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共10頁。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分裂一次,核DNA分子含量減半兩次B.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中的DNA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數(shù)目,其中一半DNA來自父親,一半DNA來自母親C.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著絲粒數(shù)目始終相同D.同一雙親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過程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答案〗B〖祥解〗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維持了生物遺傳的穩(wěn)定性。此外,通過有性生殖,新一代繼承了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而通過無性生殖只能繼承單親的遺傳物質。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xiàn)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因此,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驹斘觥緼、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一次,兩次細胞一分二的過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兩次減半,A正確;B、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中的DNA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數(shù)目,其中核DNA一半DNA來自父親,一半DNA來自母親,質DNA幾乎全來自母方,B錯誤;C、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著絲粒數(shù)目始終相同,C正確;D、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D正確。故選B。2.如圖為摩爾根等人研究并繪出的果蠅X染色體上一些基因的位置示意圖,由圖分析,正確的是()A.控制果蠅深紅眼和朱紅眼的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B.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了互換,則某些等位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D.位于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都存在等位基因〖答案〗C〖祥解〗分析題圖:圖示表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示意圖,上述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互為非等位基因,體現(xiàn)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詳析】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而控制果蠅深紅眼和朱紅眼的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是非等位基因,A錯誤;B、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但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使用的是熒光標記法,B錯誤;C、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了互換,則某些等位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例如若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黃身基因與棒眼基因所在片段發(fā)生交叉互換,則姐妹染色單體上的黃身基因與棒眼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C正確;D、X和Y染色體存在非同源區(qū)段,故位于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D錯誤。故選C。3.目前我國科學家找到了對于人臉識別所必需的基因MCTP2.該基因異常所引起的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另有一種遺傳病乙,相關基因用B、b表示。下圖是關于臉盲及遺傳病乙的系譜圖,其中I?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若Ⅱ?只患有乙病,其基因型是aaXbYC.Ⅱ?不含這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D.Ⅱ?與Ⅱ?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2/3〖答案〗D〖祥解〗由題意可知,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由于Ⅱ4患臉盲,但其母親正常,說明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驹斘觥緼、分析題意和題圖可知,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由于Ⅱ4患臉盲,但其母親正常,說明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B、若Ⅱ5只患有乙病,其基因型是aaXbY,B正確;C、由圖可知,由于Ⅱ3正常、Ⅱ5患乙病,可推知Ⅰ3為AaXBY,Ⅰ4為aaXBXb,則Ⅱ3aaXBX-不含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C正確;D、就臉盲基因來說,Ⅰ1患臉盲,基因型為A-,即1/2AA,1/2Aa,Ⅰ2患臉盲,基因型為A-,即1/2AA,1/2Aa,則Ⅱ2的基因型為1/4AA或1/8AA、1/8Aa或1/16AA、1/8Aa,Ⅱ2與Ⅱ3要生出正常孩子,則Ⅱ2的基因型為Aa,則Ⅱ2與Ⅱ3生出不患臉盲的概率為1/8×1/2=1/16,就乙病來說,Ⅱ2不患乙病為XBY與Ⅱ3(1/2XBXB、1/2XBXb)生出正常孩子XB_的概率為1-1/2×1/4=7/8,則Ⅱ2與Ⅱ3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16×7/8=7/128,D錯誤。故選D。4.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響后代性狀分離比?,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但具有某種基因型的配子或個體致死,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表型的影響,假設該個體自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后代分離比為5:3:3: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B.后代分離比為4:2:2: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某對基因顯性純合的個體致死C.后代分離比為7:3:1: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后代分離比為9:3:3,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致死〖答案〗C〖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詳析】A、若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2:3:3:1,A錯誤;B、若某對基因顯性純合的個體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6:3:2:1,B錯誤;C、若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7:3:1:1,C正確;D、若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7:1:1,D錯誤。故選C。5.以下對于基因及染色體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C.位于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關系D.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但表現(xiàn)出伴性遺傳的特點〖答案〗A〖祥解〗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驹斘觥緼、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同一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A正確;B、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體上,B錯誤;C、位于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不一定有關,如色盲基因,C錯誤;D、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但表現(xiàn)出伴性遺傳的特點,D錯誤。故選A。6.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對于二者中哪一種是遺傳物質曾引起生物學界的激烈爭論,下列與一系列實驗材料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生活并繁殖B.T2噬菌體的化學組成中,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硫,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C.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都特異性的加入不同的酶,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該過程利用了“加法原理”D.從格里菲思到艾弗里再到赫爾希和蔡斯的一系列實驗,最終驗證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答案〗B〖祥解〗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tài)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與常態(tài)比較,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就利用了“減法原理”?!