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世說新語》二則詠雪教學分析文本解讀《詠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主要講述了東晉名士謝安與其晚輩觀賞大雪時的一場即興談話,以謝朗“大雪似鹽”和謝道韞“大雪似柳絮”的對比突出了謝道韞的才華。這段簡短的對話生動形象地還原了魏晉時期士族家庭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又寫出了士族階層的文學素養(yǎng)和閑情逸致。這是一篇志人小說,選自《世說新語》“言語”篇,所以,它具備了小說的故事性。《世說新語》共36門,以“德行”“言語”等分門別類,其中“德行”作為第一?!把哉Z”篇的內容,多指當時的士人們追求語言的簡約清新、精辟機敏,崇尚片言只語即有綿深的意味。因此,《詠雪》一文繞不開對謝安、謝朗和謝道韞的言語的評析,要從“言語”來品評人物,從人物的言語中讀出人物的風致和神采。這是整本書的節(jié)選故事,所以《詠雪》的閱讀必然要關聯(lián)魏晉時期的審美取向和世態(tài)人情,以及關聯(lián)“魏晉分度”,也就是本文體現(xiàn)的魏晉士人敏捷的才思、機智的風度、率真可愛的真情。鹽空中差可擬”和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在朗讀的語氣和節(jié)奏上,就完全不同,前者的節(jié)奏相對緩慢,語氣不能太強烈;的學習策略,在第一單元重音和停連朗讀策略的基礎上,通過語氣和節(jié)奏的變化來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比如,謝朗的“撒而后者節(jié)奏快,語氣上揚,體現(xiàn)謝道韞說話時的自信、自得、自豪。朗讀既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將朗讀貫穿學習本課,一是要感受謝式家族中長者與晚輩之間的濃濃親情,以及重視詩書教育的溫馨美好的家風;二是要落實朗讀于學習過程的始終,在朗讀中理解文意,體會情感,把握形象。教學目標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積累常見的文言字詞。3.賞析兩個比喻句,感受東晉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感受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教學重難點賞析兩個比喻句,感受東晉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感受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課時安排教學設計【情境導入】屏幕顯示《采桑子》,配樂薩克斯曲《雪絨花》。采桑子納蘭性德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屏幕上這首詞,這是在康熙十七年十月,納蘭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所作。誰能猜出這首詞描寫的是那種景物?你從哪些詞語、句子看出來?師生交流。(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確是:越冷越佳妙。但“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又當作何解釋?)師:“謝娘別后誰能惜?”謝娘故去后還有誰真的了解它、憐惜它呢?詞中的“謝娘”是誰呢,她對雪又有怎樣別樣的了解?今天,我們就穿越時空,到晉代謝安謝太傅的家里,一起和她來賞雪。板書課題。(學生認知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講授新課】學習任務一:讀一讀,整體感知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文言文貴在朗讀,下面我請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這位同學讀完后做適當?shù)脑u價。評價的標準:讀得準確(讀準字音)、讀得好聽(能把握停頓、讀出節(jié)奏)、讀得有味(讀出感情)。一讀:讀得準確。隨即點一名同學來讀。(重點指導讀準字音)二讀:讀得好聽。讀得好聽的標志就是能把握停頓,讀出節(jié)奏美。停頓可以根據(jù)意義、順應語法、清晰音節(jié)來確定。(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三讀:讀得有味。文章以人物對話的形式展開,因此要想讀得有味,就要結合當時的氛圍揣摩好人物說話的心情??梢宰⒁膺@幾個句子:“公欣然曰”“公大笑樂”表現(xiàn)人物的神情。