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復習課件第3章 幾何公差_第1頁
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復習課件第3章 幾何公差_第2頁
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復習課件第3章 幾何公差_第3頁
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復習課件第3章 幾何公差_第4頁
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復習課件第3章 幾何公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共一百七十五頁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共一百七十五頁學習難點各種幾何公差項目的含義與控制作用;包容要求與最大實體要求。第3章幾何公差學習目標掌握評定幾何誤差的最小條件以及最小包容區(qū)域;能正確理解各種幾何公差項目的含義;能將幾何公差要求正確地標注在圖紙上;掌握公差原則的種類;重點掌握獨立原則、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的含義、解釋以及主要應用場合。掌握幾何公差的分類、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了解幾何公差及幾何公差帶的四要素;學習重點及其四要素;最小條件與最小包容區(qū)域;各幾何公差項目的含義;包容要求和最大實體要求的含義、解釋及主要應用場合。幾何公差的分類及公差項目;幾何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第3章幾何公差概述3.1幾何公差基礎3.2幾何公差標注3.3幾何公差的定義、標注與解釋3.4公差原則3.5幾何公差的選擇3.6共一百七十五頁3.1概述在GPS標準中,廣義的幾何(jǐhé)公差包括極限與配合、幾何公差、表面結構三方面內容。由于相關的GPS標準已通過副標題將“幾何公差”限定在形狀、方向、位置、跳動公差的范圍內,即“形狀與位置公差”,因此所謂“幾何公差”一般均指的是“形狀與位置公差”(簡稱(jiǎnchēng)“形位公差”),“幾何誤差”也均指的是“形狀與位置誤差”(簡稱“形位誤差”)。幾何公差極限與配合表面結構與尺寸精度設計相關的尺寸公差與形狀位置精度設計相關的形狀、方向、位置、跳動公差與表面精度設計相關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共一百七十五頁本章所參照的國家標準GB/T1182-2008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幾何公差形狀、方向、位置和跳動公差標注GB/T13319-2003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幾何公差位置度公差注法GB/T1958-2004產品幾何量技術規(guī)范(GPS)形狀和位置公差檢測規(guī)定GB/T17851-2010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幾何公差基準和基準體系GB/T4249-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

