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2024年大學試題(政治學)-中國外交史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第I卷一.參考題庫(共100題)1.為什么要同蘇聯(lián)結盟?2.聯(lián)合國2758決議3.國際政治舊秩序的主要內容有()。A、兩個超級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干涉他國內政B、劃分各自勢力范圍,在國際社會建立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關系C、建立軍事集團,進行軍備競賽D、國家不分大小,在國際事務中一律平等E、大國不欺負小國,富國不優(yōu)于窮國4.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建立,世界發(fā)展的趨勢是()。A、美國一家稱霸的單極化B、美、俄兩極格局C、多極化D、美、日、歐三足鼎立5.簡述中共八大外交方針的背景、內容。6.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導致世界動蕩不安的主要根源是()。A、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B、世界多極化方向發(fā)展C、民族矛盾日益尖銳D、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的不平衡7.試述中日邦交正?;脑蚣耙饬x8.中國同部分民族主義國家建交,堅持先談判后建交的()。9.新安全觀的核心是()。A、互信、互利、平等、協(xié)作B、共識、共生、共榮C、平等、互利、團結、協(xié)作D、平等、對話、協(xié)商、談判10.第一個承認新中國并與新中國互派大使的是()。A、美國B、英國C、蘇聯(lián)D、法國11.沙皇俄國侵占中國領土所涉及的條約12.清政府建立的外交隊伍主要有哪些部分。13.1969年9月11日,蘇聯(lián)()總理從河內回國途中,在北京機場候機樓貴賓室里與周恩來總理舉行了會晤。14.2012年7月7日,日本首相()表示,為維持釣魚島現(xiàn)狀、保持島嶼及周邊海域的平穩(wěn)和安定,中央政府將對島嶼實施“()”方針。9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在外交部緊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就日本政府非法“購買”釣魚島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15.請說明當代公認的主要外交基本準則。16.簡述清末國家外交機構的近代化過程。17.發(fā)展社會主義國家間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18.中美“八一七公報”的主要內容.19.南京國民政府在外交上倚重美國的原因。20.試述中法建交的基本過程及意義。21.簡述朝鮮問題的由來。2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主張在平等、互尊主權的基礎上簽訂新條約的是()。A、孫中山B、李鴻章C、曹汝林D、顧維鈞23.除()外,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同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形成了第一次建交高潮。24.如何評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25.中國人民志愿軍揭開了入朝第一次戰(zhàn)役的序幕的時間是()。A、10月8日B、10月13日C、10月19日D、10月25日26.()是拉丁美洲也是整個美洲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27.2001年7月16日,江澤民主席與普京總統(tǒng)在克里姆林宮舉行會談。雙方簽署了《()》,并發(fā)表《中俄元首莫斯科聯(lián)合聲明》,將兩國和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確定了下來。2004年中俄兩國簽訂《()》,()的一部分回歸中國。28.中國對解決中蒙邊界問題的主張。29.試論述中蘇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30.中國關于人權問題的立場31.當前威脅世界和平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是()。A、軍備競賽B、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C、恐怖主義D、民族宗教矛盾32.中美大使級會談的由來是什么?33.中國關于發(fā)展中拉美關系的五項原則34.八十年代中國的裁軍立場35.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時中國政府的政策是什么?36.朝鮮戰(zhàn)爭的影響是什么?37.50年代初期中蘇社會主義國家間友好合作關系的主要特點。38.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1月20日,毛澤東第一次訪問了()。39.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國是()。A、中國、印度、緬甸B、中國、印度、越南C、中國、朝鮮、越南D、中國、印度、巴基斯坦40.多邊外交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41.鄧小平外交的28字方針42.馬克思主義關于外交的主要觀點。43.試述中法兩國建交的主要原因。44.試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及其偉大意義。45.試述七十年代我國同西方國家基本完成建交過程的主要原因。46.試論述朝鮮戰(zhàn)爭勝利的偉大意義。47.1950年2月14日,中蘇簽定《()》,4月11日生效,有效期30年。48.中國外交工作的立足點是()。A、加強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合作B、加強對話,反對對抗C、加強同發(fā)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D、獨立自主49.如何評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制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1954年,印軍控制麥線以南西藏的門隅-洛隅-下察隅地區(qū),同年印度政府在該地區(qū)建立“()”,并修改官方地圖。5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A、鄧小平對國際形勢的科學判斷B、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D、國際關系民主化52.中美大使級會談的主要內容和作用。53.對發(fā)展拉美經濟合作的五項原則54.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55.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56.中國成為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57.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是什么?58.戰(zhàn)略配置和立場是怎樣確定的?59.試述中美外交關系建立的主要過程及意義。60.200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二次首腦會晤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會上簽署了《()》、《關于地區(qū)反恐怖機構的協(xié)定》、《()》三個文件。61.中國為日內瓦會議做了哪些準備?62.外國傳教士于清中期和清后期在華活動的比較。63.試述中緬邊界問題的解決及其意義。64.試述中法建交的基本過程及原因。65.試述中英代辦級外交關系建立的主要過程及意義。66.中國關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具體主張。67.中蘇關系正常化的主要障礙68.西歐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是()。A、瑞典B、丹麥C、芬蘭D、挪威69.1993年8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發(fā)表一份聲明,為日本二戰(zhàn)期間強征“()”道歉,稱這種行為給受害人造成“難以估量的痛苦和無法治愈的心理和生理傷害”。70.從戰(zhàn)爭爆發(fā)到中國決定出兵之前的中國的外交活動有哪些?71.利用每年春季祭祀之機,北京時間2002年4月21日上午8時許,日本首相()第()次參拜靖國神社。72.中國對俄"三好"政策73.《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主要內容及意義。74.1969年8月13日,蘇聯(lián)在中蘇邊界西段、中國新疆裕民縣的()爭議地區(qū)對中國軍隊采取報復行為。75.試述求同存異原則的提出及其重要意義。76.中國處理波黑問題的原則立場77.北京政府的修約外交78.試述當前中日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79.簡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80.試述中印尼雙重國籍問題的解決及其意義。81.2003年6月23日,印度()總理訪華期間,印度政府首次公開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進行反華政治活動,為重開對話開創(chuàng)了新的起點。2005年4月溫家寶訪印,12日簽訂《》。82.中國支持召開日內瓦會議的原因是什么?83.蔣介石對外主要推行親善政策。他提出的外交方針有哪些?84.中世紀歐洲的民族國家外交具有的特點?85.1959年()月()日,印度總理()正式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信,向中國提出了對大片中國領土的要求。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社論《()》。86.(),中蘇在克里姆林宮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關于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xié)定》和《蘇聯(lián)貸款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xié)定》等文件。87.當時雙邊關系中存在哪些問題?88.請回答外交代表機關的主要職責。89.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90.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獨立自主的表現(xiàn)是()。A、始終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第一位B、始終把國家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C、真正的不結盟D、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侵略擴展行為E、在國際事務中我行我素,單打獨干91.清政府建立的外交隊伍主要有哪些部分?92.鄧小平外交思想的兩大目標93.簡述70年代的外交。94.建國初期和不同類型國家建交的具體情況是什么?95.中世紀歐洲的民族國家外交具有的特點?96.中蘇結盟的意義是什么?97.“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和實踐()。