俄而雪驟,使得謝太傅詩興大作,“白雪紛紛何所似”寫出了“公”(謝安)特別高興、激動地樣子,創(chuàng)設了一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因此要讀出激動、興奮的感覺?!叭鳆}空中差可擬?!焙鷥弘S口而吟,搶先回答?!安羁蓴M”大體可以相比,又覺得心中沒底,有點不自信的樣子?!拔慈袅跻蝻L起?!薄拔慈簟辈蝗纾患?。顯現(xiàn)出道韞略一沉吟之后的自信、自豪。要讀出一份自信、豪氣。指導:利用好學生展示的資源。(好的:讀的這樣好,你是怎樣處理的?你關注了故事的哪幾個細節(jié)?你為什么這樣處理?讀的不好:提有針對性的建議,語速、情感的處理,人物神態(tài)的體現(xiàn)。)老師范讀。學習任務二:譯一譯-梳理內容師:學習文言文首要的任務是疏通文意。下面給大家3分鐘的時間,完成以下任務:1.結合課下注釋了解這個故事,將不理解的詞句圈點出來在小組內尋求解決。(每人圈出重點的或不懂得詞語至少三處參加小組交流。)2.用一句話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提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展示交流:師:通過剛才小組的學習,小組內還有解決不了的字詞或句子,提出來大家交流。老師要舉行一個文言詞語積累擂臺賽,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能獲勝。我會讀:謝太傅雪驟差可擬柳絮我會解釋: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差可擬未若我會翻譯:(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我會概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一個寒冷的下雪天里,謝太傅和他的子侄輩們詠雪的故事。學習任務三:辯一辯-賞析語言師:面對紛紛揚揚的大雪,謝太傅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眱蓚€詩句,有什么相同之處?明確:都是來寫雪的,而且是紛紛揚揚的大雪;都是比喻句,文中并非僅用“鹽”和“柳絮”來比喻“白雪”,而是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喻“白雪紛紛”這種運動中的狀態(tài)、姿態(tài),因此在分析高低之別時,不僅僅是涉及“物”,同時還涉及運動中的“姿態(tài)”。師:對于文中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組內交流。提示:可以從兩者的色澤、姿態(tài)、以及兩個比喻背后豐富的意蘊進行比較。預設1:從色澤上來看:呈白色的“鹽”與呈灰白色的“柳絮”相比,更接近雪的白色。預設2:從下落的姿態(tài):“鹽”是垂直下落的,柳絮在風中往往飛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和雪的飄舞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撒鹽空中”的下落方式更接近些。預設3:“鹽”是俗的,“柳”是雅的。春天里,漫天飄搖的柳絮,給人以輕柔、飄逸、優(yōu)雅的美感。資料助讀: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當代作家張曉風《柳>師:自古文人對“柳”的偏愛,有很多的詩文可以見證。你知道哪些寫柳的詩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明確:“柳”在中國人心中,已成為某種意象,蘊含著特殊的感情?!胞}”給人的直接感覺是咸、澀、硬,而且一提到鹽,就不免想起“酸甜苦辣咸”生活的俗事、瑣事,給人以“俗”感;相比之下,因此“柳”喚起的感覺,比“鹽”詩意的多。預設4:“鹽”是冰冷的,“柳”是溫暖的。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說道: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可見冬天的白雪和春天的柳絮,都會喚起人們對于春天的聯(lián)想。每一個柳絮都包含著一粒種子,都孕育著一個新的希望。中國農諺有云:“瑞雪兆豐年?!币虼硕旒娂姄P揚的大雪,總能讓人特別喜悅,它預示著來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因此,以柳絮喻白雪,將雪與春天聯(lián)系了起來,讓人產(chǎn)生溫暖的遐想,進而產(chǎn)生無限的希望。師:因此說,胡兒的以鹽作喻,關注的是“鹽”與“雪”外形的相似。而古人作詩之法,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妙境。道韞的詩句就以深厚的意蘊留給了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這樣,“詠雪之才”就成為歷代才女的最佳代稱,連孤高自許目無余子的林黛玉,在判詞中不也就是一句“堪憐詠絮才”嗎?