公差原則GB/T16671-2009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幾何公差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3.1概述共一百七十五頁3.2幾何公差基礎3.2.1幾何誤差對機器功用的影響活塞凸輪軸連桿曲軸在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一般需根據(jù)機器具體的功能要求,用幾何公差將幾何要素的幾何誤差控制在—定的范圍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2.2幾個沿用的術語輪廓要素與中心要素理想要素與實際要素被測要素與基準要素單一要素與關聯(lián)要素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形狀公差幾何公差方向公差跳動公差位置公差用來控制單一被測要素(yàosù)本身的形狀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xiāngduì)于基準要素的方向用來控制圓柱面、圓錐面、端面等相對于基準軸線的變化量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的位置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一)無面輪廓度無線輪廓度無圓柱度無圓度無平面度無直線度形狀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二)有面輪廓度有線輪廓度有傾斜度有垂直度有平行度方向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三)有面輪廓度有線輪廓度有對稱度有同軸度(對軸線)有同心度(對中心點)有或無位置度位置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幾何公差項目及符號(四)有全跳動有圓跳動跳動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附加符號(一)全周(輪廓)理論正確尺寸基準目標基準要素被測要素符號說明共一百七十五頁附加符號(二)延伸公差帶自由狀態(tài)條件(非剛性零件)可逆要求包容要求最小實體要求最大實體要求符號說明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共一百七十五頁3.2.3幾何公差的分類、項目、符號附加符號(三)LE線素NC不凸起ACS任意橫截面PD中徑、節(jié)徑MD大徑LD小徑CZ公共公差帶符號說明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1.幾何公差被測要素的測得要素(提取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允許變動(偏離)全量。幾何公差要求在技術圖上一般用幾何公差框格來標注。幾何公差要求的具體含義用幾何公差帶來描述。幾何公差的項目、公差值等應按工件的功能要求給定,同時還應考慮制造和檢測要求。共一百七十五頁2.幾何公差帶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被測要素的測得要素(提取要素)對其理想要素的允許變動區(qū)域。測得要素必須位于具有確定形狀、大小、方向、位置的公差帶區(qū)域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大小形狀位置方向3.幾何公差帶的四要素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公差帶的形狀取決于被測要素的形狀以及幾何公差的標注形式。有以下7種。線輪廓度公差帶直線度公差帶兩等距曲線或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圓度公差帶徑向圓跳動公差帶兩同心圓之間的區(qū)域同心度公差帶一個圓內的區(qū)域舉例區(qū)域形狀描述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面輪廓度公差帶平面度公差帶兩等距曲面或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一個球面內的區(qū)域圓柱度公差帶徑向全跳動公差帶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qū)域同軸度公差帶軸線平行度公差帶一個圓柱面內的區(qū)域舉例區(qū)域形狀描述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公差帶的大小由公差標注中給定的幾何公差值確定,它表明了對幾何精度要求的高低。根據(jù)公差帶形狀的不同,公差帶的大小可能(kěnéng)指的是公差帶的寬度,也可能指的是公差帶的直徑。在公差值前不加Φ或SΦ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在公差值前加Φ或SΦ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公差帶的方向由幾何公差類別決定。形狀公差帶的方向可以隨符合最小條件的最小包容區(qū)域的方向浮動。共一百七十五頁方向公差帶的方向應與基準保持理想的方向關系。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位置公差帶的方向應與基準保持理想的方向關系。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公差帶的位置由幾何公差類別決定。形狀公差帶的位置可以隨符合最小條件的最小包容區(qū)域的方向上下浮動。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方向公差帶的位置可沿垂直于公差帶寬度(或直徑)的方向浮動。共一百七十五頁3.2.4幾何公差與幾何公差帶位置公差帶有確定的位置,該位置的中心為被測要素的理想位置,其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共同確定。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1.幾何誤差被測要素的測得要素(提取要素)對其擬合要素(理想要素)的變動量。2.最小條件評定幾何誤差時,應使用具有特定形狀(與公差帶形狀一致)的區(qū)域去包容被測要素的測得要素(提取要素),該包容區(qū)域應符合最小條件——使被測要素的測得要素(提取要素)對其擬合要素(理想要素)的最大變動量為最小。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3.最小包容區(qū)域符合最小條件的包容區(qū)域稱為最小包容區(qū)域(簡稱最小區(qū)域),最小包容區(qū)域的寬度或直徑就是幾何誤差值。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組成要素的最小包容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導出要素的最小包容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根據(jù)幾何誤差的種類不同,評定幾何誤差時的最小包容區(qū)域(qūyù)有以下幾種具體形式方式。用于評定方向誤差,是按特定(tèdìng)方向能包容被測要素的最小區(qū)域。定向最小包容區(qū)域用于評定位置誤差,是按特定位置能包容被測要素的最小區(qū)域。定位最小包容區(qū)域(無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用于評定形狀誤差,是所有能夠包容被測要素的最小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對同一被測要素,由于必有因此設計時必須滿足共一百七十五頁3.2.5幾何誤差與最小條件、最小包容區(qū)域若零件若合格,則必須同時保證和??紤]到一定有,因此平面度公差沒有任何控制作用。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1.基準基準是用來確定被測要素方向和/或位置的一個理想要素,它是確定要素間幾何關系的依據(jù)?;鶞视幸韵氯N。單一基準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公共基準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基準體系三基面體系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極坐標體系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2.理論正確尺寸標注時帶方框的尺寸稱為理論正確尺寸(TED)。它們的作用是與基準一起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位置、方向或輪廓。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2.6基準與理論正確尺寸特殊的理論正確尺寸可以省略。共一百七十五頁3.3幾何公差標注3.3.1幾何公差框格幾何公差(gōngchā)要求在技術圖上一般用幾何公差(gōngchā)框格來標注。多格——用來標注方向、位置、跳動公差兩格——用來標注形狀公差第一格——注寫幾何特征符號(幾何公差項目代號)第三格及以后各格——注寫基準代號

第二格——注寫以線性尺寸表示的公差值(單位:mm)注意:公差值前有無Φ或SΦ的含義不同!

