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_第1頁
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_第2頁
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_第3頁
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_第4頁
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維護手冊TOC\o"1-2"\h\u16380第1章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概述 3130101.1大數據平臺安全背景 3179141.1.1大數據平臺安全的重要性 3216881.1.2大數據平臺安全現(xiàn)狀 4282381.2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挑戰(zhàn) 4135121.2.1數據安全 4147421.2.2系統(tǒng)安全 4114311.2.3網絡安全 4287911.2.4隱私保護 4106701.3安全維護的目標與原則 474281.3.1目標 479971.3.2原則 56226第2章數據安全策略 5124162.1數據分類與分級 555352.2數據訪問控制策略 5300742.3數據加密與脫敏 68116第3章網絡安全防護 675093.1邊界安全防護 6252033.1.1防火墻部署 6723.1.2VPN接入 6106673.1.3入侵檢測與防御系統(tǒng) 614253.1.4DDoS防御 719543.2網絡訪問控制 798113.2.1身份認證與授權 7268833.2.2網絡隔離與VLAN劃分 7236433.2.3訪問控制策略 7186953.3網絡安全監(jiān)控 710503.3.1安全事件管理 741113.3.2日志審計與分析 7131383.3.3流量監(jiān)控與異常檢測 7143603.3.4安全態(tài)勢感知 721063第4章系統(tǒng)安全加固 7280704.1系統(tǒng)安全基線設置 7295634.1.1操作系統(tǒng)安全基線 8228014.1.2網絡安全基線 815954.1.3數據安全基線 8234034.2系統(tǒng)漏洞掃描與修復 888304.2.1漏洞掃描 890394.2.2漏洞修復 8248144.3系統(tǒng)安全更新與維護 8249134.3.1安全更新 820674.3.2安全維護 824825第5章應用安全防護 9245665.1應用程序安全開發(fā) 9128955.1.1代碼編寫規(guī)范 9183595.1.2安全架構設計 9127745.2應用層攻擊防護 9176375.2.1SQL注入防護 9262895.2.2跨站腳本攻擊(XSS)防護 9170595.2.3跨站請求偽造(CSRF)防護 10137555.3應用程序安全測試 1099445.3.1靜態(tài)代碼分析 1058245.3.2動態(tài)安全測試 10220145.3.3安全評估 108532第6章用戶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 10169736.1用戶身份認證機制 10153316.1.1認證方式 10187706.1.2密碼策略 10172546.1.3二次認證 11315416.2角色與權限管理 11312536.2.1角色設置 113176.2.2權限分配 11154586.2.3權限控制 11177396.3用戶行為審計 11140726.3.1審計策略 11190496.3.2審計記錄 11280606.3.3審計分析 1126275第7章安全事件監(jiān)測與響應 1287307.1安全事件監(jiān)測策略 12206697.1.1監(jiān)測目標 12255167.1.2監(jiān)測手段 12185667.1.3監(jiān)測周期 1247277.2安全事件報警與響應流程 1258457.2.1報警機制 12164047.2.2響應流程 12190697.3安全事件分析與處理 13238727.3.1分析方法 134327.3.2處理措施 1326148第8章數據備份與恢復 13193728.1備份策略與計劃 1325238.1.1備份策略制定 13196258.1.2備份計劃執(zhí)行 13284438.2數據備份方法與工具 14241618.2.1數據備份方法 1418358.2.2數據備份工具 14311458.3數據恢復與驗證 14106398.3.1數據恢復 14230218.3.2數據驗證 1417937第9章安全合規(guī)與審計 1445069.1安全合規(guī)性評估 14102559.1.1合規(guī)性要求 14160519.1.2合規(guī)性評估方法 15238599.1.3合規(guī)性評估流程 15187199.2安全審計策略與流程 1589669.2.1審計策略制定 1583189.2.2審計流程設計 1566529.2.3審計工具與手段 15239389.3風險評估與整改 15127709.3.1風險識別與評估 1528409.3.2風險定級與處理 1589329.3.3整改措施與跟蹤 15158549.3.4持續(xù)改進 158054第10章安全培訓與意識提升 16540010.1安全培訓計劃與內容 16382510.1.1培訓目標 162172610.1.2培訓對象 162396510.1.3培訓內容 16537110.2安全意識提升活動 16575710.2.1安全宣傳活動 16149310.2.2安全競賽 162358510.2.3演練與實戰(zhàn) 161138210.3安全知識測試與評估 161669910.3.1測試內容 161313610.3.2測試方式 171813910.3.3評估與反饋 