那么納蘭的那句“謝娘別后誰能惜”的慨嘆我們也就感到不足為奇了。學習任務四:寫一寫-聯(lián)想想象雪,是大自然的精靈,激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靈感:“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面對紛紛揚揚的大雪,你又會想些什么、寫些什么呢?曰:未若。參考:未若精靈空中來未若漫天白鳥飛未若白蝶翩翩舞未若羽毛吻大地【課堂小結】同學們,在和道韞賞雪的過程中我們分明感受到,那紛紛揚揚的雪花是有生命的,她是那么優(yōu)雅,那么輕盈、那么飄逸、那么溫暖,留給我們無限的希望,無限的美好想象,帶著這種美妙的感受,讓我們齊聲朗誦《詠雪》!能背下來嗎?試試--布置作業(yè)古有道韞詠雪之佳話,今天,老師相信同學們同樣有詠絮之才。請根據(jù)老師的問句-“黃葉飄飄何所似”,以文言文的句式對窗外隨風飄落的樹葉作生動形象的描繪。教學反思通過對兩個比喻句的比較辨析,學生明確運用比喻來寫物之所以可以更為形象生動,是因為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可以引起人們的相關聯(lián)想,進而喚起類似的感覺,勾勒出相似的意象。在交流中明確,胡兒的以鹽作喻,關注的是“鹽”與“雪”外形的相似。道韞的“柳絮的因風起”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春天的溫暖、希望,聯(lián)想到“柳”的詩意、柳絮的飄逸優(yōu)雅,以深厚的意蘊留給了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對謝道韞“詠雪之才”的認識更加深入。陳太丘與友期行教學目標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教學設計【導入新課】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仁義禮智信是我國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守信知禮是為人之本?!妒勒f新語》多有涉及,今天我們通過《陳太丘與友期行》來學習其內涵,現(xiàn)在我們來認識一個孩子-元方,看看他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局v授新課】任務一:疏通文意,整體感知1.讀懂課文,疏通文意。①學生結合注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②無標點朗讀。屏顯: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③再讀課文,想象畫面,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情感。2.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梳理重點字詞,疑難字詞可組內交流或標注下來。第一類:常用文言詞去后乃至下車引之預設1:乃,才。預設2:下車引之:拉,拉。本義:拉開弓-引申為拉,牽引-引申為延長、延續(xù)?,F(xiàn)代漢語和文言文一脈相承,所以,很多文言詞匯仍然生機勃勃地活躍在現(xiàn)代漢語中。第二類:現(xiàn)代高頻詞[與友期行]期,約定。[相委而去]去,離開。[入門不顧]顧,回頭看。預設1:期,約定。不期而遇。預設2:去,離開。人去樓空、去國懷鄉(xiāng)。去,距離。我以日始初時去人近。預設3;顧,回頭看。含有顧的詞語:瞻前顧后、左顧右盼、義無反顧、顧盼生輝。含有頁的字,比如有“項、順、額、頂、頷”,頁字旁的字都跟頭有關系。第三類:文中同義詞太丘舍去舍己為人四舍五入預設:都是“丟下”的意思。師:積跬步以至千里。通過不斷的積累,我們能夠慢慢建立起對文言文的親切感和熟悉感,久而久之,讀文言文也像讀現(xiàn)代文一樣輕松自如了。3.學生用自己的話概述故事內容,要求吉簡意賅、通俗寫懂。①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預設: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出行,友人遲到責怪陳太丘,并對子罵父,元方據(jù)理反駁的故事。②請從原文中找出相應句子,完成以下題日。友人不守信的表現(xiàn)是,過中不至。友人發(fā)怒的原因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是這樣回應友人的: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最后的行為是: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最后對友人的態(tài)度是,入門不顧。