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甘肅省白銀市十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0-2021學年甘肅省白銀市十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0-2021學年甘肅省白銀市十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0-2021學年甘肅省白銀市十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0-2021學年甘肅省白銀市十中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省白銀市十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僅將答題卡交回。第Ⅰ卷閱讀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朗誦的還原,就是把寫作語言變?yōu)榭谡Z的有聲語言,補上書面語言表達不出來的語氣語調、語勢、語感,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使語言增加了活力,有了跳躍著的生命。(2)“還原”是一種變化,要把無聲的書面語——一個個的方塊字,變成有聲的口頭語言,而且還要“補上”書面語所表達不出來的東西,要把文本的生命顯示出來,“跳躍”起來,變成更能“表情達意”的另一種形式。(3)“還原”,就是還原到文本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里去。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xiàn)實”,是“思想的物質外殼”,文字更只是語言的記錄符號。語言和文字一旦離開了作者的思想(包括感情),無非是一堆聲音和符號,有什么價值呢?可見,掌握住文本作者融注到作品中去的思想感情,是“還原”的前提,是朗誦活動的第一步。(4)文本作者之所以要寫出作品,總是因為他有觀點、看法要闡明,有感情、胸懷要抒發(fā)而要掌握這些,就必須對文本、對作品進行深入的理解、剖析與領悟,舍此沒有第二條路。(5)要知人論世,真正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好惡褒貶。為此,作者的經(jīng)歷,寫作時的背景,尤其是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的具體動機,是不能不掌握的。以舒婷的《致橡樹》為例,不少年輕人都喜歡朗誦這首詩,可是往往沒弄明白詩是誰寫給誰的以及為什么要寫。這是“木棉”寫給“橡樹”的,為的是表白她的戀愛觀:雙方必須平等、自尊,還應有共同的追求,并能甘苦共嘗。而詩中涉及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甚至日光、春雨,盡管都是些美麗可愛的形象,卻是與木棉相對比而存在的“畸形愛情”的象征。倘若這根本的好惡褒貶都搞錯了,怎么能“還原”到作者的內心去呢?因此,還原要體會、共鳴,從內心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6)那么,只要真正掌握了文本的“情”和“意”,就能保證順利完成“還原”的過程嗎?當然不是。這就要說到朗誦,也就是口語表達的技巧。同任何事物一樣,朗誦也是一個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體?!扒椤焙汀耙狻笔撬膬热?,如何“表達”出來卻要借助恰當?shù)男问剑@就是口語表達的技巧,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朗誦的技巧”。(7)口語表達的技巧是綜合的、全方位的,涉及文本的字、詞、句、篇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朗誦是一種“還原”,同時又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二度創(chuàng)作”。對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是前提和基礎,運用適當?shù)目谡Z技巧把它表達出來則是關鍵和保證。不學習并掌握技巧,固然無法再現(xiàn)文本的神韻;以為有一定技巧的武裝了,便不再認真閱讀文本,深刻領會底蘊,想當然地隨意憑著“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變化去追求“藝術效果”,結果就會脫離了文本的精神。(選自《文匯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朗誦”時只要補上書面語言的語氣、語調等,就能使語言充滿活力和生命。B.只有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剖析與領悟,才能“還原”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C.不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是一些年輕人無法“還原”《致橡樹》的唯一原因。D.既然朗誦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就意味著人們可根據(jù)朗誦需要來改編文本內容。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圍繞“朗誦還原”,文章主要從“何為還原”和“如何還原”兩方面進行論述。B.文章第(1)(2)段為總起段,第(3)-(6)段為分述段,其中第(6)段則有承上啟下作用。C.文章從“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口語的表達技巧”兩方面來論證“如何還原”。D.文章以《致橡樹》為例,是為了證明情感和技巧在“朗誦還原”中的重要作用。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朗誦“還原”要注意補上語氣、語調、語勢、語感等書面語所表達不出來的東西。B.要做到朗誦的“還原”,必須掌握文本思想感情和掌握口語技巧,兩者缺一不可。C.要把握作者經(jīng)歷、寫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動機,才能真正了解作者在文本中的好惡褒貶。D.如果脫離文本精神,往往會導致朗誦者想當然隨意地去追求所謂的“藝術效果”?!