17769110.3.4持續(xù)優(yōu)化 17第1章教育大數據平臺安全概述1.1大數據平臺安全背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大數據技術已深入應用到教育領域,教育大數據平臺作為支撐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日益顯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數據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數據類型的日益豐富以及數據流動性的增強,大數據平臺的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本節(jié)將從大數據平臺安全的角度,介紹其背景和發(fā)展趨勢。1.1.1大數據平臺安全的重要性大數據平臺涉及海量的教育數據,包括學生信息、教師信息、教學資源等,這些數據的安全直接關系到教育行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因此,保障大數據平臺的安全對于教育行業(yè)具有重要意義。1.1.2大數據平臺安全現(xiàn)狀當前,大數據平臺安全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數據泄露、惡意攻擊、系統(tǒng)漏洞等。為應對這些問題,我國及相關部門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規(guī),加強對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監(jiān)管。同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也在積極摸索和實踐大數據平臺的安全保障措施。1.2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挑戰(zhàn)教育大數據平臺在為教育行業(yè)帶來便利和效益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安全挑戰(zhàn)。以下將從幾個方面闡述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挑戰(zhàn)。1.2.1數據安全教育大數據平臺涉及的數據類型繁多,包括敏感信息和非敏感信息。數據在存儲、傳輸和處理過程中,可能遭受泄露、篡改等安全風險。1.2.2系統(tǒng)安全大數據平臺作為技術密集型系統(tǒng),其系統(tǒng)架構復雜,涉及多個組件和層次。這些組件和層次可能存在安全漏洞,給攻擊者可乘之機。1.2.3網絡安全教育大數據平臺通常需要與互聯(lián)網以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數據交換,這使得網絡安全問題尤為突出。網絡攻擊、惡意代碼傳播等網絡安全威脅可能對大數據平臺造成嚴重影響。1.2.4隱私保護教育大數據平臺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尤為重要。如何在保障教育大數據應用的基礎上,有效保護個人隱私,是教育大數據平臺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1.3安全維護的目標與原則為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安全維護工作應遵循以下目標和原則:1.3.1目標(1)保障數據安全: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中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2)保證系統(tǒng)安全:加強系統(tǒng)安全防護,預防并應對各種安全威脅。(3)維護網絡安全:保護教育大數據平臺免受網絡攻擊,保證網絡數據傳輸安全。(4)保護個人隱私:合理使用個人信息,防止個人信息泄露。1.3.2原則(1)合規(guī)性原則: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保證安全維護工作的合規(guī)性。(2)預防為主原則:強化安全意識,采取主動防御措施,降低安全風險。(3)動態(tài)調整原則:根據安全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安全策略和防護措施。(4)協(xié)同防護原則: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合作,共同應對安全威脅。第2章數據安全策略2.1數據分類與分級為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中各類數據的安全與合規(guī)使用,首先應對數據進行分類與分級。根據數據的敏感性、重要性和用途,將數據分為以下幾類:(1)公開數據:指對外公開,無需特別保護的數據,如新聞報道、政策文件等。(2)內部數據:指僅限于組織內部使用,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數據,如教職工信息、學生基本信息等。(3)敏感數據:指涉及個人隱私、國家秘密等具有較高敏感性的數據,如成績、健康狀況、科研數據等。針對不同類別數據,制定相應的數據安全級別,如下:(1)公開數據:一級安全級別。(2)內部數據:二級安全級別。(3)敏感數據:三級安全級別。2.2數據訪問控制策略為保證數據安全,教育大數據平臺應實施嚴格的數據訪問控制策略,具體措施如下:(1)身份認證:采用用戶名密碼、手機短信驗證碼、生物識別等多種身份認證方式,保證用戶身份的真實性。(2)權限管理:根據用戶角色和職責,分配相應的數據訪問權限,實現(xiàn)最小權限原則。