驹斘觥緼、肺炎鏈球菌有兩種類型,分別為R型和S型,其中S型細菌有莢膜,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生活并繁殖,有致病性,A錯誤;B、T2噬菌體是DNA病毒,由蛋白質和DNA構成,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硫,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故用32P標記DNA,用35S標記蛋白質,B正確;C、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都特異性的加入不同的酶去除某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該過程利用了“減法原理”,C錯誤;D、從格里菲思到艾弗里再到赫爾希和蔡斯的一系列實驗,最終驗證了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錯誤。故選B。7.DNA兩條單鏈的堿基數(shù)量關系是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重要依據(jù),而DNA復制是在為細胞分裂進行必要的物質準備,下列與此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A.DNA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數(shù)量相等B.DNA具有穩(wěn)定雙鏈結構,其中一條鏈中的(A+T)/(G+C)=1,則整個DNA分子中的(A+T)/(G+C)=1C.DNA復制和染色體復制是分別獨立進行的D.在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的,所以DNA的復制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答案〗B〖祥解〗(1)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從細胞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間期。細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占細胞周期的90%~95%。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細胞就進入分裂期,開始進行細胞分裂。(2)DNA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驹斘觥緼、在DNA中,堿基互補配對發(fā)生在兩條單鏈之間,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不存在互補配對關系,故DNA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數(shù)量不一定相等,A錯誤;B、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一條鏈中的A與另一條互補鏈中的T互補,二者數(shù)量等,DNA一條鏈中的G與另一條互補鏈中的C互補,二者數(shù)量等,一條鏈中的(A+T)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中的(T+A),一條鏈中的(G+C)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中的(C+G),如果其中一條鏈中的(A+T)/(G+C)=1,則另一條互補鏈的(A+T)/(G+C)=1,則整個DNA分子中的(A+T)/(G+C)=1,B正確;C、細胞核內的DNA位于染色體上,DNA的復制和染色體復制是同時進行的,不是分別獨立進行的,C錯誤;D、DNA的復制發(fā)生在分裂間期,不發(fā)生在分裂中期,D錯誤。故選B。8.將一個15N標記的親代大腸桿菌15N/15N-DNA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讓其連續(xù)繁殖兩代(I和Ⅱ),提取DNA并進行密度梯度離心,結果如下圖所示。已知14N/14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m,15N/15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n。下列關于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上述實驗結果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B.I代大腸桿菌DNA分子中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含14NC.Ⅱ代大腸桿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2D.預計Ⅲ代大腸桿菌擬核DNA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7m+n)/16〖答案〗D〖祥解〗根據(jù)穎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由于15N與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對質量不同,DNA分子的兩條鏈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對質量最大,離心后分布在試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兩條鏈含有14N,相對質量最輕,離心后分布在試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條鏈是15N,另一條鏈是14N,相對分子質量介于二者之間,離心后分布在試管中部?!驹斘觥緼、由實驗第I代的結果(DNA帶為全中帶)和第II代的結果(一半中帶、一半輕帶),證明了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A正確;B、親代的DNA為全重,其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一代,I代細菌DNA分子中一條鏈是14N,另一條鏈是15N,B正確;C、根據(jù)半保留復制特點,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Ⅱ代細菌含15N的DNA分子有2個,占全部4個DNA分子的1/2,C正確;D、由于1個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m,則每條鏈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2;1個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n,則每條鏈相對分子質量為n/2;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將親代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連續(xù)繁殖三代,得到子三代共8個DNA分子,這8個DNA分子共16條鏈,只有2條是含有15N的,14條是含有14N的,因此總相對分子質量為n/2×2+m/2×14=n+7m,所以每個DNA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n+7m)/8,D錯誤。故選D。9.施一公院士團隊因項目“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在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過程如圖。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RNA,可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過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參與B.過程③中一條mRNA鏈可結合多個核糖體以提高蛋白質的合成速率C.剪接體作用于過程②,該過程涉及氫鍵的斷裂和生成D.剪接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中心法則的重要補充,剪接體的形成與基因有關〖答案〗C〖祥解〗圖示①為轉錄過程,②為剪接體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得到mRNA,③為翻譯過程;基因表達的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形成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各種氨基酸為原料,在核糖體上,在tRNA的協(xié)助下完成的蛋白質合成過程。【詳析】A、過程①為轉錄,轉錄的產(chǎn)物是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且需要RNA聚合酶參與將單個核糖核苷酸連接成鏈,A正確;B、過程③為翻譯,翻譯時一條mRNA鏈可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完成多條肽鏈的合成,提高了蛋白質的合成速率,B正確;C、剪接體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形成mRNA,該過程涉及單鏈RNA片段的斷裂和重新連接,涉及磷酸二酯鍵的斷裂和生成,無氫鍵的斷裂和生成,C錯誤;D、傳統(tǒng)中心法則沒有剪接現(xiàn)象,故剪接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中心法則的重要補充;又因為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RNA,蛋白質的產(chǎn)生需要基因表達,RNA的生成需要基因轉錄,故剪接體的形成與基因有關,D正確。故選C。10.血橙被譽為“橙中貴族”,因其果肉富含花色苷,顏色像血一樣鮮紅而得名。當遇極寒天氣時,為避免血橙凍傷通常提前采摘,此時果肉花色苷含量極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調節(jié)途徑如圖,其中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上啟動基因順利表達的兩個重要序列。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代謝過程而實現(xiàn)的B.T序列的甲基化不可以遺傳給后代,是因為該修飾使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C.低溫會抑制T序列的去甲基化,進而影響Ruby基因的表達D.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使T序列甲基化來激活Ruby基因表達〖答案〗A〖祥解〗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為: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驹斘觥緼、據(jù)圖所示,T序列和G序列激活Ruby基因,促進合成關鍵酶,調控花色苷前體轉變?yōu)榛ㄉ?,說明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代謝過程而實現(xiàn)的,A正確;B、T序列的甲基化不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且可遺傳,B錯誤;C、圖中低溫會促進T序列的去甲基化,進而影響Ruby基因的表達,C錯誤;D、據(jù)圖分析,低溫脅迫使T序列去甲基化來激活

Ruby基因表達,進而促進花色苷的形成,因此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使T序列去甲基化來激活

