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 (講義)_第1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 (講義)_第2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 (講義)_第3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 (講義)_第4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密06文言文閱讀與翻譯1.選材有新變化。2021全國乙卷和全國甲卷文言文考查的選文分別出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和《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鮮明特點:1.材料截取跨度大,思維跳躍性強;2.表達以議論為主,文中多人物對話,多時空轉換,語氣詞、助詞出現(xiàn)頻率更高;3.近乎非連續(xù)文本,一篇文中可能會寫到幾件事情,且彼此之間不一定存在有機聯(lián)系;4.微言大義,閱讀理解上難度會適度加大,對學生文言知識的積累以及古文素養(yǎng)的要求會更高。這可能會成為文言文選材和考查的一個新方向,值得關注,備考中應作相應訓練。2.題型穩(wěn)中有變。分析綜合題、翻譯題,自2009年一直沿用至今,沒有變化。2014年起全國新課標卷中的文言文閱讀部分試題有了微調,刪去2013年及以前的信息篩選題,增設了斷句題,而且是以單選題的形式考查。2014年及以前均設有一道考查文言實詞的單選題,至2015年后替換為一道文化知識題,仍是以單選題的形式考查。近三年各題題型及其涉及的考點保持不變?!犊荚囌f明》題型示例出現(xiàn)了實詞考查單選題,說明這個考點依然要重點復習。3.始終堅持“淺易”原則?!皽\易”體現(xiàn)在五個方面:第一,選文大部分出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傳記(2007年至2020年,全國卷中《宋史》選文11篇、《明史》選文6篇、《舊唐書》選文2篇、《新唐書》選文1篇、《北史》選文2篇、《宋書》選文3篇、《后漢書》選文3篇、《新五代史》選文1篇、《晉書》選文2篇、《史記》選文3篇。2020年全國新課標卷Ⅰ、Ⅱ、Ⅲ三篇文言選文來自《宋史》與《晉書》);第二,文章用詞均為常用詞;第三,文章均采用常見句式;第四,文章可在脫離寫作背景的情況下讀懂;第五,文章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4.考點全覆蓋。要提醒關注的是,文言文閱讀的考查雖然只有4道小題,但是對《考試大綱》所規(guī)定的考點的覆蓋仍然是全方位的。不單獨設虛詞題、篩選信息題等,似乎遺漏了某些考點,但實際上這些考點在斷句題、文化知識題、分析綜合題和翻譯題的考查中都有所體現(xiàn)。[讀文技法]全國卷文言文的選材一直是“正史”中的古代人物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寫作有其基本的規(guī)范:閱讀傳記類文言文,要根據(jù)傳記的特點,建立模板意識,采用分步驟、分層次的閱讀方法。閱讀時,我們可以考慮從以下2個步驟入手:第一步:初讀文章,理清脈絡,把握大意1.快速通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傳記類文言文大多以時間為線索來敘述人物的一生,因此,可以抓住大概時間,按照總體介紹、詳細敘述和補充交代的思路,理清文章思路,切分文章結構層次。2.關注開頭和結尾,初識主人公身份和性格傳記類文言文一般在首段都要總體介紹人物的基本情況,如姓名、字號、籍貫、家庭背景、學識、性情、任職等;在結尾部分對傳主的事跡、品性進行概括評價。閱讀第一步就是掌握這些基本信息,對所寫人物有個大體的了解。3.抓時間、地點、官職和事件,把握主人公經(jīng)歷傳記類文言文的行文多以時間為順序來記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職,所做事情,因此,可以抓住時間、地點和官職等詞語,整體把握人物經(jīng)歷及事件大概。把握人物經(jīng)歷及事件大概,要特別關注三類表示時間節(jié)點的詞語:(1)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這是正史人物傳記的主要敘述線索,考生應當知道一些表示官職變遷的動詞,大致了解一些古代官職的地位和職責。(2)年號及皇帝變動情況。正史一般不用干支紀年,而以年號紀年,故傳記中的“三年”“五年”等往往指某年號的“三年”“五年”。而皇帝的即位或駕崩,也往往是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傳記中特意交代,往往表明傳主在舊朝和新朝的地位有所變化。(3)泛指時間變動的詞語。如“數(shù)日”“累年”“既而”“曩”“向”“旋”等。此外,正史以順敘為主,但不排除有些傳記插敘相關事跡。這些插敘往往通過“初”“先是”等詞引出,需要格外留心。第二步:巧借概括分析題進一步掃清閱讀障礙,同時破解概括分析題文言文概括分析題的四個選項,基本上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順序來設置的,即每個選項對應的是文章的一個層次;且四個選項中有三個選項是對文意正確的理解和概括,就算另一個選項錯誤也僅僅是某個細節(jié)表述錯誤而非全錯。所以,在讀文時,我們可借助概括分析題的四個選項來幫助理解文意。其做法是將每個選項中的每句話在原文中找到對應,通過一一比對,既可以破解一些難懂的字詞,快速疏通文意,又為解答分析綜合題找到了信息比對區(qū)間,為準確解題找到了依據(jù)。第三步:借助主觀題設問提示疏通關鍵點,初步解答文言文主觀題文言文主觀題的設置并非針對整篇文章,而是抓住文章富有內涵的關鍵部分來設題,這可以從主觀題的設問題干看出來,如2020新高考山東、海南模擬卷中“韓信死后,蕭何得到皇帝封賞,眾人祝賀,為什么召平卻為蕭何擔憂”。分析這道主觀題的設問題干,就可以快速確定提出問題的區(qū)間,借助題干提示來理解關鍵語句的大意。在思考該問題時,需要針對語境前后勾連,借此疏通文章關鍵點,這樣就為解答文言文主觀題提供了依據(jù),奠定了基礎。[真題文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指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祐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变洌浌獾撠?。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蔽磶祝⒅êγ?,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蹦速隽w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兆诹ⅲ笊?,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按以下步驟把握全文:第一步快速通讀,厘清層次節(jié)選文段大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節(jié)選文段按照文言人物傳記的一般行文思路,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第一句,介紹傳主姓名、籍貫等基本情況;第二層,中間主體部分,敘述傳主生平主要事跡;第三層,最后幾句,交代傳主去世以及后世評價。第二步勾畫業(yè)績,解讀品性節(jié)選文段敘述了和蘇軾相關的哪幾件重大事件?選文主體部分,主要敘述了以下幾件事情:①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對于書中所講古今成敗,蘇軾往往能領會要點。(對應12題A項)②參加禮部考試,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感到驚喜;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向梅堯臣稱道蘇軾。(對應12題A項)③對于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法,蘇軾上書陳述弊??;新法施行中,蘇軾常常設法利民安民。(對應12題B項)④蘇軾代理禮部貢舉一職,放寬禁約,使士子能盡展其才;驅逐侮辱、誣陷士子的巡考宦官。⑤杭州任上,蘇軾減免上供米以緩災情;而后又減價出售常平米,籌集錢糧,營建治病場所,防備疫病。(對應12題C項)⑥蘇軾跟從其父蘇洵習文,兼具文才天賦,寫作行云流水,自成風格,終成一代文宗。(對應12題D項)第三步宏觀著眼,微觀品析從全文看,蘇軾具有哪些過人之處和優(yōu)秀品格?蘇軾身上,具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他自幼聰穎,文才出眾,深受賞識;他不畏當權派,直言上書,又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他重視科舉,愛護士子,端正考風;他直面饑疫,盡心竭力,救民于水火;他天賦異稟,創(chuàng)作得心應手,行云流水,終成大家。第四步結合語境,正確斷句要求斷句的語段涉及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是何關系?人物行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是怎樣的?要求斷句的語段涉及蘇軾、士子和巡鋪內侍。