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2_第1頁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2_第2頁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2_第3頁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2_第4頁
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八章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

免疫學檢查是實驗診斷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常用于一些疾病的診斷與療效監(jiān)測,這些疾病主要有:1.感染性疾病,如肝炎、傷寒等;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類風關、自免溶、ITP等;3.變態(tài)反響性疾病〔超敏〕,分為四型:4.免疫缺陷病:如AIDS。免疫功能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第一頁,共92頁。2

第一節(jié)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免疫球蛋白(Ig)是指一組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由漿細胞合成與分泌,存在于機體的血液、體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細胞的膜上。Ig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質分IgG、IgA、IgM、IgD和IgE五大類。一、免疫球蛋白G檢測免疫球蛋白G(IgG)為人體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總免疫球蛋白的70%-80%。它對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都有抗體活性,也是唯一可以通過胎盤的Ig,通過自然被動免疫使新生兒獲得免疫抗體。參考值/L第二頁,共92頁。3

[臨床意義]1.IgG增高①多克隆性增高:即IgG、IgA、IgM均增高。常見于各種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結核、鏈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②單克隆性增高:僅有某一種Ig增高而其他種類不增高。主要見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發(fā)性骨髓瘤(MM),可見到IgG、IgA、IgD或IgE增高,據此可將MM分為IgG型、IgA型、IgD型和IgE型。其中多為IgG型,其次為IgA型、IgD型,少見IgE型。第三頁,共92頁。42.IgG降低見于各種先天性和獲得性體液免疫缺陷病、結合免疫缺陷病、也見于重鏈病、輕鏈病、腎病綜合征、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劑患者。兒童較成年人低,女性稍高于男性。需按年齡組參考值來進展分析和判斷。第四頁,共92頁。5

二、免疫球蛋白A檢測免疫球蛋白A(IgA)分為血清型IgA與分泌型IgA(SIgA)兩種。

[參考值]血清IgA為/L;SIgA:唾液平均為/L,淚液為30~80g/L,初乳平均為/L,糞便平均為/L。

[臨床意義]1.IgA增高見于IgA型MM,SLE、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肝硬化、濕疹和腎臟疾病等。2.IgA降低見于反復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鏈病、輕鏈病、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第五頁,共92頁。6

三、免疫球蛋白M檢測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質量最大的Ig,約占血清總Ig的5%-10%,IgM是有效的凝聚和溶解細胞的因子,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傷寒沙門菌的抗體均屬此類。

[參考值~/L臨床意義1.IgM增高:見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類風濕關節(jié)炎、SLE等。此外,在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時,IgM呈單克隆性明顯增高;2.IgM降低:見于IgG型重鏈病、IgA型MM、先天性免疫缺陷癥、免疫抑制療法后、淋巴系統(tǒng)腫瘤和腎病綜合征等。第六頁,共92頁。7

四、免疫球蛋白E檢測免疫球蛋白E(IgE)為血清中最少的一種Ig,約占血清總Ig的%;它是一種親細胞性抗體,與變態(tài)反響、寄生蟲感染及皮膚過敏等有關。[參考值]ELISA法為/L。[臨床意義]1.IgE增高見于IgE型MM、重鏈病、肝臟病、結節(jié)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以及各種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等;2.IgE降低見于先天性或獲得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惡性腫瘤、長期用免疫抑制劑和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癥等。第七頁,共92頁。8

五、血清M蛋白檢測M蛋白或稱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它是一種單克隆B細胞增殖產生的具有一樣構造和電泳遷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其分子片段。[參考值]蛋白電泳法、免疫比濁法或免疫電泳法[臨床意義]檢測到M蛋白,提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正常人為陰性。見于:①多發(fā)性骨髓瘤:以IgG型最常見,其次為IgA型,IgD和IgE罕見,也有IgM型的報道;②巨球蛋白血癥(Waldenstrom癥):存在大量單克隆IgM;③重鏈?。撼霈FIg重鏈(γ、α、μ重鏈);④輕鏈?。撼霈F單克隆游離輕鏈;⑤半分子?。合涤梢粭l重鏈和一條輕鏈組成的單克隆Ig片段;⑥7SIgG?。簽閻盒訫蛋白病等。第八頁,共92頁。9