Ruby基因表達,D錯誤。故選A。1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出了色盲孩子是基因重組的結果B.N基因可突變?yōu)閚?基因,n?基因也可突變?yōu)镹基因C.基因發(fā)生單個堿基對替換,指導合成的多肽鏈中最多會有兩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D.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發(fā)生突變的基因會遺傳給子代〖答案〗B〖祥解〗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頻性等特點。【詳析】A、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出了色盲孩子,這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的,而不是基因重組,A錯誤;B、N基因可突變?yōu)閚1基因,n1基因也可突變?yōu)镹基因,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正確;C、基因發(fā)生單個堿基對替換,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指導合成的多肽鏈中不一定會有氨基酸發(fā)生改變,更不一定最多有兩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C錯誤;D、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可能會遺傳給子代,而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一般不會遺傳給子代?;蛑亟M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會遺傳給子代,D錯誤。故選B。12.人類許多疾病與基因有關,下列相關人類疾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治療是指用正?;蛉〈蛐扪a患者細胞中的有缺陷的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B.通過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和基因檢測,可以完全避免遺傳病的發(fā)生C.遺傳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都是遺傳病D.基因檢測是指通過檢測人體細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體的基因情況,人的血液、唾液、毛發(fā)、汗液等都可以用來進行基因檢測〖答案〗A〖祥解〗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生物的性狀。當基因發(fā)生突變或異常時,可能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蛑委熓且环N新興的治療方法,旨在修復或替換有缺陷的基因。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和基因檢測是預防遺傳病的重要手段,但不能完全避免遺傳病的發(fā)生。先天性疾病是指出生前就已經(jīng)形成的疾病,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疾病。【詳析】A、基因治療是指用正?;蛉〈蛐扪a患者細胞中的有缺陷的基因,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A正確;B、通過遺傳咨詢、產(chǎn)前診斷和基因檢測,可以降低遺傳病的發(fā)生風險,但不能完全避免遺傳病的發(fā)生,B錯誤;C、遺傳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也不都是遺傳病,比如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病毒感染導致胎兒心臟畸形,不屬于遺傳病,C錯誤;D、基因檢測是指通過檢測人體細胞中的DNA序列,以了解人體的基因情況,人的血液、唾液、毛發(fā)等都可以用來進行基因檢測,而汗液中一般不含細胞,所以通常不能用于基因檢測,D錯誤。故選A。13.蜜蜂是營社會性昆蟲,體內32條染色體,無性染色體,雌蜂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來,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過程如圖(圖中僅繪出細胞內兩條染色體的行為和數(shù)量變化),下列推斷正確的是()A.雌蜂和雄蜂在減數(shù)分裂I前期都會發(fā)生聯(lián)會現(xiàn)象,形成了8個四分體B.雌蜂和雄蜂形成配子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都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I時期C.蜜蜂的精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卵細胞中含有16條染色體D.基因型AD的雄蜂與某雌蜂交配,產(chǎn)生子代雌蜂的基因型為:AADD、AADd、AaDD、AaDd,則親代雌蜂的基因型是AaDd〖答案〗D〖祥解〗蜜蜂無性染色體,雌蜂是二倍體(2N=32),雌蜂細胞內含有兩個染色體組,有同源染色體;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單倍體,細胞內只有一個染色體組,不含同源染色體?!驹斘觥緼、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成的單倍體,體內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不會發(fā)生聯(lián)會現(xiàn)象,A錯誤;B、雄蜂屬于單倍體,據(jù)圖分析,雄蜂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不發(fā)生減半,B錯誤;C、雌蜂是二倍體(2N=32),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卵細胞染色體是16條,雄蜂是單倍體,染色體是16條,進行“假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的精子染色體數(shù)也是16條,所以蜜蜂的精細胞和卵細胞中均含有16條染色體,C錯誤;D、雌蜂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子代雌蜂基因型是AADD、AAD、AaDD、AaDd,其父本雄蜂的基因型為AD,產(chǎn)生精子的基因型是AD,則親代雌蜂產(chǎn)生的卵細胞是AD、Ad、aD、ad,所以親代雌蜂的基因型為AaDd,D正確。故選D。14.將某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上的DNA雙鏈用14C標記,其同源染色體上的DNA雙鏈用32P標記,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細胞分裂(不考慮交叉互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四個細胞中均含有14C和32P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四個細胞中可能兩個有放射性,兩個沒有放射性C.若進行有絲分裂,則四個細胞中至少有兩個細胞有放射性D.若進行有絲分裂,某一細胞中含14C標記的染色體,則一定含32P標記的染色體〖答案〗C〖祥解〗減數(shù)分裂過程:①細胞分裂前的間期:細胞進行DNA復制;②MI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形成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可能會發(fā)生交叉互換;③MI中期: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對稱排列在赤道板兩側;④MI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移向細胞兩極;⑤M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形成次級精母細胞或形成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⑥MII前期: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排布;⑦MII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II后期:染色體著絲粒分離,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極;⑨MII末期:細胞一分為二,次級精母細胞形成精細胞,次級卵母細胞形成卵細胞和第二極體。有絲分裂:①間期:DNA分子復制和相關蛋白質的合成;②前期: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核仁逐漸解體,核膜逐漸消失,細胞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③中期:紡錘絲牽引著染色體運動,使其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形態(tài)穩(wěn)定、數(shù)目清晰,便于觀察;④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④末期:染色體解螺旋為染色質,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xiàn),植物細胞中部出現(xiàn)細胞板,細胞板擴展形成細胞壁,動物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縊裂成兩個細胞?!驹斘觥緼B、若進行減數(shù)分裂,14C和32P分別標記著同源染色體中的兩條染色體(復制后,1條染色體上2條染色單體都含有14C,其同源染色體上2條染色單體都含有32P),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不復制,所以最后得到的4個細胞,2個含有14C,另外2個含有32P,AB錯誤;C、若進行有絲分裂,完成第一次分裂的2個細胞中均含有14C和32P標記,進行第2次有絲分裂,進行DNA復制后,每個細胞分別含有1條14C標記和1條帶32P標記的染色單體,著絲點分裂后,原來的姐妹染色單體隨機分向兩極,則至少有2個細胞有放射性,最多有4個細胞有放射性,C正確;D、若進行有絲分裂,當進行第2次有絲分裂,進行DNA復制后,每個細胞分別含有1條14C標記和1條帶32P標記的染色單體,著絲點分裂后,帶標記的姐妹染色單體隨機分向兩極,某一細胞中含14C標記的染色體,不一定含32P標記的染色體,D錯誤。故選C。15.下列有關進化和適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協(xié)同進化使生物之間彼此“內卷”,不利于生物種群的發(fā)展B.種群中某不利基因的基因頻率大幅下降表明該生物種群未發(fā)生進化C.適應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D.適應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答案〗D〖祥解〗(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適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適應存在普遍性和相對性,普遍性是生物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是普遍存在的,相對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時間,對一定環(huán)境的適應,生物適應此環(huán)境但不一定適應彼環(huán)境,當它的生活環(huán)境因某種原因發(fā)生了變化,可能就由原來的適應變成了不適應。