蘇軾是這些士子的主考官,巡鋪內侍是科舉考試的巡視人員。士子們在雪天的庭院中冷得打戰(zhàn),蘇軾便為他們放寬禁約,使他們盡顯文才;巡鋪內侍侮辱、誣陷士子,蘇軾將其驅逐出考場。第五步文化積累,集腋成裘文中涉及哪些文化知識?1.“嘉祐”“元祐”“建中靖國”等屬于皇帝年號。2.“禮部”是中國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機構之一。3.“光祿丞”“中書舍人”“龍圖閣學士”“朝奉郎”等均為官職。4.“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歐陽修即為禮部主試官。5.“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皇宮內大殿上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6.“司農(nóng)”又稱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7.“當軸”即“當軸者”,“軸”本義為“車軸”,引申為“中心、樞紐”,“當軸”即為官處在中心位置,“當軸者”就是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真題體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B.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C.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D.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答題思路】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拜Y”當為“寬其禁約”的主語,“軾寬其禁約”意為蘇軾放寬對他們的禁約,其間不應斷開,故排除B、C兩項?!笆沟帽M技”為“寬其禁約”的結果,故應與后文“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斷開,排除D項。故選A。原文加上標點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答案:A。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C.司農(nóng)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敬痤}思路】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選項中“殿試……由丞相主持”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答案:B。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敬痤}思路】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項中“同時”的說法有誤,根據(jù)原文“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的表述,蘇軾在杭州任職時解救受災百姓的措施是有先后順序的,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是蘇軾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答案:C。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題思路】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句(1)中的關鍵詞為“糶”“遣使挾醫(yī)”。句(2)中的關鍵詞為“體”“渾涵光芒”。參考答案:(1)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參考譯文〗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軾讀書,(蘇軾)聽到書中的古今成敗,就能說出其中的要點。嘉祐二年,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應試時)主考官歐陽修(因見到他的文章而)驚喜,(蘇軾)又參加殿試考中乙科。后來(蘇軾)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說:“我應當避開此人好讓他出人頭地。”蘇洵去世,朝廷追贈蘇洵為光祿丞。為父服喪期滿,蘇軾回到朝廷,被任命為判官告院。當時王安石正在創(chuàng)行新法,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新的法令一天天地頒布,蘇軾在這期間,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寧。改任密州知州。司農(nóng)實行自報財產(chǎn)的手實法,不按時實行的人以違反詔令論罪。蘇軾對提舉官說:“違反詔令的罪責,如果出自朝廷,誰敢不服從?現(xiàn)在出自司農(nóng),這是擅自制定法令?!碧崤e官驚恐地說:“您暫且慢一點推行新法?!辈痪?,朝廷得知這個法令有害于百姓,就將其撤銷了。元祐元年,蘇軾以七品官服入侍皇帝于延和殿,當即被賜銀緋,升為中書舍人。元祐三年,暫代禮部貢舉一職。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得不能說話。蘇軾放寬對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盡量發(fā)揮文才。巡視考場的宦官常常侮辱應試士子,而且抓住意義模糊的個別詞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元祐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憎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納,請求調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蘇軾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饑荒和瘟疫并發(fā)。蘇軾向朝廷請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賜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換取米來救濟饑餓的人。第二年春天,又減價出售常平米,制成許多稠粥、藥劑,派人帶著醫(yī)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蘇軾說:“杭州是水陸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別處常常要多些?!庇谑鞘占嘤嗟腻X二千緡,又拿出自己囊中黃金五十兩,來建造治病場所,漸漸積貯錢糧來防備疫病?;兆诩次?,又經(jīng)過三次大赦,于是提舉玉局觀,重新任職朝奉郎。蘇軾從元祐以來,從未因每年考績要求升遷,所以官職僅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在常州去世。蘇軾跟從他的父親蘇洵寫文章,而后得之于天資。曾經(jīng)自稱:“寫文章如同行云和流水,本來就沒有一定的格式,僅是常要在該說的地方就說,在該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話,都可以寫成文章并被人傳誦。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有文章以來,也屬少有?!疚难詫嵲~】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聞:聽到,聽說。要:要旨,要點。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 書:書信。語:告訴。易米以救饑者 易:交易,交換。又減價糶常平米 糶(tiào):賣出糧食。乃裒羨緡得二千 裒(póu):收集,聚集。 羨:多余,盈余?!疚难蕴撛~】后以書見修 以:介詞,拿,用。每因法以便民 以:連詞,表目的,來。既至杭 既:副詞,已經(jīng)。乃裒羨緡得二千 乃:副詞,于是,就。皆可書而誦之而:連詞,表并列,并,和,與?!驹~類活用】新政日下 日:名詞用作狀語,一天天地。軾寬其禁約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放寬,使……寬松。軾恐不見容,請外外:名詞活用作動詞,調到外地任職?!疚难跃涫健磕赋淌嫌H授以書狀語后置,“母程氏以書親授”。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判斷句,“是……也”表判斷。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被動句,“為……所……”表被動。軾恐不見容 被動句,“見”表被動。杭,水陸之會 判斷句。卒于常州 狀語后置,“于常州卒”。【文化知識】字:根據(jù)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卒:古時稱士大夫去世為卒。贈:中國古代給已去世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蘇洵去世后即被追贈光祿丞。