敬鸢浮?.B2.D3.D【解析】【分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補上書面語言的語氣、語調等”錯誤。根據(jù)原文“‘還原’是一種變化,要把無聲的書面語——一個個的方塊字,變成有聲的口頭語言,而且還要‘補上’書面語所表達不出來的東西,要把文本的生命顯示出來”,可知,“補上書面語言的語氣、語調等”只是“朗誦”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C.“唯一原因”錯誤。根據(jù)材料“怎么能‘還原’到作者的內心去呢?因此,還原要體會、共鳴,從內心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可知,這種說法過于絕對。D.“朗誦是一種‘再創(chuàng)作’,就意味著人們可根據(jù)朗誦需要來改編文本內容”錯誤。從最后兩段內容可知,“再創(chuàng)作”只是針對口語的表達技巧而言,并不包括文本內容。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D.“文章以《致橡樹》為例,是為了證明情感和技巧在“朗誦還原”中的重要作用”錯誤。根據(jù)原文第五段可知“這是‘木棉’寫給‘橡樹’的,為的是表白她的戀愛觀”“因此,還原要體會、共鳴,從內心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樂”等,可知以《致橡樹》為例,只是為了證明‘情感’在‘朗誦還原’中的重要作用。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概括的能力。D.“如果脫離文本精神,往往會導致朗誦者想當然隨意地去追求所謂的‘藝術效果’”錯誤。根據(jù)原文最后一段可知“想當然地隨意憑著‘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變化去追求‘藝術效果’,結果就會脫離了文本的精神”,選項表述因果倒置。故選D。(二)實用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yè)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故畢業(yè)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yè)有人提攜也。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fā)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yè)于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yè)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yè)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fā)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茍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諸君者一也。(摘編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1917年)材料二:大學是傳播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思想火花。學生也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成長和堅強。因此,大學有責任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校長院長,沒有高低貴賤,不論學派親疏,大家都心平氣和,平等地爭論學術,探討學校發(fā)展。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大學發(fā)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我認為,大學的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我們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國大學的使命。(摘編自林建華《“大學是個大家庭”——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元培認為,每一個人求學的目的各不相同,大學是研究學問的地方,入大學,進北大,要把目標統(tǒng)一到求學上來。B.蔡元培強調大學時期要“植其基”,這里“基”既包括學問的根基,也包括求學目的純正、道德品行端正等內容。C.在林建華看來,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既包括平等的學術爭論,也包括允許學生犯錯,錯誤和失敗也是學生成長之路。D.蔡元培和林建華都認為,北大師生不應以做官發(fā)財為目的,必須追求真理,守護真理,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蔡元培演講的對象是學生,他對北大當時的腐敗現(xiàn)象深為不滿,因此提出了“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的主張。B.蔡元培希望學生專心學問,珍惜光陰。虛度光陰,不但學問無成,耽誤自己;投身社會,還可能貽害他人和國家。C.林建華演講的對象是教師干部,因此他演講的內容顯得概括,重在擺出觀點,明確方向,提出要求,亮明態(tài)度。D.林建華提出把“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對北大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6.蔡元培和林建華都強調了大學在研究學問方面的重要作用,雖時代不同,各有側重,但仍有不少共同的地方,請簡要概括其共同之處?!敬鸢浮?.D5.A6.(1)都強調大學是做學問的地方。蔡元培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林建華認為大學是傳播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場所;(2)都強調道德體系、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做學問的作用。蔡元培提出要“植其基”’,林建華認為“德行為要”;(3)面對社會風氣的影響,二人都強調抱定宗旨,孜孜以求,不急功近利?!窘馕觥俊?