③梳理情節(jié),找出文言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明確: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發(fā)展,客問元方,怒斥太丘。高潮、元方駁斥友人、無信無禮。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任務二:思考探究,理解“方正”1.分析人物語言、動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師:文中的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你喜不喜歡元方?請用下面的句式表達:從句中,我發(fā)現(xiàn)元方是個的孩子,因為。預設1:從“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一句,我發(fā)現(xiàn)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剛正不阿的孩子,其因友人爽約在先怒斥其父在后而以“無信”“無禮”指責他。預設2:從“元方人門不顧”一句,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性情直率的孩子,友人慚愧地下車引之,他卻入門不顧。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屏顯:方正,指品行剛正,不怕因堅持做正確的事而得罪人。師:請同學們再讀文章,找出描寫元方語言、動作中表現(xiàn)方正的語句,填入表格中,進行分析表述。方正:行為、品行正直,合乎道義。語言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動作人門不顧。預設1:依據(jù)“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元方說出這樣的話,可見他懂得以信交友的道理,父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對于有錯在身,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怒罵別人的友人,年紀小小的元方據(jù)理抗辯,有理有據(jù)、公正客觀地批判友人,同時維護自己父親的尊嚴,可見他的“方正”。預設2:依據(jù)元方語言中“家君”一詞,作為謙辭的使用,體現(xiàn)元方的明禮。明確:正是因為元方講信明禮,所以才將本文選入《方正》。3.運用朗讀表演,表現(xiàn)“方正”。請同學們用腳本批注的方法,從人物的表情、心理、語氣、語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兩次對話,之后學生個人展示,分角色小組展示,換角色演讀展示,通過語氣、節(jié)奏、重音等將人物的方正特點朗讀出來。示例1:父親的友人理直氣壯,覺得自己一點兒錯也沒有,于是怒目圓瞪、聲調高昂、義憤填膺指責別人不守信,傲慢無禮。對于自己不守時,避而不談,把矛頭都指向陳太丘,狂躁氣憤地責罵陳太丘。示例2:元方很氣憤,心想這人太沒有禮貌了,但是他沒有急躁,而是冷靜機智地回擊父親的友人。4.探究動作,評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既然元方為人很方正,那么對于“友人慚,下車引之”的舉動,“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預設1:不失禮。因為友人不僅爽約,而且對自己失信沒有任何解釋,反而怒責太丘先行,對這種無信無禮之人就該如此。預設2:失禮。陳太丘既然與友人約定同行,那么當對方未及時趕至時,太丘應該考慮到其在路途中是否遇到了突發(fā)事件。繼而,友人看到元方后詢問“尊君在否”,“尊”字體現(xiàn)了他的禮貌和素質。而后“友人慚,下車引之”,可見其態(tài)度誠懇,知錯就改。作為晚輩,元方不應入門不顧,完全忽視友人的感受。師:《世說新語》中有眾多篇目,編者為什么要選出自《言語》的《詠雪》和出自《方正》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兩篇?明確:兩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年少聰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長優(yōu)美的語言,有很好的文學修養(yǎng);有的孩子正直、講信明禮,有很好的道德修養(yǎng)。編者希望我們新一代少年聰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這是編者對我們的殷殷期待。布置作業(yè)假如第二天陳太丘和友人見面了,設想一下他們會對彼此說什么呢??