糶:指賣出糧食,與其相對的是“糴”,意為買進糧食,二者從字形上即可進行區(qū)分識記。[真題文本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指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9·全國新課標卷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按以下步驟把握全文:第一步快速通讀,厘清層次節(jié)選文段大體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節(jié)選文段按照文言人物傳記的一般行文思路,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第一句,介紹傳主姓名、籍貫等基本情況;第二層,中間主體部分,敘述傳主生平主要事跡;第三層,最后兩句,交代傳主去世及其原因。第二步勾畫業(yè)績,解讀品性節(jié)選文段敘述了和賈誼相關的哪幾件重大事件?選文主體部分,主要敘述了以下幾件事情:①嶄露頭角,受到吳廷尉賞識,被推薦給漢文帝,召為博士。(對應12題A項)②年少得志,才高于眾,受漢文帝器重而破格升遷為太中大夫。(對應12題A項)③起草禮儀制度,主張變革秦朝法令,提議列侯就國,文帝認為其可以擔任公卿之職。(對應12題B項)④受到權貴忌恨詆毀,遭到文帝疏遠,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對應12題B項)⑤擔任長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征召入朝,和漢文帝談論鬼神之事,讓文帝大為折服,改任其為梁懷王太傅。(對應12題C項)⑥進諫勸阻封淮南厲王四子為侯,并上疏主張削弱地方諸侯勢力,不被文帝采納。(對應12題D項)⑦因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自傷為傅無狀而死。(對應12題D項)第三步宏觀著眼,微觀品析從全文看,賈誼具有哪些過人之處和優(yōu)秀品格?賈誼身上,具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他才華橫溢,見識超群,對于政事有獨到高明的見解;他熱心政事,勇于革新,觸動了權貴階層利益,因而遭人忌恨詆毀;他敢于勸諫,不畏強權,在遭讒言被貶謫后仍堅持自己削弱諸侯勢力的主張;他盡心竭力,責任心強,因為梁懷王墮馬死,傷心自責而死。第四步結合語境,正確斷句要求斷句的語段涉及哪些人物?人物之間是何關系?人物行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是怎么樣的?要求斷句的語段涉及賈誼、吳廷尉(河南守)兩個人物。要特別注意的是,吳廷尉和河南守指的是同一個人,根據(jù)后文“河南守吳公……乃征為廷尉”,吳公此時擔任的官職是河南守,后來才被征召擔任廷尉。吳公擔任河南守,是賈誼籍貫洛陽所在地的地方官,他發(fā)現(xiàn)了賈誼這個人才,因此才有后文吳公向朝廷舉薦賈誼之事。語段首先介紹的是賈誼的姓名、籍貫、年齡及才能名聲,然后再交代吳公的官職,以及他對賈誼才能的賞識。第五步文化積累,集腋成裘文中涉及哪些文化知識?1.“廷尉”“博士”“太傅”等屬于古代常見官職的名稱,我們應該了解其各自的職能。尤其是“博士”,要明白其不同于現(xiàn)在的學位;也要明白秦漢時的“五經(jīng)博士”與后來隋唐時作為主管教育以及最高學府的學官的“博士”兩者的區(qū)別。2.“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各種學術流派的總稱,其中又以儒、道、法三家影響最深遠。3.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4.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自己的座席上往前移動,靠近對方,這是親近恭敬的表示。5.“國”的意義隨歷史變遷而發(fā)展變化,在具體語境中所指不一樣,可以指國都、都城,也可以指古代分封給諸侯的封地,后來基本上等同于現(xiàn)在的“國家”。[真題體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B.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C.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D.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答題思路】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百Z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是常見格式。“聞于郡中”是狀語后置句,其間不可斷。故排除D項?!皡峭⑽尽敝溉?,“河南守”為官名,“吳廷尉為河南守”意為“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句意完整,排除A項?!罢僦瞄T下”意為“把他召到衙門任職”,故其間不可斷,排除B項。故選C。原文加上標點為: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答案:C。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敬痤}思路】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諸子百家中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三家是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老子和韓非子。答案:A。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初入仕途,展現(xiàn)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薦而入仕,當時年僅二十余歲,卻讓諸生自覺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級提拔,一年之間就當上太中大夫。B.賈誼熱心政事,遭到權要忌恨。他認為漢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應當全盤改變秦朝法令,因此觸及權貴利益,受到詆毀,文帝后來也疏遠了他。C.賈誼答復詢問,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對賈誼的回答很滿意,于是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賈誼。D.賈誼勸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納。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個兒子為侯,賈誼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數(shù)年之后,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覺得未能盡責,悲泣而死?!敬痤}思路】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文帝詢問鬼神之事時,賈誼只是被征召回京城拜見文帝,此時他的身份仍是長沙王太傅,并沒有“重新得到重用”;且事件順序顛倒,從原文來看,是文帝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賈誼,然后才任命他為自己鐘愛的小兒子梁懷王的太傅。答案:C。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弊g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題思路】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句(1)中的關鍵詞為“短”“紛亂”。句(2)中的關鍵詞為“賈生數(shù)上疏”中的“數(shù)”,“稍”。參考答案:(1)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2)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紖⒖甲g文〗賈生名叫賈誼,是洛陽人。賈誼十八歲時,就因能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yōu)異,就把他召到衙門任職,并非常器重他。漢文帝剛即位時,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政績卓著,為全國第一,而且和李斯同鄉(xiāng),又常向李斯學習行事,于是也就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推薦賈誼年輕有才,能精通諸子百家的學問。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當時賈誼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年長的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而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諸生因此都認為才能比不上賈誼。