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1頁
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2頁
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3頁
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4頁
湖南省長沙市部分學校高三下學期二模聯(lián)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2024屆高三聯(lián)考第二次模擬語文試題(含答案)注意事項:1.請將選擇題答案寫在答題卷內(nèi)或者學校提供的機讀卡上。每題選出答案后,學??忌?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2.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上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①偉大的地質(zhì)學家查爾斯·萊爾的工作為第三紀①概念的確定奠定了基礎。第三紀從新生代②開始一直延續(xù)到第四紀③冰河時期到來之前。還有一些學者將新生代分為兩個大致相當?shù)臅r期,即古近紀(距今6500萬2400萬年)和新近紀(2400萬年前至今)。在新生代的歷史上,最具深遠意義的環(huán)境變化發(fā)生在中始新世到早漸新世之間,并且與任何時代的界線都不吻合,這一點多多少少讓人難以理解。新生代地質(zhì)時期(包括古近紀的3個地質(zhì)時期)的確定以及后來對地層的進一步劃分使人們對地球的這一歷史階段所發(fā)生的環(huán)境變化有了更深的理解。②發(fā)生在白堊紀與古近紀之交的恐龍大滅絕事件徹底改變了陸生脊椎動物群落的組成,此前被恐龍占據(jù)的生態(tài)位一下子向其他動物敞開了大門。哺乳動物取代了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龍的地位。不僅如此,進入古近紀以來,哺乳動物還開創(chuàng)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生態(tài)位。這些特化的類群包括食蟻動物、食草動物和嚙齒動物等,它們都是由陸生哺乳動物分化而來的。很多這些看上去樣子奇特的動物的出現(xiàn)正是為了填補由滅絕動物空出的生態(tài)位。然而,在重新填補過程的早期階段,演化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具有各種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適應性的動物類型。③混亂的哺乳動物演化不僅發(fā)生在陸地上,還發(fā)生在海洋里——鯨正是在古近紀出現(xiàn)的。鯨是由古近紀早期踝節(jié)類動物中一種叫作“中獸”的肉食性哺乳動物演化而來的。最早的鯨化石發(fā)現(xiàn)于巴基斯坦和埃及的早、中始新世地層。不僅如此,古近紀的海洋還見證了脊椎動物演化的其他重大事件,包括現(xiàn)代鯊魚的繁盛。雖然鯊魚的軟骨很容易被分解,但是它們的堅硬牙齒可以形成精美的化石。因此,愛好者和專業(yè)人士一直熱衷于收集古近紀的鯊魚牙齒化石。④17世紀中葉,丹麥醫(yī)生尼古拉斯·斯丹諾在解剖鯊魚頭部時,注意到幾個世紀以來在馬耳他島上發(fā)現(xiàn)的“舌石”與鯊魚的牙齒非常相似。在1667年出版的《鯊魚頭部解剖》一書中,斯丹諾提出“舌石”其實就是葬送在《圣經(jīng)》故事所述的洪水中的遠古鯊魚的牙齒,他的理論流露出現(xiàn)生生物死亡后其結(jié)構(gòu)可以保存為無生命的化石的觀點。斯丹諾這位醫(yī)生應該說是世界上第一位古脊椎動物學家。而如今,我們對當年給予斯丹諾靈感的古近系巖層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層的認識。⑤古近紀劇烈的氣候變化一直沒有停歇,盡管有所波動,但從古近紀開始,全球氣候進入了長期涼爽的階段。在古新世,全球氣候開始變冷之后,從古新世到始新世過渡的時期全球氣候又曾出現(xiàn)過短暫的回暖。這次回暖與印度洋板塊和亞洲板塊從晚古新世到早始新世(距今5600萬5100萬年)的碰撞息息相關(guān),這段回暖期也成為最近5.5億年來地球上最溫暖的時期之一。緊接著,全球氣候又從晚始新世的溫室效應迅速過渡到了早漸新世的冰室效應。