第二節(jié)血清補體檢測

補體(complement,C)是一組具有酶原活性的不耐熱的糖蛋白。有三組分子組成:第一組:它由傳統(tǒng)途徑的九種成分C1(C1q、C1r、C1s)~C9;第二組: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第三組:補體調節(jié)蛋白,如C1抑制物等。血清總補體活性或其單一補體成分的變化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和療效觀察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第九頁,共92頁。10

一、總補體溶血活性檢測總補體溶血活性(CH50)以溶血素(抗體)致敏的綿羊紅細胞(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待測血清中的Cl,進而引起補體活化的連鎖反響,〔在綿羊紅細胞上形成多分子的聚合物,影響其膜外表的構造與功能,〕最終導致綿羊紅細胞溶解。溶血程度在一定范圍內〔20%~80%溶血率〕與補體的活性呈正相關,為S形曲線關系。故一般以50%溶血作為檢測終點(CH50),較為靈敏、準確。[參考值]試管法為50~100kU/L第十頁,共92頁。11

臨床意義主要反映補體傳統(tǒng)途徑9種補體成分(Cl~C9)的綜合程度。①CH50增高:見于急性炎癥、組織損傷和某些惡性腫瘤;②CH50減低:更有意義:見于各種免疫復合物性疾病,如腎小球腎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感染性心內膜炎、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重癥營養(yǎng)不良和遺傳性補體成分缺乏癥等。第十一頁,共92頁。12

二、補體C3檢測補體C3(C3)是一種由肝臟合成的β2-球蛋白,由α和β兩條多肽鏈組成。C3在補體系統(tǒng)各成分中含量最多,是傳統(tǒng)途徑和旁路途徑被激活的關鍵物質。[參考值/L[臨床意義]①增高:見于急性炎癥、傳染病早期、腫瘤、排異反響等;②減低:見于大多數急性腎小球腎炎、鏈球菌感染后腎炎、狼瘡性腎炎患者。還見于活動性SLE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因此檢測C3對這些疾病診斷有價值。第十二頁,共92頁。13

第三節(jié)細胞免疫檢測人體的淋巴細胞是構成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細胞群體,可分為T、B、K和NK等細胞群,它們又分別有假設干亞群,各有其特異的外表標志和功能。這些淋巴細胞群和亞群在免疫應答過程中互相協作、互相制約,共同完成對抗原物質的識別、應答和去除,從而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臨床上各種免疫病均可出現不同群淋巴細胞數量和功能的變化。對它們進展檢測可用以判斷細胞免疫功能。第十三頁,共92頁。14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執(zhí)行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在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T淋巴細胞作為免疫效應細胞主要行使TDTH介導的DTH反響和TC細胞直接殺傷靶細胞。T淋巴細胞作為免疫調節(jié)細胞,具有輔助其他免疫細胞分化和調節(jié)免疫應答〔促進和抑制〕的功能。第十四頁,共92頁。15

一、T淋巴細胞的檢測T淋巴細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異質性淋巴細胞組成,在形態(tài)學上難以區(qū)分,但是可借助于其細胞膜外表標志加以區(qū)別,此檢測方法眾多,現主要介紹下面幾種:(一)T細胞花結形成試驗T細胞外表有綿羊紅細胞(SRBC)受體,可與SRBC結合形成花結樣細胞,稱為紅細胞玫瑰花結形成試驗或E玫瑰花結形成試驗(ERFT)。本試驗用于檢測T細胞的數量。顯微鏡下計數花結形成細胞〔以每個淋巴細胞粘附3個或3個以上綿羊紅細胞者為花結形成細胞〕占淋巴細胞的比例,-T淋巴細胞的百分率〔EtRFC〕第十五頁,共92頁。16

[參考值]EtRFC為%[臨床意義]①降低:見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惡性腫瘤、某些病毒感染、大面積燒傷、多發(fā)性神經炎、淋巴增殖性疾??;②升高:見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炎、重癥肌無力、慢性活動性肝炎、SLE活動期及器官移植排斥反響等。第十六頁,共92頁。17T細胞花結形成試驗第十七頁,共92頁。18

(二)T細胞轉化試驗體外培養(yǎng)時,T淋巴細胞被絲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代謝活潑,增加蛋白質、RNA和DNA的合成,從而轉化為母細胞,部分細胞發(fā)生有絲分裂。計數淋巴細胞及轉化的母細胞數,求出轉化的百分率。其檢測方法有:1.形態(tài)學法:母細胞特點體積增大,漿深染,核增大,染色質疏松,核仁明顯。第十八頁,共92頁。19