A、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fā)展友好關系C、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D、推動社會發(fā)展,促進人類進步E、貫徹“一國兩制,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98.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是由于()。A、戰(zhàn)爭與革命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人口增長失控,資源被破壞,環(huán)境惡化C、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引起的戰(zhàn)爭時起時伏D、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99.1950年()月()日,中國與印度建立外交關系,現(xiàn)代國際法意義的兩國關系自此展開。100.1971年11月15日美國時間上午10時30分,被聯(lián)合國大會主席()稱之為“歷史性的時刻”到來了,()率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第I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1.首先是出于中國自身安全的考慮; 2.“我們打勝了一個敵人,就是國內的反動派,把國外反動派所扶助的蔣介石反動派打倒了。但世界上還有反動派,就是國外的帝國主義。國內呢,還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朋友??,我們同蘇聯(lián)的關系,我們同蘇聯(lián)的友誼,應該在一種法律上,就是說在條約上,把它固定下來,建立同盟關系。??帝國主義者如果準備打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請了個好幫手?!薄睹珴蓶|外交文選》第132頁; 3.新中國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的需要;4.新中國重新確定與蘇聯(lián)平等關系法律基礎的需要。2.參考答案: 1971年10月25日,聯(lián)合國第二十六屆聯(lián)大會議以8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否決了美國的所謂“重要問題”案,接著表決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力,并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lián)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結果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shù)獲得通過。聯(lián)大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3.參考答案:A,B,C4.參考答案:C5.參考答案: 背景:1、國內: ①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發(fā)展經濟需要和平的外部環(huán)境,外交需要為其服務; ②從1954 年起,中國政府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總的策略是擴大 和平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與社會主義國家要加強合作,與資本主義國家要區(qū)別對待,與第三世界國家求同存異); ③1956年的“反冒進”爭論,中共黨內以務實為主流思想,客觀上有利于對外政策的理性討論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計劃初步成功,實現(xiàn)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 (大背景)2、國際: 通過日內瓦會議及萬隆會議,中國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周邊國際環(huán)境有明顯改善 ①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威望上升,與蘇聯(lián)進入“蜜月期”,中蘇經貿關系發(fā)展,蘇聯(lián)提供技術指導,處理雙方關系中的歷史遺留問題,消除斯大林留下的不平等內容 ②與新興民族國家,突破性進展,第二個建交高潮 ③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緩和:臺海危機后,與美國實現(xiàn)大使級談判;中日民間交流也有了突破性發(fā)展,中日貿易關系迅速發(fā)展;與歐洲國家恢復與發(fā)展 3、在召開八大之前,外交方針的醞釀和準備: ⑴總結各方面經驗,包括外交方面(周恩來、張聞天),探索中國外交面臨的新問題,要承擔新任務,要有新發(fā)展。其中,新問題包括: ①準確判斷當時世界上存在的各種政治力量影響、地位、前途及彼此的關系:a美蘇的緩和b兩大陣營內部矛盾的突出,尤其是蘇聯(lián)c民族解放運動的迅速發(fā)展,新興力量 ②在認識變動的國際形勢和外交任務的基礎上,如何確定中國外交的中心 ③中國應該按照什么樣的原則分別處理同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新興民族國家三種力量之間的關系; ⑵周恩來、張聞天的討論以及對過去經驗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共應該長期遵循的原則。 中國外交的中心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服務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必須堅持幾個原則: ①平等原則; ②互不干涉內政; ③求同存異,和平外交 內容:1、關于中國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中共八大強調,當時的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運動、和平民主等維護和平的力量,決定了當前國際局勢已走向緩和,戰(zhàn)爭危險仍然存在,但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2、關于中國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政策,主張一切國家之間應該和平共處,友好合作,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使中國人民不怕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和平競爭。 3、關于處理國際事務中的方針:繼續(xù)鞏固和加強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兄弟友誼;同亞非拉獨立國家、特別是近鄰建立和睦友好的關系;爭取同資本主義國家建立正常外交關系。 4、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準備新戰(zhàn)爭的政策,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在國際事務中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的政策。 5、支持世界人民的和平勞動,支持一切反殖民主義的斗爭,支持各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社會主義運動。6.參考答案:A7.參考答案: 戰(zhàn)后的日本政府迫于美國的壓力一直執(zhí)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促進中日兩國邦交正?;袊_立了以民間外交促政府往來的對日方針。1、1952年,日本參議員高良富、國會議員帆足計、宮腰喜助應邀來華訪問。6月1日,中日簽訂了第一個民間貿易協(xié)定。在他們的推動下,中日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2、1953-1958年,中國政府與紅十字會協(xié)助在華日僑二十一批共三萬五千多人返回日本。日本民間組織協(xié)助將戰(zhàn)爭期間被日軍強制劫往日本充當勞工,因過度勞累而死難的五百六十具中國人的遺骨送返中國。1954年,迫于日本民間友好團體的壓力,日本允許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訪日。3、1955年初,中國第二個訪日代表團與日本簽訂了具有半官半民性質的中日民間貿易協(xié)定。1955年5月和12月,日本學術會議中國考察團與中國科學院學術考察團互訪。自此,兩國文藝界、工會組織、體育界以及青年學生都展開了雙向交流。4、1957年2月,反共的岸信介上臺執(zhí)政,中日民間交往的渠道因其反華政策而被迫終止。5、1962年10月,中日簽訂了“LT貿易”協(xié)議,1963年,中日簽訂了互派記者協(xié)定和互設貿易代表處協(xié)定。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國際背景——1、“尼克松沖擊”。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中美雙方發(fā)表了〈〈上海公報〉〉。此次“越頂外交”令日本政府十分難堪。362、1972年4月,日本民社黨訪華,與中日友協(xié)共同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確認了中日復交三原則。1972年7月5日,田中角榮當選自民黨總裁,出任日本內閣總理。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率政府代表團訪華,9月29日,兩國政府簽署聯(lián)合聲明,宣布兩國實現(xiàn)邦交正?;?,即日起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中日建交結束了兩國長期以來不正常狀態(tài),對于反對霸權主義,緩和亞太地區(qū)緊張局勢,維護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意義。1978年8月12日,中日雙方正式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該條約使出1972年的兩國政府聲明法律化。它規(guī)定兩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雙邊關系,共同反對霸權,“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或其它任何地區(qū)謀求霸權,并反對任何其它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雙方本著睦鄰友好的精神發(fā)展兩國經濟和文化關系。8.參考答案:原則9.參考答案:A10.參考答案:C11.參考答案: 包括《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勘分東界約記》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等,共占去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12.參考答案: 一是決策機構和決策咨詢機關。決策機構:皇帝、皇太后、攝政王;決策咨詢機關:軍機處,提供夷情,推薦夷務官,起草國書。 二是參與決策咨詢的執(zhí)行機構:理藩院(186l年以前理藩,平時負責納貢、朝覲(jin),戰(zhàn)時負責安撫、征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1909年稱為中國的第一個辦外交的機構,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領班大臣更替頻繁,責無專司,并沒有專管外交的部門)、外務部(1909-1911年)。 三是純外事執(zhí)行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下屬機關、各駐外使館、交涉特使、夷務官等。13.參考答案:柯西金14.參考答案:野田佳彥;國有化;楊潔篪15.參考答案: 主權平等。