梢詮亩鄠€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板書設計陳太丘與友期行友人元方日中不至-無信據(jù)理反駁對子罵父-無禮聰慧明理知錯就改個性率真教學反思教學中抓住友人與元方的對話、動作反復進入文本,揣摩體會友人、元方的心理和語氣,通過“你從哪個句子或詞語中發(fā)現(xiàn)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解讀發(fā)現(xiàn)元方的據(jù)理反駁、聰慧明理和個性率真,讀出“方正”;通過設計朗讀進一步感受元方的“方正”與率真。備課資料再論“撤鹽”與“柳絮”: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比喻郭躍輝一、“言語”還是“文學”?《詠雪》出自《世說新語》中的“言語”,題目是教材編者所加?!妒勒f新語》前四篇的篇名“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出自《論語》,慣稱“孔門四科”。其中,“言語”指的是善于辭令,特別是外交辭令;“文學”指的是博學文章,與現(xiàn)在所說的“文學”是兩回事。將《詠雪》納入“言語”篇而不是“文學”篇、“巧藝”篇,說明原作者是想突出謝家兒女,特別是謝道韞在“言語辭令”方面的優(yōu)勢。中山紀念中學袁海鋒老師在《“撒鹽”與“柳絮”:文學需要怎樣一場雪-兼談<詠雪>深度賞析對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一文中,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比較分析“撒鹽”與“柳絮”兩個喻體的優(yōu)劣,其依據(jù)是“文學的終極追求是呈現(xiàn)忠于個體情感的藝術真實,而不是存身于個體耳畔目前的客觀真實,恰切真實地傳達寫作主體的內在情感才是它的核心”。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理解原文,符合“講論文義”的語境。如果從“言語”的視角看,關注點就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妒勒f新語·言語》中的108個故事,其共同特點是每個都有一句精彩的話,例如“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等等。這些話語本身自然有其精妙之處,但細讀這108個故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精彩的句子要么是單獨存在,要么是存在于對話的語境中。比較而言,后者居多。而對話的語境又分為“問答式”“論辯式”“反問式”等不同類型。例如: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孔融兒子的“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類比。但這句話的精彩只有在與孔融的對話語境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兹诔鲇趷圩又模M麅鹤幽軌蛎庥跒牡?,而兒子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認為一家人都難以避免災難。也就是說,言語本身背后,要么是反應的迅捷,要么是清醒的認知?!妒勒f新語·言語》中體現(xiàn)人物反應迅捷的片段很多。反應迅捷說明人物很聰明,又可與“捷悟”篇對照閱讀。《詠雪》也應該從“言語反應”的角度去理解。當謝太傅欣然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時,侄兒的回答是“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風起”。首先,“未若柳絮因風起”是對“白雪紛紛何所似”的回答。這是一個典型的“問答情境”。謝道韞的答案本身非常精妙,這一點后文將詳細解析。其次,“未若柳絮因風起”又與“撒鹽空中差可擬”形成了“論辯情境”。一個“未若”不僅體現(xiàn)出謝道韞才思敏捷-謝朗話音剛落,她就想出了另一個答案,而且也體現(xiàn)出她天真活潑甚至爭強好勝的性格。她不僅要回答伯父的問題,還要與兄弟的答案進行比較,并直接說“你的回答不及我精妙”。再次,將這三句連起來讀,“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一問兩答,尾字押韻,不論從意義上還是從韻律上看,都是一個整體。三人對話的形式,又類似于漢代的君臣聯(lián)句或文人聯(lián)句的“柏梁體”。而“公大笑樂”就不僅僅是因為侄女才思敏捷,比喻精巧,還包含這種家庭成員的“聯(lián)句”之樂。因此,單獨將“柳絮”與“撒鹽”進行對比,或者將“未若柳絮因風起”從整個言語情境中剝離出來,都不能把握《詠雪》這一“篇”的藝術性。二、比喻:語境與言語機制理解“柳絮”與“撒鹽”之別,應該從比喻的外部語境與內在機制兩個角度同時展開。