2.3H-TdR摻入法:T淋巴細胞中參加PHA等發(fā)生有絲分裂,且伴有新的DNA合成,此時假設參加氚標記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那么3H-TdR可被淋巴細胞作為合成DNA的原料攝入,根據3H-TdR的攝入量,可判斷細胞的增殖程度。采用液體閃爍儀測定淋巴細胞的脈沖數/分(cpm)值,計算出刺激指數〔SI〕。從而反映T細胞的免疫功能。第十九頁,共92頁。20

[參考值]形態(tài)學法:轉化百分率為%。3H-TdR摻入法:刺激指數(S1)=測定組cpm均值/對照組cpm均值;正常SI<2。[臨床意義]同T淋巴細胞花結形成試驗。1.判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程度。淋轉率下降:細胞免疫缺陷或細胞免疫低下者,如惡性腫瘤、重癥結核、慢性肝病、肝硬化、放療、免疫治療等;但Down綜合征時明顯增高。2.估計疾病的療效和預后。惡性腫瘤治療后,轉化率上升后恢復正常,表示有效,反之療效差,預后不良。

第二十頁,共92頁。21

〔三)、T細胞分化抗原測定T細胞膜外表有多種特異性抗原。WHO(1986)統(tǒng)稱為白細胞分化抗原(clusterdifferentiation,CD)。如CD3代表總T細胞,CD4代表T輔助細胞(TH),CD8代表T抑制細胞(TS)等。應用這些細胞的單克隆抗體與T細胞外表抗原結合后,再與熒光標記二抗(兔或羊抗鼠IgG)反響,熒光顯微鏡下或流式細胞儀中計數CD的百分率。第二十一頁,共92頁。22

[參考值]免疫熒光法(IFA):

CD3為%土%;

CD4(TH)為土%;

CD8(TS)為土%;

CD4/CD8(TH/TS)為土0.7)/l流式細胞術:

CD3為61%~85%;

CD4為18%~58%;

CD8為19%~48%;

CD4/CD8為/1。第二十二頁,共92頁。23

臨床意義①CD3降低: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②CD4降低:見于惡性腫瘤、遺傳性免疫缺陷癥、艾滋病、應用免疫抑制劑者。③CD8減低: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變態(tài)反響性疾病。④CD4/CD8比值增高:見于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感染、變態(tài)反響等;CD4/CD8比值減低:見于艾滋病(常<0.5)。⑤監(jiān)測器官移植排斥反響時CD4/CD8比值增高預示可能發(fā)生排斥反響。⑥CD3、CD4、CD8較高且有CDl、CD2、CD5、CD7增高,那么可能為T細胞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第二十三頁,共92頁。24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功能產生抗體提呈抗原分泌細胞因子參與免疫調節(jié)第二十四頁,共92頁。25

二、B細胞分化抗原檢測應用CDl9、CD20和CD22等單克隆抗體,分別與B細胞外表抗原結合。通過免疫熒光法、免疫酶標法或流式細胞技術進展檢測,分別求出CDl9、CD20、CD22等陽性細胞百分率和B淋巴細胞數。[參考值]流式細胞術:CDl9土%第二十五頁,共92頁。26[臨床意義]①升高:見于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細胞型,且有SmIg、HLA-D表達)、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Burkitt淋巴瘤等;②降低:見于無丙種球蛋白血癥、使用化療或免疫抑制劑后。第二十六頁,共92頁。27

三、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測定自然殺傷細胞(NK)介導天然免疫應答,它不依賴抗體和補體,即能直接殺傷靶細胞;此外,尚有免疫調節(jié)功能,也參與移植排斥反響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發(fā)生開展。臨床意義1.NK細胞活性可作為判斷機體抗腫瘤和抗病毒感染的指標之一。2.在血液系統(tǒng)腫瘤、實體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和某些病毒感染患者,NK活性減低。3.宿主抗移植物反響者,NK活性升高。第二十七頁,共92頁。28第二十八頁,共92頁。29

