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模擬預測地理試題-1_第1頁
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模擬預測地理試題-1_第2頁
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模擬預測地理試題-1_第3頁
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模擬預測地理試題-1_第4頁
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模擬預測地理試題-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安徽省高三質量聯合檢測試卷地理(考試時長: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2023年入夏以來,全球多地出現高溫天氣。百年一遇的熱浪肆虐歐洲,作為“歐洲生命線”的萊茵河中游水位下降至34厘米的危險水平,并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同期,我國華北、黃淮地區(qū)也發(fā)生了歷史罕見的極端高溫熱浪事件。分析表明,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大氣環(huán)流異常是此次我國極端高溫形成的直接原因。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萊茵河中游34厘米水位即為危險水位,是因為其()A.城市供水不足 B.通航能力下降 C.流域水質變差 D.河道淤積嚴重2.萊茵河水位急劇下降會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主要表現在()①激化能源危機②危及用水安全③增加工業(yè)成本④破壞流域生態(tài)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此次我國華北、黃淮地區(qū)極端高溫熱浪事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是()A.全球氣候異常增溫 B.西太平洋副高增強C.季風環(huán)流異常增強 D.熱帶氣旋頻次增多【答案】1.B2.C3.B【解析】【1題詳解】根據材料“萊茵河的危險水位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結合萊茵河對歐洲的運輸價值,得出“水位下降,通航能力下降,運輸成本上升,重創(chuàng)歐洲經濟”,B正確;水位下降34厘米會影響城市供水,使流域水質變差,河道出現淤積,但不是成為危險水位的原因,ACD錯誤。故選B?!?題詳解】萊茵河水位下降,一方面上游水電供應下降,激化能源危機,①正確,另一方面工業(yè)原燃料運輸成本飆升,增加工業(yè)成本,③正確;危及用水安全、破壞流域生態(tài)對國家安全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較大,②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3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大氣環(huán)流異常是我國此次極端高溫形成的直接原因,西太平洋副高增強,其控制范圍北擴至華北、黃淮一帶,B正確;全球氣候異常增溫、季風環(huán)流異常增強、熱帶氣旋頻次增多都屬于大氣環(huán)流異常,但是不是該事件的直接原因,ACD錯誤,故選B。【點睛】萊茵河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tǒng)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yè)運輸大動脈之一。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繼2022年全國人口轉向后,2023年某直轄市在全國中心城市中率先出現人口轉向。資料顯示,當年該市出生人口17.88萬人,死亡人口28.5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國平均線。圖為該市部分人口信息。據此完成下列小題。4.該直轄市為()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慶5.關于該直轄市人口通縮的敘述,正確的是()①以人口自然通縮為主②以人口機械通縮為主③城鎮(zhèn)人口通縮最嚴重④鄉(xiāng)村人口通縮最嚴重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為緩解人口通縮進程,該市未來需要加強的措施是()A.加強城鄉(xiāng)人口流動 B.政策鼓勵人口生育C.政策限制人口外流 D.發(fā)展產業(yè)虹吸人才【答案】4.D5.B6.D【解析】【4題詳解】根據鄉(xiāng)村人口占比,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國平均線,推測出重慶,D正確;北京、天津、上海城市化水平高,經濟發(fā)達,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ABC錯誤。故選D?!?