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公認的指導國家關系首要的主導的行為準則,是國際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互不使用武力。一國對別國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以非和平方式解決與別國爭端的就是對對方主權的不尊重;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這一原則是主權原則的自然延伸;承擔國際義務。各國除了負有義務去尊重他國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外,也需承擔憲章所規(guī)定的各項其他國際義務和責任。16.參考答案:清朝在鴉片戰(zhàn)爭前對外的主要機構是理藩院,主要受理與朝鮮、安南、琉球等屬國的事宜,英法美在此之前,因沒有向清朝入貢稱臣,所以被理藩院管的資格都沒有,其事物主要由清朝唯一的對外開放港口廣州的半官方組織---十三行受理,如有民事糾紛,則廣州府臺衙門亦可受理。鴉片戰(zhàn)爭后,理藩院退出了外交機構成為虛設,1861年1月20日由咸豐帝批準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為清政府為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主管一切對外交往及洋務事宜。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總理衙門改名為外務部,列為六部之首,主管范圍沒變,地位發(fā)生了變化,算是徹底淪為列強在中國的“買辦”和傀儡。17.參考答案: 1956年10月,中國黨派出了以劉少奇為首的代表團訪問蘇聯(lián),同蘇聯(lián)領導人就此交換意見。中國黨建議: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也應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蘇聯(lián)應尊重東歐國家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獨立自主的要求;應主動撤回在這些國家的駐軍。10月30日,蘇聯(lián)政府發(fā)表了《關于發(fā)展和進一步加強蘇聯(lián)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友誼和合作的基礎的宣言》。宣言指出蘇聯(lián)過去在處理社會主義國家間的關系方面損害了平等的原則。同時表示,蘇聯(lián)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只能建立在完全平等,尊重領土完整、國家獨立和主權,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之上。11月l日,中國政府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于蘇聯(lián)政府1956年10月30日宣言的聲明》。聲明支持蘇聯(lián)政府的宣言,指出“蘇聯(lián)政府的這個宣言是正確的。這個宣言對于改正社會主義國家相互關系方面的錯誤,對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團結,具有重大的意義?!保ā度嗣袢請蟆?956-11-02。)聲明說:“社會主義國家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同時又是以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團結在一起的。因此,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系就更應該建立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只有這樣,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兄弟般的友好和團結,并且通過互助合作實現(xiàn)共同的經濟高漲的愿望?!保ā度嗣袢請蟆?956-11-02。)聲明還指出,忽視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平等原則就是資產階級沙文主義。這種錯誤,特別是大國沙文主義的錯誤,對社會主義各國的團結和共同事業(yè),必然會帶來嚴重的損害。這實際上是對蘇聯(lián)大國沙文主義的批評。中國首先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運用到處理社會主義國家間相互關系中,為社會主義國家間相互關系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正確的方針。18.參考答案: 1982年8月17日中美雙方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利堅合眾國聯(lián)合公報》(即“八一七公報)。它的主要內容包括:1、雙方重申美國與臺灣的關系是非官方的;2、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允許任何外國干涉;3、美國理解并欣賞中國爭取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4、美國承諾,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shù)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并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銷售,經過一段時間導致這一問題的最后解決。19.參考答案: 在美國的帶動下,歐美國家先后承認南京國民政府,并取得了國聯(lián)的合法席位及與美修約承諾南京國民政府早期的外交政策:聯(lián)美、抑日、反蘇——國際社會認可。20.參考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法國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與臺灣當局保持所謂“外交關系”,參加侵朝戰(zhàn)爭,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因此,中法之間基本上只有民間往來。到50年代后期,貿易、技術合作和文化藝術的交流逐步有所擴大。1958年戴高樂重新執(zhí)政,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他清除地意識到不能忽視中國的存在,開始逐步改善對華關系。但當時中法關系的發(fā)展存在著法國對阿爾及利亞進行殖民戰(zhàn)爭的障礙。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1963年10月,戴高樂授權法國參議員、前總理富爾來華同我商談建交問題。此后,中法雙方代表在瑞士伯爾尼就建交的具體事宜進行了談判。而美國則多次同法國接觸,并正式照會法國,反對法中建交。法國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于1964年1月27日同中國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宣布建立外交關系。法國是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大國。在此影響下,中意、中奧都在這一年的晚些時候達成了互設民間貿易機構的協(xié)議。中法建交本身也是法國在抵制美國壓力和在臺灣問題上有了斷然決策的結果。臺灣隨即撤走了它駐法國的“大使館”21.參考答案: 1、歷史演變: 1895以前:朝鮮承認中國的宗主權;1895:日本控制下的“自立”;1910:被日本強迫“合并”,成為日本殖民地;1932:金日成成立武裝抗日組織;1945:日本殖民統(tǒng)治結束,美蘇分區(qū)占領;二戰(zhàn)后大國協(xié)議:開羅宣言與波茲坦公告。 2、半島南北的不同政治發(fā)展: 1948年8月:南方成立親美的大韓民國政府;1948年9月:北方成立親蘇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命令“在朝鮮三八線以北的日軍向蘇軍投降,在三八線以南的日軍向美軍投降”的盟軍總司令的計劃,僅用了兩天時間便在杜魯門這里得到了批準。1945年8月16日,蘇聯(lián)武裝部隊在朝鮮登陸。截至1945年8月23日,收復了平壤及三八線以北的全部地區(qū)。美軍在主力于1945的9月8日、9日兩天,分別在仁川、釜山登陸,并進駐漢城,對朝鮮實行軍事管制。為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金日成在1948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出了關于“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用朝鮮人民自己的雙手建立統(tǒng)一的、自主獨立國家”的方針。1945年2月26日,聯(lián)合國在會臨時委員會又通過一項決議,要在南朝鮮實施單獨選舉。8月15日,美國政府將曾經流亡在外的72歲李承晚扶植上臺,成立“大韓民國”政府。這是李承晚與美國遠東司令麥克阿瑟。1948年9月9日,朝鮮人民針對美國組成“大韓民國”政府的情況,在朝鮮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為內閣首相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最高人民議會要求蘇美兩國撤出其占領朝鮮的軍隊。22.參考答案:A23.參考答案:南斯拉夫24.參考答案: 在中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之際,毛澤東提出了“站在社會主義一邊”、“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等外交思想和方針。這些外交思想和方針被確定為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1)、“一邊倒”即站在社會主義一邊。 毛澤東在1949年提出的“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在中國革命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所做出的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zhàn)略決策。 (2)、“另起爐灶”。 “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新中國不承認一切舊的外交關系,一掃百余年的屈辱外交,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開創(chuàng)了獨立自主的外交。 (3)、“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1949年初,毛澤東在同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會談時強調指出,我們這個國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大家庭來講,這個屋子太臟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從內到外,把那些臟東西通通打掃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子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我們的真正朋友可以早點進來,也可以幫助我們做點清理工作,但別的客人得等一等,暫時還不能讓他們進來。 “站在社會主義一邊”、“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周恩來提出的“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和“團結全世界人民”等外交決策及方針,構成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25.參考答案:D26.參考答案:古巴27.