四、細胞因子檢測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活化的免疫細胞為主分泌產生的免疫調節(jié)性小分子多肽。檢測細胞因子及其相應受體可理解免疫活性細胞及其他細胞的免疫功能。目前臨床上常見有IL-2,4,6,8、腫瘤壞死因子、干擾素、集落刺激因子、紅細胞生成素等。除了酶免疫測定法,目前利用PCR技術建立了定量測定IL-1,2,TNF,TGF等細胞因子的方法。第二十九頁,共92頁。30

(一)IL-2活性和IL-2R測定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白細胞介素中的一種〔1~18〕。主要由活化T細胞〔CD4+〕產生,作用細胞本身或鄰近的CD4+和CD8+細胞,是機體免疫網絡中最重要的調節(jié)因子(主要促進淋巴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它對機體的免疫應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因此,IL-2活性檢測已成為評價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第三十頁,共92頁。31

[臨床意義]①IL-2:增高:見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再生障礙性貧血、多發(fā)性骨髓瘤、排斥反響等。降低:見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結合免疫缺陷病等)、惡性腫瘤、I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等;②IL-2R:對急性排斥反響和免疫性疾病有診斷意義,可作為病情觀察和藥效監(jiān)測的一項指標。第三十一頁,共92頁。32

(二)腫瘤壞死因子測定腫瘤壞死因子(TNF)分為即兩型:TNFα:來源于單核細胞、吞噬細胞;TNFβ:來源于活化T淋巴細胞。兩型的構造雖然不同,但生物活性類似。兩型都有引起腫瘤組織出血、壞死和殺傷作用,都可引起抗感染的炎癥反響效應,以及對免疫細胞的調節(jié)、誘生作用。第三十二頁,共92頁。33

[參考值]ELISA法為土/L[臨床意義]TNF有炎癥介質作用,能阻止內毒素休克、DIC的發(fā)生;有抗感染效應,抑制病毒復制和殺傷病毒感染細胞;有抗腫瘤作用,殺傷和破壞腫瘤細胞。血中TNF程度增高,特別對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腦膜炎球菌感染)的病情觀察有價值。第三十三頁,共92頁。34

(三)干擾素測定干擾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細胞受病毒感染后產生的一種非特異性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調節(jié)、控制細胞增殖的作用。是最早發(fā)現的細胞因子,因有干擾病毒感染和復制才能故稱干擾素。分為三種:αβ-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病毒感染的組織細胞產生,為Ⅰ型。γ-活化T淋巴細胞和NK淋巴細胞產生,為Ⅱ型。[參考值]ELISA法為1~4ku/L[臨床意義]①增高:見于SLE、非活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惡性腫瘤早期、急性病毒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等;②減低:見于乙肝及攜帶者、哮喘、活動性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

第三十四頁,共92頁。35

第四節(jié)腫瘤標志物檢測腫瘤標志物(TM)是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響而產生的一類物質。這類物質可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主要包括蛋白質類、激素、某些癌基因糖脂類物質和酶類。存在于血液、細胞、組織或體液中。TM檢測對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療效觀察及預后評價具有一定的價值。TM含量甚微,常用非常靈敏的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CLIA〕、RIA、ELISA測定。第三十五頁,共92頁。361.腫瘤普查、挑選工程的應用;2.腫瘤診斷與鑒別診斷;3.療效與預后判斷;4.生物特點和疾病階段的斷定;5.手術、化療、放療的監(jiān)測;6.確定不知來源的轉移腫瘤的原發(fā)腫瘤;7.多項腫瘤標志物的結合應用,進步檢測效率;第三十六頁,共92頁。37理想的腫瘤標志物的特點敏感性高,能早期檢測出腫瘤患者;特異性好,能準確鑒別腫瘤/非腫瘤患者;有器官特異性,方便對腫瘤的定位;與腫瘤體積大小、臨床分期相關,用以判斷預后;半衰期短,可反映腫瘤的動態(tài)變化,監(jiān)測治療效果、復發(fā)和轉移;測定方法精細度、準確性高,操作方便。第三十七頁,共92頁。38腫瘤抗原腫瘤抗原分類:根據腫瘤抗原的特異性分類法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第三十八頁,共92頁。39

一、蛋白質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一)甲種胎兒球蛋白測定簡稱AFP是在胎兒早期由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胎兒出生后不久,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當肝細胞或生殖腺胚胎組織發(fā)生惡性病變時,有關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來已喪失合成AFP才能的細胞又重新開場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顯升高。因此血中AFP濃度檢測對診斷肝細胞癌及滋養(yǎng)細胞惡性腫瘤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參考價值]RIA或ELISA法為低于25μg/L。第三十九頁,共92頁。40