題詳解】此題主要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做題前要通讀材料,讀懂材料內容,對文章的內容、觀點、結構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將選項內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D項,“蔡元培和林建華都認為……必須追求真理,守護真理,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錯誤,這是林建華的觀點,材料二第二段,“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我們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國大學的使命”。故選D?!?題詳解】本題綜合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觀點、結構思路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A項,“他對北大當時的腐敗現(xiàn)象深為不滿”錯誤,原文材料一“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可知是外人認為北大腐敗,不是蔡元培的觀點。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細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文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yè)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是傳播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思想火花”,即都強調大學是做學問的地方。蔡元培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林建華認為大學是傳播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場所;“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茍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大學發(fā)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即都強調道德體系、正確的價值觀念對于做學問的作用。蔡元培提出要“植其基”’,林建華認為“德行為要”;“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yè)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我認為,大學的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即面對社會風氣的影響,二人都強調抱定宗旨,孜孜以求,不急功近利?!军c睛】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方法:1.尋找所需信息。發(fā)現(xiàn)文本關鍵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負載關鍵信息的詞句,剔除與閱讀目的無關的多余信息,從字面看出表達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鎖定要尋找的目標。2.整合得出結論。對于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在沒有詳細且明確的陳述言語的情況下,需要將文本中有關聯(lián)的信息通過比較、歸納、綜合進行加工處理,判斷出題人的真實意圖,從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結論。3.構建文本意義。對于多種材料組合的較為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要注意識別文本材料的主題,聯(lián)系實際需求,找出文本的寫作目的,為材料信息內容排序,聯(lián)系文本中的不同資料,結合自己的知識、想法和經(jīng)驗,提出獨特見解,自主構建文本的意義。(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題。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huán)又添了許多的話。正在廳上干轉,怎得個人來往里頭去捎信,偏生沒個人,連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時,只見一個老姆姆出來。寶玉如得了珍寶,便趕上來拉他,說道:“快進去告訴:老爺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緊,要緊!”寶玉一則急了,說話不明白:二則老婆子偏生又聾,竟不曾聽見是什么話,把“要緊”二字只聽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么?”寶玉見是個聾子,便著急道:“去叫我的小廝來罷?!蹦瞧抛拥溃骸坝惺裁床涣说氖??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么不了事的!”寶玉急的跺腳,正沒抓尋處,只見賈政的小廝走來,逼著他出去了。賈政一見,眼都紅紫了,也不暇問他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yè),淫辱母婢等語,只喝令“堵起嘴來,著實打死!”小廝們不敢違拗,只得將寶玉按在凳上,舉起大板打了十來下。賈政猶嫌打輕了,一腳踢開掌板的,自己奪過來,咬著牙狠命蓋了三四十下。眾門客見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奪勸。賈政那里肯聽,說道:“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你們才不勸不成!”眾人聽這話不好聽,知道氣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覓人進去給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賈母,只得忙穿衣出來,也不顧有人沒人,忙忙趕往書房中來,慌的眾門客小廝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進房來,賈政更如火上澆油一般,那板子越發(fā)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寶玉的兩個小廝忙松了手走開,寶玉早已動彈不得了。