(3)訪問審計:對用戶的數據訪問行為進行審計,記錄訪問時間、訪問數據等信息,以便于追蹤和排查問題。(4)動態(tài)權限調整:根據用戶行為和需求,動態(tài)調整數據訪問權限,保證數據安全。2.3數據加密與脫敏為保護數據在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教育大數據平臺應采用以下數據加密與脫敏措施:(1)數據傳輸加密:采用SSL/TLS等加密協(xié)議,對數據傳輸過程進行加密,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篡改。(2)數據存儲加密: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采用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相結合的方式,保證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安全性。(3)數據脫敏:對敏感數據進行脫敏處理,如使用隨機、替換、屏蔽等方法,保護個人隱私和國家秘密。(4)密鑰管理:建立健全密鑰管理體系,保證密鑰的安全存儲、分發(fā)和銷毀,防止密鑰泄露導致數據安全風險。第3章網絡安全防護3.1邊界安全防護3.1.1防火墻部署在邊界網絡處部署防火墻,對進入和離開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流量進行過濾和控制,以防止非法訪問和惡意攻擊。保證防火墻策略根據實際需求定期更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網絡安全威脅。3.1.2VPN接入為遠程訪問教育大數據平臺的用戶提供VPN(虛擬專用網絡)接入服務,保證數據傳輸過程加密,保障用戶身份認證和數據完整性。3.1.3入侵檢測與防御系統(tǒng)部署入侵檢測與防御系統(tǒng)(IDS/IPS),實時監(jiān)控網絡流量,識別并阻止?jié)撛诘膼阂庑袨椋档桶踩L險。3.1.4DDoS防御建立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防御系統(tǒng),防止教育大數據平臺受到大規(guī)模網絡攻擊,保證平臺穩(wěn)定運行。3.2網絡訪問控制3.2.1身份認證與授權實施嚴格的身份認證與授權機制,保證合法用戶才能訪問教育大數據平臺。采用多因素認證方式,提高用戶身份驗證的安全性。3.2.2網絡隔離與VLAN劃分根據業(yè)務需求,對教育大數據平臺進行網絡隔離,劃分不同的虛擬局域網(VLAN),以降低內部網絡的安全風險。3.2.3訪問控制策略制定并實施詳細的訪問控制策略,限制用戶對敏感數據和關鍵資源的訪問權限,防止內部數據泄露。3.3網絡安全監(jiān)控3.3.1安全事件管理建立安全事件管理系統(tǒng),對網絡安全事件進行實時監(jiān)控、分析和響應,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3.3.2日志審計與分析收集并分析網絡設備、服務器和應用的日志信息,及時發(fā)覺異常行為,為安全事件調查提供數據支持。3.3.3流量監(jiān)控與異常檢測采用流量監(jiān)控技術,實時監(jiān)控網絡流量,通過異常檢測算法識別潛在的網絡攻擊和異常行為,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3.3.4安全態(tài)勢感知建立安全態(tài)勢感知系統(tǒng),對教育大數據平臺的網絡安全狀況進行實時評估,為安全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第4章系統(tǒng)安全加固4.1系統(tǒng)安全基線設置4.1.1操作系統(tǒng)安全基線保證操作系統(tǒng)版本符合國家信息安全要求,及時更新至最新版本。禁用不必要的操作系統(tǒng)服務,降低潛在風險。設置強壯的密碼策略,包括密碼復雜度、密碼長度、密碼更換周期等。4.1.2網絡安全基線配置合理的網絡訪問控制策略,限制不必要的網絡訪問。對網絡設備進行安全配置,關閉不必要的服務和端口。采用安全的網絡協(xié)議,如、SSH等。4.1.3數據安全基線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設立合理的數據訪問權限,嚴格控制數據訪問范圍。定期備份重要數據,保證數據可恢復。4.2系統(tǒng)漏洞掃描與修復4.2.1漏洞掃描定期對系統(tǒng)進行漏洞掃描,發(fā)覺潛在的安全隱患。使用專業(yè)的漏洞掃描工具,保證掃描結果的準確性。對掃描結果進行詳細分析,了解系統(tǒng)安全狀況。4.2.2漏洞修復針對掃描發(fā)覺的漏洞,及時進行修復。按照優(yōu)先級對漏洞進行排序,優(yōu)先修復高危漏洞。驗證漏洞修復效果,保證系統(tǒng)安全。4.3系統(tǒng)安全更新與維護4.3.1安全更新定期關注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的安全更新公告。及時安裝安全更新補丁,修復已知的安全漏洞。對安全更新進行測試,保證更新不會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4.3.2安全維護建立安全維護制度,明確安全維護的責任人和工作流程。定期對系統(tǒng)進行安全檢查,保證安全配置和策略的有效性。對安全事件進行應急響應,迅速處理并分析原因,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第5章應用安全防護5.1應用程序安全開發(fā)5.1.1代碼編寫規(guī)范在應用程序開發(fā)過程中,應遵循以下代碼編寫規(guī)范:(1)采用安全編程語言,如Java、Python等;(2)避免使用有已知漏洞的庫和框架;(3)遵循OWASP安全編碼實踐,防止常見的安全問題;(4)對輸入數據進行嚴格驗證,包括數據類型、長度、范圍等;(5)對輸出數據進行適當的編碼和轉義,防止跨站腳本攻擊(XSS)等。