漢文帝也非常高興,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漢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定歷法、變易服色、確立制度、設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他草擬了所有這些事項的禮儀法度,崇尚黃色,遵用五行之說,創(chuàng)設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實行。但此后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都是賈誼的主張。于是漢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而絳侯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說賈誼壞話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贝撕螅瑵h文帝于是也就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向文帝告辭后前往長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用來憑吊屈原。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征召回京城拜見文帝。當時漢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趁機周詳?shù)刂v述了之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文帝慨嘆道:“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文帝的小兒子,被(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讓賈誼當他的老師。漢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勸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就要從這里開始了。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但是文帝不肯聽從。幾年之后,梁懷王騎馬,不慎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去世了。文言文斷句題和古文化常識文言文斷句題和古文化常識題都涉及對考生知識文化素養(yǎng)的考查,旨在讓考生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提高自主閱讀古詩文的能力。這兩種題型是近幾年的熱考題型,考查考生的識記、理解和推斷能力,屬于文言文基礎能力考查題。No.1文言文斷句高考文言斷句遠不像古人斷句那么難,一般是選取篇幅不長、內容淺易的文言文,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斷開,把原文的結構、停頓、語氣清晰而準確地再現(xiàn)出來。文言斷句需要學生綜合掌握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常識,同時還要求學生對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近幾年全國卷對文言斷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選一的形式,文言斷句是文言文考查的熱點。[思維導圖][考點精講]一、做好斷句題的6個關注點1.名詞和代詞文言文中的名詞和代詞常用來作主語和賓語,斷句時可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詞,如吾、予、余(表示“我”)等。這些名詞和代詞如果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應該斷句;如果作賓語,那么它的后面也應該斷句。斷句時,應注意以下3類代詞:代詞類別常見典型虛詞人稱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詞,代說話或寫文章的人。第二人稱代詞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其中“閣下”“陛下”多用在外交用語中。第三人稱代詞之、其、彼,代談話或為文所及的第三者,不僅代人,還可以代事代物。疑問代詞問人的有“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指示代詞“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鴻門宴》)技法演示:句中“關”“財物”“婦女”“此”“吾”“氣”“龍虎”“五采”“此”等或是名詞或是代詞,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個句子的主語或賓語,其前或后應斷開。參考答案: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應用體驗]1.(2018·浙江高考)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在同州又得其所為《題名記》,今集而序之。解析:解答本題,可借助于名詞和代詞進行斷句。語句中的名詞(名詞性短語)、代詞有“世人”“人”“有疵病者”“其文”“之”“余”,這些詞都可以作主語或賓語。具體分析語境看:“世人”后有動詞“見”,作主語;第二個“人”前有動詞“動”,作賓語,其后需斷開;“有疵病者”后有動詞“惡”,作主語,其前應斷開;第二個“其文”前有動詞“得”,作賓語,其后需斷開;“之”前有動詞“重”,作賓語,其后需斷開;“余”后有動詞“得”,作主語,其前應斷開。由此,綜合起來判斷即可進行斷句。參考答案:世人見太初官職不能動人/又其文多指訐/有疵病者所惡聞/雖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棄失居多/余止得其兩卷參考譯文:世人看到太初官職不能震動人,又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責批評,有缺點毛病的人討厭聽到,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很重視它。所以丟棄遺失的占多數(shù),我只得了他的兩卷。在同州又得到他寫的《題名記》,現(xiàn)在集在一起,為它作序。2.動詞和形容詞承擔一個句子謂語成分的是動詞、形容詞(或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其他詞性),斷句時,可以先找到語句中的動詞、形容詞,確定作為謂語的動詞、形容詞;然后根據(jù)謂語前的狀語、主語和謂語后的賓語等來斷定語句的停頓點。[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荊軻刺秦王》)技法演示:該句涉及的動詞、形容詞有:求、利、得、取、使、淬。這些詞語可能作謂語(“利”很明顯不作謂語,作“匕首”的定語),然后根據(jù)這些謂語來往前和往后判斷語句的停頓點?!扒蟆比糇髦^語,則其前名詞“太子”作主語,“于是”“預”作狀語,其后“匕首”(天下之利匕首)作賓語,故第一個“匕首”后應斷開;“得”作謂語,其前省略主語“太子”,其后“匕首”(徐夫人之匕首)作賓語,故第二個“匕首”后應斷開;“取”作謂語,其前省略主語“太子”,其后“百金”作后置狀語,故“百金”后應斷開。參考答案: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應用體驗]2.(2018·全國卷Ⅰ,改編)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及宣帝起兵誅(曹)爽,(魯)芝率余眾犯門斬關,馳出赴爽,勸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見黜,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若挾天子保許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從!舍此而去,欲就東市,豈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解析:語句涉及的動詞或形容詞有:懦惑、用、委、戮、下、當、訟、免、嘉、赦、誅、起、為等。這些詞語中可能作謂語的有:用、委、戮、下、當、訟、免、嘉、赦、誅、起、為等。然后根據(jù)這些謂語來往前和往后判斷語句的停頓點。應當注意的是:“懦惑”的主語雖然是“爽”,但文意是說“不能用”的原因,“用”后省略了魯芝的“建議”,故而只能在“用”后斷開;后文中的“委身受戮”主語均為“爽”,“委身”是“受戮”的原因,故要放在一起,不能斷開。其他動詞皆能找到主語(或省略)和賓語,以此即可進行斷句。參考答案: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獄/當死/而口不訟直/志不茍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誅/俄而起為并州刺史參考譯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殺曹爽的時候,魯芝又率領手下強行打開城門,斬殺守關的將領,奔馳而出去找曹爽,并勸曹爽說:“將軍您處在執(zhí)掌朝政(伊周:指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周公旦,兩人都曾攝政,后常并稱)的高位,一旦獲罪被罷免,即使想牽黃犬(指過悠閑自得的日子),又怎么可能呢!