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賈政道:“罷了,罷了!今日必定要氣死我才罷!”王夫人哭道:“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自重。況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賈政冷笑道:“倒休提這話。我養(yǎng)了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訓他一番,又有眾人護持;不如趁今日一發(fā)勒死了,以絕將來之患!”說著,便要繩索來勒死。王夫人連忙抱住哭道:“老爺雖然應當管教兒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將五十歲的人,只有這個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為法,我也不敢深勸。今日越發(fā)要他死,豈不是有意絕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們娘兒們不敢含怨,到底在陰司里得個依靠。”說畢,爬在寶玉身上大哭起來。賈政聽了此話,不覺長嘆一聲,向椅上坐了,淚如雨下。王夫人抱著寶玉,只見他面白氣弱,底下穿著一條綠紗小衣皆是血漬,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脛,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無一點好處,不覺失聲大哭起來,“苦命的兒嚇!”因哭出“苦命兒”來,忽又想起賈珠來,便叫著賈珠哭道:“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贝藭r里面的人聞得王夫人出來,那李宮裁王熙鳳與迎春姊妹早已出來了。王夫人哭著賈珠的名字,別人還可,惟有宮裁禁不住也放聲哭了。賈政聽了,那淚珠更似滾瓜一般滾了下來。正沒開交處,忽聽丫鬟來說:“老太太來了?!币痪湓捨戳?,只聽窗外顫巍巍的聲氣說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賈政見他母親來了,又急又痛,連忙迎接出來,只見賈母扶著丫頭,喘吁吁的走來。賈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熱天,母親有何生氣親自走來?有話只該叫了兒子進去吩咐?!辟Z母聽說,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厲聲說道:“你原來是和我說話!我倒有話吩咐,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yǎng)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賈政聽這話不像,忙跪下含淚說道:“為兒的教訓兒子,也為的是光宗耀祖。母親這話,我做兒的如何禁得起?”賈母聽說,便啐了一口,說道:“我說一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么教訓你來!”說著,不覺就滾下淚來。賈政又陪笑道:“母親也不必傷感,皆是作兒的一時性起,從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辟Z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賭氣的。你的兒子,我也不該管你打不打。我猜著你也厭煩我們娘兒們。不如我們趕早兒離了你,大家干凈!”說著便令人去看轎馬,“我和你太太寶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應著。賈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寶玉年紀小,你疼他,他將來長大成人,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著你是他母親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將來還少生一口氣呢。”賈政聽說,忙頭哭道:“母親如此說,賈政無立足之地?!辟Z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無立足之地,你反說起你來!只是我們回去了,你心里干凈,看有誰來許你打。”一面說,一面只令快打點行李車轎回去。賈政苦苦叩頭認罪。(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動唇舌,不肖種種大承笞撻》)7.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姆姆和金釧在賈府中身份地位相似,但面對金釧跳井的悲劇,老姆姆不但沒有同情;反而視同笑談,這與二百多年后魯迅先生筆下麻木冷漠的看客相似。B.王夫人是榮國府掌權管事的家長之一,雖然寶玉挨打令她心痛不已,但她關心的首先是賈政和賈母的安好,體現(xiàn)了她顧全大局、端莊賢淑的特點。C.賈珠是賈政與王夫人的嫡長子,他早早進學,娶妻生子,是大家族的希望,可惜英年早逝。王夫人在哭求中提起賈珠,賈政也悲從中來,心痛不已。D.賈母的到來徹底平息了寶玉挨打的風波。賈母不僅以身份來痛斥賈政,也用犀利的口才來擊垮賈政,更用揚言回南京來要挾賈政。8.“寶玉挨打”上演了《紅樓夢》中最激烈的一場矛盾沖突,充分反映了沖突各方之間的復雜關系。請依據(jù)文本內容,或勾連整本書的相關內容,概括寶玉挨打事件中主要體現(xiàn)的幾組矛盾沖突。9.有人認為,賈政要將寶玉打死或勒死的行徑,揭露出封建父權的極端專橫、殘忍的實質;也有人認為,賈政嘴上說要打死或勒死寶玉,實際上是在教育他,體現(xiàn)了嚴父之愛。你更贊同哪種觀點?請結合選文談談你的看法及理由?!敬鸢浮?.B8.(1)賈政與賈寶玉之間關于人生道路和價值觀的矛盾沖突;(2)賈政和賈母及王夫人在教育寶玉方面的沖突;(3)作為庶子的賈環(huán)與作為嫡子的賈寶玉之間的利益沖突。9.我贊同第一種觀點。(1)賈政打寶玉之前沒有深入了解,不容辯白,就命令“堵起嘴來,著實打死”,可以看出他的專橫和武斷。(2)他嫌小廝打得輕,自己狠命蓋了三四十下,王夫人來了后板子下得又快又急,可以看出父權的專橫和殘忍。