5.1.2安全架構設計在應用程序架構設計階段,應考慮以下安全措施:(1)采用分層架構,實現(xiàn)各層之間的安全隔離;(2)使用安全中間件,如Web應用防火墻(WAF)、負載均衡器等;(3)實現(xiàn)權限控制,保證用戶只能訪問授權資源;(4)采用安全通信協(xié)議,如、SSL/TLS等;(5)合理配置安全策略,如訪問控制、會話管理、錯誤處理等。5.2應用層攻擊防護5.2.1SQL注入防護為防止SQL注入攻擊,應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預編譯語句(如PreparedStatement);(2)對用戶輸入進行嚴格的驗證和過濾;(3)使用最小權限原則,為數據庫用戶分配必要的權限;(4)定期檢查數據庫安全,修復已知漏洞。5.2.2跨站腳本攻擊(XSS)防護為防止XSS攻擊,應采取以下措施:(1)對用戶輸入進行驗證和過濾,特別是HTML、JavaScript等特殊字符;(2)采用安全的輸出編碼技術;(3)使用內容安全策略(CSP),限制資源加載和腳本執(zhí)行。5.2.3跨站請求偽造(CSRF)防護為防止CSRF攻擊,應采取以下措施:(1)在表單中添加CSRF令牌,并在服務器端進行驗證;(2)采用雙因素認證(2FA)等額外認證手段;(3)限制敏感操作的頻率和時間。5.3應用程序安全測試5.3.1靜態(tài)代碼分析對進行靜態(tài)分析,發(fā)覺潛在的安全漏洞,包括:(1)代碼規(guī)范檢查;(2)安全漏洞掃描;(3)依賴庫安全檢查。5.3.2動態(tài)安全測試通過動態(tài)測試發(fā)覺應用程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包括:(1)滲透測試;(2)模糊測試;(3)安全掃描。5.3.3安全評估定期進行安全評估,包括:(1)安全審計;(2)風險評估;(3)合規(guī)性檢查。第6章用戶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6.1用戶身份認證機制6.1.1認證方式在教育大數據平臺中,用戶身份認證是保障系統(tǒng)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本平臺支持多種認證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用戶名密碼認證、手機短信認證、電子郵箱認證及生物識別認證等。各類認證方式應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6.1.2密碼策略為保證用戶密碼安全,平臺應實施以下密碼策略:(1)密碼復雜度要求:密碼應包含字母、數字及特殊字符的組合,長度不少于8位。(2)密碼過期策略:定期要求用戶更改密碼,密碼使用周期建議不超過90天。(3)密碼錯誤鎖定:連續(xù)輸錯密碼次數超過設定閾值時,鎖定用戶賬戶,防止惡意破解。6.1.3二次認證對于重要操作或敏感數據訪問,平臺應采用二次認證機制,如短信驗證碼、動態(tài)令牌等,以增強用戶身份認證的安全性。6.2角色與權限管理6.2.1角色設置根據教育大數據平臺業(yè)務需求,合理設置系統(tǒng)角色,將用戶劃分為管理員、教師、學生、訪客等不同角色,實現(xiàn)權限的精細化管理。6.2.2權限分配根據用戶角色,為用戶分配相應的權限。權限包括但不限于數據查詢、數據修改、系統(tǒng)配置、用戶管理等。權限分配應遵循最小權限原則,保證用戶僅具備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權限。6.2.3權限控制平臺應實現(xiàn)權限的動態(tài)控制,支持權限的添加、刪除、修改等操作。對于敏感權限,應實施嚴格審批流程,保證權限的合理使用。6.3用戶行為審計6.3.1審計策略制定用戶行為審計策略,對用戶操作進行實時監(jiān)控,記錄用戶登錄、數據查詢、數據修改等行為,以便發(fā)覺潛在的安全風險。6.3.2審計記錄審計記錄應包括以下信息:用戶ID、用戶名、操作時間、操作類型、操作對象、操作結果等。保證審計記錄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不可篡改性。6.3.3審計分析定期對審計記錄進行分析,發(fā)覺異常行為,采取相應措施。對于違規(guī)行為,應及時報告并按照規(guī)定進行處理,以維護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第7章安全事件監(jiān)測與響應7.1安全事件監(jiān)測策略7.1.1監(jiān)測目標為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制定以下監(jiān)測目標:(1)實時監(jiān)測網絡流量,分析異常行為;(2)監(jiān)控系統(tǒng)日志,發(fā)覺可疑操作;(3)定期對重要數據進行備份和比對,預防數據篡改;(4)關注國內外安全動態(tài),及時掌握安全威脅信息。7.1.2監(jiān)測手段(1)部署入侵檢測系統(tǒng)(IDS)和入侵防御系統(tǒng)(IPS),對網絡流量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分析;(2)利用日志收集與分析系統(tǒng),對系統(tǒng)日志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異常檢測;(3)采用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技術,保護重要數據的安全;(4)建立安全情報收集機制,及時獲取國內外安全動態(tài)。