題詳解】通過計算,重慶2023年自然人口減少10.62萬人,總人口減少21.91萬人,說明有11.29萬人對外流失,機械通縮人口最多,②正確,①錯誤;從結構看,鄉(xiāng)村人口減少29.04萬人,應該是人口流失重災區(qū),④正確,③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6題詳解】重慶鄉(xiāng)村人口流失,且多流向外地,說明重慶產業(yè)發(fā)展亟待提升,增加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機會,吸引人口回流,D正確;加強城鄉(xiāng)人口流動,鼓勵人口生育,不能緩解人口外流,AB錯誤;政策限制人口外流做法有誤,C錯誤,故選D?!军c睛】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有自然環(huán)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社會經濟因素包括經濟發(fā)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戰(zhàn)爭、國家政治變革和政治中心改變等。其中經濟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是主要的、經常起作用的因素。風電耦合海水制氫是實現由化石能源向綠色清潔能源轉變的理想途徑。近年來,我國和歐美國家都在嘗試在沿海地區(qū)推進“海上風電——海水制氫”項目開發(fā),圖為遠海風電制氫項目模式和表為制氫技術相關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傳統(tǒng)制氫技術路線海水先淡化,形成高純度淡水,再電解制氫創(chuàng)新制氫技術路線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氫氣儲運技術路線氫氣與二氧化碳結合生成方便儲運的液態(tài)綠色甲醇,是具有發(fā)展?jié)摿Φ臍淠軆\手段。7.與近海風電淡化海水制氫相比,遠海風電無淡化直接制氫的優(yōu)勢是()A.建設成本低 B.運輸難度小 C.能源成本低 D.制氫難度小8.風電耦合海水制氫有利于()①降低風力發(fā)電過程成本②降低海上風電并網消納難度③減小風力發(fā)電生態(tài)破壞④降低遠海電力送到陸地成本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9.與氣態(tài)高壓儲運氫能相比,液態(tài)綠色甲醇方式儲運氫能的環(huán)境意義是()A.降碳排促中和 B.提高運輸的安全性C.減少污染物 D.降低儲運氫能成本【答案】7.C8.D9.A【解析】【7題詳解】遠海風電建設成本高,A錯誤;需將制成的氫運輸至陸地,運輸成本高,難度大,B錯誤;遠海海面摩擦力小,風力強,風電能源成本低,C正確;不淡化直接電解,其制氫難度應較大,D錯誤。故選C?!?題詳解】該模式側重風電用于電解水,沒有涉及對風力發(fā)電的技術改進,故風力發(fā)電成本和生態(tài)破壞沒有明顯變化,①③錯誤;海上風電發(fā)電量不穩(wěn)定,并網消納難度大,用于海水制氫,可減少并網量,降低并網消納難度,②正確;用于制氫后,可減少電力輸送量,降低遠海電力送到陸地的成本,④正確,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9題詳解】液態(tài)綠色甲醇方式儲運氫能實現了氫能與二氧化碳的結合,減少了碳排放,促進碳中和;二氧化碳不屬于污染物,A正確,C錯誤;提高安全性和降低儲運成本不屬于環(huán)境意義,BD錯誤。故選A。【點睛】新能源又稱非常規(guī)能源,是指傳統(tǒng)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fā)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目前開發(fā)較多的新能源是太陽能和風能。太陽能和風能受季節(jié)和天氣影響較大,能量不穩(wěn)定,能量密度低,但對環(huán)境污染小,屬于清潔能源;開發(fā)利用過程中需要較大的占地面積,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水平。寧夏環(huán)香山為硒砂瓜主產區(qū),由于常年連作且長期犁耕碾壓,砂田土壤退化,硒砂瓜產量和品質逐年降低,已成為制約當地特色經濟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圖為當地不同耕作年份部分土壤剖面示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該地區(qū)覆蓋層礫砂的比例變化為()A.礫石上升、粗細砂上升 B.礫石上升,粗細砂下降C.礫石下降,粗細砂上升 D.礫石下降,粗細砂下降11.連作6—25年的土壤()A.PH值下降 B.墑情下降 C.團粒結構變大 D.隔熱效果下降12.