共一百七十五頁3.3.1幾何公差框格有時,在公差值及基準代號后還要加注與公差原則相關的符號。公差框格的方向只能朝上或朝左。共一百七十五頁3.3.2被測要素的標注表示(biǎoshì)幾何公差要求的被測要素時,應該使用終端帶箭頭的指引線將公差框格指向被測要素。1.指引線箭頭所指的位置被測要素為組成要素時,指引線箭頭應與尺寸線錯開!

共一百七十五頁3.3.2被測要素的標注被測要素為導出要素時,指引線箭頭應與尺寸線對齊!

共一百七十五頁3.3.2被測要素的標注2.指引線箭頭所指的方向一般情況下,指引線箭頭應指向公差帶的寬度(或直徑)方向,即法線方向!

共一百七十五頁3.3.2被測要素的標注共一百七十五頁3.3.2被測要素的標注注意公差帶形狀為圓形、圓柱形、球形時的標注!共一百七十五頁3.3.3基準要素的標注表示基準代號的字母方向只允許朝上!

使用基準體系時,要注意基準的順序!共一百七十五頁3.3.3基準要素的標注基準為組成要素時,基準符號的位置應與尺寸線錯開!基準為導出要素時,基準符號的位置應與尺寸線對齊!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3.4幾何公差的定義、標注與解釋無面輪廓度無線輪廓度無圓柱度無圓度無平面度無直線度形狀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形狀公差用來控制單一被測要素本身的形狀。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直線度公差1給定平面內的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一平行于圖示投影面的平面內,上平面的提取(實際(shíjì))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直線之間。公差帶為在給定平面內和給定方向上,間距(jiānjù)等于公差值t的兩平行直線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給定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直線度公差1提取(實際)的棱邊應限定在間距(jiānjù)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公差帶為間距等于公差值t的兩平行平面所限定(xiàndìng)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任意方向上的直線度公差及公差帶直線度公差1外圓柱面的提取(tíqǔ)(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φ0.08mm的圓柱面內。由于公差值前加注了符號φ,公差帶為直徑(zhíjìng)等于公差值φt的圓柱面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平面度公差2提取(實際)表面應限定(xiàndìng)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公差帶為間距等于公差值t的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圓度公差3在圓柱面和圓錐(yuánzhuī)面的任意橫截面內,提取(實際)圓周應限定在半徑差等于公差值0.03mm的兩共面同心圓之間。公差帶為在給定橫截面內、半徑差等于(děngyú)公差值t的兩同心圓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圓柱度公差4提?。▽嶋H)圓柱面應限定(xiàndìng)在半徑差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公差帶為半徑差等于公差值t的兩同軸圓柱面所限定(xiàndìng)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線輪廓度公差53.4.1形狀公差無基準的線輪廓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一平行于圖示投影面的截面內,提取(實際)輪廓線應限定(xiàndìng)在直徑等于公差值0.04mm、圓心位于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的兩包絡線之間。公差帶為直徑等于公差值φt、圓心位于(wèiyú)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的兩包絡線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1形狀公差面輪廓度公差6無基準的面輪廓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取(實際(shíjì))輪廓面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0.02mm、球心位于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等距包絡面之間。公差帶為直徑(zhíjìng)等于公差值sφt、球心位于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包絡面所限定的區(qū)域。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很少使用有面輪廓度有線輪廓度有傾斜度有垂直度有平行度方向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方向公差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的方向(保持給定的角度關系)。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平行度公差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保持平行(0°)關系。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平行于基準(jīzhǔn)軸線A和基準(jīzhǔn)平面B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線對基準體系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1)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之間。該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平行(píngxíng)于基準軸線A且垂直于基準平面B。線對基準體系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2)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提取(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平行于基準軸線A和平行或垂直于基準平面B、間距(jiānjù)分別等于公差值0.2mm和0.1mm、且相互垂直的兩組平行平面之間。平行度公差1線對基準體系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3)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提?。▽嶋H)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2mm的兩平行直線(zhíxiàn)之間。該兩平行直線平行于基準平面A、且處于平行于基準平面B的平面內。線對基準體系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4)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平行于基準(jīzhǔn)軸線A、直徑等于公差值Φ0.03mm的圓柱面內。平行度公差1線對基準線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平行(píngxíng)于基準平面B、間距等于公差值0.01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線對基準面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提?。▽嶋H)表面應限定(xiàndìng)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平行于基準軸線C的兩平行平面之間。面對基準線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平行度公差1提?。▽嶋H(shíjì))表面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1mm、平行于基準平面D的兩平行平面之間。面對基準面的平行度公差及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垂直度公差2垂直度公差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保持垂直(90°)關系。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6mm、垂直于基準軸線(zhóuxiàn)A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線對基準線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垂直度公差2線對基準體系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1)圓柱面的提取(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之間。該兩平行平面垂直于基準平面A、且平行于基準平面B。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垂直度公差2線對基準體系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2)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垂直度公差2圓柱面的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分別等于(děngyú)公差值0.1mm和0.2mm、且相互垂直的兩組兩平行平面內。該兩組平行平面垂直于基準平面A、且垂直或平行于基準平面B。共一百七十五頁垂直度公差23.4.2方向公差線對基準面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圓柱面的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děngyú)公差值Φ0.01mm、垂直于基準平面A的圓柱面內。共一百七十五頁垂直度公差23.4.2方向公差面對基準線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應限定在間距(jiānjù)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該兩平行平面垂直于基準軸線A。共一百七十五頁垂直度公差23.4.2方向公差面對基準面的垂直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垂直于基準平面(píngmiàn)A的兩平行平面(píngmiàn)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傾斜度公差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保持某一特定角度(0°、90°除外)關系。線對基準線的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平面(píngmiàn)之間。該兩平行平面(píngmiàn)按理論正確角度

