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教學教案2新人教版選修3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教學教案2新人教版選修3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教學教案2新人教版選修3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教學教案2新人教版選修3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5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教學教案2新人教版選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5課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的擴大【課標要求】1、了解蘇德斗爭、太平洋斗爭的爆發(fā)及其影響。2、理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及意義?!窘虒W目標】(一)學問與目標:1、識記:三國軍事同盟的形成;蘇聯建立“東方戰(zhàn)線”;蘇德斗爭爆發(fā)。日本偷襲珍寶港,太平洋斗爭爆發(fā);美國新《中立法》和《租借法》;《大西洋憲章》;《聯合國家宣言》的發(fā)表。2、理解:斗爭初期蘇軍失利的緣由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緣由。3、運用:通過德國突襲蘇聯和日本偷襲美國珍寶港,使蘇美卷入二戰(zhàn),表明二戰(zhàn)達到最大規(guī)模,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最終形成。(二)過程與方法:1、綜合歸納:結合第3、4、5課史實,綜合歸納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由戰(zhàn)局到全面、直至達到最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歷程,使學生樹立整體意識。2、問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蘇德斗爭的爆發(fā)和太平洋斗爭的爆發(fā),探究日本偷襲珍寶港的得與失以及探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影響。(三)情感看法與價值觀:1、德、日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是無止境的,為了稱霸世界,挑起了蘇德斗爭和太平洋斗爭,使斗爭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擱置分歧、聯合行動的結果;是反法西斯斗爭最終獲得成功的保證?!窘虒W重點、難點】重點:蘇德斗爭和太平洋斗爭的爆發(f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難點:日本偷襲珍寶港的得失?!窘虒W打算】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回顧3、4課已學的德國的侵略過程教學過程德國入侵蘇聯:1、德國入侵蘇聯的目的和打算:(1)目的:殲滅蘇聯是希特勒稱霸歐洲和世界的確定性步驟。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希特勒宣稱,假如要在歐洲取得領土,只有在主要是犧牲俄國的狀況下才有可能……同蘇聯簽訂互不侵擾條約,只是為了避開兩線作戰(zhàn)的權宜之計。法國敗亡后,希特勒認為英國不愿屈服是寄希望于蘇聯參戰(zhàn),因此必需摧毀蘇聯。1940年12月,他批準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作戰(zhàn)安排。(2)德國的戰(zhàn)前打算:①正式結成軍事同盟(1940年11月):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此后,德國又迫使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三國加入軸心國,成為法西斯集團的仆從。②德國又進軍巴爾干,折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臘。在希特勒入侵蘇聯的安排中,第一步驟即鞏固他在巴爾干的地位,這樣就可確保其右翼和后方平安以及重要的羅馬尼亞油田。③到蘇德斗爭爆發(fā)前,德國已經先后全部或部分占據了歐洲14個國家,軍事實力空前強大。2、蘇聯的備戰(zhàn):(1)建立“東方戰(zhàn)線”: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蘇聯在歐洲東部擴大邊界建立的防衛(wèi)德國侵略的防線。30年頭后期,蘇聯面臨納粹德國侵略的威逼,力圖改善西部邊界的防衛(wèi)地位。東方戰(zhàn)線的建立使蘇聯共增加領土4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2200多萬,西部邊界向西推動約300—400公里,在肯定程度上增加了防衛(wèi)空間,改善了戰(zhàn)略地位,在蘇德斗爭中起到有限的作用。東方戰(zhàn)線的建立反映了蘇聯的大國沙文主義,有損于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聲譽。(2)戰(zhàn)前的“肅反”政策:1937年到1938年,蘇聯進行了震驚世界的大肅反運動,重點是對軍事機構的干部特殊是高級干部進行大規(guī)模清洗。這次清洗是斯大林一個時期內實行極左路途的表現,對蘇軍建設帶來了災難性的后果。清洗規(guī)模之大,蘇軍損失之慘重是駭人聽聞的,約有3.5萬蘇軍指戰(zhàn)員成了“肅反”擴大化的犧牲品。歷史已公正地作出結論:這的確是斯大林不行饒恕的過失!首先受害的是軍區(qū)司令員,他們幾乎被殲滅的只剩1個人。然后就是對其他指揮人員的清洗:約有70%的軍長,60%的師長,50%的團長,20%——25%的其他指揮人員遭到清洗。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次大清洗中有幾位有才能的將領得以保留,比如: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等,這些將領的起用,使紅軍在大戰(zhàn)初期遭遇重創(chuàng)后能夠重新振作起來,并取得最終的成功。(3)戰(zhàn)備落后與遲緩,對德進攻時間估計錯誤,主力部署過于靠近國境線。在全國總兵力和兵器的總數上蘇軍是超過德軍的。但是戰(zhàn)前,蘇聯對于德國的進攻打算很不充分的。雖然認為蘇德之戰(zhàn)不行避開,但還在一相情愿地幻想盡量推遲斗爭爆發(fā)時間。德國制定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安排”出臺半年后,蘇聯還渾然不覺,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實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jié),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斯大林匯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斗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實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zhàn)的陷阱而捏造的。3、蘇德斗爭的爆發(fā):(1)德國突襲蘇聯:時間:1941年6月22日特點:閃電戰(zhàn)影響:蘇德斗爭爆發(fā),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進一步擴大。