為改善當地土壤狀況,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包括()①輪作間作②培育良種③優(yōu)化灌溉④深翻土壤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0.C11.B12.A【解析】【10題詳解】砂田耕作是以砂石覆蓋表層,圖中“覆蓋層”在常年連作中厚度下降,同時根據文字“長期犁耕碾壓”,且受風蝕雨刷等外力作用影響,大粒徑礫石破碎,下層土壤顆粒混入,因而“砂石比例下降,粗細砂比例上升”,C正確,ABD錯誤,故選C?!?1題詳解】根據圖片可知625年土壤覆蓋層變薄,結合砂石覆蓋可以保溫保濕保肥抑鹽等作用,常年連作的耕作層含水量減少,墑情下降,B正確;結合寧夏區(qū)域特征,連作土壤易發(fā)生鹽堿化,PH值上升,A錯誤;由于常年人為耙砂或犁耕或長期機械破壞,導致土壤表層大團聚體破裂,以及常年連作使砂田土壤養(yǎng)分流失,制約團聚體的固存和穩(wěn)定,團粒結構總體變小,C錯誤;礫石比熱容較小且導熱性較差,連作使土壤占砂土比例上升,礫石空隙逐漸被土壤填充,且隨著蒸發(fā),砂土結合愈發(fā)緊密,其增溫隔熱效果上升,D錯誤,故選B?!?2題詳解】間作輪作充分利用生物資源,合理調整優(yōu)化種植結構,平衡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性狀,①正確;選育或引種具有較強適應性、節(jié)水高產等特征品種利于土壤恢復,②正確;傳統(tǒng)的灌溉可能加劇砂土混合和次生鹽堿化的發(fā)生,采用滴灌等優(yōu)化灌溉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生態(tài),③正確;深翻土壤會降低覆蓋層礫石比例,不利于土壤健康發(fā)展,④正確;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军c睛】砂石覆蓋的有利影響:提高土壤溫度;增加下滲,增加地下徑流,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fā);增大溫差,提高作物品質等。植物根系具有“兩層用水模式”,即分布較淺的側根和較深的主根分別對降水和深層土壤水的利用比不同。下圖為青海湖湖東(36°N,100°E)6月和9月樟子松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利用比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與6月相比,9月降水特征及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為()A.降水多,主根吸水為主 B.降水多,側根吸水為主C.降水少,側根吸水為主 D.降水少,主根吸水為主14.植物根系的調節(jié)策略主要是為了適應當地的()A高寒 B.濕潤 C.高溫 D.干旱【答案】13.B14.D【解析】【13題詳解】由圖可知,9月樟子松在各微地形區(qū)均對0~20cm的土壤水分利用比最高,而6月60~150cm的比例最高。通過題干信息植物根系的“兩層用水模式”可得,9月降水多,樟子松主要利用降水,以側根吸水為主,而6月降水少,樟子松主要利用深層土壤水,以主根吸水為主。故選B?!?4題詳解】該地區(qū)植物根系形成“兩層用水模式”,側根利用淺層降水,主根利用深層土壤水,這種調節(jié)策略主要是因為當地氣候干旱,降水較少且分布不均,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吸收不同來源的水分,以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D正確;高寒、濕潤、高溫并非這種根系調節(jié)策略的主要原因,ABC錯誤。故選D。【點睛】影響植被生長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地勢、土壤、水源等。與常見的1?O相比,氧同位素1?O較重且在大氣中含量極少,對環(huán)境的變化十分敏感。氧同位素會隨大氣運動和流水運動而離開源地,是研究水文、氣候的重要指標。祁連山東部烏鞘嶺國家級氣象站工作人員在某年兩次連續(xù)降水(3月29日—31日和6月15日—18日各一次)中采集了7個降水樣品,表為樣本信息。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日期降水量(mm)同位素1?()的變化(%)溫度(℃)03297.80.5690.103305.30.6803.803313.90.7422.506154.20.1199.406167.80.2268.106172.90.27210.506186.90.2915.615.研究人員每次室外采集時都需要完成的環(huán)節(jié)有()①及時收集②裝致自封袋待其融化③轉致密封瓶且標注采樣信息④用封口膜密封⑤冷藏儲存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16.表中兩次連續(xù)降水中同位素1?O的變化的共同特點和原因組合正確的是()A.增加,水汽來源相同 B.增加,云下二次蒸發(fā)1?O蒸發(fā)減弱C.減少,1?O優(yōu)先凝結 D.減少,云下二次蒸發(fā)1?O蒸發(fā)增強【答案】15.D16.C【解析】【15題詳解】因為氧同位素 1?O對環(huán)境變化十分敏感,研究人員為減少樣本分析誤差,采集樣本必須及時且減少采集環(huán)節(jié)到實驗室環(huán)節(jié)的變化,需要密封,即使是室外是0℃以下轉移到實驗室分析前也要冷藏,①③④⑤是必備的基本流程,②錯誤。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題詳解】由表格的數據可知,兩次的連續(xù)降水1?O的含量減少,AB錯誤;根據“蒸發(fā)時含有較輕1?O的水分子優(yōu)先汽化,凝結時含有較重1?O的水分子優(yōu)先液化”的原則,降水在初期會在云下出現蒸發(fā)現象,在持續(xù)性降水過程中,含1?O的水分子在云下不斷被蒸發(fā),直至空氣達到飽和時,云層中的含1?O的水分子也發(fā)生凝結,因此使1?O的比例逐漸降低,C正確,D錯誤。