60°傾斜于公共基準軸線A-B。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之間。該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按理論正確角度

60°傾斜于公共基準軸線A-B。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線對基準面的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1)提取(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間距(jiānjù)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該兩平行平面按理論正確角度

60°傾斜于公共基準平面A。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線對基準面的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2)提取(tíqǔ)(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

Φ0.1mm的圓柱面內。該圓柱面的中心線按理論正確角度

60°傾斜于基準平面A且平行于基準平面B。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面對基準線的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biǎomiàn)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平行平面之間。該兩平行平面按理論正確角度

75°傾斜于基準軸線A。共一百七十五頁3.4.2方向公差傾斜度公差3面對基準面的傾斜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的兩平行平面(píngmiàn)之間。該兩平行平面(píngmiàn)按理論正確角度

40°傾斜于基準平面A。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很少使用有面輪廓度有線輪廓度有對稱度有同軸度(對軸線)有同心度(對中心點)有或無位置度位置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位置公差用來控制關聯(lián)被測要素相對于基準要素的位置。被測要素的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共同確定。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點的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球心應限定在直徑等于(děngyú)公差值SΦ0.3mm的圓球面內。該圓球面的中心由基準平面A、基準平面B、基準中心平面C和理論正確尺寸30、25確定。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線的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1)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各孔的提?。▽嶋H)中心線在給定方向上應各自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5mm和0.2mm、且相互垂直的兩對平行平面內。每對平行平面對稱于由基準平面C、A、B和理論正確尺寸20、15、30確定(quèdìng)的各孔軸線的理論正確位置。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線的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2)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Φ0.08mm的圓柱面內。該圓柱面的軸線的位置應處于由基準平面(píngmiàn)C、A、B和理論正確尺寸100、68確定的理論正確位置上。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線的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3)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1輪廓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及公差帶提取(實際)表面應限定(xiàndìng)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5mm、且對稱于被測面的理論正確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該兩平行平面對稱于由基準平面A、基準軸線B和理論正確尺寸15、