(2)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值叫做基因頻率。由于基因突變、遷入遷出、自然選擇等作用,種群基因頻率不斷發(fā)生變化,使生物種群不斷進化。3、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驹斘觥緼、協(xié)同進化使生物之間彼此“內卷”,有利于生物種群的發(fā)展,A錯誤;B、“種群中某不利基因的基因頻率大幅下降”屬于自然選擇導致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該生物種群發(fā)生了進化,B錯誤;C、適應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C錯誤;D、適應具有普遍性和相對性,是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結果,D正確。故選D。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選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某科研小組對蝗蟲精巢切片進行顯微觀察,測定不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和核DNA數(shù)目,結果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細胞d、e、f中都可能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B.細胞c和細胞g都可能發(fā)生了染色單體分離C.細胞a可能是精細胞或卵細胞或極體D.細胞g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答案〗AC〖祥解〗分析題圖可知,a的核DNA數(shù)目為N,是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子細胞;b的核DNA含量為2N,染色體是N,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前中期;c的核DNA含量為2N,染色體是2N,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e的核DNA含量位于2N-4N之間,處于有絲分裂間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f的核DNA含量為4N,染色體是2N,處于有絲分裂前中期或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g的核DNA含量為4N,染色體是4N,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詳析】A、細胞d和e處于分裂間期,此時不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A錯誤;B、細胞c若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g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則都會發(fā)生染色單體分離,B正確;C、由于是蝗蟲精巢切片,因此細胞a不可能是卵細胞或第二極體,C錯誤;D、g的核DNA含量為4N,染色體是4N,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體,D正確。故選AC。17.血型是指血液成分表面的抗原類型,其中與臨床關系密切并被人們所熟知的是ABO血型,人類ABO血型系統(tǒng)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個復等位基因決定,基因IA和IB對基因i是完全顯性,IA和IB是共顯性。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IA、IB、i三個復等位基因在遺傳時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B.一個正常人體細胞內最多同時含有兩個上述復等位基因C.人類ABO血型系統(tǒng)有6種基因型D.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種可能〖答案〗CD〖祥解〗根據(jù)題意,人類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個復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對i基因均為顯性,IA和IB為并顯性關系,即兩者同時存在時,能表現(xiàn)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兩種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兩種基因型IBIB和IBi,AB型為IAIB,O型為ii?!驹斘觥緼、IA、IB、i三個復等位基因遺傳時遵循基因分離定律,A錯誤;B、一個正常人體內最多同時含有兩種上述復等位基因,B錯誤;C、IA和IB對i基因均為顯性,IA和IB為并顯性關系,即兩者同時存在時,能表現(xiàn)各自作用,人類ABO血型系統(tǒng)有A型、B型、AB型、O型四種,由IA、IB、i三個復等位基因決定,共有6種基因型,分別是IAIA、IAi、IBIB、IBi、IAIB、ii,C正確;D、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結合,如基因型為(IAi)和基因型為(IBi)男女婚配,生下的孩子的基因型有四種,分別為IAi、IBi、IAIB、ii,即有4種可能,D正確。故選CD。18.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其核苷酸中的堿基排列順序構成了遺傳信息,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都有重要作用,圖1是用DNA測序儀測出的某生物的一個DNA分子片段上被標記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TGCGTATTG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據(jù)圖1推測,此DNA片段上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是5個B.根據(jù)圖1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分析圖2顯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從上往下排序)C.若用35S標記某噬菌體,讓其在不含35S的細菌中繁殖5代,則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1/16D.圖1所測定的DNA片段與圖2所顯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為1〖答案〗ABD〖祥解〗分析題圖:為DNA測序儀顯示的某真核生物DNA片段一條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圖片。圖1的堿基排列順序已經(jīng)解讀,其順序是:TGCGTATTGG,所以圖中堿基序列應從上向下讀,且由左至右的順序依次是ACGT,所以圖2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驹斘觥緼、圖1的一條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是TGCGTATTGG,其中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是4個,此鏈有一個C,推出互補鏈中還有一個G,此DNA片段上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量共5個,A正確;B、根據(jù)圖1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分析圖中堿基序列應從上向下讀,且由左至右的順序依次是ACGT,故圖2顯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序列為CCAGTGCGCC,B正確;C、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蛋白質外殼不會進入細菌內部,35S標記噬菌體的是蛋白質外殼,若用35S標記某噬菌體,讓其在不含35S的細菌中繁殖5代,則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所占比例為0,C錯誤;D、雙鏈DNA中,堿基遵循互補配對原則,A=T,C=G,嘌呤數(shù)=嘧啶數(shù),故圖1所測定的DNA片段與圖2所顯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為1,D正確。故選ABD。19.DNA甲基化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DNA甲基轉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達水平來實現(xiàn)的,DNA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無法表達,從而促使癌癥的發(fā)生和惡化,如圖所示。這種DNA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出現(xiàn)同樣的表型,屬于表觀遺傳。研究表明蘿卜硫素具有抗腫瘤的作用。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jīng)細胞已經(jīng)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細胞中的DNA不存在甲基化B.蘿卜硫素可能通過抑制DNMTs的活性,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從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C.環(huán)境條件可以通過影響DNA甲基化水平從而影響基因表達D.DNA甲基化會改變DNA的堿基序列,影響DNA聚合酶的作用,使DNA無法復制〖答案〗AD〖祥解〗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xiàn)象,叫作表觀遺傳。如基因部分堿基發(fā)生甲基化修飾。【詳析】A、DNA甲基化不發(fā)生在DNA復制過程中,故細胞中的DNA是否存在甲基化與細胞是否分裂無關,A錯誤;B、DNA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無法表達,從而促使癌癥的發(fā)生,而DNA甲基化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jié)DNMTs的活性和表達水平來實現(xiàn)的,故蘿卜硫素的抗腫瘤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DNMTs活性,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來實現(xiàn)的,B正確;C、環(huán)境條件可以通過影響DNA甲基化水平從而影響基因表達,如吸煙會使人的體細胞內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C正確;D、DNA甲基化不會改變DNA的堿基序列,不會影響DNA聚合酶的作用,DNA能復制,D錯誤。