7.1.3監(jiān)測周期(1)實時監(jiān)測網絡流量、系統(tǒng)日志和重要數據;(2)定期(如每月)對安全情報進行收集和整理;(3)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監(jiān)測策略和周期。7.2安全事件報警與響應流程7.2.1報警機制(1)建立多級報警機制,根據安全事件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2)報警方式包括短信、郵件、電話等多種形式;(3)保證報警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傳遞給相關人員。7.2.2響應流程(1)安全事件報警后,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流程;(2)根據安全事件的類別和嚴重程度,確定響應級別;(3)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分析、研判和處置;(4)及時向上級報告安全事件處理情況,必要時請求外部支持;(5)對安全事件進行總結,完善應急預案。7.3安全事件分析與處理7.3.1分析方法(1)采用技術手段對安全事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結合安全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時間、地點等因素,進行關聯(lián)分析;(3)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挖掘潛在的安全威脅。7.3.2處理措施(1)針對已確認的安全事件,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如隔離攻擊源、封堵漏洞等;(2)對受影響的數據和系統(tǒng)進行修復,保證業(yè)務恢復正常運行;(3)對安全事件進行深入調查,找出原因和責任,制定整改措施;(4)加強安全培訓,提高人員安全意識,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第8章數據備份與恢復8.1備份策略與計劃8.1.1備份策略制定為了保證教育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安全,制定合理的備份策略。備份策略應考慮以下因素:1)數據重要性:根據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分類,如核心數據、重要數據和一般數據。2)備份頻率:根據數據更新頻率和數據變化量,確定合適的備份周期。3)備份方式:采用全量備份、增量備份或差異備份等方式,以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4)備份存儲介質:根據數據量、預算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備份存儲介質,如硬盤、磁帶、云存儲等。5)備份保存期限:根據法律法規(guī)和業(yè)務需求,確定備份數據的保存期限。8.1.2備份計劃執(zhí)行1)定期執(zhí)行備份任務:根據備份策略,定期自動或手動執(zhí)行備份任務。2)備份任務監(jiān)控:對備份過程進行監(jiān)控,保證備份任務順利完成。3)備份任務報告:定期備份任務報告,包括備份時間、備份數據量、備份成功率等,以便分析和優(yōu)化備份策略。8.2數據備份方法與工具8.2.1數據備份方法1)全量備份:備份所有數據,適用于初次備份或數據量較小的場景。2)增量備份:僅備份自上次備份以來發(fā)生變化的數據,適用于數據量較大、更新頻繁的場景。3)差異備份:備份自上次全量備份以來發(fā)生變化的數據,介于全量備份和增量備份之間。8.2.2數據備份工具1)操作系統(tǒng)級備份工具:如Windows系統(tǒng)的WindowsServerBackup、Linux系統(tǒng)的tar等。2)數據庫級備份工具:如MySQL的mysqldump、Oracle的RMAN等。3)第三方備份軟件:如VeritasNetBackup、CommVaultSimpana等。4)云存儲服務:如云OSS、騰訊云COS等,可用于遠程備份和異地容災。8.3數據恢復與驗證8.3.1數據恢復1)根據備份類型和備份存儲介質,選擇合適的數據恢復方法。2)執(zhí)行數據恢復操作,保證數據恢復至指定的時間點。3)檢查恢復后的數據完整性,保證數據可用性。8.3.2數據驗證1)定期對備份數據進行驗證,保證備份數據的可靠性。2)采用比對、抽取、恢復等方法,驗證備份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3)建立備份數據驗證制度,保證備份數據在關鍵時刻能夠發(fā)揮預期作用。第9章安全合規(guī)與審計9.1安全合規(guī)性評估9.1.1合規(guī)性要求本節(jié)主要闡述教育大數據平臺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政策及標準方面的具體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等。9.1.2合規(guī)性評估方法介紹教育大數據平臺合規(guī)性評估的方法,包括自評估、第三方評估等,保證平臺在安全合規(guī)方面的持續(xù)改進。9.1.3合規(guī)性評估流程詳細描述合規(guī)性評估的流程,包括評估計劃的制定、評估執(zhí)行、問題整改、合規(guī)性報告編制等環(huán)節(jié)。9.2安全審計策略與流程9.2.1審計策略制定根據教育大數據平臺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安全審計策略,包括審計范圍、審計周期、審計內容等。9.2.2審計流程設計設計安全審計的流程,包括審計計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