如果挾制天子保住許昌,倚仗帝王的威儀征召天下的軍隊,誰敢不聽從您呢!如果放棄這個決策而束手待斃,那就是想去東市被殺頭,難道不令人痛心嗎!”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沒有聽取魯芝的意見,于是束手就擒。魯芝也受到曹爽牽連而被關入監(jiān)牢,論罪當死,但他始終不申辯是非曲直,始終不改堅貞的氣節(jié)。宣帝很欣賞他,赦免沒有殺他。不久,(魯芝)又被起用為并州刺史。3.對話詞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謂”“道”“問”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進行斷句。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理清問者、答者,明辨句讀。雖然在高考卷中這種例子并不多,但關鍵時候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抡吡羁娰t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技法演示:對話詞“曰”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并且“曰”前均有說話者,利用“曰”字可以斷開三處,對話詞“問”后可以斷開,再結合前面所講的據(jù)名詞和代詞斷句,其他也可斷開。參考答案: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應用體驗]3.(2016·浙江高考,改編)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書愈富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解析:解答本題,可借助于對話詞進行斷句。文段中表明對話的詞“曰”“問”可以看作斷句的標志。其他兩處語句可以借助名詞“室”“藏書”等名詞進行斷句。參考答案: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書愈富/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參考譯文:老人微笑,拉著茂先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現(xiàn)一扇門可供進入,路徑很寬,來到一個精美的小屋,屋內藏書萬卷。茂先問老人說:“這些是什么書?”老人答:“是歷代史書?!庇謥淼揭婚g室內,藏書更多。茂先又問:“這些是什么書?”老人答:“是各國的史志?!?.虛詞虛詞是明辨句讀的重要標志,尤其是介詞、語氣詞和一些連詞,它們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一些議論性語段,不像記敘性文字那樣可借助具體情景去猜測,因而顯得棘手、難度大,但是運用虛詞就會使斷句變得容易,使文段變得一目了然。斷句時,應注意以下6類虛詞:虛詞類別及斷句方法常見典型虛詞(1)句首發(fā)語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2)句首時間詞——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3)句末語氣詞——其后一般斷開陳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問句末尾——耶、與(歟)、邪(耶)、乎感嘆句末尾——哉、夫(4)疑問語氣詞——其后一般構成疑問句,其前一般斷開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5)復句關聯(lián)詞語——其前一般斷開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于是、豈、豈非(6)復音虛詞——復音虛詞需保持完整,不能點斷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則eq\a\vs4\al([特別提示])利用虛詞標志斷句要注意靈活性1.“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斷開。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斷開也可不斷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3.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夫”有時也作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種情況則不能斷開。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禪山記》)技法演示:本語段有句末語氣詞“焉”“也”各兩個,一個句首語氣詞“夫”,五個句首關聯(lián)詞“于是”“以”“則”“而”“故”。本語段可根據(jù)虛詞來完成斷句。參考答案: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應用體驗]4.(2019·北京高考,改編)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是特老婦老圃者之為也,猶足動乎物,又況天地之無倪,陰陽之無窮,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會或離,或吸或吹,如輪如機,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國必亡。人乏財用,不亡何待?”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又曰:“天之所棄,不過其紀?!庇鹾踉?!解析:要給這段文字斷句,可以先尋找作為斷句標志的虛詞:則、也、且、者、乎、若、者、則、于、矣、也、則、而、者、乎、而。再確定所列虛詞所處位置:“則、且、若、而(表轉折)”屬于句首虛詞,“也、乎、者、矣”屬于句尾虛詞,“于、而(表因果)”屬于句中虛詞。由此,就可以準確斷句。參考答案:則又吾所不識也/且所謂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則吾既陳于前矣/人也/則乏財用而取亡者/不有他術乎/而曰是川之為尤/參考譯文:這些只是老婦人老菜農(nóng)所做的事,尚且能使事物發(fā)生變化,又何況天地廣闊無邊,陰陽變化無窮,陽氣、陰氣處在彌漫無際的廣闊空間,有時聚集,有時分散,有時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就像車輪和紡織機不停地運轉,難道有誰能了解嗎?還說:“水源被堵塞,國家必定滅亡。百姓缺乏財物,國家不滅亡還等什么?”那么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況且所說的是自然現(xiàn)象呢?還是人為的原因呢?如果說是自然現(xiàn)象,那么我已經(jīng)在前面說過了;如果說是人為的原因,那么缺乏財物而導致滅亡,不也有其他的原因嗎?卻說這是三川所犯的錯誤!還說:“凡是被上天厭棄的,是不會超過這個限度(十年)的?!边@就更加荒謬了!5.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判斷句、被動句、變式句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判斷句,如“……者,……也”“……也”等;反問句,如“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被動句,如“為……所……”“受……于……”“見……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況……乎”“何……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xiàn)省略的情況,阻礙學生正確斷句。因此,學生必須依據(jù)語境補出省略的內容,才能準確做出判斷。[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技法演示: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師之所存也”是判斷句,再結合其他標志可完全斷開。參考答案: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應用體驗]5.(2018·全國卷Ⅱ,改編)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為太守陳寵功曹,當職割斷,不避豪右。解析:解答本題,可借助于文言句式進行斷句。文段開頭“……也”是判斷句,“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等各句承前省略主語“渙”,且句式上是三個“謂語+賓語”結構。由此,可以進行斷句。參考答案:王渙字稚子/廣漢郪人也/父順/安定太守/渙少好俠/尚氣力/數(shù)通剽輕少年/晚而改節(jié)/敦儒學/習《尚書》/讀律令/略舉大義/參考譯文:王渙字稚子,是廣漢郡郪縣人。王渙的父親王順,擔任安定太守。王渙從小喜歡行俠,崇尚武力,多次和強悍輕捷的少年往來。