故選AD。20.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在日常生活中,遠離致癌因子便可以減少原癌基因的突變,從而預防癌癥B.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所以利用物理因素進行誘變才能得到利于人類的生物新性狀C.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植株都是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從而可以明顯縮短育種年限D.只有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或結構的變化才屬于染色體變異〖答案〗ABCD〖祥解〗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1)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由于自然界誘發(fā)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fā)產(chǎn)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2)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3)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變異(重復、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驹斘觥緼、在日常生活中,遠離致癌因子便可以減少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從而預防癌癥,A錯誤;B、基因突變具有低頻性,所以利用物理因素進行誘變可提高基因突變的頻率,但由于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經(jīng)誘變得到的生物新性狀不一定對人類有利,B錯誤;C、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的植株都是單倍體,不都是純合子,C錯誤;D、體細胞或生殖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或結構的變化都稱為染色體變異,D錯誤。故選ABCD。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圖甲為某高等動物細胞分裂圖,圖乙為該動物細胞分裂坐標圖,圖丙表示基因型為AaBb的卵原細胞(2n=24)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只畫出部分染色體,不考慮互換),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細胞是_____;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_____。(橫線處填入序號)(2)圖乙中H-I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3)圖丙中細胞IV的基因型為Aab,若整個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只考慮一次分裂異常,則形成細胞IV的原因可能是_____;圖丙中卵原細胞I經(jīng)過本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4)若細胞IV(基因型為Aab)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發(fā)育為雄性個體,且該雄性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中的任意兩條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另一條隨機移動,則其產(chǎn)生基因型為Aab的配子的概率是_____?!即鸢浮剑?)①.①②③②.①④(2)發(fā)生了受精作用(3)①.在減數(shù)分裂I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均進入次級卵母細胞中(答出減數(shù)分裂I后期及同源染色體未分開即可)②.Aab、B、B(4)1/3〖祥解〗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在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在減數(shù)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經(jīng)歷減數(shù)分裂Ⅰ后,染色體減半。在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初級和次級卵母細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極體均等分裂。(1)在圖甲中,細胞①中染色體的行為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②中不含有同源染色體,處于減Ⅱ的中期,細胞③中染色體著絲粒分裂,且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屬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細胞處于有絲分裂的后期,含有同源染色體,所以表示減數(shù)分裂過程的細胞是①②③,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①④。(2)圖乙中A-H,完成的是減數(shù)分裂,H-I段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發(fā)生了受精作用,雌雄生殖細胞融合,受精卵染色體恢復正常體細胞的數(shù)目。(3)圖丙中細胞IV的基因型為Aab,若整個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只考慮一次分裂異常,則形成細胞IV的原因可能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均進入次級卵母細胞中,最終形成的卵細胞基因型為Aab。圖丙中卵原細胞I經(jīng)過本次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另外三個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B,因為減Ⅱ正常分裂,產(chǎn)生兩兩相同的配子。(4)基因型為Aab的卵細胞Ⅳ與基因型為ab的精子受精,受精卵的基因型為Aaabb。該受精卵發(fā)育為雄性個體,若該雄性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中的兩條分別移向細胞兩極,另一條隨機移動,雄性個體產(chǎn)生為配子及比例為2/6Aab、2/6ab、1/6Ab、1/6aab,則其產(chǎn)生基因型為Aab配子的概率為1/3。22.下圖甲為某生物由單基因調控的某一性狀的遺傳系譜圖,圖中II-1表現(xiàn)該性狀?;卮鹣铝袉栴}。(1)Ⅱ-1的患病基因來自_____。(2)若該性狀在該生物群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為1/100,則Ⅲ-1表現(xiàn)該性狀的概率是_____。后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該性狀由A基因控制的物質X決定,但同時會受到B基因調控,B基因會抑制A基因的作用(圖乙),現(xiàn)選擇兩個基因型相同且無該性狀個體交配,后代中無該性狀個體與有該性狀個體比例為13:3.回答下列問題。(3)推測該性狀的遺傳遵循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4)親本基因型是_____,若F1代中有該性狀個體隨機交配,則F2中無該性狀個體與有該性狀個體比例為_____?!即鸢浮剑?)I-1和I-2(2)1/33(3)①.自由組合②.后代中出現(xiàn)無性狀個體與有性狀個體比例為13:3,是9:3:3:1的變式(答出9:3:3:1的變式即可)(4)①.AaBb和AaBb(答出AaBb即可)②.1:8〖祥解〗(1)圖甲表現(xiàn)該性狀的Ⅱ-1的父母均不表現(xiàn)該性狀,推斷此該性狀為隱性遺傳,又因為Ⅱ-1的父親不表現(xiàn)該性狀,故排除伴Y染色體遺傳和伴X染色體遺傳的可能,故該病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故Ⅱ-1的兩個隱性患病基因分別來自父方和母方,即來自I-1和I-2。(2)依據(jù)題目信息“該性狀在該生物群體中出現(xiàn)的概率為1/100”得知,在人群中基因型aa出現(xiàn)的頻率為1/100,可推知a的基因頻率為1/10,A的基因頻率為9/10,進一步推知人群中基因型Aa出現(xiàn)頻率為2×1/10×9/10=18/100,人群中基因型AA出現(xiàn)頻率為9/10×9/10=81/100。因為Ⅱ-3正常(不表現(xiàn)該性狀),排除其基因型為aa的可能,故Ⅱ-3基因型為Aa的概率為18/100÷(18/100+81/100)=2/11,故Ⅱ-2(基因型2/3Aa)與Ⅱ-3(基因型為2/11Aa)結婚生出Ⅲ-1表現(xiàn)該性狀的概率是2/3×2/11×1/4=1/33。(3)依據(jù)題目信息“選擇兩個基因型相同且無該性狀個體交配,后代中無該性狀個體與有該性狀個體比例為13:3”,推知雙親都產(chǎn)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隨機結合方式有16種,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理由為后代中出現(xiàn)無性狀個體與有性狀個體比例為13:3,是9:3:3:1的變式。(4)因為選擇兩個基因型相同且無該性狀個體交配,后代中出現(xiàn)無性狀個體與有性狀個體比例為13:3,是9:3:3:1的變式,推知親本基因型為AaBb和AaBb;F1代中有該性狀個體基因型及比例為1/3AAbb、2/3Aabb;若F1代中有該性狀個體隨機交配,F(xiàn)1中有該性狀個體產(chǎn)生配子類型及比例為2/3Ab、1/3ab,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得到F2:4/9AAbb(有該性狀)、4/9Aabb(有該性狀)、1/9aabb(無該性狀),故F2中無該性狀個體與有該性狀個體比例為1:8。23.“DNA是遺傳物質”的探索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以下為探索過程的三個經(jīng)典實驗。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鏈球菌在小鼠體內進行著名的轉化實驗(圖1);緊接著艾弗里團隊在體外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圖2);隨后美國遺傳學家赫爾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個有說服力的實驗——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圖3)?;卮鹣铝袉栴}。(1)格里菲思通過圖1的四組實驗結果得出什么實驗結論?_____。(2)圖2實驗中,_____組(填序號)對照可以證明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3)在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如圖3所示),試管a、b中保溫時間和上清液放射性強度的關系分別為_____。