周。消失時間:出生后2個月貳、脊髓水平反射伍檢查體位:被檢者取臥位。檢查方法:對手掌或腳掌持續(xù)加壓。抓握反射反應:手指或足趾屈曲(+)。出現(xiàn)時間:手掌抓握,出生時;足趾跖屈,妊娠28周。消失時間:手掌抓握,出生后4~6個月;足趾跖屈,出生后9個月貳、脊髓水平反射陸檢查體位:任意體位。檢查方法:突然大聲地喊叫或發(fā)出刺耳的噪音。驚嚇反射反應: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出現(xiàn)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終生保持。屈肌收縮反射、伸肌伸張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在母親妊娠28周時出現(xiàn),出生兩個月后消失為正常。抓握反射、驚嚇反射也均在出生時出現(xiàn),消失時間自出生后4~9個月不等。驚嚇反射將維持終生。如果在該消失的時間未消失,繼續(xù)存在,提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成熟遲滯、神經(jīng)反射發(fā)育遲滯。叁、檢查結果分析人體形態(tài)評定技術姿勢評定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形態(tài)評定的臨床意義和操作技術熟悉:身體姿勢評定的方法壹、身體姿勢評定身體姿勢是指身體各部在空間的相對位置,它反映人體骨骼、肌肉、內臟器官、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各組織間的力學關系。正確的身體姿勢應具備如下條件:具有能使機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的力學條件;肌肉為維持正常姿勢所承受的負荷不大;不妨礙內臟器官功能;表現(xiàn)出人體的美感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壹、身體姿勢評定正常姿勢及其評定1.正常姿勢靜態(tài)姿勢和動態(tài)姿勢2.靜態(tài)姿勢—直立姿勢評定(1)前面觀雙眼應平視前方,兩側耳屏上緣和眶下緣中點應處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應處同一水平面上。壹、身體姿勢評定(2)后面觀頭后枕部、脊柱和兩足跟夾縫線都應處于一條垂直線上;與脊柱相鄰的兩肩和兩側髂嵴,對稱地處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線上。壹、身體姿勢評定(3)側面觀從側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轉子、膝、踝應五點一線,位于一條垂直線上。同時可見脊柱的4個正常生理彎曲,即向前曲凸的頸曲、腰曲;向后曲凸的胸曲、骶曲。頸曲和腰曲最大,胸曲次之,骶曲最小,具體見下圖。貳、常見的異常姿勢及其評定駝背——胸段后凸程度加大似駝峰,腰段前凸小于2-3cm.多見于佝僂病、脊柱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脊椎骨軟骨炎、彎腰工作者(乒乓球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老年人等等。(一)側面觀正常頸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間貳、常見的異常姿勢及其評定平背或直背——胸凸和腰凸均減小,背部平直。直背綜合征:脊柱胸段的正常生理彎曲減小,胸腔前后徑變小,胸廓呈扁平狀態(tài),使心臟處于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容易受到壓迫,同時受壓的還有上下腔靜脈和主動脈等胸腔內大血管,每當活動時,尤其是劇烈運動時,出現(xiàn)心肌缺血或心絞痛樣的癥狀。主要見于青少年。(一)側面觀正常頸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間貳、常見的異常姿勢及其評定鞍背——腰凸大于5cm以上,形似馬鞍。(一)側面觀正常頸曲和腰曲度介于3~5cm之間貳、常見的異常姿勢及其評定骨盆前傾:是髂前上棘位于恥骨聯(lián)合之前的表現(xiàn)。此時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線之前,并與恥骨平行。骨盆后傾:是恥骨聯(lián)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前的表現(xiàn),此時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線之后,并與恥骨平行。膝屈曲:是踝關節(jié)呈背屈位的表現(xiàn),與髖屈曲有關或尤其引起。此時膝關節(jié)中心位于重心線之前。叁、脊柱側彎的檢查1、檢查方法----重錘法--棘突是否與重錘保持一致,有無偏移現(xiàn)象?!癈”型彎曲:單純向左或向右偏移?!癝”型彎曲:脊柱上段向左、下段向右偏,或相反2、測量偏移的程度。偏移不足1cm者,可不作診斷