參考答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xié)定;黑瞎子島28.參考答案: 基本維持現(xiàn)狀,稍作調整; 肯定認識上一致的地段; 有爭議的地區(qū),根據(jù)實際管轄情況,照顧到邊民的利益,通過友好協(xié)商,進行適當調整,求得公平合理的解決。29.參考答案: 中蘇關系是20世紀下半葉世界歷史中最為曲折復雜的關系。兩國跌宕起伏、曲折波動的關系,經歷了由內部爭論到公開論戰(zhàn)、由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到國家關系破裂的過程。中蘇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蘇兩國戰(zhàn)略上的分歧是兩國關系惡化的重要原因。 50年代中期以后,蘇聯(lián)根據(jù)蘇共二十大的路線調整內外政策,對外推行和平競賽的政策,同美國大搞緩和,試圖同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中國依靠廣大的亞非拉國家,推進世界革命,提出了反帝反修的政策。中蘇兩國提出不同的戰(zhàn)略,本是正常情況。但是,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不正常的關系,不允許在戰(zhàn)略上的分歧。當中蘇在國際戰(zhàn)略上出現(xiàn)分歧時,蘇聯(lián)企圖控制中國,將中國捆在蘇聯(lián)的戰(zhàn)車上。中蘇分歧也表現(xiàn)出戰(zhàn)略上的控制和反控制。 第二,中蘇在國家利益上的分歧是兩國關系惡化的根本原因。 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利益的關系,損害了這種利益也就破壞了雙方的關系。從50年代末期蘇聯(lián)提出有損中國主權的要求到60年代末在邊界上派駐重兵,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嚴重地損壞了中國的國家利益。蘇聯(lián)首先是損壞中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同時也損壞了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從而導致國家關系的全面破裂。 第三,邊界沖突是兩國關系惡化的標志。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是兩國關系惡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兩黨、兩國關系惡化的必然結果。珍寶島事件的爆發(fā),不僅將兩國推到了戰(zhàn)爭的邊緣,同時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珍寶島事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對中蘇兩國關系的影響。由于蘇聯(lián)將相當多的兵力集中在中蘇邊界上,使其減少了在歐洲的兵力。蘇聯(lián)為了避免兩線作戰(zhàn),尋求同西歐國家改善關系,導致了同西歐國家關系的緩和。中國為了減輕蘇聯(lián)的威脅,及時調整對外戰(zhàn)略,采取聯(lián)美反蘇的政策,逐步改善了長期以來尖銳對立的中美關系。同時,也緩和了亞洲地區(qū)的緊張局勢。30.參考答案: 第一,中國不反對同美國等西方國家就人權問題進行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討論。但反對別國借人權問題干涉中國的內政和施加壓力。第二,人權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權和國家的獨立權,維護國家獨立是人民充分享受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前提;發(fā)展權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是一項集體人權,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均衡的發(fā)展是充分享受各項人權的基礎;政治、公民的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的權利并重,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并重。第三,區(qū)別國際人權和內政問題的人權。提出凡是由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種族主義、外國侵略和占領造成的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的問題,主要是國際性的人權問題;凡是涉及一國國內如何實施公民權利的問題主要是一國的內政問題。為全面推進國際社會促進和保護人權的活動,中國提出四項原則建議:(1)國際社會應優(yōu)先關注和致力于清除外國侵略、占領和地區(qū)沖突所造成的大規(guī)模粗暴侵犯人權現(xiàn)象;(2)促進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為實現(xiàn)人權的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從根本上防止發(fā)生武裝沖突和由此帶來的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的事件;(3)尊重和確保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權;(4)尊重和確保每個國家根據(jù)本國國情制定保護人權政策的權利,不利用人權問題向別國施加政治、經濟壓力。31.參考答案:B32.參考答案: (1)1954年6月5-21日,既日內瓦會議期間,中美派代表進行了4次會晤?!岸爬账贡M管表面上激烈反共,內心卻有興趣探索和中國緩和緊張關系以及使在押人員獲釋的可能途徑?!薄s翰迅 (2)日內瓦會議結束后,從1954年9月下旬到1955年7月15日,中美雙方在日內瓦舉行了領事級會談,前后共舉行了17次會議。 (3)萬隆會議期間,周總理發(fā)表聲明。33.參考答案: 1、進一步密切和加強中拉之間的政治關系;2、平等互利,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3、加強民間往來,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教育,新聞,體育交流與合作;4、在國際事務中密切磋商,加強協(xié)調,互相支持,共同維護發(fā)展中國家的權益,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5、對于尚未同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國政府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他們建立和發(fā)展友好關系。34.參考答案: 1986年3月,中國總理在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大會上再一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政府在裁軍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主張:1、美、蘇兩國擁有最大的核武庫,理應率先停止試驗、生產和部署一切類型的核武器,大幅度地削減并就地銷毀各自在其國內外任何地區(qū)的各種類型的核武器。這樣,就有可能為召開由所有核國家參加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核裁軍國際會議創(chuàng)造積極的條件,以商議進一步核裁軍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步驟;2、在核裁軍的同時,應大幅度進行常規(guī)軍備的裁減,各國的常規(guī)軍備應該只用于自衛(wèi)防御,而不能用來他國安全;3、外層空間應當專門用于和平目的,以造福全人類。任何國家都不應以任何方式發(fā)展、試驗和部署外空武器。應盡快談判締結一項全面禁止外空武器的國際協(xié)定;4、早日締結一項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化學武器的國際公約。在此以前,所有具有制造化學武器能力的國家應當保證絕不使用化學武器,并停止試驗、生產、轉讓和部署這種武器;5、裁軍的問題關系到世界各國的安全利益,不能由少數(shù)大國包辦壟斷,它們之間的裁軍協(xié)議不得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世界各國,進化論國家大小或軍力強弱,都應享有參與講座和解決有關裁軍總是的平等權利。35.參考答案: (1)宣傳攻勢——1954年8月22日,中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一定要解放臺灣”?!?954年9月23日,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 (2)軍事行動——1954年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炮擊金門、馬祖,作為解放臺灣的第一步行動?!?955年1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取了作為臺灣門戶的大陳島群中的一江山島?!皬男〉酱?,逐島進攻,由北向南”。36.參考答案: 1.使中國喪失了解決臺灣問題的良機。 2.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長期無法解決。 3.中國與西方大國關系在短期內正?;目赡軠p小。37.參考答案: 50年代初期,中蘇兩國結為盟國,全面友好合作。這個時期中蘇兩國關系的主要特點:第一,政治合作與經濟合作并舉。中蘇兩國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為基礎,在政治、經濟方面互相配合和支持。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兩國基本上采取一致的立場。在經濟上,蘇聯(lián)對中國的經濟建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對中國的經濟恢復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兩國關系和兩黨關系互相促進。中蘇兩國關系的發(fā)展離不開兩黨關系的發(fā)展。中蘇兩國關系的發(fā)展是以兩黨關系發(fā)展為基礎的。50年代初期,兩黨的關系發(fā)展正常,兩國關系發(fā)展順利。 第三,在國際斗爭中互相配合。中蘇兩國在一些重大的國際問題上,基本采取了一致的立場。中國對蘇聯(lián)提出的一些主張,如裁軍立場、和平主張等都給予積極的支持。蘇聯(lián)積極支持中國恢復聯(lián)大席位的合理主張。雙方對朝鮮戰(zhàn)爭采取了一致的立場。 盡管中蘇兩國友好合作,但是兩國兩黨間仍存在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蘇聯(lián)的民族利己主義以及蘇共的大黨主義,給兩國兩黨關系蒙上了陰影,為以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埋下了分裂的種子。38.參考答案:蘇聯(lián)39.參考答案:A40.參考答案: 特點:以國際會議、國際協(xié)商為主要工作方式;組織工作是多邊性的,達成協(xié)議進程較緩慢;議程較為確定,討論有較大的公開性;通過投票表決程序和協(xié)商機制來決定多邊外交的結果;不過分拘泥外交位次、禮儀。 作用:首先,多邊外交是國家間廣泛交往的重要渠道。第二,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消除地區(qū)熱點,緩和緊張局勢方面,多邊外交起著特殊的促進作用。第三,加強國際合作,開展國際援助,促進全球談判與國際經濟秩序的改造,推動各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這也是多邊外交的又一重要作用。第四,在冷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重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國際關系民主化發(fā)展的進程中,多邊外交有其特殊的作用。