【備課資料】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安排”(2)斗爭初期蘇軍的失利及緣由:失利:斗爭初期,蘇軍英勇作戰(zhàn),但遭遇了慘重的損失。開戰(zhàn)第一天,蘇聯就損失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被摧毀于地面。德軍很快突破防線,開戰(zhàn)僅三個月,北路軍包圍了列寧格勒,南路軍占據基輔,中路軍進逼莫斯科。到11月,德軍對蘇軍實施了六次大規(guī)模包圍戰(zhàn),蘇軍被俘人數超過200萬。蘇聯在經濟最發(fā)達、人口密度最大的歐洲部分失去150萬平方米土地,居民達7000多萬。緣由:①斗爭打算不充分,德軍達到了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突然性;②兵力部署過于分散,武器裝備落后于德軍;③大清洗運動導致指揮員閱歷不足,素養(yǎng)不夠,部隊戰(zhàn)斗力不高;④反坦克作戰(zhàn)無方,對德軍坦克集群閃電進攻手足無措。影響(1)對蘇聯:遭遇了慘重的損失,但頂住了德軍的壓力,激發(fā)了民眾的斗志(2)對德國:斗爭初期獲得巨大利益,但戰(zhàn)略上,陷入兩線作戰(zhàn),加速了失?。?)對二戰(zhàn):①把蘇聯拖入斗爭,二戰(zhàn)進一步擴大②蘇聯成為反法西斯的重要力氣,有利于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二、太平洋斗爭的爆發(fā):1、緣由:(1)受德國在歐洲侵略得手的刺激;(2)東南亞地區(qū)物資豐富、地位重要,而日本資源缺乏;(3)歐洲戰(zhàn)事正酣供應了有利時機;(4)日本企圖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建立在亞太地區(qū)的霸權(5)日本在亞太擴張損害英美利益,美英對日實行經濟制裁2、日本偷襲美國珍寶港:(1)時間:1941年12月7日(2)結果:①日軍重創(chuàng)美國太平洋艦隊;②日軍占據東南亞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很多島嶼。【備課資料】珍寶港事務珍寶港位于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南岸,因水域內曾盛產珍寶而得名。首府檀香山西郊10公里處,是美國海、空軍的主要基地之一,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就駐扎在這里。檀香山地處太平洋中心,是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和重要港口,被喻作“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珍寶港因此占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1941年12月7日早晨7時55分,日本艦隊在隱私航行12晝夜后,用艦載機對珍寶港發(fā)動突然攻擊,兩小時內以微小的代價重創(chuàng)太平洋艦隊。此役,日軍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余艘,炸毀飛機200多架,斃傷美軍4000多人,美軍主力戰(zhàn)艦“亞利桑那”號被1760磅重的炸彈擊中沉沒,艦上1177名將士全部殉難。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零式戰(zhàn)斗機9架,97式魚雷機5架,99式轟炸機15架),1艘潛艇,5艘袖珍潛艇。(3)影響:珍寶港事務的發(fā)生,表明太平洋斗爭的爆發(fā),標記著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達到了真正的世界規(guī)模。對日:戰(zhàn)術上短暫取得重大成功,但戰(zhàn)略上,日綜合國力不如美國,為失敗埋下禍根。對美:損失重大,卷入斗爭對亞太:華盛頓體系徹底瓦解;整個戰(zhàn)局:二戰(zhàn)達到最大規(guī)模(美國的加入);促進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合作探究】有人認為,日本偷襲珍寶港是戰(zhàn)術上的成功,戰(zhàn)略上的失誤。你同意這種觀點嗎?(教材“學思之窗”)1941年12月9日,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zhàn),10日又對德、意宣戰(zhàn)。接著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也相繼對日宣戰(zhàn)。11日,德意作出反應,對美宣戰(zhàn)。美國同樣也對德、意宣戰(zhàn)。至此,斗爭名符其實地打成了一場世界大戰(zhàn)。三、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1、緣由:①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對全人類的平安和民主制度構成嚴峻威逼。②為了反對法西斯的侵略,西方民主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迫切要求聯合行動,捍衛(wèi)獨立與自由。2、過程:(1)美國對斗爭看法的轉變:①修改《中立法》(1939年11月):內容:允許其他國家在現金購買、運輸自理的條件下,購買美國武器。影響:這事實上為駕馭制海權的英法購買軍火打開了便利之門,但對海軍和海運力氣遠遠超過中國的日本是有利的。(建議:關于美國的《中立法》,請參閱第三單元第3課“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②通過《租借法》(1941年3月):內容:法案授權總統可以以出售、交換、轉讓和租借的形式向被認為其防衛(wèi)對美國平安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家供應武器、軍用物資、糧食等任何軍需品。影響:該法案的通過安葬了中立法,是美國由孤立主義走向參戰(zhàn)的確定性重要步驟。③美英發(fā)表《大西洋憲章》(1941年9月):1941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大西洋北部紐芬蘭阿金夏海灣的奧古斯塔號軍艦上實行大西洋會議,簽署的聯合宣言。全名為《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的聯合宣言》。8月13日簽署大西洋憲章。內容:表示美英兩國反對納粹暴政、重建和平的決心。影響:憲章具有欺瞞性,“機會均等”、“海上自由”等內容有利于美國戰(zhàn)后與英國爭奪勢力范圍,取得世界“領導地位”。大西洋憲章提出的對法西斯國家作戰(zhàn)的目的和進步民主的重建戰(zhàn)后和平的目標,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則,在當時對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促進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起了主動的歷史作用,并成為以后聯合國憲章的基礎。④美英蘇中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1月),標記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堵摵蠂倚浴返暮炇穑瑯擞浿澜绶捶ㄎ魉孤撁说淖罱K形成,為反法西斯斗爭的最終成功和戰(zhàn)后聯合國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意義: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組成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zhàn)線,它的組成大大加強了國際反法西斯力氣,為最終戰(zhàn)勝法西斯國奠定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