1.1-2cm為1°側彎

2cm以上2°側彎

5cm以上為3°側彎叁、脊柱側彎的檢查(一)檢查方法兩腿自然并攏站立時,測兩膝之間或兩足跟之間的距離。肆、腿的形狀檢查(二)腿的形狀

1、正常腿型:兩足跟和兩膝均能靠攏

2、“O”型腿:兩膝不能靠攏,超過1.5cm3、“X”型腿:兩足跟不能靠攏,超過1.5cm著重檢查有無扁平足伍、足的形態(tài)檢查足弓:是足底部由跗骨形成的拱型結構。足弓的大小由構成足弓的各塊骨所在的位置決定(其中,舟骨的位置尤其重要),關節(jié)韌帶及腱膜的韌度也會影響。足弓保證足在負重支撐時具有彈性,可以緩沖對地面的沖力和減輕行走、跑跳時對大腦和內臟的震蕩。1、扁平足:足弓消失,足底變平伍、足的形態(tài)檢查正常足、扁平足和弓性足下肢支撐和彈跳能力差,身體的重心偏向內側,不利于從事跳跑的運動。扁平足在運動員中常見,主要的原因是早期進行過多的重負荷練習。2、弓形足:足縱弓高度超出正常伍、足的形態(tài)檢查正常足、扁平足和弓性足弓形足的彈性差,對長跑不利。長距離跑步容易引起跖肌筋膜炎、跟腱炎等損傷。人體形態(tài)評定技術人體測量學習目標OBJECTIVE掌握:形態(tài)評定的臨床意義和操作技術熟悉:人體形態(tài)測量的流程、肢體長度、肢體圍度測量的方法。壹、上肢長度的測量1.上肢長

測量體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后,腕關節(jié)中立位。測量點:從肩峰外側端到橈骨莖突或中指尖的距離。壹、上肢長度的測量1.上臂長

測量體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后,腕關節(jié)中立位。

測量點:從肩峰外側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離壹、上肢長度的測量2.前臂長

測量體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后,腕關節(jié)中立位。

測量點:從肱骨外上髁到橈骨莖突。壹、上肢長度的測量3.手長

測量體位:手指伸展位。

測量點:從橈骨莖突與尺骨莖突連線的中點到中指尖的距離。貳、下肢長度的測量1.下肢長

測量體位:患者仰臥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髖關節(jié)中立位。

測量點:從髂前上棘到內踝的最短距離,或從股骨的大轉子到外踝的距離。貳、下肢長度的測量2.大腿長

測量體位:患者仰臥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髖關節(jié)中立位。

測量點:從股骨大轉子到膝關節(jié)外側關節(jié)間隙距離。貳、下肢長度的測量3.小腿長測量體位:患者仰臥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髖關節(jié)中立位。測量點:從膝關節(jié)外側關節(jié)間隙到外踝的距離。貳、下肢長度的測量4.足長

測量體位:踝關節(jié)呈中立位。

測量點:從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離。1.上臂殘端的長度

測量體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殘肢自然下垂。

測量點:從腋窩前緣到殘肢末端的距離。

叁、截肢殘端長度的測量2.前臂殘端的長度

測量體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殘肢自然下垂。

測量點:從尺骨鷹嘴沿尺骨到殘肢末端的距離。3.大腿殘端長度

測量體位:仰臥位或用雙側腋杖支撐站立,健側下肢伸展。

測量點:從坐骨結節(jié)沿大腿后面到殘肢末端的距離。

叁、截肢殘端長度的測量4.小腿殘端長度

測量體位:仰臥位或用雙側腋杖支撐站立,健側下肢伸展。

測量點:從膝關節(jié)外側關節(jié)間隙到殘肢末端的距離。1.上臂圍度(1)肘屈展位

測量體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伸展。測量點:在上臂的中部、肱二頭肌最膨隆部測量圍度。肆、身體圍度(周徑)的測量一、四肢圍度的測量1.上臂圍度(2)肘屈曲位

測量體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肘關節(jié)用力屈曲。測量點:同肘伸展位。肆、身體圍度(周徑)的測量一、四肢圍度的測量肆、身體圍度(周徑)的測量(2)前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