41.參考答案:“冷靜觀察、穩(wěn)住陣腳、沉著應付、善于守拙、決不當頭、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42.參考答案: 一是無論內外政策都是由統(tǒng)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 二是國內政策的變化必然引起對外政策的變化; 三是對外政策是為國內政策服務的。43.參考答案: 1、雙方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58年,戴高樂執(zhí)政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美國的控制。法國一直堅持建立獨立的核力量,這也是法美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焦點之一。法國在成為有核國家之前,拒絕接受美國的核保護和美國提供研制。1960年2月,法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為有核國家,美國仍然想控制法國。法國拒絕在美蘇炮制的部分禁止核試驗等條約上簽字,繼續(xù)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核力量。法國毅然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一體化機構,在古巴、柏林危機中都堅持獨立自主的立場。法國的這些外交行動,是對美國霸主地位的沉重打擊。戴高樂說,既然美國不能為距它一墻之隔的古巴而戰(zhàn),那么也一定不會為距離它5000公里以外的西歐而戰(zhàn)。他認為美國靠不住,強調歐洲是歐洲人的,法國不會聽命于任何人。有人稱法國的外交是“我行我素的外交”。 2、法國采取了與美國不同的對華政策 法國長期以來同臺灣保持有外交關系,但是一直比較冷淡,僅維持代辦級關系。而對中國,雖然沒有外交關系,但是早就有民間往來。在50年代初,中國的一些民間團隊就訪問過法國。1959年,聯(lián)大討論西藏問題時,法國投了棄權票。在中印邊界沖突中,法國也未公開攻擊中國。1959年,法國人說,14年一直末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錯誤。戴高樂說:“15年來幾乎整個中國都集合在一個政府之下,它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戴高樂言論集(1958·5一1964·l)》,494頁,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4。)他認為,沒有中國的參加,就不能辦成任何大事。當然,法國同中國建交也有自己的目的。60年代初,由于美法矛盾上升,法國同美國拉開了距離。中國當時同美國處于敵對關系之中。同中國建交無疑會增加法國在同美國的抗衡中的力量。出于對外戰(zhàn)略利益的需要,法國需要立即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法國人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是比較實際的。法國人說,蔣介石代表著過去,而毛澤東則有一股無窮和令人著迷的力量,他正在使沉睡百年之久的國家變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也正因如此,戴高樂說,中國正在變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為更好地了解中國,并讓它了解我們,我們應當承認它。 3、中國采取區(qū)別對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 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戰(zhàn)略思想。第一個中間地帶是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第二個中間地帶是西歐、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毛澤東認為,西方國家不是鐵板一塊,西歐同美國不一樣。1964年1月,毛澤東對來訪的法國議會代表團說,我們做個朋友,做個好朋友,你們不是共產黨,我也不是你們的黨。我們反對資本主義,你們也許反對共產主義,但還是可以合作。毛澤東還認為,法國同中國有兩個根本的共同點,一是反對別人對我們的控制,二是兩國在經濟和文化上需要加強往來。陳毅在1963年講,作為第二中間地帶的整個西歐,是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要求擺脫關國控制的,我們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之成為間接同盟軍。 4、中法雙方利益的需要 從政治方面看,中法是當時世界上有影響的兩個國家,兩國建立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對世界有利,特別是對兩國在反對大國干涉國際事務方面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從經濟方面看,法國是世界上發(fā)達國家之一,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兩國經濟有互補性。從安全看,兩國當時都在反對美蘇的爭奪,反對世界戰(zhàn)爭,維護世界和平,兩國攜手對西歐和亞洲的安全與和平會起到中要作用。 法國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的西方大國,是新中國外交的重大突破。中法外交關系的建立打開了通向建立超越對抗、發(fā)展合作的道路,對中國發(fā)展同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44.參考答案: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見印度談判代表團時,首次系統(tǒng)地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的原則。針對中印兩國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印度與中國西藏地方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周恩來希望以五項原則為基礎,妥善處理。1954年4月29日,中印雙方經過談判達成《中印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其序言中明言寫道:“雙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內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處的原則,締結本協(xié)定。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首次以文字形式見諸國際條約。1954年6月25日至29日,周恩來總理先后訪問了印度和緬甸。在6月28日《中印兩國總理聯(lián)合聲明》中,重申了中印兩國在4月間達成協(xié)議所規(guī)定的的指導兩國之間關系的原則,但在這項聲明中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第四項原則的表述上,由原來的“平等互惠”改為“平等互利”,并將這種文字表述方式作為以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第四項的確定表達方式。1954年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聯(lián)合聲明》中,又準確無誤地將《中印兩國總理聯(lián)合聲明》中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完整地復述了一遍,并稱:兩國總理同意這些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系的原則。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于4月19日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主要發(fā)言,4月23日在亞非會議政治委員會議上的發(fā)言中,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以表述。至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述方式就被確定下來了,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最初是作為社會主義中國處理同資本主義世界中獨立的民族主義國家的關系的基本準則,但是社會主義國家普遍承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表示將在全世界范圍內推行這些準則。現(xiàn)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是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基本準則。它為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確定了基本方針和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為中國對外關系的全面開展,為國際秩序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45.參考答案: 七十年代,中國同西歐、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關系進入了全面發(fā)展時期。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和中國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七十年代初期出現(xiàn)了西歐國家同中國建交的高潮(第三次建交高潮)。1970――73年,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冰島、馬耳他、希臘、盧森堡和西班牙先后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英國和荷蘭先后同中國簽署了關于兩國從代辦級關系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同年,聯(lián)邦德國外長訪華,兩國達成了建交協(xié)議。1979年,葡萄牙和愛爾蘭也同中國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至此,中國已同西歐2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75年,中國同歐共體建立了正式關系。七十年代,中國與其它西方國家的關系也得到發(fā)展。1970年,中國與加拿大建立外交關系,這在國際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1972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工黨政府上臺,先后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9月,中日宣布兩國實現(xiàn)邦交正?;?,建立正式外交關系。1979年1月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結束了長達30年的不正常狀態(tài)。七十年代我國同西方國家完成建交過程的主要原因有:1、中國對這些國家的認識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中國不再認為與這些發(fā)達國有實際的利害沖突,而認為它們像第三世界一樣,是美蘇超級大國競爭的犧牲品和能夠與之進行對話、聯(lián)合的潛在伙伴。戰(zhàn)后相當長時期,西方國家的絕大多數(shù)唯美國馬首是瞻,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它們開始堅持自己的權利,表現(xiàn)出一定的獨立自主傾向。