我贊同第二種觀點。(1)賈政打寶玉是盛怒之下的反應。賈政打寶玉內心也是痛苦的,在王夫人哭訴后,賈政幾次淚流滿面,可見賈政并非無情。(2)賈政打寶玉為的是寶玉能夠走正道,他含淚向賈母解釋是為了光宗耀祖,所以打死、勒死是氣話,因為愛之深所以責之切?!窘馕觥俊痉治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B.“她關心的首先是賈政和賈母的安好,體現(xiàn)了她顧全大局、端莊賢淑的特點”說法不正確。王夫人沒有先為寶玉求情,而是從賈政和賈母的角度去勸說,采用的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搬出賈母來阻止賈政打寶玉。不能體現(xiàn)其顧全大局、端莊賢淑的特點。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本內容和人物形象、梳理概括情節(jié)的能力。結合“在外流蕩優(yōu)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yè),淫辱母婢等語”“我養(yǎng)了這不肖的孽障”可知,挨打的起因,歸結為一點,就是賈寶玉不愿意走仕途經(jīng)濟的老路。這與賈政望子成龍、重整家業(yè)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這是賈政與賈寶玉之間關于人生道路和價值觀的矛盾沖突。結合“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爬在寶玉身上大哭起來”“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干凈了!”“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可知,賈母、王夫人與賈政的沖突在于如何管教寶玉。賈母溺愛孫子,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對兒子管孫子,只是對賈政痛下殺手的表現(xiàn)難以接受。事實上,賈母在客觀上成了寶玉發(fā)展叛逆性格的保護傘。王夫人與丈夫的矛盾,是賈政往往聽信趙姨娘的讒言而不利于嫡黨。所以,她勸阻丈夫主要以賈珠早死說事,以柔克剛,為的是爭自己的利益。這是嫡庶之爭在嫡方的表現(xiàn)。結合“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那里承望賈環(huán)又添了許多的話”可知,還有寶玉與賈環(huán)所代表的嫡庶之爭。賈環(huán)庶出,處處受到壓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會占下風。所以,他和母親趙姨娘千方百計地構陷寶玉,手段卑鄙。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考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作答,答題時首先亮明觀點,再結合文本分析。如果贊同第一種觀點,應著重分析賈政在寶玉挨打事件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專橫、殘暴的一面,結合“賈政一見,眼都紅紫了,也不暇問他在外……只喝令‘堵起嘴來,著實打死!’”“賈政猶嫌打輕了,一腳踢開掌板的,自己奪過來,咬著牙狠命蓋了三四十下”“賈政更如火上澆油一般,那板子越發(fā)下去的又狠又快”“說著,便要繩索來勒死”來分析即可。如果贊同第二種觀點,應著重分析賈政因愛生恨,是恨鐵不成鋼的心理,結合“你們問問他干的勾當可饒不可饒!素日皆是你們這些人把他釀壞了,到這步田地還來解勸”“不覺長嘆一聲,向椅上坐了,淚如雨下”“為兒的教訓兒子,也為的是光宗耀祖”分析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小字寄奴。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帝少有大志,及長,雄杰有大度,風骨奇?zhèn)?。嘗游京口竹林寺,獨臥講堂前,上有五色龍章,眾僧驚以白帝,帝獨喜曰:“上人無妄言。”皇考墓在丹徒之侯山,其地秦史所謂有天子氣者也??坠钌普寄?,帝嘗與經(jīng)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钡塾墒且孀载?。后伐荻新洲,見大蛇長數(shù)文,射之,傷。明日復至洲,見童子數(shù)人于榛中搗藥。童子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劉寄奴王者,不可殺?!钡圻持允账幎?。又經(jīng)客下邳逆旅,會一沙門曰:“江表當亂,安之者,其在君乎?!钡巯然际謩?chuàng),積年不愈,沙門有一黃藥,帝以黃散傅之,其創(chuàng)一傅而愈。初為冠軍孫無終司馬。晉隆安三年十一月,孫恩作亂于會稽,朝廷遣前將軍劉牢之東討。牢之請帝參府軍事,命與數(shù)十人覘賊,遇賊眾數(shù)千,所將人多死,而帝奮長刀,所殺傷甚眾。時東伐諸將,士卒暴掠,百娃皆苦之,惟帝獨無所犯。五年二月,偽燕主慕容超大掠淮北。三月,帝抗表北討。超大將公孫五樓請斷大峴,堅壁清野以待,超不從。初謀是役,議者以為賊若嚴守大峴,軍無所資,何能自反?帝曰:“不然。鮮卑性貪,略不及遠,必將引我,且亦輕戰(zhàn)。師一入峴,吾何患焉?!奔叭雿s,帝舉手指天曰:“吾事濟矣?!北妴柶涔?,帝曰:“師既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馀糧棲畝,軍無匱乏之憂,勝可必矣?!绷?,超使廣寧王賀刺盧及五樓悉力據(jù)臨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超告五樓急據(jù)之。比至,為龍驤將軍孟龍符所保,五樓乃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卵,帝即位于南郊。(節(jié)選自《南史》)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商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B.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C.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D.姓劉氏/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皇考,指在位的皇帝對先皇的尊稱,意謂美好的父君,文中指劉裕的父親。B.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qū),從中原地區(qū)看,地處長江之外,大體包括江南、江東等地區(qū)。C.