公眾

號⑥白堊紀印度洋板塊的向北漂移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火山活動,直到印度洋板塊與巨大的亞洲板塊碰撞,這些火山活動才逐漸平息。由于大陸邊緣抬升使深海沉積物中的有機物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一事件進而導致了中始新世全球氣溫的升高。所謂的二氧化碳來自海洋中浮游生物、魚類以及微生物的遺骸。這一事件削弱了部分海洋的碳匯效應,同時大氣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又加劇了溫室效應。根據(jù)現(xiàn)代地質(zhì)學理論,發(fā)生在古新世到始新世過渡時期的全球變暖是由多種因素而不是單一因素觸發(fā)的。除了印度洋板塊和亞洲板塊的碰撞,還包括由格陵蘭與北美和歐洲大陸分離引起的北大西洋的火山活動以及海洋中有機物生產(chǎn)率的提高等其他因素;而由火山活動引起的高緯度地區(qū)的海水升溫進一步前弱了大氣環(huán)流。

⑦從古新世到整個始新世,全球氣候都比較溫和,各地區(qū)差別不大。因此,北美洲西北部、德國南部、倫敦甚至整個英格蘭的氣候都與今天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在這些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植物化石包括木蘭、柑橘、月桂、鱷梨、黃樟、樟樹、腰果樹、阿月渾子樹、杧果以及其他熱帶藤蔓植物。這里的氣溫也常年穩(wěn)定在2025攝氏度,全年的氣溫波動不超過10攝氏度。三角洲地帶生長著茂密的森林以及纏繞著藤蔓植物的樹木,河水在廣闊的沖積平原上蜿蜒流淌,這一切都與今天亞馬孫平原的三角洲沒什么區(qū)別。這一時期的水椰和蘇鐵植物化石更是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的蔥翠。⑧盡管草本植物在古生代末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是直到漸新世末期它們才從沼澤和林地等最初的生境中擴散開來并走向繁盛。這一過程與植物抵抗植食性動物取食的能力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植物需要演化出快速且可靠的繁殖方式。只有當植物演化出風媒傳粉的能力而不再僅僅依靠昆蟲傳粉時,它們才開始了快速擴散并形成遼闊的草原。(摘編自理查德·穆邊等《地球生命的歷程》,王爍、王璐譯)[注]①第三紀:是新生代的最老的一個紀,包括古近紀和新近紀。②新生代: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zhì)時代,包括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古近紀又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③第四紀: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地質(zhì)學家查爾斯·萊爾提出了“第三紀”的概念,第三紀是新生代中最老的一個紀,與第四紀一同包含在新生代之中。B.一些學者將新生代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這與“第三紀”的提出并不沖突。不管哪一時期,都是地球漫長生命演化過程中一個小的階段。C.隨著恐龍的大滅絕,地球上演化出具有各種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適應性的動物類型,比如食蟻動物、食草動物和嚙齒動物等。D.在新生代中的古近紀這一時期,發(fā)生了哺乳動物取代恐龍、氣候由變冷到變暖再到變冷、草本植物快速擴散等事件。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哺乳動物在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龍滅絕后,取代了它們的地位,填補了生態(tài)位。

公眾

號B.白堊紀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引發(fā)的大規(guī)?;鹕交顒?,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C.從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鯨化石看,哺乳動物鯨至少在古近紀的第二階段就生活在海洋中。D、從古新世到整個始新世,全球氣候都比較溫和,一些地區(qū)的氣溫常年穩(wěn)定在20~25℃。3.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生代最具深遠意義的環(huán)境變化發(fā)生在中始新世到早漸新世之間,第①段只是將其當代問題提出,下文并未論及。B.文中提到丹麥醫(yī)生尼古拉斯·斯丹諾關(guān)于“舌石”化石的研究成果,意在突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古脊椎動物學家。C.中始新世全球氣溫升高與印度洋板塊向北漂移引發(fā)火山活動、深海沉積物中的有機物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等密切相關(guān)。D.第⑦段舉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發(fā)現(xiàn)大量植物化石的例子,充分說明了“從古新世到整個始新世,全球氣候都比較溫和”的觀點。4.下列有關(guān)此篇文章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中多處使用了括號,這些括號都起到了解釋或補充說明的作用,可以幫助讀者更具體地了解與新生代有關(guān)的信息。B.“多多少少”“進一步”等副詞以及“不僅…….還”“盡管……但”等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使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邏輯性和嚴謹性。C.作為一篇帶有學術(shù)性質(zhì)的科普文章,作者在說明地球發(fā)展演化中的某些特點時,與今天地球相關(guān)情況作比較,易于讀者理解。D.文章在說明地球生命的發(fā)展歷程這一中心話題時,注重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總體上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行文脈絡清晰。