后來他改變操行,重視儒學,修習《尚書》,誦讀法律,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擔任太守陳寵的功曹,擔任職務,敢于決斷,對豪強大戶也決不留情。6.對稱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式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進行斷句。[教材示例]請用“/”給文言語句斷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勸學》)技法演示:文段中,“吾嘗……矣,不如……也”和“……而……,……非……也,而……者……”是兩組很整齊的對稱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對比的對稱結構。這些對稱或正反對比的結構,都是我們進行斷句的關鍵點。參考答案: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應用體驗]6.(2019·浙江高考,改編)用“/”給文段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子相于文筆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奪今之耳觀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具是不朽矣。解析:解答這道題的關鍵是在通讀句子的基礎上,找到對稱結構。畫波浪線句子中的“法”和“才”相對,“足無憾于法”與“足盡于才”結構相似,所以“法”“才”之后均應斷開?!澳送拧焙汀澳送ā毕鄬Γ澳送ǘ炱洳拧迸c“乃往往屈才而就法”句式結構相同,所以“乃”之前和“才”“法”之后均應斷開?!氨颉北硎緩娏业那楦?,根據(jù)文言文句子的習慣,應單獨成句,前后均應斷開;“以子相之詩”作狀語,其后可斷開也可不斷開。這樣,斷句就迎刃而解了。參考答案:以子相之詩//足無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盡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沒/悲夫/然具是不朽矣參考譯文:子相的文筆尤其奇特,只是筆力足以沖破冗腐之文風,成就一家之言,吸引人們的注意的,卻主要是在北地郡的李夢陽。憑子相的詩,足以在文法上沒有缺憾,卻往往放寬規(guī)則而彰顯他的才華;他的文章足以顯現(xiàn)他的才華,又常常不能充分發(fā)揮才華而去遵守文法,然而他壽命不長,早早去世了??杀?!然而這樣,他也是不朽了。二、解答斷句題的2步驟、3原則文言斷句的客觀題考查形式,在高考斷句題中屬于相對容易的一種題型。該類試題一般是從選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標點,一般設置6~8處停頓,難度不大。試題中的四個選項,通常斷句位置有一處不同于其他三項,且只有二到三處不同。解答時,可遵循以下技巧。(一)解題“2步驟”(二)斷句“3原則”1.字句意思要講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兩般秋雨庵隨筆·史閣部書》)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費解,中間應斷開,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義的。2.內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諸將陳德華、高費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鑒》)分析:按以上標點,“陳德華、高費聚”只有兩個人,與下文所說“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載無此二人,應該是“陳德、華高、費聚”三人。故此句標點應為:……陳德、華高、費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要兼顧古漢語詞匯、語法、音韻、修辭以及古文化知識示例:夫唯禽獸無禮?!枪适ト俗鳛槎Y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禮記》)分析:“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令人費解,這是把兩個相鄰的意義不同的單音詞當作雙音詞或詞組,致使該斷的地方?jīng)]有斷開。應斷為“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白鳌痹谶@里是“興起、出現(xiàn)”的意思。示例:古今英才貴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賤非第,無損于其子之賢,而愈形其母之貴。(金埴《不下帶編》卷三)分析:按以上標點把“非第”與“卑賤”并列連讀,顯然是將其理解為名詞成分,意為“不是高貴的門第”;其實,“非第”是兩個副詞連用,“非第”即“非但”“不僅”的意思,與下句“而愈”相呼應。因此,此句標點應為:……出自卑賤,非第無損于其子之賢,而愈形其母之貴。[典例示范](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吳起者,衛(wèi)人也,事魯君。齊人攻魯,將而攻齊,大破之。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吳起于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B.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C.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D.魯人或曰/夫魯小國/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謝吳起/[自主嘗試]選[解題演示]第一步:標明選項斷句位置不同點(注:實際操作時在原文中標明即可)對照上面4個選項,可以發(fā)現(xiàn)三處不同停頓點:第一處是“而有戰(zhàn)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第二處是“而君用起則是棄衛(wèi)”,第三處是“則是棄衛(wèi)魯君疑之”。第二步:三級排除定答案步驟操作演示排除四個選項中的一項分析第一處不同點,A、B、C三項是在“名”后斷開,D項是在“名”前斷開作了停頓。根據(jù)語境知道“魯國是小國,卻有戰(zhàn)勝的名聲,那么其他各國要圖謀魯國了”,且“而有戰(zhàn)勝之名”的謂語“有”,后面帶賓語為“名聲”;后面“則”表轉折放在句首。故此處應在“名”“則”之間(即“名”后和“則”前)斷開,據(jù)此,我們可以排除D項。排除余下三項中的一項分析第二處不同點,A、B兩項是在“起”后斷開,C項中間則未在“起”后斷開停頓。A、B兩個選項的停頓方式,“君用起”句中“君”是主語,“用”為動詞,作謂語,后面帶有賓語“起(吳起)”;而“則是棄衛(wèi)”句中“則”表轉折,前面需要斷開,“棄”為動詞作謂語,“衛(wèi)”為國名作賓語,是兩個完整的句子,根據(jù)語境陳述也能講得通,可判定A、B兩項正確。由此可以排除C項。排除余下兩項中的一項分析第三處不同點,A項是在“魯”后斷開,B項則是在“魯”前斷開作為停頓。依據(jù)語境,A項中“衛(wèi)魯”由上文“魯衛(wèi)兄弟之國也”知道是兩個國家名稱,前面的話是魯國有人向君王進言,若是任用吳起,就是放棄衛(wèi)國,不能說放棄衛(wèi)國和魯國,那樣不符合語境意思,后文只能是“魯君疑之”,故A項在“魯”后斷開停頓不當,排除A項,至此確定B項正確。[應用體驗]1.(2019·全國卷Ⅱ)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商君者,衛(wèi)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公叔既死,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yè),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jiān)以求見孝公。公與語,數(shù)日不厭。(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B.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C.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D.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公叔曰/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解析:選B四個選項主要區(qū)別在于“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和“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三處如何斷句上。先看“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若從“有”后斷開,則是“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意思明顯不通,排除A項。再看“愿王舉國而聽之”,若在“而”前斷開,則是“愿王舉國/而聽之”,意思不通,排除D項。