(4)以上三組實驗有相同的設計思路,他們最關鍵的實驗設計思路是_____。(5)一個DNA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含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_____。〖答案〗(1)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能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的轉化因子(答出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有轉化因子即可)(2)①⑤(3)④②(4)設法分別研究DNA和蛋白質各自效應(答出將DNA與其他物質分離即可)(5)1:49(2:98也給分)〖祥解〗(1)格里菲思往小鼠體內注射R型活菌,小鼠不死亡;注射S型活菌,小鼠死亡;注射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小鼠不死亡;同時注射R型活菌和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小鼠死亡,且從小鼠尸體內分離出有致病性的S型活菌,通過圖1的四組實驗結果可以推斷: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中含有能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的轉化因子。(2)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將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破碎后,設法去除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和脂質,制成細胞提取物。將細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結果出現(xiàn)了S型活細菌。然后,他們對細胞提取物分別進行不同的處理后再進行轉化實驗,結果表明分別用蛋白酶、RNA酶或酯酶處理后,細胞提取物仍然具有轉化活性;用DNA酶處理后細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轉化活性。圖2實驗中,①⑤組對照可以證明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3)在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35S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用35S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攪拌離心后,試管a上清液放射性較高,且上清液放射性強度不會隨保溫時間的增加而增強;32P標記噬菌體的DNA,用32P標記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在一段時間內,由于噬菌體的DNA注入大腸桿菌細胞內,攪拌離心后,試管b上清液放射強度隨保溫時間的增加而降低;超過一定時間后,由于子代噬菌體從大腸桿菌細胞內釋放出來,攪拌離心后,試管b上清液放射強度隨保溫時間的增加而增強。即試管a、b中保溫時間和上清液放射性強度的關系分別為④②。(4)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和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最關鍵的實驗設計思路是設法分別研究DNA和蛋白質各自效應。(5)一個DNA雙鏈均被32P

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100個子代噬菌體,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子代噬菌體中有98個只含31P,有2個含32P,故含32P

與只含31P

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49。24.圖甲表示DNA分子的部分結構放大圖,圖乙為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若圖甲所示DNA分子的一條鏈的堿基序列是:5'-AGGTCC-3',則其互補鏈的堿基序列是5'_____3'。(2)若該DNA分子有100個堿基,則此DNA分子堿基對的排列方式有_____種可能。(3)DNA片段中,腺嘌呤有m個,占該片段全部堿基的比例為n,則該DNA片段復制三次需要胞嘧啶共_____個。(4)某人HIV檢測為陽性,則圖乙中_____過程可能發(fā)生于其淋巴細胞中。(填字母)(5)圖乙的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其中堿基配對方式完全相同的過程是_____。(填字母)〖答案〗(1)GGACCT(2)450(3)7m(1/2n-1)(4)b、c、e(5)c、d〖祥解〗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RNA聚合酶參與;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1)如果圖甲DNA一條鏈的堿基序列是5'-AGGTCC-3',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可知,那么它的互補鏈的堿基序列是5'-GGACCT-3'。(2)若該DNA分子有100個堿基,即50個堿基對,則此DNA分子堿基對的排列方式有450種可能。(3)該DNA片段中腺嘌呤有m個,占該片段全部堿基的比例為n,則該片段堿基總數(shù)為m/n,在數(shù)量上A=T=m,A+T=2m,因此C+G=m/n-2m,C=G=(m/n-2m)/2=m(1/2n-1),則該DNA片段復制三次需要胞嘧啶共23-1×m(1/2n-1)=7m(1/2n-1)個。(4)某人HIV檢測為陽性,說明某人體內含有HIV,HIV為逆轉錄病毒,故圖乙中b轉錄、c翻譯、e逆轉錄過程可能發(fā)生于其淋巴細胞中。(5)c翻譯和dRNA復制過程中堿基配對方式完全相同,均為A與U配對,G與C配對。25.醫(yī)學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圖1中①~⑤分別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細菌的作用機制,其中①表示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達到抑菌作用,②表示抗生素通過損傷細胞膜從而達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F(xiàn)、R表示不同的結構。圖2表示該細菌細胞中某基因的表達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⑤表示抗生素可能通過抑制細菌_____(填結構)的功能,從而抑制c過程;而③表示抗生素可能阻止了a過程所需的_____酶發(fā)揮作用。(2)圖2中的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會形成_____個tRNA的結合位點。圖2中成熟mRNA進入細胞質需穿過_____層膜。(3)圖2所示過程中②的移動方向為_____(填“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該過程的產(chǎn)物除了①還有_____。圖2所示過程可以高效的進行,是因為_____?!即鸢浮剑?)①.核糖體②.DNA聚合、解旋(二者答一即可)(2)①.2②.0(3)①.從左向右②.水③.一個mRNA上可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祥解〗(1)分析圖1:a是DNA分子的復制過程,b是轉錄形成mRNA的過程,c是翻譯形成蛋白質的過程,①~⑤抗生素抑制細菌的作用機理是:①作用原理是破壞細菌細胞壁的形成,②作用原理是破壞細菌細胞膜,③是抑制DNA分子的復制,④是抑制轉錄過程,⑤是抑制翻譯過程。(2)圖2中的核糖體與mRNA的結合部位會形成2個tRNA的結合位點。圖2中成熟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穿過0層膜;(3)圖2所示過程中②的移動方向為從左到右,新的tRNA來的方向,為合成方向,即從左到右;該過程的產(chǎn)物除了①還有水,因為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肽鏈;圖2所示過程可以高效的進行,是因為一個mRNA上可同時結合多個核糖體。吉林省普通高中G6教考聯(lián)盟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本試卷共10頁。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分裂一次,核DNA分子含量減半兩次B.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中的DNA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數(shù)目,其中一半DNA來自父親,一半DNA來自母親C.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著絲粒數(shù)目始終相同D.同一雙親的后代呈現(xiàn)多樣性的原因主要包括: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以及受精過程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答案〗B〖祥解〗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維持了生物遺傳的穩(wěn)定性。此外,通過有性生殖,新一代繼承了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而通過無性生殖只能繼承單親的遺傳物質。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huán)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體現(xiàn)了有性生殖的優(yōu)越性。因此,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驹斘觥緼、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著絲粒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分裂一次,兩次細胞一分二的過程中,核DNA分子含量兩次減半,A正確;B、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中的DNA數(shù)目恢復到體細胞中數(shù)目,其中核DNA一半DNA來自父親,一半DNA來自母親,質DNA幾乎全來自母方,B錯誤;C、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與著絲粒數(shù)目始終相同,C正確;D、在有性生殖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體組合具多樣性,導致了不同配子遺傳物質的差異,加上受精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結合的隨機性,同一雙親的后代必然呈現(xiàn)多樣性,D正確。故選B。2.如圖為摩爾根等人研究并繪出的果蠅X染色體上一些基因的位置示意圖,由圖分析,正確的是()A.控制果蠅深紅眼和朱紅眼的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B.