冠軍,謂列于諸軍之首,或指古將軍名號,和今義不同。今義是指比賽中的第一名。D.南郊,指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也指帝王祭天的大禮。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裕少有大志,雄杰大度。僧人看見劉裕上空出現(xiàn)五色龍形花紋并告之,劉裕十分高興;孔恭認為劉裕父親的墓地不是普通的墓地,劉裕聽后更為自負。B.劉裕風骨奇?zhèn)?,常有奇遇。他到新洲采荻草,射傷一條大蛇而得到神藥;后在下邳的旅店里,遇僧人又得到一味黃色的藥,手疾因此痊愈。C.劉裕作戰(zhàn)勇猛,治軍整肅。孫恩作亂時,劉裕帶領的偵察兵大多戰(zhàn)死,劉裕奮勇殺敵;東伐將領手下士卒到處掠奪,只有劉裕的士卒不侵犯百姓。D.劉裕深謀遠慮,才能超群?;实巯轮甲寗⒃П狈ツ饺莩?,他堅持率軍進入大峴關,并斷定士卒此時有必死的意志,且軍隊沒有缺糧的擔憂,一定會取得勝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超大將公孫五樓請斷大峴,堅壁清野以待,超不從。(2)比至,為龍驤將軍孟龍符所保,五樓乃退。【答案】10.C11.A12.D13.(1)慕容超手下的大將公孫五樓請求阻斷大峴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糧食和物資來防備敵人,慕容超不接受。(2)等公孫五樓趕到,巨蔑水已經(jīng)被龍驤將軍孟龍符占據(jù)把守,公孫五樓于是撤退?!窘馕觥俊痉治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承前省略主語“劉?!保瑯嫵膳袛嗑?,“也”是判斷句的標志,所以應在“也”后斷開,中間不可斷,排除AD?!皷|遷”的主語是“晉氏”,“移居”的主語是“劉氏”,主語不一致,中間要斷開,“劉氏”應放在后一句中,排除B。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皇考,指在位的皇帝對先皇的尊稱”錯誤,古代是對已故曾祖、亡父的尊稱。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皇帝下旨讓劉裕帶兵北伐慕容超”錯誤,文中說“帝抗表北討”,結合上文可知,這里的“帝”是指劉裕,“抗表”意思為向皇帝上奏章,所以應是劉裕向皇帝上奏章北伐。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斷”,阻斷;“堅”,使動用法,使……堅固,即“加固”;“壁”,營壘;“以”,目的連詞,來;“從”,聽從,接受。(2)“比”,等到;“至”,到;“為……所”,被動句,被;“保”,占據(jù)把守;“乃”,于是;“退”,撤退。參考譯文:宋高祖武皇帝名裕,小字寄奴。他姓劉,是漢朝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一世孫。彭城是楚國的都城,所以楚元王的后代以彭城為家。晉朝東遷,劉氏移居到晉陵郡丹徒縣的京口里。劉裕從小有大的志向,等到長大后,才智出眾有大氣度,風度氣質杰出。劉裕曾經(jīng)到京口的竹林寺游玩,一個人臥在講經(jīng)堂前,上空出現(xiàn)五彩龍紋,眾僧人(看見后)驚訝地告訴他,劉裕獨自歡喜地說:“長老不要亂說?!彼赣H的墳墓在丹徒的候山,這就是秦史所說有天子氣象的地方。當時有個叫孔恭的人,特別擅長察看墓地的風水。劉裕曾經(jīng)和孔恭一起經(jīng)過父親的墓地,假裝不知道問孔恭:“這墓地怎么樣?”孔恭說:“這不是普通的墓地?!眲⒃拇烁佑X得自己不同尋常。后來他到新洲采荻草,看見一條大蛇長幾丈,射了一箭,蛇受了傷。第二天又到新洲去,看見幾個童子在叢林中搗藥。(劉裕問緣由)童子回答說:“我們大王被劉寄奴射中,我們在配制藥散給他敷傷。”劉裕問:“你們大王是神,為什么不殺了劉寄奴?”童子回答說:“劉寄奴是要稱王的人,不能殺。”劉裕大聲責罵他們,(童子都散去了)于是劉裕把藥收起來帶了回去。又曾經(jīng)客居下邳的旅店里,遇到一個僧人對他說:“江南要亂了,能使江南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了吧”。劉裕之前患有手疾,多年沒有痊愈。僧人有一味黃色的藥。劉裕把黃色的藥粉敷在手上,他的傷一下就好了。當初擔任了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晉隆安三年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作亂,朝廷派前將軍劉牢之向東去征討孫恩。劉牢之請劉裕參與將軍府軍事謀劃。命他和數(shù)十人前去察看敵情,遇到數(shù)千敵軍,所帶領的人大多戰(zhàn)死,劉裕舉起長刀,殺傷很多敵人。當時東伐的各位將領,(手下)的士卒都到處掠奪,百姓都為此苦惱,只有劉裕部下的士卒不掠奪百姓。五年二月,假的燕國皇帝慕容超大肆掠奪淮北。三月,劉裕向皇帝上奏章北伐。慕容超手下的大將公孫五樓請求阻斷大峴的通道,加固防御工事,清理野外的糧食和物資來防備敵人,慕容超不接受。當初謀劃這次戰(zhàn)役時,議論的人們認為,敵人如果嚴守大峴關,軍隊缺少所需物資,如何能夠全身而退?劉裕說:“不對。鮮卑人生性貪婪,謀劃不到那么長遠。必定會引誘我們進入,而且也會輕敵。我軍一旦進入大峴關,我有什么可擔心的呢?”等到進入大峴關,劉裕抬手指天說:“我們的大事要成了!”眾人問他為什么,他說:“軍隊已經(jīng)到了險要之處,士卒有必死的意志。余糧滿地,軍隊沒有缺糧的擔憂,一定會勝利的?!绷?,慕容超讓廣寧王賀刺盧和公孫五樓全力據(jù)守臨朐。距離臨朐城四十里有巨蔑水,慕容超告訴五樓趕緊搶占。等五樓趕到,巨蔑水已經(jīng)被龍驤將軍孟龍符所占據(jù)把守,五樓于是撤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劉裕在南郊即位稱帝。(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樂天寄重和晚達冬青一篇,因成再答①劉禹錫風云變化饒年少②,光景蹉跎屬老夫③。秋隼得時凌汗漫④,寒龜飲氣受泥涂。東隅有失誰能免,北叟之言豈便誣⑤。振臂猶堪呼一擲,爭知掌下不成盧⑥。【注】①樂天,即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此詩作于在蘇州任上,當時劉禹錫因受排擠貶官至蘇州任刺刺史。②饒:讓。年少:指當時任宰相的李宗閔、牛僧孺等人。③老夫:劉禹錫自謂。④汗漫:指沒有邊際的天空。⑤北叟之言:指《淮南子·人間》載“塞翁失馬”故事。誣:虛假。⑥盧:《演繁露》卷六:“凡投子者,五皆現(xiàn)黑,則其名盧?!背杀R:指擲散子獲勝。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用“風云變化”比喻朝堂政治斗爭,用“光景蹉跎”暗指生活困頓,虛度光陰。