所謂外部語境,指的是喻體與整個言語環(huán)境之間的契合關系;而內在機制,則是指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基礎上的相并關系”?!对佈返谝痪湓捑蜖I造了一個“講論文義”的高雅氛圍。這就說明謝家叔侄在一起并非日常閑談,而是談論特定的文學話題?!岸矶E”則是一個文學的由頭,謝太傅的“白雪紛紛何所似”自然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問話,而是一個帶有文學意味的問題。在這樣一個整體語境下,胡兒謝朗的“撒鹽空中差可擬”則是一個生活化的回答。鹽自然是家居常見之物,用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喻體來回答,自然與清雅環(huán)境格格不入。而謝道韞的“柳絮”并非家常之物,由于其有空靈迷蒙的特征,還經(jīng)常被文人當作詩文的重要意象。再加上魏晉時期士人喜歡談玄論道,不論是品鑒人物還是談詩論文,都喜歡用“風神”“神韻”“風韻”之類的術語,以表示與日常生活的刻意疏遠。從這個意義上講,謝朗的“撒鹽”比喻就顯得粗俗不堪了。余嘉錫在《世說新語箋疏》中評論說:“二句雖各有謂,而風調自以道韞為優(yōu)?!闭f的也是這個道理。宋代張炎論詞提倡“清空”,在《詞源》中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此清空質實之說?!庇眠@個論斷來分析“柳絮”與“撒鹽”的比喻,前者自然是清空,后者顯得質實。質實,正是與日常生活貼得太近。如果換一個語境,太傅、謝朗和謝道韞三人連續(xù)趕了幾天山路,每天以野果、山泉充饑解渴,突然天降大雪,太傅問“白雪紛紛何所似”,那么“撒鹽空中差可擬”自然要比“未若柳絮因風起”更適合當時的語境了。二月河的歷史小說《雍正皇帝》中曾有一個片段,正好與此相印證??滴跄觊g,黃河決堤,災民流離失所,正逢大雪,文人鄔思道吟詩曰:“六出玉麟撒河山?!蔽鋷熜砸魟t說:“滿天滿地篩白面?!甭斆髁胬幕仞B(yǎng)不高的仆人坎兒卻說:“玉皇大帝販私鹽?!笔隣斬废榇筚澋溃骸昂茫∵@才是詠雪!”論文才,自然是鄔思道的詩句更雅致,但論此時此刻的語境,“玉皇大帝販私鹽”的比喻則與之更契合。結合外部語境,再從比喻的內在機制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將“雪”比作“柳絮”更符合比喻的特征。一般認為,比喻講究的就是喻體的“生動形象”,強調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實際上,優(yōu)秀的比喻句是一個辯證的存在:本體與喻體要有相似性,沒有相似性就不成為比喻;但精彩的比喻并非越像越好,而是要在相似性的基礎上盡量拉開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距離。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里說:“要用譬喻,約有兩個重要點必須留神:第一,譬喻和被譬喻的兩個事物必須有一點極其相類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兩個事物又必須在其整體上極其不相同。倘缺第一個要點,譬喻當然不能成立;若缺第二個要點,修辭學上也不能稱為譬喻。”啟丹教授也曾說:“一個好的比喻,往往具備兩個條件:首先是喻體的“就地取材'、以喻休對讀者的貼近,來傳遞形象而生動的感受;其次,是喻體過渡到本體在思維方面的“長途販運',這樣才能讓讀者獲得一種思維跳躍、形象奇特的樂趣。也就是說,喻休與本休的差異越大,通過遠兜遠轉的方式若能找出兩者的聯(lián)系點,就越能顯示作者的藝術功力。”劉大為先生在《比喻、近喻與自喻:辭格的認知性研究》一書中用“語義跨度”來指稱本體與喻體的關系,其觀點更有啟發(fā)性。如果從這個意義上進行分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第一,“撒鹽”不僅意味著眼前之雪與眼前之鹽在空間距離上的接近,在邏輯上也有相似之處?!叭鳆}”要有一個動作的發(fā)出者,即“誰在撒鹽”,這與謝朗內心的“誰在下雪”構成了相似性基礎。而“柳絮”的比喻就不存在“誰在撒柳絮”這樣的問題。柳絮“因風而起”,沒有動作的發(fā)出者,自然也就沒有人為的痕跡,其與“雪”的語義距離自然要大于“鹽”。第二,下雪說明是在冬季,柳絮則是春天獨有的物象,“柳絮”的比喻也暗示著冬天過后不久春天就會到來。這種時間上的語義距離是“雪”和“鹽”之間所不具備的。第三,“俄而雪驟”說明雪下得越來越大。用《水滸傳》中的說法便是“那雪下得正緊”,應該說用“鹽”來比喻“雪”,更能解釋此時雪大的特征,鹽有重量,跟雪一樣都是自上而下降落,但比喻并非“越像越好”,而是講究“相異性”。柳絮“因風起”,說明柳絮并非“從天而降”,而是“自地而生”,但同時漫天飛雪與春天漫天飛絮又有一定的相異性。第四,謝道韞的“柳絮”比喻更帶有女子的特征。劉辰翁說:“有女子風致,愈覺撒鹽之俗?!庇姓撜咧赋觯骸耙粤醯碾S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