臨床意義1.原發(fā)性肝細胞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增高,診斷閾值為超過300μg/L,增高率約為75%~80%;約有10%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其AFP為陰性。2.生殖腺胚胎癌(睪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時,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時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200μg/L)。4.妊娠3~4個月后AFP開場升高;7~8個月達頂峰,分娩后3周正常;但多低于300μg/L,假設孕婦血清中AFP異常升高,提示胎兒神經管缺損畸形可能。第四十頁,共92頁。41

(二)癌胚抗原測定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富含多糖的蛋白復合物。胎兒早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組織均有合成CEA的才能,但孕六個月以后含量逐漸減少,出生后含量極低。最初發(fā)現于成人結腸癌組織中。胃腸道惡性腫瘤時,血清CEA增加,但在乳腺癌、肺癌及其它惡性腫瘤也有增加。故它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不能作為診斷某種惡性腫瘤的特異性指標。但在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病情監(jiān)測、療效評估仍有重要臨床價值。第四十一頁,共92頁。42

[參考值]ELISA法和RIA法為<15μg/L[臨床意義]1.CEA明顯增高見于90%的胰腺癌、74%的結腸癌、60%的乳腺癌患者,常超過60μg/L。2.動態(tài)觀察一般病情好轉時,CEA濃度下降,病情加重時可升高。3.結腸炎、胰腺炎、肝臟疾病、肺氣腫及支氣管哮喘等也常見CEA輕度升高。4.最近發(fā)現,胃液和唾液中CEA檢測對胃癌診斷有一定價值。第四十二頁,共92頁。43

(三)組織多肽抗原測定組織多肽抗原(TPA)是存在于胎盤和大部分腫瘤組織細胞膜和細胞質中的一種單鏈多肽。在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的檢出率高達70%以上,但它的增高與腫瘤發(fā)生部位和組織類型無相關性。而在觀察療效上那么有較高的敏感性。[參考值]ELISA法為<130U/L第四十三頁,共92頁。44

[臨床意義]1.惡性腫瘤患者血清TPA程度可顯著升高。2.經治療好轉后,TPA程度降低;假設TPA再次升高提示有腫瘤復發(fā)。

和CEA同時檢測可有利于惡性與非惡性乳腺病的鑒別診斷。4.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妊娠后3個月都可升高。第四十四頁,共92頁。45

(四)前列腺特異抗原測定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是一種由前列腺分泌的單鏈糖蛋白,它存在于前列腺管道的上皮細胞中,在前列腺癌時可見PSA血清程度明顯升高。今年發(fā)現血清總PSA(T-PSA)中有80%以結合形式存在,稱復合PSA(c-PSA);20%的以游離形式存在(F-PSA);其比值對診斷更有特異性和準確性。第四十五頁,共92頁。46

[參考值]RIA法和CLIA法:,,F/T比值。[臨床意義]1.前列腺癌時60%~90%患者血清PSA程度明顯升高;當行外科切除術后,90%患者血清PSA程度明顯降低。2.假設見PSA程度升高,即有轉移或復發(fā)的可能。3.良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炎時,約有14%的患者血清PSA程度升高,此時應注意鑒別。第四十六頁,共92頁。47

二、糖脂腫瘤標志物檢測(一)癌抗原-50測定癌抗原-50(CA-50)是一種腫瘤糖類相關抗原,主要由唾液酸糖脂和唾液酸糖蛋白所組成。它對腫瘤的診斷有廣泛性。[臨床意義]1.增高見于87%的胰腺癌,80%的膽(道)囊癌,73%的原發(fā)性肝癌,50%的卵巢癌,20%的結腸癌、乳腺癌、子宮癌等。2.動態(tài)觀察其程度變化對癌腫瘤療效及預后判斷、復發(fā)監(jiān)測。3.對鑒別良性和惡性胸、腹水有價值。4.在慢性肝病時,CA-50也升高。第四十七頁,共92頁。48