再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若從“聽”后斷開,則是“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意思是“大王若不聽自己的建議,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語意明顯不通,這樣斷句顯然不對,應斷句為“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排除C項。據(jù)此確定答案為B。參考譯文:商君,是衛(wèi)君姬妾所生的兒子,名鞅,姓公孫,他的祖先本來姓姬。公孫鞅年輕時喜歡刑名之學,侍奉魏國相國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正趕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親自去探病。公叔座說:“公孫鞅年紀雖輕,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國家大事全交給他。大王若不能任用公孫鞅,就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走出國境?!惫遄篮螅珜O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國中尋求有才能的人,想要重建秦穆公時代的霸業(yè),向東收復被占領的土地,于是向西進入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來求見秦孝公。秦孝公和他交談,談了幾天都不覺得厭倦。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范升字辯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論語》《孝經(jīng)》,及長,習《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為議曹史。時莽頻發(fā)兵役征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方春歲首,而動發(fā)遠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斛至數(shù)千。吏人陷于湯火之中,非國家之人也。如此,則青、徐之寇在于帷帳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縣,免元元之急,不可書傳,愿蒙引見,極陳所懷?!币仉m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稱病乞身,邑不聽,令乘傳使上黨。升遂與漢兵會,因留不還。(選自《后漢書》,有刪節(jié))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莽頻發(fā)兵役/征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B.時莽頻發(fā)兵役/征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C.時莽頻發(fā)兵役/征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D.時莽頻發(fā)兵役/征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解析:選A四個選項主要區(qū)別在“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和“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三處如何斷句上。先看第一處不同點“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若從“昭昭”后斷開,則是“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意思明顯不通,排除C項。再看第二處不同點“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見”,若在“而”前不斷開,意思是“震震勝過雷霆而朝廷上看不見”語句過長,講不通,排除B項。最后看第三處不同點“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若從“公”后斷開,則是“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意思是“而朝廷上看不見,王公大臣也說聽不見”,語意明顯不通,這樣斷句顯然不對,應斷句為“而朝云不見/公云不聞”,排除D項。據(jù)此確定答案為A。參考譯文:范升,字辯卿,代郡人。少年時死了父親,靠外家生活。九歲時通曉《論語》《孝經(jīng)》,年長時,學習《梁丘易》《老子》,并教授后生學習。王莽的大司空王邑提拔范升做議曹史。當時王莽連續(xù)征兵,賦稅繁多,范升于是向王邑提意見道:“現(xiàn)在天下的事情,昭昭勝過日月,震震勝過雷霆,而朝廷上看不見,王公大臣也說聽不見,那么老百姓怎能呼天?現(xiàn)在正是歲首,而動員百姓遠征,野草不能充饑,田荒無人耕種,谷價飛漲,每斛漲至數(shù)千。官員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中,不再是國家的臣民。像這樣,那么青州、徐州的賊寇就在身邊作亂了。我有一句話,可以解除天下人倒懸之憂,免去百姓的焦慮,不可用書信傳遞,希望您(把我)引見(給皇上),(讓我)陳述我的想法?!蓖跻仉m然認為范升的話有理,但始終不采用。范升稱病請求退休,王邑不聽,派他乘坐驛車出使上黨。范升就與漢兵相會,于是留下來沒回去。No.2古文化常識最新《考試大綱》對本考點的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識涉及姓名稱謂、官職沿革、教育科舉、宗法禮俗、天文地理、歷法樂律、文化典籍等。[思維導圖][考點精講]高考古代文化常識考查重點是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以及知識面的廣闊度,為此,我們需要熟悉命題者在試題中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設誤類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備考心中有數(shù)。一、古文化常識題命題“8設誤”1.擴大官職職權范圍考查某一官職或部門的職責時,添加了不屬于它的職責,擴大了職權范圍。如誤把工部和戶部職責混淆。2.古今地名識別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識時,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識去闡釋古代的地理知識,弄錯古代地名的說法或范圍。如2018年全國卷Ⅱ,“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中的“‘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是錯誤的。3.弄錯官職任、免、辭考查官職知識時,往往會涉及任、免、辭官職的文言詞。命題人常常將表示任官與升遷的詞混為一談,或改變任、免、辭官職的說法進行設誤。如2016年全國卷Ⅱ,“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中的“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是錯誤的。4.弄錯宗法禮俗等級標準考查關于宗法、祭祀、禮儀知識時,將相似宗法、禮儀內容范圍和等級,天子祭祀與諸侯祭祀的等級或犧牲標準混淆一起。如2017年全國卷Ⅰ,“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中的“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是錯誤的。5.混淆名字稱謂常識將古人的字、號用法混淆,將帝王的年號、謚號、廟號的說法以及官職等方面的稱謂張冠李戴。如2019年全國卷Ⅱ,“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他們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計、戰(zhàn)功赫赫留名于青史”中的“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并稱”是錯誤的,這里的“武”指周武王。6.混淆考試級別名第考查科舉制度時,往往將科舉考試的不同級別及對應名第混淆在一起,迷惑考生。如“‘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為進士,科舉會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中的“會試”是錯誤的,應是“殿試”。7.打亂典籍對應搭配考查典籍知識時,將幾種不同典籍的信息打亂,隨意搭配,讓考生難以區(qū)分。如“《春秋》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中的“敘事詳細”是錯誤的,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8.增加、減少或錯誤解釋文化常識術語考查文化常識術語解釋時,人為地增加或減少解釋內容,甚至故意進行錯誤解釋,給考生增加理解上的難度。