105°確定的被測面的理論正確位置。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同心度公差2點的同心度公差及公差帶在任意橫截面內,內圓的提?。▽嶋H)中心應限定在直徑等于(děngyú)公差值Φ0.1mm,以基準點A為圓心的圓周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同軸度公差3軸線的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1)大圓柱面的提?。▽嶋H(shíjì))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Φ0.08mm、以公共基準軸線A-B為軸線的圓柱面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同軸度公差3軸線的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2)大圓柱面的提取(tíqǔ)(實際)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Φ0.1mm、以基準軸線A為軸線的圓柱面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同軸度公差3軸線的同軸度公差及公差帶(3)大圓柱面的提?。▽嶋H)中心線應限定在直徑等于公差值Φ0.1mm、以垂直于基準(jīzhǔn)平面A的基準(jīzhǔn)軸線B為軸線的圓柱面內。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對稱度公差4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1)提?。▽嶋H)中心面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gōngchā)值0.08mm、對稱于基準中心平面A的兩平行平面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3位置公差對稱度公差4對稱度公差及公差帶(2)提?。▽嶋H)中心面應限定(xiàndìng)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08mm、對稱于公共基準中心平面A-B的兩平行平面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有全跳動有圓跳動跳動公差有無基準要求符號特征項目公差類別跳動公差跳動公差是按檢測方式設置的公差項目,用來控制圓柱面、圓錐面、端面相對于基準軸線的變化量。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全跳動徑向圓跳動軸向圓跳動斜向圓跳動徑向全跳動軸向全跳動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徑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1)在任一垂直于基準A的橫截面內,提?。▽嶋H)圓應限定在半徑差等于公差值0.1mm、圓心(yuánxīn)在基準軸線A上的兩同心圓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徑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2)在任一平行于基準平面B、垂直于基準軸線A的截面上,提取(實際(shíjì))圓應限定在半徑差等于公差值0.1mm、圓心在基準軸線A上的兩同心圓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徑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3)在任一垂直于公共基準軸線A-B的橫截面內,提?。▽嶋H)圓應限定(xiàndìng)在半徑差等于公差值0.1mm、圓心在基準軸線A-B上的兩同心圓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徑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4)圓跳動通常適用于整個(zhěnggè)要素,但亦可規(guī)定只適用于局部要素或要素的某一部分。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軸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在與基準軸線D同軸的任一圓柱形截面上,提?。▽嶋H)圓應限定在軸向距離等于(děngyú)公差值0.1mm的兩個等圓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斜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在與基準軸線C同軸的任一圓錐截面上,提?。▽嶋H)線應限定在素線方向間距(jiānjù)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不等圓之間。除非另有規(guī)定,測量方向(fāngxiàng)應沿被測表面的法向!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圓跳動公差1給定方向的斜向圓跳動公差及公差帶在與基準軸線C同軸且具有給定角度60°的任一圓錐截面上,提取(tíqǔ)(實際)圓應限定在素線方向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的兩不等圓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全跳動公差2徑向全跳動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應限定在半徑差等于(děngyú)公差值0.1mm、與公共基準軸線A-B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全跳動公差2軸向全跳動公差及公差帶提?。▽嶋H)表面應限定在間距等于公差值0.1mm、垂直于基準軸線D的兩平行(píngxíng)平面之間。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全跳動公差2試比較(bǐjiào):共一百七十五頁3.4.4跳動公差跳動是被測表面的形狀誤差與相對于基準的方向誤差、位置誤差的綜合反映。跳動公差屬于綜合公差,可以綜合地控制某些形狀誤差和方向誤差、位置誤差。共一百七十五頁3.5公差原則3.5.1公差原則及其分類1.公差原則確定幾何公差和尺寸公差之間相互關系的原則。共一百七十五頁3.5.1公差原則及其分類2.公差原則的分類獨立原則相關要求幾何公差(gōngchā)與尺寸公差(gōngchā)彼此無關、獨立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相互(xiānghù)關聯(lián)可逆的最大實體要求可逆的最小實體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可逆要求包容要求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1.體外擬合要素與體外擬合尺寸體外擬合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與實際(提?。┩獬叽缫兀ㄝS)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與實際(提?。﹥瘸叽缫兀祝w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體外擬合尺寸體外擬合要素的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單一體外擬合要素與體外擬合尺寸單一體外擬合(nǐhé)要素的體外擬合(nǐhé)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形狀誤差共同作用形成的。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給出方向(fāngxiàng)公差或位置公差的導出要素,其相應尺寸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還應具有確定的方向(fāngxiàng)或位置,稱為關聯(lián)體外擬合要素。定向關聯(lián)體外擬合要素及體外擬合尺寸