(三)糖鏈抗原19-9測定糖鏈抗原19-9(CAl9-9)是一種糖蛋白。胚胎期分布于胎兒的胰腺、膽和腸等組織;在成人的胰、膽等部位也有少量存在。臨床意義胰腺癌、肝膽和胃腸道疾病時血中CAl9-9的程度可明顯升高。但無早期診斷價值,對早期病人的敏感度僅為30%。2.連續(xù)檢測對病情進展、手術療效、預后估計及復發(fā)診斷有重要價值。3.急性胰腺炎、膽汁淤積型膽管炎、膽石癥、急性肝炎、肝硬化等,血清CAl9-9也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4.假設結合CEA檢測,對胃癌診斷符合率達85%。第四十八頁,共92頁。49(四)癌抗原125測定癌抗原125〔CA125)是一種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組織及患者血清中參考值:血清CA125<萬u/L。臨床意義1.卵巢上皮癌病人的CA125的程度可明顯升高;對觀察療效和判斷復發(fā)較為敏感。2.盆腔腫瘤的鑒別。3.其他腫瘤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4.早孕等。第四十九頁,共92頁。50

三、酶類腫瘤標志物檢測〔一〕異常凝血酶原測定:在缺乏維生素K的情況下,肝細胞不能合成正常的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只能合成無凝血功能的異常凝血酶原(APT)。肝細胞癌時,由于癌細胞對凝血酶原前體的合成發(fā)生異常,凝血酶原前體羧化缺乏,從而生成大量的APT。APT測定是反映肝細胞癌的一種標志物。[參考值]<20μg/L。第五十頁,共92頁。51

[臨床意義]1.異常凝血酶原增高,見90%以上的肝細胞癌均值可高達900μg/L。40%-50%轉移性肝癌也見APT升高,但其均值較低。2.甲胎蛋白(AFP)程度較低的肝細胞癌,APT往往升高。有人報道,AFP低于400μg/L的肝癌,有57%的病例APT高于300μg/L。因此,同時檢測AFP和APT能將低AFP型肝癌的診斷率由48%進步到68%。3.AFP輕度升高還見于慢性肝炎和維生素K缺乏癥等,此時補充維生素K后可得以糾正。第五十一頁,共92頁。52〔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測定PAP是一種前列腺外分泌物中能水解磷酸酯的糖蛋白。臨床意義:前列腺癌時,PAP濃度明顯升高,呈平行關系。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PAP濃度也升高。第五十二頁,共92頁。53〔三〕NSE檢測臨床意義小細胞肺癌的NSE程度顯著升高。NSE是神經母細胞瘤的標志物。紅細胞中存在NSE,標本不能溶血。第五十三頁,共92頁。54

四、腫瘤標志物的選用同一種腫瘤可含多種標志物,而一種標志物可出現在多種腫瘤當中。選擇特異標志物或最正確組合有利于進步腫瘤診斷的陽性率。動態(tài)檢測有利于良性和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也有利于腫瘤疾病復發(fā)、轉移和預后判斷。第五十四頁,共92頁。55

第五節(jié)自身抗體檢測免疫耐受:正常情況下機體對自身抗原表現為免疫不應答現象。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壞安康人的自身免疫耐受,免疫系統(tǒng)對自身組織或成分產生免疫應答,稱為自身免疫。由于自身免疫而產生的自身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損傷自身器官組織,導致器官功能障礙,這種疾病稱為自身免疫病(AID)。按自身抗原分布的范圍可分器官特異性和非器官特異性。診斷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方法是作自身抗體免疫檢測。第五十五頁,共92頁。56

自身抗原分為兩種:1.某一器官的特定成分,病變也嚴格局限在該器官,如橋本甲狀腺炎、自免溶、ITP等;2.細胞核或漿成分,病變可普及全身各組織器官,如SLE、類風關等。第五十六頁,共92頁。57

一、類風濕因子類風濕因子(RF)是變性IgG〔Fc部分〕刺激機體產生的一種自身抗體,主要存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血清和關節(jié)液內。它有IgM型,也有IgG、IgA、IgD和IgE型。用乳膠凝集法測出的主要是IgM型;速率法敏感但不能分類型。[參考值]乳膠凝集法、血清稀釋度低于1:10速率比值法<30u/L。第五十七頁,共92頁。58

[臨床意義]類風濕性疾病時,RF的陽性率可高達70%~90%,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陽性率為70%。IgG型是與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關節(jié)外病癥有關。IgM型與IgA型的效價與病情有關,與骨質破壞有關。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發(fā)性肌炎、硬皮病、枯燥綜合征、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慢性活動性肝炎等也見RF陽性。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結節(jié)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也多呈現陽性反響。故本試驗的特異性不高,應予鑒別。第五十八頁,共92頁。59