故選C。【點睛】形成降水的條件:1、是要有充足的水汽;2、是要使氣塊能夠抬升并冷卻凝結;3、是要有較多的凝結核。二、綜合題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云南大陰洞為石灰?guī)r洞穴,洞前為較陡坡地,洞內地勢和緩。科考人員發(fā)現末次冰期的洞內地層含有貝類殼體,且因受雨水與徑流影響洞內平臺的地層發(fā)生新老巖層夾雜的現象。區(qū)域植被早期以落葉喬灌木為主,炭屑濃度較低,中期以針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晚期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炭屑濃度均較高。研究表明炭屑濃度與古人類用水需求有關。圖1為大陰洞位置,圖2為洞內地層情況示意,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說明大陰洞的形成過程。(2)分析末次冰期以來大陰洞平臺地層倒置的演化過程。(3)分別說明該區(qū)域末次冰期中期和晚期炭屑濃度較高的原因?!敬鸢浮浚?)大陰洞為石灰?guī)r洞穴且地層中含貝殼殼體,說明其為石灰?guī)r沉積作用形成。后受地殼抬升等作用影響,出露海面。由于受到風化、流水侵蝕等外力作用,最終形成洞穴。(2)由于洞前坡地較陡,當降水量較大或降水集中時,洞口地表徑流沖刷剝蝕表層沉積物,并帶入洞中。由于洞內地勢和緩,流水搬運能力減弱,沉積物在平臺區(qū)堆積,造成下層堆積物新而上層較老的地層倒置現象。(3)末次冰期中期氣候較前期變冷,古人類用火需求上升。晚期的氣候相對溫暖濕潤,廣布的森林植被可能為早期人類提供豐富而便利的生存物資和燃料資源,因而遺留了較為豐富的用火痕跡。【解析】【分析】本大題以云南石灰?guī)r洞穴大陰洞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考查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拘?詳解】由文字材料“石灰?guī)r洞穴”、“地層含有貝類殼體”和地圖所示位置,得出早期大陰洞處于淺海沉積環(huán)境,表現為石灰?guī)r沉積;目前出露海面,說明后來受到了地殼抬升作用影響,由海底出露至海面;其形成洞穴,不再保留原有完整形態(tài),說明受到了外力作用,結合其所處于云南,氣候濕潤,而石灰?guī)r易溶于水,可知洞穴受到風化、流水侵蝕等作用形成。【小問2詳解】由文字材料“洞前為較陡坡地,洞內地勢和緩”、“因受雨水與徑流影響洞內平臺發(fā)生新老巖層夾雜的現象”可知,由于地表徑流沖刷剝蝕洞口表層沉積物,當降水量大或集中時,沉積物被搬運至洞中沉積。具體表現為由于洞前坡地較陡,當降水量較大或降水集中時,形成的流水流量大、流速快,侵蝕、搬運能力強,洞口地表徑流沖刷剝蝕表層沉積物,并帶入洞中。由于洞內地勢和緩,流水流速減慢,流水搬運能力減弱,其攜帶的沉積物在平臺區(qū)堆積,堆積的物質位于上層,造成下層堆積物新而上層較老的地層倒置現象?!拘?詳解】由文字材料“植被早期為落葉林、中期為針葉混交林、晚期為常綠林”結合不同植被與環(huán)境的適應關系可知,氣候先變冷后轉暖。末次冰期中期氣候較前期變冷,古人類用火需求上升,遺留了較為豐富的用火痕跡。晚期為常綠林,常綠林對氣溫要求較高,說明該時期的的氣候相對溫暖濕潤,廣布的森林植被可能為早期人類提供豐富而便利的生存物資和燃料資源,人類數量增多,活動范圍擴大,因而遺留了較為豐富的用火痕跡。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我國第五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是首個而向太平洋扇區(qū)的南極考察站。主站休采用集中式形態(tài)、使用特制鋼材、安裝智慧火眼消防系統(tǒng),分上下層,下層大部分為立柱結構??瓶及l(fā)現,受海冰擴張的影響,末次冰盛期南極海洋表層生產力明顯下降。海洋表層生產力是指在海洋表層水體中,通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沉降作用,將碳轉移到深海的過程,受營養(yǎng)鹽、海冰范圍、氣溫、光照、水動力等多種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圖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及景觀圖。(1)簡述我國建設第五南極考察站秦嶺站的意義。(2)說明秦嶺站建筑設計的地理背景。(3)分析末次冰盛期南極海洋表層生產力明顯下降的原因。【答案】(1)秦嶺站臨近羅斯海,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qū)考察站,填補了該區(qū)域科考空白(或對其它考察站的有效補充);可以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加強南極考察的國際合作。(2)特制鋼材可以抵抗超低溫和海岸環(huán)境的強腐蝕;南極干燥易燃,使用智慧消防系統(tǒng);集中式形態(tài)便于考察隊員集中工作、生活,減少冬季能耗;立柱結構利于通風,可以抵御極地的強風。(3)末次冰盛期,南極地區(qū)溫度低,海冰面積擴大,其密度和厚度增加,從而限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浮游植物生長季節(jié)明顯縮短;海冰的覆蓋隔絕了風對海洋的作用,表層海水動力減弱,抑制了深層水的上涌,表層海水的營養(yǎng)物質相對匱乏,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長?!