定向關聯(lián)體外擬合要素的體外擬合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方向誤差(wùchā)共同作用形成的。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定位關聯(lián)體外擬合要素及體外擬合尺寸

定位關聯(lián)(guānlián)體外擬合要素的體外擬合尺寸是由局部尺寸和位置誤差共同作用形成的。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在同一基準體系(tǐxì)下,任一實際(提?。┮氐亩ㄎ魂P聯(lián)、定向關聯(lián)和單一體外擬合尺寸及任一局部尺寸之間一定具有以下關系:對于外尺寸要素(軸):對于內尺寸要素(孔):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2.實體狀態(tài)與實體尺寸最大實體狀態(tài)(MMC)假定提取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處處位于極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實體最大(最多)時的狀態(tài)。最大實體尺寸(MMS)確定要素最大實體狀態(tài)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上極限尺寸,內尺寸要素的下極限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duìyú)外尺寸要素(軸):對于(duìyú)內尺寸要素(孔):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最小實體狀態(tài)(LMC)假定提取組成要素的局部尺寸處處位于極限尺寸且使其具有實體最?。ㄗ钌伲r的狀態(tài)。最小實體尺寸(LMS)確定要素最小實體狀態(tài)的尺寸。即外尺寸要素的下極限尺寸,內尺寸要素的上極限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外尺寸(chǐcun)要素(軸):對于(duìyú)內尺寸要素(孔):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外尺寸要素(軸):對于內尺寸要素(孔):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加工方面:最大實體尺寸是尺寸合格的開始極限,最小實體尺寸是尺寸合格的終止極限。裝配方面:最大實體狀態(tài)是裝配最緊的狀態(tài),最小實體狀態(tài)是裝配最松的狀態(tài)。檢測方面:最大實體尺寸是通規(guī)的尺寸,最小實體尺寸是止規(guī)的尺寸。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3.實體實效尺寸與實體實效狀態(tài)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尺寸要素的最大實體尺寸與其導出要素的幾何公差(形狀、方向或位置)共同作用產生的尺寸。擬合要素的尺寸為其最大實體實效尺寸(MMVS)時的狀態(tài)。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MMVC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外尺寸要素:dMMVS=dMMS

+幾何公差=dU+t幾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對于內尺寸要素:DMMVS=DMMS

幾何公差=DL

-t幾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4.(控制)邊界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該極限包容面的尺寸稱為邊界尺寸。最大實體邊界(MMB)最大實體狀態(tài)對應的極限包容面。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當幾何公差(gōngchā)為方向公差(gōngchā)時,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和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受特定方向的約束;當幾何公差為位置公差時,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和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受特定位置的約束。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對應的極限包容面。共一百七十五頁3.5.2有關術語和定義控制邊界用來體現(xiàn)在某種公差原則下,零件實體材料所不允許越過的界限。共一百七十五頁3.5.3獨立原則圖樣上給定的每一個尺寸和幾何(形狀、方向或位置)要求均是獨立的,應該分別滿足要求,稱為獨立原則(IP)。尺寸公差只控制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提取要素的幾何誤差由單獨標注的幾何公差或一般(未注)幾何公差來控制。共一百七十五頁3.5.3獨立原則獨立原則是處理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關系的基本原則!因為在產品零件中,根據(jù)功能要求采用獨立原則的是大多數(shù),所以采用獨立原則時不需要在圖樣上加注任何符號。共一百七十五頁3.5.3獨立原則獨立原則的主要應用場合對于尺寸公差與幾何公差需要分別滿足要求,兩者不發(fā)生聯(lián)系的要素,不論兩者數(shù)值的大小,均采用獨立原則。共一百七十五頁3.5.3獨立原則尺寸精度要求高、幾何精度要求低的要素。幾何精度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低的要素。

共一百七十五頁3.5.3獨立原則幾何精度與尺寸精度無必然聯(lián)系的要素。幾何精度與尺寸精度要求均較低的非配合要素。尺寸精度與幾何精度要求均較高,但不允許相互補償。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如果對幾何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幾何(形狀、方向或位置(wèizhi))公差之間的相互關系有特定要求,可在圖樣上通過標注特定的符號加以提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可逆的最大實體要求可逆的最小實體要求最大實體要求(MMR)最小實體要求(LMR)可逆要求(RPR)包容要求(ER)圖樣上給定的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有關的公差要求,稱為相關要求。相關要求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1.包容要求(E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違反其最大實體狀態(tài)(MMC)的一種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違反其最大實體邊界(MMB)的一種要求。對于外尺寸要素(軸):