中國把這種獨立的現(xiàn)象看作是國際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發(fā)展,給予高度重視和評價。1974年,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戰(zhàn)略思想,繼承了60年代提出的第二中間地帶的觀點,把一些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列為第二世界,作為爭取合作,共同兩霸尤其是蘇聯(lián)霸權主義的對象。2、中國與這些西方國家有著共同的戰(zhàn)略利益需要。面對蘇聯(lián)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與這些資本主義國家都感到需要借重對方,抗衡蘇聯(lián),互相支持,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3、中國與這些西方發(fā)達國家都有加強經濟合作的愿望,經濟合作發(fā)展較快。七十年代,中國放棄了六十年代“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重視國內現(xiàn)代化建設,而許多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困擾于國內經濟的不景氣,都有加強經濟合作的愿望。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奉行對外開放政策,把這些發(fā)達國家作為重要對象之一,加速開展中國同這些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合作。4、中美關系的正?;?,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為中國同其它西方國家發(fā)展關系掃清道路。46.參考答案: 朝鮮戰(zhàn)爭以中朝人民的勝利而告結束。朝鮮戰(zhàn)爭的勝利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周恩來說:“朝鮮戰(zhàn)爭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國際上有特殊意義的事件?!保ā吨芏鱽硗饨晃倪x》,58頁。)朝鮮戰(zhàn)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侵吞朝鮮進而侵略中國的計劃,保衛(wèi)了中朝及遠東的和平與安全。中朝兩國軍隊戰(zhàn)勝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強大的一流軍隊,并迫使其停戰(zhàn)。這本身就已具有歷史意義。 朝鮮戰(zhàn)爭是“美國所進行的一次代價最大、流血最多”而“又曠日持久、難以解決的戰(zhàn)爭”。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的司令官”。([英]:克拉克:《從瑙河到鴨綠江》,11頁,哈拉普公司,1954。)周恩來說:“朝鮮戰(zhàn)場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鮮戰(zhàn)爭的意義是世界性的”。(《周恩來外交文選》,58頁。)中國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既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也振奮和凝聚了民族精神,同時也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力量。在新中國同美國的較量中,提高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贏得了“自己的聲譽”。47.參考答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48.參考答案:C49.參考答案: 在中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之際,毛澤東提出了“站在社會主義一邊”、“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等外交思想和方針。這些外交思想和方針被確定為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1)、“一邊倒”即站在社會主義一邊。 毛澤東在1949年提出的“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是在中國革命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所做出的一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zhàn)略決策。 (2)、“另起爐灶” “另起爐灶”,即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新中國不承認一切舊的外交關系,一掃百余年的屈辱外交,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開創(chuàng)了獨立自主的外交。 (3)、“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1949年初,毛澤東在同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會談時強調指出,我們這個國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大家庭來講,這個屋子太臟了,柴草、垃圾、塵土、跳蚤、臭蟲、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們必須認真清理我們的屋子,從內到外,把那些臟東西通通打掃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子打掃清潔、干凈,有了秩序,陳設好了,再請客人進來。我們的真正朋友可以早點進來,也可以幫助我們做點清理工作,但別的客人得等一等,暫時還不能讓他們進來。 “站在社會主義一邊”、“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周恩來提出的“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和“團結全世界人民”等外交決策及方針,構成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50.參考答案:1914;印度;亨利.麥克馬洪;東北邊境特區(qū)51.參考答案:B52.參考答案: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正式舉行。中方代表是駐波蘭大使王炳南,美方代表是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約翰遜。根據(jù)雙方商定的協(xié)議,會談有兩項議程,一是關于雙方平民回國問題,二是關于雙方所有爭執(zhí)的實際問題。中美大使級會談從1955年8月至1970年2月維持了15年之久,共舉行了136次談判,時間之長,次數(shù)之多,交鋒之激烈,在國際關系史上實屬罕見。中美在沒有外交關系的情況下,舉行了十多年的外交官會談,這是新中國外交的一種創(chuàng)舉。雙方除了達成關于平民回國問題的協(xié)議外,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和達成任何其他協(xié)議。但是,中美大使級會談卻成為兩國交換對世界重大問題看法的場所,成為雙方互通情況的重要渠道。這條渠道一旦形成,誰也不愿意把它堵死。53.參考答案: 平等互利、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立足當前、著眼未來54.參考答案: 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在南京簽字。條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規(guī)定如下:一、締約一方的國民在彼方享有居住、旅行及從事經商、制造、科學、教育、宗教及慈善事業(yè)的權利,為此可以取得、保有、建造、租賃房屋和租賃土地,并與彼方的法人及團體待遇相同。二、此方出口商品,關稅享受彼方給予第三國的優(yōu)惠待遇。美國法人及團體在中國種植、出產或制造的物品所納內地稅及輸出中國享有國民待遇。三、此方船舶應與任何第三國船舶一樣,享有裝載貨物前往彼方任何開放口岸、地方及領水的自由。一方以后若以內河航行權或沿海貿易權給予任何第三國時也應以同樣的權利給予彼方。這個條約從文字上看基本是平等的,因為除對國民待遇和人員出入境以外的規(guī)定都是對等的。但在貫徹時,由于中美兩國經濟實力之懸殊,中美兩國享有的利益截然不同,對美國明顯有利。55.參考答案: 1991年美國國會提出美國—香港政策法后,于1992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美國總統(tǒng)不顧中方的反對簽署了這一法案,美國通過的這一法案旨在政治上插手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協(xié)委員,違背了公認的國際法準則,這是中方堅決不能接受的。56.參考答案: 1945年4月,聯(lián)合國憲章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中國派出了以宋子文為團長,成員包括顧維鈞、魏道明、胡適及中共代表董必武等人。6月26日,中國代表團在《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成為聯(lián)合國創(chuàng)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57.參考答案: (1)為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完整 (2)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 (3)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58.參考答案: (1)內容: 1.新中國堅決站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2.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zhàn)爭政策; 3.支持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與解放的正義事業(yè); 4.對于已經獲得獨立的民族國家,中國采取友好而謹慎的態(tài)度 (2)依據(jù)中間地帶的理論:美國和蘇聯(lián)中間隔著極其遼闊的地帶,這里有歐、亞、非三洲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美國反動派在沒有壓服這些國家之前,是談不到進攻蘇聯(lián)的?!珴蓶|,1946年8月6日59.參考答案: 1,1978年12月16日中美發(fā)表《建交公報》,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這是美方接受中方提出建交三原則“斷交、廢約、撤軍“,中方對臺問題采取務實靈活作法的前提下實現(xiàn)的。2,建交的三個過程:結束敵對關系階段(中美大使級會談、基辛格、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簽訂及其意義);雙邊關系徘徊階段(73年互設聯(lián)絡處、福特上臺、鄧小平77年8月提出建交“三原則”);建立外交關系階段(78年5月布熱津斯基訪華、12月達成建交協(xié)議、鄧小平訪美)。3,意義:改變中美蘇大三角關系;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加強了世界上維護和平的力量。60.參考答案:上海合作組織憲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宣言61.參考答案: 1.中國應該利用英、法、美等國在印支半島問題上的矛盾,努力從各方面爭取達成一致性意見和協(xié)議,哪怕這些協(xié)議是臨時性的,也比毫無結果要好,以發(fā)揮自身在解決國際爭端問題上的作用,促進國際形勢進一步緩和?!