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我國第五南極考察站秦嶺站為材料,涉及我國建設第五南極考察站秦嶺站的意義、秦嶺站建筑設計的地理背景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拘?詳解】建站的意義可從科考區(qū)域、科考價值、國際合作三方面作答。根據秦嶺站位置,結合材料“我國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qū)”信息,可推定秦嶺站臨近羅斯海,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qū)的考察站,填補了該區(qū)域科考空白;秦嶺站的科考價值大,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依據,發(fā)揮重要作用;秦嶺站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南極考察的國際合作?!拘?詳解】據材料可知,秦嶺站的主站休采用集中式形態(tài)、使用特制鋼材、安裝智慧火眼消防系統(tǒng),分上下層,下層大部分為立柱結構;南極緯度高,溫度低,海岸環(huán)境有很強的腐蝕性,特制鋼材可以抵抗超低溫和海岸環(huán)境的強腐蝕;南極地區(qū)降水少,氣候干燥,建筑物容易燃燒發(fā)生火災,使用智慧消防系統(tǒng),利于及時發(fā)現火情;南極地區(qū)風力較大,立柱結構利于通風,利于抵御極地的強風?!拘?詳解】據材料可知,受海冰擴張的影響,末次冰盛期南極海洋表層生產力明顯下降;末次冰盛期,南極地區(qū)溫度低,海冰面積擴大,其密度和厚度增加,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減弱,浮游植物生長季節(jié)明顯縮短;海冰面積擴大,其密度和厚度增加,隔絕了風對海洋的作用,表層海水動力減弱,抑制了深層水的上涌,表層海水的營養(yǎng)物質相對匱乏,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長。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載體,在糧食安全方面發(fā)揮著根本的約束作用。在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等背景下,耕地撂荒已成為增加糧食產量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障礙因素之一。圖為中國糧食主產區(qū)耕地撂荒分布,表為中國糧食主產區(qū)不同農田生產潛力等級下耕地撂荒信息。農田生產潛力等級耕地撂荒規(guī)模/10?hm2撂荒率/%<1000(極低)77.018.011000~2000(較低)69.046.552000~4000(一般)112.715.224000~6000(偏高)85.354.156000~8000(較高)57.762.85>8000(極高)3.662.29(1)據材料一圖所示信息,歸納中國糧食主產區(qū)撂荒地空間特征并說出其形成因素(2)據材料二表所示信息,分析其對保障糧食安全的意義。(3)“不同時期對糧食安全所作的定義是不相同的,出現耕地的部分撂荒現象有一定的必然性”,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浚?))空間特征:耕地撂荒是中國糧食主產區(qū)存在的普遍現象;省際間具有明顯差異,其中內蒙古自治區(qū)和黑龍江省耕地撂荒規(guī)模較大,江蘇省、湖南省和遼寧省耕地撂荒規(guī)模較小。形成因素:農業(yè)生產比較效益;農業(yè)勞動力數量;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及推廣力度;土地流轉信息及機制等。(2)隨著農田生產潛力等級提高,耕地撂荒率呈明顯下降態(tài)勢,低生產潛力地區(qū)撂荒規(guī)模普遍較大。(這說明耕作條件對于耕地利用效率的絕對控制作用,糧食主產區(qū)內耕地整治潛力巨大),未來應著眼于耕地整治及質量提升,以提高耕地利用總體效率,保障糧食安全。(3)不同時期人地關系在變,協(xié)調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問題需要因時制宜。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時期,糧食還沒有滿足消費需求,整個社會需要將糧食生產放在突出位置,往往會開荒種地。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時期,與糧食生產有關的技術進步較大,單產穩(wěn)定在較高水平,人口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食物結構中糧食以外的其他食品種類比例明顯提高,糧食生產已經可以在總量上滿足需求,社會已經擺脫了糧食短缺的困擾,部分位置偏遠、分布分散、生產潛力低的土地會被撂荒?!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中國糧食主產區(qū)土地撂荒現象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