5.達爾文在《自然選擇的證明》(選修下冊第四單元)中說:“如果動植物確有變異,不管這一變異是多么微小和緩慢,只要其變異或個體差異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發(fā)展,它們?yōu)槭裁床粫ㄟ^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即所謂最適者生存呢?”請結(jié)合達爾文的這句話,談談你對文章第⑧段內(nèi)容的理解。(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紅日,可把它五彩的光華撒在湖上了么?可是,湖水呈現(xiàn)著一片冷清清的鉛色,天空也云氣沉沉。難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風雨來阻擋么?①好久以來,“故鄉(xiāng)”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里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圣地。湖水輕輕地拍岸,像是贊同我的決心,天空也對我顯出無可奈何的氣色。七點鐘,我們就從北山下乘車出發(fā)。這時云霧漸漸稀散,清風吹送著月桂的芳香,②陽光從薄云后面透射出來,像放下輕輕的紗帳,愛護似的,籠罩著大地。汽車迅速地前進。將要到錢塘江大橋了,我看見高大的六和塔,巋然坐在林木蓊郁的山岡上,背負著遠山與高空,下臨浩渺的白水,氣象非常雄偉。在高樓一樣的大橋上,俯看江水,像條瀟灑的闊飄帶,從西面群山之下,一撒而來,越流越寬,向東長逝,到眼睛所能見到的盡頭,水和云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壯麗和我心里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車在奔馳,風在歡笑,將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壓在整片大地上。我們的車子奔跑著,遠山也像一起一伏地跟著賽跑。蕭山、柯橋,剛剛落到眼前,卻又遠遠退到車的后面。中午到了紹興城。我們走在青石鋪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這樣嚴肅又歡愉,眼睛四處張望,處處都像有生動的故事在牽引人。一片粉墻反映著白日的光輝。新臺門的門口簇擁著一群紅領巾。他們爭先要領路。我就和這些孩子們一道擁進了黑漆的大門。這是一座古老樸素的房屋,空闃無人,可是,這方桌,這條臺,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就是在這座房子里,魯迅先生幼年和農(nóng)民的兒子結(jié)成朋友;在父親的病中分擔了母親的憂愁;從這里他認識了封建社會的欺騙與毒辣;被侮辱與損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歲的時候,在一個刮風下雨的早晨,帶了一點簡單的行裝,辭別了母親,走出這座黑漆大門,奔向他一生戰(zhàn)斗的長途。

百草園是芳草萋萋的后院。這是幼年魯迅的樂園,孩子們在園里跑著,笑著,在那兒尋覓,可還有像人形一樣的何首烏?他們又圍在新建的亭子旁邊,仰著頭,望著魯迅先生的塑像;孩子們的臉,像朝陽照耀下初開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樣的明亮,亮著無限親切愛慕的光。一座曲折如畫的小石橋把我和孩子們引到三味書屋。書房里的陳設,正像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一樣,正中的書桌上,現(xiàn)在還放著壽老先生手抄的唐詩。好像這兒剛剛放學,老先生和學生們都吃飯去了。今天,我們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課室,有了大塊的草地,還有細沙鋪成的球場。他們有了自由廣闊的天地。我這樣想著,突然在腦中出現(xiàn)了一座勇士的雕像:③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我撫摸著身邊一個孩子的頭發(fā),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我正在默默地尋思,一只小手伸過來了,又一只,又一只。原來時間已經(jīng)不早,他們要整隊回去了。我們熱情地握手,說著:我們還要見面。