二、抗核抗體檢測(一)抗核抗體檢測〔總ANA〕抗核抗體(ANA)是一種泛指抗各種細胞核成分:脫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RNA等的自身抗體,它是血清中存在的一類和自身組織細胞的細胞核發(fā)生反響的自身抗體的總稱。第五十九頁,共92頁。60

ANA的性質主要是IgG,也有IgM、IgA。這種抗體無器官和種族的特異性。免疫熒光法以鼠肝細胞核作抗原時,該抗體(待測血清)可與之結合,再參加熒光標記抗人Ig后,胞核區(qū)發(fā)出黃綠色熒光而胞漿區(qū)不發(fā)熒光。根據細胞核染熒光的圖像可分析為均質型、邊緣型、顆粒型和核仁型等四型。第六十頁,共92頁。61

[參考值]間接免疫熒光法〔IFA〕為陰性,血清滴度>1:40為陽性。[臨床意義]1.ANA陽性最多見于未治療的SLE,陽性率達80%-100%;活動期SLE幾乎100%陽性。經皮質激素治療后,陽性率可降低。也可見于藥物性狼瘡(100%)、混合性結締組織病(100%)、全身性硬皮病(85%-95%)、多發(fā)性肌炎(30%-90%)、狼瘡性肝炎(95%-100%)、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95%-100%)。其他還見于枯燥綜合征、類風濕關節(jié)炎、橋本甲狀腺炎等。第六十一頁,共92頁。622.熒光核型細胞核熒光有四種核型第六十二頁,共92頁。63

(二)抗DNA抗體測定抗DNA抗體(抗-DNA)分為:抗雙鏈DNA(ds-DNA)抗體抗單鏈DNA(ss-DNA)抗Z-DNA抗體其中抗ds-DNA抗體的靶抗原是細胞核中DNA的雙螺旋構造,它的檢測有臨床重要性。[正常結果]免疫熒光法間接酶標抗體染色法和滴金免疫試驗均為陰性。第六十三頁,共92頁。64

[臨床意義]抗ds-DNA抗體陽性見于活動期SLE,陽性率70%-90%。本試驗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較低。目前認為,能結合補體的抗ds-DNA,在SLE特別是并發(fā)狼瘡性腎炎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他風濕病中抗ds-DNA也可陽性??箂s-DNA抗體陽性見于SLE(陽性率70%-95%),尤其是合并有狼瘡性腎炎。還可見于一些重疊結締組織病、藥物誘導的狼瘡和慢性活動行肝炎等;但不具特異性。第六十四頁,共92頁。65

(三)可提取性核抗原性多肽抗體譜測定可提取的核抗原(ENA)由多種相對分子質量不同的多肽構成,即Sm、核糖體、Scl—70、Jo-1、SS-B、SS-A和RNP等。利用免疫印跡試驗可以對這些抗原的自身(抗ENA)抗體進展檢測,用來反映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狀況。[參考值]免疫印跡試驗(IBT)為陰性。第六十五頁,共92頁。66第六十六頁,共92頁。67

三、組織和細胞抗體檢測(一)抗線粒體抗體測定抗線粒體抗體(AMA)是一種針對細胞質中線粒體內膜脂蛋白成分的自身抗體,無器官和種族特異性,該抗體主要是IgG。常用大白鼠胃或腎皮質Hep-2作抗原基質進展免疫熒光法測定。已發(fā)現9種AMA(M1-M9)。非抗核抗體屬于此類,包括組織細胞抗體。第六十七頁,共92頁。68

[參考值]IFA法為陰性(血清滴度低于1:10)。正常人群陽性率低于10%。[臨床意義]許多肝臟疾病時可檢出AMA。其陽性率,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無病癥狀者為%,有病癥患者為%;慢性活動性肝炎可高達90%以上;但是,膽總管阻塞和肝外膽管阻塞為陰性。此外,慢性活動性肝炎和門脈性肝硬化陽性率為25%。第六十八頁,共92頁。69(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測定甲狀腺球蛋白(TG)是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合成的一種糖蛋白,抗甲狀腺球蛋白主要是IgG。[臨床意義]抗TG陽性見于90%-95%的橋本甲狀腺、52%-58%的甲亢和35%的甲狀腺癌。重癥肌無力、肝臟病、風濕性血管病、糖尿病也可出現陽性。此外,有些正常人,特別是婦女,抗TG陽性率隨年齡而增加,40歲以上婦女檢出率可達18%。第六十九頁,共92頁。70

