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本章實驗集訓(原卷板)_第1頁
7.2本章實驗集訓(原卷板)_第2頁
7.2本章實驗集訓(原卷板)_第3頁
7.2本章實驗集訓(原卷板)_第4頁
7.2本章實驗集訓(原卷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章實驗集訓1、小宇在吉他演奏中發(fā)現(xiàn),琴弦發(fā)出的音調與弦線的材料、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所示,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1)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音調與弦線▲的關系。(2)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和▲兩弦線做實驗。(3)b和d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d的音調高,可得出的結論是▲。(4)若他還想研究音調與弦線張力的關系,應該如何操作?▲。2、請用如圖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筆,從正、反兩方面分別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探究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1)正方案:探究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操作:把吸管拉直,用激光筆將一束光從管口一端射入?,F(xiàn)象及結論:若▲,說明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反方案:探究光在空氣中不可能是沿曲線傳播的。操作:把吸管彎曲,用激光筆射一束光從管口一端射入?,F(xiàn)象及結論:若▲,說明光在空氣中不可能是沿曲線傳播的。3、如圖是小杭同學設計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1)如圖甲所示,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杭將一張白紙B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一個平面鏡A垂直白紙放置,用激光電筒貼著▲(選填“A”或“B”)照射,并記錄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數(shù)(如表所示),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入射角15°30°60°反射角15°30°60°(2)如把圖甲換成圖乙,將可沿ON折轉的一白色硬紙板ABCD▲放置在平面鏡上,讓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0點,可在ABCD平面內看到反射光線。實驗中使用可折轉的硬紙板,除了能呈現(xiàn)光路外,另一個目的是探究▲。(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過程中,需要把平面鏡換成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選用兩支相同的蠟燭,目的是探究▲關系;在實驗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變短,蠟燭的像與用來找像的蠟燭▲(選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時所成的像與物大小▲(選填“相同”或“不相同”)。4、如圖所示是研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的實驗原理圖;表中記錄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對應的折射角的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γ6.7°13.3°19.6°25.2°30.7°35.1°38.6°40.6°(1)請你結合圖示,以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中的情況為例,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光從空氣進入其他透明介質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規(guī)律的實驗數(shù)據(jù)),對光從空氣進入其他透明介質中的折射規(guī)律加以總結:a.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并且分別位于法線兩側;b.▲。(2)請定量比較實驗數(shù)據(jù),你有何發(fā)現(xiàn)?▲。5、在學習了“光的折射”相關知識后,小歡為了進一步探究:人在液體上方不同角度觀察液體中同一物體所成像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他利用透明水槽、白色硬紙板、橡皮泥板、激光筆等器材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①在水槽底部的邊緣S處放置一激光筆,并向水槽內加入一定量的清水。②打開激光筆,讓激光沿著硬紙板傳播,并調整激光筆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使折射光線對準水面上方人眼的位置E1點。③用鉛筆沿著E10方向伸入水面以下并戳中橡皮泥板,記錄凹陷點為A,即為此時人眼在E1點所看到的激光筆所成像的位置。④重復步驟2、3,使激光筆分別射中水面上方的E2、E3點,并記錄橡皮泥板上的凹陷點分別為B、C。⑤倒掉水槽中的水,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出S點與橡皮泥板上的凹陷點A、B、C之間距離為s1、s2、s3。(1)實驗中,小歡讓激光沿著硬紙板傳播的目的是▲。(2)若人的視線與液面的夾角越小,觀察到物體所成像的位置越淺。則實驗中所測量的s1、s2、s3的大小關系應為▲。(3)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則小歡還應進一步增加怎樣的實驗?▲。6、某科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探究像距與物距關系時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鋪上白紙,將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中間位置,記下玻璃板的位置。②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它看上去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用筆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③移動點燃的蠟燭到另一個位置,重復上述實驗。④用直線連接每次實驗中的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測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次數(shù)物距(cm)像距(cm)15.05.028.08.0312.012.0(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實驗本身的限制,用與實驗對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對象來替代的方法。本實驗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體體現(xiàn)在▲。(2)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結論是▲。(3)實驗中,有同學用一張白紙擋在玻璃板和像之間,你認為該同學還能觀察到蠟燭的像嗎?并寫出你的理由▲。7、小樂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時,物體經(jīng)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關系”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用發(fā)光二極管做成的物體、有小孔的方紙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為0∽30cm的直尺。實驗裝置的示意圖如圖甲所示。(1)該實驗應該在較▲(選填“亮”或“暗”)的環(huán)境下進行。(2)如果小孔非常小,將對實驗產(chǎn)生什么不良影響?▲。(3)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所示,請在圖乙的坐標圖上畫出像高與物距的關系圖像。實驗次數(shù)123456物距u(cm)相同物高h1(cm)相同像距υ(cm)4.08.012.016.020.024.0像高h2(cm)2.04.16.08.09.912.0(4)根據(jù)圖像,得出的探究結論:▲。8、小科在老師指導下,利用自制水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如圖甲所示,利用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物距u和像距υ的關系圖(實驗過程中水透銳厚度不變)。(1)物體放在距水透鏡10cm至20cm之間,成▲像(填像的性質)。(2)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縮小的像后,若在水透鏡和物體之間放一凹透鏡,物體應▲(選填“靠近”或“遠離”)水透鏡才能再次找到清晰的像。(3)實驗后,若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鏡內注水,其焦距變▲(選填“大”或“小”)。9、學習了相關知識后,小敏進行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1)實驗過程中,小敏移動光屏直到出現(xiàn)清晰的像,此時蠟燭、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則所成的是倒立、▲的實像。(2)若通過移動透鏡,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鏡應該移到▲cm刻度處。(3)實驗一段時間后,原來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半部分。下列操作可以讓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填序號)。①光屏上移一段距離②蠟燭下移一段距離③透鏡下移一段距離(4)研究好成像規(guī)律后,小敏模擬了近視和遠視的矯正,小敏給透鏡A戴上“眼鏡”(凸透鏡B),光屏上剛好出現(xiàn)清晰的像,摘下“眼鏡”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若要通過移動蠟燭使像再次清晰,應將蠟燭向▲(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10、小徐在STEAM課堂上,通過老師的教導,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鏡,并完成了下列實驗:(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時,通過注射器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將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固定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上,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的實像。(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鏡的位置不變,當蠟燭向水凸透鏡靠近時,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辦法?請簡要寫出操作過程▲。(3)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在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如圖乙所示的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部分色光未畫出)。這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