瓣P于日內瓦會議的意義和準備工作備忘錄”1954.3。 2.“日內瓦會議是不應該讓它失敗的?!?3、在日內瓦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將盡一切努力設法達成協(xié)議,特別就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達成協(xié)議”。62.參考答案: 中期來華傳教士多循規(guī)蹈矩,鴉片戰(zhàn)爭前,則有些蠢蠢欲動,為侵略服務,到后期,傳教士于從事一般活動外,還依峙特權武力肆意活動,釀成沖突。中期傳教士在華注意學術的傳播,其主要活動為文化活動,由此得以站穩(wěn)腳跟并部分得到重用。后期傳教士則以傳教為主,兼充當西方侵略的助手,并從事間諜活動等。中期傳教士多集中于宮廷,后期傳教士則遍布全國各地,范圍大為擴展。 明清之際是西方殖民勢力向世界各地大規(guī)模擴張的時期,也是東西文化開始猛烈碰撞的時期,同時又是近世基督教伴隨著殖民勢力向東方發(fā)展的高潮時期。由于當時中國的國力還比較強盛,故傳教士還能遵守中國的規(guī)矩,融合中國人的習俗,制定了一套傳教政策。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西方的科學技術,其中包括天文歷法、代數(shù)、幾何、望遠鏡、鐘表、地球儀、地圖、醫(yī)藥、水法、機械玩具以及音樂、美術等方面的知識,作為敲門磚,贏得了中國部分知識分子士大夫的好感與同情,并得到了皇帝的首肯。因此,當時是基督教在中國發(fā)展比較順利的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與西方的正式思想文化交流開始的時期,傳教士在其中所起到的媒介和橋梁作用也是功不可沒的。他們重視觀察和實測的科學精神,確實對中國學者產生了影響。但是也應當指出,傳教士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并不是最理想的,因為他們來到中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傳教,并不是為了傳播科學文化。并且他們深受宗教神學的限制,傳給中國的只能是西方中世紀的教會官方的神學宇宙構圖,而不是近代科學的宇宙構圖。例如,伽里略——牛頓體系、笛卡爾的解析幾何、巴思伽的概率論和牛頓、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學等,雖然在歐洲早已為人熟知,但在中國卻是直到近代才為學者了解。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由傳教士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和傳播者,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情。至于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華,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傳教士們也隨之卷土重來,不但紛紛向中國政府討回失去的權利,而且還要求新的特權。他們到處重建、新建教堂和其他設施,擴大教會的影響,現(xiàn)今北京的基督教教堂,絕大多數(shù)都是在這一時期重修或新建的。與此同時,傳教士們到處拉人入教,包庇教民,強買強占土地、房屋,不斷制造教民與非教民之間的矛盾,并且欺壓中國人民,他們還甚至控制了各級政府,干涉中國內政,已經成為了殖民主義勢力的幫兇與助手,基本喪失了中西文化交流媒介和橋梁的作用。63.參考答案: 中緬兩國有長達2000多公里的邊界,大部分已經劃定,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仍有三段邊界存在未決問題:佤山區(qū)的一段、南碗河和瑞麗江會合處的猛卯三角地區(qū),又名南碗三角地區(qū)、尖高山以北的一段。由于存在上述問題,1955年11月,中緬邊境部隊因誤會發(fā)生過一次沖突,隨即得到適當處理。事后,雙方均感到有必要及早解決邊界問題。1956年初起,中緬兩國政府為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開始了頻繁的接觸。1、解決中緬邊界問題中國所持的原則。(1)和平協(xié)商,公平合理解決。(2)需要考慮雙方歷史地位和現(xiàn)實關系。有些歷史造成的邊界問題,是在舊中國時期帝國主義強加于我們的?,F(xiàn)在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地位,對方國家也擺脫了殖民地位,雙方又是友好國家,考慮到這一歷史和現(xiàn)實狀況,以及考慮到亞非團結的重要性,中國采取的立場“是從維護我國的民族利益出發(fā)的,同時也是從促進中緬友誼和亞非各國團結的利益出發(fā)的”。因此決定了我們抱著友好協(xié)商的態(tài)度,而且對于已有的條約,我們一般將按國際慣例來對待。(3)對邊界位置掌握兩條線,即實際控制線及傳統(tǒng)習慣線,以及對待歷史資料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作為法理依據(jù)的歷史資料,我們大致以清代以來的資料為準。(4)在達成邊界協(xié)議之前,保持現(xiàn)狀,雙方武裝力量脫離接觸。(5)遵守已有的明文規(guī)定的時候,不排除互諒互讓,對沿線地區(qū)進行個別調整,求得對雙方都是公平合理的解決。(6)如果有幾處有爭議的地段,則主張“應該作為一個整體聯(lián)系起來加以考慮”。中國和緬甸達成邊界協(xié)定和條約。1956年初中緬兩國政府正式就解決邊界問題開始接觸和協(xié)商,1960年1月28日,緬甸總理奈溫訪華期間,兩國簽定了關于邊界問題的協(xié)定。雙方同意成立聯(lián)合委員會,商談解決有關中緬邊界的各項具體問題,進行勘察邊界和樹立界樁的工作,起草中緬邊界條約。10月1日,兩國簽定了中緬邊界條約。中緬邊界條約解決了兩國邊界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按照條約的規(guī)定,劃定了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一段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qū)原屬中國外,完全按照傳統(tǒng)習慣線定界。在條約中,緬甸方面同意把上述三地區(qū)歸還中國。條約合理地解決了“猛卯三角地”問題,即在一般按照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所涉及的位置來劃定邊界以外,雙方決定廢除緬甸對屬于中國的“猛卯三角地”所保持的“永租”關系;同時,中國方面同意把這個地區(qū)移交給緬甸,作為交換,并照顧到歷史關系和部落完整,緬甸方面同意把按照1941年中英兩國換文規(guī)定屬于緬甸的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線”以西的轄區(qū)劃歸中國。此外,為了便于雙方各自的行政管理,照顧當?shù)鼐用竦牟柯潢P系和生產、生活上的需要,在條約中雙方同意對1941年中英兩國換文規(guī)定的界線中的一小段,作一些公平合理的調整。在條約中,中國政府根據(jù)一貫反對外國特權和尊重其他國家主權的政策,正式放棄1941年中英兩國換文規(guī)定的中國參加經營緬甸爐房抗產企業(yè)的權利。4、意義:中緬邊界條約的簽定,使存在了幾十年的中緬邊界的復雜問題得到了全面的解決,這有力地證明了世界各國之間,只要信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復雜的邊界問題,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采取互諒互讓的態(tài)度,通過友好協(xié)商的途徑,求得合理的解決。中國還同其他鄰國存在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中緬邊界條約的簽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增加了人們解決問題的信心。64.參考答案: 法國是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中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大國,是中國與西方大國外交關系的突破,中法建交具有重大意義?;具^程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法國追隨美國敵視中國的政策,與臺灣當局保持所謂“外交關系”,參加侵朝戰(zhàn)爭,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因此,中法之間基本上只有民間往來。到五十年代后期,貿易、技術合作和文化藝術的交流逐步有所擴大。1958年戴高樂將軍重新執(zhí)政,奉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戴高樂清楚地意識到不能忽視中國的存在,他開始逐步改善對華關系。然而,當時中法關系的發(fā)展存在著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的障礙。法國在一段時期內仍繼續(xù)對阿進行殖民戰(zhàn)爭,陳毅外長表示,我們對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們對阿爾及利亞人民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將一直持續(xù)到他們的獨立斗爭取得最后的勝利為止。1962年,阿贏得獨立,戰(zhàn)爭結束。從1963年起,戴高樂將軍加緊了中法建交步伐。當年10月,他授權法國參議員、前總理富爾攜帶他的一封親筆信前來中國,代表他同中國領導人商談兩國關系問題。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外長同富爾先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談。此后,中法雙方代表在瑞士伯爾尼就建交的具體事宜進行談判。美國曾多次同法國接觸,并正式照會法國,反對法中建交。法國政府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和中國政府一起積極推進兩國關系正常化。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談判,中法兩國終于在1964年1月27日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宣布建立外交關系。與此同時,根據(jù)雙方事先的協(xié)議,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于1月28日奉命就中法建交發(fā)表聲明,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作為代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談判并且達成兩國建交的協(xié)議的。按照慣例,承認一個國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著不再承認被這個國家的人民所推翻的舊的統(tǒng)治集團?!痹诖酥?,臺灣當局撤走了它駐法國的“大使館”。中法建交的原因主要有:(1)中法雙方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戴高樂將軍執(zhí)政時期,有人形容法國的外交是我行我素的外交。中法建交前,美國曾多次同法國接觸,并正式照會法國,反對法中建交,但法國政府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和中國政府一起積極推進兩國關系正?;?。(2)法國采取了與美國不同的對華政策。50年代末以來,法在重大國際問題上沒有攻擊過中國。(3)中國采取了區(qū)別對待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六十年代,毛澤東提出了“兩個中間地帶”的戰(zhàn)略思想,認為亞、非、拉三洲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形成“第一中間地帶”;而西歐、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屬于“第二中間地帶”。