對于內尺寸要素(孔):

包容要求表示提取組成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實體邊界(MMB),其局部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實體尺寸(LMS)?!獦O限尺寸判斷原則(泰勒原則)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應在其尺寸極限偏差或公差帶代號之后加注符號

。提取外圓柱面應在其最大實體邊界(MMB)之內,該邊界的尺寸(chǐcun)為最大實體尺寸(chǐcun)dMMS=150mm。其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實體尺寸dLMS=149.96mm。遵守最大實體邊界MMB【例1】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當局部尺寸時,不允許有任何幾何誤差,即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例如若則當局部尺寸在兩實體尺寸之間偏離最大實體尺寸時,可以允許有幾何誤差,但應保證提取組成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實體邊界,因此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幾何公差)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當局部尺寸時,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即幾何公差)達到最大,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例2】遵守最大實體邊界MMB提取內圓柱面應在其最大實體邊界(MMB)之外,該邊界的尺寸為最大實體尺寸DMMS=30mm。其局部(júbù)尺寸不得大于最小實體尺寸DLMS=30.021mm。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當局部尺寸時,不允許有任何幾何誤差,即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例如若則當局部尺寸在兩實體尺寸之間偏離最大實體尺寸時,可以允許有幾何誤差,但應保證提取組成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實體邊界,因此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幾何公差)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當局部尺寸時,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幾何公差)達到最大,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包容要求表示提取組成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實體邊界(MMB),其局部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實體尺寸(LMS)。——極限尺寸判斷原則(泰勒原則)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應在其尺寸極限偏差或公差帶代號之后加注符號

。與獨立原則、最大實體要求相比,包容要求是一種相對較為嚴格的要求。對相互形成配合的孔、軸提出包容要求,可將它們的局部尺寸、體外擬合尺寸控制在兩個實體尺寸(極限尺寸)之間,因此可以嚴格保證預期的配合性質(極限間隙、極限過盈)。在包容要求下,幾何公差完全由局部尺寸對最大實體尺寸的偏離量獲得,即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完全取決于局部尺寸對最大實體尺寸的偏離量。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包容要求的主要應用場合配合公差較小的精密配合的孔和軸,用最大實體邊界保證所需要的最小間隙或最大過盈。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高精度的零件。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按包容要求給出單一要素的尺寸公差要求后,若對該要素的形狀精度有更高的要求,還可以進一步給出形狀公差值,該形狀公差值必須小于給出的尺寸公差值。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2.最大實體要求(MMR)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違反其最大實體實效狀態(tài)(MMVC)的一種尺寸要素要求,也即尺寸要素的非理想要素不得超越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的一種要求。對于外尺寸要素(軸):

對于內尺寸要素(孔):

最大實體要求表示提取組成要素(的體外擬合要素)不得超越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其局部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實體尺寸(MMS)和最小實體尺寸(LMS)。即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是一種用于尺寸要素的尺寸公差及其導出要素的幾何公差的綜合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既可應用于被測要素,也可應用于基準要素。采用最大實體要求時,應將符號標注在幾何公差框格中被測要素的幾何公差值后、或基準符號后。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應用于被測要素提取(tíqǔ)外圓柱面應在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之內,該邊界的尺寸為最大實體實效尺寸dMMVS=35.1mm。其局部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實體尺寸dMMS=35mm和最小實體尺寸dLMS=34.9mm。遵守最大實體實效邊界MMVB【例3】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圖樣上給出的幾何公差值是被測要素處于最大實體狀態(tài)下的幾何誤差最大允許值。當局部尺寸時,為不超出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幾何公差)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4相關要求例如若則局部尺寸對最大實體尺寸的偏離量可以補償給幾何公差(但不可反向補償)。當局部尺寸在兩實體尺寸之間偏離最大實體尺寸時,為不超出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所允許的最大幾何誤差(幾何公差)為共一百七十五頁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