回來的路上,我們讓車在河邊慢慢開行。在靜靜的黃昏里,發(fā)光的小河上,滑著一只烏篷船。船尾坐著一個農(nóng)民,戴著氈帽,有節(jié)奏的劃動一根大槳。河岸上,有時是稻田,有時又是開著紅花、黃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群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塊石板,牧童從牛角間爬上爬下,牛萬般溫存的馴服著。我不知道這可是著名的山陰道?魯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注]中描寫過: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nóng)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④凡是我所經(jīng)過的河,都是如此。生活本來應該是這樣和平、美麗,而且光明,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時代里,人們只能在朦朧的夢中見到,即使是夢,也被打碎!今天,魯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朧中看見的“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是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到處出現(xiàn)了。并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于無窮”。轉(zhuǎn)過山路,就看見了反映出暮天幽藍色的湖水。遠遠城市,電燈通明,烘托著天空,像一片光的海。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選自《中華百年游記精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動)[注]《好的故事》:魯迅于1925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文詩。6.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中的“故鄉(xiāng)”一語雙關(guān),既指魯迅的故鄉(xiāng)紹興,也指作者一直向往的精神家園。B.句子②使用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情景交融,此處的陽光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思。

C.句子③中“肩住黑暗的閘門”的描繪極具畫面感。魯迅作為民主斗士的形象躍然紙上。D.句子④中的“如此”指山陰道上一派悠閑和樂的景象,是魯迅先生對過往經(jīng)歷的回憶。7.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在出發(fā)途中有意選取六和塔和錢塘江大橋兩處景致,雖寥寥數(shù)筆,卻寫得頗有氣勢,旨在表現(xiàn)六和塔的雄偉和山川的壯麗。B.文章以參觀游覽的往返路線為明線,以贊頌魯迅精神和追尋家園為暗線,二者相互映襯。C.結(jié)尾有關(guān)《好的故事》的評述。實際上是對魯迅這座精神雕像進行最后的雕琢,是文本的升華,歌頌新的時代。D.虛實結(jié)合是本文寫景的一大特色,文中既有三味書屋等眼前實景,也有“勇士雕像”等作者的心中之景。8.浙江紹興,古稱山陰。《世說新語》曾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痹嚪治鲎髡邽槭裁磳⑦@篇散文命名為“在山陰道上”。(5分)9.紹興中學團委擬拍攝一個題為“重走山陰路”的視頻,號召學生追尋方令孺先生的足跡,感受精神力量,視頻計劃以《在山陰道上》一文內(nèi)容為藍本,劃分三個板塊,請你為每個板塊各擬一則主題詞并陳述理由。(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太平興國六年三月,詔:“諸州大獄長吏不親決胥吏旁緣為奸逮捕證左滋蔓逾年而獄未具。”上不欲天下有滯獄,乃建三限之制:大事四十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四月,上親躬聽斷,京城諸司獄有疑者,多臨決之。是歲自春涉夏不雨,上意獄訟有冤濫。會歸德節(jié)度使推官李承信市蔥有爛者,笞園戶,病創(chuàng)數(shù)日死。己卯,承信坐棄市。先是,諸州罪人皆錮送闕下,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左拾遺張齊賢上言:“刑獄繁簡,乃治道弛張之本?!毕仁?,開封府女子李擊登聞鼓,自言無兒息,身且病,一旦死,家業(yè)無所付。詔本府隨所欲裁置之。李無他親屬,獨有父,有司系之。六月己丑,李又諧登聞,訴其父被系。上頗駭其事,謂宰相曰:“此事至小,豈當禁鞠?輦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廣,安得無濫枉乎?”即日詔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兩浙等道審問刑獄,吏之怠者,劾其罪以聞。若臨事明敏,刑獄無滯,亦以名來上,七月乙卯,上謂宰相曰:“頗聞臺中鞠獄,御史多不躬親垂簾,雍容以自尊大。鞠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濫,豈可得也?”乃詔自今決獄,御史必須躬親,毋得專任胥吏。十月辛丑朔,上錄京城諸司系囚,多所原減,決事逐至日盰。近臣或諫以勞苦過甚,上曰:“不然。儻惠及無告,使獄訟平允,不致枉撓,朕意深以為適,何勞之有?”上慮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詆,己卯,置審刑院于禁中,兼置詳議官六員,凡獄上奏者,先申審刑院印訖,以付大理寺、刑部斷覆以聞。乃下審刑院詳議,申覆裁決訖,以付中書省,當即下之。蓋重謹至也。