如2018年全國卷Ⅰ,“‘踐阼’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的解釋中,增加了“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的內容,讓考生難以區(qū)分。二、古文化常識題解題“4技法”1.調動積累直接判該方法主要依據(jù)平時各種知識的積累直接判定選項的正誤。(1)聯(lián)系生活常識和歷史知識。如2019年全國卷Ⅲ中的“殷紂”一詞,我們就可以聯(lián)系古裝電視劇《封神演義》,“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tǒng)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斂酷刑,是有名的暴君。再如“吏部”可以依據(jù)初中歷史所學的中國古代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關知識直接判斷。(2)聯(lián)想教材所學知識。初高中語文教材課下注釋及附錄文章中的專用詞語、古今異義、文學知識等很多都屬于古代文化常識。如2018年全國卷Ⅱ中的“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可聯(lián)系《張衡傳》中“又多豪右,共為不軌”的課下注釋來判斷。2.剖析詞語巧推斷試題中的文化常識詞語可通過對構成詞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的分析,或聯(lián)系相關成語,剖析語素內涵,解讀詞義,借此推斷題目的正誤。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遷。聯(lián)系“罷黜”一詞,“黜”應指降職;結合“陟罰臧否”一詞,“陟”應指升職。3.結合語境深推斷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識詞語的含義,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從文中搜索相關信息加以推斷。如2017年全國卷Ⅰ中的“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結合文章“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可以判斷是正確的。4.遇生判對靈活斷因為高考題考查的大多是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所以一般不會把冷僻的專有名詞作為錯項設置,如果出現(xiàn)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識,一般認為此項表述正確。如2018年全國卷Ⅰ中的“《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后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此項表述正確。以上4種技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典例示范](2019·全國卷Ⅰ)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解題演示]選項技巧運用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此選項是較熟悉的專用名詞,在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學習中時常遇到,可結合“諸子百家”選讀和歷史中的“先秦文化”中的諸子百家內容,按照個人理解,可判斷出“道、法、農(nóng)三家影響最深遠”是錯誤的,應該是“儒、道、法三家影響最深遠”。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選項前半部分“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可聯(lián)想日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頒發(fā)“詔令”的情景,是皇帝專用的發(fā)布命令的文書。選項后半部分可采用“剖析詞語”法判斷,“詔”是皇帝發(fā)布的,“令”是命令、通告等。然后結合語境“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可知,選項表述合理。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選項中“禮樂指禮制和音樂”表述可結合日常學習的積累初步判斷,然后再聯(lián)想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如其禮樂,以俟君子”中的“禮樂”進行解釋判斷。再根據(jù)前后文語境“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推斷可知,選項解說正確。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獲得領地后,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并進行統(tǒng)治管理。此選項比較生僻,可先采用“剖析詞語”法來判斷。“就”的意思為“靠近、到”;“國”可指諸侯國或諸侯的管轄之地。那么“就國”譯為“到自己的管轄封地”就很好理解。然后依據(jù)“遇生判對”法,可初步判斷正確。[應用體驗]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韋溫,字弘育。十一歲,舉兩經(jīng)及第,以拔萃高等補咸陽尉。侍親疾,調適湯劑,彌二十年,衣不弛帶。既居喪,毀瘠不支。服除,李逢吉辟置宣武府。太和五年,太廟室漏罅,詔宗正、將作營治,不時畢,文宗怒,責卿李銳、監(jiān)王堪,奪其稟,自敕中人葺之。李德裕入輔,擢禮部員外郎?;蜓匝艦榕I婧?,德裕曰:“是子堅正,可以私廢乎?”武宗立,擢吏部侍郎。后出宣歙觀察使。卒,年五十八,贈工部尚書,謚曰孝。(選自《新唐書·韋溫傳》,有刪改)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服除,亦稱“除服”“除喪”“脫服”,俗稱“脫孝”。古代喪禮儀式之一,即除去喪禮之服。親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時間亦先后不一。B.太廟,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部分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準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里。C.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唐朝時,長官為禮部尚書,下轄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掌管禮樂、學校、宗教、民族及外交等事務。D.謚,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于西周,可分為官謚和私謚,官謚由朝廷賜予,私謚由親人議定。解析:選DA項,“服”,服裝,可指朝服,亦指喪服;“除”,脫去,去掉,“服除”結合語境,即除去喪服。聯(lián)系課文《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課下注釋并結合日常積累綜合分析,A項正確。B項,“太”,在古代是“大”的意思;“廟”指古代祭祀祖先的宗廟;“太廟”即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廟?!白钤缣珡R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來皇后和部分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準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里”可按照“遇生判對”法判斷,據(jù)此可判斷“太廟”解釋正確。C項,“禮部”,“禮”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具體包含內容非常廣泛;“部”有官府、府衙的意思。聯(lián)想歷史所學“六部”相關知識,綜合分析,選項正確。D項,“謚”依據(jù)日常積累,如韓愈,謚號“文”,由此可知“謚”是人死后的稱號。對于其分類可推斷“私謚”不可能只是親人議定的稱號,應該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后,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稱號。綜合可知D項錯誤。參考譯文:韋溫,字弘育。十一歲時,考中兩經(jīng)科,因為拔萃科考試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被補授咸陽尉。父親生病,他親自侍奉,調理合適的湯劑,整整二十年,未曾松開過衣服的帶子。為父親守喪,因哀傷過度而身體瘦弱不支。守喪結束后,李逢吉征召他到宣武府任職。太和五年,太廟房屋有裂縫漏雨,皇帝下詔宗正、將作營建修造,沒有按時完工,文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