摩爾根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了互換,則某些等位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D.位于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都存在等位基因〖答案〗C〖祥解〗分析題圖:圖示表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示意圖,上述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互為非等位基因,體現(xiàn)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詳析】A、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而控制果蠅深紅眼和朱紅眼的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是非等位基因,A錯誤;B、摩爾根以果蠅為實驗材料,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但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使用的是熒光標記法,B錯誤;C、若減數(shù)分裂過程發(fā)生了互換,則某些等位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例如若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黃身基因與棒眼基因所在片段發(fā)生交叉互換,則姐妹染色單體上的黃身基因與棒眼基因可能會隨著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而分離,C正確;D、X和Y染色體存在非同源區(qū)段,故位于該染色體上的基因,在Y染色體上不一定存在等位基因,D錯誤。故選C。3.目前我國科學家找到了對于人臉識別所必需的基因MCTP2.該基因異常所引起的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另有一種遺傳病乙,相關基因用B、b表示。下圖是關于臉盲及遺傳病乙的系譜圖,其中I?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乙病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若Ⅱ?只患有乙病,其基因型是aaXbYC.Ⅱ?不含這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D.Ⅱ?與Ⅱ?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2/3〖答案〗D〖祥解〗由題意可知,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由于Ⅱ4患臉盲,但其母親正常,說明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驹斘觥緼、分析題意和題圖可知,臉盲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由于Ⅱ4患臉盲,但其母親正常,說明臉盲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于Ⅰ3不含乙病致病基因,但生出患乙病的兒子,說明乙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B、若Ⅱ5只患有乙病,其基因型是aaXbY,B正確;C、由圖可知,由于Ⅱ3正常、Ⅱ5患乙病,可推知Ⅰ3為AaXBY,Ⅰ4為aaXBXb,則Ⅱ3aaXBX-不含兩種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2,C正確;D、就臉盲基因來說,Ⅰ1患臉盲,基因型為A-,即1/2AA,1/2Aa,Ⅰ2患臉盲,基因型為A-,即1/2AA,1/2Aa,則Ⅱ2的基因型為1/4AA或1/8AA、1/8Aa或1/16AA、1/8Aa,Ⅱ2與Ⅱ3要生出正常孩子,則Ⅱ2的基因型為Aa,則Ⅱ2與Ⅱ3生出不患臉盲的概率為1/8×1/2=1/16,就乙病來說,Ⅱ2不患乙病為XBY與Ⅱ3(1/2XBXB、1/2XBXb)生出正常孩子XB_的概率為1-1/2×1/4=7/8,則Ⅱ2與Ⅱ3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1/16×7/8=7/128,D錯誤。故選D。4.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響后代性狀分離比?,F(xiàn)有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但具有某種基因型的配子或個體致死,不考慮環(huán)境因素對表型的影響,假設該個體自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后代分離比為5:3:3: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B.后代分離比為4:2:2: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某對基因顯性純合的個體致死C.后代分離比為7:3:1:1,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D.后代分離比為9:3:3,那么推測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致死〖答案〗C〖祥解〗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斘觥緼、若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和雌配子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2:3:3:1,A錯誤;B、若某對基因顯性純合的個體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6:3:2:1,B錯誤;C、若基因型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7:3:1:1,C正確;D、若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致死,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分離比為7:1:1,D錯誤。故選C。5.以下對于基因及染色體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B.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C.位于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關系D.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但表現(xiàn)出伴性遺傳的特點〖答案〗A〖祥解〗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詳析】A、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同一基因或等位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A正確;B、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同源染色體上,B錯誤;C、位于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狀與性別的形成不一定有關,如色盲基因,C錯誤;D、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中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但表現(xiàn)出伴性遺傳的特點,D錯誤。故選A。6.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對于二者中哪一種是遺傳物質曾引起生物學界的激烈爭論,下列與一系列實驗材料相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無莢膜的肺炎鏈球菌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生活并繁殖B.T2噬菌體的化學組成中,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硫,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C.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都特異性的加入不同的酶,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該過程利用了“加法原理”D.從格里菲思到艾弗里再到赫爾希和蔡斯的一系列實驗,最終驗證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答案〗B〖祥解〗在對照實驗中,控制自變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減法原理”。與常態(tài)比較,人為增加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加法原理”。與常態(tài)比較,人為去除某種影響因素的稱為“減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特異性地去除了一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就利用了“減法原理”。【詳析】A、肺炎鏈球菌有兩種類型,分別為R型和S型,其中S型細菌有莢膜,可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有利于細菌在宿主體內生活并繁殖,有致病性,A錯誤;B、T2噬菌體是DNA病毒,由蛋白質和DNA構成,僅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硫,磷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故用32P標記DNA,用35S標記蛋白質,B正確;C、艾弗里在肺炎鏈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每個實驗組都特異性的加入不同的酶去除某種物質,從而鑒定出DNA是遺傳物質,該過程利用了“減法原理”,C錯誤;D、從格里菲思到艾弗里再到赫爾希和蔡斯的一系列實驗,最終驗證了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錯誤。故選B。7.DNA兩條單鏈的堿基數(shù)量關系是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重要依據(jù),而DNA復制是在為細胞分裂進行必要的物質準備,下列與此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A.DNA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數(shù)量相等B.DNA具有穩(wěn)定雙鏈結構,其中一條鏈中的(A+T)/(G+C)=1,則整個DNA分子中的(A+T)/(G+C)=1C.DNA復制和染色體復制是分別獨立進行的D.