(節(jié)選自《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太宗皇帝》,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長吏(A)不親決(B)胥吏旁緣為奸(C)逮捕(D)證左(E)滋蔓逾年(F)而獄(G)未具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意,懷疑,與《鴻門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的“意”含義不同。B.慮,擔心,與《五石之瓠》中“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的“慮”含義不同。C.路,宋朝的行政區(qū)劃單位,與“烽火揚州路”中的“路”的含義相同。D.蓋,大概因為,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蓋儒者所爭”的“蓋”含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太宗針對案件滯壓的現(xiàn)象,設立了三種限制斷案時間的制度,所以京城各司獄有疑點的案件,大都臨時得到了裁決。B.宋太宗懷疑是因為訴訟有冤案,引起了長期不下雨的異象,恰逢官員李承信因買到爛蔥打死了園戶,于是對他處以極刑的案件。C.李氏敲擊登聞鼓,申訴自己的苦衷,太宗詔令開封府聽任她的意愿裁斷處理;李氏再次擊鼓申訴其父被抓,太宗震驚。D.宋太宗在審查京城各官署在押的犯人時,決斷事情持續(xù)到日暮,有人進諫認為他太辛勞,太宗認為只要訟案公平允正就值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分往江南、兩浙等道審問刑獄,吏之怠者,劾其罪以聞。(4分)

(2)鞠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民之不冤,法之不濫,豈可得也?(4分)

14.宋太宗設置審刑院的目的是什么?這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思想?(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綺羅香·詠春雨史達祖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①不到杜陵路②。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③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咀ⅰ竣兮氒嚕河弥閷氀b飾的車,古時為貴族婦女所乘。②杜陵:地名,在陜西長安東南,也叫樂游原。③謝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首詠物詞的上片摹寫春雨,暗示出懷人;下片抒發(fā)懷人情思,又緊扣春雨。

B.“沉沉”二字一語雙關(guān),既描寫春雨的陰沉昏暗,又寫出了詞人沉重的心情。C.“隱約”二句以情人含淚蹙顰時的眉峰比喻雨中遠處的山影,顯得新巧工致。D.最后兩句詩人化用李商隱《夜雨寄北》中的詩句,設想來日歡聚長敘的場景。

16.這首詞通篇不著“雨”字,卻處處貼切題意,以多種藝術(shù)手法摹寫春雨纏綿的景象。請你結(jié)合上片詞句試做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列子·湯問》中的“匏巴鼓琴而鳥舞魚躍”極寫音樂之美妙,李賀《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和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兩句都是化用此句。(2)柳永《雨霖鈴》中“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出了含淚相望、默默無言的場景,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異曲同工之妙。(3)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意義豐富。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推崇菊花,用詩歌吟詠菊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①他們要去迎春了,春神句芒住在東郊的廟里,他掌管著春的氣息以及整個一年的收成,他甚至還會給有福的人延長壽命。他小小的廟宇在樹木的深處,這里人跡罕至,在冬日將盡的時節(jié),滿山的樹木像還沒來得及點染的枯筆水墨畫,顯得頗為荒涼。②立春的前一天,寂靜的郊外突然變得騷動起來。遠處的村邊小道上,一條長長的充滿威儀的隊伍逶迤而來。從那非同尋常的鼓樂聲中就可以聽出,是天子前來迎春了。滿天的青旗,掩映著天子和他身后的三公九卿,一路

A

。叩拜句芒神的禮儀莊嚴而隆重。在跪拜之后,天子高高舉起酒爵,然后徐徐潑灑在句芒面前的地上,接著又是跪拜。禮罷,人們給句芒讓出道路,樂工們高奏鼓樂,句芒在人們的簇擁下向都城進發(fā)。穩(wěn)穩(wěn)站立在壯漢們肩頭木板上的句芒,人面鳥身,方臉,神色端莊,目視遠方,仿佛隨時都會展翅高飛。頭頂上,青色的春幡迎風而舞。在他旁邊站著的,是一頭雄壯有力卻又憨態(tài)可掬的泥牛。③④句芒進城的路上,歡迎的人擠在道路的兩旁。扮成春官的孩童,一路奔跑著,

B

,邊走邊喊:春到了,春到了。于是一路的百姓也隨之

C

:春天來了。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答:A______

B______

C______19.下列句子中的“在”與文中加點的“在”,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事情發(fā)生在去年。B.風在刮,雨在下。C.只要有利于人民,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D.學習好,主要在自己努力。20.“然而整個春天將由此發(fā)動?!边@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亞歐大陸腹地。河谷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呈喇叭狀,喇叭口向西張開。伊犁的西部是平坦的歐洲平原、歐亞草原,相距超過5000千米的大西洋水汽可以一路向東,直達伊犁。當水汽進入山谷,“超級集雨器”便開始發(fā)揮作用。迎風坡每年的降水量可達600~800毫米,大量降水在高山上以固態(tài)形式留存,形成冰川。在海拔較高處,