B.頷聯(lián)用“秋隼”“寒龜”兩個意象,形象地說明了人在得志和失勢時的不同狀態(tài)。C.頸聯(lián)借用東隅等典故,反映出在人生的過程中“得”與“失”的樸素辯證關系。D.尾聯(lián)把人生比作擲骰子的游戲,別具匠心,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的精神面貌。15.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敬鸢浮?4.A15.①表達了詩人仕途失意的憤懣之情;②表達了詩人不向命運屈服的頑強精神;③表達了詩人能辯證地看待事物、通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窘馕觥俊痉治觥俊?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表達技巧的能力。A.“用‘光景蹉跎’暗指生活困頓,虛度光陰”錯誤,“光景蹉跎”指時光白白過去,暗指虛度光陰,在這里沒有生活困頓之意。故選A?!?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的能力。由首聯(lián)“風云變化饒年少,光景蹉跎屬老夫”再結合寫作背景“當時劉禹錫因受排擠貶官至蘇州任刺刺史?!笨芍谜味窢幖ち?,而自己正貶官至蘇州白白的虛度光陰,在這里表現(xiàn)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憤懣之情;由頸聯(lián)“東隅有失誰能免,北叟之言豈便誣”可知,作者并沒有陷入被貶的痛苦中,而是辯證的看待人生的“得”與“失”,這也看出作者并沒有向不公正的待遇低頭;由尾聯(lián)“振臂猶堪呼一擲,爭知掌下不成盧”可知,作者此時的生活狀態(tài)是積極向上的,這也表現(xiàn)出作者的樂觀豁達精神。(三)名篇名句默寫16.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中國文人不管是生于盛世還是亂世,也不管是高居朝堂還是遠處鄉(xiāng)野,總有一脈相承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在《師說》中韓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士大夫“恥學于師”作對比,贊譽百姓樸實智慧;《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辛棄疾以廉頗自比,表達他老當益壯,渴望報效國家的赤誠之心;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更抒發(fā)詞人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感傷!【答案】①.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②.不恥相師③.廉頗老矣④.尚能飯否⑤.多情應笑我⑥.早生華發(fā)【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巫”“廉”“華”。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中國詩詞中,不乏扁舟意象,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①扁舟中蘊涵著詩人的期冀和希望,蘊涵著他們失意的痛楚和靈魂的呼喚。扁舟也總在中國畫中出現(xiàn),畫家們隨著這扁舟作精神的遠足,那風中一葉泛夕陽,不知帶走多少中國畫家的意緒②清代畫家垢道人題畫詩云:“獨坐扁舟別有意?!边@別樣的意緒太紛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難以載動③扁舟一葉游五湖,來到江心湖面,心隨流水,從容東西,獲得精神的自由;這扁舟一葉五湖游,乃因“要覓巢居新閣處”,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頓寂寞的靈魂。一片寧靜、、精澄、孤迥的山水境界,就是畫家心靈之舟的之所。細讀中國畫,揣摩其中精神,感到畫家們是將自己精微的用思寄托于此,他們的性靈史太需要這樣的“扁舟”,他們在這“扁舟”中獨鳥盤空的快意、一丸冷月的澄明、空山蕭寺的淡遠、云霧縹緲的超越④也是在扁舟中,借此抒發(fā)性靈中微妙的衷曲,從而獲得精神的安頓。17.文中各處標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郏孩?; D.①,”②。③:④。18.依次填入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shù)囊唤M是()A.難以言表幽遠停泊領悟 B.難以言表悠遠止泊領略C無以言表悠遠止泊領悟 D.無以言表幽遠停泊領略19.下列句子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A.安祿山叛亂,唐朝國內狼煙四起,《三吏》和《三別》就反映了當時的歷史。B.在海邊,他總是將門鎖了,把自己焊在礁石上,聽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C.陰云吞噬的晴空中,幾個星星在發(fā)抖,細眉般的新月,也好像在打著哆嗦。D.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說不出話?!敬鸢浮?7.C18.B19.D【解析】【分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第一處的引用是作“如”的賓語,是句子成分,故而點號應在引號外,排除AD。第二處作為句段末尾,從句子語氣“不知帶走多少……”可見是感嘆語氣,故應用感嘆號,排除AD。第三處,后兩句中“獲得精神的自由”“渡向精神的彼岸,安頓寂寞的靈魂”是對“這別樣的意緒太紛繁,似乎小小的扁舟難以載動”的解釋說明,說明其紛繁而難以載動的原因,故要用冒號,排除B。第四處,根據(jù)“也是在扁舟中”可知,這一句與前一句之間并未完全斷絕聯(lián)系,不應用句號,要用分號,排除B。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正確使用近義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難以言表:語言不能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無以言表:無法用語言表達。此處主要指“難以表達”,選“難以言表”。幽遠:深遠,幽深。悠遠:空間距離的遼遠。幽遠:幽深。悠遠:離現(xiàn)在時間長。側重點不同幽遠:側重于體現(xiàn)環(huán)境安靜。