在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每條染色體是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的,所以DNA的復制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答案〗B〖祥解〗(1)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從細胞一次分裂結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間期。細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占細胞周期的90%~95%。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細胞就進入分裂期,開始進行細胞分裂。(2)DNA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guī)律:A(腺嘌呤)一定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一定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驹斘觥緼、在DNA中,堿基互補配對發(fā)生在兩條單鏈之間,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不存在互補配對關系,故DNA每條單鏈中嘌呤堿基和嘧啶堿基的數(shù)量不一定相等,A錯誤;B、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一條鏈中的A與另一條互補鏈中的T互補,二者數(shù)量等,DNA一條鏈中的G與另一條互補鏈中的C互補,二者數(shù)量等,一條鏈中的(A+T)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中的(T+A),一條鏈中的(G+C)等于另一條互補鏈中的(C+G),如果其中一條鏈中的(A+T)/(G+C)=1,則另一條互補鏈的(A+T)/(G+C)=1,則整個DNA分子中的(A+T)/(G+C)=1,B正確;C、細胞核內的DNA位于染色體上,DNA的復制和染色體復制是同時進行的,不是分別獨立進行的,C錯誤;D、DNA的復制發(fā)生在分裂間期,不發(fā)生在分裂中期,D錯誤。故選B。8.將一個15N標記的親代大腸桿菌15N/15N-DNA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讓其連續(xù)繁殖兩代(I和Ⅱ),提取DNA并進行密度梯度離心,結果如下圖所示。已知14N/14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m,15N/15N-DNA相對分子質量為n。下列關于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上述實驗結果證明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B.I代大腸桿菌DNA分子中一條鏈含15N,另一條鏈含14NC.Ⅱ代大腸桿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2D.預計Ⅲ代大腸桿菌擬核DNA分子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7m+n)/16〖答案〗D〖祥解〗根據(jù)穎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由于15N與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對質量不同,DNA分子的兩條鏈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對質量最大,離心后分布在試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兩條鏈含有14N,相對質量最輕,離心后分布在試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條鏈是15N,另一條鏈是14N,相對分子質量介于二者之間,離心后分布在試管中部?!驹斘觥緼、由實驗第I代的結果(DNA帶為全中帶)和第II代的結果(一半中帶、一半輕帶),證明了DNA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A正確;B、親代的DNA為全重,其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繁殖一代,I代細菌DNA分子中一條鏈是14N,另一條鏈是15N,B正確;C、根據(jù)半保留復制特點,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Ⅱ代細菌含15N的DNA分子有2個,占全部4個DNA分子的1/2,C正確;D、由于1個含有14N的DNA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m,則每條鏈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2;1個含有15N的DNA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為n,則每條鏈相對分子質量為n/2;親代細菌DNA分子2條鏈都是15N,將親代大腸桿菌轉移到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上,連續(xù)繁殖三代,得到子三代共8個DNA分子,這8個DNA分子共16條鏈,只有2條是含有15N的,14條是含有14N的,因此總相對分子質量為n/2×2+m/2×14=n+7m,所以每個DNA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n+7m)/8,D錯誤。故選D。9.施一公院士團隊因項目“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獲陳嘉庚生命科學獎。在真核細胞中,基因表達過程如圖。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RNA,可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過程①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的參與B.過程③中一條mRNA鏈可結合多個核糖體以提高蛋白質的合成速率C.剪接體作用于過程②,該過程涉及氫鍵的斷裂和生成D.剪接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中心法則的重要補充,剪接體的形成與基因有關〖答案〗C〖祥解〗圖示①為轉錄過程,②為剪接體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得到mRNA,③為翻譯過程;基因表達的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形成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各種氨基酸為原料,在核糖體上,在tRNA的協(xié)助下完成的蛋白質合成過程?!驹斘觥緼、過程①為轉錄,轉錄的產(chǎn)物是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且需要RNA聚合酶參與將單個核糖核苷酸連接成鏈,A正確;B、過程③為翻譯,翻譯時一條mRNA鏈可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完成多條肽鏈的合成,提高了蛋白質的合成速率,B正確;C、剪接體對RNA前體執(zhí)行剪接形成mRNA,該過程涉及單鏈RNA片段的斷裂和重新連接,涉及磷酸二酯鍵的斷裂和生成,無氫鍵的斷裂和生成,C錯誤;D、傳統(tǒng)中心法則沒有剪接現(xiàn)象,故剪接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中心法則的重要補充;又因為剪接體的主要組成是蛋白質和小分子的RNA,蛋白質的產(chǎn)生需要基因表達,RNA的生成需要基因轉錄,故剪接體的形成與基因有關,D正確。故選C。10.血橙被譽為“橙中貴族”,因其果肉富含花色苷,顏色像血一樣鮮紅而得名。當遇極寒天氣時,為避免血橙凍傷通常提前采摘,此時果肉花色苷含量極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調節(jié)途徑如圖,其中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上啟動基因順利表達的兩個重要序列。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代謝過程而實現(xiàn)的B.T序列的甲基化不可以遺傳給后代,是因為該修飾使基因的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C.低溫會抑制T序列的去甲基化,進而影響Ruby基因的表達D.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使T序列甲基化來激活Ruby基因表達〖答案〗A〖祥解〗基因與性狀的關系為: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狀?!驹斘觥緼、據(jù)圖所示,T序列和G序列激活Ruby基因,促進合成關鍵酶,調控花色苷前體轉變?yōu)榛ㄉ眨f明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過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來調控代謝過程而實現(xiàn)的,A正確;B、T序列的甲基化不改變基因的堿基序列且可遺傳,B錯誤;C、圖中低溫會促進T序列的去甲基化,進而影響Ruby基因的表達,C錯誤;D、據(jù)圖分析,低溫脅迫使T序列去甲基化來激活

Ruby基因表達,進而促進花色苷的形成,因此若提前采摘,可將果實置于低溫環(huán)境使T序列去甲基化來激活

Ruby基因表達,D錯誤。故選A。11.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出了色盲孩子是基因重組的結果B.N基因可突變?yōu)閚?基因,n?基因也可突變?yōu)镹基因C.基因發(fā)生單個堿基對替換,指導合成的多肽鏈中最多會有兩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D.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發(fā)生突變的基因會遺傳給子代〖答案〗B〖祥解〗基因突變是指基因在結構上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和替換?;蛲蛔兙哂衅毡樾?、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低頻性等特點。【詳析】A、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出了色盲孩子,這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的,而不是基因重組,A錯誤;B、N基因可突變?yōu)閚1基因,n1基因也可突變?yōu)镹基因,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正確;C、基因發(fā)生單個堿基對替換,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指導合成的多肽鏈中不一定會有氨基酸發(fā)生改變,更不一定最多有兩個氨基酸發(fā)生改變,C錯誤;D、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可能會遺傳給子代,而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一般不會遺傳給子代?;蛑亟M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