。這些湖泊散落在群山之間,水質(zhì)純凈,顏色湛藍,猶如寶石一般。群山之中孕育出眾多河流。

,一路穿越森林,流經(jīng)草原,切出峽谷,拓為寬谷,最終匯聚成新疆水量最豐沛的河流——伊犁河。河水一路滔滔西去,在哈薩克斯坦從巴爾喀什湖西部注入。

,甚至讓巴爾喀什湖呈現(xiàn)出“西淡東咸”的奇特現(xiàn)象。就這樣,本應干旱的伊犁,在大西洋水汽的幫助下,成了新疆乃至亞洲內(nèi)陸水資源條件最好的區(qū)域之一。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guān)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說現(xiàn)代社會的生活離不開虛擬世界,虛擬世界拉近了生活的距離;也有人說卸載游戲軟件,停用社交空間,放下智能會使你離生活更近。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A.“地質(zhì)學家查爾斯·萊爾提出了‘第三紀’的概念”說法錯誤。原文第①段只是說“查爾斯·萊爾的工作為第三紀概念的確定奠定了基礎”。2.B。B.“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直接原因”于文無據(jù)。原文“這一事件進而導致了中始新世全球氣溫的升高”“這一事件削弱了部分海洋的碳匯效應,同時大氣中增加的二氧化碳又加劇了溫室效應”,并沒有談到與恐龍滅絕的直接關(guān)系。3.C。A.“下文并未論及”說法錯誤。下文第⑤、⑥段論述的溫室效應和冰室效應就是對該處的論述。B.“意在突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古脊椎動物學家”說法錯誤,原文第④段中“斯丹諾這位醫(yī)生應該說是世界上第一位古脊椎動物學家”這句話只是一個評價,并非文章提到他“舌石”化石研究成果的用意所在。D.“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發(fā)現(xiàn)大量植物化石”說法錯誤,應是“北美洲西北部、德國南部、倫敦甚至整個英格蘭”發(fā)現(xiàn)的植物化石。4.D。D.“總體上采用了‘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錯誤。文章開頭提出有關(guān)地質(zhì)年代劃分的問題后,后文大體按照時間順序展開,并非“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5.①漸新世末期,草本植物演化出風媒傳粉的能力,用以抵抗植食性動物的取食,這一變異有益于草本植物自身發(fā)展,因而它們快速擴散,形成遼闊的草原。②這一時期草本植物走向繁榮,是它們通過自然選擇保存和積聚有益于自身發(fā)展的能力的結(jié)果。[評分細則]每點3分,意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必須緊扣文本和題目語境,只摘抄文本未扣語境分析只得1分。[解析]①“盡管草本植物在古生代末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是直到漸新世末期它們才從沼澤和林地等最初的生境中擴散開來并走向繁盛。這一過程與植物抵抗植食性動物取食的能力密不可分”,第八段植物發(fā)生的變異是“演化出風媒傳粉的能力而不再僅僅依靠昆蟲傳粉”,它們通過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開始了快速擴散并形成遼闊的草原”??梢姖u新世末期,草本植物演化出風媒傳粉的能力,用以抵抗植食性動物的取食,這一變異有益于草本植物自身發(fā)展,因而它們快速擴散,形成遼闊的草原。②“演化出風媒傳粉的能力”屬于“有益于自身發(fā)展”的能力,于是“通過自然選擇將其保存和積聚起來”,“開始了快速擴散并形成遼闊的草原”。這一時期草本植物走向繁榮,是它們通過自然選擇保存和積聚有益于自身發(fā)展的能力的結(jié)果。6.D

【解析】“對過往經(jīng)歷的回憶”理解有誤,《好的故事》是魯迅于1925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文詩,且后文提到“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由此可知,這是魯迅內(nèi)心對美好生活的希冀。7.A