(三)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測定抗甲狀腺微??贵w是針對甲狀腺微粒的一種抗體。[臨床意義]抗TM陽性檢出率:橋本甲狀腺炎為50%~100%;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為%;甲狀腺腫瘤為%;單純性甲狀腺腫為%;亞急性甲狀腺炎為%-25%;SLE為%%;其他風濕病為30%。正常人也有%的陽性率??筎G與抗TM應同時檢測,以進步檢出的陽性率。第七十頁,共92頁。71

第六節(jié)流式細胞術檢測流式細胞術(FCM)是應用激光技術、計算機技術、流體力學、細胞生物化學單克隆抗體技術、分子生物學、臨床醫(yī)學等綜合技術,對流動細胞群體以大小、內部構造、DNA.RNA、蛋白質、細胞抗體等進展快速測量,并在必要時進展分類搜集的多參數檢測細胞分析技術,使用的是流式細胞儀。流式細胞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最多用的是血液學診斷與研究。白血病的分型,急性白血病微小殘留病灶的監(jiān)測(MRD),白血病細胞的DNA分析,細胞凋亡及相關蛋白的研究等,還有急性白血病多耐藥的檢測,造血干、祖細胞的研究,通過血小板的血栓疾病的研究,網織紅細胞的檢測等。

第七十一頁,共92頁。72第七十二頁,共92頁。73第七十三頁,共92頁。74

第七節(jié)器官與骨髓移植的檢測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復合體編碼所產生的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位于人第6對染色體的短臂上,共有6個座位,HLA-A、HLA-B、HLA-C、HAL-DR、HLA-DQ和HLA-DP。目前已確定HLA復合體共有327個等位基因,每個基因編碼一種特異性抗原,主要表達在細胞膜上,或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于血液和體液中。第七十四頁,共92頁。75

分為I類抗原HLA-A、B、C座位根底上的基因編碼的抗原和Ⅱ類抗原HLA-DR、DQ和DP座位基因多編碼的抗原。I類抗原是一種膜糖蛋白,存在于所有有核細胞的膜上,以淋巴細胞上的密度最大,是組織排斥反響的最大抗原。Ⅱ類抗原是由兩條糖激化的跨膜多態(tài)鏈構成,分別稱為α鏈和β鏈,其抗原特異性主要與β鏈有關。Ⅱ類抗原主要表達在B細胞、巨噬細胞和其他抗原遞呈細胞上,與免疫應答及免疫調節(jié)有關。HLAI類抗原、DR和DQ抗原可用血清學方法分析,DP抗原亦可用細胞學分型方法。目前已能用基因程度對HLAⅡ類抗原的等位基因進展更精細的分型。第七十五頁,共92頁。76

四、器官和骨髓移植檢查工程的選擇和應用器官移植前,除了ABO血型配型外,還必須作快速、準確的HLA配型檢查,如血清和細胞學配型,有條件時,還應作DNA分型。對于高致敏的患者,移植前一定要做穿插配型,并尋找HLA配型相近者,以防止移植后的排斥。不同的器官移植,對HLA相容性的要求也不同。骨髓、腎移植時要求最嚴,心、肝移植時那么不然。第七十六頁,共92頁。77

第八節(jié)其他免疫檢測〔一〕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檢測體內游離抗原與相應的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即免疫復合物(IC),可分為三種:①血循環(huán)中的IC(CIC)為相對分子質量小的復合物(<19S);通常檢測的IC為CIC。②沉淀于組織中的IC為相對分子質量中等的復合物(19S);③被單核-吞噬細胞去除的IC為相對分子質量大的復合物(>19S)。第七十七頁,共92頁。78

[臨床意義]1.增高見于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與抗體)、感染(感染因子與抗體)、腫瘤(腫瘤抗原與抗體)、移植(移植抗原與宿主抗體)、變態(tài)反響(變應原與抗體)等。2.診斷免疫復合物?。喝缪宀。愶L濕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慢性活動性肝炎、血管炎、惡性腫瘤、腎小球腎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