1974年,毛澤東又提出“三個世界”的戰(zhàn)略,把原來美、蘇爭奪的兩個中間地帶,作為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第二、第三世界,從而把西歐、加拿大等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單獨列為中國對外關系中的重要范疇。中國與法國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反對別人的控制,二是兩國需要在經濟、文化方面加強往來。(4)中法雙方利益的需要。在政治上,中法是當今世界上有影響的兩個國家,兩國建立穩(wěn)定的雙邊關系對世界有利,特別是反對大國干涉國際事務方面意義更大;經濟上,法認為中國是個能容納23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安全方面,兩國都反對美蘇爭奪,反對別人的控制,在維護亞洲、歐洲乃至世界和平方面互相支持。65.參考答案: 一、中英代辦級外交關系建立的主要過程1942年英國議會代表團訪華,周恩來會見,當時的英駐華大使寫回的報告都是看好中國共產黨的,認為延安政府必將取代南京政府成為唯一合法的政府。因此,中國內戰(zhàn)時期,英國對華基本上采取“脫身”政策,這為其后來改善對華關系埋下了伏筆。1950年1月15日,英國正式向中國外交部遞交照會,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執(zhí)政府,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1950年3月,中英開始建交談判,但在談判過程中,英國對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問題,對國民黨集團在英國、香港和英屬殖民地的態(tài)度問題以及中國在上述國家和地區(qū)財產的歸屬問題,不但沒有作出滿意的答復,并且非法掠奪中國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財產,追隨美國阻撓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不贊成我對朝鮮戰(zhàn)爭的立場。所以,中英談判擱淺。直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期間和會議以后,雙方共同點才比較多,經過談判,中英在1954年6月17日建立了代辦級外交關系。二、中英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的意義中英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表明中國雖主張與資本主義國家先談判后建交的原則,但在談判中,表現(xiàn)出原則的堅定性和做法的靈活性;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建交高潮中進行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表明中國雖然是個貧窮落后的國家,可她是個新興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視的。66.參考答案: 1993年11月江澤民主席在訪問巴西時,針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世界各國不分大小、貧富都應互相尊重,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都應當根據(jù)平等互利的原則發(fā)展經濟貿易關系。2、各國有權根據(jù)各自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fā)展道路;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fā)實行控制。3、加強南北對話和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貨幣、金融等重要國際經濟領域作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發(fā)達國家應當尊重和照顧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在提供援助時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4、促進南南合作,加強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磋商和交流,相互學習,互通有無,謀求共同發(fā)展。67.參考答案: 蘇聯(lián)在中蘇和中蒙邊境派駐重兵;支持越南武裝侵略柬埔寨;武裝侵占中國鄰邦阿富汗。68.參考答案:A69.參考答案:河野洋平;慰安婦70.參考答案: (1)基本外交立場:反對外來干涉,尋求和平解決 (2)從戰(zhàn)爭爆發(fā)到美軍在仁川登陸: 1.中國外交的工作重點:使戰(zhàn)爭地方化,避免出現(xiàn)被迫參戰(zhàn)的局面; 2.領導人公開講話 3.致電聯(lián)合國秘書 (3)美軍仁川登陸后到中國決定出兵之前1.中國外交活動的中心任務: 1.不讓美軍越過三八線; 2.通過友好國家的使節(jié)傳話——“潘尼迦渠道”; 3.領導人公開表態(tài); 4.軍事準備,顯示威懾; 5.美國的反應71.參考答案:小泉純一郎;272.參考答案: 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73.參考答案: 1950年2月14日,中蘇在克里姆林宮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蘇關于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xié)定》和《蘇聯(lián)貸款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xié)定》等文件。毛澤東、斯大林等中蘇兩國的領導人出席了簽字儀式。周恩來和維辛斯基分別代表兩國用兩種不同文字簽署了文件?!吨刑K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包括前言和六個條款。該條約的主要內容是:第一,中蘇雙方宣布,兩國決心加強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條約規(guī)定,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但締約國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略而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締約國雙方均不締結反對對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參加反對對方的任何集團及任何行動或措施下;第二,雙方根據(jù)鞏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對有關中蘇兩國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國際問題,均將進行彼此磋商;第三,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fā)展和鞏同中蘇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第四,條約有效期30年。在期滿前一年未有締約國任何一方表示愿意廢除時,該條約將自行延期5年。中蘇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和協(xié)定不僅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封鎖和禁運。毛澤東說:“這次締結的中蘇條約和協(xié)定,使中蘇兩大國家的友誼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得我們有了一個可靠的同盟國,這樣就便利我們放手進行國內的建設工作和共同對付可能的帝國主義侵略,爭取世界的和平?!?4.參考答案:鐵列克提75.參考答案: 提出:此原則是在1955年4月召開的亞非會議上由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的,旨在明確會議主旨,推動會議達成協(xié)議。在亞非會議上,與會國家代表在發(fā)言中出現(xiàn)了分歧和矛盾,中國作為參加會議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成為會議矛盾的焦點。伊拉克代表攻擊共產主義是新的殖民主義,菲律賓代表試圖說服亞非國家與美國等國家聯(lián)合起來反對共產主義,其它一些國家也提出了問題和疑慮。面對這種嚴峻而復雜的形勢,周恩來及時采取靈活策略,將事先準備好的發(fā)言稿散發(fā)給各國代表,并利用短暫的休會時間起草了補充發(fā)言。發(fā)言指出,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發(fā)言指出了亞非國家可以求同的共同基礎,即亞非大多數(shù)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受過,并且現(xiàn)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尋共同基礎,亞非國家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發(fā)言以具體事實有力地闡明了中國政府對宗教信仰自由,反對外來干涉的態(tài)度,并以中國同印尼、緬甸之間友好解決存在問題為例進一步駁斥了所謂中國進行顛覆活動的污蔑。周總理的發(fā)言一方面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異而不放棄斗爭,另一方面強調了亞非國家在反對殖民主義,維護民族獨立的共同基礎上,需要就原則問題達成協(xié)議。發(fā)言贏得了絕大多數(shù)與會國家的贊同。意義:求同存異原則為亞非會議的最終成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證明該原則在謀求國際合作方面具有重要價值,證明了在總體上具有共同利害的國家通過協(xié)商可以達成某種一致,進行某種程度的雙邊或多邊合作;該原則消除了一些國家對新中國的偏見、疑慮和誤解,使新中國愛好和平的根本方針得到許多國家的理解,打開了中國與亞非國家關系的局面,擴大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范圍;該原則成為中國發(fā)展對外關系的一個基本原則,對中國外交工作影響深遠,具有重要意義。76.參考答案: 安理會在解決波黑問題通過了大量的決議以及發(fā)表了大量的主席聲明,主要涉及對南斯拉夫聯(lián)盟的制裁,聯(lián)合國保護部隊快速反應部隊安全區(qū)組建多國部隊執(zhí)行波黑和平協(xié)議等方面。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這些決議和聲明采取了慎重的態(tài)度,對1995年4月的988號決議中國投了棄權票,中國不贊成通過制裁或強制性措施解決爭端,6月的998號決議中國也投了棄權票,中國認為向波黑派快速反應部隊無助問題的解決,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的使命是維持和平,而不是戰(zhàn)斗。1、原南地區(qū)沖突最終只能依靠該地區(qū)人民通過和平方式解決;2、聯(lián)合國安理會應對解決波黑問題承擔重大責任,中國不贊成安理會授權無限制使用武力,多國部隊必須嚴守中立,安理會要對多國部隊實行必要的控制和指導;3、在處理原南地區(qū)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為問題上,安理會應該與其他機構區(qū)分各自不同的職權范圍,不應干預屬于其他機構管轄的事情。77.參考答案: 受五四運動以來的愛國主義運動的影響,北京政府在1925年10月召開關稅會議,參加者有美國、英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中方要求實行關稅自主,并在過渡期提高稅收。會議同意中國享有關稅自主的權利,并于1929年1月1日起實行,但對于過渡期增稅一事卻意見紛紛。會議曠日持久,由于北京政府發(fā)生變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