【解析】“旨在表現(xiàn)六和塔的雄偉和山川的壯麗”錯誤,作者旨意是欲以六和塔的雄偉和山川的壯麗,來襯托魯迅作為一個偉人的巨大形象。8.①與作者游歷魯迅故鄉(xiāng)的旅程相吻合。②暗寓作者此行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美不勝收”,凸顯出這一場文化之旅帶給作者的精神收獲。③借用古語,含蓄典雅,帶有濃郁的文化氣息。9.主題詞示例:前往紹興尋故鄉(xiāng)、瞻仰圣地知勇士、山陰歸途續(xù)故事。理由:前往紹興尋故鄉(xiāng):根據(jù)作者行蹤及行文脈絡,首先寫前往魯迅故鄉(xiāng)的行程及向往之情。

瞻仰圣地知勇士:然后敘寫游覽圣地的具體過程,描述了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等景觀,感知了魯迅的勇士形象。山陰歸途續(xù)故事:最后寫歸途中所見山陰道上的景象引發(fā)“我”的聯(lián)想,呈現(xiàn)了魯迅先生“好的故事”的想望已經(jīng)實現(xiàn),“以至于無窮”。10.B、C、E11.D12.A13.(1)分別前往江南、兩浙等地區(qū)審問刑事案件,官吏中有怠于職守的,就檢舉揭發(fā)他的罪過上報朝廷。(“道”,行政區(qū)劃,譯為“地區(qū)、地”;“刑獄”,刑事案件;“吏之怠者”,定語后置;“劾”,揭發(fā)。各1分,共4分。)

(2)審訊拷問的任務,委托給小吏,想讓百姓沒有冤屈,法律上沒有濫刑,怎么可能做到呢?(“鞠按”,審訊拷問;“委”委托;“濫”濫刑;每詞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目的:(1)案件審理公正公平,不違法曲斷。(2)加強對大理寺、刑部官吏的監(jiān)督(或者“加強對中央司法機關(guān)的控制”)。思想:(1)重視刑獄,慎刑思想。(2)體現(xiàn)了宋太宗仁愛思想。(目的和思想答出任意一點得1分,答出3點即可;共3分。)參考譯文:太平興國六年三月,(皇上)下詔說:“各州重大案件,長吏不親自審判,小吏相互勾結(jié)做壞事,逮捕證人,禍患滋長擴大超過一年但是案件沒有判決。”皇上不想天下有滯留的案件,于是設立三種限制斷案時間的制度:大的案件四十日,中等的案件二十日,小的案件十日。四月,皇上親自聽取有關(guān)案件的陳述而判決,京城各司案件有疑點的,大多親自裁決。這一年從春天到夏天不下雨,皇上懷疑訴訟案件有冤枉失實的。恰逢歸德節(jié)度使推官李承信買的蔥有爛的,抽打園戶,園戶受傷幾日后死去。已卯日,李承信被定罪處以棄市之刑。在此之前,各州的有罪之人都被禁錮押送到京城,在道路上不合常理死去的常常有十分之六七。江南西路轉(zhuǎn)運副使、左拾遺張齊賢上書進言:“刑罰的繁簡,是治國政策松緊的根本?!痹诖酥埃_封府女子李氏擊登聞鼓,自述沒有子嗣,身體還有病,一旦死去,家產(chǎn)沒有托付的人?;噬显t令開封府聽任她的意愿裁斷處理這件事。李氏沒有其他親屬,只有父親,有關(guān)部門拘囚了他。六月己丑日,李氏又到登聞院,控告自己的父親被拘囚?;噬蠈@件事感到十分震驚,對宰相說:“這件事極小,怎能監(jiān)禁審問呢?京城尚且這樣,天下極廣,怎么會沒有濫獄冤獄呢?”當日就下詔派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別前往江南、兩浙等道審問刑事獄案,官吏中有怠于職守的,就檢舉揭發(fā)他的罪過上報朝廷。如果辦事聰明機敏,刑事獄案沒有滯留的,也將其名字上報。七月乙卯日,皇上對宰相說:“素來聽說御史臺中審理案件,御史大多不親自斷案,閑居無事、從容不迫,認為自己尊貴偉大。審訊拷問的任務,委托給小吏,想讓百姓沒有冤屈,法律上沒有濫刑,怎么可能做到呢?”于是下詔說從今天起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