悠遠:側重于體現(xiàn)距離遠。此處對象是扁舟、湖面,其空間是遼遠的,而不是幽深的,故選“悠遠”。停泊:指船舶靠于碼頭、泊于錨地或系于浮筒。止泊:停息。此處對象是“心靈之舟”而不是真實的船只,故而選“止泊”更合適。領略: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領悟:體會,解悟。根據(jù)語意來看,此處要表達的是感受這些風景的滋味,故選“領略”。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修辭手法的能力。畫線句采用的修辭手法是借喻,把山水境界比喻成畫家心靈的“扁舟”。A.“狼煙”代指戰(zhàn)爭,是借代手法。B.“焊”字本來是把鋼鐵連接在一起的工藝,此處用來形容人,是用了比擬手法。C.說星星發(fā)抖,新月哆嗦,賦予景物人的情態(tài),用了擬人手法。D.“一層可悲的厚障壁”是借喻手法,把兩人之間因身份、見識等形成的隔閡比喻成“障壁”。故選D。20.請結合課文內容擬寫另一聯(lián)。(1)上聯(lián):感英雄已逝;下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2)上聯(lián):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聯(lián):遷客動情濕青衫。(白居易《琵琶行》)【答案】①.嘆歲月難留②.商婦彈弦訴心事【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對聯(lián)的能力。對聯(lián)要求字數(shù)相等,內容相關;其次要求詞性相當、結構相稱。本題首先要分析上聯(lián)的結構“感/英雄/已逝”,結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找出詞性內容兩兩相對的詞語,感—嘆,英雄—歲月,已逝—難留。分析下聯(lián)的結構“遷客/動情/濕青衫”,結合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找出詞性內容兩兩相對的詞語,商婦—遷客,彈弦—動情,訴心事—濕青衫。21.李華是一名記者,想去妹妹所在的城郊著名的溫泉村小李莊游玩。原定1月15日(周五)去,還沒成行,周四早上剛上班就看見妹妹發(fā)來一條短信:“姐,今早一游客叔叔核酸檢測陽性,將隔離?!崩钊A出于職業(yè)敏感,認為應該馬上把這條短信擴寫成新聞稿送審。假如你是李華,請你將李華妹妹的短信擴寫成一則新聞稿,要求75字左右?!敬鸢浮勘驹?4日早晨,城郊小李莊一男性游客身體不適,經(jīng)核酸檢測發(fā)現(xiàn)呈陽性,現(xiàn)有關部門即將采取隔離措施,溫泉有可能關閉。該游客的行程及密切接觸者有待進一步查明。【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擴寫句子的能力。對于新聞事件需要包括:人物、時間、內容,并且注意語言準確、真實。本事件的人物——溫泉村小李莊的男性游客,時間——周四也就是1月14早晨,新聞的內容——男性游客身體不適,核酸檢測為陽性。再結合新冠疫情相關知識,可推測溫泉村可能關閉,而密切接觸者還要進一步追蹤查明。最后整理概括出新聞內容即可,注意語句通順,語言得體,字數(shù)75左右。四、寫作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材料一:莊子的才干之一是繪畫。君王要他畫一只螃蟹。莊子回答說,為此他需要五年的時間。五年過去了,他又對君王說:“我還需要五年的時間?!本鯌?。十年過去了,莊子拿起筆一會兒就畫了一只完美無缺、前所未見的螃蟹。材料二:從前有只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候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迎接到祖廟里供養(yǎng)起來。每天演奏音樂給它聽,給它吃豐美的食物。魯侯的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近日,你將作為學生代表受邀參加“中學生教育論壇”并發(fā)言。大會設立了學生、教師、校長三個分會場,請你任選一個分會場,結合上述材料帶給你的感悟寫一篇發(fā)言稿。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量變促進質變,厚積方能薄發(fā)各位同學:大家好!很榮幸能參見“中學生教育論壇”并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言。我今天發(fā)言的題目是“量變促進質變,厚積方能薄發(fā)”。莊子花費十年畫成完美無缺、前所未見的螃蟹,這其間,他定是經(jīng)過多次反復的練習,才能揮毫之間展現(xiàn)風采。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要想達到一定的高度,需要量的積累,因為厚積方能薄發(fā)。一顆種子想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就必須在黑暗陰冷的土壤中拼命吸取養(yǎng)分,才能沖破堅硬的地表;一只雛鷹想要飛至那湛藍的天空,就必須先低飛且努力蓄力,才能直上云霄;一塊木頭想要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就必須承受千刀萬剮,精雕細琢,才能大放異彩。厚積而薄發(fā),才能一鳴驚人。蟬的幼蟲,在黑暗潮濕的土壤里,漫長的無光的生活,,但它們卻在黑暗中默默的積蓄力量,并且苦苦堅持達17年之久。也正是由于它們的不放棄,時機一到,它們便能破土而出,爬上高樹,迎著太陽,把積累了多年的力量,盡情的釋放,叫醒了整個夏天。觀歷史,看勾踐。勾踐發(fā)兵攻吳。終因力不能敵,慘敗于夫差,因向夫差請求稱臣納貢。并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入質吳,被囚于石室。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但是勾踐卻沒有因此而喪失信心。白天他認真干活,晚上他躺在柴堆上,慢慢的品嘗著一顆苦膽和為質為奴的恥辱。十年屈辱,回國之后的勾踐奮起,臥薪嘗膽,厚積薄發(fā),終成一代霸主,稱霸中原?!读凝S志異》曾被郭沫若贊“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倍@本驚世名作也是由蒲松齡厚積薄發(fā)寫出來的。滿腹才華的蒲松齡多次赴考,可惜他卻沒有那考中的命,一怒之下,本才子不考了!于是開始著書,四處采風,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